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夷平面的变形进行断陷地块构造反演——以京西北蔚广盆地南缘断裂带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林 田勤俭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01-817,共17页
摘要当前活动断层研究主要关注单条断层本身,如果将研究尺度拓展到活动地块,则可以整体上更好地理解各断层活动的关联性。利用层状地貌面累积的构造变形来反演活动地块构造运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近两年,国产高分卫星产出了海量... 摘要当前活动断层研究主要关注单条断层本身,如果将研究尺度拓展到活动地块,则可以整体上更好地理解各断层活动的关联性。利用层状地貌面累积的构造变形来反演活动地块构造运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近两年,国产高分卫星产出了海量、高分辨率的影像资料,与此同时GIS平台与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些都为利用华北山地夷平面反演京西北盆岭构造区内断陷地块的构造运动提供了契机。本文基于国产GF2卫星1m全色与4tn多光谱影像、1:50000数字线划地图,借助ArcGIS平台,解译出蔚广盆地南缘断裂带上升盘地块中发育有典型的甸子梁面、唐县面两期夷平面,提取出了能够反映它们构造变形的定量参数,对其构造变形规律进行的分析表明:北东向断裂(F)贯通了蔚广盆地及其西南方的灵丘盆地,相应地将前者的上升盘地块划分为东西两个次级地块,并使得前者的主边界断裂在此发生应变分解,并将部分应变传递给了灵丘断陷盆地系统。蔚广盆地及其周缘邻区的断陷盆地统一地受到南东一北西向区域引张应力场的作用,相应地形成了以北东向为主的断层形迹。岩性的差异造成了断层F两侧两种不同的断块运动方式,F西侧在太古代变质基底内发生断陷,使得断块整体掀斜,而在F东侧,燕山期侵入花岗岩体阻碍了断块的整体掀斜,断块通过调整其运动方式,使得掀斜程度从边缘向内部逐渐降低,F作为调节断层,衔接了其两侧两种不同变形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卫星数据 GIS技术 夷平面 甸子梁面 唐县面 掀斜运动 岩性差异 活动地块
下载PDF
河北省蔚县甸子梁夷平面的科学价值与开发保护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丽云 蔡湛 李庆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661-6664,共4页
河北省蔚县甸子梁夷平面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且其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对其开发和保护的相应理念与措施作了介绍。
关键词 甸子梁 山地夷平面 河北省山区 冀西北山地
下载PDF
山西地堑系甸子梁期低起伏高海拔地貌面成因及新构造演化 被引量:2
3
作者 苏鹏 何宏林 +3 位作者 石峰 谭锡斌 邹俊杰 孙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48-1357,共10页
在山西地堑系的山地顶部广泛发育着一级低起伏高海拔地貌面,即甸子梁面。认识甸子梁面的形成模式,是能否以其作为地貌标志进行区域地貌演化和构造变形研究的关键。文章在阐述低起伏高海拔地貌面形成模式的基础上,以蔚县-广灵盆地南... 在山西地堑系的山地顶部广泛发育着一级低起伏高海拔地貌面,即甸子梁面。认识甸子梁面的形成模式,是能否以其作为地貌标志进行区域地貌演化和构造变形研究的关键。文章在阐述低起伏高海拔地貌面形成模式的基础上,以蔚县-广灵盆地南缘山地上发育的甸子梁面为例,探索该级低起伏高海拔地貌面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甸子梁面是残留的准平原,其被准平原化后分别经历了新近纪早期构造抬升、新近纪晚期断裂形成、唐县期山麓剥蚀以及第四纪断陷等4个时期。蔚县-广灵盆地南缘断裂自开始正断运动以来,该断裂总的水平断错量约902±71 m,总的垂直断错量约1567±5 m,其中在唐县期之前(〉3 Ma)的垂直断错量约276±16 m,在唐县期之后(〈3 Ma)的垂直断错量约1291±15 m。蔚县-广灵盆地南缘断裂在距今3 Ma以来的活动性稳定,不同时间尺度的垂直断错速率均约0.4~0.5 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平面 甸子梁面 山西地堑系 地貌演化 构造活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