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东海陆架外缘区构造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尚鲁宁
张勇
张训华
曹瑞
孙治雷
-
机构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青岛地质工程勘察院
-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78-1189,共1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1606050号
+5 种基金
41506080号
41506083号
中国海域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成果集成与应用研究项目
DD20160137号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2013CB429701号
-
文摘
东海陆架边缘的构造特征记录了有关冲绳海槽张裂过程的关键信息,对于进一步理解海槽的形成演化以及弧后张裂与弧-陆碰撞之间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多道地震和重磁资料,分析了东海陆架边缘的地形和构造特征,并对冲绳海槽早期张裂过程、北西向断裂带的分隔控制作用、钓鱼岛隆起带南北构造差异和冲绳海槽的向西前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冲绳海槽西侧陆坡存在的分段性,各分段在地形地貌、地层展布和构造特征等方面的不同,体现了其构造演化和现今构造活动性的差异。冲绳海槽中—北段的张裂始于陆架前缘坳陷,在晚中新世向东扩展至整个海槽,晚中新世至今以分散式张裂为主。北西向断裂带对东海陆架边缘不同分段的构造特征和构造活动起到了分隔控制和转换协调作用,控制了不同类型陆坡的形成和发育。受冲绳海槽在全宽度上向西前展的影响,钓鱼岛隆起带南段的基底隆起及其支撑的陆架边缘发生了破坏和沉降,形成基底起伏较大、地形崎岖不平的陆坡。
-
关键词
东海陆架边缘
钓鱼岛隆起带
冲绳海槽
弧后伸展
构造
-
Keywords
East China Sea Shelf Margin
diaoyudao uplift
Okinawa Trough
back-arc extension
tectonics
-
分类号
P736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
-
题名东海中段钓鱼岛隆起的内部结构与演化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李珂迪
李春峰
姚泽伟
陶天生
-
机构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
-
出处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5,共15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27-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06053,41761134051,91858213,41776057)
+1 种基金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开放基金(MMRKF20180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8M642409)。
-
文摘
由于钓鱼岛隆起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相对缺乏,前人对该区域系统研究较少,关于其构造演化存在许多争议。本文通过重磁资料,结合反射地震剖面解释研究了西湖凹陷东侧的中段钓鱼岛隆起的构造与沉积特征,并进一步完善了其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隆起内部存在多个残余凹陷,残留地层具有“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据此以舟山-国头断裂为界,可以将中段钓鱼岛隆起进一步分为南、北两个亚段。南、北亚段边界处在舟山-国头断裂的延长线上。同时,隆起西部的岩浆岩体分布于平坦剥蚀面T20之下,而东部存在岩浆活动引起的“基底尖峰”,空间重力异常的梯度带恰好与“基底尖峰”的西缘对应,以“基底尖峰”的西缘为界,将中段钓鱼岛隆起大致分成东、西两区,其中西区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发育岩浆岩体的西Ⅰ区和局部残留凹陷的西Ⅱ区。西区由西湖凹陷经构造反转与岩浆活动改造而成,东区保留了古隆起。综合分析推断,中段钓鱼岛隆起是在古隆起的基础上经历多次构造与岩浆活动演化而成。
-
关键词
中段钓鱼岛隆起
岩浆活动
内部分带
构造演化
-
Keywords
the middle diaoyudao uplift
magmatism
inner divisions
tectonic evolution
-
分类号
P736.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