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味白术散治疗老年肺炎肺脾气虚证的疗效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春霞 白洁 +1 位作者 臧东静 徐静 《河北中医》 2024年第2期211-214,219,共5页
目的 观察七味白术散对老年肺炎肺脾气虚证的疗效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老年肺炎肺脾气虚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 目的 观察七味白术散对老年肺炎肺脾气虚证的疗效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老年肺炎肺脾气虚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外周血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胃肠功能指标(腹内压、肠鸣音次数)及肠道菌群情况,并统计2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22/3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IL-6、WBC、CRP、PCT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腹内压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肠鸣音次数均增加(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腹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肠鸣音次数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菌落数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P<0.05),肠球菌、肠杆菌菌落数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菌落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肠球菌、肠杆菌菌落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结论 七味白术散治疗老年肺炎肺脾气虚证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胃肠功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白术散 肺炎 老年 肺脾气虚 炎症因子 胃肠功能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脾虚型泄泻临床观察
2
作者 耿百乐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7期1253-1255,共3页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脾虚型泄泻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每日大便次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脾虚型泄泻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每日大便次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食欲不振、倦铭乏力、脘腹痞满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脾虚型泄泻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脾虚型泄泻 参苓白术散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七味白术散治疗脾虚泄泻小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林颖 司红彬 王海林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2-59,共8页
采用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并结合动物试验的方法,探讨七味白术散治疗脾虚泄泻小鼠的潜在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和预测七味白术散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应用GEO数据库中的GSE14841数据集、GeneCards、OMIM和DisGeNET数据库收... 采用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并结合动物试验的方法,探讨七味白术散治疗脾虚泄泻小鼠的潜在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和预测七味白术散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应用GEO数据库中的GSE14841数据集、GeneCards、OMIM和DisGeNET数据库收集脾虚泄泻相关疾病靶点,利用韦恩图获取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交集靶点的PPI网络,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脾虚泄泻小鼠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七味白术散筛选得到149个活性成分,共有367个靶点;脾虚泄泻共有742个潜在的治疗靶点,两者共有36个交集靶点;GO和KEGG分析显示交集靶点主要通过调控细胞凋亡、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炎症性肠病和TNF等信号通路改善脾虚泄泻,主要涉及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等相关生物进程;动物试验发现七味白术散可明显改善脾虚泄泻小鼠的腹泻症状,增加其体重,减轻其结肠组织的病理损伤,并上调了小鼠结肠屏障蛋白Claudin-1、Occludin和血清中D-木糖的表达,证实了整合分析的可靠性。本试验表明,七味白术散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治疗脾虚泄泻的作用,为阐释七味白术散治疗脾虚泄泻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白术散 脾虚泄泻 网络药理学 生物信息学 肠道屏障
下载PDF
七味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对脾虚湿阻证单纯性肥胖儿肠道菌群、体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凌钦亮 叶文玲 郭诗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3-206,共4页
目的研究七味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对脾虚湿阻证单纯性肥胖儿肠道菌群、体成分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4月—2022年9月收治的60例脾虚湿阻证单纯性肥胖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 目的研究七味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对脾虚湿阻证单纯性肥胖儿肠道菌群、体成分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4月—2022年9月收治的60例脾虚湿阻证单纯性肥胖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七味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肠道菌群、体成分(体质量、脂肪、BMI、肌肉、体脂率、无机盐和蛋白质)、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0.00%(24/30)相比,实验组96.66%(29/30)显著更高(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肥胖浮肿、疲倦乏力和肢体沉重积分,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显著更低(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直肠真杆菌、多形拟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显著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显著更高;两组患儿治疗后体质量、脂肪、BMI和体脂率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更低(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TC、TG和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更低(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对于脾虚湿阻证单纯性肥胖儿的临床疗效较高,可明显改善患儿的症状、肠道菌群和体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白术散 防己黄芪汤 脾虚湿阻 单纯性肥胖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参苓白术颗粒联合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被引量:5
5
作者 欧阳琦 刘玉萍 欧阳兴樘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8期50-53,共4页
目的:探究参苓白术颗粒联合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顺德区均安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105例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式分为A组(52例)与B组... 目的:探究参苓白术颗粒联合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顺德区均安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105例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式分为A组(52例)与B组(53例)。A组患儿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进行治疗,B组患儿采用参苓白术颗粒联合痛泻要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与复发率。结果:B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高于A组的82.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大便泄泻、腹胀腹痛、胸胁胀满积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B组患儿的大便泄泻、腹胀腹痛、胸胁胀满积分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后B组患儿的复发率为1.89%,低于A组的1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颗粒联合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儿的疗效较好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肝郁脾虚证 参苓白术颗粒 痛泻要方 儿童
下载PDF
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湿困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6
作者 张小林 沈媛 +4 位作者 钟宝珠 周璇 陈凤珍 李锦 张东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96-500,共5页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湿困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50例脾虚湿困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简称中西医组)各50例。中药组给予口服七味白术散...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湿困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50例脾虚湿困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简称中西医组)各50例。中药组给予口服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中西医组给予口服七味白术散联合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治疗,西药组给予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治疗。观察3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7 d、1个月及3个月的中医证候变化及腹部肠系膜淋巴结大小变化,比较3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及痊愈率,并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1)中药组脱落5例,最终完成观察45例;西药组脱落3例,最终完成观察47例;中西医组脱落7例,最终完成观察43例。(2)中药组和中西医组患儿治疗后7 d、1个月和3个月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痊愈率也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1);而中药组与中西医组患儿同时期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药组和中西医组患儿治疗后7 d、1个月和3个月腹部肠系膜淋巴结横径和纵径均明显小于西药组(P<0.05);而中药组与中西医组患儿不同时期的腹部肠系膜淋巴结横径和纵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除脱落病例外,其他患儿均完成全部疗程的治疗;且治疗期间,各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湿困型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白术散 脾虚湿困 肠系膜淋巴结炎 儿童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对小儿脾虚泄泻消化吸收与肠道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郭春华 景玉霞 张学青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2503-2506,共4页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对脾虚型泄泻患儿的临床疗效,同时评价其对消化吸收与肠道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9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脾虚型泄泻患儿50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对脾虚型泄泻患儿的临床疗效,同时评价其对消化吸收与肠道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9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脾虚型泄泻患儿50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蒙脱石散及补液盐对症处理,观察组在上述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加减,1剂/日,200 m L煎煮早晚分服温服,2组均连续治疗10 d,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以及免疫水平变化。结果:1)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相仿(P> 0. 05),治疗后分值2组均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效果明显更优; 3)观察组淋巴转化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4) 2组CD4^+、CD4^+/CD8^+比值、Ig G、Ig M均高于治疗前(P <0. 05),CD8^+、Ig A的含量低于治疗前(P <0. 05),其中观察组由于对照组。结论:参苓白术散可有效改善脾虚型泄泻临床症状,可能与其具有改善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泄泻 脾虚型 参苓白术散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加减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36例 被引量:16
8
作者 许楷斯 倪晓良 许尤佳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33-35,共3页
目的研究加减七味白术散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初步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法。方法 36例患儿均接受加减七味白术散治疗,疗程为3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患儿的主症(腹痛)积分和次症(面色少华、精神倦怠、乳食减少... 目的研究加减七味白术散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初步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法。方法 36例患儿均接受加减七味白术散治疗,疗程为3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患儿的主症(腹痛)积分和次症(面色少华、精神倦怠、乳食减少、食后痞胀、大便改变)积分,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患儿腹部淋巴结改变情况,并评价疾病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儿治疗后腹痛积分和各次症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患儿腹部淋巴结缩小或消失33例(占91.7%)。按疾病疗效判定标准,治愈28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7%。按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治愈3例,显效21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7.2%。结论加减七味白术散可缓解脾胃虚寒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腹痛等临床症状,可使肿大的淋巴结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淋巴结炎 脾胃虚寒证 七味白术散
下载PDF
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脾虚泄泻临床研究Meta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倩 孙远岭 李继君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9期62-66,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文献库、CNKI、VIP、CBM,查找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1998年1月至2014年10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及... 目的:系统评价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文献库、CNKI、VIP、CBM,查找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1998年1月至2014年10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RCT,合计患儿人数为1 8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以七味白术散为主方或七味白术散合并西药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结论: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相比,七味白术散主方治疗小儿脾虚泄泻具有更好的临床治愈率,但由于纳入文献数量较少,质量较低,此研究证据尚不能确定完全适用于临床,其疗效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需要更多的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脾虚泄泻 七味白术散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加味七味白术散结合西药治疗儿童脾虚型非感染性腹泻的疗效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静 王玉水 赵久龄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0年第4期36-37,共2页
目的观察加味七味白术散结合西药治疗儿童脾虚型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予蒙脱石散口服,治疗组加用加味七味白术散口服,治疗4天后比较两组的综合疗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总... 目的观察加味七味白术散结合西药治疗儿童脾虚型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予蒙脱石散口服,治疗组加用加味七味白术散口服,治疗4天后比较两组的综合疗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总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七味白术散结合西药儿童脾虚型非感染性腹泻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感染性腹泻 脾虚型 中西医结合疗法 加味七味白术散
下载PDF
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郭维军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175-177,共3页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运用黄连素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七味白术散加减,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各行1次主要症状评分。结果两组...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运用黄连素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七味白术散加减,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各行1次主要症状评分。结果两组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能明显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 七味白术散 脾胃虚弱证 疗效观察 党参 茯苓 白术
下载PDF
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小儿脾虚泄泻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丹 陈文利 《四川中医》 2016年第4期151-153,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七味白术散深入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七味白术散加味、微生态制剂、及西医常规治疗脾虚泄泻患儿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及分析,为七味白术散对肠道微生态影响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从而为该方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更好... 目的:通过对七味白术散深入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七味白术散加味、微生态制剂、及西医常规治疗脾虚泄泻患儿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及分析,为七味白术散对肠道微生态影响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从而为该方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更好的发挥祖国医学的优势。方法:选取脾虚型泄泻患儿90例,随机分成七味白术散(A组)、培菲康散(B组)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C组)3组,每组各30例。所有实验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七味白术散制剂口服进行治疗;B组给予微生态制剂培菲康散治疗,治疗5天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A组总有效率93.3%,B组总有效率86.7%;C组总有效率66.7%。总体疗效七味白术散、培菲康散组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效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七味白术散组与培菲康散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体疗效七味白术散组与培菲康散组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但七味白术散组与培菲康散组疗效相当,且不同喂养方式及兼夹证型对该药的疗效可能存在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白术散 小儿 脾虚泄泻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型慢性腹泻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铁铭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45-47,共3页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型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型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痛、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脘腹痞满方面改善明显,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型慢性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腹泻 参苓白术散 脾虚型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联合针刺、灸法治疗脾肾阳虚型腹泻的临床效果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冬英 张理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13期91-95,共5页
目的:探究及观察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联合针刺、灸法治疗脾肾阳虚型腹泻的临床效果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1年5月于厦门市中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20例脾肾阳虚型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究及观察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联合针刺、灸法治疗脾肾阳虚型腹泻的临床效果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1年5月于厦门市中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20例脾肾阳虚型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联合针刺、灸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前后餐前及餐后胃肠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体征积分、餐前及餐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20 d后,两组症状体征积分、餐前及餐后胃肠激素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的症状体征积分、餐前及餐后胃肠激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联合针刺、灸法治疗脾肾阳虚型腹泻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胃肠激素表达水平,因此在脾肾阳虚型腹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 针刺 灸法 脾肾阳虚型腹泻 胃肠激素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盛证的疗效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静宇 李树华 高玉肖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分析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脾虚湿盛证患者中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昌平区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80例中医辨证为脾虚湿盛证的IBS–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分析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脾虚湿盛证患者中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昌平区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80例中医辨证为脾虚湿盛证的IBS–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单纯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IBS病情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IBS–SS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评分、IBS–S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结论:IBS–D脾虚湿盛证患者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脾虚湿盛证 参苓白术散
下载PDF
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脾虚泄泻23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志华 杨文华 《甘肃中医》 2010年第12期36-37,共2页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患儿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在补液基础上口服小儿止泻安颗粒;治疗组在补液基础上给予七味白术散,治疗1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七味白术散治疗...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患儿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在补液基础上口服小儿止泻安颗粒;治疗组在补液基础上给予七味白术散,治疗1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七味白术散治疗脾虚泄泻治愈22例,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便常规检查,治疗后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脾虚泄泻治愈率高,起效快,毒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泄泻 小儿 七味白术散 治疗 临床研究性
下载PDF
八味白术汤联合三香散外敷治疗小儿脾虚泄泻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秦玉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0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观察八味白术汤合三香散外敷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盐城市中医院儿科门诊收治脾虚证泄泻患儿150例,按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八味白术汤口服、三香散外敷腹... 目的观察八味白术汤合三香散外敷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盐城市中医院儿科门诊收治脾虚证泄泻患儿150例,按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八味白术汤口服、三香散外敷腹部治疗,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混悬液、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治疗。7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价,并观察治愈病例腹泻停止时间和平均每日腹泻次数。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7%(69/90),显著高于对照组55.0%(3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病例腹泻停止时间和平均每日大便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味白术汤合三香散外敷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疗效确切,优于西药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泄泻 八味白术汤 三香散 中医药治疗 儿童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湿阻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魏永生 《青岛医药卫生》 2021年第6期415-419,共5页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湿阻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患者疗效及对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脾虚湿阻型IBS-D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湿阻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患者疗效及对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脾虚湿阻型IBS-D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参苓白术散,均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直肠敏感性指标(直肠感知阈值、肛管静息压、排便阈值、腹痛阈值)、血清胃肠激素指标[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胃肠肽类激素酪酪肽(PYY)]水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腹痛隐隐、大便溏泻、神疲倦怠、受凉发作、纳呆等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直肠感知阈值、肛管静息压、排便阈值、腹痛阈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血清GAS、MTL、PY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参苓白术散辅助治疗脾虚湿阻型IBS-D患者可减轻临床症状,降低直肠敏感性,调节胃肠激素表达,降低复发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白术散 脾虚湿阻型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复发率
下载PDF
唐旭东辨证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功能性腹泻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16
19
作者 马金鑫 唐旭东 +3 位作者 王凤云 石啸双 李夏 曾恩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4-46,共3页
功能性腹泻(Functional diarrhea,FD)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现代医学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辨证治疗有一定的优势。参苓白术散为经典中医健脾方剂,具有健脾益气,渗湿止泻的作用。唐旭东教授认为,FD以脾虚为病机根本,脾虚湿盛为病... 功能性腹泻(Functional diarrhea,FD)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现代医学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辨证治疗有一定的优势。参苓白术散为经典中医健脾方剂,具有健脾益气,渗湿止泻的作用。唐旭东教授认为,FD以脾虚为病机根本,脾虚湿盛为病机关键,治疗时应明确病机演变规律,治病求本,以"通"为用,健脾益气,故临床辨证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FD,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旭东 功能性腹泻脾胃虚弱证 参苓白术散
下载PDF
基于AQP3、AQP8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模型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琦 廖梦婷 +6 位作者 王艳 高颖 李萍 李可歆 褚福浩 苏泽琦 丁霞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7期1237-1243,共7页
目的在复制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模型后增加间断性高乳糖饮食的干预因素,观察参苓白术散对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影响大鼠结肠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3、AQP8表达的机制研究。方法将56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16只和模型组40只,... 目的在复制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模型后增加间断性高乳糖饮食的干预因素,观察参苓白术散对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影响大鼠结肠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3、AQP8表达的机制研究。方法将56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16只和模型组40只,模型组大鼠采用“高乳糖饮食喂养+水环境平台站立法”造模14 d;正常组大鼠在正常饲养环境下给予基本配方饲料喂养14 d。之后随机抽取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每组各8只,进行模型判定。其余32只模型组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模型1组、模型2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给予参苓白术散治疗14 d;正常对照组、模型1组和模型2组给予蒸馏水灌胃14 d。给药期间模型1组和治疗1组大鼠在造模结束后的第4~7天和第11~14天给予高乳糖饲料喂养,其余时间给予基本配方饲料喂养;正常对照组、模型2组和治疗2组大鼠给予基本配方饲料。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比较排便次数、腹泻指数、粪便含水率及小肠推进率,通过比色法检测血清乳糖含量、D-木糖含量以及淀粉酶活性,免疫荧光法观察结肠AQP3、AQP8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1组大鼠仍伴有神疲乏力,耳、舌、爪色淡白,毛发稀疏不泽,形体消瘦,纳少便溏,排便次数增加等症状,血清淀粉酶的活性下降(P<0.01),D-木糖含量降低(P<0.001),血清乳酸含量增加(P<0.01),小肠推进率增强(P<0.001),粪便含水率增加(P<0.001),结肠AQP3、AQP8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1组比较,治疗1组大鼠精神状态等表征逐渐恢复,唇、舌、耳、鼻逐渐红润,毛发逐渐浓密柔亮,爪色恢复润泽,便溏乏力等症状消失,血清淀粉酶的活性增加(P<0.01),D-木糖含量增加(P<0.05),血清乳酸含量降低(P<0.05),小肠推进率降低(P<0.001),粪便含水率降低(P<0.001),结肠AQP3、AQP8表达水平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断性高乳糖饮食干预的方法能够使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模型在造模结束14 d后,仍伴有功能性腹泻和中医脾虚证的疾病症状,更加符合功能性腹泻动物模型的实验需求。同时,参苓白术散对间断性高乳糖饮食干预的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为功能性腹泻发病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腹泻 脾虚证 参苓白术散 动物模型 水通道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