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西泮结合抑制剂在牦牛不同大小卵泡中的表达与定位
1
作者 王立斌 王强龙 +6 位作者 潘阳阳 黄振华 赵天 丁天翊 刘敏清 崔燕 余四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7,共7页
【目的】研究地西泮结合抑制剂(diazepam binding inhibitor, DBI)在牦牛不同大小卵泡中的表达水平与定位,探讨DBI蛋白在牦牛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集牦牛卵巢组织,分离不同大小(直径<3 mm,直径3~8 mm,直径>8 mm)... 【目的】研究地西泮结合抑制剂(diazepam binding inhibitor, DBI)在牦牛不同大小卵泡中的表达水平与定位,探讨DBI蛋白在牦牛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集牦牛卵巢组织,分离不同大小(直径<3 mm,直径3~8 mm,直径>8 mm)的卵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qRT-PCR)检测DBI基因mRNA在牦牛不同大小卵泡中的相对表达量,并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blotting, WB)检测DBI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mmunohisto chemistry, IHC)定位DBI蛋白在雌性牦牛完整成熟卵泡中的分布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IF)检测DBI在牦牛卵母细胞中的定位。【结果】DBI基因mRNA和DBI蛋白在牦牛不同大小卵泡中均表达,但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达量随着牦牛卵泡直径的增大而显著上升。DBI蛋白在牦牛成熟卵泡中的颗粒细胞、卵丘细胞均有分布;在卵母细胞中主要定位于细胞质、细胞核。【结论】DBI在类固醇激素合成与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地西泮结合抑制剂 卵泡发育 卵母细胞 表达与定位
下载PDF
抑制节律基因per1表达后对小鼠吗啡奖赏效应及DBI mRNA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李素霞 李静 +1 位作者 周薇 王正荣 《中国药师》 CAS 2008年第9期1022-1025,共4页
目的:采用脱氧核酶DRz164对periodl mRNA进行切割,使其表达降低后,探讨对吗啡奖赏效应及苯甲二氮(?)结合抑制因子(diazepam binding inhibitor,DBI)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雄性,4—6周龄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A组为:脂质体+0.9%... 目的:采用脱氧核酶DRz164对periodl mRNA进行切割,使其表达降低后,探讨对吗啡奖赏效应及苯甲二氮(?)结合抑制因子(diazepam binding inhibitor,DBI)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雄性,4—6周龄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A组为:脂质体+0.9%氯化钠注射液组;B组为:脂质体+吗啡组;C组为脂质体包裹的脱氧核酶(DRZ164)+吗啡组。建立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观察脱氧核酶对吗啡奖赏效应的影响,测试后将动物处死,原位杂交检测皮层DBI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脱氧核酶DRz164阻断了小鼠对吗啡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形成,皮层DBI mRNA表达脂质体包襄的脱氧核酶(DRZ164)+吗啡组明显低于脂质体+吗啡组。下降了65.41%。结论:mPerl基因在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它也可能与小鼠皮层DBI 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核酶 Periodl基因 条件性位置偏爱 苯甲二氮革结合抑制因子
下载PDF
牦牛DBI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与定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强龙 张同享 +3 位作者 高泽川 王立斌 余四九 潘阳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5-303,共9页
地西泮结合抑制因子(Diazepam binding inhibitor,DBI)与酰基辅酶A具有高亲和力,在动物组织中广泛存在,与脂肪酸代谢、类固醇激素合成密切相关。为研究DBI基因的分子特征及该基因在乳腺发育中的作用,对牦牛DBI基因编码区进行克隆,进行... 地西泮结合抑制因子(Diazepam binding inhibitor,DBI)与酰基辅酶A具有高亲和力,在动物组织中广泛存在,与脂肪酸代谢、类固醇激素合成密切相关。为研究DBI基因的分子特征及该基因在乳腺发育中的作用,对牦牛DBI基因编码区进行克隆,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WB)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对牦牛泌乳前期、泌乳期和干乳期的乳腺组织中DBI的相对表达量和表达部位进行研究。DBI序列分析显示:牦牛DBI基因编码区序列长264 bp,编码87个氨基酸残基,与牛的同源性高达99.62%;qPCR数据表明:牦牛泌乳前期乳腺组织中DBI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泌乳期和干乳期(P<0.05);WB结果显示:牦牛泌乳前期乳腺组织中DBI蛋白的表达量最高,干乳期次之,泌乳期最低(P<0.05);IHC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的牦牛乳腺组织中DBI的表达部位并无明显差异,主要表达于乳腺腺泡上皮细胞、导管上皮细胞及小叶间质细胞。DBI在不同发育时期牦牛乳腺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具有明显差异(P<0.05),揭示DBI可能参与牦牛乳腺发育的过程,这为进一步探究DBI基因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乳腺 dbi 克隆 分子特征
下载PDF
电针对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莎莎 康林 +1 位作者 吴滨 何竟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24-827,共4页
目的 观察电针是否能够消除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 ,探讨电针控制戒断后焦虑症状的神经生物机制是否与苯甲二氮卓结合抑制因子 (DBI) m RNA表达有关。方法  2 4只 SD大鼠建立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后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吗... 目的 观察电针是否能够消除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 ,探讨电针控制戒断后焦虑症状的神经生物机制是否与苯甲二氮卓结合抑制因子 (DBI) m RNA表达有关。方法  2 4只 SD大鼠建立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后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吗啡依赖组和电针干预组 ,予以电针干预 ,干预后第 5 d和第 10 d,检测条件性位置偏爱 ,并处死大鼠 ,提取脑内 RNA,进行 RT- PCR。结果 第 5 d和第 10 d检测结果显示电针干预组偏爱时间明显减少 ,与吗啡依赖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 .0 5 ) ,电针干预组 DBI m RNA表达明显少于吗啡依赖组 (P<0 .0 5 ) ,而正常对照组与电针干预组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电针能消除吗啡依赖大鼠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 ,其控制戒断后焦虑症状的神经生物机制可能与电针影响 DBI m RNA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条件性位置偏爱 苯甲二氮卓结合抑制因子 吗啡依赖大鼠
下载PDF
MDMA神经毒性长期效应导致皮层和海马组织结构改变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素霞 李静 +3 位作者 王雪 彭组贵 况伟宏 黄明生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4-40,共7页
通过短时间多次给药建立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3,4-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MDMA)的神经毒性模型,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给予MDMA 10 mg/kg,每小时一次,共4次,即总量为40 mg/kg,对照组给予等体积... 通过短时间多次给药建立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3,4-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MDMA)的神经毒性模型,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给予MDMA 10 mg/kg,每小时一次,共4次,即总量为40 mg/kg,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末次给药后32周采用原位杂交检测5-HT转运体(serotonin transporter,SERT)mRNA 和内源性焦虑物质苯甲二氮(?)结合性抑制物(diazepam binding inhibitor,DBI)的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银染观察神经末梢变化。结果显示,短时间多次给予MDMA后,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MDMA组大鼠海马SERT mRNA信号表达降低(P<0.05),大脑皮层DBI mRNA的信号表达增高(P<0. 05),GFAP表达显著升高(P<0.05);银染MDMA组大鼠皮层神经末梢明显减少。上述结果提示,MDMA神经毒性导致皮层和海马结构改变持续存在,进而导致脑功能的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MA 神经毒性 内源性焦虑物质 5-HT转运体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神经末梢
下载PDF
猪脑苯甲二氮结合性抑制物的分离纯化及其镇痛活性 被引量:1
6
作者 何伟 陈雅蕙 +1 位作者 王伟 于龙川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2-487,共6页
纯化猪脑苯甲二氮结合性抑制物 (DBI)并研究它在镇痛方面的生物学功能 .猪脑提取液经SephadexG 5 0分子筛层析、SP SepharoseFastFlow阳离子交换柱层析、SourceTM30SFPLC和RP HPLC分离得到DBI ,纯度达 93 5 % .经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 (... 纯化猪脑苯甲二氮结合性抑制物 (DBI)并研究它在镇痛方面的生物学功能 .猪脑提取液经SephadexG 5 0分子筛层析、SP SepharoseFastFlow阳离子交换柱层析、SourceTM30SFPLC和RP HPLC分离得到DBI ,纯度达 93 5 % .经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 (Mr)为 980 8.3,pI为 7 2 .氨基酸组成及其序列检测结果表明 ,该蛋白由 86个氨基酸组成 ,与猪肠DBI的序列相同 ,而且N端都是乙酰化封闭的 .镇痛活性实验在SD雄性大鼠上进行 ,测量其对伤害性热和机械刺激反应的潜伏期作为指标 .将DBI注射到大鼠的侧脑室和脊髓蛛网膜下腔内 ,都产生明确的镇痛作用 ,在吗啡耐受的大鼠侧脑室注射DBI仍有镇痛作用 .无论在脊髓或脑水平 ,DBI对吗啡的抗伤害作用均无明显影响 .结果提示 ,中枢神经系统内 ,DBI在一定剂量内有明确的镇痛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脑苯甲二氮Zhuo结合性抑制物 分离 纯化 镇痛活性 氨基酸组成
下载PDF
吗啡依赖大鼠海马CA1区地西泮结合抑制因子基因表达与位置偏爱的观察
7
作者 陈超 刘学兵 +1 位作者 罗有年 邓良华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5年第7期588-590,共3页
目的研究地西泮结合抑制因子(DBI)在大鼠吗啡精神依赖中所起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研究组20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10只,研究组再分为依赖组及戒断3d组、戒断6d组、戒断10d组。在处死前各个时点进行条件性位... 目的研究地西泮结合抑制因子(DBI)在大鼠吗啡精神依赖中所起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研究组20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10只,研究组再分为依赖组及戒断3d组、戒断6d组、戒断10d组。在处死前各个时点进行条件性位置偏爱测评,处死后利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DBImRNA在海马CA1区(HIPCA1)的表达,进行组间比较,并用相关分析检测吗啡依赖大鼠海马CA1区DBImRNA的表达与CP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吗啡成瘾组海马CA1区DBImRNA的表达OD值为0.28±0.0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24±0.018(P<0.05),并在戒断的第3天达到峰值,随后出现下调。2.在戒断第1、3、6、10天,研究组海马CA1区DBImRNA的表达与CPP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1.DBImRNA在慢性吗啡处理大鼠海马CA1区的表达上调,说明DBI参与了慢性吗啡依赖生物学过程。2.海马CA1区DBImRNA的表达和CPP有密切关系,推测DBI可能在精神依赖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CA1区 抑制因子 地西泮 大鼠 基因表达 条件性位置偏爱 mRNA 组织原位杂交 海马CAL区 慢性吗啡处理 慢性吗啡依赖 精神依赖 dbi 生物学过程 CPP 生理盐水 技术检测 分析检测 吗啡成瘾 表达上调 密切关系 对照组 戒断
下载PDF
地西泮结合抑制因子基因在慢性吗啡依赖大鼠部分脑区的表达
8
作者 罗有年 陈超 +2 位作者 刘学兵 邓良华 李崇勇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5年第6期532-534,共3页
目的研究地西泮结合抑制因子(DBI)基因在慢性吗啡依赖大鼠部分脑区不同时点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研究组20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10只。研究组:腹腔注射盐酸吗啡,2次/d,起始剂量为5mg·kg1·次1,逐日递增5mg&... 目的研究地西泮结合抑制因子(DBI)基因在慢性吗啡依赖大鼠部分脑区不同时点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研究组20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10只。研究组:腹腔注射盐酸吗啡,2次/d,起始剂量为5mg·kg1·次1,逐日递增5mg·kg1·次1,至第10天为50mg·kg1·次1,对照组同期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研究组于末次注射后3h(依赖组)及72h(戒断3d组)、第6天(戒断6d组)、第10天(戒断10d组)分别处死5只,对照组于末次注射后3h及72h分别各处死5只,灌注、取脑、冰冻切片并选取含有海马CA1区(HIPCA1)、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伏隔核(Nac)、前额叶皮质(PFC)、杏仁核(AMG)、中脑导水管(PAG)等结构的脑片,利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DBImRNA在各脑区的表达,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吗啡成瘾组在HIPCA1、VTA、NAc、PFC、AMG、PAG和LC的DBImRNA表达依次为:102.7±6.7、139.6±12.8、137.1±9.3、144.3±10.8、153.6±10.6、122.1±8.5和100.0±8.8,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均在戒断的第3天达到峰值,依次为139.7±12.4、181.1±10.2、159.3±13.3、186.6±7.6、195.1±7.0、176.9±14.7,随后出现下调,在戒断第6天各脑区仍高于对照组,在戒断第10天,除了PFC仍为145.3±9.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外,其他脑区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吗啡依赖 抑制因子基因 地西泮 脑区 中脑腹侧被盖区 海马CA1区 组织原位杂交 mRNA表达 慢性吗啡处理 生理盐水 对照组 前额叶皮质 中脑导水管 SD大鼠 盐酸吗啡 腹腔注射 起始剂量 冰冻切片 技术检测 吗啡成瘾 表达上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