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creening of Toxin Mutant of Dickeya zeae and Its Biological Characters
1
作者 Jingyi ZHANG Yutao WANG +1 位作者 Yanchang LI Qiongguang LIU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3年第10期1397-1402,共6页
[Objective]This study aimed to screen toxin mutant of Dickeya zeae(Erwinia chrysanthemi pv.zeae)and investigate its biological characters.[Method]We obtained a toxin mutant strain D.zeae Ech7-3-42 by using acridine or... [Objective]This study aimed to screen toxin mutant of Dickeya zeae(Erwinia chrysanthemi pv.zeae)and investigate its biological characters.[Method]We obtained a toxin mutant strain D.zeae Ech7-3-42 by using acridine orange as a mutagenic agent and compared thei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virulence between the toxin mutant and wild strain.[Resul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ectin lyase,protease,cellulase and the production of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and lipopolysaccharide,b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oxin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virulence.Ech7-3-42 mutant did not produce toxin,as well as the loss of virulence on rice and HR on tobacco,but did not lose the ability to soft rot on potato.Mutant strain Ech7-3-42 can infect rice root and then enriched in the root neck and stalk,but it could not cause rice foot rot.Dickeya zeae(wild and mutant strain)could be detected by PCR in the root neck and below the 1-2 cm long stem area,but could not be detected in the leaves.[Conclusion]We believed that toxin may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for D.zeae virulence on 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ckeya zeae TOXIN VIRULENCE Extracellular enzyme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下载PDF
引起芭蕉芋细菌性软腐病的玉米迪基氏菌(Dickeya zeae)CE1的全基因组序列及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2
作者 张景欣 沈会芳 +3 位作者 蒲小明 孙大元 杨祁云 林壁润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600-3613,共14页
【背景】玉米迪基氏菌(Dickeya zeae)可引起香蕉、水稻等重要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并造成巨大的损失。芭蕉芋抗性较好且与病虫害相关的报道很少,本研究团队首次报道了由D.zeae CE1引起的芭蕉芋细菌性软腐病。【目的】揭示CE1菌株的全基... 【背景】玉米迪基氏菌(Dickeya zeae)可引起香蕉、水稻等重要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并造成巨大的损失。芭蕉芋抗性较好且与病虫害相关的报道很少,本研究团队首次报道了由D.zeae CE1引起的芭蕉芋细菌性软腐病。【目的】揭示CE1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并与同样来源于广东香蕉和水稻的D.zeae菌株作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初步探讨D.zeae种内不同病原细菌在与寄主互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遗传分化机制。【方法】采用三代测序结合二代测序对CE1菌株进行完整基因组测序,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分析该菌株与香蕉和水稻菌株的进化关系和基因组特征差异。【结果】细菌基因组测序表明,CE1菌株的完整基因组大小为4714731 bp,注释预测到4052个编码基因。与芭蕉芋和香蕉两个寄主亲缘关系类似,基因组比较分析发现来自芭蕉芋和香蕉的病菌菌株亲缘关系较近,它们在遗传进化上明显不同于水稻菌株。基因家族分析表明,编码重要致病因子如细菌分泌系统、鞭毛蛋白、胞外多糖、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等的基因簇在不同寄主间未表现明显分化。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有80个基因是芭蕉芋和香蕉菌株所特有的,42个基因则是水稻菌株所特有的。在芭蕉芋和香蕉菌株的特异基因中,功能预测发现有2个基因簇分别与脂肪酸合成酶和群体感应相关;然而较多的水稻菌株特异基因则与碳水化合物转运和代谢相关,另外有一个水稻菌株特异基因簇存在于CRISPR的邻接位点。【结论】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确定了芭蕉芋菌株和香蕉菌株、水稻菌株间的遗传亲缘关系,并发现了数个可能与不同类型寄主互作相关的基因位点,为D.zeae病原细菌侵染与香蕉、水稻等重要作物亲缘关系较为接近的不同作物提出风险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迪基氏菌 全基因组测序 比较基因组分析 不同寄主来源菌株 特异基因
原文传递
香蕉枯萎和细菌性软腐病菌的多重PCR检测
3
作者 蒲小明 张景欣 +4 位作者 沈会芳 孙大元 刘平平 林壁润 杨祁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1-218,231,共9页
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和细菌性软腐病菌Dickeya zeae的复合侵染为害给香蕉产业发展带来严重挑战,有必要建立相关病害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ultiplex PCR)检测技术。本文... 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和细菌性软腐病菌Dickeya zeae的复合侵染为害给香蕉产业发展带来严重挑战,有必要建立相关病害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ultiplex PCR)检测技术。本文基于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生理小种(F.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1,FOC1)基因组contig 438区间(35 631-37 693 bp)(GenBank:AMGP01000438.1)和4号生理小种(F.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FOC4)基因组contig 195区间(4 028-6 126 bp)(GenBank:AMGQ01000195.1)存在160 bp插入序列差异设计特异扩增引物FOC-F/-R,同时以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D.zeae的促旋酶B亚单位基因(the subunit B of gyrase gene)(GenBank:JQ284039)序列设计特异扩增引物gyrB-F/-R。多重PCR检测结果显示:本技术可在一次PCR扩增反应内同时检测香蕉枯萎病菌1号、4号生理小种和细菌性软腐病菌;多重PCR的灵敏度结果表明:检测香蕉枯萎病菌的DNA浓度最低限为0.1 ng/μL,细菌性软腐病菌的灵敏度为103cfu/mL;检测结果稳定可靠。因此,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可有效应用于检测香蕉发病组织中的香蕉枯萎病菌和细菌性软腐病菌,也可用于香蕉种苗和田间土壤带病菌的监测,为香蕉种植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生理小种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 玉米迪基氏菌 多重PCR 促旋酶B亚单位基因
下载PDF
香蕉种苗中枯萎病菌和细菌性软腐病菌实时荧光PCR检测
4
作者 梁基校 陈东 +5 位作者 利齐欣 林鸿生 张景欣 杨祁云 王飞钊 蒲小明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5期8-14,共7页
香蕉枯萎病菌和细菌性软腐病菌复合侵染且潜伏期较长,建立香蕉种苗病害早期监测的分子检测方法非常重要。本文基于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1,FOC1)基因组Contig 438区间(35631~37693 bp)... 香蕉枯萎病菌和细菌性软腐病菌复合侵染且潜伏期较长,建立香蕉种苗病害早期监测的分子检测方法非常重要。本文基于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1,FOC1)基因组Contig 438区间(35631~37693 bp)(GenBank:AMGP01000438.1)设计特异扩增引物qFOC1-F/-R、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race4,FOC4)基因组Contig195区间(4028~6126bp)(GenBank:AMGQ01000195.1)设计特异扩增引物qFOC4-F/-R,同时以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Dickeya zeae的促旋酶B亚单位基因(Subunit B of gyrase gene)(GenBank:JQ284039)序列设计特异扩增引物qgyrB-F/-R。qPCR检测结果显示:实时荧光检测引物扩增特异性强。通过拟合曲线方程分析得到:检测香蕉枯萎病菌的DNA浓度最低限为3 pg·μL^(-1),细菌性软腐病菌的菌液浓度最低限灵敏度为70 cfu·mL^(-1),检测灵敏度较高,结果稳定可靠。因此,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可有效应用于检测香蕉种苗中的香蕉枯萎病菌和细菌性软腐病菌,确保种苗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菌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菌 玉米迪基氏菌 实时荧光PCR 检测
下载PDF
广西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杜婵娟 杨迪 +3 位作者 付岗 叶云峰 潘连富 张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8-156,共9页
为明确引起广西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染病的香蕉组织中分离病原菌,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分子鉴定、生理生化测试及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从染病蕉头和蕉果分离到的病原菌,其菌... 为明确引起广西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染病的香蕉组织中分离病原菌,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分子鉴定、生理生化测试及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从染病蕉头和蕉果分离到的病原菌,其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测试结果与Dickeya sp.基本一致,16S rDNA基因序列与Dickeya属细菌的同源性达99%;其最适培养温度为28℃,最适pH为7.0。病原菌的dnaX、gryB和recA基因序列与D.zeae的同源性均在97%以上。多基因系统发育树显示,病原菌与所有的D.zeae细菌聚在同一个最小进化分支里,自展支持率为100%。根据以上结果,将引起广西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为Dickeya zeae。同时,测定7种杀菌剂对GR-1菌株的室内毒力,46%氢氧化铜WG的EC 50最低,为186.69 mg/L;其500倍稀释液对GR-1菌株的抑菌效果最好,达76.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dickeya zeae 病原鉴定 多基因系统发育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水稻基腐病菌HrpX/HrpY在致病性中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陈雪凤 魏楚丹 +1 位作者 张庆 刘琼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5-684,共10页
【目的】由Dickeya zeae引起的水稻基腐病是水稻上重要细菌病害之一,迄今对该病原细菌的致病性调控研究尚不完善。论文旨在分析水稻基腐病菌(Dickeya zeae)双组分调控系统HrpX/HrpY的序列特征,研究该系统在水稻基腐细菌中的功能作用以... 【目的】由Dickeya zeae引起的水稻基腐病是水稻上重要细菌病害之一,迄今对该病原细菌的致病性调控研究尚不完善。论文旨在分析水稻基腐病菌(Dickeya zeae)双组分调控系统HrpX/HrpY的序列特征,研究该系统在水稻基腐细菌中的功能作用以及与下游基因的调控关系。【方法】对HrpX/HrpY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带有反向筛选标记基因scaB的自杀重组质粒pKNG-ΔhrpX和pKNG-ΔhrpY,通过三亲转化方法分别将重组质粒导入野生型菌株EC1中,通过2次等位基因同源重组筛选获得基因缺失突变体ΔhrpX和ΔhrpY;比较突变体与野生菌的生长速率、胞外酶活性、毒素活性、运动性、菌膜形成能力,以及对水稻的致病性和对烟草的过敏性反应(HR);进一步提取细菌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HrpX/HrpY双组分系统对下游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水稻基腐病菌EC1基因组中,hrpX和hrpY均为单拷贝,hrpX编码区长1 473 bp,编码490个氨基酸,hrpY长642 bp,编码213个氨基酸,hrpX和hrpY两者之间相隔32 bp,具有相同的转录方向,在功能上具有相关性。其中,HrpX是一个结合在膜上的组氨酸蛋白激酶,HrpY是存在细胞质中的效应调节蛋白,HrpX/HrpY两者构成双组分系统,并对下游hrp基因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进一步通过遗传操作手段,成功构建了基因缺失突变体ΔhrpX和ΔhrpY,表型测定结果表明,突变体ΔhrpX和ΔhrpY的运动性减弱、菌膜形成能力降低、对水稻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减弱,且降低了对水稻的致病力,但ΔhrpX和ΔhrpY的生长速率、胞外酶和毒素的活性变化不明显,也不影响其在烟草上的HR。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突变体菌株ΔhrpX和ΔhrpY相对野生菌EC1表达量明显下降的基因有hrpA、hrpF和hrpN,而对毒素合成基因zmsA表达量的差异不明显,HrpX/HrpY双组分系统对hrp基因簇中大部分下游基因都有正调控作用,且HrpY的调控作用更加明显。【结论】HrpX/HrpY是水稻基腐病细菌中的一个双组分系统,调节病原细菌的运动性、菌膜的形成和病菌的致病力,正向调控一些下游hrp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基腐病菌 HrpX HrpY 运动性 致病性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刘琼光 张庆 魏楚丹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923-2931,共9页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rice bacterial foot rot)是中国及东南亚国家水稻产区重要细菌病害之一,不同年份在局部水稻产区致灾流行。本文对该病害在中国的发生危害情况、病原细菌的分类现状、侵染特性、寄主范围、致病因子、致病性等相关研究...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rice bacterial foot rot)是中国及东南亚国家水稻产区重要细菌病害之一,不同年份在局部水稻产区致灾流行。本文对该病害在中国的发生危害情况、病原细菌的分类现状、侵染特性、寄主范围、致病因子、致病性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病害发生与防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 玉米狄克氏细菌 发生和危害
下载PDF
水稻基腐病菌flhDC和fliA基因的功能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雪凤 余成鹏 刘琼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726-4734,共9页
【目的】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致病菌Dickeya zeae)是水稻重要细菌病害之一。细菌的鞭毛是重要的运动器官,迄今有关水稻基腐病菌的鞭毛系统、flh DC和fli A基因功能及其调控机理尚不清楚,明确这些鞭毛基因的功能,有利于进一步了解D.zeae的... 【目的】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致病菌Dickeya zeae)是水稻重要细菌病害之一。细菌的鞭毛是重要的运动器官,迄今有关水稻基腐病菌的鞭毛系统、flh DC和fli A基因功能及其调控机理尚不清楚,明确这些鞭毛基因的功能,有利于进一步了解D.zeae的致病性综合调控网络、开发新型药物作用靶标以及制定病害防控策略。论文旨在明确D.zeae鞭毛系统中flh DC和fli A在致病性中的作用。【方法】以D.zeae野生型致病菌株EC1基因组DNA为模板,设计一系列引物,PCR扩增待敲除的目标基因flh DC和fli A各自的上、下游片段,再以混合的上、下游片段为模板,扩增得到缺失flh DC和fli A的融合片段,双酶切纯化后连接到自杀性载体p KNG101上,构建带有反向筛选标记基因sac B的自杀重组质粒p KNG-Δflh DC和p KNG-ΔfliA,通过三亲转化方法分别将重组质粒导入野生型菌株EC1中,通过两次等位基因同源重组,PCR检测和测序验证,最终获得目标基因flh DC和fli A缺失突变体Δflh DC和ΔfliA;测定并比较突变体与野生菌的胞外酶活性、毒素活性、运动性、生物膜形成能力,以及对水稻的致病力和对烟草的过敏性反应(HR);进一步提取细菌总RNA,以16Sr DNA为内参来校正目标基因的表达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方法,比较野生菌和突变体Δflh DC和ΔfliA下游基因flh D、flh C、fli A和fli C的表达量差异。【结果】通过基因操作手段成功构建了基因缺失突变体Δflh DC和ΔfliA。表型测定结果显示,野生菌EC1的运动性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很强,而基因缺失菌株Δflh DC和ΔfliA的运动性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明显下降;野生菌株EC1对水稻种子萌发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突变体Δflh DC和ΔfliA则显著降低了对水稻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接种野生菌株EC1的水稻植株产生大面积褐色病斑,且腐烂程度严重,而接种突变体Δflh DC和ΔfliA的水稻植株只在接种的针刺部位周围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腐烂程度轻微,说明突变体菌株Δflh DC和ΔfliA显著降低了对水稻植株上的致病力。进一步的表型测定结果显示,突变体菌株Δflh DC和ΔfliA与野生菌EC1在产生胞外致病酶、毒素以及引起烟草HR能力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q RT-PCR分析结果显示,在突变体菌株Δflh DC中,flh D和flh C不表达,fli A和fli C的表达量较野生菌明显下降;而在突变体ΔfliA中,flh D、flh C和fli A均不表达,fli C表达明显下降。【结论】调控细菌鞭毛基因表达的主调控因子flh DC操纵子,以及表达鞭毛特异性因子σ^(28)基因fli A,是细菌鞭毛系统基因簇的重要组分。flhDC和fliA显著影响D.zeae的运动性和生物膜形成能力,并显著影响水稻种子的萌发功能,在水稻基腐病菌的致病性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基腐病菌 flhDC fliA 运动性 致病性
下载PDF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防控药剂筛选及田间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番华彩 曾莉 +6 位作者 李卫雁 丁云秀 郭志祥 李舒 徐胜涛 郑泗军 王永斌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31期113-118,共6页
为筛选出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有效防控药剂,通过室内抑菌、盆栽防效以及大田试验,系统开展香蕉细菌性软腐病防治药剂筛选,为生产上的防治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采用含毒介质法中的最低抑制浓度法,测定包括抗生素类和非抗生素类等11种杀菌... 为筛选出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有效防控药剂,通过室内抑菌、盆栽防效以及大田试验,系统开展香蕉细菌性软腐病防治药剂筛选,为生产上的防治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采用含毒介质法中的最低抑制浓度法,测定包括抗生素类和非抗生素类等11种杀菌剂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的室内抑菌效果,筛选具有抑菌效果的10种药剂进行盆栽试验,并对4种盆栽试验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开展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11种药剂中抗生素类药剂以四霉素抑菌效果较好,抑菌最低有效浓度为1.74μg/mL,其次为硫酸链霉素、春雷霉素、中生菌素,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9.10、29.50、89.10μg/mL;非抗生素类药剂以铜制剂类抑菌效果较好,噻霉酮抑菌最低有效浓度为89.55μg/mL,其次为王铜、噻菌铜,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445.00、595.00μg/mL。(2)春雷霉素的盆栽防治效果较好,防效达67.97%,其次为噻霉酮、中生菌素、噻菌铜,防效分别为64.58%、63.53%、61.83%。(3)春雷霉素防治效果达90.19%,其次为噻霉酮、中生菌素、噻菌铜,防治效果分别为89.84%、84.60%、74.59%。4种药剂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较好,可作为该病害的防治药剂在生产中交替喷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玉米迪基氏菌 防控 药剂筛选 田间应用
下载PDF
水稻基腐细菌ExpS感受蛋白中Hamp结构域的敲除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利平 谭秀明 +1 位作者 周佳暖 刘琼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52,共5页
双组分调控系统是细菌中普遍存在和非常保守的一种重要调节机制,研究水稻基腐细菌Dickeya zeae中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及其对致病性的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同源重组、标记置换等分子遗传操作方法,成功敲除了水稻基腐病细菌双组分... 双组分调控系统是细菌中普遍存在和非常保守的一种重要调节机制,研究水稻基腐细菌Dickeya zeae中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及其对致病性的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同源重组、标记置换等分子遗传操作方法,成功敲除了水稻基腐病细菌双组分系统感受蛋白ExpS中的Hamp功能域,获得了Hamp功能片段缺失突变株及互补体.致病性及毒素产生能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Hamp在ExpS/ExpA双组分系统的信号转导途径中起重要作用,调控水稻基腐菌毒素的产生并影响水稻的致病性及烟草的HR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基腐细菌 感受蛋白ExpS Hamp功能域 基因敲除 致病性
下载PDF
水稻基腐细菌Tn5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其致病相关突变体的筛选 被引量:3
11
作者 谭秀明 陈雪风 +1 位作者 林敏怡 刘琼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3-198,共6页
采用转座子Tn5插入突变技术,共获得5 261个接合子。通过马铃薯软腐快速筛选和PCR检测验证,获得267个使马铃薯软腐能力丧失或下降的Tn5插入突变体,并测定其在水稻上的致病力和烟草上的过敏性坏死反应(HR)。结果表明:在267个突变体菌株中... 采用转座子Tn5插入突变技术,共获得5 261个接合子。通过马铃薯软腐快速筛选和PCR检测验证,获得267个使马铃薯软腐能力丧失或下降的Tn5插入突变体,并测定其在水稻上的致病力和烟草上的过敏性坏死反应(HR)。结果表明:在267个突变体菌株中,对水稻无致病力的有71个,其中在烟草上无HR反应的有59个,产生HR反应的有12个;对水稻致病力下降的有68个,其余突变体菌株对水稻致病力与野生菌株差异不明显。另外,267个突变体菌株中有146个无HR反应,其中有90个对水稻无致病力或者致病力下降。致病力的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突变体是由Tn5插入Dickeya zeae染色体上不同的致病相关基因位点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基腐菌 Tn5转座子 致病性 突变体 致病力
下载PDF
海南南繁基地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牛艺诺 林宝英 +4 位作者 刘全凤 刘永震 吴金山 戎伟 梅双双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5-348,共4页
为明确海南地区南繁基地玉米茎腐病的病原,从玉米发病组织中分离病原菌,并进行了纯化培养、革兰氏染色、病原菌回接等试验,得到了2株对玉米有较强致病力的菌株,分别命名为JF02与JF04.随后通过PCR反应扩增了所分离的玉米茎腐病病原菌JF02... 为明确海南地区南繁基地玉米茎腐病的病原,从玉米发病组织中分离病原菌,并进行了纯化培养、革兰氏染色、病原菌回接等试验,得到了2株对玉米有较强致病力的菌株,分别命名为JF02与JF04.随后通过PCR反应扩增了所分离的玉米茎腐病病原菌JF02与JF04的16SrRNA序列,并测序,序列分析表明,所分离的玉米茎腐病病原菌序列相同,属同一病原菌,且为狄克氏菌.该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为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防治和抗性品种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茎腐病 病原菌 狄克氏菌
下载PDF
水稻基腐病菌拮抗菌解淀粉芽孢杆菌E3菌株的鉴定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14
13
作者 梁丽琼 黄少莉 +4 位作者 邵杭 王庆伟 王鑫 王俊霞 徐领会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62,共12页
【目的】纯化和鉴定从柑橘根际土壤分离得到的可抑制水稻基腐病菌Dickeya zeae EC1生长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并解析其抑菌机制。【方法】采用平板扩散法从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株拮抗D.zeae EC1的B.amyloliquefacie... 【目的】纯化和鉴定从柑橘根际土壤分离得到的可抑制水稻基腐病菌Dickeya zeae EC1生长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并解析其抑菌机制。【方法】采用平板扩散法从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株拮抗D.zeae EC1的B.amyloliquefaciens E3菌株;根据细菌菌落表型、生理生化特征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E3菌株进行分类鉴定;检测无菌E3培养液对D.zeae EC1侵染水稻种子能力的影响;盐酸沉淀结合丙酮抽提法提取E3菌株脂肽粗提物;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E3菌株脂肽粗提物对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琼脂扩散法测定E3菌株脂肽粗提物对病原细菌的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用Durashell C18柱对脂肽粗提物进行HPLC分离纯化;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ESI-MS)分析,鉴定抑菌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并推测其化学组成。【结果】B.amyloliquefaciens E3菌株对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香蕉基腐病菌、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等多种植物病原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表现为广谱抗性;B.amyloliquefaciens E3菌株的无菌培养液能够抑制D.zeae EC1侵染萌发的水稻种子,显著提高水稻种子的萌芽率;B.amyloliquefaciens E3菌株的脂肽粗提物可以抑制D.zeae EC1的生长,其MIC为348.97μg/mL;HPLC分离纯化结合LC-ESI-MS分析发现,B.amyloliquefaciens E3菌株分泌的主要抑菌活性物质包括Surfactin、Fengycin和Iturin 3类脂肽类抗生素。【结论】B.amyloliquefaciens E3菌株具有作为生防菌的潜力,它可能通过分泌Surfactin、Fengycin和Iturin 3种脂肽类抑菌活性物质,拮抗水稻基腐病菌、茄科劳尔氏菌、茄病镰刀菌等多种植物病原菌。研究结果可为该菌的生物防治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基腐病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 抑菌活性 脂肽类粗提物
下载PDF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生物被膜形成特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宁 张景欣 +4 位作者 蒲小明 沈会芳 杨祁云 王忠文 林壁润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2-89,共8页
为分析不同环境条件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Dickeya zeae MS1)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试不同离体培养条件下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生物被膜形成情况。结果表明: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YPB)中形成能力最强;... 为分析不同环境条件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Dickeya zeae MS1)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试不同离体培养条件下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生物被膜形成情况。结果表明: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YPB)中形成能力最强;添加1%蛋白胨之后,生物被膜形成的生物量最大,随着浓度添加到4%,生物量降低;在提供大量营养的培养体系(198μL YPB+2μL菌液)中,细菌形成的生物被膜显著高于其他培养体系;培养24 h时,细菌生物被膜量最大,之后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减少;指数生长期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优于平台期细菌;在初始菌密度10~2~10~8 CFU/mL范围内,不同密度对24 h生物被膜形成量无显著差异;32℃时,细菌生物被膜量显著高于其余温度试验组;pH 6~8时,细菌生物被膜量显著高于其他pH试验组。因此,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能形成稳固而清晰的生物被膜,其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腐病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 生物被膜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水稻基腐病菌毒素对烟草活性氧代谢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琼光 张静一 +1 位作者 冯敏珊 王振中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2-271,共10页
用水稻基腐病菌毒素注射烟草叶片后,烟草细胞中O.2-和NO大量增加,H2O2含量明显降低,SOD、CAT和POD等酶的活性发生变化。毒素引起烟草细胞死亡,但没有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的DNA梯特征。病菌毒素处理烟草叶片后,电导率增大,细胞膜透性增... 用水稻基腐病菌毒素注射烟草叶片后,烟草细胞中O.2-和NO大量增加,H2O2含量明显降低,SOD、CAT和POD等酶的活性发生变化。毒素引起烟草细胞死亡,但没有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的DNA梯特征。病菌毒素处理烟草叶片后,电导率增大,细胞膜透性增加。电镜观察烟草细胞的超微结构表明,毒素处理8h后,叶绿体变形,叶绿体基质片层大部分消解,基粒结构消失,叶绿体外膜和内膜剥离,质壁分离和细胞膜内陷,细胞器消解;处理48h后,细胞内含物完全消解,细胞膜消失,细胞壁皱缩变形。本研究表明,毒素引起烟草细胞死亡与植物抗病反应HR中细胞坏死的生理生化机制不同,但可能存在相似的信号传导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基腐病菌 毒素 烟草 活性氧 细胞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病菌实时荧光PCR检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海亮 蔡丽 侯明生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12,21,共4页
根据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病菌菌株的16S-23S细菌核糖体DNA ITS区域的特异区间,设计了1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病菌特异性扩增引物X1和X2,拟建立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的8种细菌中,只能特异性的扩增出水稻... 根据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病菌菌株的16S-23S细菌核糖体DNA ITS区域的特异区间,设计了1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病菌特异性扩增引物X1和X2,拟建立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的8种细菌中,只能特异性的扩增出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病菌的目标条带,实时荧光PCR能够检测出的目标菌DNA量最低浓度为5×10-3ng/μL,比常规PCR的灵敏度高100倍。实时荧光PCR也能够在人工接种的水稻中检测到病菌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病菌 实时荧光PCR 灵敏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