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Arnebiae Radix and Dictamni Cortex and efficacy study of herbal extracts on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using 3D human reconstructed epidermis
1
作者 Huan Li Esther Lim +7 位作者 Gladys Ang Zhi-qing Lim Martin Hui Cai Jo-anne Loh Celine Ng Peijia Seetoh Edmund Tian Lay Beng Goh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21年第4期556-564,共9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Arnebiae Radix(AR)and Dictamni Cortex(DC)and study the efficacy of herbal extracts of these two herbs o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Methods:Qualitative and q...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Arnebiae Radix(AR)and Dictamni Cortex(DC)and study the efficacy of herbal extracts of these two herbs o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Methods: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effective components was performed using High Performance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HPTLC),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and HPLC-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HPLC-QTOF-MS).In vitro allergic ACD 3D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incubating 3D reconstructed human epidermis(RHE)with skin sensitizer,potassium dichromate.A total of 65 gene expression that were associated with ACD,which included 24 antioxidant responsive element(ARE)and 41 SENS-IS genes were quantified by q RT-PCR.More than or equal to 10 ARE genes and 18 SENN-IS genes were induced by 1.3-fold,demonstrating the successful establishment of in vitro ACD model.Oil extracts of AR and DC were applied on the in vitro ACD model to study the efficacy.Results:Batch 3 of AR and batch 2 of DC showed presence of all active ingredients with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Active ingredients of the herbs were extracted using a special oil and formulated into herbal oil extracts.The herbal oil extracts were able to down regulate the induced genes in the in-vitro ACD skin model,bringing the tissue back to homeostatic status.Conclusion:The oil extracts showed the potent efficacy of using AR and DC in ACD treatment.The combination study will be done to optimize the formulation ratio which will be developed into a topical cre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Arnebiae Radix Chinese medicine dictamni cortex 3D reconstructed epidermis quality control
原文传递
In vitro and in vivo antioxidative and hepatoprotective activity of aqueous extract of Cortex Dictamni 被引量:8
2
作者 Lin Li Yun-Feng Zhou +3 位作者 Yan-Lin Li Li-Li Wang Hiderori Arai Yang X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7年第16期2912-2927,共16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ntioxidant and hepatoprotective effects of Cortex Dictamni aqueous extract(CDAE) in carbon tetrachloride(CCl4)-induced liver damage in rats.METHODS The in vitro antioxidant effect of CDAE was i...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ntioxidant and hepatoprotective effects of Cortex Dictamni aqueous extract(CDAE) in carbon tetrachloride(CCl4)-induced liver damage in rats.METHODS The in vitro antioxidant effect of CDA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α,α-diphenyl-β-picrylhydrazyl(DPPH), 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 β-carotene bleaching, reducing power, and 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 assays. A linoleic acid system, including ferric thiocyanate(FTC) and thiobarbituric acid(TBA) assay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inhibition of lipid peroxidation. The in vivo hepatoprotective and antioxidant effects of CDAEagainst CCl4-induced liver damage were evaluated in Sprague-Dawley rats. Silymarin was used as a positive control. Liver damage was assessed by determining hepatic histopathology and liver marker enzymes in serum. Enzyme and non-enzyme antioxidant levels and lipid peroxide content were measured in the liver. Cytochrome P450 2E1(CYP2E1) protein expression was measured via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Nrf2), heme oxygenase-1(HO-1), NAD(P)H quinine oxidoreductase 1(NQO1), and γ-glutamylcysteine synthetase catalytic subunit(γ-GCSc) protein expression was measured by Western blot.RESULT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CDAE exhibited a strong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vitro. CDAE scavenged DPPH and ABTS radical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CDAE inhibited lipid peroxidation with a lipid peroxide inhibition rate of 40.6% ± 5.2%. In the FTC and TBA assays, CDA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lipid peroxidation(P < 0.01). In vivo histopathological studies indicated that CCl4-induced liver injury was alleviated following CDAE treatment in rats of both sexes. CDAE(160 and 320 mg/kg) significantly prevented CCl4-induced elevations of alkaline phosphatase, glutamate pyruvate transaminase,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nd total bilirubin levels in rats of both sexes(P < 0.05, 0.01, or 0.001). Moreover, CDAE restored the decreased activities of hepatic antioxidant enzymes, including superoxide dismutase, catalase,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as well as non-enzyme antioxidant glutathione, which were induced by CCl4 treatment. CDAE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the up-regulation of CYP2E1 and promoted Nrf2, HO-1, NQO1, and γ-GCSc protein expression.CONCLUSION CDAE exhibits good antioxidant performance in vitro, with marked radical-scavenging and anti-lipid peroxidation activities. CDAE is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CCl4-induced hepatic damage in rats of both sexes. The hepatoprotective activity of CDAE may be attributable to its antioxidant activity, which may involve Keap1-Nrf2-mediated antioxidant reg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tex dictamni ANTIOXIDANT activity HEPATOPROTECTIVE Carbon TETRACHLORIDE NRF2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探究白鲜皮致急性肝损伤的机制
3
作者 胡文凯 徐晓敏 +4 位作者 蒋鑫 沃佳美雪 贾素霞 刘树民 卢芳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7期1089-1098,共10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动物体内实验,探究白鲜皮致急性肝损伤的机制。方法通过TCMSP、TCMI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得到白鲜皮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GeneCards和CTD数据库获取肝损伤疾病的相关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动物体内实验,探究白鲜皮致急性肝损伤的机制。方法通过TCMSP、TCMI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得到白鲜皮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GeneCards和CTD数据库获取肝损伤疾病的相关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并筛选出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完成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多层次关联网络图。动物实验中,通过灌胃给予小鼠92.7 g/(kg·d)白鲜皮,7 d后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sson、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肝脏组织蛋白激酶B1(AKT1)、IL-6、TNF-α、肿瘤蛋白p53(TP53)、胱天蛋白酶3(CASP3)、IL-1β的m RNA表达。应用分子对接验证潜在毒性成分与靶点的结合情况。结果通过筛选共得到白鲜皮化学成分14个,预测靶点244个;与肝损伤的交集靶点202个。GO生物过程分析主要涉及基因表达正向调控、凋亡过程的负向调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包括癌症途径、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TNF、IL-17等信号通路等。病理片结果显示,给予白鲜皮后,HE染色小鼠肝组织中可见重度出血,较大量的肝细胞坏死,核碎裂或溶解;Masson染色显示肝组织出现明显纤维化;油红O染色结果有大量脂滴生成。ELISA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给药组小鼠血清AST、ALT、ALP、LDH及肝脏MDA、TNF-α、IL-1β水平显著上升(P<0.05),肝脏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qRT-PCR结果显示给药组小鼠肝脏组织相关m 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分子对接显示黄柏酮、白鲜碱、梣酮3个白鲜皮的潜在毒性成分与AKT1、IL-6、TNF-α、TP53、CASP3、IL-1β靶点结合性、亲和力良好。结论黄柏酮、白鲜碱、梣酮、柠檬苦素可能是白鲜皮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潜在毒性成分,白鲜皮可能是通过改变AKT1、IL6、TNF-α、TP53、CASP3、IL-1β等蛋白的表达,影响能量代谢、细胞分化、炎症、氧化应激及免疫等多种途径来作用于肝脏,导致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皮 急性肝损伤 网络药理学 关联网络图 分子对接 体内实验 黄柏酮 白鲜碱 梣酮 柠檬苦素
下载PDF
湿毒清制剂肝损伤风险分析及思考
4
作者 邵波 徐丽丽 +3 位作者 朱兰 刘硕 万浩 黄光瑞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6期666-670,共5页
目的分析湿毒清制剂安全性风险,特别是致肝功能异常风险,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数据库(2004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国内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中的湿毒清制剂肝损伤相关不良反应/事... 目的分析湿毒清制剂安全性风险,特别是致肝功能异常风险,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数据库(2004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国内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中的湿毒清制剂肝损伤相关不良反应/事件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数据库共收到涉及湿毒清制剂肝胆损害相关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24例;临床研究文献未见肝胆损害相关不良反应;个例报道涉及的不良反应/事件表现为药物性肝病、肝损伤。结论临床使用湿毒清制剂应关注肝损伤风险,提高安全合理用药意识,加强用药监测。同时,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加强药物警戒及风险管理,做好用药指导与宣传,切实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毒清 白鲜皮 肝损伤 中草药 不良反应 安全性 风险
下载PDF
白鲜皮中白鲜碱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5
作者 李金晶 刘旭 +3 位作者 王梦娴 羊婷青 姜敏 祖丽皮艳·阿布力米特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80-83,共4页
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设计优化白鲜皮中白鲜碱的提取工艺,白鲜碱作为对照品,制作标准曲线,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白鲜碱的含量。结果显示以乙醇作为溶剂时,白鲜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是乙醇浓度为90%,提取时间为1.5 h,料液比为1∶4,温度为70... 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设计优化白鲜皮中白鲜碱的提取工艺,白鲜碱作为对照品,制作标准曲线,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白鲜碱的含量。结果显示以乙醇作为溶剂时,白鲜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是乙醇浓度为90%,提取时间为1.5 h,料液比为1∶4,温度为70℃,在最佳提取工艺下,白鲜皮醇提取液中白鲜碱的含量为0.94 mg/g。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215315x+740.97,R^(2)=0.999,在0.0005~0.02 m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本工艺方法操作简便,易实现,为下一步提取白鲜碱进一步活性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皮 白鲜碱 提取工艺 正交实验
下载PDF
白鲜皮“异病同治”皮炎、湿疹和银屑病的作用机制预测 被引量:1
6
作者 邓嘉林 钱亚云 杨妞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5期108-114,119,共8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白鲜皮“异病同治”皮炎、湿疹、银屑病的分子靶点及其相关作用机理。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并筛选白鲜皮的主要活性成分,并运用STP数据库预测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借...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白鲜皮“异病同治”皮炎、湿疹、银屑病的分子靶点及其相关作用机理。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并筛选白鲜皮的主要活性成分,并运用STP数据库预测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借助TTD、OMIM、DrugBank、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获取治疗皮炎、湿疹、银屑病的有关靶点,借助Venny软件获取皮炎、湿疹、银屑病的相同靶点以及与白鲜皮有效成分作用靶点的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绘制网络图,STRING数据库构建白鲜皮治疗皮炎、湿疹、银屑病的相同靶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图。运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运用R语言进行可视化处理。通过Discovery Studio 2019 Client、AutoDock Tools、PyMOL进行分子对接和可视化。结果经筛选白鲜皮有效成分15个,与皮炎、湿疹、银屑病相同靶点的交集靶点共64个。白鲜皮活性成分治疗皮炎、湿疹、银屑病的核心靶点依次为肿瘤坏死因子(TNF)、Toll样受体4(TLR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等。核心通路为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白细胞介素17(IL-17)、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等。结论白鲜皮可能通过IL-17、JAK-STAT、AGE-RAGE等多个通路作用于TNF、TLR4、VEGFA等多个靶点,从而在皮炎、湿疹、银屑病中起到抗炎止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皮 皮炎 湿疹 银屑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交集靶点 信号通路
下载PDF
白鲜皮主要药效成分白鲜碱、黄柏酮、梣酮的抗皮炎作用比较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妞妞 邵海峰 +3 位作者 邓嘉林 金涵 许陆欢 刘延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36-1642,1649,共8页
目的:比较中药白鲜皮的3种主要活性成分白鲜碱、黄柏酮、梣酮在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治疗中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利用2,4⁃二硝基氟苯(2,4⁃dinitrofluorobenzene,DNFB)构建小鼠皮炎模型,观察白鲜皮醇提物、白鲜碱、黄... 目的:比较中药白鲜皮的3种主要活性成分白鲜碱、黄柏酮、梣酮在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治疗中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利用2,4⁃二硝基氟苯(2,4⁃dinitrofluorobenzene,DNFB)构建小鼠皮炎模型,观察白鲜皮醇提物、白鲜碱、黄柏酮、梣酮、地塞米松对AD小鼠引起的慢性瘙痒的作用;采用皮损评分评估小鼠皮损严重程度。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和甲苯胺蓝染色评估小鼠表皮厚度和肥大细胞数目。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皮损组织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4、IL⁃31、IL⁃10水平;Western blot检测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1、p⁃JAK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3、p⁃STAT3、STAT6、p⁃STAT6的蛋白水平。结果:AD小鼠引起的慢性瘙痒能明显被白鲜皮醇提物抑制。与模型组相比,白鲜皮的3种主要活性成分中:白鲜碱和梣酮能明显抑制AD小鼠引起的慢性瘙痒,改善皮损症状和炎症细胞浸润,下调IL⁃4、IL⁃31水平,上调IL⁃10水平,并抑制JAK1⁃STAT3/STAT6信号通路,但黄柏酮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鲜碱和梣酮可能是白鲜皮发挥抗皮炎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皮 特应性皮炎 白鲜碱 梣酮 黄柏酮 JAK1⁃STAT3/STAT6
下载PDF
中药白鲜皮的本草考证
8
作者 李旭 孙文松 沈宝宇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3期48-53,共6页
[目的]研究本草中记载的中药白鲜皮的基源植物,为深入研究中药白鲜皮提供文献依据。[方法]查阅历代本草书籍,从名称、基源、产地变迁、药用部位、采收时期、功效等进行考证。[结果]历代本草中记载的白鲜可确定为芸香科植物白鲜,但《本... [目的]研究本草中记载的中药白鲜皮的基源植物,为深入研究中药白鲜皮提供文献依据。[方法]查阅历代本草书籍,从名称、基源、产地变迁、药用部位、采收时期、功效等进行考证。[结果]历代本草中记载的白鲜可确定为芸香科植物白鲜,但《本草图经》中“江宁府白鲜”附图花序更为密集,《植物名实图考》中“白鲜皮”为一种木本植物;古代本草中对白鲜采收期有所分歧,现代本草认为应“春秋二季采挖,南方于立夏后采挖”。[结论]《本草图经》中“江宁府白鲜”与豆科植物刺果甘草极为相似,应为误用品或误传;《植物名实图考》中“白鲜皮”依据其描述和附图,与五加科植物楤木极为相似,应为误用品或代用品;其产地古时多在河北、四川、山东等地,而今多产于东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皮 本草考证 产地变迁
下载PDF
白鲜皮提取物的体外生物学活性研究
9
作者 林好 陈圻宇 +2 位作者 骆声秀 邓万里 龙智鹏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9-104,共6页
本次研究以白鲜皮为原料,比较不同提取环境下的提取效果,并重点考察了白鲜皮提取物的体外生物学活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超声波提取工艺具有最优的提取效果。体外生物学活性研究显示,白鲜皮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 本次研究以白鲜皮为原料,比较不同提取环境下的提取效果,并重点考察了白鲜皮提取物的体外生物学活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超声波提取工艺具有最优的提取效果。体外生物学活性研究显示,白鲜皮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OH自由基的能力,并且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霉菌、酵母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具有使透明质酸酶活性降低的能力。白鲜皮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抑菌、抗炎的功效,具备一定的市场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皮 抗氧化 抗炎 抑菌 功效
下载PDF
白鲜的生物学与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周亚福 毛少利 +2 位作者 李思峰 黎斌 刘文哲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7期65-69,共5页
中药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为中国重要的大宗药材之一,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近年来国内外对药用白鲜展开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论述了白鲜原植物、地理分布、形态结构、种子特性以及组织培养等生物学特性以及化学成分挥发油... 中药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为中国重要的大宗药材之一,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近年来国内外对药用白鲜展开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论述了白鲜原植物、地理分布、形态结构、种子特性以及组织培养等生物学特性以及化学成分挥发油、生物碱、柠檬苦素类、白鲜粗多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市场对白鲜皮需求量的增加、人工栽培鲜有开展及无序的滥采乱挖,导致白鲜野生资源日渐枯竭,并从增强认识与合理保护、综合开发利用、快速繁殖以及规范化栽培等方面作了总结,以期为白鲜植物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 白鲜皮 生物学 化学成分 进展
下载PDF
白鲜皮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曹娟 王福刚 +2 位作者 刘克 齐永秀 高允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69-1472,共4页
目的建立白鲜皮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为该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白鲜皮甲醇提取液采用HPLC分析,色谱条件为依利特Hypersil ODS2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8 nm,体积流量1.0 mL/min,室温... 目的建立白鲜皮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为该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白鲜皮甲醇提取液采用HPLC分析,色谱条件为依利特Hypersil ODS2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8 nm,体积流量1.0 mL/min,室温。以白鲜碱为参照峰。结果 13批不同产地的白鲜皮药材检出11个共有峰,不同批次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9以上,但相对峰面积有明显差异。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为白鲜皮药材及其制剂质量控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皮 指纹图谱 HPLC
下载PDF
白鲜皮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利霞 张汉扬 +2 位作者 杨春云 高璟春 张志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5-158,I0015,共5页
目的:建立白鲜皮药材的质量标准,为该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方法。方法:采用TLC法鉴别,建立白鲜皮药材的高效液相特征图谱,对10批不同来源白鲜皮药材的杂质、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水分、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结果:1... 目的:建立白鲜皮药材的质量标准,为该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方法。方法:采用TLC法鉴别,建立白鲜皮药材的高效液相特征图谱,对10批不同来源白鲜皮药材的杂质、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水分、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结果:10批不同来源白鲜皮药材的薄层色谱中与对照品黄柏酮、白鲜碱、梣酮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10批不同来源的白鲜皮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检出6个共有特征峰,不同批次药材特征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但相对峰面积有明显差异。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准确可靠,可较全面地控制白鲜皮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皮 白鲜碱 黄柏酮 梣酮 TLC HPLC 检查项 质量标准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白鲜皮多糖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兰兰 张宇 +4 位作者 赵统超 王宇亮 初维 李岩 赵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1247-1250,共4页
目的:构建超声波辅助提取白鲜皮多糖的动力学数学模型。方法:将提取的药材颗粒假想成球形,通过Fick第二扩散定律推导出动力学模型,然后进行多糖超声波辅助提取试验。将得到的数据与推导的模型进行拟合,求得速率常数(k)、相对萃余率... 目的:构建超声波辅助提取白鲜皮多糖的动力学数学模型。方法:将提取的药材颗粒假想成球形,通过Fick第二扩散定律推导出动力学模型,然后进行多糖超声波辅助提取试验。将得到的数据与推导的模型进行拟合,求得速率常数(k)、相对萃余率、表面扩散系数(Ds)、表观活化能(Ea)等动力学参数。结果:试验数据与构建的动力学模型方程相关性良好,白鲜皮多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过程符合动力学方程ln[( C∞-C)/C∞]= π~2 Dst/R^2+ ln( π~2/6)动力学参数的研究结果,并确定323 K温度下提取30 min是超声波辅助提取白鲜皮多糖的最佳工艺。结论:试验所得的方程能较好描述超声波辅助提取白鲜皮多糖的过程,可用于工业生产的放大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皮 超声波提取 多糖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不同生长阶段白鲜皮中黄柏酮和梣酮累积量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丽娟 张国鸿 +3 位作者 孙文艺 南敏伦 赵昱玮 赫玉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1-133,共3页
连续2 a采集白鲜皮样品,采用加热回流法提取白鲜皮中的黄柏酮和梣酮,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白鲜皮中黄柏酮和梣酮累积量,均与生长年限呈正相关,同一种成分的年变化基本相同。黄柏酮与梣酮的年变化规律差异较大,2... 连续2 a采集白鲜皮样品,采用加热回流法提取白鲜皮中的黄柏酮和梣酮,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白鲜皮中黄柏酮和梣酮累积量,均与生长年限呈正相关,同一种成分的年变化基本相同。黄柏酮与梣酮的年变化规律差异较大,2种成分在一个生育期的不同生长阶段,积累量差异显著;果期的黄柏酮和花期的梣酮累积量最大。白鲜春季或秋季采收均可,3年生以上的适宜采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皮 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柏酮 梣酮
下载PDF
白鲜营养器官黄柏酮和梣酮的组化定位及含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亚福 毛少利 +2 位作者 石新卫 王宇超 卢元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9-243,278,共6页
采用组织化学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秦岭产药用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营养器官白鲜皮(根皮)、木质部、茎和叶中萜类物质的组织定位及黄柏酮和梣酮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组织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根中,萜类物质主... 采用组织化学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秦岭产药用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营养器官白鲜皮(根皮)、木质部、茎和叶中萜类物质的组织定位及黄柏酮和梣酮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组织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根中,萜类物质主要分布在多年生根的周皮、次生韧皮部、韧皮部的油细胞、维管形成层以及木质部的薄壁组织中;在茎中,萜类物质主要分布在茎的表皮、紧贴表皮的分泌囊、皮层、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薄壁细胞、髓部以及紧贴茎表皮的分泌囊中;在叶中,萜类物质主要分布在叶的表皮、头状腺毛、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及维管束位置的薄壁组织中。HPLC测试结果表明:白鲜植物体除药用部位白鲜皮外,在木质部、茎和叶中均含有萜类物质黄柏酮和梣酮;试验测试样本白鲜皮中黄柏酮和梣酮的含量均符合药典标准(2015);在除营养生长期外几个生长阶段的木质部以及盛花期、成熟前期和成熟期I的茎和叶中,其黄柏酮含量亦均符合药典标准,其中盛花期白鲜茎和叶中黄柏酮的含量为药典最低含量标准的2~4倍多。秦岭终南山产白鲜皮品质优良,白鲜的根木质部、茎和叶用来提取黄柏酮,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建议实践中针对不同需求综合利用白鲜非药材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皮 黄柏酮 梣酮 组织化学 植物化学
下载PDF
白鲜皮水提物改善迟发型变态反应性肝损伤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24
16
作者 陆朝华 曹劲松 +1 位作者 凡华 徐强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白鲜皮水提物能作用于2 ,4 ,6三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变态反应的效应相,有效地改善迟发型变态反应性肝损伤,在肝损伤12 h 分离的肝非实质细胞和肝细胞共培养体系中,白鲜皮水提物预处理肝非实质细胞明显地阻断了上清中谷丙转氨酶的释放,... 白鲜皮水提物能作用于2 ,4 ,6三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变态反应的效应相,有效地改善迟发型变态反应性肝损伤,在肝损伤12 h 分离的肝非实质细胞和肝细胞共培养体系中,白鲜皮水提物预处理肝非实质细胞明显地阻断了上清中谷丙转氨酶的释放,作用呈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而预处理肝细胞则无影响。同样,白鲜皮水提物对Con A 引起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无抑制活性,诱导相给药对肝损伤亦无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皮 肝损伤 变态反应性 水提物 中药
下载PDF
白鲜皮药材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杜程芳 屠鹏飞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 :采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研究并建立白鲜皮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 :用Kromasil 1 0 0C1 8色谱柱 ,乙腈 水梯度洗脱 ;流速 1 0ml/min ;检测波长 2 2 8nm。结果 :运用梯度洗脱得到的色谱图各色谱峰分离较好 ,达到指纹图谱的要求... 目的 :采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研究并建立白鲜皮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 :用Kromasil 1 0 0C1 8色谱柱 ,乙腈 水梯度洗脱 ;流速 1 0ml/min ;检测波长 2 2 8nm。结果 :运用梯度洗脱得到的色谱图各色谱峰分离较好 ,达到指纹图谱的要求。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皮 药材 指纹图谱 中药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白藓皮对几种害虫的毒杀作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立芳 何柱生 +3 位作者 张新利 温普红 原春兰 李宗孝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25,共2页
利用天然植物去创制新型杀虫剂已成为目前农药研究的热点。本文研究发现 ,太白山区的白藓皮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 ,对蟋蟀、蚱蜢的死亡率达 10 0 % ,对三龄粘虫的拒食率为 87 8% ,死亡率为 83 3% ,这表明白藓皮有望成为新的植物杀虫剂。
关键词 白藓皮 害虫 毒杀作用 杀虫活性 农药 天然植物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白鲜皮中白鲜碱、黄柏酮和梣酮的含量 被引量:10
19
作者 朱利霞 汪旭 +1 位作者 张汉扬 杨春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2期2706-2708,共3页
目的:建立RP-HPLC同时测定白鲜皮中白鲜碱、黄柏酮和腀酮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RP-HPLC,70%乙醇超声提取,色谱条件:色谱柱AlltimaC18(4.6mm×250mm,5μm),保护柱All-GuardTM C18(4.6mm×7.5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 目的:建立RP-HPLC同时测定白鲜皮中白鲜碱、黄柏酮和腀酮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RP-HPLC,70%乙醇超声提取,色谱条件:色谱柱AlltimaC18(4.6mm×250mm,5μm),保护柱All-GuardTM C18(4.6mm×7.5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25℃,检测波长238nm。结果:该3种成分分离良好,线性范围依次为0.4~16.0,10~400和1.6~64.0mg/L,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95%,98.91%,100.02%,RSD分别为:1.81%,1.83%,2.62%。结论:本方法简单、快捷,重现性好,准确率高,可用于白鲜皮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皮 白鲜碱 黄柏酮 腀酮 HPLC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白鲜皮配方颗粒中白鲜碱、黄柏酮和梣酮的含量 被引量:5
20
作者 巩伟 刘忠良 +5 位作者 张欣欣 孙旭 赵庆华 李兴东 张琨 赵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1期129-133,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白鲜皮配方颗粒中白鲜碱、黄柏酮和梣酮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Extend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5:45),流速为1.0 m L·min-1,检测波长为236 nm,柱温为室温,自动进样器进样,进样...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白鲜皮配方颗粒中白鲜碱、黄柏酮和梣酮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Extend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5:45),流速为1.0 m L·min-1,检测波长为236 nm,柱温为室温,自动进样器进样,进样量10μL。结果:白鲜碱在2.505-40.08μg·m L-1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7,n=5),平均回收率为99.04%(RSD=1.51%,n=6);黄柏酮在26.12-418.0μg·m L-1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8,n=5),平均回收率为99.48%(RSD=2.25%,n=6);梣酮在7.540-120.6μg·m L-1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8,n=5),平均回收率为99.54%(RSD=2.09%,n=6)。结论:本法操作方便,结果准确,精密度好,专属性强,可用于白鲜皮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白鲜皮配方颗粒 白鲜碱 黄柏酮 梣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