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licit Love and Passionate Love-Contrast the Diction in "Song To Celia" by Ben Jonson and that in "The Canonization" by John Donne
1
作者 梅进丽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X期222-223,共2页
Love is a permanent theme in the world's history of literature.With different dictions(choice of words),poets can portray diverse images of love,thus leaving completely distinct impression on the readers' mind... Love is a permanent theme in the world's history of literature.With different dictions(choice of words),poets can portray diverse images of love,thus leaving completely distinct impression on the readers' minds.By analyzing and contrasting the diction in "Song To Celia" by Ben Jonson and that in "The Canonization" by John Donne,this essay aims to illustrate that different dramatic effects could be achieved with different choices of words in creative writing,and diction could be a representative symbol of a poet's writing sty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LICIT love passionate love DICTION symbol
下载PDF
Current Evidence of the Monoaminergic Regulation of Romantic Love and Relationship
2
作者 Wei-Hsi Chen Mei-Yen Chu +2 位作者 Yuan-Hsiang Chu Yen-Chin Lin Kuo-Yen Chen 《Advances in Sexual Medicine》 2017年第3期139-152,共14页
Introduction: Sexual response cycle is modulated by a variety of biological factors, especially antidepressants and antipsychotics. Although the circuit of romantic love has recently been delineated, the biological im... Introduction: Sexual response cycle is modulated by a variety of biological factors, especially antidepressants and antipsychotics. Although the circuit of romantic love has recently been delineated, the biological impact on romantic love is barely mentioned in human, however. Methods: In thus study, a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was completed to elucidate the role of central monoamines, including dopamine, serotonin, norepinephrine, epinephrine, melatonin and histamine, for the romantic love and relationship in human. Results: The central circuit of romantic love includes the mesolimbic and mesocortical tract and their extensions widely distributed in cortical, subcortical and brainstem structures. The activation of brain foci progressively decreases along with the romantic relationship in many areas, including the bilateral caudate and ventral tegmentum area without change of passionate love. Hyperactivity of dopamine and serotonin is suggested at the synaptic level for romantic love in lovers, probably through an inhibition of transporters or increase of terminal release. Romantic love can be modulated by antidepressants or recreational drugs. Polymorphism of dopamine and serotonin receptor relates to the romantic relationship. The effect of other monoamines is barely mentioned. Conclusions: Romantic love is vulnerable for secondary effect, such as drugs which modulate the dopamine and serotonin, in human. Romantic relationship is also impacted by the polymorphism of monoamine receptors. Therefore, the biological effect is not limited to sexual response cycle but also the romantic love and relationship. Further investigation is warranted for understanding the secondary effect in romantic love for romantic dissolution or divo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MANTIC love passionate love love DOPAMINE SEROTONIN
下载PDF
Ecological Loss & Our Passionate Attachments
3
作者 Matthew J.Denni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 2021年第2期65-75,共11页
The ecological conditions that underlie much of human flourishing still receive scant attention from moral philosophers.While interest in philosophy of ecology has grown in recent years,ethicists are still reluctant t... The ecological conditions that underlie much of human flourishing still receive scant attention from moral philosophers.While interest in philosophy of ecology has grown in recent years,ethicists are still reluctant to grant ecological issues the status they arguably deserve.These issues are not restricted to custodianship of the natural world;they also pertain to our ability to enjoy love relationships and other passionate attachments.Whil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human flourishing and love relationships has an ancient provenance,recently philosophers such as Harry Frankfurt,Bernard Williams,and Susan Wolf have emphasised it.Nevertheless,the ecological conditions of our passionate attachments remain obscure.This chapter investigates the extent that passionate attachments are underwritten by a delicate balance of ecological conditions.To do this,the author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the pandemic caused by the novel coronavirus,SARS-CoV-2,which has threatened a key aspect of passionate attachments:our soci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love ECOLOGY passionate attachments pandemics
下载PDF
Waning and Waxing of Love: Unpacking Layers of Teacher Emotion
4
作者 Wendy LI Hima RAWAL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8年第4期532-550,553,共20页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how an English-as-medium-of-instruction mathematics teacher in China and an English teacher in Nepal fell into and out of love with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lo...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how an English-as-medium-of-instruction mathematics teacher in China and an English teacher in Nepal fell into and out of love with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love, which drew from the theorization of love in Barcelos and Coelho(2016) and Lanas and Zembylas(2015), was adopted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struct and our interpretation of the data. In this framework, love is conceptualized as being communicated through teachers’ attending to individual students, and building a mutually suppor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love is also seen as socially and historically constructed. Our data include interview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curricular artifacts. Our findings revealed that teachers’ love toward the profession sustains their investment in teaching, and their love of their students helps them accept the students on the latter’s own terms. In addition, a lov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was also instantiated in the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 between both parties during classroom interactions. Finally, we also demonstrate how our two focal teachers’ love of the profession was either enhanced or worn out due to work-related sociopolitical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ve language teacher emotions passion positivity resonance
原文传递
性态度和爱的水平在识别性和爱相关刺激上的效应:来自眼动研究的证据 被引量:1
5
作者 侯娟 刘金群 +2 位作者 陈昕 黄佳妮 方晓义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4-394,共11页
采用眼动技术,记录了15名男性和19名女性在观看与爱相关刺激和与性相关刺激(包括图片和句子)时的眼动过程,并测量了个体的激情爱水平和性态度对这些刺激感知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对于性相关图片,男性对爱相关图片更感兴趣,但在女性中... 采用眼动技术,记录了15名男性和19名女性在观看与爱相关刺激和与性相关刺激(包括图片和句子)时的眼动过程,并测量了个体的激情爱水平和性态度对这些刺激感知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对于性相关图片,男性对爱相关图片更感兴趣,但在女性中并未发现偏好;(2)相对于爱相关图片,保守型性态度的个体对性相关图片的注意次数更多,但在开放型性态度的个体中未见显著差异;(3)相较于爱相关句子,激情爱水平为疯狂、不顾一切的爱和偶尔爆发激情的个体更关注性相关句子。研究表明,爱相关刺激与性相关刺激的视觉注意模式有所不同,且这种差异受个体性态度与激情爱水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动追踪 激情爱水平 性态度
下载PDF
《牡丹亭》中“情”的多重意蕴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姗 罗嗣亮 《兰州学刊》 2006年第8期74-76,共3页
“情”是《牡丹亭》的一个重要主题,是该剧的灵魂。汤显祖将“情”提升到了本体的意义,在该剧中,“情”首先是一种自然意义的情,即情欲,然后才是一种社会意义的情,即情爱,通过对情欲和情爱的肯定,《牡丹亭》实际上也充满着对封建社会的... “情”是《牡丹亭》的一个重要主题,是该剧的灵魂。汤显祖将“情”提升到了本体的意义,在该剧中,“情”首先是一种自然意义的情,即情欲,然后才是一种社会意义的情,即情爱,通过对情欲和情爱的肯定,《牡丹亭》实际上也充满着对封建社会的“理”的反抗和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正因为《牡丹亭》中的“情”有着丰富的意蕴,它才能超越以前的言情题材剧作,在戏曲史上划上浓重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欲 情爱 个性 自由
下载PDF
深度激情的生命诉求——旅美作家陈谦小说论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桂茹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30-134,共5页
旅美作家陈谦的小说常常有缠绵悱恻的爱情主题。她的小说不是乡愁的言说,也不关乎国族寓言,而是有关个体生命诉求与情感旨归的多维想象。显示了新移民女性写作的另一种可能性趋势。
关键词 陈谦小说 深度激情 生命诉求 爱情主题
下载PDF
论上网对大学生恋爱观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被引量:7
8
作者 吴咏梅 车定祥 易国才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74-75,共2页
随着开放网络的普及、高考报考条件的放宽和高校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尝试,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受到种种强烈冲击。本文客观的分析了网络、上网对大学生恋爱观的负面影响,并从弗洛尹德的性本原观点、人格结构理论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几点... 随着开放网络的普及、高考报考条件的放宽和高校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尝试,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受到种种强烈冲击。本文客观的分析了网络、上网对大学生恋爱观的负面影响,并从弗洛尹德的性本原观点、人格结构理论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大学生 恋爱观 高校 人格
下载PDF
情天恨海中的诺亚方舟——对徐訏婚恋题材小说的一种阐释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年第1期22-26,共5页
徐的婚恋小说存在着两类题材取向 :一是带着晦暗色调的世俗婚恋 ,一是有着神秘浪漫气息的奇情异恋。作者旨在藉此来探讨性爱的世俗困境和救赎前景。而能疗救人性利己和分裂的爱以及能消解世界重荷和畸形的美便成了徐心目中心灵自由... 徐的婚恋小说存在着两类题材取向 :一是带着晦暗色调的世俗婚恋 ,一是有着神秘浪漫气息的奇情异恋。作者旨在藉此来探讨性爱的世俗困境和救赎前景。而能疗救人性利己和分裂的爱以及能消解世界重荷和畸形的美便成了徐心目中心灵自由与理想爱情守护的神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訏 婚恋小说 世俗困境 救赎前景
下载PDF
探析凯瑟的精神世界——论对比在威拉·凯瑟边疆小说中的运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晶英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93-96,共4页
威拉.凯瑟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潜心描写美国中西部“拓荒时代”的伟大女作家。文章通过《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尼亚》两部作品中东西部城镇与乡村的对比、女性与男性的对比以及友情式爱情和激情式爱情的对比来探析凯瑟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 对比 城镇与乡村 女性与男性 友情式爱情与激情
下载PDF
爱与复仇——《呼啸山庄》与《原野》之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丽娟 炎萍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6-18,共3页
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和中国作家曹禺的《原野》讲述了原野中激烈的爱情与复仇的故事。两位作者都以原始的、与世隔绝的原野作为舞台,描述了狂野、强悍的人性,也揭示了激情一旦遭遇不公就会成为一股极具破坏性的力... 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和中国作家曹禺的《原野》讲述了原野中激烈的爱情与复仇的故事。两位作者都以原始的、与世隔绝的原野作为舞台,描述了狂野、强悍的人性,也揭示了激情一旦遭遇不公就会成为一股极具破坏性的力量,最终也会毁灭爱情。这两部作品既是对淳朴爱情的一曲赞歌,也是一曲挽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烈 复仇 原始 与世隔绝
下载PDF
用爱情三角形理论解析电影《秋天的童话》 被引量:1
12
作者 万向兴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2期44-45,共2页
香港经典电影《秋天的童话》,即使在多年后重温,依然能感受到其中浓浓的童话爱情。十三妹和船头尺,两个社会阶层有别、知识水平有别的人,在美国的短短相处后,互生情愫。根据斯腾伯格的爱情三角形理论,爱情有亲密关系、激情与抉择/承诺... 香港经典电影《秋天的童话》,即使在多年后重温,依然能感受到其中浓浓的童话爱情。十三妹和船头尺,两个社会阶层有别、知识水平有别的人,在美国的短短相处后,互生情愫。根据斯腾伯格的爱情三角形理论,爱情有亲密关系、激情与抉择/承诺三种成分。用这三种成分分析发现,十三妹和船头尺的爱情接近于完美的爱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天的童话》 爱情三角形理论 亲密关系 激情 承诺
下载PDF
试论僧尼道姑情爱在中晚明戏曲小说中的文学表现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建科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62-64,共3页
宗教基本上都具有禁欲倾向。中晚明异端思想涌起,大胆肯定人欲价值和世俗生活的合理性。于是,在戏曲小说中对不危害他人的僧尼道姑的情爱行为予以宽容和同情。作品以僧尼道姑的人性,去揭露宗教禁欲主义的荒谬和愚昧。而淫僧恶尼的肆意淫... 宗教基本上都具有禁欲倾向。中晚明异端思想涌起,大胆肯定人欲价值和世俗生活的合理性。于是,在戏曲小说中对不危害他人的僧尼道姑的情爱行为予以宽容和同情。作品以僧尼道姑的人性,去揭露宗教禁欲主义的荒谬和愚昧。而淫僧恶尼的肆意淫乐,正是禁欲主义下的变态行为,是宗教禁欲下的情欲迷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明戏曲小说 僧尼道姑情爱 宗教禁欲 人性宽容 情欲迷误
下载PDF
永恒的激情——叶芝情诗解读 被引量:2
14
作者 魏磊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7年第11期69-71,共3页
叶芝,作为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及他的作品深受世人推崇。本文通过对叶芝部分情诗的解读,使我们了解到诗人对爱的独特视角及其激情的渊源。
关键词 叶芝 情诗 激情
下载PDF
诗人的大情怀——论犁青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冕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6,共6页
自古而今,所有第一流的诗人,所有第一等价值的诗歌,无不是那些为国家兴亡、百姓忧乐而激烈跳动的心灵所创造的。犁青的早期诗作,鲜明地表现了作为诗人的最为可贵的品质。即他把同胞的苦乐当成了自己的苦乐,他能够从自己出发,感同身受地... 自古而今,所有第一流的诗人,所有第一等价值的诗歌,无不是那些为国家兴亡、百姓忧乐而激烈跳动的心灵所创造的。犁青的早期诗作,鲜明地表现了作为诗人的最为可贵的品质。即他把同胞的苦乐当成了自己的苦乐,他能够从自己出发,感同身受地体验并表达他所钟情的大众的悲哀和愤怒。伟大的80年代犁青迎接了他诗歌艺术的另一个收获期。他一边行走在祖国辽阔的国土上,一边辛勤地写作他所深爱的大地的赞歌。诗写得轻快,但却有一种记忆的重压。20世纪行将结束时,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犁青几乎都在现场而成为亲历者和见证人。他目睹战争带来的巨大灾难,写下了一批充满激情的诗行。他的本色、勤奋和对人类的大爱,对他们命运的关怀,使他的声音充盈着智慧和热情,强烈的爱恨情仇,爆发出惊人的抒情的魔力。这位从闽南乡间走出来的诗人,因为获得了这样的大情怀,于是成为了国际性的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犁青 诗人的品质 大众的悲哀和愤怒 大爱 大情怀
下载PDF
无爱之爱与真诚的欺瞒——重读《伤逝》
16
作者 汪洪澜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4-56,共3页
本文以鲁迅作品《伤逝》中子君的死亡原因的探究为切入点,对涓生的爱情和忏悔进行了剖析。认为其爱情实质是“无爱之爱”,即爱自己心中抽象的价值更甚于“他人”。之所以无爱,是因为在“无爱的人间”中的无能和无奈。而真诚的欺瞒才是... 本文以鲁迅作品《伤逝》中子君的死亡原因的探究为切入点,对涓生的爱情和忏悔进行了剖析。认为其爱情实质是“无爱之爱”,即爱自己心中抽象的价值更甚于“他人”。之所以无爱,是因为在“无爱的人间”中的无能和无奈。而真诚的欺瞒才是真正的伟大的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逝》 鲁迅 艺术风格 人物形象 人性 小说
下载PDF
人道主义的局限与人道主义的拓展——《热爱生命》与《沙漠里的爱情》之比较
17
作者 李赐林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36-138,共3页
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和巴尔扎克的《沙漠里的爱情》,是两个个人历险故事,有着相似的情节模式和共同的以热爱生命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但在《热爱生命》中人与兽对立,表现出人类中心的思想,是人道主义思想的局限;在《沙漠里的爱情... 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和巴尔扎克的《沙漠里的爱情》,是两个个人历险故事,有着相似的情节模式和共同的以热爱生命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但在《热爱生命》中人与兽对立,表现出人类中心的思想,是人道主义思想的局限;在《沙漠里的爱情》中,人与兽和谐相处,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是人道主义博爱思想的拓展。这充分表现了美国文化与法国文化的不同民族特色,表现了两位作者所处的不同时代的文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爱生命》 《沙漠里的爱情》 情节模式 人道主义 文化特色
下载PDF
激情与理智的较量——胡适情诗论
18
作者 叶琼琼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49-52,共4页
五四时代是新的 ,评人的标准却是旧的 ;胡适是一代先驱 ,是民主与自由的倡导者 ,但他在婚恋问题上却完全遵从东方传统。情诗最能袒露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
关键词 胡适 诗歌 爱情题材 艺术风格 自由精神
下载PDF
诺曼·梅勒笔下的爱情绝唱
19
作者 窦庆兰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47-50,共4页
美国著名作家诺曼.梅勒完全以客观报道的手法在《刽子手之歌》中再现了两位主人公的爱情,加里.吉尔摩和尼科尔的爱情过程经历了感官之爱、激情之爱和痛苦之爱这三个阶段,虽然两个人的结局是悲剧性的,但是诺曼.梅勒通过这个真实的悲剧谱... 美国著名作家诺曼.梅勒完全以客观报道的手法在《刽子手之歌》中再现了两位主人公的爱情,加里.吉尔摩和尼科尔的爱情过程经历了感官之爱、激情之爱和痛苦之爱这三个阶段,虽然两个人的结局是悲剧性的,但是诺曼.梅勒通过这个真实的悲剧谱写了一首荡气回肠的爱情绝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官之爱 激情之爱 痛苦之爱 爱情绝唱
下载PDF
小泉八云的《宿世之恋》考略
20
作者 张瑾 《外国问题研究》 2012年第1期58-62,共5页
《宿世之恋》是收录于小泉八云晚年的文学作品集《灵之日本》(1899)中的一部作品。经考证,该作品直接取材于《夜窗鬼谈》中的《牡丹灯》和明治时期落语家三游亭元朝的《怪谈牡丹灯笼》。而《牡丹灯》和《怪谈牡丹灯笼》直接依据的是中... 《宿世之恋》是收录于小泉八云晚年的文学作品集《灵之日本》(1899)中的一部作品。经考证,该作品直接取材于《夜窗鬼谈》中的《牡丹灯》和明治时期落语家三游亭元朝的《怪谈牡丹灯笼》。而《牡丹灯》和《怪谈牡丹灯笼》直接依据的是中国明代《剪灯新话》中《牡丹灯记》的日本翻案作品——浅井了意《伽婢子》中的《牡丹灯笼》。本文将以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的方法探究《宿世之恋》的变奏轨迹,从而考察中国小说在其日本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进而明确小泉八云再现文学的创作方法、主题以及其对纯粹、凄美、超越死亡的爱情的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泉八云 《宿世之恋》 爱重于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