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5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整块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发性脊柱骨软骨瘤的中远期疗效
1
作者 陈志达 林斌 +3 位作者 沙漠 蔡弢艺 蒋元杰 张哲明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6期528-53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整块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发性脊柱骨软骨瘤的中远期随访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4月至2019年9月第九〇九医院应用后路整块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发性脊柱骨软骨瘤患者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21~70岁,平均(39.45...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整块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发性脊柱骨软骨瘤的中远期随访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4月至2019年9月第九〇九医院应用后路整块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发性脊柱骨软骨瘤患者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21~70岁,平均(39.45±14.82)岁。其中病变位于颈椎3例,胸椎3例,腰椎5例;病变均起自椎弓、椎板和/或关节突等附件结构,4例伴有神经功能损害,4例仅有局部疼痛不适,3例仅出现无痛性肿物;术前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D级4例,E级7例。11例患者均行手术彻底切除脊柱骨软骨瘤。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ASIA分级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5~242 min,平均(110.27±55.74)min;术中出血量100~1200 mL,平均(413.64±154.32)mL。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骨软骨瘤。11例患者均获38~92个月随访,平均(78.12±13.64)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AISA分级均为E级,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肿瘤复发或恶变、脊柱畸形、脊柱不稳和内固定失败等。结论后路整块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能完整切除脊柱骨软骨瘤,取得良好的中远期疗效,有效防止术后复发,改善术后VAS评分及AISA分级,为临床提供了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单发性 切除术 疗效
下载PDF
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疗效初探
2
作者 房跃坤 杨智麟 +9 位作者 李昊天 王伟舟 熊云宇 毕航川 刘源 王兵 董俊杰 杨晋 龚志强 陈凌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5-265,共11页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并与经口咽松解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进行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8月我科采用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3例,cage组...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并与经口咽松解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进行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8月我科采用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3例,cage组)与经口咽松解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25例,对照组)治疗的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cage组男8例,女15例,年龄9~79岁(48.35±14.38岁);对照组男6例,女19例,年龄21~69岁(47.84±13.51岁)。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使用JOA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态,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寰齿间距(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齿状突顶点距离Chamberlain线的垂直距离(vertical distance from odon to idprocess to Chamberlain′s line,DOCL)、延髓颈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斜坡枢椎角(clivus-axial angle,CAA),评估寰枢椎复位情况。评估侧块关节cage及后方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减压充分复位满意,症状均明显缓解,未出现椎动脉损伤和脊髓损伤加重。cage组手术时间133.04±34.04min、术中出血量119.13±54.77mL、住院时间14.74±6.10d,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253.20±53.98min、181.20±45.40mL、23.96±5.47d)。cage组术前JOA、ADI、DOCL、CMA、CAA分别为6.33±1.13分、7.31±3.05mm、9.47±3.32mm、122.89°±12.58°、122.02°±12.50°,术后分别为13.04±2.17分、2.18±0.67mm、0.89±1.00mm、148.81°±5.43°、146.70°±9.32°,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4.89±1.17分、2.09±0.69mm、0.83±0.86mm、149.10°±5.11°、146.89°±8.95°;对照组术前JOA、ADI、DOCL、CMA、CAA分别为6.76±1.21分、7.70±0.97mm、10.56±1.99mm、121.53°±4.87°、123.77°±8.95°,术后分别为13.26±1.32分、1.89±0.50mm、1.13±1.08mm、151.40°±6.15°、149.86°±5.58°,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5.02±0.88分、1.87±0.44mm、0.87±1.39mm、149.48°±4.06°、149.94°±6.61°,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JOA、ADI、DOCL、CMA及CA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JOA评分与末次随访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ADI、DOCL、CMA及CAA无统计学差异(P>0.05)。cage组仅1例切口感染;对照组3例切口感染(口咽2例,后路1例),1例脑脊液漏。两组随访期间内固定在位稳定,末次随访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cage组关节间隙高度无丢失。结论: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采用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经口咽松解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相比疗效相当,但增加了植骨融合位点,能更有效融合,避免了经口手术,减少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后路 关节 融合 融合器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预成个性化同种异体骨块在种植骨增量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钟雨欣 于海洋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9-325,共7页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成形技术可以预成与受区更匹配的目标骨块,目前常应用于复杂的牙槽嵴增量术,通过数字化设计生产个性化的同种异体骨块,避免了传统椅旁骨块成形的步骤,大大增加了临床操作效率,提高了移植物适应...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成形技术可以预成与受区更匹配的目标骨块,目前常应用于复杂的牙槽嵴增量术,通过数字化设计生产个性化的同种异体骨块,避免了传统椅旁骨块成形的步骤,大大增加了临床操作效率,提高了移植物适应的精度,利于移植物的血管化和骨整合,在未来骨增量的临床应用中前景可期。因此,本文就CAD/CAM预成个性化同种异体骨块(CABB)在当前种植骨增量手术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进一步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 牙槽嵴增量术 同种异体
下载PDF
后踝骨折中关节内嵌入骨块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冯硕 芦浩 徐海林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22-427,共6页
后踝骨折是较为复杂的踝关节骨折,约占踝关节骨折的50%。研究发现,骨折累及后踝通常对预后具有不良影响。近年来,随着CT检查的普及与生物力学研究的开展,后踝骨折中关节内嵌入骨块逐渐受到重视。关节内嵌入骨块可影响后踝骨折复位,容易... 后踝骨折是较为复杂的踝关节骨折,约占踝关节骨折的50%。研究发现,骨折累及后踝通常对预后具有不良影响。近年来,随着CT检查的普及与生物力学研究的开展,后踝骨折中关节内嵌入骨块逐渐受到重视。关节内嵌入骨块可影响后踝骨折复位,容易导致关节面不一致和踝关节不稳,且与远期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有关。本文对后踝骨折中关节内嵌入骨块的形态学特征、分型与损伤机制、生物力学研究、治疗及预后等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踝骨折的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后踝 关节内嵌入 综述
下载PDF
自体下关节突骨块联合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侯平选 鲜文峰 邢雅昶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3期559-562,共4页
目的 探讨自体下关节突骨块联合腰椎椎间融合术(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LDD)伴骨质疏松症(OP)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2022年1月~2023年3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70例LDD伴OP患者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两组均行LIF治疗... 目的 探讨自体下关节突骨块联合腰椎椎间融合术(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LDD)伴骨质疏松症(OP)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2022年1月~2023年3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70例LDD伴OP患者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两组均行LIF治疗,对照组以自体髂骨块为植骨块,观察组以自体下关节突骨块为植骨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评分、椎间隙高度(DH)、DH改善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但两组术后引流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3、6个月时的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时的DH水平和DH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58%)较对照组(31.43%)低(P<0.05)。结论 自体下关节突骨块联合LIF治疗LDD伴OP临床疗效较好,其手术创伤较小,安全性较高,且能有效减少术后沉降,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病变 质疏松 自体下关节突 自体髂 腰椎椎间融合术 腰椎功能
下载PDF
经粗隆骨块间隙入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治疗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红斌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82-184,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经粗隆骨块间隙入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PFN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3年4月收治的拟行PFNA治疗的66例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经粗隆骨块间隙入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PFN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3年4月收治的拟行PFNA治疗的66例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3,采取粗隆块间隙入路)和对照组(n=33,采取股骨大粗隆入路)。两组术中复位质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不同时间段髋关节功能、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从两组的术中复位质量、术中情况、术后不同时间段的髋关节功能、术后一般资料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的骨折复位优良率、颈干角、术后4周、8周、12周的Harris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前倾角、术中透视次数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经粗隆骨块间隙入路PFNA治疗有着良好的应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隆间隙入路 PFNA 粗隆间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基于Ⅰ型胶原蛋白和羟基磷灰石的新型仿生人工骨膜修复材料在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伴游离骨块中的应用
7
作者 刘成洲 王鹏 +2 位作者 张海波 任聪慧 贾宝欣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2期38-41,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Ⅰ型胶原蛋白和羟基磷灰石的新型仿生人工骨膜修复材料在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伴游离骨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临朐县人民医院因外伤致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伴游离碎骨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 目的观察基于Ⅰ型胶原蛋白和羟基磷灰石的新型仿生人工骨膜修复材料在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伴游离骨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临朐县人民医院因外伤致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伴游离碎骨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根据患者是否同意术中使用人工骨膜修复材料进行分组研究,未使用者纳入对照组(n=54),使用骨膜修复材料者纳入观察组(n=66)。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定期复查X线,进行为期1年的持续随访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结果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愈合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伴游离骨块中的患者应用人工骨膜修复材可促进骨折的修复愈合,减少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膜修复材料 四肢长粉碎性 游离 折延迟愈合
下载PDF
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
8
作者 吴冀 郭群峰 +4 位作者 杨军 陈飞 武乐成 祝静雨 倪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8-254,共7页
目的:探讨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行寰枢椎后路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49例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7例,女性32例;年龄8... 目的:探讨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行寰枢椎后路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49例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7例,女性32例;年龄8~72岁(45.2±17.1岁)。所有病例均采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根据所行植骨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行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间结构性植骨融合术的28例患者纳入A组,男9例,女19例,年龄42.1±20.2岁;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行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融合术的21例患者纳入B组,男8例,女13例,年龄49.3±19.8岁。记录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随访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部残疾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在冠状位CT上测量寰枢椎侧块关节间隙的高度,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椎动脉和神经损伤。A组术中出血量显著性低于B组(210.2±26.6mL vs 230.5±6.2mL,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NDI和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寰枢侧块关节间隙高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即刻B组侧块关节间隙高度显著性高于A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侧块关节间隙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B组侧块关节间隙高度仍显著性高于A组(P<0.05)。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两组植骨融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螺钉松动、移位、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术中采用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能够实现良好的骨融合,可应用于后弓缺失等不能行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植骨术的患者,避免取自体髂骨植骨供骨区疼痛、感染等并发症,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寰枢椎的关节间隙高度,增强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后路融合术 寰枢椎侧关节内碎 后路结构性植 寰枢椎侧关节间隙高度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的危险因素研究
9
作者 马文灿 施晓青 穆中杰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危险因素及与CT影像学特征的关系,旨在为术前手术方案优化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本院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80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危险因素及与CT影像学特征的关系,旨在为术前手术方案优化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本院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80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分为移位组(19例)和未移位组(61例),比较移位组和未移位组临床特征及CT影像学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独立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CT影像学特征指标与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间相关性。结果移位组术前总移位距离显著大于未移位组(P<0.05);移位组骨块横向宽度、骨块横纵比及背侧关节内骨块体积显著小于未移位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总移位距离、骨块横向宽度、骨块横纵比及背侧关节内骨块体积均是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独立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总移位距离与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呈正相关(P<0.05);骨块横向宽度、骨块横纵比及背侧关节内骨块体积均与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呈负相关(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与多种CT影像学特征指标有关;同时随术前总移位距离增加、骨块横向宽度、骨块横纵比及背侧关节内骨块体积缩小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风险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 内固定手术 背侧关节内移位 危险因素 CT
下载PDF
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合并Die-punch骨块的中期疗效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孙春光 周其佳 +2 位作者 孙月柏 左松球 董启榕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901-1904,共4页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合并Die-punch骨块的手术疗效并经验总结。[方法]对伴有Die-punch骨块的跟骨骨折27足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前期9足Die-punch骨块未处理,术后1年对跟骨解剖参数恢复及功能评分进行随访。[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访1年,术...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合并Die-punch骨块的手术疗效并经验总结。[方法]对伴有Die-punch骨块的跟骨骨折27足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前期9足Die-punch骨块未处理,术后1年对跟骨解剖参数恢复及功能评分进行随访。[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访1年,术中Die-punch骨块处理组跟骨的术后宽度与未处理组相比明显恢复,术后功能评分优于未处理组,而两组间跟骨术前术后高度、长度、Bohler角、Gissane角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合并Die-punch骨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必须手术解剖复位,同时重视Die-punch骨块处理,减少恢复期功能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内 die-punch骨块 内固定
原文传递
Die-punch骨块大小对Bartonicek Ⅳ型后踝骨折内固定术后中期疗效的影响
11
作者 孙春光 彭小强 +4 位作者 费正国 李成 周其佳 徐炜 董启榕 《江苏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748-750,共3页
目的探讨Die-punch骨块大小对Bartonicek型后踝骨折内固定术后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合并Die-punch骨块的Bartonicek型后踝骨折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CT测量的Die-punch骨块大小,分为≤3 mm组(12... 目的探讨Die-punch骨块大小对Bartonicek型后踝骨折内固定术后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合并Die-punch骨块的Bartonicek型后踝骨折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CT测量的Die-punch骨块大小,分为≤3 mm组(12例)和>3 mm组(20例)。末次随访时记录踝关节背屈、跖屈活动度,并进行踝关节功能及影像学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25~34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背屈和跖屈角度值、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踝-后足评分以及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Bartonicek评分:0分10例,1分19例,2分3例,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mm组表现出明显的创伤性关节炎影像学特征。结论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合并Die-punch骨块的Bartonicek型后踝骨折能解剖复位塌陷关节面及移位骨折块,维持关节稳定,临床疗效确切。>3 mm的Die-punch骨块可能是Bartonicek型后踝骨折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 die-punch骨块 折内固定
原文传递
后pilon骨折Die-punch骨块的及应用CT分型 被引量:31
12
作者 王旭 耿翔 +4 位作者 张超 王晨 陈立 黄加张 马昕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0-475,共6页
目的提出后pilon骨折的Die-punch骨块CT分型,观察其指导手术治疗的意义。方法根据后pilon骨折术前CT结果中Die—punch的大小和位置将Die—punch骨块分为5型。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收治的48例后pilo... 目的提出后pilon骨折的Die-punch骨块CT分型,观察其指导手术治疗的意义。方法根据后pilon骨折术前CT结果中Die—punch的大小和位置将Die—punch骨块分为5型。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收治的48例后pilon骨折患者资料,男16例,女32例;年龄20~87岁,平均46.5岁;根据Die—punch骨块CT分型:Ⅰ型16例(33.3%),Ⅱ型2例(4.2%),Ⅲ型18例(37.5%),Ⅳ型10例(20.8%),Ⅴ型2例(4.2%);根据分型结果指导手术入路并进行Die—punch骨块的复位内固定或骨折块的取出。术后通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1~21个月,平均13.7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的踝-后足评分77~92分,平均84.3分;VAS评分0~1分,平均0.2分。各分型患者间术后AOFAS的踝-后足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包括:踝关节后内侧伤口浅表感染2例,跗管综合征2例,腓肠神经刺激症状2例。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后pilon骨折术前CT结果中Die—punch骨块的位置和大小进行分型,并指导后pilon骨折手术切口的选择与骨折块的处理,有较好的临床可行性和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折固定术 die-punch骨块
原文传递
后踝骨折合并Die-punch骨块的诊治——多元化成像技术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雁西 徐海林 +4 位作者 施忠民 金丹 洪劲松 张坤 强敏菲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11-815,共5页
后踝骨折约占踝关节骨折的14%~44%[1]。后踝骨折常伴发于内外踝骨折,单独的后踝骨折较为罕见[2]。根据Lauge—Hansen分型[3],旋后外旋型Ⅲ、Ⅳ度及旋前外旋型Ⅳ度损伤常合并后踝骨折。根据AO/美国创伤骨科学会(Orthopedic Trauma... 后踝骨折约占踝关节骨折的14%~44%[1]。后踝骨折常伴发于内外踝骨折,单独的后踝骨折较为罕见[2]。根据Lauge—Hansen分型[3],旋后外旋型Ⅲ、Ⅳ度及旋前外旋型Ⅳ度损伤常合并后踝骨折。根据AO/美国创伤骨科学会(Orthopedic TraumaAssociation,OTA)分型M0,在A3型中,主要表现为后内侧骨折块,常见于旋后内收损伤,由距骨撞击后踝后内侧角所致;在B3或C型中则主要是后外侧骨折块,除少数撕脱性骨折,多数骨折块较大;若距骨过度外旋并向后方脱位,直接撞击后踝后外侧角,可出现Die—punch骨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 联合应用 成像技术 多元化 旋后外旋型 诊治 后内侧角
原文传递
自体颗粒植骨与髂骨块植骨在单节段胸腰椎结核中的应用对照研究
14
作者 夏云峰 《中外医疗》 2023年第4期38-41,46,共5页
目的比较自体颗粒植骨与髂骨块植骨在单节段胸腰椎结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吉林省结核病医院收治的64例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与研究组(32例)。两组均开展椎体间... 目的比较自体颗粒植骨与髂骨块植骨在单节段胸腰椎结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吉林省结核病医院收治的64例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与研究组(32例)。两组均开展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自体颗粒植骨,对照组采用自体髂骨块植骨。针对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并发症,术前与术后7 d时疼痛及神经功能、术前与术后6个月时椎间高度与Cobb角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140.52±18.65)min、术中失血量(426.65±55.56)mL较对照组(156.32±30.42)min、(514.65±48.60)m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5、6.774,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3%,与对照组的9.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7,P>0.05)。术后7 d时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研究组椎间高度(15.30±3.00)cm与Cobb角(8.32±2.02)°较对照组(17.60±2.98)cm、(10.46±2.1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7、4.073,P<0.05)。结论相较于自体髂骨块植骨,自体颗粒植骨能够有效缩短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促进椎间高度与Cobb角恢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颗粒植 单节段胸腰椎结核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带皮质髂骨块移植和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骨不连的效果
15
作者 张伟 王军 韦昌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5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带皮质髂骨块移植和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骨不连的临床价值,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9例内踝骨折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清除断端硬化骨...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带皮质髂骨块移植和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骨不连的临床价值,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9例内踝骨折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清除断端硬化骨组织后植入PRP凝胶混合带皮质髂骨块填补骨缺损,改用钢板内固定进行骨折断端固定,其中6例骨缺损较大患者采用多皮质髂骨块填补缺损,并植入骨修复材料促进骨生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获得12~23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23±4.75)个月;术后仅1例患者出现再次骨不连,其余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无再次骨不连;术后1例骨不连患者,经其要求,于术后9个月于断端处局部注射PRP,半年后骨折愈合;骨愈合时间7~14个月,平均(9.23±2.48)个月;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1.30±0.90)分;末次随访时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为优的患者17例,另外2例患者均为良,优良率100.00%。结论PRP联合带皮质髂骨块移植和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骨不连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成骨可靠,安全性高,操作方便,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踝 不连 富血小板血浆 带皮质髂移植 内固定治疗
下载PDF
不同填充块对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应力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成双 马剑雄 +4 位作者 卢斌 王颖 柏豪豪 靳洪震 马信龙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4-89,共6页
目的 分析填充块材料和尺寸对胫骨截骨模型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建立3种不同材料(髂骨、松质骨和聚醚醚酮)、5种不同尺寸填充块,分别植入胫骨截骨模型,对模型进行力学加载,分析模型的应力分布和边缘位移。结果 就3种材料而言,植入髂骨... 目的 分析填充块材料和尺寸对胫骨截骨模型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建立3种不同材料(髂骨、松质骨和聚醚醚酮)、5种不同尺寸填充块,分别植入胫骨截骨模型,对模型进行力学加载,分析模型的应力分布和边缘位移。结果 就3种材料而言,植入髂骨材料的填充块模型在胫骨近端、钢板的应力和边缘位移低于松质骨和聚醚醚酮材料,但髂骨材料的填充块应力最高;在不同尺寸填充块植入截骨间隙时,胫骨截骨各部分应力分布和边缘位移存在差异,特别是填充块宽度从30 mm减小到10 mm,胫骨近端、钢板和填充块应力峰值平均分别增加了49.3%、92.7%、54.4%。结论 不同的填充块参数会影响胫骨截骨不同部位的应力分布。研究结果为临床胫骨截骨填充块参数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开放楔形胫高位截 填充 应力 边缘位移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的列线图模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潘汝南 唐承杰 +3 位作者 贾军锋 李峰 刘晶晶 蒋柒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8期720-725,共6页
目的探究桡骨远端骨折(DRF)内固定后出现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模型的构建。方法选取我院老年骨科收治的225例DR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训练集(158例)和验证集(67例),训练集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背侧关节内骨块的移动距... 目的探究桡骨远端骨折(DRF)内固定后出现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模型的构建。方法选取我院老年骨科收治的225例DR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训练集(158例)和验证集(67例),训练集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背侧关节内骨块的移动距离分为移位组(41例)和未移位组(117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价模型效能。结果移位组骨折AO分型构成比、骨质疏松患者比例、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3个月和12个月VAS评分及DASH评分高/长于未移位组,而术后使用外固定患者比例、术后3个月握力低于未移位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AO分型为C3型、合并骨质疏松、术后12个月VAS评分≥2分、术后3个月DASH评分≥18分是独立危险因素。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列线图模型RO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5(95%CI:0.786~0.915,P<0.01)和0.851(95%CI:0.641~0.903,P<0.01),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AO分型为C3型、合并骨质疏松、术后12个月VAS评分≥2分、术后3个月DASH评分≥18分是导致DRF患者内固定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的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区分度较好,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 掌侧 背侧 内固定 背侧关节内移位
下载PDF
后路松解复位侧块关节植骨融合枕颈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合并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疗效分析
18
作者 高书涛 徐韬 +6 位作者 买尔旦·买买提 郭海龙 甫拉提·买买提 盛军 荀传辉 王婷 盛伟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65-871,共7页
目的:探讨后路松解复位侧块关节植骨融合枕颈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症合并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行后路松解复位侧块关节植骨融合枕颈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症合并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 目的:探讨后路松解复位侧块关节植骨融合枕颈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症合并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行后路松解复位侧块关节植骨融合枕颈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症合并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37.4±13.9岁(13~69岁),随访时间为54.7±29.4个月(25~131个月)。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分别通过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患者的疼痛和神经功能情况。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在颈椎正中矢状位CT上测量寰齿前间距(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齿突尖至Chamberlain线的距离(distance of the top of odontoid to Chamberlain′s line,DOCL),在颈椎MRI上测量延髓脊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通过CT评估植骨融合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36.1±29.0min(95~210min),出血量为189.7±85.0mL(100~455mL)。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6.06±1.21分、2.35±0.76分、1.24±0.81分、1.12±0.90分,JOA评分分别为9.26±2.24分、14.05±2.01分、15.05±1.57、15.16±1.42分;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周、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JOA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影像学方面,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ADI分别为9.63±1.93mm、1.21±1.10mm、1.16±1.09mm、1.26±1.02mm,DOCL分别为11.47±3.93mm、2.53±3.30mm、2.32±3.20mm、2.26±2.73mm,CMA分别为114.31°±11.00°、144.16°±9.33°、145.31°±8.83、143.42°±9.12°;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周、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ADI、DOCL和CMA均显著性改善(F=41.05,P<0.001)。所有患者均实现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10.3±2.7个月(5~15个月)。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脑脊液漏1例,切口深部组织感染1例),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治愈。结论:后路松解复位侧块关节植骨融合枕颈内固定术是治疗颅底凹陷症合并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凹陷症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椎间融合器 关节植融合
下载PDF
三维组架螺钉与环形钢板治疗Sanders ⅢAB型跟骨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19
作者 潘红元 孔德伟 +7 位作者 刘粤 龚璐璐 赵一丁 孔德策 汪嘉琪 王治 杨铁毅 范鑫斌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441,共7页
目的 探讨三维组架螺钉与环形钢板对SandersⅢAB型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1名26岁志愿者跟骨CT和MRI数据,建立SandersⅢAB型跟骨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使用三维组架螺钉与环形钢板固定,施加700 N纵向载荷,比较... 目的 探讨三维组架螺钉与环形钢板对SandersⅢAB型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1名26岁志愿者跟骨CT和MRI数据,建立SandersⅢAB型跟骨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使用三维组架螺钉与环形钢板固定,施加700 N纵向载荷,比较不同模型骨块及内固定应力与位移变化情况。结果 在700 N纵向载荷下,两组模型骨块最大位移以及骨块与内固定最大应力均集中于后距关节面内固定与骨折线相交处。三维组架螺钉模型与环形钢板模型骨块整体位移相近。相较于环形钢板模型,三维组架螺钉模型骨块及内固定的最大应力和平均应力更小,位移与应力变化情况更接近完整跟骨模型。结论 SandersⅢAB型跟骨骨折固定时,三维组架螺钉与环形钢板两种固定方式均能提供良好稳定性。三维组架螺钉的生物力学性能优于环形钢板,更符合生物力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组架螺钉 环形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超声骨钻辅助寰椎发育不良型椎弓根置钉的应用效果
20
作者 欧昌江 刘军辉 +4 位作者 陈意磊 单治 黄宝 张旭阳 赵凤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7-319,共3页
颈椎后路钉棒内固定是目前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主要手术策略,手术安全性良好,融合率高[1、2]。寰椎螺钉的置钉方法主要有侧块螺钉和椎弓根螺钉,与侧块螺钉相比,椎弓根螺钉具有更多优势,如更好的生物力学强度[3]、更少的椎旁静脉丛出血、避... 颈椎后路钉棒内固定是目前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主要手术策略,手术安全性良好,融合率高[1、2]。寰椎螺钉的置钉方法主要有侧块螺钉和椎弓根螺钉,与侧块螺钉相比,椎弓根螺钉具有更多优势,如更好的生物力学强度[3]、更少的椎旁静脉丛出血、避免对C2神经根的骚扰导致术后枕部神经痛等[4]。椎动脉沟位于寰椎椎弓根上方,与椎动脉和C1神经根紧邻,当椎动脉沟处椎弓根高度(vertebral artery groove height,VAGH)较低时,使用高速磨钻经椎弓根置钉存在较大的神经和血管损伤风险[5、6],尤其当VAGH≤3.5mm时,经椎弓根置入3.5mm的螺钉难度大,对术者的手术技巧和经验要求较高。2021年8月~2023年7月,笔者的手术团队使用超声骨钻完成12例寰枢椎不稳共24枚寰椎椎弓根置钉,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置钉 寰椎 椎动脉沟 螺钉 后枕部 寰枢椎脱位 神经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