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strumental and bio-monitoring of heavy metal and nanoparticle emissions from diesel engine exhaust in controlled environment 被引量:2
1
作者 Simonetta Giordano Paola Adamo +1 位作者 Valeria Spagnuolo Bianca Maria Vagliec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9期1357-1363,共7页
In the present article we characterized the emissions at the exhaust of a Common Rail (CR) diesel engine, representative of lightduty class, equipped with a catalyzed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 (CDPF) in controlled... In the present article we characterized the emissions at the exhaust of a Common Rail (CR) diesel engine, representative of lightduty class, equipped with a catalyzed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 (CDPF) in controlled environment. The downstream exhausts were directly analyzed (for PM, CO, CO/, Oz, HCs, NOx) by infrared and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and SEM-EDS microscope; heavy metals were chemically analyzed using mosses and lichens in bags, and glass-fibre filters all exposed at the engine exhausts. The highest particle emission value was in the 7-54 nm size range; the peak concentration rose until one order of magnitude for the highest load and speed. Particle composition was mainly carbonaceous, associated to noticeable amounts of Fe and silica fibres. Moreover, the content of Cu, Fe, Na, Ni and Zn in both moss and lichen, and of A1 and Cr in mos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Glass-fibre filters were significantly enriched in A1, B, Ba, Cu, Fe, Na, and Zn. The role of diesel engines as source of carbonaceous nanoparticles has been confirmed, while further investigations in controlled environment are needed to test the catalytic muffler as a possible source of silica fibres considered very hazardous for human heal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on rail diesel engine exhaust and non-exhaust emissions moss and lichen bags particulate matter
原文传递
High NO_2/NO_X emissions downstream of the catalytic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An influencing factor study 被引量:4
2
作者 Chao He Jiaqiang Li +2 位作者 Zhilei Ma Jianwei Tan Longqing Zha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55-61,共7页
Diesel vehicles are responsible for most of the traffic-related nitrogen oxide(NO x) emissions,including nitric oxide(NO) and nitrogen dioxide(NO2). The use of after-treatment devices increases the risk of high ... Diesel vehicles are responsible for most of the traffic-related nitrogen oxide(NO x) emissions,including nitric oxide(NO) and nitrogen dioxide(NO2). The use of after-treatment devices increases the risk of high NO2/NO x emissions from diesel engine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NO2/NO x emissions, an emissio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on a high pressure common-rail, turbocharged diesel engine with a catalytic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CDPF). NO2 was measured by a non-dispersive ultraviolet analyzer with raw exhaust sampl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2/NO x ratios downstream of the CDPF range around 20%–83%, which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upstream of the CDPF. The exhaust temperature is a decisive factor influencing the NO2/NO x emissions. The maximum NO2/NO x emission appears at the exhaust temperature of 350°C. The space velocity,engine-out PM/NO x ratio(mass based) and CO conversion ratio are secondary factors. At a constant exhaust temperature, the NO2/NO x emission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pace velocity and engine-out PM/NO x ratio. When the CO conversion ratios range from 80% to 90%,the NO2/NO x emissions remain at a high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sel engine Nitrogen dioxide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 exhaust temperature Space velocity
原文传递
喷油助燃再生DPF过滤体入口废气温度条件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伏军 龚金科 +3 位作者 吴钢 余明果 吁璇 张文强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10,共6页
阐述了DPF喷油助燃再生的工作原理,在考虑过滤体内沉积微粒氧化反应次模型的基础上,以壁流式蜂窝陶瓷过滤体为研究对象,建立柴油机稳态工况下过滤体入口孔道的再生简化模型。考虑到柴油机中小负荷排气富氧条件,通过无量纲化,结合DPF的... 阐述了DPF喷油助燃再生的工作原理,在考虑过滤体内沉积微粒氧化反应次模型的基础上,以壁流式蜂窝陶瓷过滤体为研究对象,建立柴油机稳态工况下过滤体入口孔道的再生简化模型。考虑到柴油机中小负荷排气富氧条件,通过无量纲化,结合DPF的排气背压模型,得到了喷油助燃再生DPF时过滤体入口端所需的温度条件。试验表明,以该条件获得的理论过滤体入口废气温度所对应的喷油率来调节燃烧器功率可顺利实现DPF的再生过程,为DPF喷油助燃再生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微粒捕集器 再生 入口废气温度
下载PDF
柴油机微粒过滤器的红外加热再生 被引量:7
4
作者 许晓光 高希彦 +2 位作者 张延辉 杨德胜 王宪成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0-62,65,共4页
作者对壁流式陶瓷过滤器的再生进行了研究,并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出一种新的再生方法——红外辐射加热再生。实验情况表明这种再生方法结构简单,再生效率高,可以通过改善过滤器前端的径向辐射换热有效地提高过滤陶瓷内微粒燃烧的均... 作者对壁流式陶瓷过滤器的再生进行了研究,并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出一种新的再生方法——红外辐射加热再生。实验情况表明这种再生方法结构简单,再生效率高,可以通过改善过滤器前端的径向辐射换热有效地提高过滤陶瓷内微粒燃烧的均匀性。在实验中对影响再生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确定了再生的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红外加热再生 排气微粒 过滤器 柴油机 原理
下载PDF
铈基燃油催化剂改善柴油机颗粒物捕集器再生效果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少康 孙平 +2 位作者 刘军恒 嵇乾 吕俊翔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117,共6页
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柴油机排气颗粒物后处理装置,为了去除DPF内部沉积颗粒,实现DPF再生,采用提高排气温度或催化燃烧的方法来促进颗粒物燃烧。该文采用环烷酸铈溶剂作为燃油催化再生添加剂(... 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柴油机排气颗粒物后处理装置,为了去除DPF内部沉积颗粒,实现DPF再生,采用提高排气温度或催化燃烧的方法来促进颗粒物燃烧。该文采用环烷酸铈溶剂作为燃油催化再生添加剂(fuel borne catalyst,FBC),对柴油机DPF的再生平衡温度、压降特性和燃烧灰烬等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DPF再生平衡温度因FBC的催化作用从500℃以上下降到约450℃,从而增加了颗粒捕集器的颗粒储备能力,并能够有效再生;柴油机燃油消耗率随着排气背压的增加而上升;燃用FBC测试燃油时DPF前后压差较纯柴油上升缓慢,其达到排气背压再生阀值的周期变长;同时,随再生次数的增多,再生后DPF的前后压差呈线性增加,捕集效率却逐渐提高。该文采用燃油添加剂可以明显降低颗粒的着火点。结合电加热装置,可有效提高DPF的再生效果,有效过滤柴油车尾气中的颗粒物,对柴油车尾气净化及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气 颗粒 燃油催化再生添加剂 颗粒捕集器 再生平衡点温度
下载PDF
电控柴油机微粒袋滤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6
6
作者 肖福明 刘丽萍 +2 位作者 陆辰 杨滨 周经伟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2-35,共4页
在195柴油机试验台架上进行了柴油机微粒袋滤器的模拟试验研究,考察了柴油机微粒袋滤器不同滤速、不同滤料及不同清灰方式对其过滤效率、阻力特性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适当提高过滤速度对过滤效率影响不大;滤袋变形清灰比空气反... 在195柴油机试验台架上进行了柴油机微粒袋滤器的模拟试验研究,考察了柴油机微粒袋滤器不同滤速、不同滤料及不同清灰方式对其过滤效率、阻力特性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适当提高过滤速度对过滤效率影响不大;滤袋变形清灰比空气反吹清灰更为有效。基于此,提出了双单元过滤、轮流清灰的构思,并设计了采用滤袋变形清灰方式的新型袋滤器。还采用单片机电子控制系统,将袋滤器前排气的温度和柴油机的背压作为输入信号,以此实现对两组袋滤器的工作模式转换以及过热保护控制。并进行了软硬件系统的开发,研制了结构较为紧凑的电控柴油机微粒袋滤系统,可自动清灰,不影响车辆的机动性。最后,将电控柴油机微粒袋滤系统装在495Q柴油机台架上进行了初步试验,证明该系统有较好的响应性,可实现对系统的控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气微粒 袋滤系统 自动清灰 电控
下载PDF
柴油车尾气微粒捕集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逢瑚 郭秀荣 +1 位作者 马岩 杜丹丰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2-96,共5页
柴油车微粒排放物严重地污染环境并危害人类健康,其净化技术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微粒捕集器(DPF)技术是满足未来车用柴油机严格排放法规的重要措施。本文首先介绍了DPF净化机理及其常用的过滤体材料;然后综述了DPF再生技术的研... 柴油车微粒排放物严重地污染环境并危害人类健康,其净化技术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微粒捕集器(DPF)技术是满足未来车用柴油机严格排放法规的重要措施。本文首先介绍了DPF净化机理及其常用的过滤体材料;然后综述了DPF再生技术的研究现状,对各种再生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展望了微粒捕集器再生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微米木长纤维碳化木DPF过滤效率高,排气背压小,使用寿命长,可为柴油机尾气净化开辟一个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用柴油机 尾气净化 微粒捕集器(DPF) 微米木长纤维碳化木(MLFCW)
下载PDF
柴油机排气微粒袋滤系统的改进与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高松 肖福明 +3 位作者 王立柱 陆辰 杨滨 应启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5-37,40,共4页
介绍了袋滤器的过滤原理和清灰方式 ,分析了圆袋袋滤器的缺陷 ,设计了箱式袋滤器 ,并进行了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通过试验考察了箱式袋滤系统的过滤效率和清灰情况 。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气微粒 袋滤器 改进 试验
下载PDF
柴油机微粒袋滤器的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肖福明 刘巽俊 +1 位作者 刘瑞林 刘瑞祥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70-275,共6页
本文利用微粒模拟装置建立了考察柴油机微粒袋滤器性能的无发动机模拟试验台架,并对一单袋过滤器模型进行了试验考察.结果表明,袋滤器在正常工作时,对柴油机排气微粒的捕集以筛滤机理为主,且效率高达90%以上:在本文考察滤速范... 本文利用微粒模拟装置建立了考察柴油机微粒袋滤器性能的无发动机模拟试验台架,并对一单袋过滤器模型进行了试验考察.结果表明,袋滤器在正常工作时,对柴油机排气微粒的捕集以筛滤机理为主,且效率高达90%以上:在本文考察滤速范围内,过滤效率受滤速影响很小,随微粒质量浓度增大而增高;袋滤器阻力随时间线性增大,阻力增长率与微粒质量浓度成正比,还随滤速增大而增大。本文还进行了多种方案的清灰试验,为柴油机微粒袋滤器选择了简单而有效的清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气微粒 袋滤器 模拟试验
下载PDF
二次空气对柴油机排气颗粒过滤体微波再生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贺宇 张春润 +2 位作者 吴良勤 曲明辉 姜大海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8-61,共4页
通过台架试验 ,研究了二次空气对柴油机排气颗粒过滤体微波再生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二次空气能够明显提高再生效率、缩短再生时间 ,但其流量过大会导致过滤体烧熔和炸裂。为了获得理想的再生效果 。
关键词 二次空气 排气 颗粒 过滤体 微波再生 柴油机
下载PDF
氧气/空气源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性能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小华 李伟俊 +4 位作者 蔡忆昔 施蕴曦 徐辉 顾林波 濮晓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3-108,共6页
为对比不同气源的介质阻挡放电型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性能参数,分别以氧气和空气为气源,对发生器进行了静态对比试验,研究了放电电极面积、放电电压峰峰值、气体体积流量对放电功率、单周期电荷传输量、O_3浓度、O_3产量和O_3产率的影... 为对比不同气源的介质阻挡放电型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性能参数,分别以氧气和空气为气源,对发生器进行了静态对比试验,研究了放电电极面积、放电电压峰峰值、气体体积流量对放电功率、单周期电荷传输量、O_3浓度、O_3产量和O_3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放电电极面积增大时,放电功率和单周期电荷传输量均线性增大,但空气源对应的放电功率和单周期电荷传输量及其增长速率较低;此时,氧气和空气源的O_3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而O_3产率则呈下降趋势。当放电电压峰峰值增大时,氧气和空气源的放电功率和单周期电荷传输量均显著增大,且后期增大速率加快;O_3浓度均先升后降而O_3产率则逐渐减小,高浓度和高产率不可兼得。不同放电频率下,氧气源的最大臭氧浓度大于55 mg/L,空气源的最大臭氧质量浓度在4~8 mg/L之间。当气体体积流量增大时,氧气源的放电功率和单周期电荷传输量均先上升后趋于平缓,而空气源的放电功率和单周期电荷传输量则逐渐增大;氧气源的O_3浓度下降,O_3产量上升直至平缓,而空气源的O_3浓度则先增后减,O_3产量逐渐上升但上升速率放缓;氧气源和空气源的O_3产率均随气体体积流量的增大而缓慢上升。以氧气为气源时,气体体积流量不宜超过10 L/min;以空气为气源时,气体体积流量可选取为9 L/min左右。研究结果可为低温等离子体喷射系统优化及柴油机颗粒物捕集器的再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气 颗粒 氧气/空气 介质阻挡放电 低温等离子体 放电功率 颗粒物捕集器
下载PDF
基于柴油机排气热管理的喷油策略控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建 曹政 +1 位作者 张多军 刘胜吉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9-86,共8页
为有效满足柴油机中低转速、中小负荷工况下颗粒捕集器(DPF)主动再生时的工作温度需求,利用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了中低负荷稳态工况下主喷正时、近后喷及次后喷参数等排气热管理主动控制措施对缸内燃烧过程、排气热状态及排放性能的影响... 为有效满足柴油机中低转速、中小负荷工况下颗粒捕集器(DPF)主动再生时的工作温度需求,利用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了中低负荷稳态工况下主喷正时、近后喷及次后喷参数等排气热管理主动控制措施对缸内燃烧过程、排气热状态及排放性能的影响规律。稳态试验结果表明:推迟主喷提前角缩短了滞燃期,燃烧持续期延长,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及峰值温度下降,瞬时放热率峰值减小且燃烧重心后移,同时燃油消耗率及烟度略有增加,DOC入口温度提升也不明显;引入近后喷使得缸内最高燃烧压力降低,但放热率第二峰值及后燃期有所增加,近后喷油量与主-近后喷间隔角的合理匹配能适当提高DOC入口温度,最高增幅可达19.3%,同时也能有效改善NOx排放和烟度;次后喷油量的增加能显著提升DPF入口温度,最大增幅达70%,但会导致燃油消耗率及HC逃逸量增加。依据样机全工况排温分布状态提出各区域升温喷油控制策略:低负荷区域采用"近后喷+次后喷"的喷油组合,并且采用较大喷油量;中大负荷区域逐渐减少近后喷,直至无近后喷,同时将主喷适当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气热管理 颗粒捕集器 主动再生 燃烧过程 排放特性
下载PDF
柴油机排气颗粒过滤体阻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曲明辉 张春润 +3 位作者 贺宇 吴良勤 王斌 王秉利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3-85,共3页
设计了柴油机排气模拟系统 ,利用该系统准确、经济地测试了壁流式蜂窝陶瓷过滤体和泡沫陶瓷过滤体的阻力特性 ,得到了一些定性的规律 ,可为过滤器的过滤材料选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 排气颗粒 柴油机 过滤体 阻力特性 试验
下载PDF
基于绿色设计准则的柴油机微粒袋滤器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崔卫华 李刚炎 王慧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37-39,共3页
介绍了绿色设计在环境、材料、结构等方面的准则 ,并运用于柴油机微粒袋滤器系统的研制中 ;为实现系统的“绿色度”,本文提出达标控制 ,并进行了软、硬件开发 ;最后 ,将系统在 4 85 Q柴油机台架上进行了初步实验 ,证明该系统有较好的响... 介绍了绿色设计在环境、材料、结构等方面的准则 ,并运用于柴油机微粒袋滤器系统的研制中 ;为实现系统的“绿色度”,本文提出达标控制 ,并进行了软、硬件开发 ;最后 ,将系统在 4 85 Q柴油机台架上进行了初步实验 ,证明该系统有较好的响应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设计准则 柴油机 袋滤器 达标控制
下载PDF
柴油机排气颗粒与DPF过滤壁面的碰撞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凯 王忠 +2 位作者 刘帅 李瑞娜 赵洋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54,共8页
为了研究柴油机排气颗粒与DPF过滤壁面的碰撞力学特性,基于柴油机排气颗粒在DPF内过滤壁面的碰撞过程,建立颗粒与壁面的碰撞反弹模型,运用Fluent仿真软件与相似理论,模拟孔道内的速度场分布情况,分析了颗粒与壁面的黏附力与黏附能、最... 为了研究柴油机排气颗粒与DPF过滤壁面的碰撞力学特性,基于柴油机排气颗粒在DPF内过滤壁面的碰撞过程,建立颗粒与壁面的碰撞反弹模型,运用Fluent仿真软件与相似理论,模拟孔道内的速度场分布情况,分析了颗粒与壁面的黏附力与黏附能、最大接触半径等碰撞特性参数以及颗粒发生反弹时的法向恢复系数、临界黏附速度等评价指标。应用原子力显微镜与搭建的试验台架,测量了模型中颗粒在碰撞反弹中受到的黏附力,确定了表面粗糙度修正系数,并对颗粒在DPF过滤壁面上的沉积形貌进行分析,对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孔道轴向距离的增加,孔道过滤壁面内流场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随着颗粒的入射角增大与入射速度减小,最大接触半径减小;随着颗粒与壁面之间的压缩距离增大与颗粒粒径增大,颗粒与壁面之间的黏附力和黏附能增大;随着颗粒入射速度增加以及表面能减小,颗粒碰撞后的法向恢复系数增加,法向临界黏附速度减小;孔道前端与后端沉积的颗粒较少,平均粒径小而比表面积大的颗粒更容易被捕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颗粒 颗粒捕集器 过滤壁面 碰撞 力学特性
下载PDF
两种柴油机过滤器过滤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丽萍 肖福明 田茂诚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9-71,75,共4页
采用自行设计安装的柴油机微粒取样系统在5个工况下对袋滤器和陶瓷微粒过滤器过滤后的微粒进行采集:一部分样品用于过滤效率的对比,另外一部分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用于排气微粒中可溶有机成分(SOF)的分析。通过对过滤效... 采用自行设计安装的柴油机微粒取样系统在5个工况下对袋滤器和陶瓷微粒过滤器过滤后的微粒进行采集:一部分样品用于过滤效率的对比,另外一部分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用于排气微粒中可溶有机成分(SOF)的分析。通过对过滤效率、微粒成分相对质量和微粒中SOF与IOF所占比例的分析对比可以看出,袋滤器是一种较好的柴油机微粒过滤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微粒 袋滤器 陶瓷过滤器 色谱质谱分析
下载PDF
催化型微粒捕集器碳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志军 汪昊 +3 位作者 何丽 曹丽娟 张玉池 赵新顺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66-1474,共9页
建立了催化型柴油机微粒捕集器(CDPF)的数学模型,通过相关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CDPF排气参数和结构参数对碳烟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壁面层的碳烟质量浓度呈现先急剧上升后缓慢减少的特点;滤饼层的碳烟分布呈现两端高、轴... 建立了催化型柴油机微粒捕集器(CDPF)的数学模型,通过相关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CDPF排气参数和结构参数对碳烟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壁面层的碳烟质量浓度呈现先急剧上升后缓慢减少的特点;滤饼层的碳烟分布呈现两端高、轴向无量纲位置x=0.3左右的位置最低的分布特性。随着排气参数(温度、流量、氧体积分数、NO2体积分数)的增大,壁面积累碳烟质量浓度减少,其中温度的影响最大;排气流量的增大会使滤饼层碳烟分布最低点位置逐渐向前端移动。结构参数(长径比、进出口孔径比、孔密度)对滤饼层碳烟分布形状影响较大,随着结构参数的增大,滤饼层碳烟分布趋于不均匀,其中孔密度的变化对滤饼层碳烟分布影响最大,孔密度的增大会使最低点位置向后端移动;进出口孔径的增大使最低点位置向前端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催化型微粒捕集器 碳烟分布 排气参数
下载PDF
柴油机微粒袋滤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福明 刘瑞林 +1 位作者 刘仪 刘巽俊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2-139,共8页
木文将袋滤技术用于柴油机微粒排放控制,根据柴油机的工作特点,研制了一结构较为紧凑的柴油机微粒袋滤器,在485Q柴油机台架上重点对柴油机的微粒质量排放特性、袋滤器的过滤效率、阻力及清灰效果进行了试验考察。结果证实,柴油... 木文将袋滤技术用于柴油机微粒排放控制,根据柴油机的工作特点,研制了一结构较为紧凑的柴油机微粒袋滤器,在485Q柴油机台架上重点对柴油机的微粒质量排放特性、袋滤器的过滤效率、阻力及清灰效果进行了试验考察。结果证实,柴油机的质量排放浓度在高、低速工况下较高而在中等转速下较低;袋滤器的微粒捕集效率在不同工况下均高于90%;袋滤器的清灰系统在整个试验期间能有效工作而无故障。在袋滤器正常工作期间,考察了袋滤器阻力与运行时间、滤速及柴油机微粒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即袋滤器阻力随时间线性增大,阻力增长率随滤速及微粒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大,并可由一经验公式粗略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微粒低滤器 试验
下载PDF
袋滤技术用于柴油机微粒排放控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福明 刘巽俊 肖宗成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2期282-285,共4页
首次提出采用袋滤技术降低柴油机微粒排放的方法,选择了滤料、清灰方式及滤袋结构.可行性试验表明,袋滤器在不同工况下,均可使柴油机排气的烟度降至0.2BSU以下;稳定工况下,袋滤器压降与时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滤袋变形清灰... 首次提出采用袋滤技术降低柴油机微粒排放的方法,选择了滤料、清灰方式及滤袋结构.可行性试验表明,袋滤器在不同工况下,均可使柴油机排气的烟度降至0.2BSU以下;稳定工况下,袋滤器压降与时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滤袋变形清灰方式的清灰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袋滤 微粒排放
下载PDF
柴油机微粒陶瓷过滤器再生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德胜 杨懿 《内燃机》 2004年第1期18-21,共4页
介绍已有的几种柴油机微粒陶瓷过滤器的再生方法的机理,主要包括反吹、电加热、红外再生和催化再生,并对他们的主要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陶瓷过滤器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将红外再生与催化再生结合使用,是比较可... 介绍已有的几种柴油机微粒陶瓷过滤器的再生方法的机理,主要包括反吹、电加热、红外再生和催化再生,并对他们的主要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陶瓷过滤器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将红外再生与催化再生结合使用,是比较可行的一种再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气微粒 陶瓷过滤器 混合再生 柴油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