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1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eulafoy’s病5例临床及病理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时淑舫 张长淮 黄受方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3年第4期234-235,T001,共3页
Dieulafoy's病又称胃黏膜异常恒径动脉畸形破裂出血,首次报道至今已有112年.随着对本病的认识的不断深入,发病率也不断增高.
关键词 dieulafoy’s病 理组织学 临床表现 机制
下载PDF
Dieulafoy’s病的诊治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晓红 赵永庆 《中外医疗》 2010年第35期61-62,共2页
目的总结Dieulafoy’s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复习近年有关Dieulafoy’s病的文献,综述成文。结果 Dieulafoy’s病临床少见,近年来发病率增加,由于急诊胃镜检查的开展,对本病的认识已大大提高。结论 Dieulafoy’s病又称粘膜恒径动脉畸形破... 目的总结Dieulafoy’s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复习近年有关Dieulafoy’s病的文献,综述成文。结果 Dieulafoy’s病临床少见,近年来发病率增加,由于急诊胃镜检查的开展,对本病的认识已大大提高。结论 Dieulafoy’s病又称粘膜恒径动脉畸形破裂出血,以突然发生、反复发作性大量呕血,常伴有休克而又无相关病史为特点。该病死亡率高。胃镜为首选和主要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法有内镜治疗、血管栓塞及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ulafoy’s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色素性乳房Paget’s病
3
作者 刘玉洁 顾安康 +1 位作者 李冬梅 聂振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4-176,共3页
报告1例色素性乳房Paget’s病。患者女,63岁,左侧乳头变黑2个月。皮肤科检查:左侧乳头弥漫变黑,表面相对光滑,基底颜色略呈褐色,色素欠均匀,乳头中央稍凹陷,表面少许鳞屑,乳头外侧乳晕部分变黑。皮损组织病理:表皮棘层增厚,基底层及棘... 报告1例色素性乳房Paget’s病。患者女,63岁,左侧乳头变黑2个月。皮肤科检查:左侧乳头弥漫变黑,表面相对光滑,基底颜色略呈褐色,色素欠均匀,乳头中央稍凹陷,表面少许鳞屑,乳头外侧乳晕部分变黑。皮损组织病理:表皮棘层增厚,基底层及棘层中上部较多Paget细胞,其间较多黑素颗粒,真皮浅层较多淋巴细胞及噬色素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细胞角蛋白(CK)7(+),CK20(-),MelanA少量(+),上皮细胞膜抗原(EMA)(+),S-100蛋白(-),高迁移组转录因子(SOX-10)(-)。诊断:色素性乳房Paget’s病,治疗:行左侧全乳房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get’s 乳房 色素性
下载PDF
MYH7基因c.1574A>G突变致扩张型心肌病1S型家系分析
4
作者 路超 韩慧娟 +1 位作者 狄华 穆艳超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 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1例左心系统扩张患儿的基因变异情况,并进行家系分析,确认扩张型心肌病1S型(DCMIS)的病因。方法 收集1例左心系统扩张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检测患儿染色体结构缺失和重复情况... 目的 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1例左心系统扩张患儿的基因变异情况,并进行家系分析,确认扩张型心肌病1S型(DCMIS)的病因。方法 收集1例左心系统扩张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检测患儿染色体结构缺失和重复情况。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患儿基因变异情况,采用Sanger测序对患儿及其父母、异卵双生姐姐变异位点进行验证。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评估变异位点的危害性。结果 患儿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心功能降低,左心系统明显扩张增大,肺动脉高压,二尖瓣和三尖瓣反流。CNV-seq结果为seq[hg19]46,XN,未发现染色体异常。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患儿β-心肌肌肉球蛋白重链7(MYH7)基因发生杂合变异[c.1574A>G(p.Glu525Gly)]。检索OMIM、ClinVar数据库,未见相关报道;检索ESP数据库、千人基因组数据库、ExAC数据库和gnomAD数据库,该变异位点未被收录,属于新发变异。Sanger测序证实变异存在,患儿父母、姐姐MYH7基因均正常。MYH7基因c.1574A>G(p.Glu525Gly)变异导致蛋白侧链O端与第484位赖氨酸侧链N端之间形成的氢键侧链相互作用消失。结论 c.1574A>G(p.Glu525Gly)为新发现的MYH7基因变异,是造成患儿左心系统明显扩张的原因。新发变异的检出丰富了DCMIS致病机制研究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心肌肌肉球蛋白重链7基因 新发突变 临床特征 扩张型心肌1s
下载PDF
Humanin蛋白在Alzheimer’s病模型中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蓉 樊帅帅 +2 位作者 黄义方 王晓晖 王丽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97-300,共4页
研究表明,Humanin蛋白通过多种方式在抗Alzheimer’s病的过程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本综述从Humanin的发现、结构特征、神经保护的机制及其新型同源分泌肽Rattin的结构与功能方面介绍Humanin蛋白在Alzheimer’s病中神经保护作用的最新研... 研究表明,Humanin蛋白通过多种方式在抗Alzheimer’s病的过程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本综述从Humanin的发现、结构特征、神经保护的机制及其新型同源分泌肽Rattin的结构与功能方面介绍Humanin蛋白在Alzheimer’s病中神经保护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s Β-淀粉样蛋白 HUMANIN Rattin
下载PDF
白细胞、PCT、白介素6、s100与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石茉力 何万军 胡爱民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9期468-472,共5页
病毒性脑炎作为影响世界公共卫生的主要疾病之一,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白细胞计数的升高通常与感染和炎症相关,PCT是一种在感染时血浆中浓度升高的蛋白质,IL-6在急性炎症中起着重要作用,S100蛋白则往往代表了神经损伤和炎症... 病毒性脑炎作为影响世界公共卫生的主要疾病之一,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白细胞计数的升高通常与感染和炎症相关,PCT是一种在感染时血浆中浓度升高的蛋白质,IL-6在急性炎症中起着重要作用,S100蛋白则往往代表了神经损伤和炎症。在病毒性脑炎中,上述指标均可能发生变化。现本文对上述指标与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相关性做简要综述,以期为重症病毒性脑炎早期识别提供更多依据。Viral encephalitis, as one of the major diseases affecting global public health, is a seriou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 The increase in white blood cell count i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infection and inflammation. PCT is a protein that increases in concentration in the plasma during infection, IL-6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cute inflammation, and S100 protein often represents nerve damage and inflammation. In viral encephalitis, the above indicators may undergo change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brief review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bove indicators and severe viral encephalitis, 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evidence for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severe viral encephali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毒性脑炎 白细胞 PCT 白介素6 s100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Alzheimer’s病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邱昌盛 吴婷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04-307,共4页
Alzheimer’s病(AD)是好发于老年人的CNS退行性疾病,以认知能力下降及记忆受损为特征,同时伴发精神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肠道菌群是居住在胃肠道中的所有微生物的集合,是人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脑-肠轴影响CNS... Alzheimer’s病(AD)是好发于老年人的CNS退行性疾病,以认知能力下降及记忆受损为特征,同时伴发精神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肠道菌群是居住在胃肠道中的所有微生物的集合,是人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脑-肠轴影响CNS,从而增加AD的发生风险。目前获批用于治疗AD的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急需一种新的AD治疗方法。本文将对肠道菌群与AD的关系进行阐述,探寻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AD新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s 肠道菌群 理机制 新疗法
下载PDF
小脑经颅磁刺激技术在Alzheimer’s病认知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茜茜 汪彤 +1 位作者 宋波 石静萍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08-310,共3页
Alzheimer’s病(AD)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至今仍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经颅磁刺激(TMS)是一种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在改善和调节认知功能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以往TMS刺激的靶区集中在大脑皮... Alzheimer’s病(AD)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至今仍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经颅磁刺激(TMS)是一种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在改善和调节认知功能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以往TMS刺激的靶区集中在大脑皮质,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刺激小脑不仅可以调节大脑运动皮质区,并且对远隔的大脑认知相关脑区有调控和整合作用。因此,小脑已逐渐成为AD认知康复的非侵入性调控治疗潜在靶点。本文总结了小脑参与认知功能调控的解剖和功能基础以及小脑TMS调控认知功能的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 Alzheimer’s 非侵入性调控 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测序分析酒精性脂肪肝病进展中小鼠肠道菌群变化
9
作者 董晓伟 吴长亮 +3 位作者 王振常 覃素萍 何坚科 黄慧仪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134-1140,共7页
目的: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酒精性脂肪肝病(AFLD)发展过程中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并探讨小鼠AFLD进展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5只)和模型组(25只)。适应性喂养5 d后,对照组小鼠每天喂食Lieber-DeCarl... 目的: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酒精性脂肪肝病(AFLD)发展过程中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并探讨小鼠AFLD进展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5只)和模型组(25只)。适应性喂养5 d后,对照组小鼠每天喂食Lieber-DeCarli对照流质饲料(TP4030C),模型组小鼠每天喂食含有4%乙醇的Lieber-DeCarli流质饲料(TP4030B),连续30 d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脏病理变化;16S rDNA测序法分析肠道菌群组成结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FLD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结果显示其物种丰富度降低(P<0.05)。Beta多样性结果表明两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和丰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粪杆菌属(Faecalibaculum)、杜博菌属(Dubosiella)、异杆菌属(Allobaculum)、瘤胃球菌属UCG-013(Ruminococcaceae UCG-013)等菌属相对丰度升高,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毛螺菌属(Lachnospiraceae NK4A136 group)等菌属相对丰度降低。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在丙氨酸转移酶、谷胱甘肽水解酶和组蛋白乙酰转移酶通路活性显著增加(P<0.05)。结论:含4%乙醇的Lieber-DeCarli流质饲料成功构建了AFLD C57BL/6小鼠模型,AFLD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组成均发生变化,酒精可能通过破坏肠道微生物稳态,增加丙氨酸转移酶、谷胱甘肽水解酶和组蛋白乙酰转移酶通路活性加快AFLD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肝 16s rDNA基因测序 肠道菌群 优势菌
下载PDF
Uremic Bleeding in 2 Patients with Dieulafoy’s Lesion: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10
作者 Gustavo Adolfo Hernández Valdez Diana Estefanía Ibarra García +7 位作者 Juan Antonio Contreras Escamilla Janette Alejandra Gamiño Gutierrez Francisco Manuel Tonatiuh Carrillo Beltran Ulises Solis Gomez Jocelyn Nataly Quintero Meléndez Ivan Alejandro Medina Jimenez Marco Antonio González Villar Jorge Rojas Morales 《Ope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CAS 2024年第5期167-173,共7页
Dieulafoy’s lesions are rare vascular malformation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 Dieulafoy’s lesion is an aberrant vessel that does not reduce in caliber when it extends from the submucosa to the mucosa. Damage ... Dieulafoy’s lesions are rare vascular malformation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 Dieulafoy’s lesion is an aberrant vessel that does not reduce in caliber when it extends from the submucosa to the mucosa. Damage to this artery can cause severe and intermittent arterial bleeding from small vascular stumps that are difficult to visualize. Furthermore, these catastrophic bleeding episodes frequently result in hemodynamic instability and the need for transfusion of multiple blood products. Recently, uremic syndrome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risk factor for gastric mucosal lesions. We present two clinical cases of acute digestive bleeding due to Dielafoy lesion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s the main cause, where two different therapies were performed endoscopically. We concluded with the results of our patients that the best therapy wa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hemostatic hemoclip on the injury vs the injection with adrenaline on the wound site. Uremia is identified as a risk factor fo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 patients with pre-existing Dieulafoy’s lesion, as well as a higher incidence of new bl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ulafoy’s Lesion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ENDOsCOPY ENDOsCOPY Hemostatic Clips Kidney Disease ADRENALINE Thermal Coagulation dieulafoy
下载PDF
Challenges in Diagnosing and Managing Dieulafoy’s Lesions: A Case Report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Clinical Suspicion and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in 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11
作者 Feruza Abraamyan Neeladri Misra +3 位作者 Kenneth Tran Khalid Mahmood Benjamin Coombs Shilpa Lingala 《Ope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CAS 2024年第3期80-86,共7页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remains a significant cause of hospital admissions. Even though the incidence of peptic ulcer disease and gastritis is decreasing, the incidence rates in neoplasm, Dieulafoy’s lesions,...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remains a significant cause of hospital admissions. Even though the incidence of peptic ulcer disease and gastritis is decreasing, the incidence rates in neoplasm, Dieulafoy’s lesions, angiodysplasia, and esophagitis are trending up, which necessities physicians to be aware of those pathologies and their specifics. Here, we represent a case of a 62-year-old male on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who was transferred to our hospital due to severe melena with suspicion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Due to hemodynamic instability, the patient was intubated and started on vasopressors. However, several repeated EGDs and CTs of the abdomen with GI bleeding protocol did not reveal the location of active bleeding to stop it. At the same time, clinically, the patient was hemodynamically unstable with continued melena. On the last EGD, a small area of concern resembling gastric varix was clipped for identification purposes, and the patient underwent a selective angiogram with further diagnosis of Dieulafoy’s lesion, which was successfully embolized. Our case demonstrates that Dieulafoy’s lesions can present as severe life-threatening hemorrhage, hard to diagnose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 such as EGD or CTs, in which case it is recommended to proceed with an angiogram sooner rather than later for furth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f n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dieulafoy’s Lesion ANGIODYsPLAsIA MELENA HEMATOCHEZIA EGD ANGIOGRAM EMBOLIZATION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Kümmell’s病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杨帆 唐福宇 +1 位作者 卞瀚锋 魏卫兵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3期1884-1888,共5页
Kümmell’s病最早被德国医生Herman Kümmell在1895年发现并提出,结合此病的病理表现及影像特征,此后相关研究者又将其称为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椎体内真空裂隙、椎体内假关节和... Kümmell’s病最早被德国医生Herman Kümmell在1895年发现并提出,结合此病的病理表现及影像特征,此后相关研究者又将其称为创伤后椎体迟发性骨坏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椎体内真空裂隙、椎体内假关节和迟发性椎体塌陷等[1]。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及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Kümmell’s病的确诊率正逐年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s 骨痿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治疗冷凝素病的新药C1s补体抑制剂—Sutimlimab
13
作者 戚栋铭 杨君义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21-22,共2页
冷凝集素病(Cold agglutinin disease,CAD)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由补体经典途径介导的一种明确的、克隆性的低级别的骨髓淋巴增生性疾病,主要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为特征[1],通常由免疫球蛋白M抗体(冷... 冷凝集素病(Cold agglutinin disease,CAD)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由补体经典途径介导的一种明确的、克隆性的低级别的骨髓淋巴增生性疾病,主要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为特征[1],通常由免疫球蛋白M抗体(冷凝集素)与红细胞结合并固定补体引起。目前,CAD无明确的统一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临床常用的药物中,传统类固醇药仅在高不可接受的剂量下有效;B细胞靶向药物主要包括利妥昔单抗,其单药或是联合苯达莫司汀或氟达拉滨或硼替佐米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虽然利妥昔单抗与细胞抑制剂的组合增加了反应率和反应持续时间,但利妥昔单抗不但会消耗正常B细胞,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且有在一年内疾病复发的高风险,并常伴随着明显药物毒性的不良反应[2],用药过程中需要及时监测其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时调整治疗剂量,尤其当治疗过程中出现对病人弊大于利的情况时,需及时停用。因此,其临床应用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目前已上市的C5抑制剂依库珠单抗,也是一种可选择的CAD药物[3-4],但经其治疗后血红蛋白上升的水平有限。非药物治疗措施主要包括输血、血浆置换、脾切除及注意保暖等,临床疗效也不尽人意,尤其是反复输血有异体免疫或铁超载的风险。因此,开发新的治疗CAD的药物是临床所迫切需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timlimab 冷凝集素 C1s补体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注射用复方甘草酸单铵S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及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14
作者 杨槐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5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复方甘草酸单铵S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效果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毕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组,将2021年1—1... 目的:探讨注射用复方甘草酸单铵S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效果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毕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组,将2021年1—10月收治的患者纳入对照组,2021年11月—2022年7月收治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单独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恩替卡韦联合注射用复方甘草酸单铵S治疗。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并分析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水平、肠道菌群数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肠球菌、大肠杆菌数量少于对照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恩替卡韦联合注射用复方甘草酸单铵S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可有效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平衡肠道菌群数量,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注射用复方甘草酸单铵s 慢性乙型毒性肝炎
下载PDF
内镜下应用血管夹治疗Dieulafoy's病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朋彬 王雷 +1 位作者 凌贤龙 赵晓晏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01-1203,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血管夹治疗Dieulafoy's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2月内镜下血管夹治疗Dieulafoy's病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7例首次止血成功,再出血1例,手术1例,死亡1例。结论内镜下血管夹疗法是一有效治... 目的探讨内镜下血管夹治疗Dieulafoy's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2月内镜下血管夹治疗Dieulafoy's病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7例首次止血成功,再出血1例,手术1例,死亡1例。结论内镜下血管夹疗法是一有效治疗Dieulafoy's病出血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ulafoy’s病 血管夹 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布鲁氏菌病M5、S2疫苗免疫血清半抗原-琼脂扩散试验方法检测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丽娅 剡文亮 +7 位作者 张子荣 宋洁 郑莹 马晓菁 叶锋 谷文喜 易新萍 李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66-771,共6页
目的应用NH-AGID方法对布鲁氏菌M5、S2疫苗株免疫血清进行检测,评价该方法适用性。方法选取3~5月龄羔羊74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S2株1.0×1010 CFU、5.0×109 CFU灌服和皮下注射接种羔羊各25只,M5株以1.0×10^(9) CFU皮下... 目的应用NH-AGID方法对布鲁氏菌M5、S2疫苗株免疫血清进行检测,评价该方法适用性。方法选取3~5月龄羔羊74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S2株1.0×1010 CFU、5.0×109 CFU灌服和皮下注射接种羔羊各25只,M5株以1.0×10^(9) CFU皮下注射接种羔羊24只。免疫后7 d~150 d采集羊全血,分离血清,经RBT初筛和SAT确诊免疫抗体阳性血清。评估NH-AGID方法对M5和S2株疫苗免疫抗体与感染抗体的鉴别诊断特异性。结果NH-AGID方法对M5株疫苗免疫阳性血清的LPS抗体检出率为100%,NH抗体检出率8.3%~29.2%,鉴别诊断特异性为82.8%。对S2株疫苗口服组免疫阳性血清的LPS抗体检出率为31.2%~66.7%,NH抗体检出率为0%;皮下注射组免疫阳性血清的LPS抗体检出率为45.4%~100%,NH抗体检出率为4.5%~20%。对S2株疫苗免疫血清的鉴别诊断特异性为96.5%。结论NH-AGID方法不完全适用于羊用布鲁氏菌疫苗M5株和S2株的鉴别诊断,该方法的鉴别诊断特异性与疫苗毒力、免疫剂量和途径等因素相关,应进一步研究明确该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条件,以期合理应用于布病防控诊断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半抗原-琼脂扩散试验 M5株 s2株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改良aEEG评分联合S-100β和GFAP对儿童癫痫性脑病早期诊断价值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君 罗琼 张美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3年第5期25-29,共5页
目的 探讨改良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分联合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S-100β)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对儿童癫痫性脑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内科就诊的癫痫持续状... 目的 探讨改良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分联合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S-100β)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对儿童癫痫性脑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内科就诊的癫痫持续状态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在入院1~3d内行aEEG检查,入院24h内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2mL检测S-100β和GFAP水平。根据有无癫痫性脑病将患儿分为癫痫性脑病组(34例)与非癫痫性脑病组(58例),比较两组的改良aEEG评分及S-100β、GFAP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癫痫持续状态患儿癫痫性脑病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在92例癫痫持续状态患儿中,有34例诊断为癫痫性脑病。癫痫性脑病组患儿的改良aEEG评分显著高于非癫痫性脑病组,S-100β和GFAP水平也显著高于非癫痫性脑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11、7.261、6.579,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改良aEEG评分及S-100β、GFAP水平对癫痫持续状态患儿癫痫性脑病早期诊断的截断值分别为8.10分、1.16μg/L、4.61ng/L,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1、0.876、0.809,三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08,联合诊断效能均高于单独指标的检测(Z值分别为4.821、5.013、3.961,P<0.05)。结论 儿童癫痫性脑病可引起改良aEEG评分及S-100β、GFAP水平的改变,其均可作为儿童癫痫性脑病早期诊断指标,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aEEG评分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儿童 癫痫性脑
下载PDF
Dieulafoy's病1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波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5年第3期355-355,共1页
关键词 dieulafoy’s病 胃黏膜异常恒径动脉畸形破裂出血症 理诊断 临床表现 黏膜糜烂
下载PDF
内镜下HSE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Dieulafoy病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兵 沙莎 +3 位作者 沈耀明 金雪琴 吴晓芳 孙英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F003-F003,共1页
Dieulafoy病变又称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临床并非罕见,常表现为反复上消化道大出血、休克,病灶小且部位特殊,临床诊断困难.近年来随着内镜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内镜下注射止血是治疗Dieulafoy病变的主要方法之... Dieulafoy病变又称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临床并非罕见,常表现为反复上消化道大出血、休克,病灶小且部位特殊,临床诊断困难.近年来随着内镜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内镜下注射止血是治疗Dieulafoy病变的主要方法之一,我们以HSE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水酒精注射治疗 联合 内镜下注射 dieulafoy 罕见 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 HsE 水平
下载PDF
针刺联合高压氧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对β-EP、MBP、S100β的影响
20
作者 宋玉玲 吴维维 +5 位作者 张岩 赵雪芳 王建升 张玉柱 成佳文 胡正权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16期2289-2293,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高压氧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对血清β-内啡肽(β-EP)、髓鞘碱性蛋白(MBP)、S100β蛋白(S100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高压氧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对血清β-内啡肽(β-EP)、髓鞘碱性蛋白(MBP)、S100β蛋白(S100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8例,对照组行高压氧辅助治疗,联合组行针刺联合高压氧辅助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疗效、症状消退时间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β-EP、MBP、S100β水平,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10%(54/58),高于对照组的79.31%(4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头痛、恶心呕吐、发热、意识障碍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疗程后2组患儿中医证候主症和次症积分及血清β-EP、MBP、S100β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联合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联合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2%(5/58),对照组为10.34%(6/5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高压氧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缩短症状消失时间,降低患儿血清β-EP、MBP、S100β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脑炎 小儿 针刺 高压氧 β-内啡肽 s100Β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