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部CT及MRI在脑血管取栓术中的评估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钟景云 鲁俊 苏佳娜 《影像技术》 CAS 2023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分析脑部CT及MRI在脑血管取栓术中的评估应用。方法:选定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住院的28例脑血管取栓术患者,手术前后分别进行脑CT灌注(CTP)成像检查、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比较治疗前后CTP灌注参... 目的:分析脑部CT及MRI在脑血管取栓术中的评估应用。方法:选定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住院的28例脑血管取栓术患者,手术前后分别进行脑CT灌注(CTP)成像检查、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比较治疗前后CTP灌注参数、MR-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28例患者进行为期90d的随访,以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5例)、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23例),比较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CTP灌注参数、MR-DWIADC值。绘制ROC曲线,比较CTP、MR-DWI对脑血管取栓术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后TTP、MTT、CBV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CBF高于治疗前,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MR-DWIADC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预后良好组TTP、MTT、CBV均低于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CBF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预后良好组MR-DWIADC值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脑部CT及MRI对脑血管取栓术患者预后预测灵敏度(82.1%、86.2%)、特异度(80.6%、84.9%)比较,P>0.05(AUC=0.516、0.507)。结论:CTP成像以及MR-DWI均可对脑血管取栓术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作出评价,通过测量CTP成像灌注参数以及ADC值,可准确评估治疗效果,CTP成像以及MR-DWI在预测脑血管取栓术患者预后方面的灵敏度、特异度相当,临床医生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选择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脑血管取栓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CT诊断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戴书华 文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59-660,共2页
目的 探讨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CT表现及预后。方法 分析了 180例重型脑损伤病人的CT片及治疗与预后情况。结果  180例中 ,有脑肿胀者 98例 ,其中一侧性脑肿胀 5 6例。结论 ①三脑室与基底池改变明显 ,而三脑室改变比基底池更为重... 目的 探讨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CT表现及预后。方法 分析了 180例重型脑损伤病人的CT片及治疗与预后情况。结果  180例中 ,有脑肿胀者 98例 ,其中一侧性脑肿胀 5 6例。结论 ①三脑室与基底池改变明显 ,而三脑室改变比基底池更为重要 ,其与预后有直接关系。②儿童发病率高 ,但预后明显好于成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 ct诊断 预后 颅脑损伤
下载PDF
CT脑灌注成像评价创伤弥漫性脑肿胀非手术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可 柳少光 +2 位作者 张建华 魏晓东 张冬志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35期25-27,36,共4页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在创伤弥漫性脑肿胀患者非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经非手术治疗单纯弥漫性性脑肿胀患者100例,在伤后2-6 h内行CT灌注(CTP)检查,7 d后复查CTP,分析治疗前后感兴趣区域灌注参...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在创伤弥漫性脑肿胀患者非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经非手术治疗单纯弥漫性性脑肿胀患者100例,在伤后2-6 h内行CT灌注(CTP)检查,7 d后复查CTP,分析治疗前后感兴趣区域灌注参数的变化,6个月后随访,结合临床预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手术治疗后,各感兴趣区域脑血流量(CBF)、脑血流容积(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其中GOS评分〉3分者改善明显。结论 CTP可快速、准确地反映DBS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早期治疗、判断预后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弥漫性脑肿胀 CBF CBV MTT
下载PDF
MSCT和CTPI在外伤性弥漫脑肿胀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4
作者 张可 柳少光 +2 位作者 张建华 魏晓东 张冬志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7期145-146,149,共3页
目的比较颅脑多排螺旋CT(MSCT)和CT脑灌注成像(CTPI)在外伤性弥漫脑肿胀(DB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DB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GE light speed 64排螺旋CT机扫描,在伤后2~6 h内行常规MSCT检查和CTPI检查... 目的比较颅脑多排螺旋CT(MSCT)和CT脑灌注成像(CTPI)在外伤性弥漫脑肿胀(DB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DB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GE light speed 64排螺旋CT机扫描,在伤后2~6 h内行常规MSCT检查和CTPI检查,72 h内再次复查CTPI。比较MSCT与CTPI的DBS检出率,分析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超清彩色图像与DBS预后的关系。结果 MSCT对DBS的检出率为88.0%,低于CTPI的96.0%(P<0.01)。治疗后,患者的CBF、CBV呈升高趋势,初次检查与复查CBF、CBV、MT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SCT和CTPI在DBS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CTPI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通过超前彩色图像可直观观察和评价患者的病情变化,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ct脑灌注成像 外伤性弥漫脑肿胀
下载PDF
创伤弥漫性脑肿胀患者脑室外引流术前后的CT灌注压变化 被引量:8
5
作者 夏天 董吉荣 +4 位作者 陈克非 张春雷 赵伟 徐勤义 蔡学见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单纯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包括非手术治疗组与脑室外引流组各12例。患者在伤后4-5 h内首次行脑CT灌注(CTP)检查,7 d后复查CTP... 目的探讨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单纯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包括非手术治疗组与脑室外引流组各12例。患者在伤后4-5 h内首次行脑CT灌注(CTP)检查,7 d后复查CTP,对比分析两组感兴趣区域治疗前后的灌注参数变化。6个月后随访,分析预后。结果脑室外引流组各感兴趣区域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治疗前后差值比非手术治疗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除小脑区MTT及白质区MTT P〈0.1外,其余各区参数P〈0.05),预后优于保守组(P〈0.05)。结论对PADBS患者使用脑室外引流可以更好地改善脑灌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脑室外引流 ct灌注成像
下载PDF
多时相CT血管成像“一站”扫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为 李小虎 +4 位作者 吴宗山 徐佳玮 王俊琳 孙家龙 刘斌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1835-1838,I0007,共5页
目的研究Revolution CT多模式"一站"扫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32例临床拟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在急性期内进行CT平扫(NCCT)、磁共振成像(MRI)、CT血管成... 目的研究Revolution CT多模式"一站"扫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32例临床拟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在急性期内进行CT平扫(NCCT)、磁共振成像(MRI)、CT血管成像(CTA)和CT灌注成像(CTP)检查,根据小剂量测试所得峰值时间,制定CTA+CTP检查的个体化扫描方案。应用CT Brain Stroke软件进行全脑灌注分析,应用数字减影后CTA数据行头颈部血管分析及三维成像、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经,再CTP各时相Refomat-MIP成像及4D Neuro DSA软件对侧支循环进行动态观察,采用基于CTA的软脑膜侧支评分(Pial Collateral Score)评价侧支循环,对侧支循环建立良好及不良组的病灶侧与对侧灌注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例病人中30例有灌注异常,且有血管狭窄29例;随着血管梗阻程度的加重,有梗死区(P=0.037)、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P=0.034)及侧支循环形成良好(P=0.011)的病人数比例逐渐增加。经对比分析侧支循环的逆向充盈时间,侧支循环观察的最佳期相为动脉期后的第2~3期,最佳观察时间为动脉期后5~10 s。侧支循环建立良好组病灶侧与健侧灌注参数对比,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volution CT多模式"一站"扫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全面评估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诊断 卒中 脑缺血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弥散张量成像 ct灌注成像 侧支循环
下载PDF
CT finding is an index in assessment of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diffuse traumatic brain swelling 被引量:4
7
作者 郑文济 魏群 +4 位作者 秦家振 张强 赵会锋 沈春森 韩斌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0年第1期23-25,共3页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ith diffuse traumatic brain swelling (DTBS) and the changes of the ventricles and the cisterns in CT scans. Methods: The outcome of the patients with...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ith diffuse traumatic brain swelling (DTBS) and the changes of the ventricles and the cisterns in CT scans. Methods: The outcome of the patients with DTBS and the changes of the ventricles and the cisterns in CT scans were studied and analyzed in a group of 268 cases. We focused on the changes of the third ventricle and the basal cistern, age and Glasgow Coma Scale (GCS). Results: Of 268 cases, there were changes of the third ventricle and/or the basal cistern in 124, 65 died. In l8 cases, the third ventricle and the basal cistern were both absent and l6 died (88.9%). The third ventricle changed significantly in 59 cases, 33 died (55.9%), while the basal cistern changed in 47 cases and 16 died (34%). Of the 124 patients with changes of the third ventricle and/or the basal cistern, 26 were children, 8 died; 98 adults, 57 died.Conclusions: For patients with DTBS, the outcome was in direct correlation with the change of the third ventricle and/or the basal cistern, the change of the third ventricle was much more important in assessment of the outcome than that of basal cisterns.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DTBS between children and adults while the outcome of children is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adults. The patients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third ventricle and the basal cistern accompanied with lower GCS scores have poor out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use brain swelling The third ventricle Basal cistern ct Scan OUTCOME
原文传递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表现及CT诊断的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戴书华 张冬 陈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46-647,共2页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 分析 60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本病的临床表现 :①头部受加速旋转性外伤 ;②伤后立即昏迷 ;③生命体征紊乱 ;④无明确神经定位体征。CT表现 :①大脑皮髓质交界处...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 分析 60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本病的临床表现 :①头部受加速旋转性外伤 ;②伤后立即昏迷 ;③生命体征紊乱 ;④无明确神经定位体征。CT表现 :①大脑皮髓质交界处和 /或大脑中轴多发小出血灶 ;②弥漫性脑肿胀 ;③脑室、脑池受压变小或消失 ;④中线无移位或轻度移位 (<0 5cm) ;⑤合并其它颅脑损伤。结论 临床和CT表现二者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表现 ct诊断
下载PDF
CT与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张颖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研究CT和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CT和MRI诊断资料,对比分析CT和MRI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的结果的差异。结果 CT对30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 目的研究CT和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CT和MRI诊断资料,对比分析CT和MRI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的结果的差异。结果 CT对30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进行检测共发现80个病灶,其中脑深部病灶和大脑皮层下病灶分别有8例(10.00%)和72例(90.00%),非出血病灶和出血病灶分别有15例(18.75%)和65例(81.25%);通过MRI对30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进行检测共发现212个病灶,其中脑深部病灶和大脑皮层下病灶分别有42(19.81)和170(80.19),非出血病灶和出血病灶分别有40例(18.87%)和172例(81.13%);CT和MRI对30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检测数据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与CT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进行诊断,MRI诊断数据更加准确、全面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CT与临床诊断
10
作者 孙志德 杨会冰 《实用医技杂志》 1997年第11期823-824,共2页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ost-traumatic aculte diffuse brain swelling)是指外伤后数小时内脑组织广泛肿大或膨胀。临床并非少见。由于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故CT扫描为确诊依据。其主要特征为脑室和脑池的形态变窄或消失。
关键词 外伤 急性 弥漫性脑肿胀 ct 诊断 颅脑损伤
下载PDF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特点及临床诊断 被引量:36
11
作者 宋锦宁 刘守勋 +1 位作者 戈治理 谢昌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特点及临床诊断标准。  方法 对 58例DAI患者行头颅CT检查 ,其中 3 9例同时行MRI,并分析其临床特点。  结果  75 9%DAI由交通事故致伤 ;患者伤后立即并持续昏迷 ;70 7%的病人无明显颅压增高 ...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特点及临床诊断标准。  方法 对 58例DAI患者行头颅CT检查 ,其中 3 9例同时行MRI,并分析其临床特点。  结果  75 9%DAI由交通事故致伤 ;患者伤后立即并持续昏迷 ;70 7%的病人无明显颅压增高 ;CT检查 63 8%有异常发现 ,MRI的诊断价值比CT高 ;DAI病变 89 7%在脑的深部及中轴结构 ;该病预后差 ,病死率为 53 5%。  结论 根据临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轴索损伤 ct NMR 成像 诊断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 被引量:18
12
作者 魏璐城 李卫贤 +2 位作者 蒋金泉 郑伟 黄文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98-700,共3页
目的对134例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措施以及预后情况进行探讨研究,进而总结出一套较为合适的救治方案。方法对本组134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以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组的76... 目的对134例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措施以及预后情况进行探讨研究,进而总结出一套较为合适的救治方案。方法对本组134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以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组的76例患者中存活55例占手术组的72.4%,死亡21例占27.6%;非手术组的58例患者中存活43例占非手术组的74.1%,死亡15例占25.9%。结论早期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救治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廖圣芳 王汉东 +2 位作者 陈汉民 王玉差 张银清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3-375,共3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的机理与疗效。方法:选择伤后12h内入院的PADBS患者46例(实验组)接受亚低温治疗,同期入院常温下治疗的同类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基本相同。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的机理与疗效。方法:选择伤后12h内入院的PADBS患者46例(实验组)接受亚低温治疗,同期入院常温下治疗的同类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基本相同。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血糖、血乳酸、血气、血电解质。均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的高ICP、高血糖、高乳酸血症分别明显下降(P<0.01),低CPP明显上升(P<0.01);生命体征、血气及血电解质无显著差异;无严重并发症。将恢复良好、中残、重残合称为治疗有效,将植物生存、死亡合称为治疗无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觉醒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PADBS患者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昏迷时间,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 亚低温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诊治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刚 张世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2004年7月- 2005年6月收治PADBS 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GOS分级:Ⅴ级5例、Ⅳ级8例、Ⅲ级3例、Ⅱ级2例、Ⅰ级(死亡)12例。结论PADBS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诊... 目的探讨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2004年7月- 2005年6月收治PADBS 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GOS分级:Ⅴ级5例、Ⅳ级8例、Ⅲ级3例、Ⅱ级2例、Ⅰ级(死亡)12例。结论PADBS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诊断主要依靠头颅CT,综合治疗为主,包括加强脱水、激素、过度换气、巴比妥疗法、全身支持等,如果合并颅内血肿应予以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脑肿胀 C T诊断 综合治疗
下载PDF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诊断和处理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福林 耿晓增 +1 位作者 何二平 吕爱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9期986-987,共2页
目的 探讨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我院 1996年 6月~ 2 0 0 2年 6月共收冶PADBS病例 4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同时参考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 42例PADBS按GOS分级 :Ⅴ级 3例、Ⅳ级 11例、Ⅲ级 4例、Ⅱ... 目的 探讨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我院 1996年 6月~ 2 0 0 2年 6月共收冶PADBS病例 4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同时参考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 42例PADBS按GOS分级 :Ⅴ级 3例、Ⅳ级 11例、Ⅲ级 4例、Ⅱ级 2例、Ⅰ级 (死亡 ) 2 2例。结论 PADBS本身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 ,主要依靠头颅CT检查诊断。治疗比较复杂 ,主要为综合治疗包括强力脱水、大剂量激素、过度换气、降温、全身支持治疗等 ,对合并颅内血肿者应予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脑肿胀 ct检查 诊断 治疗 颅内血肿 颅脑损伤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致脑疝的围术期治疗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新名 胡承啸 +1 位作者 高玉松 张松坡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1014-1016,共3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致脑疝的围术期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92例外伤后弥漫性脑肿胀致脑疝患者围术期的相关治疗和预后。结果根据GOS评分,92例患者中57例预后较好,其中良好48例,中度致残9例;35例预后较差,重度致残10例,植... 目的探讨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致脑疝的围术期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92例外伤后弥漫性脑肿胀致脑疝患者围术期的相关治疗和预后。结果根据GOS评分,92例患者中57例预后较好,其中良好48例,中度致残9例;35例预后较差,重度致残10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17例。结论对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致脑疝患者采用围术期的综合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 小脑幕切迹疝 围术期 综合治疗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后弥漫性脑肿胀的诊治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舜 唐晓平 +3 位作者 唐文国 冯凌 赵龙 段军伟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5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弥漫性脑肿胀的诊治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CT扫描进行诊断,确诊后实施脱水治疗、高压氧治疗、亚低温等治...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弥漫性脑肿胀的诊治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CT扫描进行诊断,确诊后实施脱水治疗、高压氧治疗、亚低温等治疗,观察诊断及治疗结果。结果: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经手术治疗,35例(29.2%)死亡,6例(5.0%)植物生存,22例(18.3%)重度残疾,26例(21.7%)轻度残疾,31例(25.8%)恢复良好。结论:弥漫性脑肿胀的CT影像表现主要为第3脑室和基底池变小、闭塞,一旦确诊,应立即采取手术、脱水、亚低温、大剂量激素等治疗措施,以提高急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脑肿胀 重型颅脑损伤 ct扫描 治疗
下载PDF
重型脑外伤患者行开颅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汪方正 陈卫民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33期109-110,共2页
目的分析重型脑外伤患者行开颅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重型脑外伤行开颅手术发生急性脑膨出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80例患者中,12例患者恢复良好,28... 目的分析重型脑外伤患者行开颅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重型脑外伤行开颅手术发生急性脑膨出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80例患者中,12例患者恢复良好,28例患者中度残疾,18例患者重度残疾,22例患者死亡,恢复良好率、残疾率、死亡率分别为15.0%(12/80)、57.5%(46/80)、27.5%(22/80)。结论临床应对重型脑外伤患者行开颅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现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其进行积极预防,从而将其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尽早做出诊断和治疗,从而促进患者预后的显著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极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外伤 开颅手术 急性脑膨出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蔡韬 廖达光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13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5分23例,占46%;6~8分19例,占38%;9~12分...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5分23例,占46%;6~8分19例,占38%;9~12分7例,占14%。本组患者死亡18例,占36%。结论DAI的诊断应采用综合疗法。早期综合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减少病残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原发性脑损伤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治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国坚 卢智 +2 位作者 肖仁威 张名文 李奕秋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21期3433-3434,共2页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4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根据其病理情况,给予针对性的综合治疗。结果:42例患者良好率为35.7%,存活率为83.4%。结论:为了提高恢复率或存活率,应结合多种检查方式提高确诊率,根据患者病...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4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根据其病理情况,给予针对性的综合治疗。结果:42例患者良好率为35.7%,存活率为83.4%。结论:为了提高恢复率或存活率,应结合多种检查方式提高确诊率,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并在恢复期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诊治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