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ream-based Parasitic Model for implementing Mobile Digital Earth
1
作者 Wenhang Li Jianhua Gong +2 位作者 Ping Yu Qishen Duan Yuling Zo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 SCIE EI 2014年第1期38-52,共15页
A Parasitic Model i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for Digital Earth running on mobile phones through a mobile network.Because of mobile phones’limited capabilities in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rendering,storing,and networ... A Parasitic Model i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for Digital Earth running on mobile phones through a mobile network.Because of mobile phones’limited capabilities in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rendering,storing,and networking(CRSN),these functions are accomplished by a superior host computer in this model.Rendered virtual scenes are compressed in a time-series as a data stream and are sent to the mobile phone through a mobile network,thus allowing Digital Earth to be operated on a mobile phone.This study examines a prototype and shows that a Mobile Digital Earth based on a Parasitic Model can achieve functionality beyond the mobile phone’s actual hardware capabilities and can reduce network traffic.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quasi-real-time interactions,but with bandwidth increases in next-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 such as 4G and 5G,there is potential for real-time interactions in the near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sitic model Mobile digital earth adaptive transfer strategy mobile phone mobile network
原文传递
A novel approach for constructing a 3D model based on registering a mono image on a 3D model, applicable in Digital Earth
2
作者 Amir Saeed Homaineja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 SCIE EI 2012年第2期91-105,共15页
The effect of Digital Earth on our life is vital.Developing and updating Geospatial data in Digital Earth is also essential.This paper presents the application of a new approach of image registration in Digital Earth.... The effect of Digital Earth on our life is vital.Developing and updating Geospatial data in Digital Earth is also essential.This paper presents the application of a new approach of image registration in Digital Earth.The approach was developed based on registering a mono photograph on a master 3D model.The result is a 3D vector model,which can be broadly applied in visualisation,mapping,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planning,change detection,as well as Digital Earth.The approach does not require parameters of correction for transformation.The accuracy of the output depends on the accuracy of the master data.This approach is very versatile and able to register any image on th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igital surface model and topographic 3D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earth image registration 3D model
原文传递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Road and Bridge Design
3
作者 Bai Fan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24年第4期92-99,共8页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road and bridge design has experienced rapid development,from the initial manual drawing design to the popularity of Computer-Aided Design(CAD),and then to 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road and bridge design has experienced rapid development,from the initial manual drawing design to the popularity of Computer-Aided Design(CAD),and then to today’s digital software design era.Early designers relied on hand-drawn paper design forms which was time-consuming and error-prone.Digital support for road and bridge design not only saves the design time but the design quality has also achieved a qualitative leap.This paper engag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road and bridge design,to provide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China’s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design units,to promote the popularity of Civil3D and other advanced design software in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design and development,ultimately contributing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ad and bridge design digital technology Civil3D modelLING Three-dimensional view earth calculation
下载PDF
Geoinformatics and digital earth initiatives:a German perspective 被引量:5
4
作者 M.Ehl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 SCIE 2008年第1期17-30,I0002,共15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le of Geoinformatics as a new scientific discipline designed for handling of geospatial information.Depending on the scientific background of the people involved in shaping the emerging disc...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le of Geoinformatics as a new scientific discipline designed for handling of geospatial information.Depending on the scientific background of the people involved in shaping the emerging discipline,emphasis may be placed on different aspects of Geoinformatics.Applications and developments may address geoscientific,spatial planning,or computer science related matters.The scientific field of Geoinformatics encompasses the acquisition and storing of geospatial data,the modelling and presentation of spatial information,geoscientific analyses and spatial planning,and the development of algorithms and geospatial database systems.It is the position of the author that these tools from Geoinformatics are necessary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Digital Earth models and the real world with its real-world problems(‘connecting through location’).It is,however,crucial that Geoinformatics represents a coherent integrated approach to the acquisition,storage,analysis,modeling,presentation,and dissemination of geo-processes and not a patchwork solution of unconnected fields of activity.Geoinformatics is as such not a part of Geography,Surveying,or Computer Science,but a new self-contained scientific discipline.The current paper highlights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trends of the discipline and presents a number of Geoinformatics initiatives.The research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of the newly formed Institute for Geoinformatics and Remote Sensing(IGF)at the University of Osnabrueck serve as an example for these initiatives.All these developments have lead to the long overdue formation of a scientific‘Society for Geoinformatics’(German:Gesellschaft fu¨r Geoinformatik-GfGI)in German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INFORMATICS digital earth modeling position paper emerging scientific discipline academic programmes
原文传递
基于Digital Map的校园三维景观建模 被引量:3
5
作者 袁文艳 付小康 《北京测绘》 2015年第3期107-111,共5页
创建校园三维景观模型对信息化校园管理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内蒙古科技大学三维景观模型制作的需求与实际情况,制定了在现有仪器限制、数据获取困难以及人力缺乏条件下,快速、高效地制作校园三维景观模型的方案。在创建模型的过程中... 创建校园三维景观模型对信息化校园管理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内蒙古科技大学三维景观模型制作的需求与实际情况,制定了在现有仪器限制、数据获取困难以及人力缺乏条件下,快速、高效地制作校园三维景观模型的方案。在创建模型的过程中综合使用了两种建模技术,多种纹理映射方式,得到一种高效的、快速建立三维景观模型的方法。并根据建立的三维模型创建了三维漫游动画,并在Google Earth中获取多种属性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景观模型 全站仪 数字校园 SKETCHUP GOOGLE earth
下载PDF
在Google Earth平台上的虚拟社区构建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肖 彭璇 高宇 《地理空间信息》 2010年第4期127-129,共3页
介绍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GIS中的应用,并采用Google Earth作为平台,利用已有数据资料进行虚拟社区的构建,并借助Google Earth进行发布,初步实现了相关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地理信息的结合。
关键词 虚拟现实 数字城市 GIS GOOGLE earth 三维建模
下载PDF
区域地球系统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焓 戴永久 张树磊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6-223,共8页
区域地球系统模式是区域气候模式下一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本文阐述了发展区域地球系统模式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近年来区域地球系统模式的研究进展和典型案例,指出其多圈层通量耦合、空间分辨率提高以及耦合数据同化的三个共性特征。建议... 区域地球系统模式是区域气候模式下一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本文阐述了发展区域地球系统模式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近年来区域地球系统模式的研究进展和典型案例,指出其多圈层通量耦合、空间分辨率提高以及耦合数据同化的三个共性特征。建议以开源共创的方式整合各界研究力量,加快建设我国自主可控的区域地球系统模式;围绕新建立的模式开展跨学科研究,特别关注其中多圈层、多尺度过程的相互作用;围绕高分辨率区域地球系统模式建立区域数字孪生监测预警平台,用于关键区域的防灾减灾和关键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球系统模式 多圈层耦合 区域数字孪生监测预警平台
下载PDF
Google Earth在铁路前期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殷继兴 胡光常 《高速铁路技术》 2012年第1期1-4,共4页
在简要介绍Google Earth软件和基于Google Earth开发的选线设计软件GERail的基础上,阐述上述软件应用于铁路前期规划中线路方案设计、比选和方案汇报演示中的优势,为研究线路方案、弥补地调资料缺陷、判识地质情况、绕避不良地质区域、... 在简要介绍Google Earth软件和基于Google Earth开发的选线设计软件GERail的基础上,阐述上述软件应用于铁路前期规划中线路方案设计、比选和方案汇报演示中的优势,为研究线路方案、弥补地调资料缺陷、判识地质情况、绕避不良地质区域、提取地形数据、建立数字地面模型以及为线路设计评审和决策提供了一个直观平台。同时还总结了座标系转换、局部区域的地形高程失真等软件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GLE earth 铁路选线 铁路规划 数字地球影像及三维地球模型
下载PDF
构建元宇宙的测绘关键技术初探
9
作者 王妃 顾建祥 《城市勘测》 2024年第3期9-15,共7页
元宇宙是由数字化的空间和数字化的人结合而成的一个新型的“数字社会”。元宇宙的时空是数字孪生和数字原生的有机结合,孪生地球新时空的构建是元宇宙的核心之一。构建元宇宙时空底座,实现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需要新型的测绘技术支撑... 元宇宙是由数字化的空间和数字化的人结合而成的一个新型的“数字社会”。元宇宙的时空是数字孪生和数字原生的有机结合,孪生地球新时空的构建是元宇宙的核心之一。构建元宇宙时空底座,实现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需要新型的测绘技术支撑。通过分析元宇宙的技术参考架构和构建途径,提出了立体化采集、智能化实体建模等构建元宇宙的测绘关键技术,结合应用给出了元宇宙构建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数字孪生地球 立体化采集 智能化实体建模 新型数据库 空间定位
下载PDF
基于Google Earth三维信息构建纳帕海湿地数字高程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杰 杨燕平 《环境科学导刊》 2013年第4期21-25,共5页
基于开放的二次开发平台Google Earth API,通过IApplicationGE接口提取地面三维信息,对纳帕海流域进行DEM构建,并在流域整体与纳帕海湿地区对GE生成DEM和本区域原有1∶5万DEM进行数据精度比较,发现GE生成的DEM在纳帕海湿地区精度更高,... 基于开放的二次开发平台Google Earth API,通过IApplicationGE接口提取地面三维信息,对纳帕海流域进行DEM构建,并在流域整体与纳帕海湿地区对GE生成DEM和本区域原有1∶5万DEM进行数据精度比较,发现GE生成的DEM在纳帕海湿地区精度更高,能够更好地模拟研究区地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文 DEM Google earth 纳帕海
下载PDF
基于Google Earth的数字城市快速建模——以扬州科技学院扬子津校区为例
11
作者 蒋然 王丹 张光桃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3年第6期114-118,共5页
以扬州科技学院扬子津校区为例,以Google Earth为数据源,以ArcGIS和天正软件为平台,针对建筑施工图是否佚失,分别从两条路径制定数字城市建模方案,一是利用ArcGIS进行建筑物空间位置控制,二是在空间控制的基础上或利用ArcGIS建模并在Ske... 以扬州科技学院扬子津校区为例,以Google Earth为数据源,以ArcGIS和天正软件为平台,针对建筑施工图是否佚失,分别从两条路径制定数字城市建模方案,一是利用ArcGIS进行建筑物空间位置控制,二是在空间控制的基础上或利用ArcGIS建模并在SketchUp软件中对模型进行细化处理,或是直接将建筑施工图导入GIS平台中,最终将两类数据在ArcGIS平台加以融合,从而使三维数字城市建模变得快速,高效,极大降低了数字城市建设的成本,同时还对该成果在城市规划、楼盘营销、数字导航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城市 快速建模 GIS GOOGLE earth SKETCHUP
下载PDF
基于Google Earth的虚拟旅游区建设方案
12
作者 李明 《电脑与电信》 2014年第4期57-58,共2页
随着现代生活的快速发展,旅游区数字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中采用Google Earth与SketchUp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风景区的数字化。用户可以实现通过互联网来游览旅游区的目的。
关键词 GOOGLE earth SKETCHUP 建筑物数字模型
下载PDF
综合古地理重建的数字智能化趋势与方法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侯明才 陈安清 +16 位作者 任强 钟瀚霆 李志林 刘少峰 肖倚天 李海鹏 伍新明 姜莉莉 马超 林成发 郑栋宇 尤加春 孙晓明 遆鹏 王瀚 张蕾 程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956-2974,共19页
古地理重建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地表构造过程、海陆格局和地貌环境特征的一项综合研究,并通过绘制表达海洋和大陆的古代轮廓以及重要的地形和地表环境的地图来呈现,是还原地球演化历史、预测能源矿产分布、认识生命和气候演变的基础性工... 古地理重建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地表构造过程、海陆格局和地貌环境特征的一项综合研究,并通过绘制表达海洋和大陆的古代轮廓以及重要的地形和地表环境的地图来呈现,是还原地球演化历史、预测能源矿产分布、认识生命和气候演变的基础性工作。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方法的应用为古地理图快速更新和友好呈现提供了方便。目前,全球有多个团队发布了数字化的全球古地理重建模型以及相关的数据和方法,如EarthByte、PaleoMap、UNIL、Deep Time Maps等团队。笔者研究团队基于“深时数字地球(Deep-time Digital Earth,DDE)”国际大科学计划提出的数据-知识-模型驱动的古地理重建思想,提出基于数字化方法驱动的升级更新全球古地理图的新流程,并通过不断尝试地球科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融合,从知识图谱、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等方面开发了多项古地理重建应用技术。以东特提斯域中二叠世—中三叠世的古地理重建为例,首先在GPlates软件平台上重建了板块构造框架,再利用岩相古地理图自动生成地形地貌图并结合人工校正,最后在GPlates软件通过图层叠加实现了中二叠世—中三叠世东特提斯域的动态数字综合古地理重建。本用例与广泛使用的Scotese(2021)的古地理图对比,在成图效率、数据丰富性和可追溯性、模型准确性等方面都有明显提升,并为该时期板块运动、冰期消亡、大洋缺氧和生物灭绝等重大地质事件的研究提供新的约束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时数字地球 古地理 大数据 机器学习 重建模型
下载PDF
数字图像测量技术及在隧道室内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兴博 冯浩岚 +3 位作者 何乔 王培源 陈子明 娄智普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44-1351,共8页
首先按照数字图像技术分析基本原理差异,对数字图像相关(DIC)、粒子图像测速(PIV)等二维数字图像测量方法在隧道模型试验中的应用现状、技术发展以及基本原理进行梳理。进一步,对三维测量方法的原理及在隧道模型试验中的应用潜力进行分... 首先按照数字图像技术分析基本原理差异,对数字图像相关(DIC)、粒子图像测速(PIV)等二维数字图像测量方法在隧道模型试验中的应用现状、技术发展以及基本原理进行梳理。进一步,对三维测量方法的原理及在隧道模型试验中的应用潜力进行分析。最后,通过黄土地层盾构隧道的掘进模拟试验,对数字图像测量技术在隧道模型试验中的应用进行示范。结果表明:DIC、数字照相变形量测(DPDM)等非接触测量方法以照片上点的相关性判断各点的位移,使用场景更偏向于室内试验道路、桥梁、隧道、基础、河坝、钢结构、钢混结构等土建结构的变形监测中;而PIV分析可测量流体中流动的大小和方向,被广泛运用于浆液、泥石流、喷泉等流体运动的研究中。此外,基于黄土地层盾构隧道室内模型试验方案发现,低含水率黄土地层盾构掘进8环管片距离时,围岩的扰动范围为盾构掘进中轴线两侧1 D(管片外径)左右和盾构上方1 D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模型试验 非接触测量方法 数字图像相关 盾构掘进 土体变形
下载PDF
河口海岸数字孪生建设与挑战(特邀)
15
作者 彭忠 王长波 +12 位作者 刘利 吕振华 朱学明 何青 李武 宋德海 周烜 武文 柴扉 彭伟 彭伟 WANG Zhengbing YE Qinghua 《海洋技术学报》 2023年第6期1-12,共12页
河口海岸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空间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区域。然而,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压力下,河口海岸面临环境恶化、湿地生态受损和灾害风险增加等多重问题。为保障河口海岸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数字孪生概念为基础,结合河口海岸多圈层... 河口海岸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空间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区域。然而,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压力下,河口海岸面临环境恶化、湿地生态受损和灾害风险增加等多重问题。为保障河口海岸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数字孪生概念为基础,结合河口海岸多圈层多界面的系统特征,提出了一个综合河口海岸立体监测和数据聚融、多过程耦合模型系统、数字孪生体和智能服务平台等关键要素的河口海岸数字孪生系统。此外,本文还详细介绍了构建河口海岸数字孪生系统所需的核心技术,涵盖监测物联网、模型耦合、大数据管理和智能分析,以及知识图谱等。尽管面临多学科全要素综合监测、人地海耦合模拟、跨领域跨行业协同、信息安全保障和服务标准制定等多重挑战,河口海岸数字孪生具有逼近真实、系统关联和提供智能服务等特点,能够提供监测、预报、预警、预演和预案等智能服务。这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河口海岸复杂系统演变、预测和应对的研究和应用能力,推动河口海岸学科群的发展,提升风险管理和综合治理水平,为河口海岸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海岸 数字孪生 人地海耦合 立体监测网 多过程耦合模型 知识图谱 可视化平台
下载PDF
深圳市1km高分辨率厘米级高精度大地水准面的确定 被引量:100
16
作者 宁津生 罗志才 +2 位作者 杨沾吉 陈永奇 张天纪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2-107,共6页
利用65个精度优于2cm的GPS水准数据、5213个实测重力点数据、100m分辨率的数字地形模型和WDM94地球重力场模型,采用移去 恢复技术计算了深圳市1km分辨率的大地水准面模型。将该模型大地水准面高与由29个GPS水准得到的大地水准面高进行比... 利用65个精度优于2cm的GPS水准数据、5213个实测重力点数据、100m分辨率的数字地形模型和WDM94地球重力场模型,采用移去 恢复技术计算了深圳市1km分辨率的大地水准面模型。将该模型大地水准面高与由29个GPS水准得到的大地水准面高进行比较,其差值的标准差为±1.4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水准面 重力 GPS水准 地球重力场模型 数字地形模型 全球定位系统
下载PDF
真三维GIS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146
17
作者 李青元 林宗坚 李成明 《测绘科学》 CSCD 2000年第2期47-51,共5页
阐述了现实生活中三维现象存在的普遍性 ,列举了人们已经采集到的大量三维数据源 ,指出了目前 GIS在处理三维信息方面的不足 ,分析了作为“数字地球”的技术支柱之一的真三维 GIS理论研究的现状 ,提出了一些应深入研究的理论与技术问题... 阐述了现实生活中三维现象存在的普遍性 ,列举了人们已经采集到的大量三维数据源 ,指出了目前 GIS在处理三维信息方面的不足 ,分析了作为“数字地球”的技术支柱之一的真三维 GIS理论研究的现状 ,提出了一些应深入研究的理论与技术问题和可行的研究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地理信息系统 数据模型 数字地球
下载PDF
数字流域研究综述 被引量:60
18
作者 刘家宏 王光谦 王开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0-246,共7页
本文对数字流域的框架研究、基础平台建设、数字流域模型及相关技术、数字流域应用系统建设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数字流域的整体框架可分为三层:数据层、模型层和应用层。其中数据层的建设在我国已经初具规模;模型层中对分布... 本文对数字流域的框架研究、基础平台建设、数字流域模型及相关技术、数字流域应用系统建设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数字流域的整体框架可分为三层:数据层、模型层和应用层。其中数据层的建设在我国已经初具规模;模型层中对分布式模型的研究较多,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提取河网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在国内外许多小流域都建立了分布式水文模型;应用层由于缺乏全流域整体模型的支撑,目前的研究主要是提供数据服务以及一些专题的决策支持服务。综合前人的研究发现当前紧要任务就是在大范围、全流域上建立起具有应用价值的数字流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流域 水文模型 数字地球
下载PDF
DEM内插方法与精度评定 被引量:57
19
作者 周兴华 姚艺强 赵吉先 《测绘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6-88,共3页
本文通过介绍DEM引出了数字高程模型内插方法研究分析的必要性。比较了各种DEM内插方法,并且说明了各种精度模型。最后通过两种不同的内插方法得出国家测绘局的规定的28个检查点的高程,并进行对比以达到对DEM内插精度的分析。
关键词 DEM 最小二乘法 数字地球 TIN
下载PDF
极具潜力的空间对地观测新技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被引量:59
20
作者 刘国祥 丁晓利 +2 位作者 陈永奇 李志林 郑大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0年第6期734-740,共7页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In SAR)”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空间对地观测遥感新技术。它具有从覆盖同一地区的星载 (或机载 )合成孔径雷达复数图像对提取干涉相位图 ,借助于雷达成像时的姿态数据重建地表三维模型 (即数字高程模型 )的巨大潜力...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In SAR)”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空间对地观测遥感新技术。它具有从覆盖同一地区的星载 (或机载 )合成孔径雷达复数图像对提取干涉相位图 ,借助于雷达成像时的姿态数据重建地表三维模型 (即数字高程模型 )的巨大潜力。尤其是基于多幅雷达复数图像处理的差分干涉技术 (D- In SAR)可以用于监测地表形变 ,精度可达厘米级甚至更高 ,其监测空间分辨率是前所未有的。介绍了 In SAR和 D- In SAR的基本原理 ,对影响干涉结果的一些重要因素做了分析 ,重点回顾和展望了差分干涉技术在与地表形变有关的地震监测和震后形变测量、地面下沉和山体滑坡、火山运动监测等方面应用的现状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差分干涉 数字高程模型 地表形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