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ngle-element Anomaly Mapping from Stream Sediment Geochemical Landscapes Aided by Digital Terrain Analysis
1
作者 XIANG Jie XIA Peng +2 位作者 XIAO Keyan Emmanuel John M.CARRANZA CHEN Jianp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49-162,共14页
The identification of anomalies within stream sediment geochemical data is one of the fastest developing areas in mineral exploration.The various means used to achieve this objective make use of either continuous or d... The identification of anomalies within stream sediment geochemical data is one of the fastest developing areas in mineral exploration.The various means used to achieve this objective make use of either continuous or discrete field models of stream sediment geochemical data.To map anomalies in a discrete field model of such data,two corrections are required:background correction and downstream dilution correction.Topography and geomorphology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variations of element content in stream sediments.However,few studies have considered,through the use of digital terrain analysis,the influence of geomorphic features in downstream dilution correction of stream sediment geochemical data.This study proposes and demonstrates an improvement to the traditional downstream dilution correction equation,based on the use of digital terrain analysis to map single-element anomalies in stream sediment geochemical landscapes.Moreover,this study compares the results of analyses using discrete and continuous field models of stream sediment geochemical data from the Xincang area,Tibet.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was validated against known mineral occurrence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atchment-based analysis outperforms interpolation-based analysis of stream sediment geochemical data for anomaly mapping.Meanwhile,the proposed modified downstream dilution correction equation proved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original equation.However,further testing of this modified downstream dilution correction is needed in other areas,in order to investigate its efficiency fur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am sediment sample catchment basin digital terrain analysis downstream dilution correction background correction
下载PDF
Stability analysis unit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terrain texture in the northern Shaanxi Loess Plateau 被引量:4
2
作者 DING Hu NA Jia-ming +2 位作者 HUANG Xiao-li TANG Guo-an LIU Ka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3期577-589,共13页
Terrain texture analysis is an important method of digital terrain analysis in quantitative geomorphological research and i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autocorrelation of terrain features. Howeve... Terrain texture analysis is an important method of digital terrain analysis in quantitative geomorphological research and i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autocorrelation of terrain features. However, a major issue often neglected in previous studies is the calculation unit of the terrain texture, that is, the stability analysis unit. As the test size increases, the derived terrain textures become increasingly similar so that their differences can be ignored. The test size of terrain texture is defined as the stability analysis unit. This study randomly selected 48 areas within the Loess Plateau in northern Shaanxi in China as the study sites and used the gra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 to calculate the terrain texture. The stability analysis unit of the terrain texture was then extracted, and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the Loess Plateau was studiedusing spatial interpolation method. Four terrain texture metrics, i.e., homogeneity, energy, correlation, and contrast, were extra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stability analysis unit, and the spatial variation patterns of these parameters were studi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the terrain texture metrics reflected a trend of high–low–high from north to south, which correlated with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landforms at the Loess Plateau. In addition, the terrain texture measures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terrain factors of gully density and slope, and this relationship showed that terrain texture measures based on the stability analysis unit could reflect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errain morphology. The stability analysis unit provided a reasonable analytical scale for terrain texture analysis and could be used as a measure of the regional topography to accurately describe basic terrain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terrain analysis terrain texture Stability analysis unit Spatial distribution Loess Plateau
下载PDF
简化数字地形分析软件(SimDTA)及其应用——以嫩江流域鹤山农场区的坡位模糊分类为例 被引量:32
3
作者 秦承志 卢岩君 +3 位作者 包黎莉 朱阿兴 邱维理 程维明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7-743,共7页
为了在精细尺度下定量刻画地形特征,给地理建模提供更准确的定量地形参数,克服当今应用领域中常用商业软件的局限性,本研究讨论了面向栅格DEM的"简化数字地形分析软件"(SimDTA 1.0版本)。SimDTA实现了诸多计算局域和区域地形... 为了在精细尺度下定量刻画地形特征,给地理建模提供更准确的定量地形参数,克服当今应用领域中常用商业软件的局限性,本研究讨论了面向栅格DEM的"简化数字地形分析软件"(SimDTA 1.0版本)。SimDTA实现了诸多计算局域和区域地形属性、定量描述地形部位信息的现有算法,以及新建算法。例如,针对一个实际的应用问题——坡位模糊分类,采用以坡位典型位置作为原型的新思路,在SimDTA中,实现了一个新的坡位模糊分类方法,能够克服现有其他方法忽略空间位置信息等问题。这一坡位模糊分类方法和SimDTA中实现的其他功能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坡位模糊分类流程。本文通过在东北嫩江流域一个小区的实际应用和讨论来体现SimDTA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形分析 Simdta 栅格DEM 坡位 模糊分类 相似度
下载PDF
基于DEM地形特征因子的海原断裂带中东段构造活动性分析
4
作者 刘禄山 周小虎 +1 位作者 王阳 黄琪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1131,共21页
海原断裂带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活动断裂带,也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原断裂带活动性研究对深入了解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格局和第四纪构造地貌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地质灾害预测和地质风险评估也有很大的参考作用。本次研究... 海原断裂带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活动断裂带,也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原断裂带活动性研究对深入了解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格局和第四纪构造地貌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地质灾害预测和地质风险评估也有很大的参考作用。本次研究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利用ArcGIS软件对该段各流域的地貌参数进行提取计算,定量获得该段各流域的地貌形态特征,最后对研究区的相对构造活动性程度进行分析。面积-高程积分(HI)表明断裂带两侧的地形梯度差异显著,断裂带及其南侧盆地坡度更大,山地更陡峭,地貌侵蚀作用也更强。流域盆地不对称度(AF)表明研究区内海原断裂带中东段由西至东发生掀斜的程度越来越小,流域盆地的形态也从不对称向对称变化。盆地延伸率(Re)则显示断裂北侧盆地的狭长程度要明显高于断裂南侧,但更倾向于由于早期构造活动或者地壳停止运动后的缓慢调整和变形造成。标准化坡降指数(SL)结果显示断裂带南侧河流坡降较大,北侧则较小;经过断裂的流域SL值中,王滩-黄鼠滩段(西段)明显要高于其他段,表明此段的地貌演化的活跃程度明显更高。地震活动则显示断裂东段地震更为密集,但西段受哈斯山段复杂的断层-褶皱系统影响较大,因此综合地形特征因子的分析结果,可以推断海原断裂带中东段存在断裂活动性差异。南侧地形陡峭、起伏较大且河流发育良好,表明该区域可能存在较活跃的构造活动,而北侧地形相对平缓、河流发育较弱以及较小的坡降指数,则表明该区域可能存在较弱的构造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原断裂带 活动性分析 地形特征因子 数字高程模型
下载PDF
Geomorphology-oriented digital terrain analysis:Progress and perspectives 被引量:7
5
作者 XIONG Liyang TANG Guoan +1 位作者 YANG Xin LI Fayua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1年第3期456-476,共21页
Digital terrain analysis(DTA)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nts in the research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GIS).However,on the basis of th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many problems exist in the current r... Digital terrain analysis(DTA)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nts in the research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GIS).However,on the basis of th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many problems exist in the current research of DTA in geomorphological studies.For instance,the current DTA research appears to be focused more on morphology,phenomenon,and modern surface rather than mechanism,process,and underlying terrain.The current DTA research needs to be urgently transformed from the study of landform morphology to one focusing on landform process and mechanism.On this basis,this study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geomorphology-oriented DTA and systematically reviews and analyzes the research about the knowledge of geomorphological ontology,terrain modeling,terrain derivative calculation,and terrain analytical methods.With the help of DEM data,DTA research has the advantage of carrying out geomorphological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rface morphology.However,the study of DTA has inherent defects in terms of data expression and analytic patterns.Thus,breakthroughs in basic theories and key technologies are necessary.Moreover,scholars need to realize that DTA research must be transformed from phenomenon to mechanism,from morphology to process,and from terrain to landform.At present,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earth science has reached the critical stage in which the DTA research should focus more on geomorphological ontology.Consequently,this study proposes several prospects of geomorphology-oriented DTA from the aspects of value-added DEM data model,terrain derivatives and their spatial relations,and macro-terrain analysis.The study of DTA based on DEM is at a critical period along with the issue on whether the current GIS technology can truly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geography.The research idea of geomorphology-oriented DTA is expected to be an important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field of G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terrain analysis GEOMORPHOLOGY ONTOLOGY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terrain derivative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原文传递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陈伟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第7期52-54,共3页
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工程测量提供了更高效、精确和可靠的解决方案。文章将重点讨论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包括三维建模、地形分析和测量数据处理等方面,并结合公式和数据对其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 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工程测量提供了更高效、精确和可靠的解决方案。文章将重点讨论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包括三维建模、地形分析和测量数据处理等方面,并结合公式和数据对其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并为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测绘技术 工程测量 三维建模 地形分析 测量数据处理
下载PDF
基于DEM的坡位图生成方法
7
作者 舒兴华 秦中权 +2 位作者 王酸 高黎明 黄红梅 《安徽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52-55,共4页
本文探讨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的坡位图生成方法,主要包括DEM数据采集和预处理,生成山谷图、脊部图、平地图、上中下坡位图,整合生成坡位一张图等技术。使用该技术可以实现DEM数据向坡位图的转换,为地形... 本文探讨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的坡位图生成方法,主要包括DEM数据采集和预处理,生成山谷图、脊部图、平地图、上中下坡位图,整合生成坡位一张图等技术。使用该技术可以实现DEM数据向坡位图的转换,为地形分析和林业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坡位图 数字地形分析 林业
下载PDF
数字地形分析的理论、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95
8
作者 杨昕 汤国安 +2 位作者 刘学军 李发源 祝士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58-1070,共13页
数字高程模型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被提出以来,就以其简洁的数据组织方式、对地形的直观表达、简单高效的地形因子解译方法而显示了其在地学领域应用的巨大潜力。本文在全面检索和分析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将数字地形分析(Digita... 数字高程模型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被提出以来,就以其简洁的数据组织方式、对地形的直观表达、简单高效的地形因子解译方法而显示了其在地学领域应用的巨大潜力。本文在全面检索和分析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将数字地形分析(Digital Terrain Analysis,简称DTA)的各种分析方法总结为四类,即坡面地形因子分析、特征地形要素分析、地形统计分析以及基于DEM的地学模型分析,并简要总结了每种分析方法的主要内容;其次,探讨了数字地形分析的精度及尺度问题,指出尺度效应、最适宜尺度选择以及尺度转换是DEM地形分析中的基本尺度问题;然后,论文介绍了DTA在地貌、水文、土壤、地质灾害、农业等领域的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数字地形分析发展方向,指出数字地形分析的概念框架亟待完善、模型构建精度有待提高、地形分析方法需要扩展,尤其是实现DEM模型嵌入的一体化分析方法,以求得到与现实世界地理环境更为接近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地形分析 地球信息科学 地貌
下载PDF
DEM与地形分析的并行计算 被引量:21
9
作者 宋效东 刘学军 +3 位作者 汤国安 王永君 田剑 窦万峰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共7页
总结了数字高程模型构建、特征提取等并行算法的研究进展,概述了不同并行算法的主要内容;探讨了DTA并行技术在海量地形数据可视化和高性能地学计算的应用,随着DEM的需求日益增大,高精度、高分辨率DEM产品及其附加服务也逐步产品化。最后... 总结了数字高程模型构建、特征提取等并行算法的研究进展,概述了不同并行算法的主要内容;探讨了DTA并行技术在海量地形数据可视化和高性能地学计算的应用,随着DEM的需求日益增大,高精度、高分辨率DEM产品及其附加服务也逐步产品化。最后,通过分析并行计算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DTA并行技术的研究趋势及研究意义,合适的数据划分和结果融合策略、通用并行算法、容错机制和负载均衡策略的设计是今后研究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如何在多种计算模式共同发展的背景下利用并行计算解决地学难题,从而得到更接近现实世界地理环境的模拟,并扩大数字地形分析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地形分析 并行计算 进展
下载PDF
论DEM地形分析中的尺度问题 被引量:68
10
作者 刘学军 卢华兴 +1 位作者 仁政 任志峰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3-442,共10页
DEM及其地形分析具有强烈的尺度依赖特征。本文以黄高原地区的研究为例,结合地学建模和地学模拟的需求,重点讨论DEM地形分析中的尺度问题。文中从DEM建立与应用出发,首先建立了DEM地形分析中的尺度概念体系,剖析了各类尺度之间的关系,... DEM及其地形分析具有强烈的尺度依赖特征。本文以黄高原地区的研究为例,结合地学建模和地学模拟的需求,重点讨论DEM地形分析中的尺度问题。文中从DEM建立与应用出发,首先建立了DEM地形分析中的尺度概念体系,剖析了各类尺度之间的关系,其次讨论了尺度所引起的各种地形分析效应问题,最后探讨了DEM地形分析中的尺度转换类型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数字地形分析 尺度 尺度效应 尺度反演
下载PDF
水流分配策略随下坡坡度变化的多流向算法 被引量:24
11
作者 秦承志 李宝林 +3 位作者 朱阿兴 杨琳 裴韬 周成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0-456,共7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多流向算法方法(MFD-fg),其基本思想是水流分配策略应在空间上随着与下坡坡度相关的地形参数而变,从而地形对水流分配的影响可以得到合理、有效的建模。比较分析表明,MFD-fg采用以最大下坡坡度的线性函数对水流分配进行加... 提出了一种新的多流向算法方法(MFD-fg),其基本思想是水流分配策略应在空间上随着与下坡坡度相关的地形参数而变,从而地形对水流分配的影响可以得到合理、有效的建模。比较分析表明,MFD-fg采用以最大下坡坡度的线性函数对水流分配进行加权,是较好的水流分配策略。应用实验表明,与目前具代表性的单流向算法与多流向算法相比,MFD-fg方法的结果可获得更合理的汇流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多流向算法 水流分配策略 下坡坡度
下载PDF
黄土高原数字地形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2
作者 汤国安 李发源 熊礼阳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共7页
黄土高原数字地形分析以我国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基于该区域不同尺度DEM数据提取各类坡面地形因子及特征地形要素,并通过对各种地形因子和特征要素的自身特点、空间分异规律及各因子与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地学统计模型,从更深层次探... 黄土高原数字地形分析以我国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基于该区域不同尺度DEM数据提取各类坡面地形因子及特征地形要素,并通过对各种地形因子和特征要素的自身特点、空间分异规律及各因子与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地学统计模型,从更深层次探讨黄土地貌演化及其空间分异规律,深化对黄土高原的认识。该文总结了黄土高原数字地形分析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从该区域的DEM数据模型、地形特征要素、地形信息图谱、地形纹理、沟壑信息图谱和地貌发育演化机理等方面对黄土高原数字地形分析的研究成果进行较全面地梳理与分析。可以看出,黄土高原数字地形分析已成为数字地形分析领域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其中很多方法均已成为地貌计量学的重要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地形分析
下载PDF
数字地形分析技术在分布式水文建模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李硕 曾志远 张运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5期769-775,共7页
论述了在栅格数字高程模型 (DEM )的基础上 ,利用数字地形分析技术来完成地形评价、河网指示、流域分割、子流域参数化等项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并结合江西瀲水河流域的实际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数字地形分析的方法 。
关键词 数字地形分析 DEM 分布式水文模型 流域 数字高程模型 GIS
下载PDF
三维地形的动态生成及空间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立强 童小华 +1 位作者 杨崇俊 刘冬林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38-742,共5页
简要评述了地形可视化的研究发展过程 ,着重探讨了三维地形景观生成的理论和方法 ,提出了解决超大数据量数字高程模型 (DEM )快速显示的算法 ,研究了基于三维地形空间分析的理论 .
关键词 地形可视化 空间分析 虚拟现实技术 数字高程模型
下载PDF
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 被引量:72
15
作者 毕华兴 谭秀英 李笑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9-53,共5页
该文在对数字高程模型 (DEM)数据来源及结构、数字地形分析及其应用、基于DEM的地形分析中的不确定性和误差分析的基础上 ,以日本东北地区岩手县早池峰山为研究对象 ,美国MicroImage公司开发的TNTmips地理信息系统为工具 ,日本国土地理... 该文在对数字高程模型 (DEM)数据来源及结构、数字地形分析及其应用、基于DEM的地形分析中的不确定性和误差分析的基础上 ,以日本东北地区岩手县早池峰山为研究对象 ,美国MicroImage公司开发的TNTmips地理信息系统为工具 ,日本国土地理院发行的“数字地图 2 5 0 0 0”为基础数据 ,研究基于DEM的数字地形特征提取与分析方法 ,以及DEM精度对地形特征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①以DEM为基础可提取多种地形特征 ,如坡度、坡向、坡面形态、流域边界、水流路径等 ,这些特征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均可用图形和属性数据来表示 ;②DEM水平精度对基于DEM提取的数字地形特征影响表现为 :低精度的DEM将导致研究区平均坡度变小、坡度标准差变大 ;同时 ,DEM精度对不同坡度区域表现为不同的影响 ,其结果按坡度大致可划分为 3种不同类型 ,即 0°~ 10°、10°~ 35°以及大于 35° ;DEM精度对坡向的影响除平坡外变化较小 ,其中平坡面积随DEM精度的降低而增大 ;低精度的DEM将导致水文地形信息受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字地形分析 DEM精度 地理信息系统 早池峰山
下载PDF
河道数字地形信息系统与长江镇扬河段GIS研制 被引量:13
16
作者 丁贤荣 王文 +1 位作者 杨涛 汤立群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6-119,共4页
采用GIS及系统集成技术 ,使长江镇扬河段GIS实现了河道地形测量制图自动化、地形信息时空管理与三维地形表达和任意时段、任意空间的河道冲淤分析 ,形成了专业处理与分析的河道地形信息系统 ,解决了长期困扰水利部门河道地形信息管理与... 采用GIS及系统集成技术 ,使长江镇扬河段GIS实现了河道地形测量制图自动化、地形信息时空管理与三维地形表达和任意时段、任意空间的河道冲淤分析 ,形成了专业处理与分析的河道地形信息系统 ,解决了长期困扰水利部门河道地形信息管理与地形分析手段落后的难题 .在此研究基础上 ,提出河道数字地形信息系统新概念 ,目的是推进河床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河道数字地形信息系统 地形信息管理 冲淤
下载PDF
利用最大仰角插值技术的通视性分析算法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旭红 刘玉树 张国英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71-975,共5页
针对点对区域的通视性分析问题,提出了一种算法该算法只需对前沿边界点进行点对点通视性分析;而对内部点的可视性,根据地形空间连续性的原理,采用插值技术,利用前方点的最大仰角和可视性信息来判断 实验表明,该算法基本满足实时性的要求。
关键词 通视性分析 数字地形 军事地形学 最大仰角
下载PDF
数字地形分析中邻域统计型算法并行化方法及效率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凯 汤国安 +3 位作者 江岭 宋效东 阳建逸 张刚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94,F0002,共5页
随着地理数据的来源不断扩展,分辨率不断提高,利用并行计算技术实现对海量地理数据处理已成为数字地形分析的研究热点。邻域统计型算法是一类常用算法,通过对一定分析窗口中的栅格值进行统计分析,以反映局部乃至区域地形特征。该文通过... 随着地理数据的来源不断扩展,分辨率不断提高,利用并行计算技术实现对海量地理数据处理已成为数字地形分析的研究热点。邻域统计型算法是一类常用算法,通过对一定分析窗口中的栅格值进行统计分析,以反映局部乃至区域地形特征。该文通过对邻域统计型串行算法解析,以地形起伏度算法为例,对该类算法的并行化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重点研究了数据划分策略和光圈效应处理策略。利用黄土高原DEM数据对算法的并行效率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窗口大小和数据集规模对邻域统计型算法的并行效率有较大影响,当采用大数据集和大分析窗口时,算法呈现数据—计算密集型特点,其并行效率明显高于小数据集和小分析窗口的并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形分析 DEM 并行计算 邻域统计
下载PDF
我国区域地貌数字地形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19
作者 汤国安 那嘉明 程维明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70-1591,共22页
区域地貌研究是区域地理研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方法,虽能较好提取各种地形定量因子,但由于分析算法的局限,很难实现对一个特定区域地貌的宏观形态特征与成因机理进行定量的分析。为此,近年来我国学... 区域地貌研究是区域地理研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方法,虽能较好提取各种地形定量因子,但由于分析算法的局限,很难实现对一个特定区域地貌的宏观形态特征与成因机理进行定量的分析。为此,近年来我国学者在该领域进行了系统的探索与创新实践,基于国家基础地形数据库多尺度、高精度的DEM数据,开展了基于DEM的区域地貌形态特征、地貌发育演化特征的研究。通过宏观形态指标分析法、地形特征要素分析法、地形信息图谱分析法等一系列方法,实现了对区域的地貌形态特征提取与分类、分区制图,取得了一批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在全国尺度以及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西南喀斯特地区和月表月貌的区域数字地形分析方面,更彰显出研究的特色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貌 数字地形分析 研究综述
下载PDF
基于GIS的贵州省冰雹分布与地形因子关系分析 被引量:52
20
作者 王瑾 刘黎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7-634,共8页
使用贵州省1961—2004年84个气象台站44年历史冰雹记录及1:1000000全国数字高程模型(DEM)资料,采用基于GIS的数字地形分析、分区统计和图像分类方法,研究了冰雹分布与地形高程、坡向、坡度及地形切割深度的关系。研究表明:地形高程是影... 使用贵州省1961—2004年84个气象台站44年历史冰雹记录及1:1000000全国数字高程模型(DEM)资料,采用基于GIS的数字地形分析、分区统计和图像分类方法,研究了冰雹分布与地形高程、坡向、坡度及地形切割深度的关系。研究表明:地形高程是影响贵州省降雹分布的最主要地形影响因子;微观地形因子如坡向和坡度对降雹日数的变异并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大范围的地势抬升及暖湿空气的迎风坡有利于降雹;地形切割深度并不是年平均降雹日数差异的显著影响因子;纬度位置的不同,使其受暖湿空气影响程度不同,热力条件也存在差异,也是影响平均降雹日数差异的因子之一;根据3个影响因子建模获得的方程及贵州省冰雹风险分区图,经统计检验和与历史乡镇降雹资料比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分布 地形因子 数字地形分析 分区统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