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SA联合3D ASL对优势侧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前后小脑半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估
1
作者 程晓悦 乔鹏岗 +2 位作者 姜彬 张婷婷 贺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97-501,514,共6页
目的:探讨DSA联合3D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在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前后小脑半球血流动力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因优势侧椎动脉颅外段管腔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DSA及ASL资料,评估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PLD)、椎动... 目的:探讨DSA联合3D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在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前后小脑半球血流动力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因优势侧椎动脉颅外段管腔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DSA及ASL资料,评估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PLD)、椎动脉优势侧与非优势侧、支架置入术前后小脑半球不同供血区脑灌注的变化。结果:21例术前DSA显示优势侧椎动脉重度狭窄,支架置入部位均为优势侧椎动脉颅外段,术后狭窄均解除。PLD为2.5 s时,术前、术后,优势侧及非优势侧,小脑各供血区脑血流量(CBF)值均较PLD为1.5 s时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在椎动脉优势侧,小脑上动脉供血区、小脑前下动脉供血区、小脑后下动脉供血区的CBF值均高于术前(包括PLD=1.5、2.5 s);椎动脉非优势侧,小脑上动脉供血区的CBF值高于术前(包括PLD=1.5、2.5 s)。结论:DSA联合ASL能定量评估小脑半球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优势侧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能提高椎动脉优势侧小脑半球各区的脑血流灌注水平及椎动脉非优势侧的小脑半球小脑上动脉供血区的脑血流灌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狭窄 支架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在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凯吉 谢磊 +2 位作者 郑彦敏 尹晶晶 马树华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virtual endoscopy,CTVE)在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3月期间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9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virtual endoscopy,CTVE)在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3月期间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9例,女性11例,年龄46~85(66±8)岁。所有患者均行颈部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颈部血管超声(cervical vascular ultrasound,CVUS)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其中CTA检查后进行CTVE成像处理。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联合CTVE及CVUS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结果: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CTA联合CTVE及CVUS诊断颈动脉狭窄的Kappa值分别为0.764和0.756,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CTA联合CTVE诊断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的Kappa值分别为0.702(轻度狭窄)、0.648(中度狭窄)、0.905(重度狭窄)、0.959(闭塞)。结论:CTVE在颈动脉狭窄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尤其在对于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中,其优势更加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仿真内窥镜 CT血管造影 颈部血管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血管超声检查对锁骨下动脉狭窄合并椎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黄仁义 崔京铭 钟艳 《世界复合医学(中英文)》 2024年第9期187-190,共4页
目的分析血管超声检查对锁骨下动脉狭窄(subclavian artery stenosis,SAS)合并椎动脉狭窄(vertebral artery stenosis,V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梁平区中医医院于2021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158例疑似SAS合并VA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 目的分析血管超声检查对锁骨下动脉狭窄(subclavian artery stenosis,SAS)合并椎动脉狭窄(vertebral artery stenosis,V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梁平区中医医院于2021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158例疑似SAS合并VA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和血管超声检查。以DSA为诊断金标准。评估血管超声诊断SAS合并VAS的诊断效能值(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动脉狭窄程度(轻度、中度、重度、闭塞)及盗血情况(Ⅰ型、Ⅱ型、Ⅲ型)的诊断符合率。结果DSA诊断132例SAS合并VAS;血管超声诊断133例SAS合并VAS。血管超声的诊断灵敏度为96.21%(127/132),特异度为76.92%(20/26),准确度为93.04%(147/158),kappa值为0.646。DSA诊断SAS合并VAS轻度狭窄21例,中度狭窄69例,重度狭窄36例,闭塞6例;血管超声分别诊断20例、67例、35例、5例。DSA诊断盗血106例;血管超声诊断盗血103例。血管超声对Ⅰ、Ⅱ、Ⅲ型盗血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0%(51/51)和97.87%(46/47)、75.00%(6/8)。结论血管超声检查可用于诊断SAS合并VAS,且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锁骨下动脉狭窄 椎动脉狭窄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后循环缺血与前循环卒中患者单侧椎动脉优势现象对比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庆松 向阳 +1 位作者 王俊 刘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椎动脉优势现象在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通过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比检测120例PCI及96例前循环卒中患者(对照组)中一侧椎动脉发育不... 目的探讨单侧椎动脉优势现象在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通过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比检测120例PCI及96例前循环卒中患者(对照组)中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及椎动脉优势现象的分布差异,分析椎动脉优势或发育不良与PCI的相互关联,及其优势比(odds ratio,OR)和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结果 PCI组椎动脉优势与椎动脉发育不良的患者分别为63例(52.5%)和11例(9.17%),对照组分别为30例(31.25%)和2例(2.08%),PCI组病例椎动脉优势及椎动脉发育不良出现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掊2=9.823,P=0.002及掊2=4.731,P=0.030),且PCI组有椎动脉优势或发育不良的危险较对照组明显增高(OR 2.432,95%CI 1.388~4.261;OR=4.743,95%CI 1.025~21.942),而有一侧椎动脉优势或发育不良的患者出现PCI的危险明显高于没有该血管变异的病例(RR 1.462,95%CI 1.154~1.185,RR 1.576,95%CI 1.209~2.053)。结论椎动脉发育不良及椎动脉优势现象与PCI间存在明显关联,单侧椎动脉优势这种常见的血管变异现象在PCI发病中可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前循环缺血性卒中 椎动脉优势 椎动脉发育不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脑动脉硬化患者合并椎动脉异常的临床筛查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巨坤 滕红林 +3 位作者 陈雷 王靖 叶强 王晓波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以椎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参照标准,椎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动脉造影(MRA)、计算机体层动脉造影(CTA)对脑动脉硬化患者合并椎动脉异常的临床筛查、诊断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186例脑动... 目的:探讨以椎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参照标准,椎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动脉造影(MRA)、计算机体层动脉造影(CTA)对脑动脉硬化患者合并椎动脉异常的临床筛查、诊断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186例脑动脉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3例,女53例;年龄30~84岁,平均63.8岁。186例全部行DSA椎动脉造影,172例行椎动脉超声和TCD,53例行MRA,25例行CTA,以DSA椎动脉造影阳性为病例组,阴性为对照组,分别计算4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一致率。结果:DSA、椎动脉超声、TCD、MRA、CTA检查发现椎动脉异常率分别为50.00%(93/186)、30.81%(53/172)、49.42%(85/172)、15.10%(8/53)、40.00%(10/25)。以DSA椎动脉造影为参照标准,超声检查的灵敏度50.57%,特异度89.41%,一致率69.77%;TCD的灵敏度68.48%,特异度72.50%,一致率70.35%;MRA的灵敏度21.43%,特异度92.00%,一致率54.72%;CTA的灵敏度63.64%,特异度78.57%,一致率72.00%。结论:椎动脉超声、TCD、MRA、CTA4种方法根据患者综合情况,合理、联合应用,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诊断伴有动脉硬化患者的椎动脉异常。对明确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潜在的颈椎手法推拿,需引起高度警惕,可能会出现椎动脉损伤而造成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 动脉硬化 椎动脉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椎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长期随访 被引量:6
6
作者 周峰 马黎 +6 位作者 傅国萍 鲁国建 赖春梅 董芬 金国兴 周阳 刘荣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7-521,共5页
目的本研究对椎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探讨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和临床事件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0月在绍兴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的椎动脉支架置入术患... 目的本研究对椎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探讨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和临床事件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0月在绍兴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的椎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46例(48枚支架)。根据支架内是否再狭窄分为ISR组8例和无ISR组38例;又根据临床事件发生情况分为临床事件组8例和无临床事件组38例,分析支架置入术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46例患者中,术前血管狭窄程度(80.7±14.2)%,残余血管狭窄程度(3.0±8.4)%,术前血管狭窄长度(7.7±4.6)mm,术后血管造影平均随访时间(31.6±20.8)个月,ISR 8例(17.4%),而临床平均随访时间(53.8±27.0)个月,有8例(17.4%)患者出现临床事件。生存分析显示,ISR主要出现在最初20个月;同时在87个月时有50.0%患者未发生临床事件。ISR组再狭窄长度明显高于无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0±2.00)mmvs(2.76±4.14)mm,P=0.003]。临床事件组支架直径明显小于无临床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3±0.93)mmvs(4.18±0.67)mm,P=0.024]。结论椎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长期预后可能受到再狭窄长度和支架直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支架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预后
下载PDF
中枢性眩晕126例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缪伟 胡春平 +3 位作者 黄迟 沈卫平 曹树平 赵杨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1-324,共4页
目的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方法(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观察中枢性眩晕患者脑血管的形态变化,指导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料与方法对临床拟诊断为中枢性眩晕的126例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分析血管形态异常的类型、... 目的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方法(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观察中枢性眩晕患者脑血管的形态变化,指导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料与方法对临床拟诊断为中枢性眩晕的126例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分析血管形态异常的类型、分布及意义。结果 126例中枢性眩晕患者中84例造影存在异常,单纯前循环病变占11.9%,单纯后循环病变占81%,前后循环同时存在异常者占7.1%。结论后循环血管病变可能是中枢性眩晕的主要病因,高脂血症和高血压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椎动脉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对椎动脉发育不全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谢首佳 胡俊 +5 位作者 吴虹辰 谭琼 杨源瑞 郑波 陈康宁 史树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55-958,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椎动脉发育不全(vertebral artery hypoplasia,VAH)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患者DSA影像学表现将VAH分为5型,按照分型回顾性分析在我科行DSA检查的500例脑梗死患者,分...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椎动脉发育不全(vertebral artery hypoplasia,VAH)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患者DSA影像学表现将VAH分为5型,按照分型回顾性分析在我科行DSA检查的5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前循环脑梗死组(362例)及后循环脑梗死组(138例),统计2组患者常见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前后循环脑梗死组患者VAH比例、各型VAH的比例及VAH患者后交通动脉(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PCA)开放情况。结果 362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中诊断VAH 61例(16.85%),后循环脑梗死组138例,诊断VAH 47例(34.06%),2组患者抽烟、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循环脑梗死组VAH明显多于前循环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0例脑梗死患者共有108例诊断VAH,VAH以右侧VAH最常见(61.11%),左侧占27.78%,双侧最少见(11.11%)。5型VAH以Ⅰ型最常见(41.67%),Ⅲ型次之(22.22%),Ⅳ型、Ⅴ型各占15.74%及11.11%,Ⅱ型最少见(9.26%)。VAH患者后交通动脉开放较非VAH患者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H可能是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DSA能明确诊断各型VAH,并能明确后交通动脉开放情况,对VAH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椎动脉发育不全 脑梗死 危险因素 后交通动脉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中的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刘丽 周慧杰 乔燕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29-134,共6页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减影血管成像(DSCTA)诊断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及在支架成形术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78例患者全部行DSCTA和IDSA检查。应用北美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狭窄分级法,在显示狭窄的最佳角度上测定椎动脉最狭窄处的直径(N)与...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减影血管成像(DSCTA)诊断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及在支架成形术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78例患者全部行DSCTA和IDSA检查。应用北美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狭窄分级法,在显示狭窄的最佳角度上测定椎动脉最狭窄处的直径(N)与椎动脉起始部远端的正常血管直径(D),计算狭窄率。IDSA检查结果和DSCTA检查结果进行等级相关分析。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以狭窄率30%、50%及70%为界限,评估DSCTA检查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①等级相关分析中,DSA检查结果和DSCTA检查结果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960,P<0.01。②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以狭窄率30%、50%及70%为界限,在此3个界限范围内,DSCTA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90%,假阳性率<10%、假阴性率<2%、阳性似然比>10,Youden指数均接近或超过0.9。CDSCTA评估符合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共59例,术中以DSA检查进一步评估,最终行支架置入术55例,DSCTA评估的符合率为93%。④DSCTA可清晰地显示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位置、形态、斑块的性质,还可去除周围干扰,从多角度观察椎动脉起始部的狭窄。结论 DSCTA是诊断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可靠方法 ,并可作为介入治疗术前评估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狭窄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CT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 支架
下载PDF
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椎动脉开口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侯雪湄 尹榕 +4 位作者 张志强 张晓燕 邵少举 罗红波 石向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367-370,共4页
目的评价对比增强MR血管造影(CE-MRA)在诊断椎动脉开口狭窄中的价值。方法对108例(216支椎动脉)有临床缺血症状的患者行CE-MRA检查,CE-MRA检查后1周内行DSA检查。以DSA为标准,评价CE-MRA诊断椎动脉开口狭窄的准确性。结果①216支血管中,... 目的评价对比增强MR血管造影(CE-MRA)在诊断椎动脉开口狭窄中的价值。方法对108例(216支椎动脉)有临床缺血症状的患者行CE-MRA检查,CE-MRA检查后1周内行DSA检查。以DSA为标准,评价CE-MRA诊断椎动脉开口狭窄的准确性。结果①216支血管中,CE-MR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的有188支(87.0%)。有24支(11.1%)CE-MRA判定狭窄程度高于DSA。有4支(1.9%)CE-MRA判定狭窄程度低于DSA。两种检查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rs=0.785,P<0.001。②CE-MRA诊断为正常的有168支血管,DSA诊断有2支为轻度狭窄(狭窄率≤49%),2支为中重度狭窄(狭窄率50%~99%)。CE-MRA诊断为轻度狭窄的8支血管中,DSA显示有6支为正常血管;在CE-MRA诊断为中重度狭窄的30支血管中,10支经DSA证实为轻度狭窄,8支为无狭窄。CE-MRA提示闭塞的10支血管,均与DSA显示的一致。③以DSA为金标准,CE-MRA检查的敏感性为89.5%(34/38),特异性为92.1%(164/178),假阳性率为7.9%(14/178),假阴性率为10.5%(4/38),阳性预测值为70.8%(34/48),阴性预测值为97.6%(164/168),诊断一致率为91.7%(198/216),Youden指数=0.816。结论 CE-MRA诊断椎动脉开口狭窄的敏感性较高,可以作为一种筛查手段;但若准确评价椎动脉狭窄的程度,则需要联合多种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狭窄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图像增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诊断
下载PDF
颅外段椎动脉狭窄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及内支架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亮 杨顺实 +3 位作者 张临洪 江玲 李晶晶 田冬荣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7-349,共3页
目的研究颅外段椎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及内支架(PTAS)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颅外段椎动脉狭窄患者,于PTAS治疗前和治疗后3 d、30 d,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CDU)检... 目的研究颅外段椎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及内支架(PTAS)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颅外段椎动脉狭窄患者,于PTAS治疗前和治疗后3 d、30 d,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CDU)检测患者双侧颅外段椎动脉,取C5-C6段和狭窄处椎动脉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血流量(FV)为分析指标。结果本组患者PTAS治疗前,CDU检查示颅外段椎动脉狭窄80条(轻度17条,中度38条,重度25条),与DSA检查结果相比较,符合率86.9%(77.3%,95.0%,83.3%),其中CDU检查中度颅外段椎动脉狭窄符合率较高(P<0.01)。颅外段椎动脉狭窄患者PTAS治疗后3 d与治疗前比较,患侧椎动脉C5-C6段PSV和FV显著升高(均P<0.01),椎动脉狭窄处PSV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30 d与3 d比较,各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DU检查对颅外段椎动脉狭窄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能反映PTAS治疗后颅外段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提供了一种PTAS治疗后观察疗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狭窄 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及内支架 彩色多普勒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早期介入栓塞治疗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璟 李吻 +2 位作者 陈贤谊 蒋定尧 张建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8,共6页
目的:探讨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早期栓塞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2例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根据夹层动脉瘤形态以及与同侧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关系,分别采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5例(其中2个以上支架叠加4例),单纯双支架治疗1例;弹簧圈闭... 目的:探讨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早期栓塞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2例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根据夹层动脉瘤形态以及与同侧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关系,分别采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5例(其中2个以上支架叠加4例),单纯双支架治疗1例;弹簧圈闭塞近端椎动脉1例,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15例。术后腰大池引流血性脑脊液,预防脑血管的痉挛。结果:本组22例患者中17例实施急诊手术(术中均未见出血和梗塞),5例限期手术;支架置入术6例,其中1例术后早期出现非动脉瘤性出血,但术后均恢复良好。单纯弹簧圈闭塞术16例,术后2例出现后组颅神经麻痹症状,1例高龄Ⅳ级患者放弃治疗出院。随访3个月-18个月,期间无再出血及脑梗塞发生,1例遗有后组颅神经麻痹症状;影像学随访14例,其中3例多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的载瘤动脉通畅、动脉瘤消失,11例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的无再通,对侧椎动脉造影显示动脉瘤不显影。结论: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应尽早介入栓塞治疗。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介入方法安全有效,双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方法应首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破裂/外科学 栓塞 治疗性/方法 动脉瘤 夹层/外科学 椎动脉 支架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延髓梗死部位与后循环血管状态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邓本立 乔亚男 王默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93-1096,共4页
目的探讨延髓梗死部位与后循环血管状态的关系。方法选择142例经头部MRI确诊为延髓梗死的患者,依据延髓供血动脉分部将其分为5组:(1)内侧组;(2)前外侧组;(3)背外侧组;(4)后侧组;(5)综合组。经CTA和DSA检查观察血管情况。结果各组例数分... 目的探讨延髓梗死部位与后循环血管状态的关系。方法选择142例经头部MRI确诊为延髓梗死的患者,依据延髓供血动脉分部将其分为5组:(1)内侧组;(2)前外侧组;(3)背外侧组;(4)后侧组;(5)综合组。经CTA和DSA检查观察血管情况。结果各组例数分别为11(7.7%)、16(11.3%)、68(47.9%)、6(4.2%)、41(28.9%)例。左椎动脉闭塞18例(12.7%),狭窄23例(16.2%);右椎动脉闭塞20例(14.1%),狭窄27例(19.0%);双椎动脉闭塞4例(2.8%),狭窄5例(3.5%)。左小脑后下动脉闭塞6例(4.2%),狭窄10例(7.0%);右小脑后下动脉闭塞5例(3.5%),狭窄13例(9.2%)。脊髓前动脉狭窄6例(4.2%)。1组与脊髓前动脉狭窄之间有相关性(P=0.012);2组与基底动脉狭窄、基底动脉闭塞有相关性(P=0.041,0.027);3组与右椎动脉狭窄、右椎动脉闭塞、右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均有相关性(P=0.005,0.011,0.032);4组与椎动脉闭塞有相关性(P=0.042);5组与右椎动脉闭塞有相关性(P=0.038)。结论延髓不同部位梗死的发生与后循环相应供血血管狭窄或者闭塞关系密切。梗死机制可能以低灌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梗死 椎基底动脉 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椎动脉狭窄及介入治疗的血流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彭红梅 张东威 李敏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5年第4期345-349,共5页
目的研究椎动脉狭窄及介入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变化。方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为介入治疗提供直接的影像依据,以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1例椎动脉狭窄患者的DSA病例资料为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 6.2.16,在一个心动... 目的研究椎动脉狭窄及介入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变化。方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为介入治疗提供直接的影像依据,以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1例椎动脉狭窄患者的DSA病例资料为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 6.2.16,在一个心动周期(T)内对椎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前后局部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椎动脉狭窄存在时,t1=0.05T、t2=0.12T、t3=0.21T时刻血液流场状况,比较t3(血流速度峰值)时刻介入治疗前后血液流场及血管壁切应力变化。结果血流速度较小时(t1、t2时刻),由于起始端狭窄存在,椎动脉中血流量不足,影响大脑供血。血流速度较大时(t3时刻),椎动脉入口处血液出现了严重紊流,同样影响大脑供血,并且狭窄处血管壁较大的切应力可能会撕裂血管内膜,加重增生。椎动脉实施支架植入术后,显著改善椎动脉对大脑的供血情况,同时也改善血管壁的应力状况,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结论对椎动脉狭窄的早期诊断和积极有效治疗可以降低卒中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椎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血流动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后循环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利宏 贾梅霞 +3 位作者 吕慧霞 尹继磊 刘云 夏远舰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19期2885-2888,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后循环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在MRA诊断后7d内行头颈部MSCTA检查,2周内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以DSA为金标准,90例MSCTA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总的敏感性为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后循环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在MRA诊断后7d内行头颈部MSCTA检查,2周内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以DSA为金标准,90例MSCTA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总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6.67%,符合率为95%(Kappa值=0.967,P<0.01);MSCTA对有临床意义的椎基底动脉狭窄分级对比,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轻度狭窄:100%、97.22%、97.14%、83.33%、100%;中度狭窄:100%、97.22%、97.67%、87.50%、100%;重度狭窄:100%、91.49%、92.85%、69.23%、100%;闭塞:100%、100%、100%、100%、100%。结论 MSCTA对后循环缺血中椎基底动脉狭窄病变的检出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后循环缺血 椎动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经椎-基底动脉插管建脑梗死模型:beagle犬脑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 被引量:1
16
作者 韦文姜 肖承江 +4 位作者 李立恒 肖可喜 赵芝香 许光 唐迎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0期6470-6474,共5页
背景:因犬颈内动脉入颅之前弯曲度大,呈螺旋形,难以超选择插管,目前犬脑梗死模型往往从颈内动脉灌入自体血栓、明胶海绵等栓塞物质,这种方法建立的模型与人类的脑梗死发病机制相差甚远。椎动脉造影可以清晰显示大脑血管结构,可能会为犬... 背景:因犬颈内动脉入颅之前弯曲度大,呈螺旋形,难以超选择插管,目前犬脑梗死模型往往从颈内动脉灌入自体血栓、明胶海绵等栓塞物质,这种方法建立的模型与人类的脑梗死发病机制相差甚远。椎动脉造影可以清晰显示大脑血管结构,可能会为犬急性脑梗死模型的建立提供新的条件。目的:探索用介入技术经椎-基底动脉途经超选择插管制作beagle犬急性脑梗死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5只beagle犬分为血栓组(n=3)与对照组(n=2)。血栓组犬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分别行主动脉弓、颈总动脉与椎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将2.7F微导管经椎-基底动脉超选择插管至左侧后交通动脉与颈内动脉交通处,注入1条自体血栓条。对照组犬注入适量对比剂。结果与结论:5只犬左、右侧颈总动脉造影可清晰显示粗大的颈外动脉(10/10)及其分支,但只有5条(5/10)颈内动脉在颈总动脉造影时隐约可见显影。颈内动脉管径较细并形成一螺旋形血管袢。左、右椎动脉(10/10)造影可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Willis"环、双侧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均能将微导管经椎-基底动脉超选择插管至左侧后交通动脉与颈内动脉交通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显示,造模后3 h与6 h血栓组犬左侧大脑颞叶出现局部高信号。说明用椎动脉造影的方法选择经椎-基底动脉途径将微导管超选择插管至beagle犬的左侧大脑中动脉行自体血栓栓塞可成功制作beagle犬急性脑梗死模型,这为选择插管精确栓死beagle犬大脑中动脉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脑及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介入 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栓
下载PDF
双侧有孔型椎动脉合并大脑后动脉动静脉畸形一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宏伟 尤锦 +3 位作者 顾文江 吕海娟 马春燕 陆忠烈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46-547,共2页
有孔型椎动脉(fenestration of the vertebral artery),又称椎动脉窗式变异或窗式椎动脉,是一种较罕见的脑血管变异。我们诊治1例双侧椎动脉窗式变异伴有一侧大脑后动脉脑动静脉畸形(AVM)病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椎动脉 开窗 变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橄榄脑桥小脑萎缩患者椎-基底动脉及局部脑血流的改变 被引量:2
18
作者 恽文伟 高苹 +1 位作者 赵进委 钱传忠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26-328,共3页
目的研究橄榄脑桥小脑萎缩(OPCA)患者椎-基底动脉及局部脑血流(rCBF)的改变。方法对10例OPCA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查,并与对照组(眩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比较。结果OPCA组DSA表现... 目的研究橄榄脑桥小脑萎缩(OPCA)患者椎-基底动脉及局部脑血流(rCBF)的改变。方法对10例OPCA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查,并与对照组(眩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比较。结果OPCA组DSA表现为椎动脉细小5例(50%)、一侧缺如4例(40%)、分支稀疏9例(90%)、动脉晚期脑染色淡10例(100%);SPECT显示小脑及脑干rCBF降低8例(80%);对照组分别为3例(15%)、4例(20%)、4例(20%)、3例(15%)、7例(3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OPCA患者椎动脉缺如、细小的比率高,椎-基底动脉供血区rCBF减低,提示椎-基底动脉异常可能是OPCA的发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脑桥小脑萎缩 椎-基底动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局部脑血流
下载PDF
椎动脉V1段迂曲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石磊 时宝林 +3 位作者 柴峰 于忠娟 张晓霞 赵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0-442,共3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V1段迂曲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205例已行全脑血管DSA检查的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患者椎动脉V1段形态,探讨椎动脉V1段迂曲的危险因素。结果 205例入组患者,124例(60.5%)(迂曲组... 目的探讨椎动脉V1段迂曲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205例已行全脑血管DSA检查的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患者椎动脉V1段形态,探讨椎动脉V1段迂曲的危险因素。结果 205例入组患者,124例(60.5%)(迂曲组)存在椎动脉V1段迂曲,无迂曲者81例(39.5%)(对照组);398支椎动脉中,椎动脉V1段迂曲者166支(42%);迂曲组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迂曲组患者女性比率以及患有高血压病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迂曲组与对照组在糖尿病、吸烟史、血脂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高龄及高血压病是椎动脉V1段迂曲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女性、高龄、高血压病病史是发生椎动脉V1段迂曲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V1段 迂曲 危险因素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DSA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亚民 任炜 +3 位作者 刘矩 杨敏杰 冯世庆 马巍 《现代医用影像学》 1996年第2期60-63,共4页
本文分析21例42侧次的椎动脉DSA所见。采用DSA后处理自动测量分析,对15例颈5、6横突间无病变部位行内径测量;对22处狭窄行自动测量分析几何与密度法测定;动态观察中对15例手术证实的致椎动脉狭窄原因行推动脉DSA对照。表明;(1)推... 本文分析21例42侧次的椎动脉DSA所见。采用DSA后处理自动测量分析,对15例颈5、6横突间无病变部位行内径测量;对22处狭窄行自动测量分析几何与密度法测定;动态观察中对15例手术证实的致椎动脉狭窄原因行推动脉DSA对照。表明;(1)推动脉DSA检查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术前病因估计有重要帮助。(2)转颈对各种原因推动脉狭窄有不同影响。(3)DSA自动测量分析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 椎动脉 颈椎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