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氢嘧啶脱氢酶活性与结直肠癌患者5-FU辅助化疗毒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周志伟 王国强 +4 位作者 万德森 潘志忠 李苏 陈功 廖海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512-1516,共5页
背景与目的:5-氟尿嘧啶(5-FU)应用于不同的患者中,它的毒性及疗效均不同,个体差异较大。现发现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dehydrogenase,DPD)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测定结直肠癌患者血DPD活性,并评价其与结直肠癌患者5-FU辅... 背景与目的:5-氟尿嘧啶(5-FU)应用于不同的患者中,它的毒性及疗效均不同,个体差异较大。现发现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dehydrogenase,DPD)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测定结直肠癌患者血DPD活性,并评价其与结直肠癌患者5-FU辅助化疗毒性及5-FU血药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符合标准的结直肠癌患者30例,术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血内源性二氢尿嘧啶(UH2)/尿嘧啶(U)值代表血DPD活性,术后2周行甲酰四氢叶酸(CF)60mg/m2,2h静脉滴注,5-FU425mg/m2,2h静脉滴注,连续5天方案,辅助化疗。第1天刚滴完5-FU时和第5天刚滴完5-FU时抽血查5-FU血药浓度。评价患者血DPD活性和患者5-FU化疗毒性及其与5-FU血药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0例结直肠癌患者行5-FU/CF方案辅助化疗。化疗前查血DPD活性为4.09±1.21,最低2.14,最高6.7,呈正态分布,个体差异较大。第1天刚滴完5-FU时5-FU血药浓度为(2079.12±621.41)μg/L(1200.10~3554.80μg/L);第5天刚滴完5-FU时5-FU血药浓度为(2197.64±606.78)μg/L(1259.00~3441.03μg/L),亦呈正态分布,个体差异较大。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DPD活性与第1天刚滴完5-FU时5-FU血药浓度(r=-0.773,P=0.00)及第5天刚滴完5-FU时5-FU血药浓度(r=-0.833,P=0.00)呈负相关。t检验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嘧啶脱氢酶 尿嘧啶 二氢尿嘧啶 结直肠肿瘤 辅助化疗
下载PDF
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内源性尿嘧啶及二氢尿嘧啶 被引量:8
2
作者 姜浩 江骥 +1 位作者 胡蓓 王洪允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54-858,共5页
目的 为评价人体内二氢嘧啶脱氢酶的活性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联用的分析方法 ,测定该酶的底物以及催化产物在血浆中的基础浓度。方法 血浆样品液 液萃取后 ,以纯水为流动相 ,以DiscoveryAmideC1 6 色谱柱初步分离 ,经气动... 目的 为评价人体内二氢嘧啶脱氢酶的活性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联用的分析方法 ,测定该酶的底物以及催化产物在血浆中的基础浓度。方法 血浆样品液 液萃取后 ,以纯水为流动相 ,以DiscoveryAmideC1 6 色谱柱初步分离 ,经气动辅助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化 ,在三级四极杆质量分析器上以多反应离子监测 (MRM)方式检测尿嘧啶 (MRMm z 111 0→ 4 1 9)和二氢尿嘧啶 (MRMm z 113 0→ 4 2 0 )。结果 尿嘧啶和二氢尿嘧啶的最低定量浓度分别为 0 5ng·mL- 1 和 5ng·mL- 1 ;线性范围分别为 0 5 - 10 0ng·mL- 1 和 5 - 10 0 0ng·mL- 1 ,精密度和准确度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结论 此法专属、灵敏、准确 ,适用于测定生物样本中内源性尿嘧啶和二氢尿嘧啶的基础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尿嘧啶 二氢尿嘧啶 HPLC/MS/MS 血药浓度
下载PDF
内源性二氢尿嘧啶与尿嘧啶比值在5-Fu化疗中毒性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鲁明骞 王杰 +5 位作者 向丽娥 徐光川 李苏 许新华 文彩虹 彭绪申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7-299,共3页
目的评价内源性二氢尿嘧啶(UH2)与尿嘧啶(U)比值在5-Fu化疗中消化系统毒性的关系,为5-Fu在恶性肿瘤中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一种理论依据。方法70例恶性肿瘤患者,大肠癌48例,鼻咽癌21例,食管癌1例,化疗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UH2与U的值,... 目的评价内源性二氢尿嘧啶(UH2)与尿嘧啶(U)比值在5-Fu化疗中消化系统毒性的关系,为5-Fu在恶性肿瘤中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一种理论依据。方法70例恶性肿瘤患者,大肠癌48例,鼻咽癌21例,食管癌1例,化疗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UH2与U的值,比值≥2.05为正常。结果UH2/U值正常者53例,发生Ⅰ~Ⅱ度恶心呕吐、腹泻和口腔粘膜炎分别为35、26和17例;UH2/U值<2.05者17例,各有7例患者出现Ⅰ~Ⅱ度恶心呕吐和腹泻,9例患者出现口腔粘膜炎,发生Ⅲ~Ⅳ度反应分别为9、9、7例,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增加用药剂量和改变用药方式,口腔粘膜炎和腹泻的发生率不同,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化疗前测定UH2/U值可预测5-Fu的化疗毒性,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尿嘧啶 尿嘧啶 化疗 毒性
下载PDF
内源性尿嘧啶和二氢尿嘧啶的简易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被引量:4
4
作者 黄红兵 黄民 +4 位作者 李苏 廖海 刘韬 余更生 姜文奇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0-293,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内源性嘧啶类物质尿嘧啶(U)及二氢尿嘧啶(UH2)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应用于癌症病人5-氟尿嘧啶(5-Fu)化疗前的嘧啶代谢缺陷及毒性预测。方法:色谱柱:大连依利特ODS2(250mm×4.6m... 目的:建立测定内源性嘧啶类物质尿嘧啶(U)及二氢尿嘧啶(UH2)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应用于癌症病人5-氟尿嘧啶(5-Fu)化疗前的嘧啶代谢缺陷及毒性预测。方法:色谱柱:大连依利特ODS2(250mm×4.6mm, 5μm)。以5-Fu作内标,经沉淀蛋白并以异丙醇与乙酸乙酯混合液提取,进行色谱分析。流动相为0.01mol·L^(-1)KH2PO4-H3PO4缓冲液(pH=3.0),流速0.5ml·min^(-1),检测波长204nm。结果: UH2的线性方程为Y=136.70X-9.42(r=0.9909, n=7), U的线性方程为Y= 78.05X+1.03(r=0.9993,n=7),线性浓度范围为8μg·L^(-1)~500μg·L^(-1),UH2最低检测浓度为6μg·L^(-1),U最低检测浓度为4μg·L^(-1)。平均回收率UH2为66.6%,U为70.4%。结论:本方法在同一色谱条件下完全分离二种痕量内源性嘧啶类物质,并予以定量分析,结果可作为确定行5-氟尿嘧啶化疗方案的肿瘤病人个体化给药剂量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尿嘧啶 二氢尿嘧啶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内源性尿嘧啶类物质比值在5-氟尿嘧啶化疗中毒性预测价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黄红兵 黄民 +4 位作者 李苏 廖海 刘韬 余更生 姜文奇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评价内源性二氢尿嘧啶(UH2)与尿嘧啶(U)的比值(RUH2/U)5-氟尿嘧啶(5-Fu)化疗方案中与5-氟尿嘧啶血药浓度(C5Fi)、消化系统毒性级别的相关关系,为5-氟尿嘧啶化疗方案的调整及剂量个体化提供依... 目的:评价内源性二氢尿嘧啶(UH2)与尿嘧啶(U)的比值(RUH2/U)5-氟尿嘧啶(5-Fu)化疗方案中与5-氟尿嘧啶血药浓度(C5Fi)、消化系统毒性级别的相关关系,为5-氟尿嘧啶化疗方案的调整及剂量个体化提供依据。方法:对20例以5-氟尿嘧啶化疗的鼻咽癌病人,化疗前测定RUH2/U,化疗中测定5-氟尿嘧啶血药浓度,化疗后评价5-氟尿嘧啶毒性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RUH2/U与C5Fu、5-氟尿嘧啶致腹泻、口腔粘膜毒性均具显著相关性。结论:RUH2/U值大小可作为评价5-氟尿嘧啶临床用药的依据应用于疗效及毒性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嘧啶 二氢尿嘧啶 二氢嘧啶脱氢酶 毒性级别 5-氟尿嘧啶
下载PDF
齿贝栓菌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7
6
作者 何其伟 刘吉开 +1 位作者 杜子伟 王刚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研究齿贝栓菌(Trametes cervina (Schw.) Bres)发酵液的化学成分。方法齿贝栓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部位经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波谱学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二甲异咯嗪(1... 目的研究齿贝栓菌(Trametes cervina (Schw.) Bres)发酵液的化学成分。方法齿贝栓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部位经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波谱学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二甲异咯嗪(1)、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N-乙酰酪胺(3)、对羟基苯乙醇(4)、2,3-丁二醇(5)、对羟基苯甲酸(6)、对羟基苯乙酸(7)、对羟基苯丙酸(8)、尿嘧啶(9)和二氢尿嘧啶(10)。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得,其中化合物3、8、10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贝栓菌 化学成分 二甲异咯嗪 N-乙酰酪胺 二氢尿嘧啶
下载PDF
二氢嘧啶脱氢酶活性在食管癌5-FU化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徐皖湘 陈振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测定食管癌患者化疗前血二氢嘧啶脱氢酶(DPD)活性,并评价其与临床特征、化疗疗效及毒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食管癌患者68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血内源性二氢尿嘧啶(H2U)/尿嘧啶(U)值代表血DPD活性,化疗方... 目的测定食管癌患者化疗前血二氢嘧啶脱氢酶(DPD)活性,并评价其与临床特征、化疗疗效及毒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食管癌患者68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血内源性二氢尿嘧啶(H2U)/尿嘧啶(U)值代表血DPD活性,化疗方案为FLP(5-FU/CF/PDD)方案。评价患者血DPD活性和临床特征、化疗疗效及毒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68例食管癌患者均接受FLP方案化疗。化疗前查血DPD活性为3.27±1.35,最低1.72,最高6.79,呈正态分布,个体差异较大。Spearman相关分析统计显示血DPD活性与5-FU致毒性反应及化疗疗效呈负相关。血DPD活性与一般临床特征无相关性。结论检测血DPD活性可以预测5-FU化疗毒性和化疗疗效,为实现食管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尿嘧啶脱氢酶 氟尿嘧啶 食管肿瘤/药物疗法 化学疗法
下载PDF
肿瘤患者血浆内源性二氢尿嘧啶及尿嘧啶的测定
8
作者 李苏 廖海 +3 位作者 李玉颜 张力 林桐榆 何友兼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345-348,共4页
目的测定肿瘤患者血浆中的二氢尿嘧啶(H2U)与尿嘧啶(U)的比值来间接估计二氢尿嘧啶脱氢酶(DPD)的活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肿瘤患者血浆中内源性物质H2U和U的比值.色谱柱:反相C1s柱(300mm×4.6 mm,5 μm);流动相:0.01 mol·L-1... 目的测定肿瘤患者血浆中的二氢尿嘧啶(H2U)与尿嘧啶(U)的比值来间接估计二氢尿嘧啶脱氢酶(DPD)的活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肿瘤患者血浆中内源性物质H2U和U的比值.色谱柱:反相C1s柱(300mm×4.6 mm,5 μm);流动相:0.01 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3.0),5 μmol·L-1磷酸三乙胺;检测波长204 nm.结果 202例肿瘤患者入选,其H2U/U为(2.50±1.25)(0.53~7.51),男性为(2.58±0.85),女性为(2.41±0.98);有50例的H2U/U低于2.0,其中男性患者为29例,女性为21例.DPD酶活性与年龄、性别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通过HPLC法测定血浆DPD酶活性来调节氟尿嘧啶的剂量,从而达到个体化给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尿嘧啶脱氢酶 高效液相色谱法 二氢尿嘧啶 尿嘧啶
下载PDF
二氢嘧啶脱氢酶活性在食管癌化疗中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张从军 钱勇 陈振东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23期1811-1813,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血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活性与一般临床资料、毒副作用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测定81例食管癌患者化疗前血DPD活性,...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血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活性与一般临床资料、毒副作用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测定81例食管癌患者化疗前血DPD活性,行DLF方案化疗,同时观察化疗不良反应和疗效。结果血DPD活性在食管癌患者中呈正态分布。其与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相关性,P>0.05;与5-FU致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腹泻、口腔黏膜炎和疲劳等有相关性,P<0.05;与化疗疗效没有相关性,r=-0.81,P=0.11。结论血DPD活性与5-FU相关毒性呈负相关,与一般临床资料及化疗疗效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尿嘧啶脱氢酶(NADP) 食管肿瘤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口腔癌患者内源性二氢尿嘧啶与尿嘧啶血浆浓度比值在5-Fu化疗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王安训 冉炜 +2 位作者 李苏 丁学强 陈松龄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癌患者内源性二氢尿嘧啶(UH2)与尿嘧啶(U)血浆浓度的比值及其在5-Fu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口腔癌患者术后给予DDP+5-Fu辅助化疗,化疗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患者血浆中UH2和U的比值(RUH2/U),并根据RUH2/U调整5-Fu... 目的:探讨口腔癌患者内源性二氢尿嘧啶(UH2)与尿嘧啶(U)血浆浓度的比值及其在5-Fu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口腔癌患者术后给予DDP+5-Fu辅助化疗,化疗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患者血浆中UH2和U的比值(RUH2/U),并根据RUH2/U调整5-Fu的给药剂量,化疗中检测5-Fu的血药浓度并观察其毒副作用。结果:口腔癌患者RUH2/U值为2.31±1.06(0.61~5.18),其中2例RUH2/U比值低于1.0;RUH2/U值男女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各年龄段间无显著性差异;5-Fu的给药剂量范围为0.89~3.09g/m2,患者5-Fu的血药浓度为318.96±150.62μg/L,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结论:RUH2/U大小可用于调整5-Fu的剂量,以达到5-Fu的个体化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嘧啶 二氢尿嘧啶 化疗 口腔癌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肿瘤患者血清中的二氢尿嘧啶和尿嘧啶
11
作者 孙昕 钱勇 +1 位作者 张从军 陈振东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9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建立肿瘤患者血清中二氢尿嘧啶和尿嘧啶浓度测定方法。方法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溶液(含0.48%三乙胺),流速0.7 mL/min,检测波长206 nm。结果二氢尿嘧啶最低检测限8μg/L,尿嘧啶最低检测限为5μg/L。血... 目的建立肿瘤患者血清中二氢尿嘧啶和尿嘧啶浓度测定方法。方法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溶液(含0.48%三乙胺),流速0.7 mL/min,检测波长206 nm。结果二氢尿嘧啶最低检测限8μg/L,尿嘧啶最低检测限为5μg/L。血清中二氢尿嘧啶和尿嘧啶质量浓度为15.63-500μg/L时,与相应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59)。血清中二氢尿嘧啶和尿嘧啶回收率分别为74.56%-88.67%和83.95%-69.54%。结论该方法精密度高、简单、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肿瘤 二氢尿嘧啶 尿嘧啶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内源性尿嘧啶和二氢尿嘧啶含量 被引量:3
12
作者 肖力 任斌 +4 位作者 陈小陆 李瑞明 刘怡 容颖慈 蓝缨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建立准确测定内源性尿嘧啶和二氢尿嘧啶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以氟尿嘧啶(5-Fu)为内标,醋酸乙酯-异丙醇混合液(85:15)为提取溶剂;色谱柱Diamon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A-0.01mol·L... 目的:建立准确测定内源性尿嘧啶和二氢尿嘧啶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以氟尿嘧啶(5-Fu)为内标,醋酸乙酯-异丙醇混合液(85:15)为提取溶剂;色谱柱Diamon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A-0.01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pH5.5),B-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1;柱温为4℃;检测波长为204nm(0-14.5min),254nm(14.5~35min)。结果:尿嘧啶和二氢尿嘧啶线性范围为8-500μg·L^-1,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C(UH2)=61.7608Y+0.5065,r=0.9998;C(U)=95.2011Y-3.0640,r=0.9993,(n=7)。最低检测质量浓度均为5μg·L^-1。尿嘧啶方法回收率为99.3%~107.0%,二氢尿嘧啶方法回收率为95.0%~98.3%。尿嘧啶日内RSD小于6.5%,日间RSD小于11.7%,二氢尿嘧啶日内RSD小于9.2%,日间RSD小于12.4%。结论:本方法可用于内源性尿嘧啶和二氢尿嘧啶血药浓度的常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嘧啶 二氢尿嘧啶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药浓度
下载PDF
LC-MS/MS法同时检测人血浆中氟尿嘧啶、尿嘧啶和二氢尿嘧啶的浓度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范先煜 汪硕闻 范国荣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2021年第1期12-18,共7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氟尿嘧啶、尿嘧啶和二氢尿嘧啶浓度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建立LC-MS/MS法,以溴尿嘧啶为内标,采用Waters Atlantis T3色谱柱(100 mm×3.0 mm,3μm);0.1%甲酸水溶液(V∶V,A相)-甲醇(B相)为流动相,梯度...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氟尿嘧啶、尿嘧啶和二氢尿嘧啶浓度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建立LC-MS/MS法,以溴尿嘧啶为内标,采用Waters Atlantis T3色谱柱(100 mm×3.0 mm,3μm);0.1%甲酸水溶液(V∶V,A相)-甲醇(B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2 min,5%B;2.0~2.1 min,5%~40%B;2.1~5 min 40%B;5.0~5.1 min,40%~5%B;5.1~7.0 min,5%B),流速0.35 ml/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质谱定量分析。检测离子对:氟尿嘧啶m/z 129→42,尿嘧啶m/z 113→70,二氢尿嘧啶m/z 115→55,内标溴尿嘧啶m/z 189→42。以乙酸乙酯-异丙醇(85∶15,V/V)作为液-液萃取提取剂处理血浆样品。将该方法应用于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治疗药物监测。结果:氟尿嘧啶和二氢尿嘧啶在10~1000 ng/ml,尿嘧啶在5~5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日内与日间准确度在88.3%~111.9%,精密度RSD均<8%,基质效应在100.0%~106.9%。9名患者氟尿嘧啶的稳态血药浓度为174.66~634.95 ng/ml,且给药后二氢尿嘧啶与尿嘧啶血浆浓度比值较给药前明显下降。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测定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能快速、准确地对人血浆中氟尿嘧啶、尿嘧啶和二氢尿嘧啶的浓度进行同时检测,满足治疗药物监测的要求,为临床化疗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尿嘧啶 二氢尿嘧啶 尿嘧啶 血药浓度 色谱法 液相 质谱法 联用 治疗药物监测
下载PDF
UH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尿嘧啶与二氢尿嘧啶的浓度 被引量:1
14
作者 童萃 陈顺 +1 位作者 王志鹏 高守红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48-351,365,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尿嘧啶(U)和二氢尿嘧啶(UH_(2))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方法。方法在Agilent 6460A串联质谱仪上采用正离子检测模式,以氯尿嘧啶为内标,3%牛血清蛋白为代血浆基质,样本经乙酸乙酯液液萃取后在...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尿嘧啶(U)和二氢尿嘧啶(UH_(2))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方法。方法在Agilent 6460A串联质谱仪上采用正离子检测模式,以氯尿嘧啶为内标,3%牛血清蛋白为代血浆基质,样本经乙酸乙酯液液萃取后在Agilent poroshell 120 SB-Aq(2.1 mm×100 mm,2.7μm)色谱柱上采用梯度洗脱进行色谱分离。流动相为5 mmol/L醋酸铵水溶液和乙腈溶液;流速0.3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5μl。结果尿嘧啶和二氢尿嘧啶的线性范围为10.0~1500.0 ng/ml,线性关系良好,其相关系数r>0.990,日内与日间精密度偏差均<1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选择性好,可用于测定人血浆中尿嘧啶和二氢尿嘧啶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 尿嘧啶 二氢尿嘧啶 含量测定
下载PDF
HPLC法间接测定肿瘤患者外周血DPD的活性
15
作者 周石桥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91-93,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间接测定肿瘤患者外周血二氢尿嘧啶脱氢酶(DPD)活性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肿瘤患者血浆中内源性物质二氢尿嘧啶(H2U)和尿嘧啶(U)的比值,间接估算DPD的活性.色谱柱:Xterra RPC18(250 mm×4.6 mm,5μ...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间接测定肿瘤患者外周血二氢尿嘧啶脱氢酶(DPD)活性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肿瘤患者血浆中内源性物质二氢尿嘧啶(H2U)和尿嘧啶(U)的比值,间接估算DPD的活性.色谱柱:Xterra RP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02 mol/L磷酸二氢钠(pH4.0),比例为5:95;流速为1.0 mL/min,H2U和U检测波长分别为204 nm、260 nm.结果 H2U线性范围为62.5~2 000μg/L,线性方程为:Y=7.48×10-4X+1.24×10-1,r=0.999 7(n=6),批内RSD小于7.7%,批间RSD小于13.8%,方法学回收率为99.63%~103.02%;U线性范围为15.625~500μg/L,线性方程为:Y=3.42×10-3X+2.58×10-2,r=0.999 3(n=6),批内RSD小于8.3%,批间RSD小于13.4%,方法学回收率为98.38%~109.08%.结论本方法可用于肿瘤患者外周血DPD活性的常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嘧啶脱氢酶 尿嘧啶 二氢尿嘧啶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二氢嘧啶脱氢酶在抑郁小鼠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在胶质瘤恶性进展中的作用
16
作者 李雪静 杨静尘 +1 位作者 刘幸 李桂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511,共7页
目的探讨二氢嘧啶脱氢酶(DPYD)在抑郁状态小鼠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在脑胶质瘤恶性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慢性社会挫败应激实验(由10只14周龄CD-1小鼠轮流攻击C57BL/6J小鼠10 d)构建C57BL/6J小鼠(6周龄)抑郁模型(抑郁组,n=5),采用社会... 目的探讨二氢嘧啶脱氢酶(DPYD)在抑郁状态小鼠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在脑胶质瘤恶性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慢性社会挫败应激实验(由10只14周龄CD-1小鼠轮流攻击C57BL/6J小鼠10 d)构建C57BL/6J小鼠(6周龄)抑郁模型(抑郁组,n=5),采用社会交互实验、糖水偏好实验和悬尾实验评价抑郁组与对照组(n=5)C57BL/6J小鼠,判断抑郁模型是否构建成功。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GL-261鼠源性胶质瘤细胞注射于两组小鼠尾状核头(各组n=5),构建脑胶质瘤原位模型,并通过7.0 T MRI观察肿瘤原位生长情况。通过RNA测序检测两组小鼠肿瘤的差异表达基因,将表达上调的差异基因匹配至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325例)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699例)数据库中,通过比较其在高级别胶质母细胞瘤与低级别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差异确定目标基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验证目标基因在小鼠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转染siRNA分别敲低LN229和HG9细胞株中目标基因的表达;根据转染的siRNA定义为敲低#1、#2、#3组及其对照组,并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目标基因的表达量。在LN229和HG9细胞株中应用CCK-8增殖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划痕修复实验分别验证敲低目标基因对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n=3)。结果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与无CD-1小鼠时比较,有CD-1小鼠时抑郁组小鼠在角落区域的停留时间延长,抑郁组较对照组糖水摄入比率下降、悬尾体位时静止时间延长(均P<0.05),提示抑郁模型构建成功。种瘤后第20天的头颅MRI显示抑郁组脑胶质瘤体积[(292.41±8.88)cm^(3)]较对照组[(223.22±41.44)cm^(3)]明显增大(t=2.79,P=0.026)。两组鼠脑组织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1528个差异表达的基因中DPYD(差异倍数为14.51,P=0.012)等670个基因表达上调;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将DPYD作为目标基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DPYD蛋白在抑郁组小鼠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t=4.44,P=0.016)。在LN229和HG9细胞株中,与对照组比较,DPYD敲低#1、#2、#3组的DPYD表达量均下降(均P<0.001),其中敲低#1组最为显著。在LN229和HG9细胞株中,与对照组相比,敲低#1组的划痕修复率均下降、60 h时的吸光度值均较低、穿膜细胞数量均减少(均P<0.05)。结论脑胶质瘤进展可能与抑郁情绪相关,抑郁状态下DPYD的表达增高,敲低DPYD可显著降低胶质瘤细胞的侵袭、增殖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模型 动物 抑郁 小鼠 二氢嘧啶脱氢酶
原文传递
HPLC法间接测定肿瘤患者外周血中二氢尿嘧啶脱氢酶的活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勤 邓杨林 +2 位作者 吴迪 陈镜宇 张峻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2年第22期2045-2046,共2页
目的:建立间接测定肿瘤患者外周血中二氢尿嘧啶脱氢酶(DPD)活性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肿瘤患者血浆中内源性物质二氢尿嘧啶(H2U)和尿嘧啶(U)的比值,间接估算DPD的活性。其中,色谱柱为XterraRPC18,流动相为甲醇-0.02... 目的:建立间接测定肿瘤患者外周血中二氢尿嘧啶脱氢酶(DPD)活性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肿瘤患者血浆中内源性物质二氢尿嘧啶(H2U)和尿嘧啶(U)的比值,间接估算DPD的活性。其中,色谱柱为XterraRPC18,流动相为甲醇-0.02mol·L-1磷酸二氢钠(pH4.0)(5:9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分别为204nm(H2U)、260nm(U)。结果:H2U、U检测浓度分别在62.5~2000μg·L-1(r=0.9997)、15.625~500μg·L-1(r=0.9993)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RSD分别≤7.7%、8.3%,日间RSD分别≤13.8%、13.4%,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9.63%~103.02%、98.38%~109.08%。63例肿瘤患者的DPD活性(H2U/U比值)在肿瘤患者中变异较大,范围为1.51~6.67。结论:本方法可用于肿瘤患者外周血DPD活性的常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嘧啶脱氢酶 尿嘧啶 二氢尿嘧啶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Site-specific quantification of 5-carboxylcytosine in DNA by chemical conversion coupled with ligation-based PCR 被引量:1
18
作者 Qian Wang Jiang-Hui Ding +3 位作者 Jun Xiong Yang Feng Bi-Feng Yuan Yu-Qi Fe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3426-3430,共5页
5-Methylcytosine(5mC)is the most important epigenetic modification in mammals.The active DNA demethylation could be achieved through the ten-eleven translocation(TET)protein-mediated oxidization of 5mC with the genera... 5-Methylcytosine(5mC)is the most important epigenetic modification in mammals.The active DNA demethylation could be achieved through the ten-eleven translocation(TET)protein-mediated oxidization of 5mC with the generation of 5-hydroxymethylcytosine(5hmC),5-formylcytosine(5fC)and 5-carboxylcytosine(5caC).It has been known that 5mC,5hmC and 5fC play critical roles in modulating gene expression.However,unlike the 5mC,5hmC,and 5fC,the functions of 5caC are still underexplored.Investigation of the functions of 5caC relies on the accurate quantification and localization analysis of 5caC in DNA.In the current study,we developed a method by chemical conversion in conjugation with ligation-based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for the site-specific quantification of 5caC in DNA.This method depends on the selective conversion of 5caC to form dihydrouracil(DHU)by pyridine borane treatment.DHU behaves like thymine and pairs with adenine(DHU-A).Thus,the chemical conversion by pyridine borane leads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base paring from 5caC-G to DHU-A,which is utilized to achieve the site-specific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5caC in DNA.As a proof-of-concept,the developed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the site-specific quantification of 5caC in synthesized DNA spiked in complex biological samples.The method is rapid,straightforward and cost-effective,and shows promising in promoting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functional roles of 5caC in future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Methylcytosine 5-Carboxylcytidine dihydrouracil Mass spectrometry PCR Chemical conversion
原文传递
二氢嘧啶脱氢酶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19
作者 方圆 纪元 楼文晖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0-334,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胰腺导管腺癌标本中的二氢嘧啶脱氢酶(DPD)表达水平,探讨胰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DP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诊治的156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肿瘤中DPD的表达情况。156例病例中,男性89... 目的通过检测胰腺导管腺癌标本中的二氢嘧啶脱氢酶(DPD)表达水平,探讨胰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DP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诊治的156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肿瘤中DPD的表达情况。156例病例中,男性89例,女性67例,年龄35—81岁,中位年龄55岁。结果本组患者的DPD表达阳性率为55.1%(86/156)。DPD与肿瘤分化程度(P=0.001)、TNM分期(P=0.021)有明显的相关性,与是否脉管转移(P=0.265)、淋巴结转移(P=0.123)和神经侵犯(P=0.598)无相关性。在获得随访的117例患者中,总体中位生存期14.2个月;其中DPD表达“-”者58例,中位生存期20.6个月;DPD表达“+”及“++”者39例,中位生存期12.3个月;DPD表达“+++”者20例,中位生存期6.8个月;随DPD表达水平的增高,患者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DPD、TNM分期、神经转移、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相关(P均〈0.05);而分化程度、脉管转移与预后无关。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DPD表达水平(P=0.002)、淋巴结转移(P=0.000)是独立预后因素,而TNM分期(P=0.515)、是否有脉管转移(P=0.064)不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DPD表达水平与胰腺癌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相关性,DPD表达水平高者较低者生存时间短。DPD、淋巴结转移是胰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二氢尿嘧啶脱氢酶(NADP)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