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tudy of anti-hepatitis drug dimethyl dicarboxylate biphenyl on invasion of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HCC97-H cells and its active mechanisms 被引量:1
1
作者 Hua Sun Gengtao Liu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8年第1期2-6,共5页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anti-invasive effect of DDB and its possible active mechanism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HCC97-H with high metastasis potential. Methods: MTT assay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cytotoxic...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anti-invasive effect of DDB and its possible active mechanism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HCC97-H with high metastasis potential. Methods: MTT assay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cytotoxicity of DDB to MHCC97-H cells and the anti-adhesion of DDB on MHCC97-H cells to laminin (LN) and fibronectin (FN). The anti-invasive effect of DDB was detected by the transwell chamber experiment. VEGF, nm23-H1 and uPAR mRNA transcrip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RT-PCR assay. The secretion and expression of a-fetal protein (AFP) were analyzed by ELISA and flow cytometry, respectively. Results: DDB at non-cytotoxic concentrations (10, 50 and 100 μmol/L) obviously inhibited the adhesion of MHCC97-H on LN and FN. In the transwell chamber experiment, the inhibition rates of the invasion of DDB 50 and 100 μmol/L on MHCC97-H cells were 25.8% and 32.3%, respectively. By RT-PCR assay, DDB 50 and 100 μmol/L decreased VEGF, nm23-H1 and uPAR mRNA expressions in MHCC97-H cells. The ELISA assay showed that 50, 100 and 200 μmol/L DDB decreased the AFP secretion of MHCC97-H cells, the inhibitory rates were 16.5%, 17.5% and 48.5%, respectively. DDB also de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AFP in MHCC97-H cells by flow cytometry assay. Conclusion: DDB, an anti-hepatitis drug, at non-cytotoxic concentrations showed significant anti-invasion effect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HCC97-H cells, and the inhibition of VEGF, nm23-H1 and uPAR expression should contribute to the anti-invasion property of D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methyl dicarboxylate biphenyl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HCC97-H cell INVASION METASTASIS
下载PDF
联苯双酯(DDB)对Bel-7402人肝癌细胞株一些表型的作用及其机理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志毅 崔勤 刘耕陶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1-106,共6页
Bel-7402人肝癌细胞在DDB(10 ̄(-4)mol·L ̄(-1))处理后,生长和克隆形成受到明显抑制,电子显微镜观察到DDB作用过的细胞核仁减少或消失,核与胞浆比例缩小。Bel-7402细胞内环化腺苷酸(c... Bel-7402人肝癌细胞在DDB(10 ̄(-4)mol·L ̄(-1))处理后,生长和克隆形成受到明显抑制,电子显微镜观察到DDB作用过的细胞核仁减少或消失,核与胞浆比例缩小。Bel-7402细胞内环化腺苷酸(cAMP)和钙调蛋白(CaM)的含量,经DDB处理不同时间后皆显示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DDB还能降低从Bel-7402细胞内提取出的DNA拓扑异构酶II(ToPoII)活力。说明DDB对Bel-7402人肝癌细胞的作用机理与cAMP,CaM和ToPoII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株 联苯双酯 钙调蛋白 cAMP 抗癌作用
下载PDF
Therapeutic Effect of Dimethyl Dimethoxy Biphenyl Dicarboxylate on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in Rats 被引量:1
3
作者 Roba M Talaat Amira S Abo-EI-Atta +1 位作者 Sabah M Farou Karima I EI-Dosoky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846-854,共9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oral administration of dimethyl dimethoxy biphenyl dicarboxylate (DDB) on adjusting angiogeneic/inflammatory mediators and ameliorating the pathology of bones in rats with collagen...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oral administration of dimethyl dimethoxy biphenyl dicarboxylate (DDB) on adjusting angiogeneic/inflammatory mediators and ameliorating the pathology of bones in rats with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IA). Methods: Wistar rat model of CIA was set up using bovine collagen type H. Fifty rat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randomly: normal, CIA model, DDB treatment, methotrexate (MTX) treatment, and combined DDB+MTX treatment. Ankle joints of rats were imaged with digital X-ray machine to show the destruction of joints. Fore and hind paw and knee joints were removed above the ankle joint then processed for ha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 Plasma level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interleukin-8 (IL-8), IL-4,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 and cyclooxygenase-2 (COX-2) were quantifi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Nitric oxide levels were detected by Griess reagent.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IA model group, a remarkable reduction in various angiogenic (VEGF and IL-8) and inflammatory mediators (TNF-α, IL-4 and COX-2) after treatment with DDB either alone or combined with MTX (P〈0.05 or P〈0.01). Histopathological and X-ray findings were confirmatory to the observed DDB anti-arthritic effect. The DDB-treated group showed amelioration in signs of arthritis which appeared essentially similar to normal. Conclusion: Our data shed light on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DDB in experimental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compared with a choice drug (MTX) and it may be offered as a second-line drug in the treatment of 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eumatoid arthritis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dimethyl dimethoxy biphenyl dicarboxylate ANGIOGENESIS INFLAMMATION
原文传递
联苯双酯制剂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谷士杰 王晓良 +4 位作者 高文伟 乔培香 王爱国 强则银 宋振玉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15-219,共5页
本文报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联苯双酯制剂在动物及人体内的血药浓度。结果提示:滴丸的生物利用度较片剂等供试制剂明显提高,家兔口服后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滴丸是片剂的13~19倍,在人体内则较片剂提高2倍左右,在家兔、大鼠及人... 本文报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联苯双酯制剂在动物及人体内的血药浓度。结果提示:滴丸的生物利用度较片剂等供试制剂明显提高,家兔口服后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滴丸是片剂的13~19倍,在人体内则较片剂提高2倍左右,在家兔、大鼠及人体的粪便排泄亦明显低于片剂或淀粉悬液。对小鼠四氯化碳肝损伤预防作用所需联苯双酯的剂量。滴丸仅为悬液的七分之一。可见联苯双酯滴丸的生物利用度较其它制剂为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双酯 生物利用度 滴丸 制剂
下载PDF
诃子及其炮制品对CCl_4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何敏 梁晓霞 +2 位作者 廖礼 李雪 赵思琦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4-319,共6页
将12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四氯化碳(CCl_4)组、联苯双酯(DDB)组及低、中、高3个剂量(1.0、2.0、4.0 g/kg)的原药诃子、白狼毒制诃子和茜草制诃子组,共12个组,每组10只。给药7 d后,腹腔注射10 m L/kgCCl_4油溶液,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 将12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四氯化碳(CCl_4)组、联苯双酯(DDB)组及低、中、高3个剂量(1.0、2.0、4.0 g/kg)的原药诃子、白狼毒制诃子和茜草制诃子组,共12个组,每组10只。给药7 d后,腹腔注射10 m L/kgCCl_4油溶液,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检测各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力,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观察肝脏组织学结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诃子不同炮制品可减少CCl_4所引起的小鼠肝损伤,显著降低血清ALT、AST活力,提高肝脏SOD、GSH–Px活力,并对肝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药效表现由强到弱依次为茜草制诃子、白狼毒制诃子、生药诃子,且高剂量的效果优于低剂量。以茜草制诃子高剂量组4.0 g/kg效果最为理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诃子 炮制 四氯化碳 联苯双酯 肝保护
下载PDF
联苯双酯抗人高转移肝癌细胞株MHCC97-H侵袭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孙华 刘耕陶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64-1469,共6页
背景与目的:侵袭转移是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预后差,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是降低HCC发展和死亡率的重要策略。联苯双酯(dimethyldicarboxylatebiphenyl,DDB)是临床用于治疗肝炎的老药,本... 背景与目的:侵袭转移是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预后差,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是降低HCC发展和死亡率的重要策略。联苯双酯(dimethyldicarboxylatebiphenyl,DDB)是临床用于治疗肝炎的老药,本研究旨在观察DDB对人肝癌细胞的粘附和侵袭是否具有抑制潜力,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人高转移肝癌细胞株MHCC97-H细胞为研究对象,MTT法检测DDB对MHCC97-H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及其对细胞与层粘连蛋白(laminin,LN)、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粘附的影响;Transwell细胞培养小室观察DDB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分析DDB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receptor,uPAR)、nm23-H1mRNA表达的影响;ELISA法分析DDB对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分泌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观察DDB对AFP表达的影响。结果:DDB在对细胞无明显毒性的浓度下(10、50和100μmol/L),能够明显抑制高转移人肝癌细胞MHCC97-H与FN、LN的粘附;50和100μmol/LDDB能够抑制MHCC97-H细胞穿透人工基底膜的侵袭能力,抑制率分别为25.8%和32.3%,并能降低MHCC97-H细胞VEGF、nm23-H1及uPARmRNA的表达,50、100和200μmol/LDDB对MHCC97-H细胞AFP的分泌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16.5%、17.5%和48.5%,DDB亦能降低AFP的表达。结论:DDB在无毒浓度下,对人高转移肝癌细胞株MHCC97-H细胞的侵袭转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VEGF和uPAR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双酯(ddb) 肝肿瘤 MHCC97-H细胞 侵袭 转移
下载PDF
联苯双酯对小鼠骨髓细胞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董辉 侯沁莲 +4 位作者 姜道利 唐卫生 田真源 周则卫 李德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4期4-7,26,共5页
目的探讨联苯双酯对辐射致小鼠骨髓细胞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体外无菌分离小鼠骨髓细胞,联苯双酯孵育30 min后给予1 Gy照射,18 h后观察对骨髓细胞的细胞活力、细胞凋亡以及活性氧水平的影响。体内实验C57小鼠分为四组,对照组、联苯双酯... 目的探讨联苯双酯对辐射致小鼠骨髓细胞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体外无菌分离小鼠骨髓细胞,联苯双酯孵育30 min后给予1 Gy照射,18 h后观察对骨髓细胞的细胞活力、细胞凋亡以及活性氧水平的影响。体内实验C57小鼠分为四组,对照组、联苯双酯组、照射组和照射给药组。其中照射组和照射给药组给予4 Gy全身照射,对照组和联苯双酯组给予假照射(0Gy)。联苯双酯组和照射给药组在受照后灌胃联苯双酯(450 mg/kg),持续给药7 d,对照组和联苯双酯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在照射第9天取骨髓细胞,计数单侧股骨骨髓细胞数量以及观察骨髓细胞的凋亡、活性氧水平以及克隆形成能力。结果体外实验中,联苯双酯在5μmol/L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给予1 Gy照射后18 h,与对照组相比,照射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凋亡率以及活性氧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照射组比较,照射给药组中联苯双酯可提高受照骨髓细胞的细胞活力,降低骨髓细胞凋亡率和活性氧水平(P<0.05)。体内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照射组可显著降低骨髓细胞计数和克隆形成能力,提高骨髓细胞活性氧水平(P<0.05);与照射组比较,照射给药组中联苯双酯可显著改善骨髓细胞克隆形成能力,降低骨髓细胞活性氧水平。结论联苯双酯可降低骨髓细胞活性氧水平,对骨髓细胞辐射损伤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活性氧 联苯双酯 骨髓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五味子甲素衍生物联苯双酯的紫外防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曹波 王娟娟 +3 位作者 陈诗雅 路婷婷 陈虹 齐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联苯双酯(DDB)对中波紫外线(UVB)的防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DDB和维生素C对照检测五味子甲素衍生物DDB对超氧阴离子(O_2^-)的清除率。MTT法测定DDB、UVB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人真... 目的探讨联苯双酯(DDB)对中波紫外线(UVB)的防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DDB和维生素C对照检测五味子甲素衍生物DDB对超氧阴离子(O_2^-)的清除率。MTT法测定DDB、UVB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人真皮成纤维细胞(FB)生长的影响及DDB对UVB的防护作用。通过Giemsa染色,从形态学上观察DDB对UVB损伤的防护作用。激光共聚焦观察活性氧簇(ROS)及检测其荧光强度。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浓度DDB具有强的清除O_2^-的能力;DDB对Ha Ca T、Fb细胞无毒性且可防护UVB损伤。Giemsa染色后,形态学上发现DDB可以明显抑制细胞的凋亡。DDB可抑制Ha Ca T细胞外ROS的生成。结论五味子甲素衍生物DDB对UVB有明显的防护作用,DDB作用机制是通过其抗氧化活性抑制UVB辐射引起的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等,起到紫外线防护作用,有望开发成为有效的抗氧化剂和紫外防护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甲素衍生物联苯双酯 机制研究 UVB
下载PDF
联苯双酯制剂的物理分散状态及体外释放度 被引量:2
9
作者 谷士杰 高文伟 +2 位作者 乔培香 王爱国 强则银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1期859-864,共6页
用X-射线衍射法,考察不同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系中联笨双酯的物理分散状态,聚乙二醇6000(PEG 6000)固体分散系为有限互溶固体溶液,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共沉淀物为无定形粉末,脲共熔物为简单低共熔混合物,热分析研究亦证实PEG 6000固体... 用X-射线衍射法,考察不同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系中联笨双酯的物理分散状态,聚乙二醇6000(PEG 6000)固体分散系为有限互溶固体溶液,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共沉淀物为无定形粉末,脲共熔物为简单低共熔混合物,热分析研究亦证实PEG 6000固体分散物较其相应比例的物理混合物及片剂有更高的分散度。比较两种联苯双酯片剂与滴丸的体外释放度,两种片剂的释放度参数td值分别为37和178min,滴丸未包衣者为11min,包衣者为26.in。由此可知物理分散状态是影响释放速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双酯 片剂 滴丸
下载PDF
联苯双酯对肝癌发生的化学预防作用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华 魏怀玲 刘耕陶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33-1435,1439,共4页
目的探讨联苯双酯(DDB)对肝癌发生的化学预防作用。方法采用抗微核实验和抗DNA损伤实验观察DDB的抗突变作用;采用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肿胀实验初步探讨DDB的抗促癌活性;建立二乙基亚硝胺(DEN)/苯巴比妥(PB)联合诱发的小鼠肝癌模型,观察... 目的探讨联苯双酯(DDB)对肝癌发生的化学预防作用。方法采用抗微核实验和抗DNA损伤实验观察DDB的抗突变作用;采用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肿胀实验初步探讨DDB的抗促癌活性;建立二乙基亚硝胺(DEN)/苯巴比妥(PB)联合诱发的小鼠肝癌模型,观察小鼠肝脏的病理改变以及DDB对肝癌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小鼠提前灌服DDB50、100、200mg/kg,由环磷酰胺(CTX)引起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数分别为39.1±6.6、26.9±6.2、20.8±5.9个,与单用CTX(微核数为49.3±8.1个)相比明显降低(P<0.05或P<0.001);在佛波酯(TPA)作用的同时分别加入1、2、4μmol/LDDB,DNA-EB结合物的荧光强度较单加TPA时显著升高(P<0.05或P<0.001);50、100、200mg/kgDDB均能明显抑制致炎剂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部急性炎性反应,抑制率分别为15.9%、31.4%、32.0%;应用DDB能改善肝脏的病理状态;100和200mg/kgDDB预防给药均能降低肝肿瘤的发生率,其中200mg/kgDDB对肝细胞性肝癌和肝细胞瘤的抑制率分别为57.1%和22.8%。结论 DDB对化学毒物诱发的肝癌发生有一定抑制活性,同时具有降低肝癌发生率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双酯 肝肿瘤 化学预防
下载PDF
联苯双酯相关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11
作者 王文娥 杨爽 +1 位作者 许晓丽 周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0年第3期363-365,共3页
目的:探讨联苯双酯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6月国内医药期刊公开发表的联苯双酯致ADR的个... 目的:探讨联苯双酯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6月国内医药期刊公开发表的联苯双酯致ADR的个案报道文献,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联苯双酯致ADR的个案报道文献20篇,获取ADR有效病例47例,48例次。31例报告了性别、年龄的患者中,男性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女性患者[83.87%(26例)vs.16.13%(5例)];>20~50岁患者居多(21例,占67.74%);原患疾病以各型肝炎为主;ADR发生时间以给药后>7~14 d为主;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肝胆系统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氨基转移酶升高和黄疸。经停药、对症治疗,患者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报告。结论:联苯双酯的临床应用广泛且价格便宜,但使用时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加强用药监测,保证安全、有效、经济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双酯 药品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下载PDF
联苯双酯对人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玲 陈文为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4,共4页
本文用荧光探剂ANS,NPN和DPH研究联苯双酯对人红细胞膜不同层次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药可降低膜表层流动性(ANS为探剂),增加膜中层(NPN为探剂)和深层(DPH为探剂)的流动性。此外,还发现该药对由丙二醛诱发的溶血有保护作用。综合以... 本文用荧光探剂ANS,NPN和DPH研究联苯双酯对人红细胞膜不同层次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药可降低膜表层流动性(ANS为探剂),增加膜中层(NPN为探剂)和深层(DPH为探剂)的流动性。此外,还发现该药对由丙二醛诱发的溶血有保护作用。综合以上结果,作者对联苯双酯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扼要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双酯 流动性 红细胞
下载PDF
联苯双酯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凋亡及PPARγ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魏丹芸 张洪 +1 位作者 张英 彭锐 《中国药师》 CAS 2016年第3期413-416,共4页
目的:探讨联苯双酯(dimethyl dicarboxylate biphenyl,DDB)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和凋亡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gamma,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接种HSC-T6细胞于96孔板和6... 目的:探讨联苯双酯(dimethyl dicarboxylate biphenyl,DDB)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和凋亡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gamma,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接种HSC-T6细胞于96孔板和6孔板中,分别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浓度联苯双酯作用于细胞24 h后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药物对HSC-T6细胞PPARγm RNA和蛋白的表达的影响。结果:相比于对照组(0μmol·L^(-1)),DDB在实验浓度(8~64μmol·L^(-1))能明显抑制HSC-T6的增殖(P<0.05),促进HSCT6的凋亡(P<0.05);药物处理过的HSC-T6细胞PPARγm RNA及其蛋白表达均有显著提高。结论:DDB可通过上调HSCT6细胞中PPARγ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双酯 大鼠肝星状细胞 PPARΓ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16种药物对卡介苗加脂多糖引起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29
14
作者 杨天健 魏怀玲 刘耕陶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85-188,共4页
建立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用于治肝炎药的筛选.方法:给小鼠iv卡介苗(BCG)约5×107个活菌/02mL/只后10d,再iv脂多糖(LPS)5-10μg/02mL/只,测定血清转氨酶水平及肝组织损伤的程度.... 建立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用于治肝炎药的筛选.方法:给小鼠iv卡介苗(BCG)约5×107个活菌/02mL/只后10d,再iv脂多糖(LPS)5-10μg/02mL/只,测定血清转氨酶水平及肝组织损伤的程度.结果:给小鼠ivBCG后10d,再ivLPS,12h内AlaAT水平明显升高.肝组织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小叶坏死、肉芽肿形成,至14d肝损伤尚未完全恢复.基因工程干扰素α2a、肝细胞生长因子、阿糖腺苷单磷酸、双环醇、联苯双酯、环磷酰胺及氢化泼尼松能减轻BCG+LPS所致肝损伤.结论:ivBCG和LPS能引起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此模型可用于评价治肝炎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 肝损伤 卡介苗 脂多糖 阿糖腺苷磷酸
原文传递
金刚烷胺和联苯双酯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凤君 蒋智 +3 位作者 周巧玲 于毅 孟黄花 石瑶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00-404,共5页
为了对金刚烷胺(AM)和联苯双酯(DDB)抗乙肝病毒(HBV)的作用进行动物实验研究,采用高压注射体内转染法建立HBV复制小鼠模型,对模型小鼠给药3d后处死。用Southern杂交检测小鼠肝脏HBV DNA复制中间体;ELISA检测血清中HBeAg和HBsAg。给予AM... 为了对金刚烷胺(AM)和联苯双酯(DDB)抗乙肝病毒(HBV)的作用进行动物实验研究,采用高压注射体内转染法建立HBV复制小鼠模型,对模型小鼠给药3d后处死。用Southern杂交检测小鼠肝脏HBV DNA复制中间体;ELISA检测血清中HBeAg和HBsAg。给予AM和二种药物联合处理后,小鼠体内HBV DNA复制中间体和HBeAg、HBsAg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该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仅给予DDB的小鼠肝脏HBV DNA复制中间体和血清抗原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因此,AM能够抑制小鼠体内HBV的复制、表达,而连续3d给予DDB对小鼠体内HBV无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烷胺 联苯双酯 乙肝病毒 动物模型 高压注射体内转染
原文传递
联苯双酯过饱和自微乳释药系统的体内外评价 被引量:5
16
作者 田霞 全东琴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00-604,共5页
目的研究联苯双酯过饱和自微乳(BDD—S—SMEDDS)的体外自乳化能力和体内药动学。方法采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BDD—S-SMEDDS乳化后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考察不同的促过饱和物质及不同用量对BDD—S—SMEDDS体外析晶的影响,并测定BDD—S... 目的研究联苯双酯过饱和自微乳(BDD—S—SMEDDS)的体外自乳化能力和体内药动学。方法采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BDD—S-SMEDDS乳化后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考察不同的促过饱和物质及不同用量对BDD—S—SMEDDS体外析晶的影响,并测定BDD—S-SMEDDS的体外溶出度;测定Beagle犬体内血药浓度,与市售滴丸相比,考察BDD—S—SMEDDS的体内药动学。结果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的促过饱和效果较好,其用量为0.5%~2%时均有较好的药物抑晶作用;BDD-S-SMEDDS加入水稀释后迅速乳化形成微乳,平均粒径为(38.40±0.28)nm,Zeta电位为(-8.00±0.99)mV;体外溶出度10min时达到80%以上,比市售滴丸溶出显著提高;体内药动学数据表明,BDD—S-SMEDDS软胶囊达峰时间tmax提前,最大血药浓度Pmax(143.294-52.91)μg·L^-1是市售滴丸的2.6倍,AUC为市售滴丸的1.92倍。结论BDD-S—SMEDDS体系中促过饱和物质PVPK30的加入,可以提高稳定性,减少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并且显著提高BDD的体外溶出和体内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双酯 促过饱和物质 自乳化 溶出度 生物利用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