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rulic acid prevents liver injury and increases the anti-tumor effect of diosbulbin B in vivo 被引量:8
1
作者 Jun-ming WANG Yu-chen SHENG +1 位作者 Li-li JI Zheng-tao WA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6期540-547,共8页
The present study i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on by ferulic acid against the hepatotoxicity induced by diosbulbin B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and further observe whether ferulic acid augments diosbulbin B... The present study i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on by ferulic acid against the hepatotoxicity induced by diosbulbin B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and further observe whether ferulic acid augments diosbulbin B- induced anti-tumor activ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ferulic acid decreases diosbulbin B-increased serum alanine transaminase/aspartate transaminase (ALT/AST) levels. Ferulic acid also decreases lipid peroxide (LPO) levels which are elevated in diosbulbin B-treated mice. Histological evaluation of the liver demonstrates hydropic degeneration in diosbulbin B-treated mice, while ferulic acid reverses this injury. Moreover, the activities of copper- and zinc-containing superoxide dismutase (CuZn-SOD) and catalase (CAT) are decreased in the livers of diosbulbin B-treated mice, while ferulic acid reverses these decreases. Furthe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mRNA expressions of CuZn-SOD and CAT in diosbulbin B-treated mouse liver a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ile ferulic acid prevents this decrease. In addition, ferulic acid also augments diosbulbin B-induced tumor growth inhibition compared with diosbulbin B alone. Taken together, the present study shows that ferulic acid prevents diosbulbin B-induced liver injury via ameliorating diosbulbin B-induced liver oxidative stress injury and augments diosbulbin B-induced anti-tumor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ulic acid diosbulbin b HEPATOTOXICITY Oxidative stress injury Anti-tumor activity
原文传递
新鲜黄独中黄独素B的含量测定
2
作者 张军航 徐亮 +3 位作者 应凌毅 毛继航 高董森 王晨霞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7期143-145,共3页
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鲜黄独的块茎、叶子和地上茎中黄独素B的含量。采用Ultimate XB-C_(18)柱(250×4.6 mmID,5μm),流动相为乙腈,检测波长220 nm,流速1.0 mL/min,柱温25℃。黄独素B在10.6~53.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 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鲜黄独的块茎、叶子和地上茎中黄独素B的含量。采用Ultimate XB-C_(18)柱(250×4.6 mmID,5μm),流动相为乙腈,检测波长220 nm,流速1.0 mL/min,柱温25℃。黄独素B在10.6~53.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21.392x+1146.7,相关系数R为0.9992。经验证重复性、稳定性及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偏差RSD均符合要求,样品加标回收率试验RSD为1.4%,在允许范围内,故本方法适合新鲜黄独中黄独素B含量的测定。新鲜黄独块茎、叶子及地上茎中黄独素B的含量在本次测定中分别为0.122%,0.060%及0.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独素b 黄独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黄独素B分散片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2
3
作者 于蓓蓓 闫雪生 +1 位作者 张丹丹 孙丹丹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90-2395,共6页
目的:优化黄独素B分散片的制备工艺,提高黄独素B的溶出速率。方法:建立黄独素B分散片体外溶出度测定方法;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以填充剂微晶纤维素(MCC)的用量、载药量、助流剂微粉硅胶用量及崩解剂交联羧甲基淀粉钠(c CMS-Na)用量作... 目的:优化黄独素B分散片的制备工艺,提高黄独素B的溶出速率。方法:建立黄独素B分散片体外溶出度测定方法;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以填充剂微晶纤维素(MCC)的用量、载药量、助流剂微粉硅胶用量及崩解剂交联羧甲基淀粉钠(c CMS-Na)用量作为考察因素,以体外溶出度和崩解时限为指标,对黄独素B分散片成型工艺进行优选。建立二次多项式模型描述考察指标和4个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绘制效应面图,确定较优处方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优选的最佳处方比例为:黄独素B:3.13%,MCC:35%,纤维素乳糖:53.24%,c CMS-Na:7.5%,微粉硅胶:1.13%。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的黄独素B分散片成型工艺简便、可行性高,且崩解时限短、体外溶出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独素b 分散片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体外溶出度 崩解时限
下载PDF
不同放置年限黄药子中黄独素B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2
4
作者 高卫娜 杨青山 刘劲松 《广州化工》 CAS 2015年第20期130-131,175,共3页
用HPLC法测定不同放置年限黄药子中黄独素B的含量。采用C18柱(250 mm×4.6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35∶65);检测波长:210 nm;流速:1.0 m L·min-1;柱温:25℃。黄独素B在5.36~53.60μg·m L-1(r=0.9993... 用HPLC法测定不同放置年限黄药子中黄独素B的含量。采用C18柱(250 mm×4.6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35∶65);检测波长:210 nm;流速:1.0 m L·min-1;柱温:25℃。黄独素B在5.36~53.60μg·m L-1(r=0.9993)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RSD=3.37%。不同放置年限的黄药子块茎部位含量相近;黄药子药材茎中含量很少,可以忽略不计,叶中黄独素B含量约为块茎含量的五分之一,可以有效利用黄药子药材的叶子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放置年限 不同部位 黄药子 黄独素b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黄独素B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巫圣乾 张璐 +3 位作者 龚梦鹃 王淑美 梁生旺 邹忠杰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3046-3050,共5页
目的:从代谢层面探索黄独素B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研究其肝毒性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和黄独素B组(200 mg/kg),每组12只。一次性灌胃给予相应药物24 h后,检测小鼠血清中丙氨酸... 目的:从代谢层面探索黄独素B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研究其肝毒性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和黄独素B组(200 mg/kg),每组12只。一次性灌胃给予相应药物24 h后,检测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检测尿液和肝组织中的代谢产物水平,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黄独素B肝毒性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黄独素B组小鼠血清中ALT、AST水平均显著上升,肝组织中MDA水平显著上升、SOD水平显著下降(P<0.05);肝组织细胞受损,出现明显病理性改变;尿液和肝组织中代谢产物水平发生显著改变,各筛选得到3种和6种与肝损伤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P<0.05),分别为α-酮戊二酸、二甲胺、氧化三甲胺(尿液)和谷胱甘肽、牛磺酸、肌苷、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肝组织)。结论:黄独素B主要是通过自由基氧化作用损伤肝细胞,其对机体三羧酸循环、氨基酸代谢、肠道菌群产生影响可能是其肝毒性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独素b 急性肝损伤 肝毒性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氢谱 小鼠
下载PDF
大鼠灌胃黄独素B单体和黄药子醇提物后黄独素B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许玉凤 阳海鹰 +1 位作者 原梅 李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2-78,共7页
目的研究黄独素B(DIOB)在大鼠体内的血浆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特征,并比较DIOB单体和黄药子醇提物(EEDB)给药后DIOB血浆和组织暴露以及消除的差异。方法建立并验证了定量分析血浆和组织样品DIOB的液相-串联质谱法(LC-MS/MS)。SD大鼠ig给予DI... 目的研究黄独素B(DIOB)在大鼠体内的血浆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特征,并比较DIOB单体和黄药子醇提物(EEDB)给药后DIOB血浆和组织暴露以及消除的差异。方法建立并验证了定量分析血浆和组织样品DIOB的液相-串联质谱法(LC-MS/MS)。SD大鼠ig给予DIOB 1.3 mg·kg^(-1)和EEDB 1.0 g·kg^(-1),不同时间点采样,测定血浆和组织样品中的DIOB浓度。快速平衡透析法测定DIOB在血浆和组织的蛋白结合率。采用Win Nonlin 6.4软件拟合并获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给予DIOB单体和EEDB后,血浆DIOB的峰浓度(c_(max))和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312±67和(131±84)μg·L^(-1)(P<0.01)以及0.12±0.07和(0.23±0.17)h;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1.17±0.28和(2.34±0.83)h(P<0.05)。组织分布研究结果表明,DIOB在肺的分布浓度最高,其次是肝和肾。DIOB单体组DIOB在肺、肝和肾组织的AUC(0-24 h)分别为4527.0±557.7,183.0±51.1和(64.4±22.4)ng·h·g^(-1),EEDB组分别为6507.9±424.3(P<0.01),467.5±202.7(P<0.05)和(238.6±70.0)ng·h·g^(-1)(P<0.01)。DIOB的血浆、肝和肺组织的蛋白结合率为38.7%~43.6%,61.3%~66.9%和61.4%~64.7%。DIOB肺/血浆游离浓度AUC比值>48。结论 DIOB以单体和EEDB 2种形式给药后,大鼠血浆动力学和组织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DIOB在肺组织的分布具有较强的靶向性。在黄药子和DIOB的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中应关注上述特征和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独素b 黄药子 药动学 组织分布 蛋白结合
下载PDF
黄药子抗炎活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8
7
作者 谭兴起 阮金兰 +2 位作者 陈海生 王菊英 王杰松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77-679,共3页
目的 :研究黄药子的抗炎活性成分。 方法 :通过反复硅胶柱层析对黄药子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 ,分别采用红外 (IR)、质谱 (MS)、核磁共振 (包括 1 H- NMR,1 3C- NMR以及 2 D- NMR)方法鉴定结构 ;并通过大鼠黄独乙素灌胃 ,考察... 目的 :研究黄药子的抗炎活性成分。 方法 :通过反复硅胶柱层析对黄药子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 ,分别采用红外 (IR)、质谱 (MS)、核磁共振 (包括 1 H- NMR,1 3C- NMR以及 2 D- NMR)方法鉴定结构 ;并通过大鼠黄独乙素灌胃 ,考察其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及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 结果 :分离鉴定了 5个化合物 ,黄独乙素 ( ) ,黄独丁素 ( ) ,硬脂酸 ( ) ,β-谷甾醇 ( ) ,胡萝卜苷 ( ) ;口服黄独乙素 5 0 m g/ (kg· d)及 2 0 0 mg/ (kg· d)对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跖肿及大鼠棉球肉芽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结论 :黄独乙素是黄药子抗炎活性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药子 抗炎活性成分 研究 化学成分 反复硅胶柱层析 氯仿部位
下载PDF
以黄独乙素和儿茶素为指标成分研究黄药子-当归配伍组合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玉娟 田园 +3 位作者 欧婉露 甘琳 陈博 李岩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66-870,共5页
采用HPLC-UV法研究不同比例黄药子-当归配伍组合中黄独乙素及儿茶素的质量分数.采用95%乙醇对黄药子-当归配伍组合进行提取,经乙酸乙酯萃取后,测定黄药子及各配伍组合中黄独乙素及儿茶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黄独乙素和儿茶素分别在10~20... 采用HPLC-UV法研究不同比例黄药子-当归配伍组合中黄独乙素及儿茶素的质量分数.采用95%乙醇对黄药子-当归配伍组合进行提取,经乙酸乙酯萃取后,测定黄药子及各配伍组合中黄独乙素及儿茶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黄独乙素和儿茶素分别在10~200μg/mL及200~1 20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9.4%及92.8%.黄药子单煎液中黄独乙素质量分数2.90 mg/g,儿茶素质量分数为0.78 mg/g,黄药子-当归以1∶1,1∶2,2∶1配伍时,各组中黄独乙素质量分数分别为1.01,2.19,2.04 mg/g,表明黄药子与当归以1∶1比例配伍后,致肝毒性成分黄独乙素质量分数最低.各组中儿茶素质量分数分别为0.35,0.30,0.43 mg/g,即1∶2的配伍比例中儿茶素质量分数最低.结果表明当归的药味比例显著影响黄药子中主要成分的质量分数,这些质量分数变化或与当归与黄药子配伍后药效增强、毒性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药子 配伍 黄独乙素 儿茶素 HPLC-UV
下载PDF
祁州漏芦水煎液中二萜化合物Diosbulbin-B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斌 石任兵 +2 位作者 涂光忠 王伟 杨春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60,共3页
目的 研究祁州漏芦水煎液的化学成分。方法 祁州漏芦水煎液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纯化 ,硅胶色谱分离 ,波谱分析和应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 (1H 1HCOSY谱、HMQC谱、HMBC谱、NOESY谱和TOCSY谱等 )解析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出 1个二萜化合物di... 目的 研究祁州漏芦水煎液的化学成分。方法 祁州漏芦水煎液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纯化 ,硅胶色谱分离 ,波谱分析和应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 (1H 1HCOSY谱、HMQC谱、HMBC谱、NOESY谱和TOCSY谱等 )解析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出 1个二萜化合物diosbulbin B(V)。结论 该化合物系首次从祁州漏芦中分离得到 ,并首次在祁州漏芦属植物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州漏芦 二萜 diosbulbin-b
原文传递
黄药子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德斌 黄志芳 +3 位作者 刘云华 刘玉红 陈燕 易进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37-1040,共4页
目的建立黄药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黄药子中黄独素B进行定性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定量检测黄独素B,选用ZORBAX Eclipse XDB C18柱(4.6 mm×150 mm,5μm);柱温为35℃;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32∶68);体... 目的建立黄药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黄药子中黄独素B进行定性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定量检测黄独素B,选用ZORBAX Eclipse XDB C18柱(4.6 mm×150 mm,5μm);柱温为35℃;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32∶68);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方法对黄药子进行水分、总灰分等各项检查。结果黄药子药材中水分10.5%~13.2%,总灰分2.22%~4.02%,酸不溶性灰分0.08%~0.63%,醇溶性浸出物含有量7.6%~12.9%;饮片中水分8.1%~11.7%,总灰分2.78%~3.84%,酸不溶性灰分0.06%~0.53%,醇溶性浸出物含有量6.9%~12.0%;薄层鉴别专属性强;黄药子药材和饮片中黄独素B含有量在0.15%~0.48%范围内。黄独素B在进样量0.155 36~1.553 6μg(r=0.999 9)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26%(RSD=1.47%)。结论本方法可靠、准确、专属性强,可作为黄药子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药子 黄独素b 质量标准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HPLC法测定黄药子中黄独乙素的含量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林松 谭兴起 +1 位作者 孔飞飞 郭良君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建立测定中药黄药子中黄独乙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甲醇提取药材,氯仿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采用Symmetry C18(150 mm×3.9mm,5μm),以甲醇-水-磷酸(40∶60∶0.08)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为215nm。结果... 目的建立测定中药黄药子中黄独乙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甲醇提取药材,氯仿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采用Symmetry C18(150 mm×3.9mm,5μm),以甲醇-水-磷酸(40∶60∶0.08)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为215nm。结果黄独乙素溶液在4.92~396.00mg.L-1时与其吸收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99.80%,RSD=0.57%。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黄药子中黄独乙素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独乙素 黄药子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
下载PDF
黄药子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艳伟 于蓓蓓 +1 位作者 孙丹丹 闫雪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52-54,共3页
目的:对中药黄药子的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75%乙醇提取,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采用Lichrospher C18(4.6 mm×250 mm,5μm)柱,以乙腈-0.15%磷酸水(35∶65)为流动相,流速1 m L/min,检测波长215 nm,高效液相法测定黄独... 目的:对中药黄药子的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75%乙醇提取,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采用Lichrospher C18(4.6 mm×250 mm,5μm)柱,以乙腈-0.15%磷酸水(35∶65)为流动相,流速1 m L/min,检测波长215 nm,高效液相法测定黄独素b的含量。结果:在TCL鉴别中,黄独素b的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在高效液相色谱中,黄独素b平均回收率为99.40%,RSD为0.51%。结论:本实验建立的黄药子中黄独素b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独素b 黄药子 高效液相色谱法 薄层鉴别 质量标准
下载PDF
黄药子配伍甘草分煎液与合煎液中黄独乙素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华碧春 马丽娜 +1 位作者 史道华 陈小峰 《中药与临床》 2013年第2期50-53,共4页
目的:比较黄药子配伍甘草前后毒性成分黄独乙素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PLATISILTM-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冰乙酸(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25℃。结果:黄独乙素在37.5μg.mL-1~310.0μg.mL-1呈良... 目的:比较黄药子配伍甘草前后毒性成分黄独乙素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PLATISILTM-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冰乙酸(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25℃。结果:黄独乙素在37.5μg.mL-1~310.0μg.mL-1呈良好的线性,r=0.9999。黄独乙素含量:黄药子单煎液>分煎液>合煎液。结论:黄药子配伍甘草后其毒性成分黄独乙素含量有所下降,可能是其配伍减毒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药子 甘草 黄独乙素 HPLC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不同产地黄药子中黄独乙素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7
14
作者 沈雄荣 董建勇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7期935-937,共3页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黄药子中黄独乙素的含量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药材粉末用纯净水直接煎二次,合并水煎液,采用Kromasil-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醋酸=34∶66∶0.1为流动相,流速为1....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黄药子中黄独乙素的含量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药材粉末用纯净水直接煎二次,合并水煎液,采用Kromasil-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醋酸=34∶66∶0.1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5℃。结果 黄独乙素在26.0~130.0μg·m 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不同产地黄药子中黄独乙素平均含量:河北〉广西〉江苏〉四川〉浙江。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不同产地黄药子中黄独乙素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药子 黄独乙素 含量测定 色谱法 高效液相
下载PDF
黄独乙素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继森 程树杰 李鹏凯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3年第3期13-15,19,共4页
目的研究黄独乙素(Diosbulbin B)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MTT法测定黄独乙素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10、20、40、80μmol/L的黄独乙素作用24 h后对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2.48%、30.10%、43.02%... 目的研究黄独乙素(Diosbulbin B)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MTT法测定黄独乙素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10、20、40、80μmol/L的黄独乙素作用24 h后对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2.48%、30.10%、43.02%和51.41%,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4.09±1.81)μmol/L。结论黄独乙素在体外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有明显的、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独乙素 胃癌 肿瘤抑制 3-(4 5-二甲基噻唑-2)-2 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
下载PDF
黄独乙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及其耐药细胞株体外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博 程树杰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4年第3期6-10,共5页
目的研究黄独乙素(Diosbulbin B)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与其耐药细胞株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药物浓度递增法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分别建立其顺铂、5-FU、阿霉素的耐药细胞株,应用MTT法检测黄独乙素对SGC-7901、SGC-7901/顺铂、SGC... 目的研究黄独乙素(Diosbulbin B)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与其耐药细胞株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药物浓度递增法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分别建立其顺铂、5-FU、阿霉素的耐药细胞株,应用MTT法检测黄独乙素对SGC-7901、SGC-7901/顺铂、SGC-7901/5-FU及SGC-7901/阿霉素的增殖抑制率,比较黄独乙素对以上四种细胞株的增殖抑制率是否有差异。结果黄独乙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及其顺铂、5-FU、阿霉素耐药细胞株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剂量依赖性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加入黄独乙素后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与其顺铂、5-FU、阿霉素耐药细胞株的增殖抑制率近似(P>0.05)。结论黄独乙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表现出较低的交叉耐药性,能够在该细胞对顺铂、5-FU、阿霉素产生耐药后同样发挥增殖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独乙素 人胃癌SGC-7901细胞 耐药细胞株 交叉耐药性 体外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从黄独素B含量差异分析评价绿豆药汁制黄药子的炮制减毒工艺 被引量:1
17
作者 段雅倩 宋玲玲 +2 位作者 张月月 李炳印 王君明 《时珍国医国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21-2424,共4页
目的通过毒性成分黄独素B含量差异分析初评绿豆药汁制黄药子的炮制减毒作用及其工艺。方法以绿豆质量分数(A)、闷润时间(B)、炮制温度(C)、炮制时间(D)为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制备绿豆药汁制黄药子各炮制品,以C_(18)反相色谱柱(4... 目的通过毒性成分黄独素B含量差异分析初评绿豆药汁制黄药子的炮制减毒作用及其工艺。方法以绿豆质量分数(A)、闷润时间(B)、炮制温度(C)、炮制时间(D)为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制备绿豆药汁制黄药子各炮制品,以C_(18)反相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28∶72)、进样量10μL、流速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210 nm为色谱条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药子生品及其正交试验设计下的各炮制品中黄独素B含量的检测分析,初评绿豆药汁制黄药子的炮制减毒作用及其工艺。结果黄药子生品中毒性成分黄独素B含量为1.813 mg·g^(-1),正交试验设计下绿豆药汁制黄药子各炮制品中毒性成分黄独素B的含量在1.228~1.629 mg·g^(-1),较黄药子生品中显著下降10.18%~32.26%(P<0.01),其中尤以A3B1C3D2工艺下的绿豆药汁制黄药子炮制下降32.26%为最优。结论从毒性成分黄独素B含量差异层面表明,绿豆药汁制黄药子具有炮制减毒作用,A3B1C3D2是其最佳炮制减毒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药子 绿豆药汁制法 绿豆药汁制黄药子 黄独素b 炮制减毒工艺
原文传递
基于黄独素B含量分析的甘草、当归炮制黄药子减毒工艺研究
18
作者 宋玲玲 王君明 +4 位作者 张月月 刘鸣昊 李炳印 李亚敏 段雅倩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33-2936,共4页
目的基于黄独素B(DB)含量差异优选黄药子炮制减毒工艺。方法以炮制过程中常见的主药与辅料(主药:黄药子;辅料:甘草、当归)配比、炮制温度、炮制时间为考察因素,分别制备黄药子各炮制品。以乙腈:水为25∶75为流动相,柱温30℃,建立黄药子... 目的基于黄独素B(DB)含量差异优选黄药子炮制减毒工艺。方法以炮制过程中常见的主药与辅料(主药:黄药子;辅料:甘草、当归)配比、炮制温度、炮制时间为考察因素,分别制备黄药子各炮制品。以乙腈:水为25∶75为流动相,柱温30℃,建立黄药子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等度洗脱,测定黄药子中主要毒性成分DB的含量。结果(1)与黄药子生品比较:甘草药汁制黄药子各炮制品中DB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以A_(3)B_(1)C_(3)组中DB含量下降的最多,为0.781 mg/g,逆转率为31.9%;(2)当归药汁制黄药子各炮制品中DB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以A_(3)B_(2)C_(1)组中DB含量下降的最多,为0.811 mg/g,逆转率为29.3%。结论甘草药汁制黄药子的最佳炮制减毒工艺为A_(3)B_(1)C_(3)组,即“黄药子∶甘草以100∶20的情况下,120℃炮制20 min”;当归药汁制黄药子的最佳炮制减毒工艺为A_(3)B_(2)C_(1)组,即“黄药子∶当归以100∶20的情况下,140℃炮制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药子 炮制减毒 甘草药汁制黄药子 当归药汁制黄药子 黄独素b
原文传递
黄药子中黄独乙素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瑞 杜秋旻 +5 位作者 李永春 闫美霖 何家丽 苗晶囡 徐丹 邱军强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优化黄药子中黄独乙素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独乙素的含量。以黄独乙素的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确定最佳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超声提取次数。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进行提取工艺的优化。结果... 目的优化黄药子中黄独乙素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独乙素的含量。以黄独乙素的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确定最佳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超声提取次数。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进行提取工艺的优化。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次数为3次,提取时间5 h,料液比(g/mL)为1∶65,优化得到的黄独乙素得率为0.377%。结论本方法工艺简单、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黄药子中黄独乙素的提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药子 黄独乙素 响应面设计
下载PDF
黄独素B致小鼠肝损伤过程中对肝外排型转运体Mrp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曲晓宇 周利婷 +3 位作者 张四喜 牛俊奇 丁艳华 宋燕青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633-1636,共4页
目的:探究黄独素B引起小鼠肝损伤过程中肝转运体Mrp2的变化情况。方法:雄性ICR小鼠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试验组以50 mg·kg-1的剂量灌胃给药黄独素B14 d后,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肝功生化指标、称量肝脏重量计算肝重指数... 目的:探究黄独素B引起小鼠肝损伤过程中肝转运体Mrp2的变化情况。方法:雄性ICR小鼠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试验组以50 mg·kg-1的剂量灌胃给药黄独素B14 d后,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肝功生化指标、称量肝脏重量计算肝重指数、制作肝脏病理切片,最后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测定肝脏转运体Mrp2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黄独素B给药组小鼠肝重指数及肝功生化指标如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酸、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等均比空白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给药组肝外排型转运体Mrp2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独素B口服能够引起小鼠肝脏外排型转运体Mrp2表达的下降,阻碍胆红素、胆汁酸及毒性物质外排而造成其在体内及肝内的蓄积,该变化可能是黄独素B引起药源性肝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独素b 转运体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 免疫印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