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从肠论治”的经方运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刘玉超 苏惠萍 +4 位作者 李宇航 关秋红 郑丰杰 朱德望 吴若菡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1705-1706,共2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科常见疾病,患者常见咳喘及大便异常等症状。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认识,从肠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临床应用较多,疗效显著。然而,从肠论治多被理解等同于通腑法,其实不然,从肠论治不等同于通腑法,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科常见疾病,患者常见咳喘及大便异常等症状。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认识,从肠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临床应用较多,疗效显著。然而,从肠论治多被理解等同于通腑法,其实不然,从肠论治不等同于通腑法,还包括温肠、化湿、利水等不同治肠方法。文章试从经方角度出发,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从肠论治的临床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经方 肺与大肠相表里 从肠论治 辨证论治
下载PDF
论“六经中风”的证治特点 被引量:7
2
作者 陈烨文 许琳 龚一萍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探究六经中风的证治特点,厘清六经中风理法方药特点,并补充相应的治疗方药。[方法]以张仲景著作为基础,搜集六经中风的条文,并以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六经中风的证候,以此阐明病机,补充主治方剂。[结果]风邪具有阳热属性,三阳中风... [目的]探究六经中风的证治特点,厘清六经中风理法方药特点,并补充相应的治疗方药。[方法]以张仲景著作为基础,搜集六经中风的条文,并以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六经中风的证候,以此阐明病机,补充主治方剂。[结果]风邪具有阳热属性,三阳中风易治,三阴中风有必要待其阳气来复,治疗六经中风的方药选择需要兼顾辛凉清热之法,具体可以参考张仲景、叶天士、吴鞠通的诸辛凉方。太阳中风主治方为桂枝汤,阳明中风主治方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少阳中风的主治方为小柴胡汤,太阴中风的主治方为桂枝人参汤,少阴中风主治方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厥阴中风主治方为麻黄升麻汤。[结论]厘清六经中风证候和病机特点,补充相应方药,有助于加强对风邪属性和六经中风证治的认识。其中,治疗三阳中风的经方与后世温病学家的辛凉解表方的比较研究,是探讨寒温统一的切入点,为探讨寒温统一提供了初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 中风 张仲景 伤寒论 辨证论治 叶天士 吴鞠通
下载PDF
张仲景辨量思维刍议 被引量:2
3
作者 卞尧尧 杨丽丽 +2 位作者 戴建国 王中立 徐桂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85-1486,共2页
从"量"之视角探究《伤寒论》中证候、治法以及遣方用药之特点。张仲景证候表述见微知著、层次分明;治法拿捏细腻、着力清晰;遣方用药揣度精妙、推敲毫厘,充分展现张仲景临证对"量"之思考。张仲景辨证与辨量相结合... 从"量"之视角探究《伤寒论》中证候、治法以及遣方用药之特点。张仲景证候表述见微知著、层次分明;治法拿捏细腻、着力清晰;遣方用药揣度精妙、推敲毫厘,充分展现张仲景临证对"量"之思考。张仲景辨证与辨量相结合的思想贯穿于其辨治体系诸多方面,故亟待深入探索辨量之思维,挖掘辨量之模式,凝练辨量之思想。临证若将辨证和辨量相参互用,对临证辨治是有益的思考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量思维 辨治体系 张仲景
下载PDF
谈仲景的辨病与辨证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再良 程磐基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6-8,共3页
为探讨辨病与辨证的学术问题 ,对仲景的辨证论治体系进行分析。认为张仲景对某些病证有很深的认识 ,并揭示了它们的证治规律 ;《伤寒杂病论》中有些疾病以单个症状命名 ,存在局限性 ;张仲景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但更多的注重辨证论治。... 为探讨辨病与辨证的学术问题 ,对仲景的辨证论治体系进行分析。认为张仲景对某些病证有很深的认识 ,并揭示了它们的证治规律 ;《伤寒杂病论》中有些疾病以单个症状命名 ,存在局限性 ;张仲景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但更多的注重辨证论治。指出 ,当前不应回避辨病 (西医病名 )和辨证 (中医证名 )相结合这一中西医互补而有利于提高疗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病 辨证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金匮要略》
下载PDF
小青龙汤加味治疗外寒内饮型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秀兰 王勇奇 +3 位作者 李香凤 牛少强 杨玉光 崔景军 《河南中医》 2015年第10期2317-2319,共3页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加味治疗外寒内饮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小青龙汤加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加味治疗外寒内饮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小青龙汤加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和体征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Pa O2和Pa CO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青龙汤治疗外寒内饮型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喘息、咯痰、纳呆、胸痛、哮鸣等临床症状,减少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小青龙汤 外寒内饮证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论《金匮要略》“辨病”与“辨证”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梓新 连建伟 姜元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548-550,共3页
[目的]研究《金匮要略》中"辨病"和"辨证"的关系,探讨仲景诊治杂病的思想和方法。[方法]细析"病"和"证"的原本概念,分析"辨病"和"辨证"的关系及其在诊治杂病中的意义。[结... [目的]研究《金匮要略》中"辨病"和"辨证"的关系,探讨仲景诊治杂病的思想和方法。[方法]细析"病"和"证"的原本概念,分析"辨病"和"辨证"的关系及其在诊治杂病中的意义。[结果]病是疾病变化的全过程,证是过程中的外在表现。辨病与辨证关系的真实内涵,应是结合对具体疾病规律的认识,透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证候表现,从而对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机理(病机)作出全面、准确的判断。[结论]若能在理解辨病和辨证关系真实意义的前提下,重新审视和研究《金匮》条文,则可更好地理解辨证论治的意义,从而提高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辨病 辩证 杂病 辨证论治 张仲景
下载PDF
张仲景祛火邪思路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朱星瑜 谢璐帆 +1 位作者 管斯琪 范永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7-1119,共3页
对张仲景祛火邪的思路做相关总结,从何谓火邪、祛火途径、祛火方法和注意事项四方面进行论述。总结祛火途径包括汗孔、口、前后二阴、针刺放血,方法包括汗、吐、下、清、和、针刺放血、扶正祛邪及消瘀预防,并总结相关注意事项,有助于临... 对张仲景祛火邪的思路做相关总结,从何谓火邪、祛火途径、祛火方法和注意事项四方面进行论述。总结祛火途径包括汗孔、口、前后二阴、针刺放血,方法包括汗、吐、下、清、和、针刺放血、扶正祛邪及消瘀预防,并总结相关注意事项,有助于临床更加合理应用祛火邪的方法,使祛火疗效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火邪 辨证论治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病脉证并治”诊疗思维模式临床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孙鸿昌 张晓艳 +1 位作者 蔡超产 陈晓辉 《河南中医》 2017年第6期940-942,共3页
目前中医收集病理资料的方式依然是望闻问切,形式上与古人相同,但在具体操作上却相差较大。现代中医过分依赖问诊,主要依靠病人陈述,望闻问切结束方开始分析病情;而古代大医却较重视脉诊,参考问诊,脉诊的过程即是诊断辨证的过程,相比之... 目前中医收集病理资料的方式依然是望闻问切,形式上与古人相同,但在具体操作上却相差较大。现代中医过分依赖问诊,主要依靠病人陈述,望闻问切结束方开始分析病情;而古代大医却较重视脉诊,参考问诊,脉诊的过程即是诊断辨证的过程,相比之下,此法对医生的诊断水平要求较高,但诊断的准确性亦较高,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病脉证并治"的诊疗模式当为此诊法之肇端。"脉诊"乃"病脉证治"诊疗模式的核心内容。脉诊是对患者整个身体状态的把握,其作用主要表现在:推测病因,推测治疗经过,推测兼证,推测预后,指导治疗,其中,最关键是治疗作用。由此可见,较目前中医普遍应用的诊疗模式而言,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体现的"病脉证并治"诊疗思维模式临床的应用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脉证并治” 诊疗思维模式 脉象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下载PDF
浅析《金匮要略》中湿病、痰饮、水气病之异同 被引量:15
9
作者 房明明 王新佩 《河南中医》 2016年第4期559-561,共3页
张仲景为湿病、痰饮、水气病确立的共同治疗法则:宣通阳气,恢复三焦气化。在具体的方药应用上,则存在以下共同点:麻黄、桂枝等入肺宣通上焦,白术、甘草、生姜等入脾胃温运中焦,附子等入肾振奋下焦。湿病、痰饮、水气病之间存在紧密的动... 张仲景为湿病、痰饮、水气病确立的共同治疗法则:宣通阳气,恢复三焦气化。在具体的方药应用上,则存在以下共同点:麻黄、桂枝等入肺宣通上焦,白术、甘草、生姜等入脾胃温运中焦,附子等入肾振奋下焦。湿病、痰饮、水气病之间存在紧密的动态联系,层层递进,不断发展:从主论外湿的湿病,到水液停聚于体内局部的痰饮病,再到水液泛溢于周身的水气病,由外到内,由轻到重,呈现动态的发展规律。痰饮病实为联系湿病与水气病的枢纽所在,因本篇的治法方药论述最为详实完整,而湿病与水气病的论述则有省略之处,而这些省略之处皆可在"痰饮病篇"找到相应内容,如治疗内湿可用五苓散,水气病之下法可用十枣汤、己椒苈黄丸等。"痰饮病"详实完整的论述正是其沟通联系湿病与水气病的坚实基础所在。因此,三病虽然分篇论述,但可前后合参,将湿病、痰饮病、水气病作为一整体来学习,将对津液代谢障碍类疾病的治疗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病 痰饮病 水气病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伤寒论》病、证、症、方关系浅谈 被引量:4
10
作者 范铁兵 杨志旭 《河南中医》 2016年第2期189-190,共2页
在疾病的治疗上,辨证论治不是针对单一症施治,而是针对一组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症"的整体施治,因而辨证论治不是对症治疗,而是对证候治疗。中医治病多采用复方,它兼顾了证候的内在联系即病机,在实践上就不仅针对了证候,而且也... 在疾病的治疗上,辨证论治不是针对单一症施治,而是针对一组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症"的整体施治,因而辨证论治不是对症治疗,而是对证候治疗。中医治病多采用复方,它兼顾了证候的内在联系即病机,在实践上就不仅针对了证候,而且也包含了疾病的病因、病理。所以,辨证论治就不但对证候有效,也会对疾病有效。时间与空间具有不可分性,故"证中有病,病中有证"。"方"的具体应用是根据"证"来确定的,而不是依据"症"和"病"确定的,疾病的病因病机相同就可以选用相同的方剂进行治疗,反之亦然。《伤寒论》中的"病""证""症"的内涵之间存在交叉与独立,"方"的选择应用是依据"证"的不同而最终确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仲景方在《温病条辨》中的运用规律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庆升 徐树楠 +1 位作者 李忠林 薛敬东 《山东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61-263,共3页
论述了吴鞠通对仲景方的继承和应用的扩展。吴氏遵从《内经》,效法仲师 ,遵古法而不泥古方 ,重在因证立法 ,作为择方选药的遵循 ,证有主证兼证 ,法有正法变法 ,而后选药组方灵活多变 ,更大范围地适应证情的复杂变化 ,为撰写《温病条辨... 论述了吴鞠通对仲景方的继承和应用的扩展。吴氏遵从《内经》,效法仲师 ,遵古法而不泥古方 ,重在因证立法 ,作为择方选药的遵循 ,证有主证兼证 ,法有正法变法 ,而后选药组方灵活多变 ,更大范围地适应证情的复杂变化 ,为撰写《温病条辨》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景方 吴鞠通 温病条辩 运用
下载PDF
浅析仲景辨治消渴病思想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华英 潘继兴 +4 位作者 邓文祥 曾光 陈青扬 向茗 黄惠勇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1-2,23,共3页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或伴有体重减轻,甚至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相当于西医学中的糖尿病、尿崩症等具有消渴临床特征者,目前已严重危害到人类健康。通过提炼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对消渴病辨治的阐述,为消渴...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或伴有体重减轻,甚至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相当于西医学中的糖尿病、尿崩症等具有消渴临床特征者,目前已严重危害到人类健康。通过提炼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对消渴病辨治的阐述,为消渴病的防治提供有效借鉴及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消渴 糖尿病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伤寒论》第148条雏议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明炯 王文华 伍浪明 《河南中医》 2016年第4期567-568,共2页
《伤寒论》第148条患者症状不典型且和少阴之证非常类似,唯一的区别点就是“头汗出”,所以“脉细”“脉沉紧”都不能辨证为少阴证,特别是“脉沉紧”不能作为少阴病的辨证点,因为脉搏可以出现和中医证型不符合之处,《伤寒论》第148条也... 《伤寒论》第148条患者症状不典型且和少阴之证非常类似,唯一的区别点就是“头汗出”,所以“脉细”“脉沉紧”都不能辨证为少阴证,特别是“脉沉紧”不能作为少阴病的辨证点,因为脉搏可以出现和中医证型不符合之处,《伤寒论》第148条也说的很明白:“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所以《伤寒论》第148条本意是指的患者太阳病表证未除,阳气微结涉及阳明证而出现“大便硬”的一种特殊情况,为“半在里半在外也”,未涉及下焦,仲景用小柴胡汤解表且疏通郁结之阳气,正是因为此证不典型,仲景才说“可与小柴胡汤”而并非“小柴胡汤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伤寒论》第148条 小柴胡汤 半表半里
下载PDF
《伤寒论》三阳下利浅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姿 戚经天 袁红霞 《河南中医》 2017年第8期1314-1316,共3页
常言"病下利者多发于阴",然阳证亦多见下利:(1)病在太阳经表,当以葛根汤疏表止利。若兼阳明经表、入里化热,则以葛根芩连汤解表清里;若兼太阴脾虚,则用桂枝人参汤解表温里。太阳变证、邪气内陷,在中焦者,以泻心汤辛开苦降;在... 常言"病下利者多发于阴",然阳证亦多见下利:(1)病在太阳经表,当以葛根汤疏表止利。若兼阳明经表、入里化热,则以葛根芩连汤解表清里;若兼太阴脾虚,则用桂枝人参汤解表温里。太阳变证、邪气内陷,在中焦者,以泻心汤辛开苦降;在下焦,滑脱不止者,以赤石脂禹余粮汤涩肠固脱,水湿偏渗者以五苓散分利水湿。(2)病入阳明成里热腑实,燥屎当结,当用承气汤急下存阴、通因通用。(3)病在少阳半表半里,胆腑郁热所致下利,应用黄芩汤和胆止利。若兼阳明里实,重者用大柴胡汤、轻者以柴胡加芒硝汤和解通下;若兼太阴不足者,则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温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下利 三阳证 太阳病 阳明病 少阳病 张仲景
下载PDF
三黄汤治疗痰湿热结型2型糖尿病43例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吴波 隋淼 +2 位作者 朱艳 丁凯 范尧夫 《河南中医》 2019年第6期839-842,共4页
目的:观察三黄汤治疗痰湿热结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痰湿热结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三黄汤口服。比较两组患者血... 目的:观察三黄汤治疗痰湿热结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痰湿热结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三黄汤口服。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酶使用剂量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三酰甘油(three acyl glycerin,TG)、血清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FBG、FINS、HbA1c、HOMA-IR、TC、TG、LDL-C、BMI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每日胰岛素使用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汤能显著降低痰湿热结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胰岛素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痰湿热结证 三黄汤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伤寒论》仲景用药加减探微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荣群 黄少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0期2338-2340,共3页
伤寒论中小青龙汤、小柴胡汤、真武汤、四逆散、通脉四逆汤方后有药物加减应用。结合《伤寒论》条文,分析仲景认识、分析这些药物加减深层的内涵以提高临床辨证用药水平。
关键词 伤寒论 仲景 辨证论治
下载PDF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寒湿中阻证31例 被引量:10
17
作者 顾玮 顾庆华 《河南中医》 2016年第6期960-962,共3页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寒湿中阻证的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寒湿中阻证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多潘立酮、铝碳酸镁治疗。结...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寒湿中阻证的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寒湿中阻证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多潘立酮、铝碳酸镁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3.33%,治疗组有效率90.3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胃黏膜病理炎症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寒湿中阻证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寒湿中阻证 柴胡桂枝干姜汤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金匮要略》水病证治用药规律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慧 彭桂阳 +2 位作者 符逢春 林辉 欧慧萍 《河南中医》 2020年第9期1301-1304,共4页
目的:探讨《金匮要略》水病证治用药规律。方法:系统整理归纳《金匮要略》中水病涉及的相关病证“湿病”“痰饮病”“水气病”三篇中的条文、方剂,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将治疗水病的条文、方剂、药物、性味、功效分类等数据依次录入Exce... 目的:探讨《金匮要略》水病证治用药规律。方法:系统整理归纳《金匮要略》中水病涉及的相关病证“湿病”“痰饮病”“水气病”三篇中的条文、方剂,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将治疗水病的条文、方剂、药物、性味、功效分类等数据依次录入Excel表格,建立处方!药物矩阵,计算其频率、均数。结果:《金匮要略》水病涉及的病证主要为湿病、痰饮病和水气病,与水病相关的条文共85条,治疗水病的方剂共37首,使用中药39味。治疗水病的药物,以补虚药为主,其次为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泻下药;治疗水病的高频药物,以辛温药、甘温药为主。结论:张仲景针对水病阳虚阴盛,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标本兼治,攻补兼施,一方面因势利导,采取“微发汗、利小便、攻下逐水”法,祛除水邪以治标;一方面“温药和之”,通过温肺化饮、温脾制水、温肾化气,调和脏腑,扶正以治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水病证治 用药规律 张仲景
下载PDF
《伤寒论》常变观对中医临床思维的启示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辉 许辉 《河南中医》 2016年第9期1489-1491,共3页
常与变是相对而言的。就"标本"而论,"本"为"常","标"为"变"。治病求本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此为"常法",但当某些症状较为突出、患者难以忍受或危及生命时,治疗的重心就... 常与变是相对而言的。就"标本"而论,"本"为"常","标"为"变"。治病求本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此为"常法",但当某些症状较为突出、患者难以忍受或危及生命时,治疗的重心就当有所转移,急则治其标,即为"变法"。寒证治以热药,热证治以寒药,逆病性而治,即"正治",是治疗的常法。但当病情危重,外在表象不能真实反映病变本质,也就是出现假象时,治疗就应加以变通。有时的"反治"之法即为变法。在《伤寒论》的常变观思维指导下,不仅要努力探索疾病发生、发展、辨证、治疗的常规与变法,还要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知常达变"的辩证思维,要善于运用唯物辨证法的观点全面地、动态地、联系地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常变观 发病有常变 传变有常变 辨证有常变 论治有常变 张仲景
下载PDF
桃核承气汤与桃仁承气汤差异探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宋慧荣 罗亚敏 +4 位作者 李冉 高明慧 李龙梅 杨学琴 陶晓华 《河南中医》 2018年第6期824-827,共4页
桃核承气汤首见于《伤寒论》,桃仁承气汤首见于《温疫论》,二者方名相似,又同为治疗蓄血证之方,后世医家不免将其混称,出现一方多名、同名异方的情况。桃核承气汤主治太阳蓄血证;温疫病胃腑实热当下而未下,温病热毒内陷血分形成瘀血,血... 桃核承气汤首见于《伤寒论》,桃仁承气汤首见于《温疫论》,二者方名相似,又同为治疗蓄血证之方,后世医家不免将其混称,出现一方多名、同名异方的情况。桃核承气汤主治太阳蓄血证;温疫病胃腑实热当下而未下,温病热毒内陷血分形成瘀血,血分热瘀俱重,用桃仁承气汤深入血分,化瘀清热,瘀热共去。采用Jaccard相似度计算桃核承气汤和桃仁承气汤两个方剂药物组成的相似度,桃核承气汤与桃仁承气汤并非一方,药物组成方面的相似度为37.5%,药物剂量方面的相似度为54.37%。《伤寒论》之桃核承气汤非温病之桃仁承气汤,二者在方名、源流、药物组成及剂量和用药特点等方面皆有差异,故临床上有关蓄血证辨证用药时要审度病机,辨证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核承气汤 桃仁承气汤 蓄血证 相似度 药物组成 药物剂量 《伤寒论》 《温疫论》 张仲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