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留假体清创联合更换组配式部件治疗全髋关节置换后急性假体周围感染
1
作者 潘希安 张远金 +4 位作者 张国富 李俊 刘炳霞 周定康 孙法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4499-4505,共7页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是影响假体使用寿命的常见原因,保留假体清创联合更换组配式组件成为治疗全髋关节置换后急性期假体周围感染的新方法。目的:观察采用保留假体清创联合更换组配式部件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急性期假体...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是影响假体使用寿命的常见原因,保留假体清创联合更换组配式组件成为治疗全髋关节置换后急性期假体周围感染的新方法。目的:观察采用保留假体清创联合更换组配式部件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急性期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2年2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2例初次全髋置换后急性期假体周围感染患者,所有患者感染时间均为初次置换3周以内,术中取关节液及感染滑膜行细菌培养均证实为急性期感染,采用保留假体清创联合更换组配式组件治疗。术前、术后3,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以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评价感染情况,以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价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以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了解患者疼痛缓解情况,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手术前后各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与结论:(1)非假体周围感染原因死亡1例后失访,予以排除,其余21例患者均获得临床随访,随访时间均在1年以上,平均随访时间为(19.52±3.88)个月,其中20例患者手术治疗成功,1例失败,感染控制率为95%;(2)患者术后3,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的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术前下降(P<0.0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5),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提示全髋关节置换后急性期假体周围感染患者选择保留假体清创联合更换组配式组件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控制髋关节感染,改善髋关节功能,缓解感染导致的髋部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保留假体清创 假体周围感染 组配式部件 髋关节功能评分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37
2
作者 田华 张克 +2 位作者 刘岩 刘延青 娄思权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脱位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方法]自1996~2004年在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共850例,发生置换术后脱位7例,其中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67岁;通过对术前病史、手术入路、术后脱位的时间以及发生脱位的方...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脱位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方法]自1996~2004年在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共850例,发生置换术后脱位7例,其中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67岁;通过对术前病史、手术入路、术后脱位的时间以及发生脱位的方向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探讨脱位的原因、处理以及如何预防。[结果]本组发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7例,其中5例(5/7)为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2例(2/7)为翻修手术后脱位;4例(4/7)有既往髋部手术史;1例有脑部手术后精神异常,不配合治疗;脱位方向均为前脱位;所有患者均采用正外侧入路即改良Hardinge入路。髋臼假体外展角2例(2/7)大于55°。发生脱位时间自术后当天至术后27个月,其中5例发生于术后3个月以内。所有7例患者在脱位后均首先给以麻醉下闭合复位、下肢皮牵引6周治疗,其中6例患者获得稳定并未再复发性脱位;1例患者在复位后3个月内又连续2次脱位,并在复位过程中发生髋臼松动,给以手术翻修髋臼调整外展角后获得稳定。[结论]导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髋部手术史、术后患者不能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康复训练、手术入路以及假体位置不良等。对于大多数脱位患者而言,闭合复位以及皮牵引6周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复发性脱位的患者在分析脱位原因后可通过翻修手术获得髋关节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全髋关节置换 术后 脱位
下载PDF
全髋与半髋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雷 刘庆宽 +3 位作者 张元民 王秀美 孔颖 段国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2期4013-4017,共5页
背景:全髋关节与半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较为有效的方法,由于患者身体条件及基础疾病的影响,对关节置换方式的选择是临床需慎重考虑的方面。目的:对比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近... 背景:全髋关节与半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较为有效的方法,由于患者身体条件及基础疾病的影响,对关节置换方式的选择是临床需慎重考虑的方面。目的:对比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75例,全髋置换组38例,平均年龄(68.4±5.3)岁;半髋置换组37例,平均年龄(72.5±6.2)岁,对两组患者置换后Harris评分和Merled-Aubigne-Postel髋关节功能分级,置换中出血量及置换时间,置换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与结论:75例患者均获8个月以上随访。两组患者关节置换后髋关节疼痛、髋关节活动范围及髋关节行走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置换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全髋置换组平均置换时间长于半髋置换组,置换中出血量显著多于半髋置换组(P<0.05)。提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半髋置换,操作时间短,置换中出血少,且置换后疗效与全髋置换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半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 关节置换 Harris评 骨质疏松 活动范围
下载PDF
人工全髋置换联合髋臼造盖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燚 严建军 崔志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0期5434-5439,共6页
背景:以往采用单纯的人工关节置换、截骨重建等治疗成人Crown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效果都不是很满意。目的:探讨人工全髋置换联合髋臼造盖重建治疗成人Crown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人工全髋置换联合髋臼造... 背景:以往采用单纯的人工关节置换、截骨重建等治疗成人Crown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效果都不是很满意。目的:探讨人工全髋置换联合髋臼造盖重建治疗成人Crown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人工全髋置换联合髋臼造盖重建治疗23例成人Crown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者,其中男2例,女21例,年龄20-35岁,平均(24.26±3.56)岁。重建治疗后按Harrris髋关节功能标准评定术后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60个月,平均(26.60±13.16)个月。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比较后发现,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ri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人工全髋置换联合髋臼造盖能重建髋关节正常结构,缓解疼痛,增加髋关节稳定性,是治疗成人Crown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先天性髋脱位 全髋关节置换 成人CrownⅣ型 髋臼造盖重建 非骨水泥髋臼假体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4
5
作者 贺杰 冯秀丹 +1 位作者 陈燕 殷媛媛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17期135-137,116,共4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实施了33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术后脱位的1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术后脱位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发生率3.9%,主要...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实施了33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术后脱位的1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术后脱位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发生率3.9%,主要原因为髋关节周围肌肉萎缩、手术方案差异、术中假体放置不当、术后体位控制不当等。护理对策为术前指导患者下肢肌锻炼,训练床上排便;术后正确安置患者体位,重视疼痛护理,按步骤实施康复锻练,并加强出院指导。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影响的过程,涉及到健康教育、术前训练、手术操作、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的各个环节。只有医、护、患之间加强配合,提高认识,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关节脱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脱位 危险因素 护理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理论活动度的参数化动态仿真 被引量:3
6
作者 季文婷 陶凯 +2 位作者 叶铭 邵俊杰 王成焘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7330-7333,共4页
全髋置换中,假体自身设计参数及安装参数将直接影响术后假体的活动范围。术前了解不同参数下髋关节假体的理论活动度,可以帮助临床医生选取满足正常活动需求的最佳假体及相应的安装参数值。基于此目的,参数化模拟人工全髋关节三维运动... 全髋置换中,假体自身设计参数及安装参数将直接影响术后假体的活动范围。术前了解不同参数下髋关节假体的理论活动度,可以帮助临床医生选取满足正常活动需求的最佳假体及相应的安装参数值。基于此目的,参数化模拟人工全髋关节三维运动的可视化仿真模块被成功建立,通过设定人工髋关节不同的设计参数和假体安装参数,在视觉和数值上模拟了相应参数下关节的外展/内收、屈曲/后伸、外旋/内旋运动,并通过检测假体间的碰撞来确定关节理论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全髋置换 脱住 活动度 参数化
下载PDF
髋关节假体置换中股骨头直径及髋臼前倾角的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江涛 尚延春 +1 位作者 吴富源 曲广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0期5427-5433,共7页
背景:后脱位在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并发症中发生率仅次于假体松动,严重影响髋关节的稳定性。目前在临床研究中股骨头直径及髋臼前倾角对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尚存争议。目的:探讨股骨头直径和髋臼前倾角在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对髋关节稳定性的... 背景:后脱位在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并发症中发生率仅次于假体松动,严重影响髋关节的稳定性。目前在临床研究中股骨头直径及髋臼前倾角对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尚存争议。目的:探讨股骨头直径和髋臼前倾角在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对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在尸体骨上测量全髋关节置换后影响髋关节后向不稳定的股骨头直径和髋臼前倾角。前倾角在计算机导航引导下安装在0°-20°,其中每个间隔为5°。分别应用直径为28,32,36mm的股骨头进行实验,观察髋关节屈曲90°内收0°以及屈曲90°内收30°时引起脱位的内旋角度。结果与结论:当髋臼臼杯前倾角从0°增加到15°时,导致髋关节脱位的髋关节内旋角度随股骨头直径增加而增加(P<0.05)。当髋臼臼杯前倾角度从15°增加到20°时,导致髋关节脱位的髋关节内旋角度随股骨头直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不明显。在髋关节屈曲90°内收0°时,当髋臼臼杯前倾由15°增加到20°,股骨头直径36mm组相对于28mm和32mm组有更高的稳定性(P<0.01);当髋臼前倾角度大于10°时,股骨头直径32mm组与28mm组相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P<0.05);当髋臼前倾角小于10°时,此种区别不是很明显。当髋关节屈曲90°内收30°,股骨头直径36mm组相对于28mm和32mm组有更高的稳定性(P<0.01);当髋臼前倾角度大于10°时,股骨头直径32mm组与28mm组相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P<0.05);当髋臼前倾角小于10°时,此种区别不是很明显。结果提示髋臼前倾角的增加可减少髋关节后脱位的发生,但是当髋臼前倾角不是很好选择时,应用大直径的股骨头可增加髋关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 导航系统 全髋关节置换 脱位 股骨头直径 髋臼前倾角 头颈比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邵世坤 裴福兴 沈彬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1期1654-1656,共3页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治疗失败后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共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7~67岁,平均42岁,平均随访28个月(12~48个月)。所有病例均为车祸伤致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中心性脱位5例,其中1例伴...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治疗失败后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共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7~67岁,平均42岁,平均随访28个月(12~48个月)。所有病例均为车祸伤致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中心性脱位5例,其中1例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后脱位6例;髋臼横行骨折7例,后柱及后壁骨折4例。所有病例前次手术前均行X线片、CT及三维重建了解骨折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10min,平均失血量1200ml。术后平均随访28个月,所有病例髋关节功能均获得明显改善。按Harris评分,平均86分(84~94分),髋关节屈伸平均活动度106°。髋臼侧假体固定牢固,无假体松动及骨溶解征象。有3例髋臼周围轻度异位钙化,按Brooker分级,Ⅰ级1例,Ⅱ级2例。无1例发生术后感染。结论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后全髋关节置换重建髋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髋臼骨折 髋关节脱位 假体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波 黄海洋 陈贤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564-2565,共2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脱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8年12月9例THA术后脱位患者的术前病因、脱位原因、治疗经过及术后预防再次脱位采取的措施。结果术后经6个月至8年随访,其中7例未再发生脱位,1例伴有偏...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脱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8年12月9例THA术后脱位患者的术前病因、脱位原因、治疗经过及术后预防再次脱位采取的措施。结果术后经6个月至8年随访,其中7例未再发生脱位,1例伴有偏瘫患者反复出现脱位,另1例在6个月内再次出现脱位后经限制患髋活动,未再出现脱位。结论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失衡、患肢主动或被动活动范围过大、假体安装位置不当是脱位的常见原因;脱位后大多数患者可通过麻醉下行闭合复位治疗,少数假体位置不当且稳定实验阳性者应考虑手术翻修;术前和术后对患者进行有关THA的康复知识教育是预防脱位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全髋关节置换 脱位
下载PDF
谁在影响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的中期疗效?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明 勘武生 +2 位作者 方真华 郑琼 徐敏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3期2447-2454,共8页
背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生活质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分析与置换后疗效相关的影响因素,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目的:探讨影响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52例初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 背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生活质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分析与置换后疗效相关的影响因素,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目的:探讨影响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52例初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设定影响评分的相关因素,通过卡方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评估各因素与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疗效之间的关系。并将文章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时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髋关节旋转中心、股骨偏心距和置换后康复训练对中期疗效影响明显。置换前诊断、手术入路、患者性别、假体类型等对置换后效果影响不明显。关节外科医师只有对这些影响因素给予充分的重视,正确预防、科学处理影响关节功能恢复的各种因素,将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关节植入物学术探讨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影响因素 疗效 髋关节功能评分 MAYO 疗效评定 假体类型 手术入路 髋臼旋转中心 骨水泥 年龄 性别 体质量指数 诊断 康复训练 偏心距
下载PDF
利伐沙班、达比加群与肝素在全髋或全膝置换后的抗凝治疗 被引量:4
11
作者 阮佳莉 吕涛 +3 位作者 苗菁菁 陈明义 韩忠宇 田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3期2390-2398,共9页
背景: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依诺肝素预防全髋或全膝置换后静脉血栓形成,但其并非百分之百的有效与安全。目的:系统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与依诺肝素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中预防全髋或全膝置换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 背景: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依诺肝素预防全髋或全膝置换后静脉血栓形成,但其并非百分之百的有效与安全。目的:系统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与依诺肝素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中预防全髋或全膝置换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ed、Science Direct、Cochrane Library、CBM、CNKI,收集有关利伐沙班、达比加群与依诺肝素在全髋或全膝置换后抗凝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统计软件用RevMan 5.1.0。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4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17212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利伐沙班组总静脉血栓发生率、大静脉血栓及有症状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依诺肝素组;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依诺肝素组;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与依诺肝素在出血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新型口服抗凝药对全髋或全膝置换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优于依诺肝素,且利伐沙班优于达比加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与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植入物循证医学 利伐沙班 达比加群 依诺肝素 深静脉血栓 全髋置换 全膝置换 有效性 安全性 随机对照试验 荟萃分析
下载PDF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2
作者 陈翠萍 刘洁珍 +1 位作者 高兴华 田荔珍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8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1~6月收治的2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围手术期按骨科护理常规护理;2009年7~12月收治的3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围手术期除执行...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1~6月收治的2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围手术期按骨科护理常规护理;2009年7~12月收治的3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围手术期除执行骨科护理常规外,还运用FMEA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可能发生脱位的失效模式进行前瞻性原因和操作流程分析、评估、计算,找出导致术后关节脱位的最高危因素及高危操作步骤,制定防范的优先行动计划和改进措施。结果观察组6个高危因子的危机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患者对防脱位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住院时间、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住院期间人工关节未发生脱位,对照组发生脱位1例。结论应用FMEA对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进行评估、分析和采取相关措施,能有效防范风险,降低术后脱位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 人工关节脱位 满意度 术后护理
下载PDF
数字化模板测量对全髋关节置换后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学军 王宸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527-1534,共8页
背景:置换前模板测量是全髋关节置换非常重要的置换前计划步骤。准确的模板测量可以帮助骨科医生选择最合适的假体型号,指导置换中下肢长度的控制,使患者获得满意的下肢长度和偏心距,从而减少置换后并发症的发生。目的:观察置换前进行... 背景:置换前模板测量是全髋关节置换非常重要的置换前计划步骤。准确的模板测量可以帮助骨科医生选择最合适的假体型号,指导置换中下肢长度的控制,使患者获得满意的下肢长度和偏心距,从而减少置换后并发症的发生。目的:观察置换前进行数字化模板测量对全髋关节置换后下肢不等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334例患者,根据是否进行数字化模板测量分为对照组(n=124)和测量组(n=210),分别在置换前未进行数字化模板测量和进行由NEUSOFT PACS/RIS3.0影像系统对骨盆正位进行的数字化模板测量,比较2组患者置换后下肢不等长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测量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下肢不等长绝对值小于对照组(Z=-3.638,P<0.01),表明测量组比对照组下肢不等长程度更小,更加趋向于下肢等长。以下肢不等长绝对值>10mm作为下肢不等长的诊断标准,测量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比对照组下肢不等长发生率明显降低(χ2=7.17,P=0.007<0.05)。说明数字化模板测量能够减少全髋关节置换后下肢不等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全髋关节置换 下肢不等长 数字化测量 置换前计划 模板测量 人工关节 数字化骨科 植入物 骨关节植入物图片文章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治疗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超 赵凤朝 +1 位作者 熊传芝 许永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自1997年7月~2004年10月共收治假体脱位23例,对该23例病人做CT及X线片检查,了解假体是否松动及假体位置,分析脱位原因。无假体松动者,麻醉下手法复位、做稳定试验。手法复位成功且...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自1997年7月~2004年10月共收治假体脱位23例,对该23例病人做CT及X线片检查,了解假体是否松动及假体位置,分析脱位原因。无假体松动者,麻醉下手法复位、做稳定试验。手法复位成功且稳定者,胫骨结节牵引4~6周。手法复位失败或不稳定者原入路切开,根据术前及术中情况调整offset值及部分假体组件,对已稳定者行关节囊修补,胫骨结节牵引4~6周,对仍不稳定及松动者采用翻修手术。结果:23例脱位患者,1例假体松动,其余22例中10例手法复位治疗成功。12例手法复位后不稳定或失败患者中,7例行切开复位关节囊修补,2例采用加长股骨头增加offset值,2例改用防脱位髋臼内衬,1例采用加长股骨头并调整异常髋臼内衬位置。1例假体松动及2例切开复位后仍不稳定者采用全髋关节翻修。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治疗应根据脱位原因和术中稳定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脱住 治疗
下载PDF
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的三维CT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斌 李锋 +2 位作者 刘复奇 郑志永 梁博程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0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利用3D-CT影像,来探讨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的髋臼及股骨近段的骨性病理形态改变,以分析术后再脱位的原因,从而指导和改进发育性髓脱位的治疗。方法对28例(28侧)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患者的3D-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测量各参数指... 目的利用3D-CT影像,来探讨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的髋臼及股骨近段的骨性病理形态改变,以分析术后再脱位的原因,从而指导和改进发育性髓脱位的治疗。方法对28例(28侧)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患者的3D-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测量各参数指标,并与38例(51侧)手术成功患者术后值以及正常组对比分析,来探讨术后再脱位的原因。结果术后再脱位组患者的颈干角与正常组和手术成功组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其数值明显增大;术后再脱位组患者髋臼外上缘重型缺损者所占比例,与手术成功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术后再脱位组股骨颈前倾角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与手术成功组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性。结论术后再脱位原因与股骨颈干角的角度、髋臼外上缘形态、股骨头与髋臼是否恢复同心圆复位关系等密切相关;股骨颈前倾角值比正常组偏大并非导致术后再脱位的必然因素,其术中矫正范围不能完全以正常组为标准,而应当以健侧为标准,纠正到一个比正常组略大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脱位 术后再脱位 三维CT 髋臼
下载PDF
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后的异响问题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敬锋 冯建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7期3148-3155,共8页
背景:陶瓷对陶瓷界面的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手术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开展,但是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全陶关节置换术后有些患者会出现髋关节异响,影响患者的手术满意度,严重者甚至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综述目前国内外对髋关节异响问题的研究现... 背景:陶瓷对陶瓷界面的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手术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开展,但是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全陶关节置换术后有些患者会出现髋关节异响,影响患者的手术满意度,严重者甚至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综述目前国内外对髋关节异响问题的研究现状,阐明髋关节置换后异响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探究髋关节异响产生的机制和临床防治路径。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72年1月至2012年12月PubMed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以"total hip arthroplasy,hip squeaking,hip noise"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有关髋关节异响危险因素及形成原因和机制等方面的相关文献。结果与结论:异响声在陶瓷对陶瓷界面中和金属对金属界面中都会发生,发生率报道不一。引起全髋关节置换后异响声的原因包括患者因素、手术因素和假体因素,它们间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目前的研究认为异响产生的机制包括边缘负荷,斑纹磨损,假体撞击,第三体颗粒和润滑缺失等。髋关节置换后异响是多因素作用下产生的界面异常摩擦,从而造成假体振动产生异响。大多数患者只需临床随访,少部分患者需要手术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综述 陶瓷对陶瓷界面 金属对金属界面 全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 髋关节异响 假体 磨损率 摩擦 第三体颗粒 综述文献
下载PDF
髋臼位相与开口形态学参数及其相互关系多层螺旋CT的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舒荣宝 罗潇 何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633-638,共6页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髋臼杯的位相、大小型号选择不当可导致髋臼假体固定失败。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分析髋臼位相与开口形态学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髋关节正常者63例126髋,在CT三维重组VR图像上去除股骨头观察髋臼前后壁的形态,在MPR标...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髋臼杯的位相、大小型号选择不当可导致髋臼假体固定失败。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分析髋臼位相与开口形态学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髋关节正常者63例126髋,在CT三维重组VR图像上去除股骨头观察髋臼前后壁的形态,在MPR标准冠状位和横轴位上测量髋臼中心层面髋臼前后壁高度差、前后径、前倾角、上下径、横径、外展角,比较左右侧、男女性别及相同性别不同年龄参数的差异,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得出髋臼位相与开口形态学参数的关系。结果与结论:髋臼前唇形态分为曲线型(54/126,44.44%)、平直型(30/126,23.80%)、不规则型(22/129,17.46%)及成角型(18/126,14.28%)。不同侧别和不同年龄髋臼位相及开口形态学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男性的髋臼上下径、前后径明显大于女性(P<0.01),但前倾角和外展角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男女性前倾角与髋臼前后壁高度差、上下径与前后径均呈显著正相关,外展角与横径呈明显负相关。前倾角与前后壁高度差高度相关,与前后径呈明显低相关,数值上前倾角≈前后壁高度差;男性前后径与上下径、横径呈明显正相关,女性外展角与前后径呈明显正相关。其余参数相关不明显。髋臼位相与开口形态学参数有一定相关性,两者的相互匹配,对髋臼假体的设计及全髋关节置换计划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图像与影像 髋臼 形态计量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全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基于循证理念的“三防三位”护理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关节脱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凌卫红 罗银珍 +1 位作者 王巧珍 李青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15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念的规范化"三防三位"护理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关节脱位中的应用。方法基线调查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8例,接受术后常规护理,设为基线调查组;2017年9月开始实施基于循证理念的...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念的规范化"三防三位"护理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关节脱位中的应用。方法基线调查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8例,接受术后常规护理,设为基线调查组;2017年9月开始实施基于循证理念的规范化"三防三位"护理,终末调查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2例,接受规范化"三防三位"护理,设为终末调查组。比较两组术后关节脱位率、下床活动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基线调查组关节脱位7例(6.48%),终末调查组无关节脱位,终末调查组关节脱位率明显低于基线调查组(P<0.05);两组下床活动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防三位"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关节脱位,有助于缩短下床活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理念 三防三位 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脱位 护理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陶瓷对陶瓷的全髋关节置换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兴 王正飞 +4 位作者 薛峰 盛晓文 陈兵乾 钱宇峰 俞旭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3期2289-2296,共8页
背景:目前陶瓷制造工艺方面仍在不断改进,陶瓷对陶瓷摩擦界面的假体成为关节外科领域关注的焦点,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然而随着陶瓷对陶瓷摩擦界面假体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假体碎裂和高调摩擦音等一系列问题。目的:探讨陶瓷对陶瓷全髋... 背景:目前陶瓷制造工艺方面仍在不断改进,陶瓷对陶瓷摩擦界面的假体成为关节外科领域关注的焦点,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然而随着陶瓷对陶瓷摩擦界面假体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假体碎裂和高调摩擦音等一系列问题。目的:探讨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对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间小于55岁行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的50例患者进行随访,其中男19例(20髋),女31例(33髋),平均年龄45岁,随访时间平均20(12-42)个月。置换前后均采用Harris评分进行疗效评估,影像学随访包括髋臼假体外展角和前倾角,假体松动采用Kawamura及Engh标准,骨溶解采用Engh标准,异位骨化依据Brooker法评价。结果与结论:置换前Harris评分为(48.10±26.33)分,置换后为(91.10±19.78)分。置换后随访无患者有关节异响的主诉,未见假体松动,未发生假体周围感染,无可观察到的磨损和骨溶解,无明显异位骨化。其中,1例因髋臼陶瓷内衬碎裂翻修。可见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对于年轻的骨质量较好的患者短期疗效显著,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全髋关节置换 置换 陶瓷 摩擦界面 关节成形术 髋假体 医学植入物 假体材料 人工关节假体
下载PDF
髋关节表面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丕军 洪顾麒 王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6期4872-4879,共8页
背景:髋关节表面置换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与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相比哪种方式的效果更好仍有较大争议。目的:通过综合分析已发表的文献,探讨比较髋关节表面置换与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的优缺点。方法:检索1900年1月至2012年7... 背景:髋关节表面置换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与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相比哪种方式的效果更好仍有较大争议。目的:通过综合分析已发表的文献,探讨比较髋关节表面置换与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的优缺点。方法:检索1900年1月至2012年7月关于髋关节表面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的随机对照研究,严格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1.6进行统计学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髋关节表面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失血量、置换后1年Harris评分、置换后1年美国加州大学髋关节功能评分、置换后2年血清钴、铬离子水平方面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髋关节表面置换组置换后平均髋臼倾斜角大于全髋关节置换组。结果说明髋关节表面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的短期随访结果并无明显的差异,但二者远期效果如何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循证医学 全髋置换 表面置换 HARRIS评分 离子水平 循证医学 关节置换 髋臼倾斜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