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祛瘀生新”理论应用活血化瘀法提高皮瓣成活质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沈稼轩 宋渊 +3 位作者 梁旭东 张团庄 乔靖 朱克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293-4298,共6页
皮瓣移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皮肤大面积缺损,但术后会发生皮瓣坏死及低质量成活会影响治疗效果。近年来,中医药在提高皮瓣成活率和成活质量的防治作用日益凸显,尤其在“祛瘀生新”思想的指导下,皮瓣术后坏死的防治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本文... 皮瓣移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皮肤大面积缺损,但术后会发生皮瓣坏死及低质量成活会影响治疗效果。近年来,中医药在提高皮瓣成活率和成活质量的防治作用日益凸显,尤其在“祛瘀生新”思想的指导下,皮瓣术后坏死的防治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本文通过阐释中医学对皮瓣坏死的认识、“祛瘀生新”的医学本质,探讨应用活血化瘀法提高皮瓣成活质量的科学性,以期为预防皮瓣坏死、提高皮瓣成活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瘀生新 活血化瘀 皮瓣 综述
下载PDF
阮诗玮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五法
2
作者 吴美琴 高嘉玮 阮诗玮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514-1518,共5页
本虚标实为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基本病机,本虚为肺脾肾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为风、湿热、瘀血内结。其中,气阴两虚、湿热内蕴为其常见病机。故疾病初期,标实为主,虚象不显者,以治其标,兼顾其本;疾病后期,本虚为主,标实不显者,以治其本,... 本虚标实为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基本病机,本虚为肺脾肾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为风、湿热、瘀血内结。其中,气阴两虚、湿热内蕴为其常见病机。故疾病初期,标实为主,虚象不显者,以治其标,兼顾其本;疾病后期,本虚为主,标实不显者,以治其本,兼顾其标,是以为治。主要治法为疏风透邪,尤重风药;清热利湿,益气养阴;疏达肝气,调肝消浊;活血通络,祛瘀生新;理脾益肾,收敛固涩。临证应灵活遣方用药,多法并用,主次分明,组方轻灵平和,方能药到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炎 蛋白尿 辨治五法 疏风透邪 尤重风药 清热利湿 益气养阴 疏达肝气 调肝消浊 活血通络 祛瘀生新 理脾益肾 收敛固涩
下载PDF
活血化瘀治法理论的创新和重构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金生 张宝霞 张阳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626-1629,共4页
基于历代医家对活血化瘀治法的认识以及对现代活血化瘀治法研究成果的理论分析,构建和完善活血化瘀"祛瘀血"和"生新"理论,提出了活血化瘀"肾属性"的理论假说。明确活血化瘀之"祛瘀血"层面包含&... 基于历代医家对活血化瘀治法的认识以及对现代活血化瘀治法研究成果的理论分析,构建和完善活血化瘀"祛瘀血"和"生新"理论,提出了活血化瘀"肾属性"的理论假说。明确活血化瘀之"祛瘀血"层面包含"活血、行血、祛瘀、通络","生新"层面包含"生新血、生新物、生新脉、化旧生新"。活血化瘀治法之"肾属性"为具有修复和重建脏腑功能的"骨髓之精"和"脏腑之精"特性,是活血化瘀治法"祛瘀血"层面和"生新"层面的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该假说的提出可阐明活血化瘀治法"疏其气血,令其条达"的"祛瘀血"层面和"复其真气,化旧生新"的"生新"层面相互联系的微观机制和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 祛瘀血 生新 肾精 干细胞
原文传递
活血化瘀治法理论“祛瘀血”和“生新”层面的内涵探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张金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0-232,共3页
活血化瘀治法理论有"祛瘀血"和"生新"2个层面,其中"祛瘀血"层面包含"活血、行血、祛瘀、通络"4个方面,"生新"层面包含"生新血、生新物、生新脉、化旧生新"4个方面。分析了... 活血化瘀治法理论有"祛瘀血"和"生新"2个层面,其中"祛瘀血"层面包含"活血、行血、祛瘀、通络"4个方面,"生新"层面包含"生新血、生新物、生新脉、化旧生新"4个方面。分析了"祛瘀血"之后疾病好转、痊愈的内在原因,阐述了"生新"层面在"新物生,腐物消,机能复"的作用机制,对全面完善活血化瘀治法理论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 祛瘀血 生新 理论研究
原文传递
益气活血祛瘀类中药及其复方防治心力衰竭的作用和机制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佳萍 缪兴龙 +4 位作者 丁苗苗 苏杨焱 刘昌孝 马江 何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21-234,共14页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点,其患病率居高不下,患者一旦确诊通常需终生服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常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和利尿剂,然而长期服用会...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点,其患病率居高不下,患者一旦确诊通常需终生服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常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和利尿剂,然而长期服用会导致低血压、体液耗竭、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率增高。中医认为气虚血滞为心力衰竭之根本,“气不行则血不畅”,因此临床上多借助益气活血祛瘀类中药从内因外症两方面同时入手治疗心力衰竭。近期研究表明,黄芪、人参、三七、丹参、当归等益气活血祛瘀类中药及补阳还五汤、四妙勇安汤、芪苈强心胶囊、芪参益气滴丸等中药复方均具有良好的抗心衰作用,其机制主要包括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改善心肌纤维化和钙循环、保护线粒体功能等。该文基于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及信号通路,系统地阐述益气活血祛瘀类中药及其复方在防治心力衰竭中的药理作用、分子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抗心力衰竭中药的开发和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肌纤维化 钙循环 益气活血祛瘀中药 纽约心脏协会功能(NYHA)分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