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a Rainstorm Process Far from the Typhoon "Haitang"
1
作者 Liu Ruixiang Gu Chunlei +2 位作者 Ding Shasha Zhang Yinyi Wang Guiche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7年第5期30-36,共7页
Based on multiple kinds of observation data and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the circulation background,cloud clusters and radar characteristics of a rainstorm far from the typhoon " Haitang" in Lianyungang,Jia... Based on multiple kinds of observation data and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the circulation background,cloud clusters and radar characteristics of a rainstorm far from the typhoon " Haitang" in Lianyungang,Jiangsu on the morning of July 31,2017 were analyzed,and causes of convection were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dynamic,thermal and water vapor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instorm process was caused by convection cells with low center of mass,and strong convection mainly occurred in a position where temperature gradient at cloud top was the largest. In North China at 850 hP a,eastern cold air on the south side of anticyclonic circulation moved southwards and joined southeast air flow on the periphery of typhoon,which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occurrence of convection. The circulation of upper-level divergence and lowerlevel convergence was beneficial to the maintaining of convection. The convergence of southeast wind speed on the periphery of typhoon made water vapor accumulate,thereby providing enough water vapor for the appearance of heavy rainfall. K index had good denotative meaning to convection activity,and the process of convection with weak Cape value needs to be paid special attention to in business. The prediction effect of rainfall distribution and areas by the models EC and ECRC was superior to other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HOON distant rainstorm Low mass of CENTER Water vapor CONVERGENCE Prediction
下载PDF
两次台风远距离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武麦凤 肖湘卉 +2 位作者 曹玲玲 马耀荣 张丽娟 《暴雨灾害》 2013年第1期32-37,共6页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7月23—24日和2011年9月17—18日两次台风远距离暴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暴雨过程虽然都受台风影响,但影响方式截然不同。前着台风...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7月23—24日和2011年9月17—18日两次台风远距离暴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暴雨过程虽然都受台风影响,但影响方式截然不同。前着台风直接通过低空急流将其附近的水汽、能量输送到暴雨区,降水效率高、强度大。后着台风作为扰动源,产生了类东风扰动并向西传播,在四川东部和青藏高原东部与西风带系统相遇,增大暴雨区气压梯度,诱发低空急流,增强暴雨区水汽辐合,同时延长西风带系统在暴雨区的停滞时间,造成降水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远距离暴雨 东风扰动 低空急流
下载PDF
登陆台风远距离暴雨的观测研究和预报 被引量:7
3
作者 周军 陈瑞芬 李文源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376-382,共7页
对1987~1992年在汕头以北登陆的全部台风个例分析表明:登陆台风陆上活动类型和远距离暴雨特,点与台风在近海的活动方式有关;登陆台风远距离暴雨的发生与台风登陆前后大气低层东南气流里是否存在中尺度暖区有关,落区与中尺... 对1987~1992年在汕头以北登陆的全部台风个例分析表明:登陆台风陆上活动类型和远距离暴雨特,点与台风在近海的活动方式有关;登陆台风远距离暴雨的发生与台风登陆前后大气低层东南气流里是否存在中尺度暖区有关,落区与中尺度暖区在台风、副高系统中的相对位置有关,最后,建立了台风远距离暴雨预报的天气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远距离 暴雨 观测研究 降水预报
下载PDF
热带扰动与远距离暴雨关系的统计分析与数值试验 被引量:6
4
作者 丁治英 朱静 邢蕊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6-507,共12页
对2006—2011年5—9月90~150°E、0°~50°N范围内远距离暴雨进行统计与合成分析,并选取典型个例进行诊断分析与数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有利的大气背景下,强度较低的热带扰动也可以与中纬度系统共同作用引发远距离暴雨... 对2006—2011年5—9月90~150°E、0°~50°N范围内远距离暴雨进行统计与合成分析,并选取典型个例进行诊断分析与数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有利的大气背景下,强度较低的热带扰动也可以与中纬度系统共同作用引发远距离暴雨,对统计得出的21例依据水汽通道的类型分为3类:S型水汽通道、双水汽通道和西北向型水汽通道,其中S型水汽通道发生次数最多。2)低空急流合成分析表明,不论扰动强弱,热带扰动东侧的偏南低空急流是形成远距离暴雨的关键,是联系中低纬度系统的纽带和桥梁,对S型的个例进行诊断分析与数值试验也进一步显示,热带扰动东侧低空急流是中纬度暴雨区水汽输送的主要通道,偏南低空急流的强弱是影响远距离暴雨强度的主要因子之一。3)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热带扰动也可以引起Rossby波能量向东北方向传播,其强度与扰动强度成正比,从而改变远距离降水分布;去除热带扰动则无法形成波列,不利于能量的传播与远距离降水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扰动 远距离暴雨 水汽通道 能量频散
下载PDF
热带低压远距离对西南涡稳定加强的作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云川 张迎新 +4 位作者 马翠平 田秀霞 李宗涛 赵娜 赵利品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51-1561,共11页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FY-2C卫星红外云图及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10年7月19-20日河北省南部和中东部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海上热带低压对西南涡的稳定和维持有远距离作用。由于热带低压的存在而...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FY-2C卫星红外云图及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10年7月19-20日河北省南部和中东部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海上热带低压对西南涡的稳定和维持有远距离作用。由于热带低压的存在而促使西南低涡的发展,使西南低空急流在河北突然增强,降水得以再度加强;冷空气从高空侵入、下沉,加强了大气斜压性,迫使对流层中层空气的抬升,为西南涡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暖湿气流主要来自西南涡携带的西南气流及海上低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东南气流输送,为暴雨加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热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低压 远距离作用 西南涡 暴雨
下载PDF
“麦莎”远距离台风暴雨的排熵指数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春虎 罗哲贤 +2 位作者 张颖娴 王咏青 崔粉娥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1-388,共8页
对2005年8月5日山东省一次远距离台风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从引起远距离台风暴雨的几个因素,分析此次山东地区强降水过程与台风"麦莎"及中纬度西风带系统的关系,判别台风暴雨的类型;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排熵指数与远... 对2005年8月5日山东省一次远距离台风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从引起远距离台风暴雨的几个因素,分析此次山东地区强降水过程与台风"麦莎"及中纬度西风带系统的关系,判别台风暴雨的类型;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排熵指数与远距离台风暴雨区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次暴雨过程是在远距离台风(0509号"麦莎"台风)和西风槽相互作用下产生的;非纬向的高、低空急流对本次暴雨过程起着重要作用;负熵变区(IRE<0)对应着暴雨区,负熵变区的汇合反映远距离台风暴雨的落区,排熵指数对远距离台风暴雨分析预报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距离台风暴雨 排熵指数 诊断分析
下载PDF
西北涡与登陆台风相互作用个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武麦凤 曹玲玲 +2 位作者 马耀荣 吉庆 吴阳军 《暴雨灾害》 2015年第4期309-315,共7页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以及每日4次的1°×1°NCEP/NCAR再分析全球格点资料,以2010年7月23日发生在陕西、甘肃东部以及陕西南部与四川交界地区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为例,对远距离台风与西北涡相互作用对西北涡发展和...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以及每日4次的1°×1°NCEP/NCAR再分析全球格点资料,以2010年7月23日发生在陕西、甘肃东部以及陕西南部与四川交界地区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为例,对远距离台风与西北涡相互作用对西北涡发展和暴雨发生的影响及其原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远距离台风和西北涡相互作用,改变了西北涡的斜压结构、温湿结构和动量结构,也增强了西北涡附近对流不稳定程度和动力抬升作用;(2)西北涡中心强度及其附近环境场的改善对暴雨的发生和发展起到正反馈作用,即延长了由台风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建立起来的水汽通道,增强了暴雨区低层的动力抬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暴雨强度和暴雨范围;(3)西北涡和台风远距离相互作用与低空急流的建立是同时的,这对大范围短时强降水的发生位置与强度变化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西北涡 远距离台风 水汽通量 动力抬升
下载PDF
台风远距离影响下江苏两次梅雨期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雪蓉 王丽芳 +3 位作者 王博妮 田心如 吴海英 濮梅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50-1564,共15页
台风远距离影响下江苏两次梅雨期暴雨过程(2001年6月和1986年7月,以下简称“01·6”降水过程和“86·7”降水过程)的对比分析表明:“01·6”降水过程暴雨持续时段集中、落区稳定、降水强度大;“86·7”降水过程暴雨持... 台风远距离影响下江苏两次梅雨期暴雨过程(2001年6月和1986年7月,以下简称“01·6”降水过程和“86·7”降水过程)的对比分析表明:“01·6”降水过程暴雨持续时段集中、落区稳定、降水强度大;“86·7”降水过程暴雨持续时间长、落区自北向南移动、降水强度稍弱。环流形势方面,“01·6”过程副热带高压北抬明显,台风倒槽北伸与低空急流共同构成低层风场辐合、输送暖湿气流,中高层低压槽稳定少动,高层冷空气影响较弱;“86·7”过程台风倒槽北伸和影响程度均不及“01·6”过程,低空急流对低层风场辐合及暖湿气流输送贡献更大,中高层低压槽东移较快且均明显南压,高层冷空气影响较强。动力条件方面,“01·6”过程高层辐散、低层辐合更剧烈,上负下正的涡度配置更加稳定深厚,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更强,且动力配置均稳定于江苏东南部;“86·7”过程动力条件稍弱,且高低空散度耦合、垂直涡度配置由江苏中北部向东南部移动,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区覆盖江苏东部。水汽条件方面,“01·6”过程较“86·7”过程低层水汽通量辐合更强,暴雨区上空饱和程度更高、深厚饱和层形成更早、维持时间更长。热力条件方面,“86·7”过程中低层大气对流不稳定性更强,但“01·6”过程E指数及其增幅更大,即中低层大气能量更高、水汽含量更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距离台风 暴雨 急流 动量下传 非地转湿 Q 矢量
下载PDF
远距离台风暴雨研究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楠 张婷婷 +1 位作者 袁志学 屠文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2期169-172,共4页
归纳了近几十年来对此类暴雨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其气候特征,主要从中纬系统的相互作用、地形作用、重力惯性波、中尺度系统综述了其形成的机理。
关键词 远距离台风暴雨 形成机理 气候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