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mperature field test and prediction using a GA-BP neural network for CRTS Ⅱ slab tracks
1
作者 Dan Liu Chengguang Su +2 位作者 Rongshan Yang Juanjuan Ren Xueyi Liu 《Railway Engineering Science》 2023年第4期381-395,共15页
The CRTS Ⅱ slab track, which is connected in a longitudinal direction, is one of the main ballastless tracks in China, with approximately 7365 km of operational track. Temperature loading is a very vital factor leadi... The CRTS Ⅱ slab track, which is connected in a longitudinal direction, is one of the main ballastless tracks in China, with approximately 7365 km of operational track. Temperature loading is a very vital factor leading to slab track damages such as warping and cracking. While existing research on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rests on either site tests in special environments or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long-term temperature field characteristics are not clear. Therefore, a long-term temperature field test for the CRTS Ⅱ slab track on bridge-subgrade transition section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temperature field. A GA-BP(genetic algorithm optimized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was trained on the test data to predict the temperature field. The vertical and later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in four typical days were carried out. We found that the temperature along the track was distributed in a nonlinear manner. This was particularly distinct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for depths of less than 300 mm. The highest and lowest daily temperatures and the daily range of the temperature were analyzed. With the increasing depth, the daily highest temperatures and range of the temperature were smaller, the daily lowest temperatures were higher, and the time corresponding to this peak value appeared later in the day. Both the highest and lowest daily temperature could be predicted using the GA-BP neural network, though the accuracy in predicting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predicting the lowest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lastless track Long-term test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Correlation analysis Neural network
下载PDF
喷淋作用下的深水测试放喷热辐射规律及关键参数
2
作者 孙巧雷 刘语维 +5 位作者 张崇 夏乐 冯定 邓龙 任冠龙 董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21,共11页
在深水天然气测试过程中,多相混合物会通过地面流程分离、泄压、加热后通过燃烧臂放喷燃烧,现场一般采用喷淋的方式来降低热辐射的影响。为了降低深水放喷测试作业时平台及燃烧臂的热辐射风险隐患,首先采用Thornton模型研究了火焰表面... 在深水天然气测试过程中,多相混合物会通过地面流程分离、泄压、加热后通过燃烧臂放喷燃烧,现场一般采用喷淋的方式来降低热辐射的影响。为了降低深水放喷测试作业时平台及燃烧臂的热辐射风险隐患,首先采用Thornton模型研究了火焰表面辐射能量、视角系数以及水幕透射率等参数,构建了喷淋作用下放喷火焰的热辐射通量计算模型,并结合现场燃烧放喷下的仿真模型,应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放喷喷淋影响下的火焰温度和辐射量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喷淋形成的水幕使靠近平台区域的温度和辐射量明显降低,放喷管道附近的辐射量由2 050 W/m^(2)减小到了1 840 W/m^(2);(2)在单个水幕的作用下,水幕吸收了一定的热辐射量,水幕温度从11.85℃上升到约26.85℃;(3)由于平台附近的空气中CO_(2)和H_(2)O含量较低,空气的热辐射吸收系数较小,温度主要受到热对流的影响,空气温度基本保持在26.85~36.15℃之间;(4)不同放喷管径和产量变化下平台附近区域的温度和辐射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管径减小使得辐射峰值增大。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了深水测试放喷不同工况下的热辐射分布,为深水地面放喷热辐射设计分析及安全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测试 放喷 燃烧嘴 喷淋作用 辐射温度 辐射量 辐射分布 燃烧
下载PDF
半封闭温室关键系统设计与应用
3
作者 李秀刚 王志冉 +4 位作者 周增产 李新旭 兰立波 高鑫 姚涛 《农业工程》 2024年第3期32-35,共4页
半封闭温室是近年来新兴温室,其中温室气候走廊和正压送风系统是半封闭温室的关键系统设计。通过对半封闭温室内夏季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和风道风速测试试验,验证温室的降温能力和送风系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SFG5-4型风机配套35 m长风道,... 半封闭温室是近年来新兴温室,其中温室气候走廊和正压送风系统是半封闭温室的关键系统设计。通过对半封闭温室内夏季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和风道风速测试试验,验证温室的降温能力和送风系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SFG5-4型风机配套35 m长风道,送风相对均匀,风速4.3~4.7 m/s;对于温度分布规律来说,在同一水平方向上温室内各点的平均温差1.0~1.8℃,在同一高度方向上温室内各点的平均温差2.2~3.5℃,并且3.5 m湿帘比2.0 m湿帘降温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封闭温室 气候走廊 正压送风系统 温度分布 送风试验
下载PDF
700℃实炉验证试验平台过热试件热流密度测量及壁温分布研究
4
作者 钟犁 肖平 +4 位作者 朱忠亮 李小敏 张兴豪 刘卫国 徐鸿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随着锅炉主蒸汽参数的提高,炉内受热面壁温的监测对于安全运行日益重要,并且有利于根据壁温分布进行选材,降低造价。南京电厂700℃验证试验平台炉内过热试件分布着12个牌号的材料,掌握锅炉管壁温分布及其随负荷变化的规律,是准确分析材... 随着锅炉主蒸汽参数的提高,炉内受热面壁温的监测对于安全运行日益重要,并且有利于根据壁温分布进行选材,降低造价。南京电厂700℃验证试验平台炉内过热试件分布着12个牌号的材料,掌握锅炉管壁温分布及其随负荷变化的规律,是准确分析材料验证情况的基础。采用火焰强度热流计对炉内热流密度的空间分布进行实际测量,结合受热面进出口蒸汽参数的实际测量结果,对炉内壁温分布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过热试件不同方向的热流密度在15~180kW/m^(2)范围内,并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其中收到来自前方的热流密度最大、下方的热流密度其次,并且屏底热流密度最高、炉顶位置热流密度最低,屏底水平管平均热流密度约为垂直管的1.3倍。根据热流密度空间分布测量结果计算的过热试件壁温沿着蒸汽流程方向快速增加,在屏底位置出现一个小的峰值,然后增速放缓、最后在靠近管屏出口处略有下降;而管壁和蒸汽温差呈现先增加后减少、并在屏底出现明显峰值的现象,最外侧管屏底最大温差达到约88℃,屏顶温差则降低到约25℃。锅炉负荷越高,热流密度越大,同时壁温沿程增长速率越高。炉内壁温测量元件与壁温计算结果的最大温度偏差小于2%,两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根据壁温计算结果对过热试件进行选材,约有51.2%的锅炉管须采用镍基合金材料,相比全部采用镍基合金材料可大幅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0℃验证试验平台 过热试件 高温材料 炉内壁温分布 热流密度
下载PDF
液氢温区材料拉伸测试装置研制及仿真分析
5
作者 王干缘 夏莉 +2 位作者 承磊 屈莎莎 黄永华 《真空与低温》 2024年第2期134-142,共9页
为了满足当前液氢工程领域对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需求,以两台G-M制冷机为冷源、氦气为载冷介质,设计和研制了一台低温材料拉伸测试装置。该装置可实现14~300 K温区内各类固体材料的拉伸试验。采用液氮预冷的方式,样品降温至14 K用时仅7 ... 为了满足当前液氢工程领域对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需求,以两台G-M制冷机为冷源、氦气为载冷介质,设计和研制了一台低温材料拉伸测试装置。该装置可实现14~300 K温区内各类固体材料的拉伸试验。采用液氮预冷的方式,样品降温至14 K用时仅7 h。对试验腔内试件的温度分布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试件的温度梯度主要存在于纵向,而横向没有明显的温差。对316 L不锈钢试样进行多工况拉伸性能测试,可重复性高于97.8%。所得304和316 L不锈钢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测试数据与文献数据相比最大相对偏差仅为6.3%,该深冷温区拉伸测试装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G-M制冷机 温度分布均匀性 拉伸测试装置
下载PDF
超深水基岩潜山储层分布式光纤温度试井方法
6
作者 梁豪 吴木旺 卢聪 《油气井测试》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超深水永乐X区潜山气藏具有储层非均质强、纵向岩性组合多样的特征,传统生产测井技术在落实储层产出特征时存在局限性。采用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测试获得了YL1井产能测试生产层段的温度数据,结合渗流力学和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气藏渗流... 超深水永乐X区潜山气藏具有储层非均质强、纵向岩性组合多样的特征,传统生产测井技术在落实储层产出特征时存在局限性。采用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测试获得了YL1井产能测试生产层段的温度数据,结合渗流力学和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气藏渗流和井筒管流温度—压力场双耦合模型,计算了气井产出剖面变化引起的温度响应特征。采用Levenberg Marquart(LM)反演算法实现了YL1气井产出剖面定量解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气井多层测试时高渗层对应井筒温度下降斜率大,温度变化速度快,温降大,通过温度剖面可以作为判断高渗地层、裂缝或非产层产出贡献;利用建立的分布式光纤温度产出剖面解释方法,定量评价获得了砂砾质风化带、风化裂缝带和内幕裂缝带产出贡献,解释结果与录井气测率具有正相关性,且与地质认识吻合,证明了解释理论的可靠性。研究结果对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多层气藏产出剖面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理论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水 基岩潜山 分布式光纤 温度试井 产出剖面 温度解释模型 潜山气藏
下载PDF
基于DTS的岩溶洼地渗漏室内试验研究
7
作者 郭法旺 彭浩 +1 位作者 毛鹏 朱宝强 《陕西水利》 2024年第1期129-132,共4页
岩溶洼地是修建水库的理想场所,但岩溶洼地多位于岩溶强发育区,存在岩溶渗漏难题。在各种渗漏监测方法中,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技术(DTS)有着显著优势。通过分析两类光缆在相同渗漏条件下的温度表现规律、不同介质和加热功率下可加热型光... 岩溶洼地是修建水库的理想场所,但岩溶洼地多位于岩溶强发育区,存在岩溶渗漏难题。在各种渗漏监测方法中,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技术(DTS)有着显著优势。通过分析两类光缆在相同渗漏条件下的温度表现规律、不同介质和加热功率下可加热型光缆的温度特征值、可加热型光缆的渗漏感知范围,验证将加热光缆沿PVC管螺旋缠绕工艺提高渗漏感知能力的效果。研究成果可为DTS在岩溶洼地渗漏监测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温度传感(DTS) 岩溶洼地库盆渗漏 模型试验 温度分布 感知能力
下载PDF
二次风箱改造后配风优化减缓高温腐蚀分析
8
作者 喻国 陈玉忠 +3 位作者 赵志军 袁军权 于洪明 王世远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9期30-33,共4页
贵州某W火焰锅炉机组为满足超低排放进行了低氮燃烧改造,锅炉燃烧器至燃尽风区域经常处于局部缺氧燃烧状态,水冷壁高温腐蚀比较严重。为解决水冷壁局部缺氧燃烧及高温腐蚀问题,该厂进行了二次风箱分隔改造,同时进行了配风优化试验。二... 贵州某W火焰锅炉机组为满足超低排放进行了低氮燃烧改造,锅炉燃烧器至燃尽风区域经常处于局部缺氧燃烧状态,水冷壁高温腐蚀比较严重。为解决水冷壁局部缺氧燃烧及高温腐蚀问题,该厂进行了二次风箱分隔改造,同时进行了配风优化试验。二次风箱分隔改造后通过配风优化试验,保证了各分隔风箱风压基本一致,解决了燃烧器至燃尽风区域水冷壁局部缺氧燃烧问题,改善了水冷壁贴壁区域的还原性气氛,减缓了水冷壁高温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火焰锅炉 二次风箱分隔改造 配风优化试验 减缓高温腐蚀
下载PDF
一种面向配网设备的在线红外测温系统设计
9
作者 张光儒 张家午 +2 位作者 赵军 马振祺 陈杰 《电工技术》 2024年第3期139-142,146,共5页
设计了一种面向配网设备的在线红外测温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工作原理,介绍了系统工作流程;利用该系统对一台标准热源进行温度测量,验证其测量重复性;同时,与目前电力系统现场设备红外测温领域广泛应用的红外测温仪进行对比分... 设计了一种面向配网设备的在线红外测温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工作原理,介绍了系统工作流程;利用该系统对一台标准热源进行温度测量,验证其测量重复性;同时,与目前电力系统现场设备红外测温领域广泛应用的红外测温仪进行对比分析,验证该红外测温系统的测量有效性及优势,为系统后续深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网设备 红外测温系统 重复性验证
下载PDF
基于正态曲线和有效积温的美国白蛾发生预测和除治效果评估机制研究
10
作者 杨静 徐敏田 +7 位作者 马春艳 郑召坤 牟文文 王燕 许玉倩 焦硕 赵磊 闫丰军 《山东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36-43,共8页
经拟合,美国白蛾成虫羽化符合正态分布。求算出成虫-成虫高峰日有效积温常数为877.6±84.3日度、当年成虫高峰日有效积温常数309.3±31.5日度,并给出了通过高峰日有效积温和成虫种群消长趋势指数进行当代和下一代成虫数量预测... 经拟合,美国白蛾成虫羽化符合正态分布。求算出成虫-成虫高峰日有效积温常数为877.6±84.3日度、当年成虫高峰日有效积温常数309.3±31.5日度,并给出了通过高峰日有效积温和成虫种群消长趋势指数进行当代和下一代成虫数量预测的方法。在全种群治理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了空间覆盖量和种群覆盖量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套幼虫种群死亡量计算方法,其可靠性在对往年飞防除治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白蛾 预测 数学建模 正态分布 有效积温 除治 回溯性检验
下载PDF
基于Fluent的纸浆模塑热压定型加热板温度均匀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上生 胡锦榕 周运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129,共8页
模内热压定型是纸浆模塑餐具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常用干燥方式,它是将成型后获得的湿纸模胚在被模具挤压与抽真空的条件下进行加热。加热板作为热压定型机的热源,其工作表面的温度均匀性影响着制品的干燥质量。针对纸浆模塑热压定型过程中... 模内热压定型是纸浆模塑餐具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常用干燥方式,它是将成型后获得的湿纸模胚在被模具挤压与抽真空的条件下进行加热。加热板作为热压定型机的热源,其工作表面的温度均匀性影响着制品的干燥质量。针对纸浆模塑热压定型过程中加热板的温度不均匀性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联合仿真与正交试验的优化方法。首先,对加热板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了加热板的传热模型;然后,基于Fluent对加热板进行温度场的数值模拟,根据温度场分布结果将油路结构中的高温区域与低温区域尽可能交错,设计了4种新的迷宫式油路结构;最后,以油路结构、油路平面高度、加热板厚度和油路截面直径设计了4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并进行了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际干燥过程中,工作表面的最高温度为224.47℃,最低温度为209.92℃,温度极差高达14.55℃,温度标准差为3.01℃;加热板厚度和油路直径的大小对温度极差的影响显著,油路结构对温度标准差的影响显著。基于以上分析改进了加热板的结构,与原设计方案相比,加热板工作表面的温度极差降至7.27℃,温度标准差降至1.09℃,保证了加热板温度的均匀性,提升了纸浆模塑产品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浆模塑 加热板 温度分布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基于红外成像仪的电梯制动器温升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常晓清 《起重运输机械》 2023年第7期74-78,共5页
电梯制动器制动轮与制动闸瓦之间产生摩擦时会产生热量,引起制动轮表面的温度上升。本文利用红外成像仪非接触测量、响应快等特点实现对电梯制动轮温升检测,并通过现场实验测量了电梯正常运行、紧急制动及带闸运行时的制动器及其制动轮... 电梯制动器制动轮与制动闸瓦之间产生摩擦时会产生热量,引起制动轮表面的温度上升。本文利用红外成像仪非接触测量、响应快等特点实现对电梯制动轮温升检测,并通过现场实验测量了电梯正常运行、紧急制动及带闸运行时的制动器及其制动轮的温度分布及温度变化,可有效监测制动器是否带闸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梯制动器 温度分布 温度变化 检测
下载PDF
超超临界机组高温再热器出口管道线状偏离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郑磊 吴海洋 +2 位作者 黄小波 张旭升 孙中元 《发电设备》 2023年第1期24-30,共7页
某660 MW机组超超临界机组高温再热器出口管道发生线状偏离,部分恒力弹簧支吊架已处于极限位置。分析管道线状偏离的原因,并且结合位移-荷载测试,通过模拟对运行状态下管道的应力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量恒力弹簧支吊架荷载偏差度... 某660 MW机组超超临界机组高温再热器出口管道发生线状偏离,部分恒力弹簧支吊架已处于极限位置。分析管道线状偏离的原因,并且结合位移-荷载测试,通过模拟对运行状态下管道的应力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量恒力弹簧支吊架荷载偏差度及恒定度显著超标,管道冷态位移与现场实测偏离值相吻合;模拟得到运行状态下的管道一次应力、二次应力普遍增加,并且部分节点的二次应力超过允许值。管道弹簧支吊架荷载性能不达标,造成管道自重与支吊架承载能力不匹配,是管道发生线状偏离的主要原因,建议对不合格支吊架进行更换,同时加强管道支吊系统的日常监督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机组 高温再热器 管道 线状偏离 恒力弹簧支吊架 位移-荷载测试 应力分布
下载PDF
汽车温差发电系统的多物理场建模分析与试验
14
作者 汪若尘 陈杰 +2 位作者 罗丁 孙泽宇 周卫琪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7-523,共7页
为了得到沿尾气流动方向汽车温差发电系统各温差发电片之间的温度分布差异,建立了汽车温差发电系统的流热电多物理场数学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尾气流动和热电材料的温度依变性.分析了尾气温度和流量对温度分布差异的影响,并进行了汽车... 为了得到沿尾气流动方向汽车温差发电系统各温差发电片之间的温度分布差异,建立了汽车温差发电系统的流热电多物理场数学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尾气流动和热电材料的温度依变性.分析了尾气温度和流量对温度分布差异的影响,并进行了汽车温差发电系统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尾气温度的增加会加剧尾气流动方向系统各区域温差发电片之间的温度分布差异,当尾气温度从450 K增加到600 K时,差异相对增加105%;尾气流量的增加有益于减小温度分布差异,相比之下尾气温度是影响温度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该多物理场数学模型计算精度可达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温差发电系统 尾气废热回收 数学模型 温度分布差异 台架试验
下载PDF
centrifugal用热控装置设计
15
作者 鲁亮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3年第3期22-29,共8页
目的评估飞行器产品在飞行过程对热–离心综合环境的适应性,研制一套热–离心综合环境试验用热控装置。方法从热–离心试验需求出发,完成综合试验系统总体研制目标及系统方案设计。针对高g值离心环境(离心加速度值≥90g)下的热载荷加载... 目的评估飞行器产品在飞行过程对热–离心综合环境的适应性,研制一套热–离心综合环境试验用热控装置。方法从热–离心试验需求出发,完成综合试验系统总体研制目标及系统方案设计。针对高g值离心环境(离心加速度值≥90g)下的热载荷加载需求,开展基于热传导的热载荷加载方法研究,并完成适用于高g值环境的热控装置硬件布局优化设计。提出基于分段包络思想的产品响应温度梯度分布效应模拟方法及实现,减少过试验考核。结果利用该热控装置完成了热–离心综合环境功能验证试验,设置最大加速度为92g,保载时间为3 min,最高加热温度为150℃,最大温升速率为3℃/min,3温区控制,升温过程中,温度误差优于±1.5℃。结论该热–离心综合环境试验用热控装置可用于飞行器产品热–离心综合环境试验的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离心综合环境试验 高g值离心环境 热控装置设计 分段包络 硬件布局优化 类模糊–分段自整定控制 温度梯度分布 多温区
下载PDF
载流条件下环氧胶浸纸套管温度分布及绝缘特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许佐明 胡伟 +3 位作者 尹朋博 王剑 谢雄杰 彭宗仁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09-2918,共10页
为研究环氧胶浸纸套管内部温度分布及对应的绝缘性能,构建了套管温升与绝缘性能同步测试回路,获得了不同电流下套管芯体温度分布及热点温度对套管绝缘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载流条件下套管油端芯体最大直径处存在由于热量累积导致... 为研究环氧胶浸纸套管内部温度分布及对应的绝缘性能,构建了套管温升与绝缘性能同步测试回路,获得了不同电流下套管芯体温度分布及热点温度对套管绝缘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载流条件下套管油端芯体最大直径处存在由于热量累积导致的局部热点;在与套管绝缘材料接触的热点温度<100℃时,绝缘介质中松弛极化损耗现象明显,tanδ随频率变化曲线存在损耗“峰”和“谷”,曲线随着温度增加向高频方向平移,当热点温度>120℃时,绝缘介质中电导损耗作用突出,tanδ随频率变化曲线在对数坐标系中呈直线下降趋势;热点温度>140℃将损坏套管内部绝缘,恢复常温后tanδ和电容量急剧增加,绝缘电阻大幅下降;当热点温度>200℃时,套管内部将产生大量气体,芯体开裂,tanδ突增而电容量突降。该研究可为套管优化设计、试验及运行状态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胶浸纸套管 温升试验 温度分布 绝缘特性 频域介电谱 局部过热
下载PDF
模拟火灾条件下高压电缆绝缘击穿试验研究与失效时间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卫 周士贻 +1 位作者 门业堃 普子恒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7-632,共6页
高压电力电缆结构复杂,在火灾情况下绝缘的失效时间与低压线缆有较大差异。本文首先搭建模拟火灾试验平台,对110,10 kV阻燃电缆开展模拟火灾情况下的绝缘耐压击穿试验,记录绝缘失效时间、解剖分析内部情况;然后建立三维仿真模型分析火... 高压电力电缆结构复杂,在火灾情况下绝缘的失效时间与低压线缆有较大差异。本文首先搭建模拟火灾试验平台,对110,10 kV阻燃电缆开展模拟火灾情况下的绝缘耐压击穿试验,记录绝缘失效时间、解剖分析内部情况;然后建立三维仿真模型分析火灾情况下电缆内部绝缘层温度变化;参考绝缘层材料高温下的击穿场强,结合仿真和试验分析高压电缆在火灾情况下的绝缘失效机理。结果表明:火灾情况下高压电缆绝缘层在击穿前软化熔融,金属护套发生破裂有熔融物滴落,110、10 kV电力电缆在200 kW火源功率下的绝缘失效时间分别约为130 min和60 min。仿真得到110 kV电力电缆绝缘层的熔融时间约为25 min,击穿时刻均温约为378℃。放电在熔融的绝缘层内部逐步发展最终形成击穿,绝缘失效时间不能以单一的绝缘材料失效温度确定,与绝缘结构和温升变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缆 击穿试验 模拟火灾 温度 绝缘失效
下载PDF
基于艾灸温度场的36点仿真测温仪器的研制
18
作者 邓益昭 涂海燕 +3 位作者 徐刚 高明 徐金鹏 成鸿群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6期699-705,共7页
目的为了提高艾灸热场实验中治疗区域热场分布研究的便捷性、安全性与检测的准确度,研制一种具有36个测温点的仿真测温仪器。方法采用嵌入式技术设计的仿真测温仪器,选用PT100铂电阻作为采集温度信息的传感器件(以6×6矩阵格式均匀... 目的为了提高艾灸热场实验中治疗区域热场分布研究的便捷性、安全性与检测的准确度,研制一种具有36个测温点的仿真测温仪器。方法采用嵌入式技术设计的仿真测温仪器,选用PT100铂电阻作为采集温度信息的传感器件(以6×6矩阵格式均匀分布)。根据传统艾灸试验中热场研究的原理与操作特点,可以模拟临床试验和动物皮肤组织实验。仿真测温仪器的硬件部分包含模拟皮层、温度信号采集单元、单片机数据处理单元和个人计算机显示单元4部分,软件部分由温度采集程序、显示程序、通信程序构成。结果36点仿真测温仪器内部结构为观察窗、液晶显示屏、核心控制电路、直流电源、传感器测量电路板。仪器的设计量程为20℃~64℃,分度值为0.1℃。该仪器成功测量36点温度数据,实时刷新频率3 Hz。使用艾条对测温区域进行模拟艾灸,得到温度场分布呈中心最高向四周逐渐递减的分布趋势,同时整个温度场分布较为均匀,无明显异常数据,这也符合实际的温度分布规律。结论该仪器不仅可以实时测得热场分布以等效模拟传统艾灸热场实验,还解决了临床试验和动物皮肤组织实验中所面临的烫伤、工序复杂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热场试验 36测温点 仿真测温仪器 模拟皮层 热场分布
下载PDF
喷嘴特性对双旋流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影响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门玉宾 郑龙席 +3 位作者 邵万仁 柴昕 张燚 石磊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0-137,共8页
本文以双旋流全环燃烧室为试验对象,在高温高压试验条件下,通过调整全环燃油喷嘴的流量离散度和径向位置来研究其对出口温度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喷嘴燃油流量离散度控制在±4%以内时,采用简单的大、小流量喷嘴间隔搭配的方... 本文以双旋流全环燃烧室为试验对象,在高温高压试验条件下,通过调整全环燃油喷嘴的流量离散度和径向位置来研究其对出口温度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喷嘴燃油流量离散度控制在±4%以内时,采用简单的大、小流量喷嘴间隔搭配的方案即可保证出口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当燃油流量离散度放大到4%~8%时,采用本实验研究的搭配方案仍可保证出口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当燃油流量离散度放大到10%时,通过调整喷嘴搭配方案已经无法保证出口温度分布均匀性。燃油喷嘴径向位置较火焰筒头部中心线偏离旋流杯腔道高度的11.5%以内时,不影响出口温度分布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旋流燃烧室 高温高压 全环试验 燃油流量分布 出口温度分布 喷嘴径向位置
下载PDF
助剂对电磁原位加热稠油储层温度分布的影响
20
作者 肖界先 高德利 王正旭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2-78,137,共8页
为了解决电磁原位加热导热、导电性能差的稠油储层时存在温度偏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助剂注入的电磁原位加热技术,并建立了考虑稠油储层热性质随温度动态变化的电热耦合数学模型,开展了电磁加热室内试验以验证数学模型的准确性,比较了助... 为了解决电磁原位加热导热、导电性能差的稠油储层时存在温度偏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助剂注入的电磁原位加热技术,并建立了考虑稠油储层热性质随温度动态变化的电热耦合数学模型,开展了电磁加热室内试验以验证数学模型的准确性,比较了助剂注入前、后储层的电场和温度分布以评估电磁加热性能,最后分析了助剂导电和导热性质对储层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室内试验证实了电热耦合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助剂注入后电磁原位加热稠油储层的温度明显升高;在一定径向范围内,助剂电导率的增大有助于提高储层温度;储层径向温度随着助剂比热容和导热系数的减小而升高。研究结果证实了基于助剂注入的电磁原位加热技术在解决加热温度偏低的问题上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采 电磁原位加热 助剂注入 模拟试验 温度分布 电热耦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