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电机组振动评价和测点布置现行标准对比分析
1
作者 李志华 李明 +6 位作者 王远洪 王猛 郭金忠 刘殿程 夏绍云 马优 周科衡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46,共9页
比对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中关于水电机组振动/摆度的越限评价和测点布置要求,阐述了工程现场振动/摆度测点的布置等,发现评价标准、测点布置标准和工程现场之间出现了振动评价边界条件、评价准则、评价工况、测点布置等不一致或不明确... 比对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中关于水电机组振动/摆度的越限评价和测点布置要求,阐述了工程现场振动/摆度测点的布置等,发现评价标准、测点布置标准和工程现场之间出现了振动评价边界条件、评价准则、评价工况、测点布置等不一致或不明确的现象。分析发现:各标准间不统一之处均出现在固定部件的振动评价和测点布置,对机组轴系径向振动(摆度)的规定相对统一;各标准中的不一致现象,不利于标准广谱应用,且容易产生歧义和分歧;评价标准和测点标准不一致的现象,不利于大型或者巨型机组现场全面振动评价;所有标准中评价准则中缺少振幅越限幅度与累计时长权重系数考虑,不利于水电机组新型角色下振动故障及状态检修开展和数据积累。该结论可为水电机组振动标准编制、安装验收、运行管理和科研试验等从业人员提供帮助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摆度 振动评价 测点布置 不统一
下载PDF
地笋生长发育规律及营养成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蕾 王永 云兴福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53,共4页
对野生蔬菜--地笋生育规律及产品(根状茎)的营养成分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地笋根状茎萌发的最低10 cm地温为3.5℃;出苗期的最适10 cm地温范围为3.5~11.0℃;幼苗期的最适10 cm地温范围为11.0~26.2℃;根据植株生长动态,可将其生育时... 对野生蔬菜--地笋生育规律及产品(根状茎)的营养成分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地笋根状茎萌发的最低10 cm地温为3.5℃;出苗期的最适10 cm地温范围为3.5~11.0℃;幼苗期的最适10 cm地温范围为11.0~26.2℃;根据植株生长动态,可将其生育时期划分为出苗期(24 d)、幼苗期(40 d)、成株期(或为植株快速生长期)(50 d)、根状茎膨大期(50 d)和植株衰老期(30 d);系统观测了地笋植株的植物学性状;测定了地笋根状茎的营养成分含量;用其直立茎和匍匐茎进行扦插繁殖,成活率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蔬菜 地笋 生育规律 营养成分
下载PDF
野生蔬菜地笋扦插繁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孙鸿举 徐杰 +1 位作者 谢玉玲 云兴福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15,共3页
对野生蔬菜地笋的不同材料、不同方式的扦插苗的生根规律、生长动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地笋扦插苗的生根数量随着扦插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其中主茎扦插苗的生根数量多于侧茎,生根时间提早于侧茎。根据对扦插苗生长过程中的株... 对野生蔬菜地笋的不同材料、不同方式的扦插苗的生根规律、生长动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地笋扦插苗的生根数量随着扦插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其中主茎扦插苗的生根数量多于侧茎,生根时间提早于侧茎。根据对扦插苗生长过程中的株高、茎粗、叶片数的变化的观察可将扦插苗的生长期划分为快速生长期、生长平缓期和生长稳定期。不同的扦插材料影响着植株的生长动态,主茎易成活且长势好,侧茎则明显不如主茎;扦插方式的不同,对植株生长动态也起作用,直立式扦插和全埋式扦插苗在生长期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蔬菜 地笋扦插苗 生物学特性 生根规律 生长动态
下载PDF
多元文化心理观:全球化语境下心理学观的选择 被引量:2
4
作者 吕晓峰 孟维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52,共4页
心理学的分裂与统一纷争由来已久。事实上,以心理学观为视角,心理学统一与分裂的论战从根源上讲,其实就是心理学观之间的论争。当代全球化语境下,支配和引领心理学发展的应该是多元文化心理观。多元文化心理观不是要彻底否定现在的心理... 心理学的分裂与统一纷争由来已久。事实上,以心理学观为视角,心理学统一与分裂的论战从根源上讲,其实就是心理学观之间的论争。当代全球化语境下,支配和引领心理学发展的应该是多元文化心理观。多元文化心理观不是要彻底否定现在的心理观,而是以文化框架作为审视心理学的深度视角,扩展现有的心理学观的边界,从而为心理学带来更宽泛和更具深度的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 心理观 全球化语境 统一 分裂
下载PDF
大学生生态活动中“知行脱节”问题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小梅 张小军 +1 位作者 王荣加 张静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88-91,共4页
大学生是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针对大学生生态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知行脱节"现象,从大学生自身生态认知水平较低、外部社会环境发展尚未成熟两个方面分析了产生原因。认为要改变这"知行脱节"现象,就要加强生态... 大学生是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针对大学生生态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知行脱节"现象,从大学生自身生态认知水平较低、外部社会环境发展尚未成熟两个方面分析了产生原因。认为要改变这"知行脱节"现象,就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加强社会环境建设,提高生态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生态活动 知行脱节 探析
下载PDF
乡村人类学视野下中国农民的人文性格 被引量:3
6
作者 徐杰舜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8,共8页
中国农民作为一个古老的乡村主体,有哪些独具的人文性格?这是乡村人类学所特别关注的。从乡村人类学的新视野出发,中国农民具有男耕女织、勤劳节俭、一盘散沙、多神崇拜的人文性格。
关键词 乡村人类学 中国农民 人文性格 男耕女织 勤劳节俭 一盘散沙 多神崇拜
下载PDF
探析法律规范英译的不统一性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文霞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7-139,共3页
法律规范的统一性在英译中颇为重要,然而,由于中国和英美国家之间的法律制度、法律概念和术语等方面存在差异,中国的一些法律概念和术语有时很难在英语法律词典中找到完全等值的词语,加之译者在法律知识方面的欠缺,呈现出法律规范翻译中... 法律规范的统一性在英译中颇为重要,然而,由于中国和英美国家之间的法律制度、法律概念和术语等方面存在差异,中国的一些法律概念和术语有时很难在英语法律词典中找到完全等值的词语,加之译者在法律知识方面的欠缺,呈现出法律规范翻译中的"百鸟争鸣"局面。比较了权威的法律翻译网站和出版物的法律文本译文,分析了法律规范翻译中的不统一性问题,并提出一管之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规范 翻译 不统一性
下载PDF
维护社会公正,让“德福一致”成为价值导向
8
作者 蔡敏春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21-25,共5页
德福相背损害了社会公正,影响了道德的可持续发展。要维护社会公正必须实现德福一致,让"德福一致"成为价值导向,因为德福一致体现了道德和利益的统一,体现了利己和利他的统一,体现了权利和义务的平等,而实现德福一致的有效路... 德福相背损害了社会公正,影响了道德的可持续发展。要维护社会公正必须实现德福一致,让"德福一致"成为价值导向,因为德福一致体现了道德和利益的统一,体现了利己和利他的统一,体现了权利和义务的平等,而实现德福一致的有效路径就是建立道德回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正 德福相背 德福一致 道德回报
下载PDF
道德教育中知行不一现象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9
作者 周煜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年第3期65-67,共3页
知行合一是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知行不一现象较为突出,是道德教育中面临的一大难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心理学上分析,其与道德判断能力、自我意识、人格、动机与期望等方面相关。因此,在平时的道德教... 知行合一是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知行不一现象较为突出,是道德教育中面临的一大难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心理学上分析,其与道德判断能力、自我意识、人格、动机与期望等方面相关。因此,在平时的道德教育工作中应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并将二者有机融合,积极促进道德教育实现知行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知行不一 心理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
下载PDF
道与治——王安石以道求治思想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子峻 卢文波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409-416,共8页
王安石以“道”求“治”的政治哲学,是从早年到晚年演进深化的过程。在其早年,王安石认识到分裂的先王之道无法言治,于是从“道之不一”转而“求道之全”。在学术中期,其以诠解经书、诠解经义的方式“求道”,但因其释经行为存在主观性,... 王安石以“道”求“治”的政治哲学,是从早年到晚年演进深化的过程。在其早年,王安石认识到分裂的先王之道无法言治,于是从“道之不一”转而“求道之全”。在学术中期,其以诠解经书、诠解经义的方式“求道”,但因其释经行为存在主观性,传播方式存在强制性,使得他所阐发的道,并未得到士人的认可。至晚年退居金陵,他通过著《字说》诠解文字本义,来确保所诠经义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但王安石为把治世观念注入经义,导致《字说》中的文字诠解,往往牵强附会,故而由《字说》挖掘经义,由经义呈现圣王治世之道,再由道求治的政治哲学建构并不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之不一 求道之全 致一
下载PDF
关于心理学史中还原论与分裂化的思考
11
作者 宁文涛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15-117,共3页
在整个心理学史的框架下,对心理学中还原论的概念、产生、分类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整体还原为部分的本体论的还原论;对分裂化的概念、产生、表现、整合等方面也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新的整合思路;心理学中还原论和分裂化并没有直接联系,... 在整个心理学史的框架下,对心理学中还原论的概念、产生、分类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整体还原为部分的本体论的还原论;对分裂化的概念、产生、表现、整合等方面也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新的整合思路;心理学中还原论和分裂化并没有直接联系,但还原论加剧了心理学中的分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史 还原论 分裂化 实证研究方法
下载PDF
浅析苗寨地笋村平面布局特点
12
作者 易婧飘 吴越 《中外建筑》 2016年第11期92-94,共3页
随着市场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对村落保护的研究成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进行保护性开发后的苗寨地笋村,通过对其现状整体的平面布局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一方面归纳总结了这一类中心组团式村落在平面布局上的共性... 随着市场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对村落保护的研究成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进行保护性开发后的苗寨地笋村,通过对其现状整体的平面布局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一方面归纳总结了这一类中心组团式村落在平面布局上的共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彰显保护性开发后的村落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证明了对村落的保护性开发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的选择,旨在强调用一个发展的目光来看待村落保护性开发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笋村 苗寨 平面布局 中心组团式村落
下载PDF
苗族民间信仰视野下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以湖南省靖州县三锹乡地笋苗寨为例
13
作者 徐艳波 《保山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8-25,共8页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和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特定的生态环境造就了特定的民族文化,包括民间信仰,并反作用于环境;湖南省靖州县三锹乡地笋苗寨苗民在探索人与自然相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禁忌习俗等朴素生态意识的民...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和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特定的生态环境造就了特定的民族文化,包括民间信仰,并反作用于环境;湖南省靖州县三锹乡地笋苗寨苗民在探索人与自然相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禁忌习俗等朴素生态意识的民间信仰,从而有效的维护了地笋苗寨的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促进了本地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民间信仰 生态环境 地笋 口述
下载PDF
论民间信仰与乡村社会的有序化——以靖州地笋为例
14
作者 俞晖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社会有序化是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作为社会有序化的重要辅助手段,民间信仰对受众群体的言行举止和心理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对乡村社会的秩序维护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地笋为例,对地笋民间信仰对... 社会有序化是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作为社会有序化的重要辅助手段,民间信仰对受众群体的言行举止和心理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对乡村社会的秩序维护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地笋为例,对地笋民间信仰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功能进行探讨,既是我们了解地笋社会传统与文化的重要途径,又可以借此全面深入地认识和把握地笋民间信仰运行的方式及其组织形式,从而为其他有需要的社会组织提供借鉴意义,为社会的有序化做出一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笋苗寨 民间信仰 社会有序化
下载PDF
一个优美而机智的“整一”:生态视野中的“忽必烈汗” 被引量:7
15
作者 鲁春芳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9-116,共8页
从生态视角解读"忽必烈汗"文本里的众多"不一",可以说明它只是表面上的未竟之作,其实诗人正是通过种种"不一"而实现思想与艺术上的"整一"。诗人有意把象征人类中心主义的帝王"游乐宫"... 从生态视角解读"忽必烈汗"文本里的众多"不一",可以说明它只是表面上的未竟之作,其实诗人正是通过种种"不一"而实现思想与艺术上的"整一"。诗人有意把象征人类中心主义的帝王"游乐宫"建立在一片沃土之上与圣河之边,凸显人类在资本主义时期蔑视自然、掠夺自然的残暴,如果长期如此人类只能遭到自然力量的颠覆和报复而最终走向冰窟;诗人把手扶古琴、唱着山歌的非洲少女与似乎毫不相干的蒙古大汗并置一起,说明人类只有尊重自然、聆听自然,才能真正"摄取蜜露"、"啜饮仙乳",进而构建理想的天堂。长诗片断"忽必烈汗"融众多"不一"于一体,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机智的"整一",是其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哲学观念的集中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忽必烈汗” 自然 不一 整一
原文传递
事实的降格:《皮男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特征
16
作者 龙云 杨玫芳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41,共9页
美国后现代作家多克托罗擅于运用"拼贴"手法展现后现代作品片段性、凌乱性、边缘性和分裂性的特点。《皮男人》中,他通过视角和话语的拼贴、历史事件的拼贴、小说人物的拼贴三个角度表达了对美国现代社会的关注,揭示"被... 美国后现代作家多克托罗擅于运用"拼贴"手法展现后现代作品片段性、凌乱性、边缘性和分裂性的特点。《皮男人》中,他通过视角和话语的拼贴、历史事件的拼贴、小说人物的拼贴三个角度表达了对美国现代社会的关注,揭示"被压制的真实",通过"事实的降格"来揭露和抨击权力政治的谎言,达到"去权威化"的效果。多克托罗借助"拼贴"手法有意唤醒读者去了解和发现历史真相和社会现实,让读者意识到文本意义和历史真相都是社会性的语境建构,是一种基于特定利益的"谋划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男人》 拼贴 谎言 异化 去等级化 分裂
原文传递
凯西的“第一时刻”及其环境伦理价值——从知行不合问题视角看
17
作者 王海琴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40,共7页
有数据表明,尊重自然的观念在现实之中被践行的状况不容乐观。有必要反思其中的知行不合问题。从哲学上来看,这一问题与当前环境伦理工作存在肓区密切相关。凯西的“第一时刻”对人与自然知行合一的原初本真关系有所呈现,并触及上述肓... 有数据表明,尊重自然的观念在现实之中被践行的状况不容乐观。有必要反思其中的知行不合问题。从哲学上来看,这一问题与当前环境伦理工作存在肓区密切相关。凯西的“第一时刻”对人与自然知行合一的原初本真关系有所呈现,并触及上述肓区。研究凯西“第一时刻”与这一肓区的关联有重要意义。这里,首先阐释凯西“第一时刻”的主要内容;进而界定人与自然原初本真及其衍生等三重关系,解析这些关系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中的效用,从而刻画凯西对“第一时刻”探讨的特征,显明上述肓区存在及凯西对之突破的根源;最后以上述思想为基础,揭示“第一时刻”在弥合知行裂隙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行不合 第一时刻环境道德反应 扫视 现象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