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AMA联合DHI评分对老年前庭外周性眩晕疾病残余头晕症状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2
1
作者 胡进 曲娟 +1 位作者 季巍伟 陆霞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15期1716-1718,共3页
目的探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联合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对老年前庭外周性眩晕疾病残余头晕症状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确诊为前庭外周性眩晕疾病、并且年龄>60岁的患者160例,将患者分为有... 目的探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联合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对老年前庭外周性眩晕疾病残余头晕症状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确诊为前庭外周性眩晕疾病、并且年龄>60岁的患者160例,将患者分为有残余头晕症状组(62例)和无残余头晕症状组(98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前庭周围性眩晕疾病种类、眩晕及眼震持续时间及眩晕和眼震消失后第1、7天的HAMA、DHI评分。结果眩晕和眼震消失后第1天,有残余头晕症状组的HAMA、DHI评分[(18.10±7.44)、(17.77±7.89)分]均高于无残余头晕症状组[(10.18±4.49)、(12.81±4.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第7天时,有残余头晕症状组的HAMA、DHI评分[(12.97±5.23)、(14.32±6.64)分]仍高于无残余头晕症状组[(9.30±5.39)、(12.06±6.4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7天时DHI评分与HAMA评分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540、0.465,均P<0.01)。结论 HAMA联合DHI评分对老年前庭周围性眩晕疾病残余头晕症状有很好的评估价值,能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周围性眩晕 残余头晕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眩晕残障量表
下载PDF
针刺配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于钟响 董永书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7期739-743,共5页
目的观察三才调平针刺法配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BPPV手法复位后有残余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三... 目的观察三才调平针刺法配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BPPV手法复位后有残余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三才调平针刺法配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各项评分(躯体、情绪、功能、总分)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DHI各项评分及VA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DHI各项评分及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才调平针刺法配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疗效确切,能促进患者预后恢复,提高平衡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康复训练 眩晕 眩晕残障量表 视觉模拟评分量表
下载PDF
补阳止眩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阳虚型高血压病眩晕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李 左凤华 闫巍巍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观察补阳止眩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阳虚型高血压病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8例阳虚型高血压病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联合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补... 目的:观察补阳止眩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阳虚型高血压病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8例阳虚型高血压病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联合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补阳止眩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动态血压,眩晕障碍量表(DHI)中躯体(DHIP)、情绪(DHIE)、功能(DHIF)各项评分,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流速(VD)。结果:治疗后,2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均下降(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DHI总分及DHIP、DHIE、DHIF评分均下降(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椎动脉VS、VD值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5.31%,高于对照组82.81%(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止眩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阳虚型高血压病眩晕能够有效降低血压,改善高血压病眩晕症状和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眩晕 阳虚型 补阳止眩汤 动态血压 眩晕障碍量表
下载PDF
天麻素联合胞磷胆碱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宣方杰 王碧浪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9期41-45,共5页
目的:观察天麻素联合胞磷胆碱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PCIV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联合组54例。2组均接受常规干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干预治疗基础上给予胞磷胆碱钠胶囊口服治疗,联合组... 目的:观察天麻素联合胞磷胆碱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PCIV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联合组54例。2组均接受常规干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干预治疗基础上给予胞磷胆碱钠胶囊口服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14 d。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眩晕评定量表评分系统(DARS)评分、眩晕障碍量表的筛查表(DHI-S)评分、脑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低切黏度(LSV)、红细胞比容(Hct)],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78.00%(P<0.05)。治疗后,2组DARS评分与DHI-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DARS评分与DH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V、HSV、LSV及Hct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PV、HSV、LSV及Hct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联合胞磷胆碱治疗PCIV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能通过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而缓解眩晕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天麻素 胞磷胆碱 血液流变学 眩晕评定量表评分系统 眩晕障碍量表
下载PDF
揿针疗法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前庭性偏头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鹏远 何佳桐 +2 位作者 于钟响 时赟 董永书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5期130-133,共4页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揿针疗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揿针疗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眩晕发作次数、眩晕持续时间、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头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2组DHI评分、头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2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2组眩晕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P<0.05),眩晕持续时间缩短(P<0.05);观察组眩晕发作次数及眩晕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揿针疗法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疗效确切,能够缓解患者头痛症状,减少眩晕发作次数及缩短眩晕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揿针 眩晕残障量表 视觉模拟评分法
下载PDF
补肾理气针刺法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张梦钰 时赟 +1 位作者 董永书 张桂霞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9期974-978,共5页
目的观察补肾理气针刺法治疗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V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补肾理气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4、6... 目的观察补肾理气针刺法治疗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V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补肾理气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4、6周随访时眩晕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头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及治疗后4、6周随访时眩晕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DHI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后4、6周随访时眩晕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补肾理气针刺法治疗VM疗效确切,能改善眩晕症状,缓解头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偏头痛 前庭性 视觉模拟量表 眩晕残障量表
下载PDF
灵龟八法开穴针刺联合西药治疗平坦下降型突发性聋临床研究
7
作者 王占山 黄东辉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20期111-115,共5页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开穴针刺联合西药治疗平坦下降型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耳鸣、眩晕和焦虑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平坦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开穴针刺联合西药治疗平坦下降型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耳鸣、眩晕和焦虑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平坦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灵龟八法开穴针刺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平均听阈值、耳鸣致残量表(THI)、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并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5.00%,高于对照组70.00%(P<0.05)。2组治疗后平均听阈值及THI、DHI、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平均听阈值及THI、DHI、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灵龟八法开穴针刺联合西药治疗平坦下降型突发性聋,能有效改善患者听力水平,缓解耳鸣、眩晕、焦虑症状,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平坦下降型 灵龟八法 开穴针刺 平均听阈值 耳鸣致残量表 眩晕障碍量表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手足十二针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眩晕患者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分析
8
作者 张玉 梅瑞瑞 李诗娟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5期178-181,共4页
目的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手足十二针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眩晕患者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8月—2023年12月新疆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中老年高血压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联合组(n=43)与... 目的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手足十二针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眩晕患者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8月—2023年12月新疆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中老年高血压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联合组(n=43)与传统组(n=43)。传统组给予手足十二针治疗,联合组在传统组的基础上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压水平和眩晕状况。结果治疗2周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42/43),高于传统组的81.40%(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8,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国际眩晕障碍评分量表得分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手足十二针能降低中老年高血压眩晕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障碍评分量表 半夏白术天麻汤 手足十二针 中老年 眩晕
下载PDF
前庭康复训练对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0
9
作者 李斐 陈瑛 +6 位作者 高博 严静宇 周晓闻 顾欢欢 杨化兰 庄建华 王国权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70-1373,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前庭康复训练对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的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3月至12月就诊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内科的原发性BPPV且复位成功的100例患者,将其中复位24h后仍存在残余症状的38例随机分... 目的探讨早期前庭康复训练对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的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3月至12月就诊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内科的原发性BPPV且复位成功的100例患者,将其中复位24h后仍存在残余症状的38例随机分为前庭康复训练组及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未接受特殊处理,前庭康复训练组接受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两组均随访4周,每周由神经科医师进行1次随访,行眩晕残障问卷(DHI)量表评估患者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随访1~4周的DHI评分较复位后24h评分均有好转(P均<0.05)。复位后24h及第1周随访时两组间DH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09、P=0.627),第2~4周随访时前庭康复训练组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复位后早期给予前庭康复训练可有效缓解BPPV复位后的残余症状,降低功能残障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残留头晕 前庭康复 眩晕残障问卷
下载PDF
眩晕障碍量表在BPPV患者生活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01
10
作者 修世国 邢东升 +3 位作者 胡玮 樊新 张雪 李东洙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汉化的英文版DHI分别对120例施行管石复位法(canalith repositioning procedure,... 目的探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汉化的英文版DHI分别对120例施行管石复位法(canalith repositioning procedure,CRP)治疗的BPPV患者(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和6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功能、情感、躯体三个方面的得分及总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功能、情感、躯体评分分别为22.60±6.54、18.50±8.28、17.90±5.0分,总分为59.00±14.32分,对照组功能、情感、躯体分别为1.35±1.74、1.00±1.01、1.37±1.86分,总分为3.72±3.46分,治疗前治疗组DHI各项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功能、情感、躯体评分分别为1.10±1.42、1.50±1.70、1.45±1.46分,总分为4.05±3.66分,均较治疗前分值降低(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CRP治疗BPPV有效,汉化DHI量表能够应用于BPPV患者QOL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管石复位法 生活质量 眩晕障碍量表
下载PDF
针刀松解枕下肌群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随机对照观察 被引量:41
11
作者 唐占英 胡志俊 +3 位作者 肖静 李唯薇 刘丹 林婕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5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枕下肌群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传统针刺治疗,治疗组予针刀局部松解枕下肌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0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眩晕...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枕下肌群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传统针刺治疗,治疗组予针刀局部松解枕下肌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0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眩晕障碍评分(DHI)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3%、65.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VAS评分、DH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VAS评分、DHI评分改善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松解枕下肌群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针刀松解 枕下肌群 眩晕障碍评分
下载PDF
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的随机对照研究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刘红梅 杨霞 +7 位作者 司维 鲁碞 洪霞 宁侠 陈冬 吴小明 李涛 毛丽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96-998,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尼莫地平为对照,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药加西药组,以头晕残障调查表(DHI)减分值为评价指标,观察3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中药组或中药+西药组治疗后头晕残障调查表减分值较西...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尼莫地平为对照,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药加西药组,以头晕残障调查表(DHI)减分值为评价指标,观察3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中药组或中药+西药组治疗后头晕残障调查表减分值较西药组高,其中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中药组对头晕残障调查表中情感因子的改善更为显著。结论:中药治疗眩晕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与西药治疗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论治 眩晕 随机、对照研究 头晕残障调查表
下载PDF
特发性BPPV成功复位前后眩晕残障指数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宇光 张艳清 +4 位作者 刘燕 马鑫 静媛媛 王更慧 余力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6-301,共6页
目的探讨复位成功的特发性BPPV患者残余头晕(residual dizziness,RD)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确诊为特发性BPPV并成功手法复位的患者共44例,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眩晕问卷调查,并根据治疗后有无残余头晕(RD)症状分为三组:无RD组,不影响日常... 目的探讨复位成功的特发性BPPV患者残余头晕(residual dizziness,RD)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确诊为特发性BPPV并成功手法复位的患者共44例,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眩晕问卷调查,并根据治疗后有无残余头晕(RD)症状分为三组:无RD组,不影响日常生活的轻度RD组,影响日常生活的重度RD组,对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治疗前后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得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4例成功复位的BPPV患者中,成功复位后无RD患者占29.6%,轻度RD占47.7%,重度RD占22.7%;治疗后DHI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的疗程(7天分组)、治疗后DHI总分(DHI-T)、治疗后P分值(DHI-P)、治疗后F分值(DHI-F)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不同病程和治疗前DHI总分及各子项得分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复位成功的特发性BPPV复位后出现残余头晕(RD),可能和心理因素相关,可对患者采取适当的心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残余头晕 眩晕残障量表 心理因素
下载PDF
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在眩晕患者跌倒风险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刘晓卫 李雪芬 +5 位作者 徐建珍 廖黎 王玲 王娅 吴悠悠 许梅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13期1184-1187,共4页
目的探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及跌倒风险评估表在眩晕患者跌倒风险预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4例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DHI量表及跌倒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将近3个月内发生... 目的探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及跌倒风险评估表在眩晕患者跌倒风险预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4例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DHI量表及跌倒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将近3个月内发生≥1次跌倒者纳入跌倒组,未发生跌倒者纳入未跌倒组。比较DHI量表在两组患者中的差异性、两种评估工具的相关性及跌倒预测的漏诊率。结果跌倒组的DHI量表总指数及躯体P、情绪E、功能F三个子指数的分值均高于未跌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跌倒组眩晕严重障碍的比率高于未跌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I量表总指数、躯体P和功能F指数与跌倒风险评估表评分成正相关(P<0.05),情绪E指数未见相关性(P=0.06);单独应用跌倒风险评估表跌倒预测漏诊率为6.45%,两种评估表联合使用漏诊率为0.00%。结论采用两种评估表联合评估眩晕患者的跌倒风险,可减少跌倒预测的漏诊率,有针对性地筛查出高危人群,指导护理人员及早实施预防措施,降低跌倒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 跌倒风险评估表 眩晕 跌倒风险 护理
下载PDF
眩晕残障量表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筛查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衍菲 李晶兢 +3 位作者 李琦 刘小龙 洪旭星 刘友利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45-1150,共6页
目的:探讨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在筛查初诊眩晕患者时鉴别诊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耳鼻咽喉科... 目的:探讨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在筛查初诊眩晕患者时鉴别诊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以眩晕或头晕为主诉的患者322位,自行填写中文版DHI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经详细的前庭功能检查,将患者分为BPPV组、前庭检查正常组和前庭检查异常组。结果:BPPV组的DHI-2项得分为5.52±2.10,明显高于前庭检查正常组(3.94±2.91)(t=3.847,P<0.01)和前庭检查异常组(4.17±2.74)(t=4.149,P<0.01),3组间DHI-2项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70,t=4.515,P<0.01)。BPPV组的DHI-条目13得分为3.09±1.39,明显高于前庭检查正常组(1.97±1.63)(t=4.515,P<0.01)和前庭检查异常组(1.95±1.70)(t=5.305,P<0.01),3组间DHI-条目13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402,P<0.01)。BPPV组、前庭检查正常组、前庭检查异常组之间VA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进一步的两组之间的t检验发现:BPPV组和前庭检查异常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PPV组和前庭检查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I-2项和DHI-条目13在初诊眩晕患者时,应该加入到病史询问中去,从而可有效、快速地鉴别BP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眩晕残障量表 视觉模拟量表
下载PDF
前庭康复在急性前庭神经炎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9
16
作者 陈瑛 赵忠新 +3 位作者 庄建华 谢雪微 李斐 靳哲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第5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及评价前庭康复在急性前庭神经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眩晕门诊确诊前庭神经炎患者28例,进行分组研究及定期随访,观察并评价前庭康复疗效,共观察及随访3个月。结果经随访观察,予以前庭康复干... 目的观察及评价前庭康复在急性前庭神经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眩晕门诊确诊前庭神经炎患者28例,进行分组研究及定期随访,观察并评价前庭康复疗效,共观察及随访3个月。结果经随访观察,予以前庭康复干预组在治疗3个月后,前庭功能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眩晕残障量表评分中得到明显改善。结论经随访观察,在前庭神经炎早期予以前庭康复治疗能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炎 前庭康复前庭功能 眩晕残障量表
下载PDF
中药辨证治疗不同证型眩晕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红梅 杨霞 +7 位作者 司维 鲁碞 洪霞 宁侠 陈冬 吴小明 李涛 毛丽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5期547-549,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不同证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尼莫地平为对照,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药加西药组,以头晕残障调查表(DHI)减分值为评价指标,观察不同证型3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阴虚型3组间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不同证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尼莫地平为对照,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药加西药组,以头晕残障调查表(DHI)减分值为评价指标,观察不同证型3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阴虚型3组间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型中药组疗效优于中药加西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型中药加西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药辨证治疗眩晕具有良好效果,在不同证型的眩晕中临床疗效存在差异,痰浊型和气虚型的中药疗效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论治 眩晕 头晕残障调查表 痰浊证 气虚证
下载PDF
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黛力新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 被引量:23
18
作者 聂海岭 李朝武 +5 位作者 黎逢光 方煌 严钢莉 毛高峰 成勇 魏海燕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年第8期387-391,共5页
目的:观察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黛力新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BPPV成功管石复位后发生残余头晕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训练组(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药物组(黛力... 目的:观察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黛力新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BPPV成功管石复位后发生残余头晕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训练组(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药物组(黛力新治疗),联合组(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黛力新治疗),每组24例。治疗前后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眩晕残障量表(DHI)、前庭症状指数(VSI)对患者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前各组HADS、VSI、DH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3组HADS、VSI、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7、14 d后,联合组HADS、VSI、DHI评分均低于训练组及药物组(均P<0.05)。治疗7 d后,药物组HADS评分低于训练组(P<0.05);治疗14 d后,训练组DHI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Brandt-Daroff习服训练、黛力新均能减轻BPPV成功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联合治疗较单一治疗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管石复位术 残余头晕 Brandt-Daroff习服训练 眩晕残障量表 前庭症状指数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下载PDF
盐酸舍曲林联合心理干预及视觉脱敏训练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华芳 许蕾 +2 位作者 巩祥胜 韩庆林 王希文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2期86-90,共5页
目的观察在传统口服药物盐酸舍曲林+心理干预治疗基础上加用视觉脱敏训练的治疗方案对于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疗效。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门诊患者随机进入试验组或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治疗前的心理干预+盐酸舍曲林片口服作为... 目的观察在传统口服药物盐酸舍曲林+心理干预治疗基础上加用视觉脱敏训练的治疗方案对于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疗效。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门诊患者随机进入试验组或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治疗前的心理干预+盐酸舍曲林片口服作为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视觉脱敏训练治疗。在治疗基线及第1、3、6个月末行HADS、DHI评分判定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HADS、DHI评分下降显著,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药物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束半年后随访提示试验组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服药物+心理干预治疗+视觉脱敏训练的PPPD治疗模式能更有效缓解患者头晕、焦虑等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盐酸舍曲林 脱敏疗法 HADS量表 dhi量表
下载PDF
前庭神经炎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韩威威 管琼峰 +2 位作者 范振毅 郭旭 吴允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115-1117,共3页
目的探讨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 neuritis,VN)和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就诊的58例前庭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头晕或眩晕病史的7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 neuritis,VN)和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就诊的58例前庭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头晕或眩晕病史的7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间颈动脉病变情况以及与VN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VN组中颈动脉异常(斑块形成、内中膜增厚)的发生率为53. 45%(31/58),高于对照组的34. 29%(2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753,P=0. 029)。VN颈动脉异常组和颈动脉正常组,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时进行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DH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544,P=0. 589; t=0. 893,P=0. 375)。结论颈动脉硬化可能与前庭神经炎的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炎 颈动脉 超声检查 动脉硬化 眩晕残障量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