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循环视角下高铁建设对制造企业服务融合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王昀 付琳 +1 位作者 唐卓伟 孙晓华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120,共10页
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视角探究高铁建设对制造企业服务融合的影响。结果发现:高铁建设对制造企业服务融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高铁促进了制造企业嵌入式服务水平提升,显著减少混入式服务融合;高铁建设通过国内市场可达性与市场竞争的增加... 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视角探究高铁建设对制造企业服务融合的影响。结果发现:高铁建设对制造企业服务融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高铁促进了制造企业嵌入式服务水平提升,显著减少混入式服务融合;高铁建设通过国内市场可达性与市场竞争的增加促进制造企业服务融合;国际市场可达性和市场竞争的增加不利于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建设 国内国际双循环 制造企业服务融合
下载PDF
内循环与外循环互动:中美双循环路径的差异
2
作者 刘金山 杜林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164,共14页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宏观大历史的比较视野。作为大国经济,中国发展的主线是以国内大循环促进国际大循环,美国发展的主线是以国际大循环促进国内大循环。当前,中美两国历史上第一次但可能不是最后一次,都站在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历史...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宏观大历史的比较视野。作为大国经济,中国发展的主线是以国内大循环促进国际大循环,美国发展的主线是以国际大循环促进国内大循环。当前,中美两国历史上第一次但可能不是最后一次,都站在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历史关口,都对国际大循环产生着重要乃至决定性的影响。作为负责任的全球利益攸关者,世界大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乃是正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再生产循环 内循环 外循环 双循环 经济史
下载PDF
双循环的区域碳减排效应:影响和传导机制
3
作者 王静 何慧娟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5-83,共9页
文章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碳排放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碳减排效应与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能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机制分析表明,技术创新... 文章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碳排放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碳减排效应与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能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机制分析表明,技术创新效应是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碳减排的主要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沿海地区、高碳排放强度及经济发达地区更能通过参与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碳减排。因此,应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国内、国际两大循环之间良性互动,构建高水平科研与创新平台,提升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因省施策,制定差异化区域发展政策,实现低碳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国内大循环 国际循环 碳排放强度 技术创新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国内国际价值链嵌入测度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佩瑾 张天颖 袁颖 《统计学报》 2024年第1期83-94,共12页
为完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国内国际价值链的统计测度和评价体系,使用矩阵转换法、混频动态因子模型测算全球与国内投入产出表,并运用增加值分解法构建指标体系,以依存度、嵌入度、嵌入位置测度新发展格局进程。研究表明:(1)中国在加入WTO... 为完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国内国际价值链的统计测度和评价体系,使用矩阵转换法、混频动态因子模型测算全球与国内投入产出表,并运用增加值分解法构建指标体系,以依存度、嵌入度、嵌入位置测度新发展格局进程。研究表明:(1)中国在加入WTO后,对国外的依存度提升;(2)扩大内需战略成效显著,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逐步形成;(3)新发展格局促使中国向中高端加工环节转移,区域间专业化分工格局逐渐形成。国家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运用区域资源优势,提升生产专业化水平,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国内国际双循环 全球价值链 国内价值链 双重价值链嵌入程度
下载PDF
制度型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基于创新要素配置与国内国际双循环联动的中介作用
5
作者 何玲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3,共10页
基于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制度型开放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制度型开放显著促进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且此种影响主要通过创新要素配置效应和国内国际双循环联动效应共同推动。异质性分析显示,... 基于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制度型开放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制度型开放显著促进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且此种影响主要通过创新要素配置效应和国内国际双循环联动效应共同推动。异质性分析显示,制度型开放主要推动高市场化程度、高科教水平以及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之后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拓展性研究表明,制度型开放不仅可促进本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也能够带动邻近地区迈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鉴于此,建议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联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制度型开放 创新要素配置 国内国际双循环联动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以新消费助力“双循环”构建的机理与路径
6
作者 肖蓉 《北方经贸》 2024年第7期9-16,共8页
新消费是以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兴消费蓬勃兴起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在构建双循环格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能促进双循环供求系统的深度融合,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更高水平循环的重要支撑,也为外循环注入新动能。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新消... 新消费是以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兴消费蓬勃兴起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在构建双循环格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能促进双循环供求系统的深度融合,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更高水平循环的重要支撑,也为外循环注入新动能。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新消费在双循环格局中的作用、问题和解决路径:首先,阐述了双循环和新消费的理论背景,对新消费助力双循环的作用机理进行了逻辑推理;接着列举了新消费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如人口方面消费群体不大、购买力方面收入还有待提升、购买欲望方面消费需求受抑制等;最后,从开拓新市场和扩大消费人群、打造新消费环境、催生新业态和新产品、推出新制度和支持政策,以及鼓励创新和发展新技术这五个方面提出了构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消费 内循环 内需 双循环
下载PDF
双循环格局下中国航空货运枢纽物流供需非均衡研究
7
作者 梁红艳 茹启琼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90,共11页
作为畅通经济双循环的关键节点,航空货运枢纽物流供需均衡发展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前提和基础。基于网络节点连通性水平识别航空货运枢纽,并借助非均衡理论构建航空物流供需非均衡模型,研究2010-2019年中国国内与国际航空货运枢纽... 作为畅通经济双循环的关键节点,航空货运枢纽物流供需均衡发展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前提和基础。基于网络节点连通性水平识别航空货运枢纽,并借助非均衡理论构建航空物流供需非均衡模型,研究2010-2019年中国国内与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物流供需非均衡性。结果显示:国内航空货运枢纽包括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广州白云、深圳宝安、郑州新郑、西安咸阳等38个机场,其中北京首都、广州白云、上海浦东、深圳宝安同时也是国际航空货运枢纽。观测期内,每年约一半的国内航空货运枢纽表现为物流供给不足,少部分枢纽趋于相对均衡状态,其他则表现为供给过剩。上海浦东、石家庄正定、烟台蓬莱、昆明长水、天津滨海、福州长乐、西安咸阳等枢纽的供给不足现象较严重;深圳宝安、贵阳龙洞堡、银川河东、呼和浩特白塔等枢纽的供给过剩现象较严重。相较而言,中国国际航空物流供给不足现象更严重,尽管近年来有轻微缓解趋势,但并未实现根本逆转。最后,提出了中国航空货运枢纽实现物流供需均衡发展的分类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格局 连通性水平 国内航空货运枢纽 国际航空货运枢纽 供需非均衡
下载PDF
中国经济内外循环度演变及空间集聚 被引量:4
8
作者 曹俊文 曹玲娟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0-85,共6页
在贸易比较偏好视角下研究我国经济内外循环度的演变特征及其空间集聚状况,有助于加快建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文章基于区域投入产出表构建了2012年与2017年的省内贸易、省际贸易需求、省际贸易供给、国际贸易需求和国际贸易供给共... 在贸易比较偏好视角下研究我国经济内外循环度的演变特征及其空间集聚状况,有助于加快建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文章基于区域投入产出表构建了2012年与2017年的省内贸易、省际贸易需求、省际贸易供给、国际贸易需求和国际贸易供给共五类贸易比较偏好指数,重点考察我国的贸易比较偏好及供需视角下的经济内外循环度特征。结果表明:我国贸易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内陆省份如东北三省、河南和江西偏好国内循环经济,沿海省份如广东、江苏、上海和福建则更注重国际贸易流通;从行业层面来看,制造行业中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已初步呈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循环相辅”的特征,而服务行业中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则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需求与供给 贸易比较偏好 内外循环度 国内大循环
下载PDF
供需双循环测度与中国经济平稳增长 被引量:12
9
作者 侯俊军 岳有福 叶家柏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7,共15页
本文基于新发展格局“经济循环”的内涵特征构建了一个理解双循环的分析框架,从企业间中间产品供给循环和对企业的最终产品需求循环视角测度了我国供给端和需求端双循环,并通过结构分解分析(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方... 本文基于新发展格局“经济循环”的内涵特征构建了一个理解双循环的分析框架,从企业间中间产品供给循环和对企业的最终产品需求循环视角测度了我国供给端和需求端双循环,并通过结构分解分析(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方法探究了双循环视角下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的显著特征,国内循环占比超过74%。供给端双循环中,内资企业间循环和内外资企业间循环占比在上升,而国内外企业间循环占比在下降,但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需求端双循环中,国外对国外企业的最终产品需求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仅次于我国对内资企业的最终产品需求。SDA结果表明,国内循环发挥了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作用,国内循环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始终保持在76%以上,尤其是需求端我国对内资企业的最终产品需求和供给端内资企业间循环的贡献度表现突出。和内资企业一样,外资企业也在促进内外经济循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为内外资企业间循环不仅拉动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更是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因素。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认识,也为解释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国际双循环 供给循环 需求循环 SDA方法 经济平稳增长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春明 褚婷婷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13,共11页
文章从理论层面分析数字经济对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影响机制,然后构建数字经济与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水平的测算指标,最后基于我国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等对数字经济对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及异质性... 文章从理论层面分析数字经济对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影响机制,然后构建数字经济与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水平的测算指标,最后基于我国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等对数字经济对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及异质性考察。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能够促进我国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能够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2)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存在,而且是数字经济对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影响机制;(3)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正向促进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而且对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但对东北地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显著;(4)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差地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具有偏向性,有利于平衡我国地区经贸发展,实现我国经贸的“包容性”增长。据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国内国际双循环 包容性增长
下载PDF
双循环驱动我国城市产业转移效应研究
11
作者 高静 孟亚俊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9-60,共12页
基于201个城市的相关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内循环、外循环和双循环对产业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前期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后期产业转移,前一期当地产业比例较大,其后产业转移受到的促进作用也较大... 基于201个城市的相关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内循环、外循环和双循环对产业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前期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后期产业转移,前一期当地产业比例较大,其后产业转移受到的促进作用也较大;内循环、外循环和双循环均对产业转移起到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东部城市受到的促进作用略高于中西部城市;要素流动在产业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劳动力要素流动、技术要素流动和资本要素流动不仅受到内、外循环和双循环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产业转移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产业转移具有空间相关性,产业在空间上倾向于向产业转入较高的城区转移。为此,我国在政策上应进一步加快推动内循环,促进外循环,关注要素流动在产业转移中的重要作用,合理分配要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 外循环 双循环 产业转移 要素流动 中介机制 空间效应
下载PDF
Dual Circulation and China's Development 被引量:1
12
作者 Justin Yifu Lin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21年第1期30-34,共5页
In 2020,China proposed a new development paradigm centered on domestic circulation with a"dual circulation"model in which domestic circul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irculation promote each other.This new paradi... In 2020,China proposed a new development paradigm centered on domestic circulation with a"dual circulation"model in which domestic circul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irculation promote each other.This new paradigm reflects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development trend that saw its share of exports in the GDP declining steadily since 2006.However,the new paradigm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that China should change its past policy of fully utilizing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and resource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Because of large economies of scale in modern manufacturing sector,China should continue to make full use of international mark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dual circulation domestic circulation international circul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原文传递
标准化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研究
13
作者 邱振涛 曹逸风 +1 位作者 李志明 张欣倪 《中国标准化》 2023年第6期33-37,共5页
地方性保护壁垒桎梏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全国统一大市场聚焦形成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标准的市场,有利于实现国际国内双循环,是复杂国际国内环境下经济提质增效的必然举措。本文旨在研究全... 地方性保护壁垒桎梏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全国统一大市场聚焦形成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标准的市场,有利于实现国际国内双循环,是复杂国际国内环境下经济提质增效的必然举措。本文旨在研究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与现实意义,通过标准化研究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统一大市场 标准化 国内国际双循环
下载PDF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理论探索 被引量:38
14
作者 周曙东 韩纪琴 +1 位作者 葛继红 盛明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29,共8页
本文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相关概念的定义与内涵进行了界定,如国内循环、国际外循环、国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 本文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相关概念的定义与内涵进行了界定,如国内循环、国际外循环、国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要摆脱过度依赖西方国家的国际大循环模式,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避免出现产业链断链、堵点,提高产业链的韧性,防止重要产业链被外资所控制。提高产业链韧性的策略包括:建立备份链条;对国外的供货商实行分级管理;及时修复可能出现的断链。其战略目标是从过去的以外贸为导向、以国际大循环为主体的产业链运作模式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产业链运作模式转变,实现重要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本文提出了促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发展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大循环 国内国际双循环 产业链韧性 断链 堵点
下载PDF
数字经济助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机制、路径与对策 被引量:60
15
作者 赵春明 班元浩 李宏兵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18,54,共8页
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数字经济不仅可以有效拉动国内市场需求,而且有利于内需与产业之间的良好互动,促进国内经济深度融入国际经济循环。具体而言,数字经济通过激发市场内需动力、... 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数字经济不仅可以有效拉动国内市场需求,而且有利于内需与产业之间的良好互动,促进国内经济深度融入国际经济循环。具体而言,数字经济通过激发市场内需动力、提升国内产业支撑以及加强对外贸易纽带助推双循环格局的形成。为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加速数字技术赋能、推动场景创新、加强数字技术国际合作、加快数字技术平台建设、推进"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发展,从而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世界经济繁荣稳定注入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双循环 国内市场循环 国际经济循环
下载PDF
农业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8
16
作者 邓远建 汤彪 屈志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6-114,共9页
农业是送旧局、处变局、迎新局的压舱石,农业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新话题、新课题。通过厘清农业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发现,在历史阶段,农业曾扮演了工商业资本积累的来源、国民经济的蓄水池、战略... 农业是送旧局、处变局、迎新局的压舱石,农业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新话题、新课题。通过厘清农业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发现,在历史阶段,农业曾扮演了工商业资本积累的来源、国民经济的蓄水池、战略市场后备资源的角色;“双循环”作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需要把握工业与农业、城镇与农村、农民与市民、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四对关系,明确农业与工业服务业融合、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收入分配、农业国际化四大战略任务;通过对农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的分析,从理论上梳理出农业、工业、服务业之间的产业链循环,农户、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之间的价值链提升,国内国际农产品的供应链稳定,农村市场挖掘与城镇农产品消费之间的关系。在路径选择上,要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立健全围绕中国并连接世界的农业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衔接供需两侧,融合城乡发展,形成农业新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国内国际“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粮食安全
下载PDF
日本“双循环”经济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世清 杨帆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43,共7页
本文梳理了日本“双循环”经济的发展历史及其特点,总结出有助于中国“双循环”实践的启示。日本的“外循环”经济在“家长式”的政府指导下,依靠有利的外部条件,实现了“粗放式”的高速增长。由于外部和内部压力,日本转向“内循环”模... 本文梳理了日本“双循环”经济的发展历史及其特点,总结出有助于中国“双循环”实践的启示。日本的“外循环”经济在“家长式”的政府指导下,依靠有利的外部条件,实现了“粗放式”的高速增长。由于外部和内部压力,日本转向“内循环”模式,通过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小城市及完善环境政策等措施,建立起“以人为本”、以内需驱动发展、依靠竞争政策规范市场运行的新经济循环,实现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基于日本的“双循环”经济发展经验,中国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扩大内需方法;持续推动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经济结构升级,以创新驱动发展;建立都市圈,有效利用协同效应;由产业政策转向竞争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双循环 外循环 内循环
下载PDF
外部环境动荡性与代工企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双元创新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生辉 张京红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6-50,共5页
外部环境的动荡性对中国传统的代工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代工企业迫切需要改变过度依赖海外市场的局面,努力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上同时寻求发展的机会和成长的空间,实施国内国际双循环。文章在理论分析并提出假设的基础上,利用17... 外部环境的动荡性对中国传统的代工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代工企业迫切需要改变过度依赖海外市场的局面,努力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上同时寻求发展的机会和成长的空间,实施国内国际双循环。文章在理论分析并提出假设的基础上,利用176家代工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外部环境动荡性对代工企业开展国内国际双循环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双元创新在外部环境动荡性与代工企业开展国内国际双循环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微观层面上有关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理论,对于代工企业在动荡的外部环境中通过加强双元创新实施双循环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国际双循环 外部环境动荡性 代工企业 双元创新
下载PDF
论加快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微 李汉卿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33,共9页
当前,全球物流供应链体系进入新一轮重塑阶段,我国经济和贸易发展为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产业和市场基础。对我国来说加快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既面临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和短板制约:全球政治格局与经贸规则重塑,使构建... 当前,全球物流供应链体系进入新一轮重塑阶段,我国经济和贸易发展为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产业和市场基础。对我国来说加快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既面临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和短板制约:全球政治格局与经贸规则重塑,使构建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的外部发展环境异常复杂;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滞后,国内国际双循环面临短板断链风险。因此,加快我国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应以“一带一路”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国际物流通道布局;打造服务产业合作的枢纽经济;加强运输能力建设;加快服务网络建设,支持我国物流企业“走出去”;加强国际物流体系的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加强国际沟通与合作,积极参与全球交通物流治理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物流 供应链体系 国内国际双循环
下载PDF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创新 被引量:8
20
作者 钱学锋 向波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110,共10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创新是事关中国经济发展和未来竞争的关键,“双循环”与创新关系密切、相互促进。将“双循环”和创新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厘清“双循环”需要什么样的创新,“双循环”如何促进创新,以及创新如何促进“双循环”,...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创新是事关中国经济发展和未来竞争的关键,“双循环”与创新关系密切、相互促进。将“双循环”和创新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厘清“双循环”需要什么样的创新,“双循环”如何促进创新,以及创新如何促进“双循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具体而言,“双循环”需要构建多层次创新系统、打造全要素创新类型、培育多元化创新主体作为支撑。从“双循环”促进创新的角度来看,国内大循环通过扩大市场规模、促进市场竞争、优化需求结构、加快市场整合推动创新,国际循环通过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以及“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促进创新。从创新促进“双循环”的角度来看,创新通过驱动高质量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国内大循环,通过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稳链强链补链促进国际循环。因此,应充分发挥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在推动创新方面的独特优势和功能,同时坚持以创新持续赋能“双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创新 国内大循环 国际循环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