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in the larval silk gland of the eri silkworm Samia ricini 被引量:2
1
作者 Takuya Tsubota Kimiko Yamamoto +1 位作者 Kazuei Mita Hideki Sezutsu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791-804,共14页
Insects produce silk for a range of purposes. In the Lepidoptera, silk is utilized as a material for cocoon production and serves to protect larvae from advers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r predators. Species in the Sa... Insects produce silk for a range of purposes. In the Lepidoptera, silk is utilized as a material for cocoon production and serves to protect larvae from advers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r predators. Species in the Saturniidae family produce an especially wide variety of cocoons, for example, large, golden colored cocoons and those with many small holes. Although gene expression in the silk gland of the domestic silkworm (Bombyx mori L.)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considerably fewer investigations have focused on members of the saturniid family. Here, we established expression sequence tags from the silk gland of the eri silkworm (Samia ricini), a saturniid species, and used these to analyze gene expression. Although we identified thefibroin heavy chain gene in the established library, genes for other major silk proteins, such asfibroin light chain andfibrohexamerin, were absent. This finding is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reports that these latter proteins are lacking in saturniid silk. Recently, a series offibrohexamerin-like gen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Bombyx genome. We used this information to conduct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library established here. This analysis identified putative homologues of these genes. We also found several genes encoding small silk protein molecules that are also present in the silk of other Lepidoptera. Gene expression patter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eri and domestic silkworm, and both conserved and nonconserved expression patterns were identified for the tested genes. Such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might be one of the major causes of the differences in silk properties between these species. We believe that our study can be of value as a basic catalogue for silk gland gene expression, which will yield to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silk ev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mestic silkworm eri silkworm EST analysis Samia ricini silk gland
原文传递
家蚕与蓖麻蚕杂交后代变异机理探讨——基因组RAPD检测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春宇 陈元霖 +1 位作者 桂慕燕 张春玲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8,共4页
采用24种随机引物,对以蓖麻蚕精子进行人工授精得到的家蚕后代中的3个稳定变异品系及其亲本的基因组进行了RAPD检测,结果显示,在变异品系的RAPD图谱中,不仅存在大量与母本相同的“亲本带”,同时还出现了不同数量与母本... 采用24种随机引物,对以蓖麻蚕精子进行人工授精得到的家蚕后代中的3个稳定变异品系及其亲本的基因组进行了RAPD检测,结果显示,在变异品系的RAPD图谱中,不仅存在大量与母本相同的“亲本带”,同时还出现了不同数量与母本不同的“变异带”,包括“非亲本带”、“缺失带”及个别仅与父本相同的“目的带”,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变异品系存在着明显的“偏母性”与“变异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蓖麻蚕 杂交 RAPD 变异性 基因组
下载PDF
家蚕和蓖麻蚕的基因组RAPD检测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春宇 张春玲 陈元霖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15-219,共5页
在建立了稳定的蚕类基因组DNA的RAPD分析方法基础上,采用该技术对家蚕和和蓖麻蚕种间及种内不同品种(系)间基因组进行了多态性比较研究。对获得稳定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试验结果表明,RAPD对于进行蚕类的亲缘关系... 在建立了稳定的蚕类基因组DNA的RAPD分析方法基础上,采用该技术对家蚕和和蓖麻蚕种间及种内不同品种(系)间基因组进行了多态性比较研究。对获得稳定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试验结果表明,RAPD对于进行蚕类的亲缘关系分析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蓖麻蚕 RAPD 基因组
下载PDF
蓖麻蚕DNA导入家蚕引起遗传变异的研究———基因组DNA的RAPD检测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春玲 陈元霖 +1 位作者 桂慕燕 刘春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共4页
借助于精子介导,在家蚕受精的过程中将蓖麻蚕DNA转入家蚕卵内,从它们后代获得了新的变异品系。本文采用RAPD技术对这些品系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用50种10mer随机引物中有49个检测出DNA的多态性,... 借助于精子介导,在家蚕受精的过程中将蓖麻蚕DNA转入家蚕卵内,从它们后代获得了新的变异品系。本文采用RAPD技术对这些品系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用50种10mer随机引物中有49个检测出DNA的多态性,统计分析图谱中各类扩增带,其中变异品系与其相应受体的差异带占其总带数的26~37%,提示外源DNA导入受体后引起后代基因组的显著变异,并对这些变异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变异 蓖麻蚕 家蚕 DNA导入 基因组RAPD检测
下载PDF
不同朝代及现代绢丝织物中蚕丝的形貌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彭婕 吴子婴 +1 位作者 周旸 龙博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95-699,共5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不同朝代及现代绢类织物的表面和纤维截面形貌进行观察,并利用像素法对蚕丝纤维截面积进行测试与分析,探讨蚕丝纤维截面积变化的原因。不同朝代及现代的9批绢类织物样品表面的完整度、光洁度、污染度以及老化程度不同,...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不同朝代及现代绢类织物的表面和纤维截面形貌进行观察,并利用像素法对蚕丝纤维截面积进行测试与分析,探讨蚕丝纤维截面积变化的原因。不同朝代及现代的9批绢类织物样品表面的完整度、光洁度、污染度以及老化程度不同,可能与样品来源墓地的环境有关;不同样品蚕丝纤维截面形状有的较扁平,有的较饱满,还有一些呈碎块或空壳状,反映出蚕丝纤维老化程度不同,可能与当时的养蚕技术水平相关;不同朝代样品间、同一朝代样品间的经纬纱线粗细及经纬纱线排列密度有差别,可能与绢类织物的种类及丝织技术水平有关。9批绢类织物样品的蚕丝纤维截面积存在差异,且大多数样品的蚕丝纤维截面积方差数值较大,其中:东周到清代绢类织物样品的蚕丝纤维截面积从38.57μm2增加至75.80μm2,可能与根据织物最终用途而选用的蚕丝原料以及家蚕长期驯养后茧丝的变化有关;现代绢类织物样品的蚕丝纤维截面积在115μm2左右,明显大于古代绢类织物样品的蚕丝纤维截面积,这种变化可能与长期的蚕品种遗传改良以及饲养技术和缫丝工艺的改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 绢类织物 家蚕丝 截面积 形貌
下载PDF
蓖麻蚕DNA对家蚕的诱变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陈元霖 桂慕燕 +5 位作者 廖岚 周锋 陈智毅 罗智焕 陆天锡 陈翰英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20-27,共8页
将蓖麻蚕DNA(或DNA蛋白)分别注入二化性和多化性家蚕蛾体内,后代出现外部形态和数量性状变异的个体,从中选育出六个稳定的新品系,并对这些新品系进行了性状遗传、血液酯酶同工酶酶谱、线粒体DNA限制性内切酶谱以及血液蛋白电泳图谱的观... 将蓖麻蚕DNA(或DNA蛋白)分别注入二化性和多化性家蚕蛾体内,后代出现外部形态和数量性状变异的个体,从中选育出六个稳定的新品系,并对这些新品系进行了性状遗传、血液酯酶同工酶酶谱、线粒体DNA限制性内切酶谱以及血液蛋白电泳图谱的观察和检测,对外源DNA诱导遗传变异的可能性及其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蚕 家蚕 DNA 遗传变异
全文增补中
家蚕与蓖麻蚕的杂交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元霖 桂慕燕 +5 位作者 任承贞 周锋 陈智毅 罗智焕 陆天锡 陈翰英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1-8,153-154,共10页
以家蚕为母本、蓖麻蚕为父本,用人工授精方法杂交,从杂交后代的变异个体选育出三个家蚕新品系,并应用遗传学、细胞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了新品系的遗传特征和特性.讨论了科间杂交的可能性,及其在育种上应用的前景.
关键词 家蚕 蓖麻蚕 杂交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