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桡骨小头骨折术后骨桥形成1例
1
作者 林立栋 李景银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74-74,共1页
患者,男,28岁,2021年8月6日因摔伤致左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2021年8月9日于外院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桡骨小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做左肘关节后外侧切口,直视下见左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桡骨颈骨质碎裂并轻度塌陷,复位关节面与骨干... 患者,男,28岁,2021年8月6日因摔伤致左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2021年8月9日于外院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桡骨小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做左肘关节后外侧切口,直视下见左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桡骨颈骨质碎裂并轻度塌陷,复位关节面与骨干后,于安全区放置钢板,依次钻孔、测深后拧入螺钉固定,旋转前臂见无撞击,屈伸肘关节活动正常,手术满意。术后1周出院,使用前臂固定带于胸前位悬吊患肢2周,悬吊期间仅行腕关节及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桥
下载PDF
新型骨水泥桥接螺钉系统联合PVP治疗伴IVC的SCOVF患者的效果
2
作者 何基琛 姚淑禺 +3 位作者 李文浩 韦敏克 韦建勋 范锲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9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骨水泥桥接螺钉系统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伴椎体内真空裂隙(IVC)的症状性陈旧性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SCOVF)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伴IVC的SCOVF患者,... 目的:探讨新型骨水泥桥接螺钉系统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伴椎体内真空裂隙(IVC)的症状性陈旧性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SCOVF)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伴IVC的SCOVF患者,纳入患者全部为绝经期女性患者,均行新型骨水泥桥接螺钉系统联合PVP治疗,且在手术过程中取骨质测量其骨微结构、骨硬度及弹性模量,以了解人体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其骨微观结构及其力学特性的变化情况。并观察患者椎体指数(VBI)、椎体角(VBA)、双节段Cobb角(BCA)、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健康状况及骨水泥移位发生情况。结果:120例患者骨微结构指标骨小梁厚度(Tb.Th)为(0.20±0.05)%,骨体积分数(BV/TV)为(0.19±0.04)%,结构模型指数(SMI)为(1.47±0.09)mm,骨小梁间隔(Tb.Sp)为(0.72±0.03)mm,骨硬度为(0.16±0.03),弹性模量为(1.96±0.05)。术前、术后1 d及术后3年,120例患者的VBI、VBA及B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均逐渐降低,且术后3年患者的VAS评分及ODI评分低于术后1 d及术前,术后1 d患者的VAS评分及ODI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120例患者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120例患者中无人发生骨水泥移位并发症。结论:新型骨水泥桥接螺钉系统联合PVP治疗伴IVC的SCOVF患者固定复位效果满意,疼痛缓解明显,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无骨水泥异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骨水泥桥接螺钉系统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内真空裂隙 症状性陈旧性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
下载PDF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参与生长板损伤修复的作用与机制
3
作者 彭洪成 彭国璇 +6 位作者 雷安毅 林圆 孙红 宁旭 尚显文 邓进 黄明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97-1503,共7页
背景:在生长板损伤炎症初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通过促进间充质祖细胞浸润、软骨形成、成骨反应以及调控骨重塑来促进生长板损伤的修复。目的:总结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在生长板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PubMed、维普、万方数... 背景:在生长板损伤炎症初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通过促进间充质祖细胞浸润、软骨形成、成骨反应以及调控骨重塑来促进生长板损伤的修复。目的:总结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在生长板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PubMed、维普、万方数据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生长板损伤,骨桥形成,血小板衍生因子BB,修复”,英文检索词为“growth plate injury,bone bridge,PDGF-BB,repair”,最终筛选66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生长板损伤经历早期炎症、血管重建、纤维骨化、结构重塑等病理进程,伴随着软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干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多种细胞交叉对话。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作为损伤早期炎症反应的重要因子通过介导多种细胞炎症反应调控损伤修复过程,靶向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介导的炎症刺激可能通过改善破骨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功能活性延缓生长板损伤骨桥形成进程,实现生长板损伤修复。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对生长板损伤部位的血管生成和骨修复组织形成以及未损伤生长板的软骨内骨延长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启动的血管形成与软骨内成骨之间的偶联效应将有可能实现生长板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板损伤 骨桥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软骨再生 综述
下载PDF
Effects of bridge combined internal fixation system internal fixation on fracture healing and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splaced midshaft clavicle fractures 被引量:1
4
作者 Wang Guang-Xin Xiao Wan-Jun +1 位作者 Wang Chen Liang Qing-Wei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19年第18期35-39,共5页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bridge combined internal fixation system and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isplaced midshaft clavicle fractures by emphaticall...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bridge combined internal fixation system and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isplaced midshaft clavicle fractures by emphatically observing fracture healing and shoulder joint function.Methods:Totally 44 elderly patients with Robinson type 2B displaced midshaft clavicle fractures were includ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Shenyang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during February 2016 and December 2018,including 23 males and 21 females,mean age(69.8±10.2)years ol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bridge combined internal fixation system group(bridge group,n=22)and a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group(plate group,n=22)according to the internal fixation methods.The 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fracture healing time,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At 12 months after surgery,the shoulder joint Constant-Murley score and DASH score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recovery of joint function.The serum levels of bone turnover biochemical markers procollagen I N-terminal peptide(P1NP),cross-linked Carboxy-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CTX-I),and osteoblast specific factor(OSF)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3 months after surgery.Results:The 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fracture healing time of the bridg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plate group(P<0.05).Constant scores and DASH scores in the bridg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plate group at 12 months after surgery(P<0.05).Serum levels of CTX-I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while the P1NP and OSF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before surgery in the both groups(P<0.05),and the changes were more obvious in the bridge group(P<0.05).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Compared with the locking plate system,the bridge combined internal fixation system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have more benefits on fracture healing,better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function,and reduce the failure rate of internal fixation,thus providing a better choice to treat displaced midshaft clavicle fractures by intraoperative internal fix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idge COMBINED INTERNAL FIXATION Locking plate old age Mid-clavicular displacement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FRACTURE healing shoulder function bone turnover
下载PDF
骨桥栓桩与界面螺钉固定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胫骨端的临床价值对比
5
作者 李强 胡勇 +1 位作者 范志航 程松苗 《西部医学》 2023年第8期1193-1196,1202,共5页
目的 对比骨桥栓桩与界面螺钉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0年12月我院700例在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股骨隧道均以横穿钉固定。按移植物胫骨端固定方式分为骨桥栓桩组(380例... 目的 对比骨桥栓桩与界面螺钉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0年12月我院700例在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股骨隧道均以横穿钉固定。按移植物胫骨端固定方式分为骨桥栓桩组(380例)及界面螺钉组(320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费用;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12个月胫骨隧道大小、膝关节功能Lyshlom评分及术后12个月关节松弛度。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胫骨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桥栓桩组手术费用显著低于界面螺钉组(P<0.05)。术后3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胫骨隧道大小、膝关节功能Lyshlom评分及关节松弛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隧道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大(P<0.05)。结论 对于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采用骨桥栓桩胫骨端固定方式可取得与界面螺钉固定相当的临床效果,但骨桥栓桩固定更具医疗经济优势,是一种可广泛推广的胫骨端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胫骨端固定 骨桥栓桩 界面螺钉
下载PDF
骺板骨桥形成机制与治疗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邓昌宗 叶桂香 +1 位作者 王凯 庄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4期39-42,71,共5页
骺板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特有的重要生理结构,同时也是最为脆弱的部分,可由骨折、感染、缺血、肿瘤、辐射、热损伤、药物、遗传及其他医源性损伤等形成骨桥。临床上骨桥的形成可导致患儿肢体的短缩及成角畸形,严重影响患儿的肢体功能... 骺板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特有的重要生理结构,同时也是最为脆弱的部分,可由骨折、感染、缺血、肿瘤、辐射、热损伤、药物、遗传及其他医源性损伤等形成骨桥。临床上骨桥的形成可导致患儿肢体的短缩及成角畸形,严重影响患儿的肢体功能。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发病机制涉及骨骺及干骺端血管生成,同时相关炎症介质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促进了骨桥的形成。本研究对骺板这一特殊生理结构进行详细剖析,从而归纳总结骨桥形成的机制,损伤治疗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骨桥的诊断治疗策略。旨在为今后临床诊治儿童骺板骨桥过程中,能够提前规避风险,预判相关治疗结局,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从而缓解患儿病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 机制 风险因素 治疗策略
下载PDF
LC-DCP联合皮质外骨桥对肱骨骨折患者术后骨不连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7
作者 刘峰 高扬 +2 位作者 董海鹏 穆卫庐 李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9期957-961,共5页
目的观察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LC-DCP)联合皮质外骨桥对肱骨骨折患者术后骨不连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及合作医院收治的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10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观察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LC-DCP)联合皮质外骨桥对肱骨骨折患者术后骨不连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及合作医院收治的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10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应用动力加压钢板(DCP)联合皮质外骨桥技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LC-DCP联合皮质外骨桥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状况、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肩/肘关节功能、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与骨不连再发生率,并检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水平。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为(125.46±12.85)min,较对照组[(130.24±10.53)min]短,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254.19±20.73)mL,较对照组[(262.86±18.62)mL]少,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1.74±3.26)周、(14.23±1.76)d,较对照组[(13.15±3.34)周、(15.08±2.11)d]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肩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32.26±4.46)°,大于对照组[(127.74±5.11)°],研究组Neer评分为(85.46±2.34)分,高于对照组[(80.78±3.23)分],研究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32.26±4.46)°,大于对照组[(127.74±5.11)°],研究组Mayo评分为(85.46±2.34)分,高于对照组[(80.78±3.23)分],研究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的血清IGF-1、FGF-2水平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分别为(28.82±5.18)ng/L、(417.18±8.32)ng/mL,分别较对照组高[(24.42±4.83)ng/L、(362.09±7.79)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与对照组(1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不连再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的EuroQoL健康指数量表(EQ-5D)评分均较术前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DCP联合皮质外骨桥能改善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肩/肘关节功能、生活质量,降低骨不连再发生率,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用时、住院时间,促进骨折愈合,调节血清IGF-1、FGF-2水平,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 皮质外骨桥 肱骨骨折 骨不连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两种内固定术式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8
作者 汪松健 倪卓民 +5 位作者 沈杰 周小建 孙惠清 徐军 姜雪峰 任科伟 《系统医学》 2023年第7期130-134,共5页
目的评估新型改良经骨缝线修复、多道钢丝独立纵向垂直缝合固定两种术式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1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江阴医院因髌骨下极骨折收治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处理方法的差异分为A... 目的评估新型改良经骨缝线修复、多道钢丝独立纵向垂直缝合固定两种术式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1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江阴医院因髌骨下极骨折收治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处理方法的差异分为A和B两组,A组60例患者使用新型改良经骨缝线修复治疗,B组60例患者则使用多道钢丝独立纵向垂直缝合固定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并发症、膝关节活动程度、Bostman评分及疗效评价等指标,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差异。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29.2±1.8)mL、手术时间(53.2±7.9)min、膝关节活动度(134.2±4.7)°以及Bostman评分(29.6±0.8)分优于B组的术中出血量(32.7±11.6)mL、手术时间(60.0±7.0)min、膝关节活动度(132.0±4.9)°以及Bostman评分(28.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9、4.990、2.509、8.056,P<0.05);A组住院天数以及医疗费用与B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未出现伤口感染、软组织激惹、关节僵硬和复位丢失等并发症。B组1例出现软组织激惹。结论对于髌骨下极骨折,新型改良经骨缝线修复短期随访疗效优于多道钢丝独立纵向垂直缝合固定,术后允许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下极骨折 经骨缝合修复 缝线桥 垂直钢丝
下载PDF
太行山猕猴寰椎桥的类型与特征
9
作者 赵晓进 郭梦丹 +1 位作者 张梦琪 鹿雪涵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33-741,共9页
为了确定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的椎动脉沟上3种骨桥(腹桥、侧桥和背桥)的分布特征,以期理解在人类寰椎上观察到的变异,并推测灵长类动物可能的进化趋势。本文分别测量57例(雄性17例,雌性40例)猕猴寰椎标本(成年骨骼标本)3个寰椎... 为了确定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的椎动脉沟上3种骨桥(腹桥、侧桥和背桥)的分布特征,以期理解在人类寰椎上观察到的变异,并推测灵长类动物可能的进化趋势。本文分别测量57例(雄性17例,雌性40例)猕猴寰椎标本(成年骨骼标本)3个寰椎桥的宽度。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性别之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观察寰椎桥的出现率、形态特征和组合类型。统计结果显示,猕猴寰椎桥变量性差显著(P<0.05),猕猴的腹桥和背桥是恒定出现(100%),侧桥基本恒定,但也有一些缺失个案(90.3%),表明腹桥和背桥是猕猴稳定的特征;猕猴寰椎桥的主要类型为原始的A型,与主要类型为D型的人科动物发生分离。我们基于以上特征后得出结论,猕猴的3个寰椎桥是一种稳定性状,其出现率明显高于类人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骨桥 猕猴 灵长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定量参数和心室重塑相关血清指标关系及对预后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康路 忽德运 王攀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4期57-62,共6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定量参数和心室重塑相关血清指标关系及对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10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者10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经胸超声心动图定量参数及心室重塑相关血...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定量参数和心室重塑相关血清指标关系及对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10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者10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经胸超声心动图定量参数及心室重塑相关血清指标;探讨冠心病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定量参数与心室重塑相关血清指标相关性,经胸超声心动图定量参数及心室重塑相关血清指标与预后关系,以及经胸超声心动图定量参数及心室重塑相关血清指标对冠心病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离散度(DISPES)、舒张末期离散度(DISPED)及血清骨桥蛋白(OPN)、胱抑素C(CysC)、脑钠肽(BN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冠心病患者LVESV、LVEDV、DISPES、DISPED与血清OPN、CysC、BNP、MMP-9呈正相关,LVEF与血清OPN、CysC、BNP、MMP-9呈负相关;LVESV、LVEDV、DISPES、DISPED、LVEF及血清OPN、CysC、BNP、MMP-9与冠心病患者预后有关;经胸超声心动图定量参数联合心室重塑相关血清指标预测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经胸超声心动图定量参数联合预测、心室重塑相关血清指标联合预测(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定量参数与心室重塑相关血清指标具有相关性,二者联合预测预后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左室射血分数 骨桥蛋白 脑钠肽 胱抑素C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单排锚钉联合骨隧道与双排锚钉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刘国印 吕德珍 +4 位作者 冷楠楠 柏天婷 王永强 陈建民 汪勇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46-751,共6页
目的探讨单排锚钉联合骨隧道(SRA-BT)与双排锚钉(DRA)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GT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锚钉固定技术治疗的GT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和锚钉固定方式分为SRA-BT组(18例)和DRA组(22例),SRA-BT组采用... 目的探讨单排锚钉联合骨隧道(SRA-BT)与双排锚钉(DRA)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GT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锚钉固定技术治疗的GT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和锚钉固定方式分为SRA-BT组(18例)和DRA组(22例),SRA-BT组采用内排锚钉联合骨隧道的缝线桥固定技术,DRA组采用内排锚钉联合外排锚钉的缝线桥固定技术。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相关指标、并发症、术后肱骨大结节位移距离;术后6个月时评估患者的肩关节疼痛程度、功能和活动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未发生感染和内固定失败。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肱骨大结节位移距离和术后恢复日常生活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RA-BT组切口长度较DRA组增大,住院总费用低于DRA组(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静息和活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而术后2组间术后静息和活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ASES评分及前屈、外展、0°外旋和90°内旋的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RA-BT与DRA治疗GTF的临床疗效明确,均能有效提高肩关节功能并缓解术后疼痛,但SRA-BT在降低医疗费用上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大结节骨折 单排锚钉 双排锚钉 骨隧道 缝线桥
下载PDF
生长板损伤后骨桥形成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任廷果 彭国璇 +5 位作者 孙红 林廉洋 彭洪成 黄明智 姜华 邓进 《创伤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464-470,共7页
生长板损伤或骨骺损伤是由创伤、感染等因素导致的长骨生长板软骨损伤。生长板损伤后会引起骨骺与干骺端之间形成骨桥,由此导致的肢体短缩与成角畸形一直是小儿矫形外科医师面临的重大挑战。软骨内成骨参与了生长板损伤后骨桥的形成,许... 生长板损伤或骨骺损伤是由创伤、感染等因素导致的长骨生长板软骨损伤。生长板损伤后会引起骨骺与干骺端之间形成骨桥,由此导致的肢体短缩与成角畸形一直是小儿矫形外科医师面临的重大挑战。软骨内成骨参与了生长板损伤后骨桥的形成,许多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通过控制软骨内成骨程序在骨桥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印度刺猬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炎症相关因子以及缝隙引导配体3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异常会导致生长板损伤后软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功能受损,进而影响软骨内成骨活动。因此,本文综述生长板损伤后骨桥形成的相关分子调控机制,旨在为生长板损伤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板损伤 骨桥形成 分子机制
下载PDF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肱骨干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陈飞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9期70-73,共4页
目的:探究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肱骨干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0月建瓯市立医院收治的128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 目的:探究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肱骨干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0月建瓯市立医院收治的128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术前、术后3个月的肩关节功能、肘关节功能、肩关节活动度,术前及术后1周、4周骨代谢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疼痛、日常生活影响、主动活动范围、肌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疼痛、日常生活影响、主动活动范围、稳定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肩关节前屈、外旋活动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4周,观察组骨保护素(OPG)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肱骨干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肩、肘关节功能及骨代谢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 肱骨干骨折 临床疗效 关节功能 骨代谢
下载PDF
皮质外骨桥固定特制假体置换治疗肢体骨肿瘤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继营 王岩 +3 位作者 卢世璧 王继芳 毕文志 郝立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301-1303,共3页
[目的]确定采用特制假体及特殊植骨方法固定后,假体与骨交界区能否有效形成皮质外骨桥,皮质外骨桥能否起到有效的辅助固定作用,皮质外骨桥的形成和重建有何规律.[方法]44例患者行皮质外骨桥加强固定,带有1~4 cm多孔表面区的特制假体置... [目的]确定采用特制假体及特殊植骨方法固定后,假体与骨交界区能否有效形成皮质外骨桥,皮质外骨桥能否起到有效的辅助固定作用,皮质外骨桥的形成和重建有何规律.[方法]44例患者行皮质外骨桥加强固定,带有1~4 cm多孔表面区的特制假体置换.31例患者资料可供分析,以了解植入后固定的效果以及骨桥形成和重建的规律.[结果]31例患者中有25例(81%)形成了有效的骨桥固定,骨桥在股骨后侧和内侧的压应力区形成更为丰富.[结论]在假体与骨端交接区的珍珠面和骨皮质之间良好植骨可有效构建骨桥;骨桥的重建与应力和血运有关;髓内固定、珍珠面、皮质外植骨有利于形成有效的骨桥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关节置换 人工假体 皮质外固定 植骨术 皮质外骨桥 肢体骨肿瘤 特制假体 置换治疗 植骨方法 患者资料
下载PDF
皮质外骨桥固定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继营 卢世璧 +3 位作者 王岩 刘安民 毕文志 毛克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483-1485,共3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确定假体与骨交界区植骨能否有效形成皮质外骨桥固定,以及能否起到有效的辅助固定作用。[方法]杂种犬36只,随机均分为4组,右下肢股骨中段切除3cm,插入特制假体替代骨缺损。4组动物分别采用珍珠面假体植骨固定、骨水...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确定假体与骨交界区植骨能否有效形成皮质外骨桥固定,以及能否起到有效的辅助固定作用。[方法]杂种犬36只,随机均分为4组,右下肢股骨中段切除3cm,插入特制假体替代骨缺损。4组动物分别采用珍珠面假体植骨固定、骨水泥植骨固定、珍珠面假体非植骨及骨水泥固定非植骨固定。4组动物随机于植入后6、12、20周分批处死,标本行组织学、X线摄影研究和生物力学研究。[结果]研究发现植骨区可有效形成紧密骨桥固定,多孔表面植骨组抗扭转应力较骨水泥固定非植骨组高。[结论]假体与宿主骨交界区可有效形成骨桥,此骨桥可有效加强假体的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置换 皮质外骨桥 植骨术 皮质外骨桥 固定作用 实验研究 骨水泥固定 植骨固定 特制假体 动物实验 生物力学研究 下肢股骨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羟基磷灰石涂层的骨桥接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曹阳 王力平 +6 位作者 张波 张其翼 包崇云 杨邦成 唐敏 陈继镛 张兴栋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957-959,共3页
羟基磷灰石 (Hydroxyapatite ,HA)涂层与宿主骨之间有一定间隙的情况下新骨能长入间隙 ,形成骨键合 ,起到桥接作用 ,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 ,多大的间隙为HA涂层最大桥接距离 ,各种实验数据相差很大。本实验在纯钛基底上用... 羟基磷灰石 (Hydroxyapatite ,HA)涂层与宿主骨之间有一定间隙的情况下新骨能长入间隙 ,形成骨键合 ,起到桥接作用 ,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 ,多大的间隙为HA涂层最大桥接距离 ,各种实验数据相差很大。本实验在纯钛基底上用等离子喷涂及水蒸汽后处理法制得结晶度为 88% ,厚约 10 0 μm的HA涂层。选用狗的股骨为实验对象 ,纯钛和HA涂层为植入体 ,植入体与宿主骨之间的间隙为 2mm。组织形貌学显示 :12周后 ,HA涂层与宿主骨之间的间隙被新骨充满 ,涂层与骨之间形成直接的骨键合 ;而纯钛植入体与宿主骨之间的间隙为纤维组织充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涂层 植入体 宿主 纯钛 羟基磷灰石涂层 成骨 股骨 间隙 结晶度 等离子喷涂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桥墩震后修复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5
17
作者 孙治国 司炳君 +2 位作者 王东升 黄照南 于德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8-132,共5页
介绍了近几次破坏性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桥墩的典型震害,总结了国内外利用FRP材料、钢套管、狗骨式杆等新型建筑材料对发生弯曲破坏、剪切破坏、纵筋搭接破坏以及空心截面桥墩的震后修复技术。研究表明,采用合适的修复方案,可以对地震损坏... 介绍了近几次破坏性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桥墩的典型震害,总结了国内外利用FRP材料、钢套管、狗骨式杆等新型建筑材料对发生弯曲破坏、剪切破坏、纵筋搭接破坏以及空心截面桥墩的震后修复技术。研究表明,采用合适的修复方案,可以对地震损坏的桥墩进行成功修复,使其承载力和延性得到较好的恢复。文中提到的桥墩震后修复方案可为地震、火灾、爆炸以及腐蚀老化后遭受损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桥墩 地震 修复 FRP材料 钢套管 狗骨式杆
下载PDF
骨桥在先天性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江晨艳 刘政 +2 位作者 康雪然 吴皓 石润杰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4-518,共5页
目的探讨骨桥在先天性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患儿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对5例先天性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的患儿,行高密度聚乙烯(MEDPOR)支架植入耳廓再造术的同时于乳突腔骨质表面植入骨桥的骨传导装置(BCI),术后3~4周佩戴骨桥听觉处理器... 目的探讨骨桥在先天性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患儿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对5例先天性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的患儿,行高密度聚乙烯(MEDPOR)支架植入耳廓再造术的同时于乳突腔骨质表面植入骨桥的骨传导装置(BCI),术后3~4周佩戴骨桥听觉处理器,评价患儿听力及言语功能的改变。结果随访3~14个月,术后纯音测听平均听力改善29.62 dB HL,平均气骨导差为20.58 dB HL,平均言语识别阈值提高43.46 dB HL,无眩晕、耳鸣、脑脊液漏及皮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骨桥植入对于先天性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患儿听力及言语功能改善明显,该方法操作简单,手术可与耳廓再造同期进行,减少了手术周期和费用,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小耳畸形 外耳道闭锁 骨桥
下载PDF
植骨联合烤瓷夹板修复末端松动基牙龈下牙周致病菌的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毅 胡杨 +1 位作者 杜军 何惠宇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879-884,共6页
目的通过对基牙龈下牙周可疑致病菌进行动态监测及定量分析,探讨在保留KennedyⅢ末端松动基牙后,应用牙周植骨术联合夹板式金属烤瓷冠桥的方法,观察龈下牙周致病菌的变化。方法选取20例伴有牙周病骨缺损的KennedyⅢ末端基牙松动的患者,... 目的通过对基牙龈下牙周可疑致病菌进行动态监测及定量分析,探讨在保留KennedyⅢ末端松动基牙后,应用牙周植骨术联合夹板式金属烤瓷冠桥的方法,观察龈下牙周致病菌的变化。方法选取20例伴有牙周病骨缺损的KennedyⅢ末端基牙松动的患者,试验组为10例行植骨术联合夹板式金属烤瓷冠桥修复,对照组为单纯10例行夹板式金属烤瓷冠桥修复。在修复后0、3、6个月行完善的牙周相关检查并收集龈沟液,菌落计数,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伴放线放线杆菌(Aa)、牙龈卟啉单胞菌(Pg)、中间普氏菌(Pi)、具核梭杆菌(Fn)4种慢性牙周炎相关致病菌。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菌落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两组间4种牙周可疑致病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CAL值、PD基线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0、3、6个月植骨组牙周指标结果:CAL、PD在3、6个月均显著下降,而非植骨组牙周指标较前无统计学差异;X线片显示两组病例基牙牙槽骨无进一步吸收,并且植骨组术后牙槽骨量有一定程度增加。结论对于KennedyⅢ牙列缺损末端松动基牙,牙周植骨术联合夹板式金属烤瓷冠桥修复,较单纯的牙周植骨术或夹板式金属烤瓷冠桥的修复方法更利于保持患牙的健康,可获得较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细菌分析结果相较,同时比较植骨组与非植骨组的临床疗效,发现牙周植骨术联合夹板式烤瓷联冠固定可有效促进牙周骨缺损基牙牙周组织的修复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板式固定桥修复 牙周植骨术 牙周可疑致病菌
下载PDF
烤瓷夹板联合植骨修复牙周骨缺损基牙牙周的变化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征 崔杰 +3 位作者 王星 满云娜 李亮 何惠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4期6103-6109,共7页
背景:采用夹板式固定义齿修复牙周炎致牙周骨缺损伴牙列缺损可增加根周骨质骨密度,但并未增加骨高度,因此,仅运用单纯的夹板式固定修复牙周炎致牙周骨缺损伴牙列缺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的:对比牙周植骨联合夹板式烤瓷联冠与单纯夹板... 背景:采用夹板式固定义齿修复牙周炎致牙周骨缺损伴牙列缺损可增加根周骨质骨密度,但并未增加骨高度,因此,仅运用单纯的夹板式固定修复牙周炎致牙周骨缺损伴牙列缺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的:对比牙周植骨联合夹板式烤瓷联冠与单纯夹板式烤瓷联冠修复牙周病致牙周骨缺损患者基牙的牙周变化。方法:选择牙周炎伴KennedyⅢ类牙列缺损、远中牙牙槽骨角形吸收拟行烤瓷冠修复患者20例,抽签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例。试验组采用牙周植骨联合夹板式烤瓷联冠修复,对照组采用单纯夹板式烤瓷联冠修复,夹板戴入后0,3,6个月采集两组待测基牙龈沟液,检测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并复查和记录探诊深度与临床附着丧失。结果与结论:两组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均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下降(P<0.05),且不同时间点试验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基牙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均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下降,不同时间点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且试验组组内不同时间点各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牙周植骨联合夹板式烤瓷联冠较单纯夹板式烤瓷联冠修复方法更利于维持和促进牙周骨缺损患者基牙的健康,并可获得较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口腔材料 牙周植骨 牙周夹板 夹板式固定义齿 烤瓷联冠 牙周骨缺损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