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坍塌的“山巅之城”——论唐·德里罗的“9·11”小说《坠落的人》 被引量:3
1
作者 胡亚敏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共6页
唐·德里罗的"9·11"小说《坠落的人》反映了"山巅之城"神话在美国社会的深远影响,以及该神话破灭之后对美国民众的巨大冲击。以尼娜为代表的普通民众,深信美国是一座"山巅之城",其光芒普照世界... 唐·德里罗的"9·11"小说《坠落的人》反映了"山巅之城"神话在美国社会的深远影响,以及该神话破灭之后对美国民众的巨大冲击。以尼娜为代表的普通民众,深信美国是一座"山巅之城",其光芒普照世界。他们沉浸于自身的伟大和正义之中,却看不到美国给他人带来的伤害。然而,马丁却试图指出美国在"9·11"事件中的责任和"山巅之城"神话的虚幻性。行为艺术家杰尼阿克则通过表演高空坠落,迫使美国民众正视"9·11"事件的恐怖,走出政治上的"天真",认识到他们笃信的"山巅之城"已经坍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坠落的人》 唐·德里罗 “山巅之城”神话
下载PDF
唐·德里罗小说中的技术暴力与责任伦理
2
作者 朱荣华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117-121,共5页
美国作家唐·德里罗在小说中关于技术暴力的描写可以归纳为直接性暴力、慢性暴力、类像暴力等三种形态。技术的直接性暴力指的是技术对包括人体在内的物质环境所造成的短期内可以察觉的伤害与污染,而慢性暴力指的是技术对物质环境... 美国作家唐·德里罗在小说中关于技术暴力的描写可以归纳为直接性暴力、慢性暴力、类像暴力等三种形态。技术的直接性暴力指的是技术对包括人体在内的物质环境所造成的短期内可以察觉的伤害与污染,而慢性暴力指的是技术对物质环境所造成的隐性和潜伏性的破坏,类像暴力则以媒体技术对人类主观能动性构成的威胁体现出来。通过这三种暴力形态,德里罗小说对现代技术的责任伦理限度和责任伦理主体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德里罗 技术暴力 责任伦理
下载PDF
《美国万花筒》中的人机互渗现象
3
作者 刘岩 《红河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47-50,共4页
评论界对唐·德里罗第一部小说《美国万花筒》的主人公大卫·贝尔的主体身份问题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文章从贝尔身份问题的二重性切入,结合学界有关人机/技关系问题的讨论,通过分析主人公大卫·贝尔与小说中占据重要位... 评论界对唐·德里罗第一部小说《美国万花筒》的主人公大卫·贝尔的主体身份问题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文章从贝尔身份问题的二重性切入,结合学界有关人机/技关系问题的讨论,通过分析主人公大卫·贝尔与小说中占据重要位置的电视和摄影机等现代媒介机器的关系特征,认为贝尔的主体身份问题之所以引起两种对立的解读,是因为后现代文化环境下人机互动变得深刻复杂,并进而提出《美国万花筒》捕捉并呈现了人机关系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人机互渗,理解和把握后现代文化环境下人机互渗现象是理解德里罗小说另类主体重建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德里罗 主体身份 人机互渗
下载PDF
迷失的美国《大都会》
4
作者 章淮平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46-48,共3页
唐·德里罗《大都会》是一部复印美国社会生活的小说。小说用精确的语言符号向我们勾勒出衰落中的美国金融资本主义社会。男主人公埃里克·帕克乘上庞大的资本主义体系战车,进行资本侵略和盲目的金融投机,招致全球的抗议,最后... 唐·德里罗《大都会》是一部复印美国社会生活的小说。小说用精确的语言符号向我们勾勒出衰落中的美国金融资本主义社会。男主人公埃里克·帕克乘上庞大的资本主义体系战车,进行资本侵略和盲目的金融投机,招致全球的抗议,最后走向了人性的迷失和毁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德里罗 金融资本主义 人性 毁灭
下载PDF
论唐·德里罗小说的生态之殇与叙事拯救 被引量:5
5
作者 康立新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8-143,共6页
唐·德里罗是美国当代文坛的杰出代表。他的小说往往能够全面而集中地反映美国当代社会的许多现实问题,因此其有"美国当代社会的复印机"之称。作为具有高度生态自觉意识的后现代作家,唐·德里罗在作品中对美国当代社... 唐·德里罗是美国当代文坛的杰出代表。他的小说往往能够全面而集中地反映美国当代社会的许多现实问题,因此其有"美国当代社会的复印机"之称。作为具有高度生态自觉意识的后现代作家,唐·德里罗在作品中对美国当代社会种种"非生态性"不断进行反思与叩问,探寻生态救赎之路。本文从生态之殇与叙事拯救两大维度入手,探讨其小说中所呈现的自然生态危机和城市生态危机,发掘作家隐藏于后现代叙事标签后的拯救策略与途径:自然审美、原始信仰与后现代解构。最后本文指出,这两大维度恰恰体现出唐·德里罗的差异性、开放性、动态性的整体生态批评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德里罗 生态之殇 叙事 拯救 后现代解构
原文传递
德里罗小说的后世俗主义批评 被引量:1
6
作者 沈谢天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9-145,共7页
后世俗主义是西方社会学领域内一股反思、批判工具理性和世俗文化的思潮。通过去体制化和世俗化,后世俗主义从传统宗教中提炼出世俗精神性作为理论重心,以此构成有别于体制性宗教的信仰新范式。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唐·德里罗,深受独... 后世俗主义是西方社会学领域内一股反思、批判工具理性和世俗文化的思潮。通过去体制化和世俗化,后世俗主义从传统宗教中提炼出世俗精神性作为理论重心,以此构成有别于体制性宗教的信仰新范式。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唐·德里罗,深受独特天主教家庭背景的影响,在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对世俗精神性的定性和追求方式的确立作出持续探究,其代表作呈现出后世俗主义之于美国后现代小说创作的潜在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世俗主义 世俗精神性 唐·德里罗 后现代小说
原文传递
植物、沙漠与生命:论德里罗的《千穗谷》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楠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6-65,共10页
表面看来,德里罗在其剧本《千穗谷》里讨论了艺术家亚力克斯的安乐死。事实上,通过讲述艺术家从都市逃入沙漠进行创作的过程、回忆其婚姻经历以及讨论死亡,剧本展示了德里罗对生命的理解:生命乃是生成之力,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一定程度... 表面看来,德里罗在其剧本《千穗谷》里讨论了艺术家亚力克斯的安乐死。事实上,通过讲述艺术家从都市逃入沙漠进行创作的过程、回忆其婚姻经历以及讨论死亡,剧本展示了德里罗对生命的理解:生命乃是生成之力,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一定程度上,德里罗的生命观与德勒兹等理论家对生命问题的阐释多有契合,是在当下社会文化氛围中对生命问题进行的有益且深刻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罗 《千穗谷》 生命
原文传递
《坠落的人》中的语象叙事
8
作者 李顺春 王维倩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29,共9页
语象叙事是一种多模态叙事,它在图像时代更受关注亦更有研究价值。唐·德里罗《坠落的人》中的语象叙事—用语言描绘、刻画和再现德鲁坠落照、塔罗牌中的倒吊人和莫兰迪静物画—贯穿小说始终,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又成为小说结构的... 语象叙事是一种多模态叙事,它在图像时代更受关注亦更有研究价值。唐·德里罗《坠落的人》中的语象叙事—用语言描绘、刻画和再现德鲁坠落照、塔罗牌中的倒吊人和莫兰迪静物画—贯穿小说始终,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又成为小说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小说用语言再现坠落照,并通过对坠落表演的生动描绘使静态、不在场的坠落照获得动态、在场言说的力量。坠落表演是对倒吊人的语象叙事,这是对人类命运的反思又体现出一种救赎意识。小说对静物画的描绘,呈现出画面感又有一种本雅明之"韵味"。这既提升静物画的艺术效果,又表现出语言与静物画之间的张力,还揭示出某种政治寓意。德里罗对坠落照、倒吊人和静物画的语象叙事是一种从视觉艺术到语言艺术的动态转换,使其挣脱"语言的牢笼"以发现语言与视觉形象及其他艺术作品之间的多维关系。语象叙事不仅为作家探索新的艺术形式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亦为文学评论提供了新的跨艺术门类的视角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德里罗 《坠落的人》 语象叙事 德鲁坠落照 倒吊人 莫兰迪静物画
原文传递
《美国志》中的形象与后现代那喀索斯
9
作者 沈非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2,共8页
美国小说家唐·德里罗长篇处女作《美国志》是其首部"后现代状况小说",呈现了"图像转向"趋势下形象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后现代社会中,形象的社会作用已偏离传统理论分析范畴,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重写的那... 美国小说家唐·德里罗长篇处女作《美国志》是其首部"后现代状况小说",呈现了"图像转向"趋势下形象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后现代社会中,形象的社会作用已偏离传统理论分析范畴,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重写的那喀索斯神话提供了相应的解读新范式,他提出形象延伸、麻痹和伺服机制等概念,有助于分析《美国志》中反复出现的"后现代那喀索斯"意象及其形象宰制寓意。《美国志》中,"第三人称"形象成为新的宗教偶像麻痹与控制人,将其困于形象封闭环路中;人成为背负供奉形象的伺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志》 唐·德里罗 麦克卢汉 形象 伺服机制
原文传递
《白噪音》中的大学教育与知识生产
10
作者 沈非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7-55,共9页
美国当代小说家唐·德里罗的代表作《白噪音》呈现和批判了大学教育和知识生产被淹没消融于消费商业白噪音中的"后现代状况"。小说中商业消费白噪音对山上学院的轮番轰击被设计为情节发展的多层辐射波状模式,这种文本构... 美国当代小说家唐·德里罗的代表作《白噪音》呈现和批判了大学教育和知识生产被淹没消融于消费商业白噪音中的"后现代状况"。小说中商业消费白噪音对山上学院的轮番轰击被设计为情节发展的多层辐射波状模式,这种文本构形结合讽刺模仿手法,揭示了白噪音对山上学院全面深入的渗透与侵蚀。本文析出小说中白噪音针对山上学院发起的两轮冲击波以及由此引发的一轮外向回振波,从三个层次上解读商业消费白噪音对山上学院大学理念、百年堂中的教学和大学知识生产的侵袭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德里罗 白噪音 大学教育 知识生产
原文传递
生命·生活·生态——《K氏零度》科技伦理反思的三重观照 被引量:2
11
作者 叶华 朱新福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2,共8页
唐·德里罗在极具科幻色彩的小说《K氏零度》中,围绕"人体冷冻技术"引发的种种困惑,揭示了科技在资本逻辑支配下偏离伦理世界的现代社会症候——生命价值日渐荒芜、生活意义逐步消解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离开了必要的伦... 唐·德里罗在极具科幻色彩的小说《K氏零度》中,围绕"人体冷冻技术"引发的种种困惑,揭示了科技在资本逻辑支配下偏离伦理世界的现代社会症候——生命价值日渐荒芜、生活意义逐步消解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离开了必要的伦理审视和价值反思,科技从最初的为人所用、造福人类社会的帮手,异化为控制和束缚人的冰冷工具。本文阐释并印证了德里罗对待科技的伦理主张:克服科技异化,需要让科技在伦理的审视下健康运行,重塑科技服务人类的价值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德里罗 《K氏零度》 科技 伦理反思
原文传递
论德里罗《人体艺术家》中的身体书写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思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8-86,共9页
德里罗的《人体艺术家》围绕身体展开叙事,继续推进他对身份问题的思索。他者在死亡中质疑唯我主义的存在方式,并通过诗语般的吟唱抵抗符号化的同一行为;在不断变形的人体艺术中,主人公通过生成-他者消解了固化的身份结构,最终完成了对... 德里罗的《人体艺术家》围绕身体展开叙事,继续推进他对身份问题的思索。他者在死亡中质疑唯我主义的存在方式,并通过诗语般的吟唱抵抗符号化的同一行为;在不断变形的人体艺术中,主人公通过生成-他者消解了固化的身份结构,最终完成了对自我的重塑。德里罗通过对缺席的身体、符号身体与经验身体的二重性以及身体变形的多角度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国社会中逐渐出现的身份过度收缩现象的批判,以及对一种新型主体的呼唤,透露出极强的现实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罗 《人体艺术家》 他者 身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