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那乃/赫哲民间剧团及其在远东南部历史文化进程中的地位 被引量:2
1
作者 顾伟泉(译) 《北方音乐》 2023年第3期45-53,共9页
文章呈现了20世纪30年代至21世纪初那乃民间剧团的历史。全文基于档案文献和当时的新闻资料,追溯那乃民族民间剧团成立和活动的各个阶段,并描述了其发展趋势。文章认为,那乃民间剧团作为现代民族表演形式的代表,其在各个阶段的创作和表... 文章呈现了20世纪30年代至21世纪初那乃民间剧团的历史。全文基于档案文献和当时的新闻资料,追溯那乃民族民间剧团成立和活动的各个阶段,并描述了其发展趋势。文章认为,那乃民间剧团作为现代民族表演形式的代表,其在各个阶段的创作和表演风格中都呈现出两种语言层面的结合,即与民族民间元素相关联的“传统性”和在俄罗斯欧洲专业剧团影响下而产生的“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那乃 表演 民间戏剧 民间剧团
下载PDF
抚州傩戏演制与文化内涵 被引量:7
2
作者 章军华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06-108,共3页
抚州傩戏演制展示出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一是驱傩的原始形态;二是融合明清社戏娱神乐人形态;三是寓传统的科举进仕文化主题,即人文教育思想于热闹的气氛之中。三个层面呈现为本质、形式、特色等三位一体的关系,较为全面地保存了中华傩文... 抚州傩戏演制展示出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一是驱傩的原始形态;二是融合明清社戏娱神乐人形态;三是寓传统的科举进仕文化主题,即人文教育思想于热闹的气氛之中。三个层面呈现为本质、形式、特色等三位一体的关系,较为全面地保存了中华傩文化从原始巫舞至明清社戏的演变痕迹,且渗入地方人文精神等,因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州傩戏 演制 文化内涵 人文精神
下载PDF
论丧仪中的戏曲演出特点及其民俗文化功能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跃忠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02-106,共5页
丧仪时演戏,在我国民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习俗。丧仪中的演出有其特殊之处:一方面是有特用于这种场合的"例戏",以引荐亡灵升天,另一方面是演出的"正本"戏中多带有祭灵、吊孝的情节。丧仪中演出有多方面的民俗文化功... 丧仪时演戏,在我国民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习俗。丧仪中的演出有其特殊之处:一方面是有特用于这种场合的"例戏",以引荐亡灵升天,另一方面是演出的"正本"戏中多带有祭灵、吊孝的情节。丧仪中演出有多方面的民俗文化功能:借其超度亡灵升入天堂;除煞驱邪,以使丧家"清吉";以其"热闹"丧场,招待前来吊唁的宾客;丧家借其昭示对亡者的孝,显示身份,赢得"面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仪 戏曲演出 演出特点 民俗文化功能
下载PDF
演艺类文化遗产民俗型传承场域的当代建构——以安徽省蚌埠市冯嘴子村民俗活动传承花鼓灯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德琥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6年第5期110-115,共6页
在农耕文化背景下,演艺类文化遗产经历了"咒语多变成颂歌"的演替历程,并藉民俗仪式出场路向得以长足的发展,民俗型表演场域即成为演艺类文化遗产自由衍生、自然传承的基本空间。因此,建构当代民俗型传承场域是演艺类文化遗产... 在农耕文化背景下,演艺类文化遗产经历了"咒语多变成颂歌"的演替历程,并藉民俗仪式出场路向得以长足的发展,民俗型表演场域即成为演艺类文化遗产自由衍生、自然传承的基本空间。因此,建构当代民俗型传承场域是演艺类文化遗产源头性、原生性、整体性和共享性的保护策略,对其自然传衍影响深远。花鼓灯在婚庆、节庆、祭祀等民俗仪式活动中自由发展状况便是显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艺类文化遗产 民俗型传承场域 自然传衍 花鼓灯
下载PDF
侗戏演出与其民俗文化内涵——以龙胜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海清 《宜宾学院学报》 2011年第8期102-104,共3页
侗戏是侗族传统的戏曲剧种,侗戏不仅是侗族的一种文艺形式,更是侗族的一种风俗。侗戏主要在传统节日、喜庆节日演出,与其多彩的民俗风情相统一。随着社会环境与人们生活需求的改变,侗戏的演出类型由单一型向民俗型、晚会型、展演型、旅... 侗戏是侗族传统的戏曲剧种,侗戏不仅是侗族的一种文艺形式,更是侗族的一种风俗。侗戏主要在传统节日、喜庆节日演出,与其多彩的民俗风情相统一。随着社会环境与人们生活需求的改变,侗戏的演出类型由单一型向民俗型、晚会型、展演型、旅游产品型、录像型等多种类型发展,体现其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戏演出 民俗文化 文化内涵
下载PDF
闽南歌仔戏戏俗研究
6
作者 刘丽 《闽台文化研究》 2020年第4期60-64,共5页
闽南歌仔戏戏俗与闽南民俗文化共生共荣,扮仙、送红孩儿、跳加官等仪式表演,是闽南民间纳福心理的折射;信仰禁忌、节日禁忌与剧目禁忌,是闽南民间禳灾心理的反映。同时,闽南民俗文化也影响着这一剧种的发展方向,彰显出海洋族群重利务实... 闽南歌仔戏戏俗与闽南民俗文化共生共荣,扮仙、送红孩儿、跳加官等仪式表演,是闽南民间纳福心理的折射;信仰禁忌、节日禁忌与剧目禁忌,是闽南民间禳灾心理的反映。同时,闽南民俗文化也影响着这一剧种的发展方向,彰显出海洋族群重利务实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仔戏 戏俗 仪式表演 演出禁忌 文化内涵
下载PDF
从侗歌展演文化功能的变迁看侗族民歌文化的传承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曦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59-63,共5页
世居于湘黔桂的侗族是以歌代言的民族。长期以来侗人通过歌唱不断展示着自己的思想,以表演的方式完成着与外界的沟通交流。随着市场经济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的扩大,特别是近期民俗旅游热的兴起,空前扩大了侗族民歌文化的传承范围和影响力,... 世居于湘黔桂的侗族是以歌代言的民族。长期以来侗人通过歌唱不断展示着自己的思想,以表演的方式完成着与外界的沟通交流。随着市场经济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的扩大,特别是近期民俗旅游热的兴起,空前扩大了侗族民歌文化的传承范围和影响力,引发了侗歌文化功能的全面革新,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侗歌文化传统的自足延续性,影响着侗歌文化的传承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歌 展演 文化功能 变迁
下载PDF
论秋千事象在古典戏曲中的积淀与表现
8
作者 李在超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52-57,共6页
"秋千"作为一项颇受欢迎的游艺活动,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中国古典戏曲的情境设置中,经常出现"秋千"这一事象。一方面,它与女性生活密切相关,揭示人物性格;另一方面,剧事又将其设置在春三月,为人物活动提供了... "秋千"作为一项颇受欢迎的游艺活动,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中国古典戏曲的情境设置中,经常出现"秋千"这一事象。一方面,它与女性生活密切相关,揭示人物性格;另一方面,剧事又将其设置在春三月,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节序背景。此外,秋千与庭院结合在一起,形成"秋千院"的意象,成为剧中人物恋爱的私密场所,推动着戏剧情节的发展。古典戏曲对秋千的选择与运用,是民俗文化在文学表现中的沉淀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戏曲 秋千 民俗文化内涵
下载PDF
再论“鞑靼舞”起源与民族共同体文化内涵——兼补彭恒礼先生文章观点之缺漏
9
作者 赵世昌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8-76,共9页
彭恒礼先生结合各地田野调查材料及实物图像,认为今之元宵社火中的"鞑子舞",就是宋代的"鞑靼舞",二者之间存在承继关系。其文章列举了"鞑子舞"在东北、华北、中原、西南等地元宵社火中的存在,但唯独漏掉... 彭恒礼先生结合各地田野调查材料及实物图像,认为今之元宵社火中的"鞑子舞",就是宋代的"鞑靼舞",二者之间存在承继关系。其文章列举了"鞑子舞"在东北、华北、中原、西南等地元宵社火中的存在,但唯独漏掉了西北。实际上,地处汉藏民族交错地带的甘肃临夏和政牙塘地区仍存有"鞑子舞"的原生形态——"玩老鞑子"。"鞑子舞"除用于节日文化娱乐外,还有祭祀祈禳功能及其他衍生功能,同时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鞑子舞"尚保留有集体文化记忆、仪式叙事起源,并非仅仅是宋代历史文献中所记载的"鞑靼舞"的遗留,其流变也尚有其他形态和脉络。同时,这一案例也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作为共同体的历史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宵社火 鞑靼舞 源流 民族共同体 文化内涵
下载PDF
饶平布马舞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10
作者 余畅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64-70,共7页
饶平布马舞是广东潮汕地区的民俗舞蹈文化名片。从其与岭南文化的关系,其文化象征及其蕴含的体育精神三方面挖掘其文化内涵,并从音乐特点、舞蹈风格及工艺特色三方面进一步诠释饶平布马舞的艺术价值,进而提出“活态传承”与“静态传承... 饶平布马舞是广东潮汕地区的民俗舞蹈文化名片。从其与岭南文化的关系,其文化象征及其蕴含的体育精神三方面挖掘其文化内涵,并从音乐特点、舞蹈风格及工艺特色三方面进一步诠释饶平布马舞的艺术价值,进而提出“活态传承”与“静态传承”相结合的保护与传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平布马舞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表演艺术 文化内涵 艺术价值
下载PDF
华州皮影艺术形式美撮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炳社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86-91,共6页
华州皮影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中外文化艺术界享有崇高荣誉。华州皮影戏,在当地也叫"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中国最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 华州皮影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中外文化艺术界享有崇高荣誉。华州皮影戏,在当地也叫"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中国最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关于华州皮影的起源,有"剪影说""还魂说"和"闲娱说",观点虽不同,但殊途同归,最终皆归于皮影的形式之美,其核心是在情感上做足文章。华州皮影形式美的创造所采取的手段和方式,主要有组合与分解、强调、排序、删减和补充、变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州皮影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戏曲 表演艺术 形式美 审美情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