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东南侗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对旅游者足迹行为影响研究
1
作者 刘畅 王琰 李立敏 《世界建筑》 2024年第7期70-75,共6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旅游蓬勃发展。关注旅游者的足迹行为对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黔东南侗族传统村落为例,从调试人地关系的角度构建空间认知逻辑框架,运用多源数据和MNL方法建立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对旅游者足迹行为的...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旅游蓬勃发展。关注旅游者的足迹行为对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黔东南侗族传统村落为例,从调试人地关系的角度构建空间认知逻辑框架,运用多源数据和MNL方法建立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对旅游者足迹行为的影响模型,通过量化分析侗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与旅游者足迹行为之间的耦合关系,为黔东南传统村落的旅游地供给与旅游者需求之间寻求更加平衡的关系,以期对传统村落动态保护传承发展旅游提供参考。研究发现:(1)村落旅游资源发展空间有限且不协调,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与旅游者足迹行为出现错位,究其本质是空间主体的多元化;(2)侗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加强了功能性核心空间的旅游集聚效应,路网渗透性较差,村落边缘旅游景点缺失。面对侗族传统村落空间旅游发展的滞后性,宜促成多元主体合作,均衡主体间构想、现实与生活空间的“真实性”与“商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侗族传统村落 空间形态 旅游者足迹行为 MNL行为机理模型
下载PDF
文化景观基因视角下黔东南侗族特色村落保护策略研究
2
作者 吕思维 李立敏 邓肖洋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1期59-62,116,共5页
村落环境特色缺失、公共空间利用率低和乡土风貌遭到破坏是特色村落中存在较为普遍的现状问题。从文化景观基因的视角出发,将黔东南侗族特色村落的文化景观基因分为物质系统和非物质系统,综合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筛选出影响村... 村落环境特色缺失、公共空间利用率低和乡土风貌遭到破坏是特色村落中存在较为普遍的现状问题。从文化景观基因的视角出发,将黔东南侗族特色村落的文化景观基因分为物质系统和非物质系统,综合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筛选出影响村落发展的主、次要基因以及各基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指标因子,明确特色村落的保护设计要点,提出基于文化景观基因的特色村落保护设计策略,并选取高增村为例,从环境、风俗和建筑景观基因三方面将保护策略进行理论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基因 黔东南侗族 特色村落 保护策略
下载PDF
山地民族传统村落乡土—生态系统恢复力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3
作者 张洪昌 王启超 +2 位作者 龙星宇 张克新 马静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125,共14页
研究山地民族传统村落乡土—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演化特征,为理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人地关系演变提供理论依据.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称“黔东南州”)为研究区,运用综合指标法和障碍度模型,从文化、社会经济、生态3个维度构... 研究山地民族传统村落乡土—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演化特征,为理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人地关系演变提供理论依据.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称“黔东南州”)为研究区,运用综合指标法和障碍度模型,从文化、社会经济、生态3个维度构建山地民族传统村落乡土—生态系统恢复力测度体系,分析黔东南州2013—2020年恢复力水平时空演化特征,并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山地民族传统村落乡土—生态系统恢复力时空演化趋势符合适应性循环理论的利用和保存阶段特征.②山地民族传统村落乡土—生态系统恢复力在空间格局上呈现集群化发展特点和“南强北弱”现象,恢复力平均水平由2013年的0.244增至2020年的0.373.③文化恢复力在各子系统恢复力水平中占主要作用.传统村落数量、土地利用强度、城乡收入差距为山地民族传统村落乡土—生态系统中影响最大的3个因素.为此,在村落乡土—生态系统恢复力提升过程中,既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升关键领域应对外部扰动的能力,同时也要协调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三者关系,以助于更加科学合理地推动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州 传统村落 恢复力 乡土—生态系统 障碍度
下载PDF
实践自然观下侗寨理水智慧及其生态治理启示
4
作者 黄梅 乔杰 +1 位作者 于洋 段德罡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5,共11页
水环境治理问题是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突出短板。传统村落具有丰富的理水生态实践经验,同时也面临着现代化进程带来的水生态危机。研究基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与马克思实践自然观的辩证统一关系,结合黔东南都柳江流域30多个侗寨的跟... 水环境治理问题是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突出短板。传统村落具有丰富的理水生态实践经验,同时也面临着现代化进程带来的水生态危机。研究基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与马克思实践自然观的辩证统一关系,结合黔东南都柳江流域30多个侗寨的跟踪调查,首先,从生产主义时期生态循环传统断裂、功能主义下流域自调节能力下降、经济理性下水“生态-社会”系统失衡的新“生产-交往-个体”实践中剖析了侗寨面临的理水生态危机;其次,通过“实践-历史-资本”理论关系解析了侗寨水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标准化现代工程实践对地方性知识的忽视、生态文化价值认知不足下的功能空间异化、农业生命逻辑缺失下的现代生态制度失范;最后,从融入地方性知识的现代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顺应流域多尺度生态规律的功能空间活化、加强村民主体意识的水“生态-社会”系统共治3个方向提出新时期侗寨水环境治理的建议,以期更好地适应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 实践自然观 理水智慧 生态治理 黔东南侗寨
下载PDF
黔东南地区侗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及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刘畅 王琰 +1 位作者 李立敏 杨博闻 《当代建筑》 2023年第1期130-133,共4页
本文以黔东南地区侗族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进行广泛的实地调研,运用类型学方法,从地域环境、侗族社会特征、中原文化融合三个方面,分析、总结其空间形态及类型差异形成的原因。本文对其空间形态特征因子进行叠合与归类,分析各个... 本文以黔东南地区侗族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进行广泛的实地调研,运用类型学方法,从地域环境、侗族社会特征、中原文化融合三个方面,分析、总结其空间形态及类型差异形成的原因。本文对其空间形态特征因子进行叠合与归类,分析各个因子与村落建筑布局形式的相关性,并提出三种侗族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类型——面状聚集型、指状聚合型、辐射分散型,最后对三种类型特征进行差异化比较,以期为黔东南地区侗族传统村落动态保护提供类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 侗族传统村落 空间形态 影响因素 动态保护
下载PDF
黔东南苗族、侗族传统体育习惯法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礼国 徐烨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4-140,共7页
习惯法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由某种社会权威和社会组织制定的,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黔东南苗族、侗族传统体育规则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可以视同为习惯法。苗族、侗族传统体育习惯法带有祖先崇拜、生殖崇拜、农耕崇拜等意... 习惯法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由某种社会权威和社会组织制定的,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黔东南苗族、侗族传统体育规则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可以视同为习惯法。苗族、侗族传统体育习惯法带有祖先崇拜、生殖崇拜、农耕崇拜等意识;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受到习惯法的保护;体育活动中恪守禁忌,活动时间因应时节,参加者受资格限制,活动过程遵从秩序,民间自治组织和村寨头人具有组织权责,获胜者享有特殊权利,体育传承遵循成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苗族 侗族 习惯法
下载PDF
黔东南剑河苗族水鼓舞考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屈植斌 于海浩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0-134,共5页
民族舞蹈与传统体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水鼓舞是苗族宗教祭祀、农耕文明的文化积淀,具有鲜明的教育价值、文化价值、交往价值与符号价值。社会文明的发展导致水鼓舞价值功能、文化品位和参与群体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作为村落性的体育活动... 民族舞蹈与传统体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水鼓舞是苗族宗教祭祀、农耕文明的文化积淀,具有鲜明的教育价值、文化价值、交往价值与符号价值。社会文明的发展导致水鼓舞价值功能、文化品位和参与群体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作为村落性的体育活动,水鼓舞对少数民族村落体育发展有重要启示:少数民族村落体育应该尽量在不改变活动时间、服装道具、仪式过程及参与人员本土化的基础上保持民族文化的原生态与多样性,打造品牌、形成特色,发挥行政职能部门与重要传人的影响力,并在保持民族文化原生态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旅游与无形资产开发,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水鼓舞 少数民族村落体育 文化变迁 黔东南
下载PDF
传统声景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研究——以贵州侗族传统村落为例 被引量:14
8
作者 毛琳箐 康健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8-116,共9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为载体,表达了特定人群精神文化、艺术审美等的“活”的文化形态,声音是保持其活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声景观是由声音和空间两要素构成的抽象景观形态,兼有二者共同的文化与社会特征,是非物质与物质的对话。本文以非...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为载体,表达了特定人群精神文化、艺术审美等的“活”的文化形态,声音是保持其活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声景观是由声音和空间两要素构成的抽象景观形态,兼有二者共同的文化与社会特征,是非物质与物质的对话。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声景观研究的切入点,通过探讨贵州侗族传统村落声景观的文化属性、活态属性和非物质属性等基本属性,依此作为判定传统声景观是否可归类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准与文化表现;通过对其历史传承价值、精神认知价值、审美艺术价值以及经济社会价值等核心价值分析,确定了传统声景观对于村落活态保护的文化与现实作用。传统声景观具有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是人的活动空间和行为模式的结合,须将其纳入传统村落保护范畴,以真正实现传统村落空间与文化的整体性与活态性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声景观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与价值 整体性保护 活态传承 贵州侗族村落
下载PDF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民居空间形态演化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邓蜀阳 韩平 《南方建筑》 2020年第1期67-72,共6页
探讨时代语境下,黔东南苗族、侗族民居空间形态变化的具体表现和发展趋势,记录黔东南传统建筑的科学肌理。对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典型侗寨和苗寨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并对代表性的民居进行了实际的测绘,以及文献资料整理、分析对比... 探讨时代语境下,黔东南苗族、侗族民居空间形态变化的具体表现和发展趋势,记录黔东南传统建筑的科学肌理。对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典型侗寨和苗寨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并对代表性的民居进行了实际的测绘,以及文献资料整理、分析对比、总结归纳,发现随着时代发展、自然环境改变、民族融合、技术进步、生活方式现代化等因素的改变激发了苗族、侗族传统民居空间形态的动态演化,这是苗族、侗族同胞对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的适应,是传统与多元文化、现代技术的碰撞,也是传统民居空间适应现代生活发展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 苗族侗族民族 传统民居 空间形态 动态演化 发展动向
下载PDF
乡土营建——黔东南侗寨木结构传统民居的结构构件解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梅 谢斯斯 詹林鑫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9年第3期110-116,共7页
黔东南侗寨木结构传统民居营建技艺是千百年来民间匠人智慧的积淀,是中华民族民间智慧的宝库。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通过访谈、实测,分析总结了黔东南侗寨传统木结构民居的空间构成、结构构件,重点对主要结构构件如榀架系统、梁枋系统... 黔东南侗寨木结构传统民居营建技艺是千百年来民间匠人智慧的积淀,是中华民族民间智慧的宝库。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通过访谈、实测,分析总结了黔东南侗寨传统木结构民居的空间构成、结构构件,重点对主要结构构件如榀架系统、梁枋系统、屋面系统及关键联系构件榫卯的类型、尺寸、拼接方式进行了解析,以期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切实的信息基础,对传承民间营建智慧、推动当地传统村落的保护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传统民居 结构构件 榫卯 乡土营建 黔东南侗寨
下载PDF
苗侗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开发的利益分享机制建构探析——以黔东南州的案例调查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尹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21期243-245,共3页
以黔东南州的苗侗民族特色旅游村寨为研究案例,深入考察了村寨分布与旅游开发现状,分析了旅游开发的利益分享问题与原因,并提出了苗侗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开发中的利益分享机制,以期加快当地旅游业发展。
关键词 苗侗民族 村寨旅游 利益分享机制 贵州黔东南
下载PDF
黔东南侗寨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探析
12
作者 李强 《台湾农业探索》 2018年第2期57-60,共4页
文化生态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发展特色民族文化旅游的前提。该文分析了黔东南侗寨文化及生态特征的现状,对黔东南侗寨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思考保护黔东南侗寨文化生态,以及促进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的途径,对... 文化生态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发展特色民族文化旅游的前提。该文分析了黔东南侗寨文化及生态特征的现状,对黔东南侗寨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思考保护黔东南侗寨文化生态,以及促进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的途径,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 侗寨文化生态 旅游资源开发
下载PDF
黔东南侗族传统体育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磊 张道毅 龙勇 《武术研究》 2021年第6期96-98,共3页
通过对黔东南侗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后,找出其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适合于黔东南侗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发现,黔东南侗族传统体育项目地发展具有一定的基本规律与存在条件,具有浓厚、丰富且实用的文... 通过对黔东南侗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后,找出其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适合于黔东南侗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发现,黔东南侗族传统体育项目地发展具有一定的基本规律与存在条件,具有浓厚、丰富且实用的文化特征和特有的神秘民族色彩,这些项目的发展受内外两方面因素影响,从萌芽到空前发展再到百家齐放到现在开始走向萧条的现状,提出在现代进程中可以从政治、经济、旅游、体育竞赛、文化等方面着手,充分用好社会大环境,让黔东南侗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体育 武术 黔东南 侗族
下载PDF
黔东南传统村落类型及其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东 龙红 《城市建筑》 2019年第16期17-21,30,共6页
中国传统村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存留着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有着极高的保护价值。本文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以贵州黔东南地区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五批共409个传统村落为数据来源,以民族类别作为主要依据,将该地区传统村落划分为5... 中国传统村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存留着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有着极高的保护价值。本文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以贵州黔东南地区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五批共409个传统村落为数据来源,以民族类别作为主要依据,将该地区传统村落划分为5类,并从民族、水域、交通3个因素分析其对黔东南传统村落分布规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类型 空间分布 黔东南
下载PDF
基于场所精神理论的肇兴侗寨民宿改建策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烨晴 陈蓦然 《城市建筑》 2017年第23期126-128,共3页
民宿的核心在于对当地场所精神的表达。基于黔东南侗族民宿改建相关研究缺乏及民宿建设趋同化等问题,本文以场所精神理论为基础,以肇兴侗寨为例,从行为模式、空间特性及设计符号三个方面,分析如何表达传统侗族村落的场所精神,并得出相... 民宿的核心在于对当地场所精神的表达。基于黔东南侗族民宿改建相关研究缺乏及民宿建设趋同化等问题,本文以场所精神理论为基础,以肇兴侗寨为例,从行为模式、空间特性及设计符号三个方面,分析如何表达传统侗族村落的场所精神,并得出相应的改建策略,从民居选址、空间布局及符号设计等方面,为黔东南侗族民宿的场所精神表达及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侗族传统村寨 民宿 行为模式 场所精神
下载PDF
黔东南侗族村落景观空间结构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蒋长洪 王红 +3 位作者 王志泰 何嵩涛 郑琳 王尨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7-193,F0003,共8页
黔东南黎平县四寨村和肇兴村两个侗族传统村寨具有较高的识别性和文化价值,旅游开发强度的不同越来越影响二者景观资源格局的差异。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比较分析四寨村和肇兴村景观斑块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采用1︰500地形图实地勾绘小班... 黔东南黎平县四寨村和肇兴村两个侗族传统村寨具有较高的识别性和文化价值,旅游开发强度的不同越来越影响二者景观资源格局的差异。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比较分析四寨村和肇兴村景观斑块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采用1︰500地形图实地勾绘小班,利用ArcGIS 10.2和Fragstats 3.3软件计算景观指数。结果表明:四寨村自然斑块面积较肇兴大,人工斑块面积较肇兴少,耕地和林地是两个村落的优势斑块,四寨村大面积斑块类型多于肇兴村,林地在两个村落中均具有较大的平均斑块面积;四寨村较肇兴村斑块边缘形状更复杂而不规则;斑块边缘密度和斑块密度表明肇兴村景观异质性大于四寨村,景观破碎化程度更高;四寨村各资源类型斑块在空间配置上更为聚集。研究建议在进行侗族村落保护性开发时,注重村落内优势斑块的保护,维持景观的延续性;加强景观斑块资源的管理,合理引导斑块的资源开发,集约化发展村落,提高景观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 侗族村落 景观格局
原文传递
黔东南苗侗传统村落生态博物馆整体性保护探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东 唐孝祥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94-99,共6页
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由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文章以黔东南苗侗传统村落的生态博物馆为研究对象,结合建筑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原则,一方面,从村落建筑风貌、村巷肌理、村落景观要素、村落山水田园环境格局四个层面分析黔东... 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由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文章以黔东南苗侗传统村落的生态博物馆为研究对象,结合建筑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原则,一方面,从村落建筑风貌、村巷肌理、村落景观要素、村落山水田园环境格局四个层面分析黔东南苗侗传统村落生态博物馆的物质文化遗产层面的保护;另一方面,从生态博物馆的"非遗"文化活动、"非遗"文化空间、信息资料中心对"非遗"保护三个方面分析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层面的保护,以期实现黔东南苗侗传统村落生态博物馆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 苗侗传统村落 生态博物馆 文化遗产 整体性保护
原文传递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实践及其反思——以黔东南苗寨侗寨为例 被引量:22
18
作者 高婕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4-140,共7页
"社区参与"这一来自政治学具有民主属性的概念被应用于旅游研究已三十载,然而,概念"照进"现实,其结果却并不如人意,实践中的旅游社区参与总是阻力重重、问题重重。通过对贵州省黔东南地区4个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 "社区参与"这一来自政治学具有民主属性的概念被应用于旅游研究已三十载,然而,概念"照进"现实,其结果却并不如人意,实践中的旅游社区参与总是阻力重重、问题重重。通过对贵州省黔东南地区4个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与社区参与现状的实证研究,反思这一概念的本土适用性和现实可操作性,并讨论当下旅游社区参与的保障及其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社区参与 黔东南苗族 侗族研究
原文传递
论黔东南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的旅游开发 被引量:14
19
作者 冯红梅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3-145,共3页
少数民族村寨有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大多具有娱乐性、参与性、趣味性、健身性、竞技性等特点,是开展文化体验旅游的重要资源和载体。文章分析了黔东南民族村寨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及其开发意义,并就如何开发民族旅游村寨传统体育文... 少数民族村寨有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大多具有娱乐性、参与性、趣味性、健身性、竞技性等特点,是开展文化体验旅游的重要资源和载体。文章分析了黔东南民族村寨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及其开发意义,并就如何开发民族旅游村寨传统体育文化以促进文化体验旅游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加强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突出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选择体验项目,实施一村一品开发策略,精心设计体验项目和产品,形成主客互动参与的激励机制,加快传统体育旅游商品的开发,是促进民族村寨旅游多样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村寨 传统体育文化 旅游开发 黔东南
原文传递
生态适应下的黔东南传统侗族聚落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泓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3-96,共4页
黔东南地区是重要的侗族聚居地,历经千百年发展,形成了大量侗族聚落,优良的自然环境,稳定的社会形态,为侗乡文化的世代传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自然生态、建成环境和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分析了黔东南侗族聚落生态适应性的种种特征,... 黔东南地区是重要的侗族聚居地,历经千百年发展,形成了大量侗族聚落,优良的自然环境,稳定的社会形态,为侗乡文化的世代传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自然生态、建成环境和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分析了黔东南侗族聚落生态适应性的种种特征,进而阐述了良好的生态适应机制对传统聚落稳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生态适应是传统聚落衍生发展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适应 传统聚落 侗族 黔东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