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ng mountain water scarcity on the county scale: a case study of Dongchuan District, Kunming,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LI Jie DENG Wei ZHANG Ji-fe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4期744-754,共11页
Mountain water, which contributes 50% to 90% to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watershed, has a considerably low utility efficiency. The water accessibility could be a quantitative measure of water scarcity in the mountains... Mountain water, which contributes 50% to 90% to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watershed, has a considerably low utility efficiency. The water accessibility could be a quantitative measure of water scarcity in the mountains. It can be used effectively for emergency water shortage planning and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present study, Dongchuan District, a typical county in the Hengduan Mountains in Yunnan province of Southwest China, was selected as the study area, and the minimal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least-cost path(LCP) from 1255 point features of natural villages, as well as 12,368 dryfield centroids, to their respective surrounding river systems, which serve as a source for emergency drinking water and irrigation during droughts. The average length of the LCP for each administrative village was calculated to represent the accessibility to water source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daily life in these mountain villages. The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and dryfields, as well as other geographic elements, were analyzed to classify the degree of water scarcity in these villag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rea facing the highest risk of water shortage for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is located in northern Dongchuan, in particular along the two sides of the Xiaojiang Valley, and that the area with the highest risk of water shortage for daily life needs is located along the Xiaojiang Valle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SCARCITY MOUNTAINS WATER ACCESSIBILITY MCR model dongchuan district
下载PD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assisted Relocation in Extreme Poverty-stricken Counties in China’s Ecologically Vulnerable Areas: Taking Dongchuan District of Yun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2
作者 Feng QIU Zisheng Y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9年第8期34-44,共11页
Ecology-orien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s not only a livelihood project that affects the vast majority of rural people but also a major project to win the fight against poverty. It is also an indispensable income compon... Ecology-orien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s not only a livelihood project that affects the vast majority of rural people but also a major project to win the fight against poverty. It is also an indispensable income component for the relocation of poor farmers. Dongchuan District,locate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Jinsha River and Xiaojiang River,is one of the key counties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with a wide range of poverty and extreme poverty. The incidence of poverty reached 24. 36%. The ecology is fragile,and earthquake outbreaks frequently. Dongchuan District is a national key monitoring and defense area for earthquakes. A large number of goafs,subsidence areas and geological hazard areas have been formed in the mining area. The number of dangerous houses is large,and ' it has no way of supporting its own inhabitants' is the key point,difficulty and focus of the county’s poverty alleviation. Relocation is a must-have measure to move away from poverty. It is also complex system engineering,which is policy-oriented and difficult. Since 2017,Dongchuan District has regarded relocation has the top priority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It has strictly implemented national,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policies,focused on the overall goal of ' moving,securing and getting rich',and strongly promoted the relocation work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Obvious social,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have been achieved. Successful relocation,combined with ecology-orien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other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measures,Dongchuan District’s fight against poverty has achieved a decisive victory. At the end of December 2018,the incidence of poverty in the region fell to 1. 09%,and 129 poor villages( including 86 extremely poor villages) had been successfully lifted out of poverty.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ondenses the specific practices,main achievements,benefits,successful experiences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region’s relocation combined with ecology-oriented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so as to provide necessary reference for the innovation of relocation in poverty-stricken counties of Yunnan Province and similar provinces( cities,distri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ly VULNERABLE area POVERTY alleviati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RELOCATION dongchuan district
下载PDF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Employment Promotion in Extreme Poverty-stricken Areas in Western China: A Case Study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Employment Promotion in Awang Town,Dongchuan District
3
作者 Yi LOU Zisheng Y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9年第7期55-62,共8页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employment promotion is to promote the poor households to get rid of poverty through promoting employment to increase income. It is the most effective and direct way out of poverty. Dongchu...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employment promotion is to promote the poor households to get rid of poverty through promoting employment to increase income. It is the most effective and direct way out of poverty. Dongchuan District, located in the alpine valley area of northeastern Yunnan, is a typical extreme poverty-stricken county in China. Under its jurisdiction, Awang Town is a mountainous township with a wide area of poverty and an extreme poverty. The incidence of poverty in 2015 reached 35.39%. In recent years,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various policies to combat poverty, combined with the advantages as a traditional "hometown of migrant labor", focusing on employment- promoting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Awang Town has made certain achievements in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By the end of 2018, the poverty rate in the town fell to 0.57%, marking a major victory in the town s fight against poverty.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main practices of Awang Town to carry out employment-promoting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nalyzes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achievements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town s employment-promoting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and discusses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model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Yunnan Province and other poverty-stricken areas to carry out employment-promoting poverty allev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EME POVERTY-STRICKEN areas POVERTY alleviation though employment promotion Model POVERTY alleviation achievements Awang TOWN dongchuan district
下载PDF
东川区草地蝗虫多样性与当地环境之间的关系
4
作者 冯加德 王鹏 +3 位作者 王艺璇 冯丹 袁瑞玲 陈鹏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2,141,共7页
为探究草地蝗虫的多样性特征,以东川区的高山和河谷6个不同海拔(1 050、1 155、1 250、1 350 m、2 220及3 100 m)的草地作为采样地,通过野外随机网捕的方法对草地蝗虫进行采样,进行种类鉴定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东川区草地蝗虫为东洋区... 为探究草地蝗虫的多样性特征,以东川区的高山和河谷6个不同海拔(1 050、1 155、1 250、1 350 m、2 220及3 100 m)的草地作为采样地,通过野外随机网捕的方法对草地蝗虫进行采样,进行种类鉴定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东川区草地蝗虫为东洋区系,共有4科15属19种;高山区的草地蝗虫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河谷;河谷地区的不同海拔带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海拔1 155 m区域,均匀度指数最高的是海拔1 250 m区域;高山地区的不同海拔带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海拔2 220 m区域,均匀度指数最高的是海拔1 350 m区域。结果表明:东川区的草地蝗虫虫口密度低(平均0.08头/m2),处于有虫不成灾的状态,证明当地草原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其中高山区域的草地蝗虫多样性指数较高,应加强对高山地区草地的蝗虫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川区 草地蝗虫 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类型与山地灾害敏感性分析——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为例 被引量:18
5
作者 何易平 马泽忠 +2 位作者 谢洪 崔鹏 王兆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77-181,共5页
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山地灾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与此相关的定量研究成果则较少报道。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为例,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探讨了山地灾害敏感性系数(SC)的计算方法,定量分析了不同坡地土地利用方式对泥石流和滑... 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山地灾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与此相关的定量研究成果则较少报道。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为例,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探讨了山地灾害敏感性系数(SC)的计算方法,定量分析了不同坡地土地利用方式对泥石流和滑坡、崩塌的综合敏感系数。发现区内对山地灾害最敏感的土地利用方式为工矿用地、道路建设用地、>35°的未利用裸地、>25°的低覆盖草地、8°~15°和25°~35°的灌丛地以及>25°的旱地;最不敏感的土地利用方式是水库常年蓄水位以下的土地、河滩地、密林地。根据综合敏感系数大小,对不同坡度土地利用方式进行了敏感性分区,其中,灾害敏感区占16.6%。该项研究成果可为地方政府开展退耕还林和执行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土地利用 山地灾害 敏感性分析 云南 昆明市 东川区
下载PDF
东川干热退化山地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物种组成与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被引量:46
6
作者 沈有信 刘文耀 张彦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454-1460,共7页
探讨了在云南东北部干热河谷区域的严重砂石化土地上利用两种典型固氮树种进行植被恢复后对当地原有植被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 ,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种子库的影响是巨大的 ,物种的组成与密度都发生变化。高密度合欢 ( Leuc... 探讨了在云南东北部干热河谷区域的严重砂石化土地上利用两种典型固氮树种进行植被恢复后对当地原有植被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 ,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种子库的影响是巨大的 ,物种的组成与密度都发生变化。高密度合欢 ( Leucaena glauca)恢复方式下 ,大量当地物种 ,尤其是一些阳性物种从地表植被中消失或生长受到抑制 ,生物多样性降低。参照稀灌草丛设计的马桑 ( Coriaria sinica)恢复方式对原有草坡地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影响不大。各种植被恢复方式的土壤种子库的萌发试验表明 ,合欢恢复方式 ( L.glauca)使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密度增大 ,同时种子组成也由原来的喜光耐旱为主变为耐荫型为主 ;马桑 ( C.sinica)恢复降低了种子密度并减少了种子种类 ,但主成分的性质未发生改变。一些当地物种仍存在于受影响后的地表植被和种子库中 ,使改变后的系统与当地草坡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但这种相似性随植被恢复的变化在地表植被与土壤种子库间表现不一致 ,显现出随干扰与植被恢复变化的非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山地 干热河谷 植被恢复 恢复方式 当地物种 东川
下载PDF
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韩用顺 崔鹏 +2 位作者 刘洪江 杨命青 李朝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40-147,共8页
探讨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利用已有的泥石流灾害资料,建立泥石流风险评价体系和实施流程;提出风险评价的定量计算方法;结合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完成了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泥石流灾害的定量风险评价。研究结果与泥石流实... 探讨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利用已有的泥石流灾害资料,建立泥石流风险评价体系和实施流程;提出风险评价的定量计算方法;结合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完成了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泥石流灾害的定量风险评价。研究结果与泥石流实际分布和调查资料基本一致,表明所提出的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可以为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和防灾减灾管理提供有益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灾害 风险评价 原理与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GIS) 东川区
下载PDF
西南山地资源型城市地域空间发展模式:基于东川区的实证 被引量:25
8
作者 张继飞 邓伟 刘邵权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06-1215,共10页
通过对东川地域空间发展影响因素和山地资源型城市地域空间可持续发展模式形成机制的探讨,综合东川地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提出了东川地域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准则与模式。结合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尝试提出中国西南地形起伏极大... 通过对东川地域空间发展影响因素和山地资源型城市地域空间可持续发展模式形成机制的探讨,综合东川地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提出了东川地域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准则与模式。结合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尝试提出中国西南地形起伏极大的中高山区国土开发的适宜模式。结论如下:①东川地域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以山地自然生态为约束、保护与发展相协同;基本模式是整体均衡的地域空间管制模式,山地自然生态友好型的产业成长模式和"点状"开发模式。②现有区域空间发展理论并不完全适宜指导西南中高山地区的开发实践。"点状"开发模式有助于引导形成自然生态与"点状"开发区有机融合的地域空间发展格局,不仅有利于相对集中地提升其现代化水平,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真正实现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空间发展模式 山地资源型城市 “点状”开发模式 东川区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东川区泥石流危险度区划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洪江 唐川 崔鹏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5-449,共5页
在建立东川区泥石流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根据泥石流形成原因,初步选择面积、相对切割度、主沟沟床比降、相对高差、主沟长度、圆状率作为评价指标,利用东川区21条典型泥石流沟的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选择出面积、圆状率、相对高差三个指标... 在建立东川区泥石流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根据泥石流形成原因,初步选择面积、相对切割度、主沟沟床比降、相对高差、主沟长度、圆状率作为评价指标,利用东川区21条典型泥石流沟的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选择出面积、圆状率、相对高差三个指标,由主成分载荷得到危险度评价公式,在ARC/INFO和ARCVIEW软件的支持下,把东川区划分为60个评价单元,计算出各个单元内的危险度总分值,依据分值划分为四个级别,重度危险区、危险区、轻度危险区和基本无危险区,最后根据泥石流危险度区划原则,得到东川区泥石流危险度区划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危险度区划 GIS 东川区
下载PDF
云南昆明东川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洪江 韩用顺 +1 位作者 江玉红 张继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45-249,共5页
根据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五个层次:即泥石流灾害野外调查、泥石流暴发成因分析、危险度评价模型、灾害评价与减灾。根据泥石流的发生学原理,10个自然因子分别用于代表能量、物质和激发条件,以用于自然危险度评价,在评价时采用了权重模... 根据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五个层次:即泥石流灾害野外调查、泥石流暴发成因分析、危险度评价模型、灾害评价与减灾。根据泥石流的发生学原理,10个自然因子分别用于代表能量、物质和激发条件,以用于自然危险度评价,在评价时采用了权重模型和方根模型,野外泥石流调查资料用于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权重模型能更好进行自然危险度区划;4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代表性因子用于经济状况评价。二者复合后得到该区域综合危险度评价。根据综合危险度评价结果最重度危险区面积为133.7 km^2,79.0%的泥石流沟该区内;重度危险区面积580.6 km^2,19.8%的泥石流沟位于该区内;中度危险区面积723.9km^2,有1.2%的泥石流沟位于区内;安全区面积119.0 km^2,该区内无泥石流沟,表明分区结果符合实际泥石流分布。根据分区结果提出了该区内泥石流减灾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危险性评价 模型 GIS 东川区
下载PDF
基于斜坡单元与组合赋权法的东川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31
11
作者 赵晓燕 谈树成 李永平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9-305,共7页
针对单一评价方法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弊端,采用斜坡单元与组合赋权法相结合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借助ArcGIS平台,以水文分析法建立斜坡单元,选取坡度、坡向、距道路的距离、距河流的距离、距断层的距离、岩性、降水量、高程、... 针对单一评价方法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弊端,采用斜坡单元与组合赋权法相结合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借助ArcGIS平台,以水文分析法建立斜坡单元,选取坡度、坡向、距道路的距离、距河流的距离、距断层的距离、岩性、降水量、高程、土地利用类型9个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评价因子的综合权重,将东川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划分为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和低危险区.研究结果表明,斜坡单元能够较好地反映微观地貌特征;危险性分区结果与地质灾害点实际分布相吻合;研究区的中东部和北部地区是地质灾害分布密集区,地质环境脆弱,人类活动明显,危险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单元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东川区
下载PDF
昆明市东川区泥石流风险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光旭 吴文祥 张绪教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29-33,共5页
昆明市东川区是我国最著名的泥石流分布区。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联系泥石流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使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结合GIS软件对昆明市东川区泥石流进行危险性评价,得出了昆明市东川区各乡镇的泥石流危险度。易损性评价是... 昆明市东川区是我国最著名的泥石流分布区。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联系泥石流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使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结合GIS软件对昆明市东川区泥石流进行危险性评价,得出了昆明市东川区各乡镇的泥石流危险度。易损性评价是泥石流灾害风险性评价的一部分,根据每个乡镇的经济、人口等指标结合国内有关易损性的理论,建立东川区的泥石流易损性评价模型,从而对东川区以各乡镇为单位进行了易损性评价,得出了各乡镇的易损度。有了易损度和风险度,利用联合国提出的自然灾害风险表达式两项相乘得出了东川区的风险度。最后,使用ARCGIS9.0的制图输出功能,对该区域的泥石流风险性进行了分区和制图,给出了昆明市东川区泥石流风险性评价图,使该地区的泥石流风险性评价有了新的以乡镇为单元的量化指标,更好的服务于当地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川区 泥石流 风险度 危险度 易损度 ARCGIS9.0
下载PDF
东川运动及其对东川矿区褶皱构造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卫明 刘继顺 +3 位作者 尹利君 杨立功 刘文恒 豆松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2年第1期42-51,共10页
分析了当前东川运动的各种认识,通过上下地层的特征、构造、变质作用、火山-岩浆活动、形成背景以及汤丹、落雪和拖布卡3个典型剖面的研究,确定该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构造运动。东川运动是南北向挤压运动,在东川矿区下(昆阳)亚群形成东... 分析了当前东川运动的各种认识,通过上下地层的特征、构造、变质作用、火山-岩浆活动、形成背景以及汤丹、落雪和拖布卡3个典型剖面的研究,确定该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构造运动。东川运动是南北向挤压运动,在东川矿区下(昆阳)亚群形成东西向褶皱构造,被后期小黑箐和晋宁运动叠加改造后,其构造形迹变得模糊和复杂,但经仔细研究分辨出了10个较大的褶皱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川运动 褶皱构造 昆阳群 东川矿区
下载PDF
东川矿区小溜口组金矿化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学书 秦德先 +2 位作者 陈爱兵 范柱国 念红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0-54,共5页
东川矿区播卡地区小溜口组金矿的发现为矿区昆阳群的找矿工作开拓了新的找矿思路。通过研究小溜口组金矿化特征、载金矿物黄铁矿特征、金赋存状态等特征,初步提出本区金矿化与穆龙套金矿床特征相类似,属于黑色岩系金矿的思路,认为在滇... 东川矿区播卡地区小溜口组金矿的发现为矿区昆阳群的找矿工作开拓了新的找矿思路。通过研究小溜口组金矿化特征、载金矿物黄铁矿特征、金赋存状态等特征,初步提出本区金矿化与穆龙套金矿床特征相类似,属于黑色岩系金矿的思路,认为在滇中地区昆阳群钠质火山岩、黑色碳硅质页岩系中进行金矿找矿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阳群小溜口组 黑色岩系金矿床 东川矿区 找矿工作 岩性特征
下载PDF
昆明市东川区农业旱灾风险区识别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田敏 聂素芬 +2 位作者 刘菲 陈余萍 柴钰祥 《灾害学》 CSCD 2011年第1期36-42,共7页
昆明市东川区是云南省农业旱灾危害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利用2000-2007年东川区各乡镇历史灾情等数据资料,应用风险分析理论、效用理论、因子-成份分析方法等理论方法,在分别研究致灾风险度、承灾体易损性及地域人群对农业旱灾心理反响... 昆明市东川区是云南省农业旱灾危害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利用2000-2007年东川区各乡镇历史灾情等数据资料,应用风险分析理论、效用理论、因子-成份分析方法等理论方法,在分别研究致灾风险度、承灾体易损性及地域人群对农业旱灾心理反响等基础上,构建了东川区农业旱灾风险评价模型。初步揭示出东川区农业旱灾风险度呈现出自南向北、自西向东逐渐增强的空间态势;识别出极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等4个农业旱灾风险区;发现东川区各地农业旱灾综合风险度、致灾风险度、承灾体易损度以及地域人群对旱灾的心理响应值等指数之间普遍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旱灾 致灾特征指数 旱灾易损度 心理响应值 风险区 东川区 昆明市 云南
下载PDF
昆明市东川城区后山泥石流灾害修复措施 被引量:8
16
作者 莫美仙 张世涛 《云南地质》 2006年第2期242-248,共7页
东川城区后山构造发育、地震频繁、山体失稳、地形高差悬殊和雨量集中且暴雨强度大等,是导致本区泥石流频繁而猛烈的根本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则对本区泥石流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加剧、恶化作用。对东川城区后山泥石流的治理必... 东川城区后山构造发育、地震频繁、山体失稳、地形高差悬殊和雨量集中且暴雨强度大等,是导致本区泥石流频繁而猛烈的根本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则对本区泥石流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加剧、恶化作用。对东川城区后山泥石流的治理必须采用软件和硬件两大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办法,并对治理过的泥石流沟加强管理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爆发原因 防治修复工程 东川城区后山 昆明市
下载PDF
东川城区泥石流数字减灾系统的开发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洪江 唐川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11,共5页
建立城镇泥石流数字减灾系统是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的重要非工程措施;东川区是我国及世界泥石流高发地区,城区建立在5条泥石流沟的堆积扇上,该城区泥石流数字减灾系统的建立对于该区域及其它类似地区都有借鉴意义。泥石流数字减灾系统... 建立城镇泥石流数字减灾系统是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的重要非工程措施;东川区是我国及世界泥石流高发地区,城区建立在5条泥石流沟的堆积扇上,该城区泥石流数字减灾系统的建立对于该区域及其它类似地区都有借鉴意义。泥石流数字减灾系统采用了本地C/S系统与基于WEBGIS的B/S双体系结构模式,可以同时满足本地数据分析决策与INTERNET信息处理的需求。应用软件工程的原理,经过系统设计、数据分析、模型库与方法库建设、程序开发、系统调试和系统运行等6个阶段,最后实现了东川城区泥石流数字减灾系统。本地系统分为8个模块,采用AVENUE进行开发;WEBGIS系统分为7个部分,基于ARCIMS、JAVA及DREAMWEAVER进行开发。数字减灾系统在东川城区泥石流防灾中得到了应用,实践表明系统的设计及开发可行,满足了当前泥石流减灾的实际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川 城区 城镇泥石流 数字减灾 WEBGIS 开发
下载PDF
昆明市东川区泥石流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洪江 唐川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4年第1期33-36,共4页
根据东川区泥石流的成因、泥石流灾害信息源、各类数据的表达方式及泥石流信息系统的应用等,对东川区泥石流信息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3S技术,在ARCVIEW的AVENUE开发语言支持下,集成各类数据,建立东川区泥石流信息系统,最... 根据东川区泥石流的成因、泥石流灾害信息源、各类数据的表达方式及泥石流信息系统的应用等,对东川区泥石流信息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3S技术,在ARCVIEW的AVENUE开发语言支持下,集成各类数据,建立东川区泥石流信息系统,最后讨论了该系统在泥石流危险度区划及灾害趋势分析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信息系统 3S技术 东川区 危险度区划
下载PDF
昆明市东川区城市后山地区泥石流特征及防治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来源 南赟 +2 位作者 赵金发 林传祥 查明跃 《城市地质》 2014年第4期39-45,共7页
通过系统地对城市后山地区主要泥石流沟特征的分析,科学地选取治理工程措施,基本达到有效控制深沟泥石流物源的运移,减轻或消弱其它各沟泥石流危害的防治目标。通过削弱泥石流灾害的发育、发展,从而减轻地质灾害对东川市城区的威胁。
关键词 东川 城市后山 泥石流 特征 防治
下载PDF
昆明市东川区林业生态建设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小双 朱丽艳 +2 位作者 张良 李华 赫尚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6期204-206,212,共4页
在对昆明市东川区林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东川区林业生态建设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林业生态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为东川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林业生态建设 优势和劣势 机遇和挑战 发展对策 云南昆明 东川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