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潜力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伪潜力指数,将其应用于定量描述城镇集聚能力的极化过程,并分析城镇规模和交通条件对集聚能力的影响。为了消除时间段上存在着常数的变量问题,通过面板数据分析(Panel Data Analy-sis)验证研究结果。将该方法应...在潜力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伪潜力指数,将其应用于定量描述城镇集聚能力的极化过程,并分析城镇规模和交通条件对集聚能力的影响。为了消除时间段上存在着常数的变量问题,通过面板数据分析(Panel Data Analy-sis)验证研究结果。将该方法应用于分析东莞各镇区1997-2005年城镇集聚能力的空间特征及其变化,探讨城市内部是否存在极化现象。结果表明,镇区集聚能力在空间上存在聚类;集聚能力的变化使极化现象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加强,但在经济核心地带内部出现了反极化现象。综合城镇规模对集聚能力的提高更加显著,其空间格局奠定了集聚能力的空间分布状况,从而决定了经济发展要素流动的方向,产生极化现象。选取净迁入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情况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结果证明潜力指数计算结果与人口和资金的吸引呈正相关。展开更多
文摘在潜力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伪潜力指数,将其应用于定量描述城镇集聚能力的极化过程,并分析城镇规模和交通条件对集聚能力的影响。为了消除时间段上存在着常数的变量问题,通过面板数据分析(Panel Data Analy-sis)验证研究结果。将该方法应用于分析东莞各镇区1997-2005年城镇集聚能力的空间特征及其变化,探讨城市内部是否存在极化现象。结果表明,镇区集聚能力在空间上存在聚类;集聚能力的变化使极化现象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加强,但在经济核心地带内部出现了反极化现象。综合城镇规模对集聚能力的提高更加显著,其空间格局奠定了集聚能力的空间分布状况,从而决定了经济发展要素流动的方向,产生极化现象。选取净迁入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情况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结果证明潜力指数计算结果与人口和资金的吸引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