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江北干流溶解氧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
1
作者 王菊 吴琼 +3 位作者 罗欢 孙玲玲 李宁 何颖清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4,共8页
东江北干流作为广州市至关重要的东部饮用水源保护区所在地,水质目标为Ⅱ类。大墩断面是国家在东江北干流所设的最后一个考核断面,其水质状况对于评价东江北干流整体水质具有重要意义,但近5 a出现溶解氧(DO)不达标问题。搜集2018—2022... 东江北干流作为广州市至关重要的东部饮用水源保护区所在地,水质目标为Ⅱ类。大墩断面是国家在东江北干流所设的最后一个考核断面,其水质状况对于评价东江北干流整体水质具有重要意义,但近5 a出现溶解氧(DO)不达标问题。搜集2018—2022年东江北干流及国家地表水考核大墩断面的水质数据,分析DO时空变化规律,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并结合近期水文气象、水质遥感影像等信息对东江北干流DO分布特征及国考大墩断面低氧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江北干流下游DO浓度明显低于中上游,枯水期含量高于丰水期。大墩断面DO浓度受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与pH值、电导率、涨落潮流速呈正相关关系,与水温、TP、浊度及降雨量等指标呈负相关关系,上游来水水质也是影响东江北干流水体DO的关键因素。其中水温是主要影响因子,可解释溶解氧整体变化的62.1%。研究结论可为国家地表水考核大墩断面稳定达标提供基础支撑,有助于加强该区域水污染防控能力,提升水污染治理工作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相关性分析 东江北干流
下载PDF
东江北干流石龙段北岸岸线调整工程设计
2
作者 窦飞 薛江寒 《海河水利》 2024年第3期45-49,共5页
珠三角地区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携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珠江三角洲东江北干流石龙段为分析对象,介绍了该岸线调整工程建设内容,浅析堤型方案选择,并计算了岸线调整后的水面线。计算结果表明,堤型选择要因地... 珠三角地区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携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珠江三角洲东江北干流石龙段为分析对象,介绍了该岸线调整工程建设内容,浅析堤型方案选择,并计算了岸线调整后的水面线。计算结果表明,堤型选择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全线堤身采用斜坡式堤防;岸线调整优化了区域的行洪安全问题,且流速符合规范要求,方案合理。该项目实施可以保障东江三角洲行洪、纳潮、生态等安全,也为后续类似工程的推进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江北干流 岸线调整 堤型选择 水面线计算
下载PDF
基于MIKE11模型的东江干流水面线演变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瑾晗 黄剑威 艾锐 《广东水利水电》 2023年第5期67-73,共7页
为研究近年来东江干流水面线的演变情况,基于MIKE11模型软件构建了东江干流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并分别采用2019年6月和2020年6月的洪水进行模型的率定和验证。用本次率定的模型进行水面线计算并与1991年行洪控制线和2005年水面线相比较,... 为研究近年来东江干流水面线的演变情况,基于MIKE11模型软件构建了东江干流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并分别采用2019年6月和2020年6月的洪水进行模型的率定和验证。用本次率定的模型进行水面线计算并与1991年行洪控制线和2005年水面线相比较,结果表明东江干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床不断下切,导致相同流量下水位有下降趋势,符合实际情况。计算成果可为东江干流防洪治理工程的堤防、建筑物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KE11模型 水面线 演变分析 东江干流
下载PDF
东江干流富营养化评价及区域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博 梁志诚 +2 位作者 任斐鹏 熊兴 江源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18,共4页
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东江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东江富营养化程度较轻,干流绝大部分区域(96%)为中营养及中营养以下水平,只有少数区域(4%)达到富营养水平。同时,东江干流富营养化程度区域差异性明显,从上游至下游河口富营养化程... 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东江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东江富营养化程度较轻,干流绝大部分区域(96%)为中营养及中营养以下水平,只有少数区域(4%)达到富营养水平。同时,东江干流富营养化程度区域差异性明显,从上游至下游河口富营养化程度逐渐加重。针对东江水质污染现状,建议东江水体管理应以保护为主,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下游部分区域污染严重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江干流 区域差异 富营养化评价
下载PDF
东江干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生物学评价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博 刘全儒 +2 位作者 周云龙 熊兴 江源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49,共7页
2009年7月14-30日对东江设43个点位进行调查,共采到底栖动物28种,密度为26~2 167个/m2;其中,昆虫纲16种,软体动物门6种,寡毛纲动物5种,蛭纲1种。调查发现,所有底栖动物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管水蚓属(Aulodrilus sp.),为53.5%。根据已有... 2009年7月14-30日对东江设43个点位进行调查,共采到底栖动物28种,密度为26~2 167个/m2;其中,昆虫纲16种,软体动物门6种,寡毛纲动物5种,蛭纲1种。调查发现,所有底栖动物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管水蚓属(Aulodrilus sp.),为53.5%。根据已有水质生物学评价标准并结合水体理化指标,对比5种生物指数后,选取生物学污染指数(BPI)作为评价东江干流水质的地方性生物指数。水质生物学评价结果显示,东江干流水质总体良好,但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底栖生物的种类、优势种和数量均有较大差异,从水质生物学的角度考虑,水体质量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江干流 底栖动物 水质 生物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