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层储集层成岩作用及孔隙度演化定量模型——以东濮凹陷文东油田沙三段储集层为例 被引量:49
1
作者 王瑞飞 沈平平 赵良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2-559,共8页
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资料,分析东濮凹陷文东油田沙三段深层储集层砂岩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储集层砂岩目前处于晚成岩阶段,储集层发育原生粒间孔隙和长石、岩屑、胶结物等不稳定组分的粒间溶孔... 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资料,分析东濮凹陷文东油田沙三段深层储集层砂岩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储集层砂岩目前处于晚成岩阶段,储集层发育原生粒间孔隙和长石、岩屑、胶结物等不稳定组分的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储集层物性分布受碳酸盐等的胶结、溶蚀及异常高压带分布的控制。孔隙度参数演化分析表明,储集层初始孔隙度为36.75%,压实过程孔隙度损失率为40.49%,胶结-交代过程孔隙度损失率为37.25%,后期溶蚀、溶解过程孔隙度增加率为17.88%。储集空间中原生孔隙占总孔隙的55.03%,次生孔隙占总孔隙的44.97%。孔隙度计算过程中误差率为0.96%,影响误差的主要因素为颗粒分选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储集层 东濮凹陷 文东油田 孔隙度演化模型 次生孔隙
下载PDF
东濮凹陷马寨油田卫95块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9
2
作者 尹楠鑫 李存贵 +5 位作者 贾云超 李中超 熊运斌 张文成 王德波 孙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29,120,共11页
沙三下亚段是马寨油田卫95块的主要含油层系,钻井资料显示储层厚度大、砂体成因复杂、相带认识难度大.为了研究卫95块沙三下亚段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根据地质学及沉积学理论,分析其泥岩颜色、岩石类型及组合、粒度特征、构造特征及沉... 沙三下亚段是马寨油田卫95块的主要含油层系,钻井资料显示储层厚度大、砂体成因复杂、相带认识难度大.为了研究卫95块沙三下亚段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根据地质学及沉积学理论,分析其泥岩颜色、岩石类型及组合、粒度特征、构造特征及沉积相.结果表明:位于东濮凹陷西北端第三断阶带的马寨油田卫95块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物源主要来自于西部的内黄隆起;该亚相又进一步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翼、席状砂和水下分流河道间等4种微相,各主力砂组发育多期扇三角洲沉积,各扇体相互叠置,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亚相以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微相为主,其余微相次之.在区域构造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扇体的物源方向及时空展布特征,总结卫95块的沉积微相模式,为油田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马寨油田 卫95块 沙三下亚段 扇三角洲 沉积微相 沉积相模式
下载PDF
GPU并行加速的多步逆时偏移在东濮前梨园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慧 蔡其新 +2 位作者 秦广胜 高爱荣 林玉英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61-165,共5页
为了解决东濮油田复杂断块成像难题,笔者采用了多步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并使用了GPU进行并行加速。经过GPU并行加速的多步逆时偏移成像方法解决了RTM计算效率低的应用限制问题,并成功应用于复杂断层成像处理中。通过对前梨园三维地震资料... 为了解决东濮油田复杂断块成像难题,笔者采用了多步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并使用了GPU进行并行加速。经过GPU并行加速的多步逆时偏移成像方法解决了RTM计算效率低的应用限制问题,并成功应用于复杂断层成像处理中。通过对前梨园三维地震资料的偏移成像处理,验证了逆时偏移成像技术在处理东濮地下复杂小断块和兰聊大断层上具有成像优越性;偏移效率分析试验证明了基于GPU并行加速的逆时偏移成像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计算效率7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油田 逆时偏移 GPU 多步法 偏移成像
下载PDF
三维构造建模在复杂断块油藏中的应用——以东濮凹陷马寨油田卫95块油藏为例 被引量:29
4
作者 崔廷主 马学萍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8-205,共8页
基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利用地震、钻井解释等资料,通过分析断层在空间的延伸及相互切割关系,建立了东濮凹陷马寨油田卫95块古近系沙三下亚段的构造模型,明确了研究区的构造特征,包括断层的走向和空间展布状况等。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可... 基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利用地震、钻井解释等资料,通过分析断层在空间的延伸及相互切割关系,建立了东濮凹陷马寨油田卫95块古近系沙三下亚段的构造模型,明确了研究区的构造特征,包括断层的走向和空间展布状况等。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三维地质建模工作的关键,而马寨油田卫95块属于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地层对比特征往往不明显,许多钻井上的断点位置很难准确识别,导致基础地质研究成果存在很多问题。在建模过程中,将三维建模软件特有的技术手段与基础地质研究相结合,在精细构造落实、精细地层对比等基础地质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了许多通过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保证了模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建模 复杂断块 断层模型 马寨油田 东濮凹陷
下载PDF
文南油田沙一段油藏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存贵 赵庆吉 陈荣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37,共4页
文南油田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南部,沙一段是现阶段该油田开发的主要接替层系,油藏类型属于岩性型和岩性 断块型。文南油田沙一段储集层位于烃源岩与盐岩之间,形成互层式自生自储自盖组合,由于大部分地区沙一段烃源岩刚进入生油门限,... 文南油田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南部,沙一段是现阶段该油田开发的主要接替层系,油藏类型属于岩性型和岩性 断块型。文南油田沙一段储集层位于烃源岩与盐岩之间,形成互层式自生自储自盖组合,由于大部分地区沙一段烃源岩刚进入生油门限,其原油多属于未熟—低熟油。文南油田沙一段的沉积相分布受继承性活动的水下古构造高地的控制,物源来自西南方向,发育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砂体向古高地方向尖灭,然后渐次向碳酸盐岩—盐岩过渡,盐岩相变带控制了岩性圈闭的分布,因此沙一段油藏与中原油田主力开发层系沙二段、沙三段油藏区别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文南油田 沙一段油藏 古构造 相变带 分布规律
下载PDF
东濮凹陷文留油田盐岩地震反射特征及相关油藏类型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思敏 梁德富 黄述旺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348-354,共7页
利用地震资料,结合地质、钻井资料,对东濮凹陷文留地区盐岩的物理性质、地震反射特征、几何形态、与盐岩相关油气藏的类型进行了研究。发现盐岩具有密度恒定特性(低密度)和速度稳定特性(高速度),基本不随深度变化。盐岩与砂泥岩体之间... 利用地震资料,结合地质、钻井资料,对东濮凹陷文留地区盐岩的物理性质、地震反射特征、几何形态、与盐岩相关油气藏的类型进行了研究。发现盐岩具有密度恒定特性(低密度)和速度稳定特性(高速度),基本不随深度变化。盐岩与砂泥岩体之间有较强的波阻抗差,因而其界面反射特征明显。但盐岩的流动特性造成盐岩体有多种赋存状态,它们的地震反射特征各不相同,这是盐岩解释的主要困难。利用地震资料识别归纳出盐层(体)解释判定模式,认为本区盐岩主要有3种赋存状态:原生板状盐岩、后生变形盐岩和次生盐墙。盐岩流动变形及相变形成了3类油气藏:盐上堑式背斜油气藏、盐侧向封堵油气藏和盐下盐背斜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文留油田 盐岩 地震反射特征 油气藏
下载PDF
濮城油田沙二上1砂组末端扇沉积体系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谢俊 张金亮 +1 位作者 梁会珍 王金凯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1-65,共5页
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和若干三角洲的沉积模式目前已成为对比和解释古河流岩石层序的标准框架。但是,近来的野外资料和钻井资料证明,应该把末端扇模式加入上述沉积模式表中。末端扇的作用、地貌、有关的沉积物及沉积学特征相比河流体... 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和若干三角洲的沉积模式目前已成为对比和解释古河流岩石层序的标准框架。但是,近来的野外资料和钻井资料证明,应该把末端扇模式加入上述沉积模式表中。末端扇的作用、地貌、有关的沉积物及沉积学特征相比河流体系及三角洲体系差距较大。通过大量的岩芯观察和描述,结合测井资料、区域地质资料及各项分析鉴定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对东濮凹陷濮城油田沙二上亚段1砂组的沉积特征与沉积相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认为该地区主要为末端扇沉积体系,在对末端扇的岩性、沉积相序、沉积微相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末端扇的识别标志并建立了末端扇的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濮城油田 沉积微相 沉积模式 末端扇
下载PDF
复杂断块区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预测 被引量:16
8
作者 尹太举 张昌民 +1 位作者 赵红静 彭海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67-272,共6页
通过对复杂断块油田马厂油田的精细表征,在该区划分了9级储层层次,其中五级和六级是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以五级层次为制图单位形成了储层建筑结构模型。结合砂体非均质性特征,总结了8种注入水波及方式,并应用容积法计算了注入水波及面积... 通过对复杂断块油田马厂油田的精细表征,在该区划分了9级储层层次,其中五级和六级是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以五级层次为制图单位形成了储层建筑结构模型。结合砂体非均质性特征,总结了8种注入水波及方式,并应用容积法计算了注入水波及面积。确定了剩余油分布区,并结合储层表征结果,将剩余油分为井网未控制型、结构要素拼合型、井间干扰型和层内干扰型4种富集样式。对研究层段的潜力评价表明,该区潜力较小,已不可能维持目前的产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波及方式 剩余油 地质模型 储层结构 马厂油田 东濮凹陷
下载PDF
末端扇—滨浅湖滩坝组合沉积机制与演化分布:以东濮凹陷卫城油田沙河街组四段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维禄 高思宇 +2 位作者 张翼 张金亮 韩春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40,共10页
复杂沉积环境下沉积相及其演化的准确描述可以有效地指导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过程。结合东濮凹陷卫城油田的区域沉积背景,利用岩心描述、录测井和分析测试等资料对东濮凹陷卫城油田卫81区块沙河街组四段的沉积特征与沉积相模式进行了全... 复杂沉积环境下沉积相及其演化的准确描述可以有效地指导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过程。结合东濮凹陷卫城油田的区域沉积背景,利用岩心描述、录测井和分析测试等资料对东濮凹陷卫城油田卫81区块沙河街组四段的沉积特征与沉积相模式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块地层发育末端扇—滨浅湖滩坝相过渡型沉积,沙四下段河流末端能量损失、流量波动,发育末端扇沉积,分流河道顺物源方向向河道漫溢和泥滩演化,形成扇状堆积体;随湖平面频繁大面积扩张收缩等沉积环境变化,沙四上段演化为滨浅湖滩坝沉积,滩坝砂体整体呈复合砂体连片平行于主控断层走向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扇—滨浅湖滩坝组合沉积 沉积模式 沉积演化 砂体分布 卫城油田 东濮凹陷
下载PDF
东濮凹陷文东油田沙三段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致霞 《石化技术》 CAS 2017年第3期115-115,共1页
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等方法分析文东地区沙三段储层的成岩作用,确定成岩作用类型,明确各种成岩作用对储集空间的影响。
关键词 文东油田 东濮凹陷 成岩作用
下载PDF
桥口油田沉积微相研究及在开发调整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东 王桂成 《河南石油》 2003年第1期28-30,34,共4页
根据油田开发的需要 ,从东濮凹陷桥口地区的地层、储层、粒度和岩石学等特征以及古水系、物源方向、古生态、古气候等方面对该区沉积环境及沉积相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测井相划分图版 ,在开发调整中以沉积微相图为基础 ,结合其它储层方面... 根据油田开发的需要 ,从东濮凹陷桥口地区的地层、储层、粒度和岩石学等特征以及古水系、物源方向、古生态、古气候等方面对该区沉积环境及沉积相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测井相划分图版 ,在开发调整中以沉积微相图为基础 ,结合其它储层方面研究成果 ,提出该块综合调整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桥口油田 沉积微相 开发调整 效果预测
下载PDF
桥口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再认识与滚动实践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桂成 《河南石油》 2001年第5期1-3,7,共4页
东濮凹陷桥口地区已有 30多年的勘探开发历史,平均勘探程度较高,但探明储量的程度较低。在油气资源量再评价的基础上,对油气成藏条件,在认识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发现桥口构造以近东西走向的玉皇庙断层为界,南北油源分别来自不... 东濮凹陷桥口地区已有 30多年的勘探开发历史,平均勘探程度较高,但探明储量的程度较低。在油气资源量再评价的基础上,对油气成藏条件,在认识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发现桥口构造以近东西走向的玉皇庙断层为界,南北油源分别来自不同的生油洼陷;深层生储盖层配置合理,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层位,指出了三个有利的滚动区带:黄河断层断阶带、玉皇庙断层上升盘反向屋脊带和李屯断层上升盘反向屋脊带;并运用三维地震的立体构造解释、可视化解释、剖面切片对接和高分辨率地层反演等技术手段进行目标区的构造解释和储层预测,首次部署8口滚动井,均已获工业油气流,展示了该区良好的滚动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桥口油田 油气成藏条件 滚动勘探开发
下载PDF
东濮凹陷胡状集—庆祖集油田地层水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计曙东 王学军 +2 位作者 刘玉华 李西爱 吕兰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47,113-114,共5页
地层水动力场的形成、演化与油气的运移、聚集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水文地质旋回的不同阶段对油气运聚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东濮凹陷胡状集—庆祖集油田地层水分析结果表明,地层水主要为高矿化度的CaCl2型水,地层水化学组分中Cl-和Na+占绝... 地层水动力场的形成、演化与油气的运移、聚集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水文地质旋回的不同阶段对油气运聚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东濮凹陷胡状集—庆祖集油田地层水分析结果表明,地层水主要为高矿化度的CaCl2型水,地层水化学组分中Cl-和Na+占绝对优势,对地层水化学空间分布具有控制作用,其形成与东濮凹陷盐湖沉积环境有关;受水岩作用影响,Ca2+,Mg2+,CO32-和SO42-等消耗性离子与矿化度的相关性不明显。研究区可划分出古近纪和新近纪—第四纪2个地层水动力演化旋回,其中前者可进一步划分为盆地沉降期泥岩压实水离心流阶段和盆地抬升期大气水下渗向心流阶段。压实水离心流水动力对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的油气运聚具有建设作用,大气水下渗向心流水动力对油藏具有破坏作用;2种水动力环境交汇区,即二台阶是研究区油气成藏的有利区;新近纪—第四纪,一台阶为滞流水动力环境,可形成"自生自储"型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矿化度 动力演化 油气运聚 胡状集—庆祖集油田 东濮凹陷
下载PDF
中原油田三大凹陷的勘探开发
14
作者 张新宝 李玉琪 惠荣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27-32,共6页
通过回顾中原油田的三个主要凹陷东濮凹陷、中牟凹陷、汤阴凹陷的勘探历程,并结合中原油田目前的油气勘探状况,分析了该区域未来的勘探方向。
关键词 中原油田 东濮凹陷 中牟凹陷 汤阴凹陷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油田废弃井改造成地热井的水层酸洗方案研究
15
作者 王登峰 王培义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30-438,共9页
油田废弃井改造是实现二次开发、重复利用资源的有效方式。东濮106井为中原油田废弃井,经过对目的层(即奥陶系碳酸盐岩热储层)以酸洗方式进行酸化改造,现已改造为地热井。经过多次配伍实验,酸液体系选择缓速有机酸系列(15%HAc),该酸液... 油田废弃井改造是实现二次开发、重复利用资源的有效方式。东濮106井为中原油田废弃井,经过对目的层(即奥陶系碳酸盐岩热储层)以酸洗方式进行酸化改造,现已改造为地热井。经过多次配伍实验,酸液体系选择缓速有机酸系列(15%HAc),该酸液具有反应速度慢、作用距离大、二次伤害低等优点;缓蚀剂浓度选定为0.5%;最终表面活性剂采用FC-01和ABS。选取15%HAc与0.5%缓蚀剂(B溶剂),并相应添加粘土稳定剂、表面活性剂和铁离子稳定剂等药品。该研究验证了改造方案和技术的可行性,并为今后废弃井改造酸洗液的选择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井改造 酸液体系 酸化 东濮106井 中原油田
下载PDF
东濮凹陷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先导试验
16
作者 孙同英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1年第4期28-30,35,共4页
东濮凹陷低渗油藏储量丰富,注水驱油开发效果欠佳,亟需新的驱油技术降本增效。在对低渗油藏卫42块开展油藏研究和模拟试验的基础上,优化设计气驱注采比和注气量,在卫42块实施气驱先导试验,对比分析了注CO_(2)前后地层压力、CO_(2)驱油... 东濮凹陷低渗油藏储量丰富,注水驱油开发效果欠佳,亟需新的驱油技术降本增效。在对低渗油藏卫42块开展油藏研究和模拟试验的基础上,优化设计气驱注采比和注气量,在卫42块实施气驱先导试验,对比分析了注CO_(2)前后地层压力、CO_(2)驱油效果和CO_(2)泄漏监测情况。结果表明:低渗油藏卫42块注CO_(2)驱油有较好的效果,地层压力回升,但是受储层裂缝影响发生气窜。该区块的气驱试验为东濮凹陷其他低渗油藏下步气驱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濮城油田 低渗油藏 CO_(2)驱
下载PDF
文南油田沙一下亚段沉积微相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传礼 李钢 +1 位作者 吕毓刚 李玉胜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6,共8页
文南油田位于河南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向南的倾伏端,紧邻前梨园生油洼陷。研究区构造面积约55km2,是极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Es1x)是该油田开发中的一个主要接替层系,油藏类型属于岩性、断层岩性和断块型油藏,... 文南油田位于河南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向南的倾伏端,紧邻前梨园生油洼陷。研究区构造面积约55km2,是极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Es1x)是该油田开发中的一个主要接替层系,油藏类型属于岩性、断层岩性和断块型油藏,油气聚集受砂体展布和断裂输导系统的控制。砂体展布受物源区性质和古沉积环境制约,因此,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有密切关系。储集层主要发育在前梨园—席城集以西、胡状集—庆祖集以东地区,属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及前缘席状砂沉积。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层较厚,约4—7m,研究区分布广泛。研究区还存在分布广泛而稳定水下分流河道侧缘、河口坝侧缘以及席状砂砂体,砂层较薄,厚约2—3m。在水下分流河道的主河道沉积中,微相油层的层数多、厚度大,因此当其与构造高点得到合理配置时,常形成高产油流聚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油藏 沙河街组 古近系 文南油田 河南
原文传递
异常高压形成机理及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以东濮凹陷文东油田沙三中油藏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瑞飞 唐致霞 +2 位作者 王金鑫 刘正 夏晨丹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49-1154,共6页
为研究油气藏储层异常高压的形成机理及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以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文东油田沙河街组沙三中油藏为研究对象.通过镜质体反射率、显微镜下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及实测压力等资料的分析表明:研究区储层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 为研究油气藏储层异常高压的形成机理及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以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文东油田沙河街组沙三中油藏为研究对象.通过镜质体反射率、显微镜下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及实测压力等资料的分析表明:研究区储层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有生烃作用、膏盐岩封闭作用及断层的封闭性,油藏压力系数与储层物性参数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异常高压对深部储集层物性的改善主要表现为:(1)减缓压实作用,有效保护原生孔隙;(2)促进溶解作用,形成大量的次生孔隙;(3)抑制黏土矿物的转化和后期成岩作用的持续进行;(4)致使储层岩石发生破裂,形成微裂缝.研究异常高压的形成机理及对深部低渗砂岩储集层物性的影响,对于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 形成机理 储集层物性 文东油田 东濮凹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