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sses of the Paleogene Dainan Formation in the Gaoyou Depression, North Jiangsu Basin, eastern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Xia Zhang Chun-Ming Lin +3 位作者 Yong Yin Ni Zhang Jian Zhou Yu-Rui Liu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385-401,共17页
In this paper,the type,vertical evolution,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sedimentary facies of the Paleogene Dainan Formation in the Gaoyou Depression of the North Jiangsu Basin are studied in detail.Results show that fa... In this paper,the type,vertical evolution,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sedimentary facies of the Paleogene Dainan Formation in the Gaoyou Depression of the North Jiangsu Basin are studied in detail.Results show that fan delta,delta,nearshore subaqueous fan,and lacustrine facies developed during the Dainan Formation period and their distribution pattern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tectonics and paleogeography.The fan delta and nearshore subaqueous fan facies predominantly occur in the southern steep slope region where fault-induced subsidence is thought to have created substantial accommodation,whereas the delta facies are distributed on the northern gentle slope which is thought to have experienced less subsidence.Finally,the lacustrine facies is shown to have developed in the center of the depression,as well as on the flanks of the fan delta,delta,and nearshore subaqueous fan facies.Vertically,the Dainan Formation represents an integrated transgressiveregressive cycle,with the E2d1being the transgressive sequence and the E2d2being the regressive sequence.This distribution model of sedimentary fac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dicting favorable reservoir belts for the Dainan Formation in the Gaoyou Depression and similar areas.In the Gaoyou Depression,sandstones of the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s in the fan delta and the subaqueous branch channels in the delta are characteriz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favorable for reservoir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ary facies Distribution pattern Sedimentary evolution Dainan Formation Gaoyou depression north jiangsu basin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一段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妮 林春明 +4 位作者 周健 陈顺勇 张猛 刘玉瑞 董桂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9-279,共11页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所经历的风化作用以物理风化为主,化学风化程度很弱。其中南部陡坡带的大部分地区所经历化学风化程度相对北部缓坡带较强,说明古气候条件更为温暖潮湿;北部缓坡带及黄珏、邵伯地区所经历的物理风化作用相对较强且差异较...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所经历的风化作用以物理风化为主,化学风化程度很弱。其中南部陡坡带的大部分地区所经历化学风化程度相对北部缓坡带较强,说明古气候条件更为温暖潮湿;北部缓坡带及黄珏、邵伯地区所经历的物理风化作用相对较强且差异较大,说明曾经历较强的构造运动。研究区源岩主要为长英质物质和再旋回沉积物质,受中基性物质的影响较小。高邮凹陷边缘及吴堡低凸起附近地区戴一段下部地层具有下伏阜宁组地层的海相地化特征,因此研究区物源中可能有较多部分来自基底母岩被剥蚀和再旋回沉积的产物。地化数据反映研究区构造背景为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由于地史及动力学机制的差异,其构造背景有别于东太平洋典型的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可反映我国东部大陆边缘特殊的地体构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高邮凹陷 地球化学 物源 风化作用 构造背景
下载PDF
苏北新生代盆地断陷和坳陷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32
3
作者 练铭祥 薛冰 杨盛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56-360,共5页
苏北新生代盆地是由众多的断陷和坳陷组合而成的 ,它们发育在中、古生界逆冲推覆体上 ,其结构、规模和区域分布受逆冲推覆体的控制。断陷的形成是区域拉张背景下逆冲推覆带后缘断片回滑的结果 ,构成逆冲推覆体的“后缘凹陷”。苏北盆地... 苏北新生代盆地是由众多的断陷和坳陷组合而成的 ,它们发育在中、古生界逆冲推覆体上 ,其结构、规模和区域分布受逆冲推覆体的控制。断陷的形成是区域拉张背景下逆冲推覆带后缘断片回滑的结果 ,构成逆冲推覆体的“后缘凹陷”。苏北盆地不仅存在不同时期纵向上的断 坳转化 ,而且在同一时期横向上兼有断、坳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 坳陷 形成机理 苏北盆地 新生成盆地 油气地质
下载PDF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曲塘—李堡地区新生代演化和油气响应评价 被引量:21
4
作者 朱建辉 江兴歌 +1 位作者 徐旭辉 张渝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8-143,共6页
曲塘—李堡地区位于苏北盆地海安凹陷南部,是受NE向和EW向大断裂控制的新生代盆地。总体表现为北断南超的箕状断陷盆地,期次性断裂活动分别控制北部曲塘次凹和南部海北次凹的沉降幅度和沉积厚度,形成3套生储盖组合。在新生代断陷-坳陷... 曲塘—李堡地区位于苏北盆地海安凹陷南部,是受NE向和EW向大断裂控制的新生代盆地。总体表现为北断南超的箕状断陷盆地,期次性断裂活动分别控制北部曲塘次凹和南部海北次凹的沉降幅度和沉积厚度,形成3套生储盖组合。在新生代断陷-坳陷盆地原型叠加的构造-热体制边界条件控制下,5套烃源岩中的泰州组、阜一段和阜三段主力生油层在三垛组沉积末前后均已进入生油门限,盐二段沉积以来(11.3 Ma—今)进入生烃高峰。我们运用TSM盆地模拟评价方法计算出曲塘次凹总生烃量约为230.54×106 t,海北次凹总生烃量约为149.21×106 t;排烃期以坳陷发育期为主,总排烃量为88.837×106 t,坳陷期排烃占总量的95%以上。各次凹水势和油汇模拟分析表明,不同时期发育的不同级别的断裂影响着油气规模,邻近断陷深凹多期断裂复合构组的断块带是主要勘探区带,部分外斜坡带的鼻状隆起和断阶带也有可能是较有利的聚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作用 油气响应作用 曲塘—李堡地区 海安凹陷 苏北盆地
下载PDF
苏北盆地溱潼凹北坡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程晓玲 朱建辉 +3 位作者 赵永强 李海华 朱宏发 罗月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39-344,共6页
该文基于溱潼北坡 2 4口井阜三段岩心砂岩储层铸体薄片及普通薄片的分析 ,对成岩作用与储层孔渗的关系、各区段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及成岩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溶蚀作用是本区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 ,溶蚀孔隙在纵向上具有一定的分... 该文基于溱潼北坡 2 4口井阜三段岩心砂岩储层铸体薄片及普通薄片的分析 ,对成岩作用与储层孔渗的关系、各区段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及成岩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溶蚀作用是本区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 ,溶蚀孔隙在纵向上具有一定的分带性 ,其主要分布在埋深 2 3 5 0~ 2 880m。压实、方解石胶结作用是本区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 ,早期压实使原生孔隙呈线性下降 ,晚期压实的成岩效应是破坏次生孔隙 ,方解石胶结具有西部强于东部的特点。平面上 ,各区成岩作用发育程度不均 ,莫庄强溶蚀 ,茅山溶蚀较强、局部层段方解石强胶结 ,叶甸—边城方解石胶结较强 ,戴南南部强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 特征 成岩作用 储层 阜三段 溱潼凹陷北坡 苏北盆地
下载PDF
有机包裹体技术在油气运移与聚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侯建国 任丽华 董春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9-413,共5页
储层岩石中的气液包裹体是被成岩作用胶结物所捕获,包裹在矿物晶格的缺陷或窝穴内的成岩成矿流体。有机包裹体对于油气的运移、聚集与成藏具有示踪作用。该文利用有机包裹体分析技术,对高邮凹陷北斜坡阜宁组储层岩石中的烃类包裹体的均... 储层岩石中的气液包裹体是被成岩作用胶结物所捕获,包裹在矿物晶格的缺陷或窝穴内的成岩成矿流体。有机包裹体对于油气的运移、聚集与成藏具有示踪作用。该文利用有机包裹体分析技术,对高邮凹陷北斜坡阜宁组储层岩石中的烃类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及烃类组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北斜坡原始生烃母质以低等水生藻类和高等植物蜡质为主,沉积环境介质盐度相对较高,以缺氧环境为主,油气注入储层前业已成熟。通过烃类包裹体和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的对比发现,油气主要来自阜二段烃源岩。有机包裹体在油气运聚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北斜坡地区油气运移主要发生在早第三纪始新世晚期至晚第三纪,其中以始新世晚期为主,这与研究区区域的构造运动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包裹体 均一温度 生物标志物 油气运移与聚集 阜宁组 高邮凹陷 苏北盆地
下载PDF
苏北东台坳陷阜宁组沉积演化数模物源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韩元红 徐旭辉 +5 位作者 陆建林 朱建辉 彭金宁 武英利 邱岐 王东燕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22-730,共9页
采用国际最先进的三维地层沉积数值模拟的方法,充分利用地层沉积演化相关研究资料,以验证苏北东台坳陷目前存在争议的物源问题为目标,开展了物源位置单因素数值对比模拟,探讨不同物源观点下的地层沉积演化特征,以及以北部滨海隆起为物... 采用国际最先进的三维地层沉积数值模拟的方法,充分利用地层沉积演化相关研究资料,以验证苏北东台坳陷目前存在争议的物源问题为目标,开展了物源位置单因素数值对比模拟,探讨不同物源观点下的地层沉积演化特征,以及以北部滨海隆起为物源的苏北盆地整体沉积地层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中央建湖隆起是否为阜宁组提供物源。最终,建立了北偏东、南西两支物源输入的苏北盆地东台坳陷三维地层沉积演化数值模型,模拟了阜宁组二段—阜宁组四段地层沉积演化过程,得出与地质模型匹配良好的地层岩相展布特征,并通过多口井岩性、地层厚度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综合多组模拟结果,分析讨论得出苏北盆地东台坳陷阜宁期物源来自于中央建湖隆起和西南张八岭隆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沉积演化 三维地层演化模拟 物源 阜宁组 苏北东台坳陷
下载PDF
东台坳陷现今地温场特征与油藏分布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宋宁 闫义 +1 位作者 张金川 刘振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4-171,共8页
东台坳陷为中国东部苏北盆地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为了加深对东台坳陷地温场和油藏关系的理解,根据符合地温场研究要求的54口井连续测温资料和243口井试油温度数据,获得了深度1000~3500m地温、E2s-K2t各层位界面地温和各层地温梯度... 东台坳陷为中国东部苏北盆地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为了加深对东台坳陷地温场和油藏关系的理解,根据符合地温场研究要求的54口井连续测温资料和243口井试油温度数据,获得了深度1000~3500m地温、E2s-K2t各层位界面地温和各层地温梯度。地温场分布以凹陷或次凹成独立单元,地温随深度加深而线性增高,地温异常不明显。地温梯度总体呈现"浅层低、深层高"的特点,E2s-E2d地温梯度总体在22~30℃/km之间,E1f-K2t在28~38℃/km之间,平均约为30℃/km。不同深度的地温和地温梯度分布模式相似,正向构造单元高,负向构造单元低;而不同层位的地温分布规律则相反,即凹陷内温度高,凸起和隆起上的温度低。基底构造形态、沉积盖层厚度、深大断裂、地下水、地层放射性生热等因素决定了该坳陷总体为温盆特征。大部分地区目前还处在油气液态窗内,绝大多数油藏分布高于60℃的油气勘探开发黄金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场 地温 地温梯度 油气藏分布 东台坳陷 苏北盆地
下载PDF
苏北盆地东台坳陷古近系碎屑岩物源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军 王清晨 +2 位作者 许长海 徐旭辉 周祖翼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77-1309,共33页
苏北盆地东台坳陷砂岩统计结果表明,碎屑岩岩屑以火成岩和变质岩岩屑为主,早期(泰州组)以火成岩岩屑为主,晚期(古新统)以变质岩岩屑为主。Dickinson三角投图表明,物源区的大地构造背景属于再旋回造山带。东台坳陷重矿物纵向上... 苏北盆地东台坳陷砂岩统计结果表明,碎屑岩岩屑以火成岩和变质岩岩屑为主,早期(泰州组)以火成岩岩屑为主,晚期(古新统)以变质岩岩屑为主。Dickinson三角投图表明,物源区的大地构造背景属于再旋回造山带。东台坳陷重矿物纵向上变化特征指示古近纪三垛组沉积时期,物源区隆升强烈,剥蚀加速,导致不稳定重矿物显著增加。物源区对比结果揭示出张八岭隆起带是东台坳陷碎屑岩的主要物源区, 其抬升过程对苏北盆地古近系的沉降活动具有强烈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组分 重矿物 物源分析 苏北盆地 东台坳陷
下载PDF
苏北后生—同生断陷盆地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刘玉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1-731,共11页
苏北盆地性质有多种不同观点,分歧影响了油气成藏深化认识。在分析前人盆地观、论据和问题后,根据识别先成、同生、后生盆地概念和唯一性标志,提出泰州组—阜宁组原型为大型拗陷盆地,经后期强烈改造成为"箕状形态"后生断陷盆... 苏北盆地性质有多种不同观点,分歧影响了油气成藏深化认识。在分析前人盆地观、论据和问题后,根据识别先成、同生、后生盆地概念和唯一性标志,提出泰州组—阜宁组原型为大型拗陷盆地,经后期强烈改造成为"箕状形态"后生断陷盆地;叠加戴南组—三垛组同生断陷盆地,盐城组—东台组萎缩拗陷盆地,非继承性成盆形成了后生—同生断陷盆地。根据地化理论和实验数据,结合30年来勘探未熟油一无所获的事实,认为成烃遵循源岩干酪根晚期生烃模式,并呈现非均衡性成熟生烃和烃灶展布格局;不存在早期的未熟—低熟生烃带、双峰生烃和未熟—低熟油。指出盆地油源总体欠丰,源岩成熟有效供烃、断层多重性作用是控藏关键因素;后生断陷油气以侧运为主,油藏沿箕状烃灶呈扇形环带展布;同生断陷油气以垂运为主,构造油藏叠置烃灶上呈串珠状展出,复合油藏叠合呈裙边状展出;油气聚集呈非连续性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拗陷 后生-同生断陷 未熟油 晚期生烃 源-断控藏 苏北盆地
下载PDF
苏北东台坳陷古新统阜宁组三段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旭影 姜在兴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5-366,共12页
沉积岩的微量、稀土元素对沉积环境的水介质变化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对于研究古环境、沉积物源性质和构造背景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前人对于东台坳陷元素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利用元素地球化学资料解释古环境和源区性质方面的研究... 沉积岩的微量、稀土元素对沉积环境的水介质变化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对于研究古环境、沉积物源性质和构造背景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前人对于东台坳陷元素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利用元素地球化学资料解释古环境和源区性质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以苏北东台坳陷古新统阜宁组三段20件泥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微量、稀土元素测定,并分析其地球化学特征及所揭示的地质意义。结果表明:(1)Sr含量、Sr/Cu、Rb/Sr、La_n/Yb_n比值指示干热气候;Li、Sr、Ni、Ga微量元素含量和Sr/Ba比值均指示淡水—半咸水的水体环境,整体以淡水环境为主,偶有咸水注入盆地,局部为半咸水环境;而V/(V+Ni)、V/Cr、Ni/Co、U/Th、δCe指示氧化—弱还原的水体环境。(2)Co/Th—La/Sc、La/Th—Hf判别图解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明阜宁组三段沉积岩应来自于上地壳的长英质物质。(3)La—Th—Sc、Th—Co—Zr/10和Th—Sc—Zr/10构造背景判别图解反映了大陆岛弧与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背景,且与Bhatia不同构造背景杂砂岩的微量、稀土元素特征值的对比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东台坳陷 古新统阜宁组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苏北盆地阜宁—东台断坳地热水水化学特征及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喻永祥 闵望 +2 位作者 孙雪峰 陆燕 车增光 《江苏科技信息》 2015年第5期70-73,共4页
文章在分析苏北盆地阜宁-东台断坳地热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水化学资料对研究区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组分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地热水进行了理疗热矿水质量评价;同时,利用地热水稳定同位素资料,确定了本区热储层中地热水的来源为大气降水,... 文章在分析苏北盆地阜宁-东台断坳地热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水化学资料对研究区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组分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地热水进行了理疗热矿水质量评价;同时,利用地热水稳定同位素资料,确定了本区热储层中地热水的来源为大气降水,利用地热水放射性同位素资料估算了断坳内盐城组地热水的年龄,并据此得出各热储层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水力联系。该研究成果可为苏北盆地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水 水化学特征 氘氧同位素分析 苏北盆地阜宁-东台断坳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侵入岩形成时期及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10
13
作者 胡晓春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3-297,共5页
通过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的上、下两套侵入岩与断层的错断及其与构造运动强弱的关系、与油气成藏期的关系以及侵入岩的平面分布研究,提出了侵入岩的侵入时期为三垛期,而非盐城期。通过对晚白垩世以来苏北盆地各期构造运动及其伴生火山活... 通过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的上、下两套侵入岩与断层的错断及其与构造运动强弱的关系、与油气成藏期的关系以及侵入岩的平面分布研究,提出了侵入岩的侵入时期为三垛期,而非盐城期。通过对晚白垩世以来苏北盆地各期构造运动及其伴生火山活动的分析,认为高邮凹陷侵入岩的成因主要由于晚始新世至渐新世末,该区发生了三垛运动,并发育一系列北东及北西向的断裂构造,导致了岩浆活动,并以侵入特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两套侵入岩 晚始新世 渐新世 三垛运动 高邮凹陷 苏北盆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