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 and genesis of secondary pores in Paleogene clastic reservoirs of Beidagang structural belt in the Huanghua depression 被引量:4
1
作者 SU Nina, JIN Zhenkui, SONG Fan Faculty of Natural Resour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 China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0年第1期115-120,共6页
The distribution and genesis of secondary pores in Paleogene clastic reservoirs of Beidagang structural belt in the Huanghua depression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studied. We investigated sedimentary facies and carried ... The distribution and genesis of secondary pores in Paleogene clastic reservoirs of Beidagang structural belt in the Huanghua depression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studied. We investigated sedimentary facies and carried ou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vast amount of data from casting thin section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physical data. Then we analyzed the pore types, pore evolution, distribution and genesis of secondary pores in our study area and discussed the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secondary po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pores in the study area are largely composed of intergranular dissolution pores and constituent dissolved pores. Three secondary pore zones were developed in the study area at depths of 2800~3400 m, 3600~4200 m and 4500~4800 m. Secondary pores have been formed mainly because carbonate cement, feldspar, clastic debris and other plastic substances were dissolved by organic acid, released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organic matter and acid water formed by CO2. The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secondary pores are vertically controlled by the maturity time of source rocks and hori-zontally by the distribution of acid water. As well, this distribution was affected by the sedimentary facies bel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ault z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anghua depression Beidagang structural belt paleogene clastic reservoirs secondary pores controlling factor
下载PDF
东营凹陷北带基岩风化壳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朱茂林 刘震 +2 位作者 刘惠民 张鹏飞 赵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336,共13页
东营凹陷北带西段王庄潜山油藏的发现,揭示了太古宙基岩储层极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本文基于露头、岩心、薄片、测井、成像测井、孔渗数据以及试油资料,对东营凹陷北带太古宙基岩风化壳储层发育特征进行了总结,对其主控因素进行了深入探索... 东营凹陷北带西段王庄潜山油藏的发现,揭示了太古宙基岩储层极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本文基于露头、岩心、薄片、测井、成像测井、孔渗数据以及试油资料,对东营凹陷北带太古宙基岩风化壳储层发育特征进行了总结,对其主控因素进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太古宙基岩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局部发育花岗片麻岩,岩石脆性较强,容易产生裂缝,具备形成优质储层的岩性基础。(2)基岩风化壳储层纵向上可划分为崩解型储层、溶蚀崩解型储层以及残积崩解型储层三类。(3)崩解型储层主要以构造缝、溶蚀缝和节理缝为主,储层物性较差,平均孔隙度为2.2%,平均渗透率为0.25 mD,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溶蚀崩解型储层表现为明显的双层结构,上覆溶蚀层发育厚度为50~150 m,储层物性好,平均孔隙度为4.7%,平均渗透率为1.3 mD,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溶蚀增强缝为主,下伏的崩解层物性差,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主要分布在构造中低部位;残积崩解型储层表现为上薄下厚特点,上覆残积层厚度分布在10~43 m,岩体松散破碎,储集空间以溶蚀孔为主,平均孔隙度为4.5%,平均渗透率为1.7 mD,下伏崩解层致密,块状结构明显,储集空间以各种成因的裂缝为主,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临近构造高部位的缓坡带。(4)基岩风化壳储层物性及分布主要受控于4个因素:富含高脆性矿物含量的岩石影响裂缝的发育程度,构造应力控制裂缝的形成及产状分布,发达的断裂体系加速了基岩风化壳有效储层的形成,古海拔高程最终控制了基岩风化壳储层分布。研究成果对于东营凹陷以及其他断陷盆地基岩风化壳储层评价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太古宙 基岩 风化壳储层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三叠系超深层碎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以征10井区克拉玛依组为例
3
作者 王捷 王千军 +3 位作者 郑胜 刘德志 刘博奥 徐天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4-173,共10页
超深层碎屑岩储层由于埋藏深度大,储层物性一般较差,单井油气产能低,但中国石化探区沙湾凹陷近期钻探的征10井却在埋深6700m的三叠系克拉玛依组钻遇了优质厚层储层,常规测试即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为了揭示该套储层的特征及有利储层主... 超深层碎屑岩储层由于埋藏深度大,储层物性一般较差,单井油气产能低,但中国石化探区沙湾凹陷近期钻探的征10井却在埋深6700m的三叠系克拉玛依组钻遇了优质厚层储层,常规测试即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为了揭示该套储层的特征及有利储层主控因素,明确该地区超深层碎屑岩勘探方向,降低该区下步油气勘探的风险,通过岩心、测井、铸体薄片、物性、扫描电镜等资料综合分析,并结合储层成岩演化,探讨了该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特征及有利储层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征10井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超深层碎屑岩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岩性以砂砾岩、含砾细砂岩及细砂岩为主,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储集空间类型以剩余原生孔隙与溶蚀孔隙为主,储层平均孔隙度为9.1%,平均渗透率为2.85mD,整体属于特低孔特低渗透及低孔低渗透储层。有利沉积相带、建设性成岩作用及异常高压共同控制了该区有利储层的发育及分布。其中,沉积微相是有利储层发育的基础,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中沉积的细砂岩分选及磨圆较好,泥质杂基含量低,储层物性较好,是有利储层发育的优势相带;早期成岩过程中产生的钠长石胶结物后期被酸性溶蚀使得溶蚀孔隙增加,是重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油气持续充注所形成的异常高压,形成时间早且长期持续发育,起到了重要的建设作用。研究成果对该地区下步超深层油气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碎屑岩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克拉玛依组 沙湾凹陷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古近系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主控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雷永昌 彭光荣 +4 位作者 何雁兵 肖张波 邱欣卫 吴琼玲 赵鹏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9,共13页
随着珠江口盆地勘探层系由浅层转向深层,古近系已成为陆丰凹陷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层系,但储层尚存在非均质性较强、产能释放难度大等问题,严重制约油气勘探进程。综合运用陆丰凹陷36口古近系钻井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X... 随着珠江口盆地勘探层系由浅层转向深层,古近系已成为陆丰凹陷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层系,但储层尚存在非均质性较强、产能释放难度大等问题,严重制约油气勘探进程。综合运用陆丰凹陷36口古近系钻井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X衍射等分析化验数据,对文昌组和恩平组开展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和优质储层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陆丰凹陷古近系储层具有高石英、低长石和低岩屑含量的特征,文昌组主要发育岩屑石英砂岩,为特低-低孔隙度、超低-低渗透率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1.15%,平均渗透率10.93×10-3μm2;恩平组主要发育长石石英砂岩,为低-中孔隙度、特低-中渗透率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5.23%,平均渗透率为139.53×10-3μm2;储层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但文昌组溶蚀孔占比高。古近系储层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压实作用对减孔起决定性作用,胶结作用降低储层物性,溶蚀作用进一步改善储层物性。陆丰凹陷古近系优质储层形成条件包括:(1)母岩区石英含量高,搬运距离较远,高成分和结构成熟度,杂基含量低,单层砂体厚度大;(2)强流体改造改善储集空间,长石溶蚀对古近系尤其是文昌组储层改善明显,拥有良好断裂沟通源岩或临近源岩的砂岩储层溶蚀作用强;(3)凝灰质充填导致储层渗透率降低,低火山活动影响区更有利于优质储层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控因素 优质储层 古近系 陆丰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山东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56
5
作者 张琴 朱筱敏 +1 位作者 钟大康 宋刚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93-502,共10页
通过对大量储层物性数据的分析和整理 ,结合薄片观察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 ,研究了不同构造背景、不同沉积类型及不同埋深的储层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类型多样 ,大多形成在冲积扇 -河流、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 通过对大量储层物性数据的分析和整理 ,结合薄片观察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 ,研究了不同构造背景、不同沉积类型及不同埋深的储层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类型多样 ,大多形成在冲积扇 -河流、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深水浊积扇、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以及滨浅湖滩坝等多种沉积环境中。碎屑岩储层类型主要包括砾岩、含砾砂岩、中粗砂岩、细砂岩及粉砂岩。其中中砂岩和细砂岩是最好的储层。但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储层物性存在较大的差异。物性最好的储层为河道、 (扇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在相同深度条件下 ,中央隆起带的物性最好 ,北部和南部次之。另外 ,本区随埋藏深度增加 ,碎屑岩储层物性逐渐变差 (剔除次生孔隙的影响 )。根据碎屑岩储层物性差异性分析和储层成岩演化研究结果 ,其储层物性主要受压实作用、碳酸盐溶蚀与胶结作用及沉积条件四大因素控制 ,其中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及胶结作用是主要控制因素 ,而沉积条件对物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控制原生孔隙的发育程度 ,并进一步控制溶蚀、胶结等成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储层 控制因素 压实作用 古近系 储层物性 东营凹陷 砂岩 胶结作用 成岩演化 中央隆起带
下载PDF
东营凹陷烃类充注与储集层化学成岩作用 被引量:67
6
作者 蔡进功 张枝焕 +4 位作者 朱筱敏 谢忠怀 李艳霞 刘洪军 袁东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9-83,共5页
分析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集层的矿物微观特征、组合关系及其在沉积剖面上的分布特征、主要成岩作用及其地球化学过程 ,认为控制化学成岩作用的地质 地球化学因素主要包括母岩区的岩性特征、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地层孔隙水性质的改变... 分析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集层的矿物微观特征、组合关系及其在沉积剖面上的分布特征、主要成岩作用及其地球化学过程 ,认为控制化学成岩作用的地质 地球化学因素主要包括母岩区的岩性特征、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地层孔隙水性质的改变、早期方解石的充填作用、烃类充注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地层孔隙水地球化学条件的变化。重点讨论烃类充注对储集层成岩演化的控制作用 :与未被烃类充注的砂岩相比 ,被烃类充注的砂岩的石英次生加大和钾长石的钠长石化程度要低 ,抑制晚期方解石胶结物的充填 ,长石类及碳酸盐类矿物的溶解十分强烈 ,次生孔隙很发育 ;储集层含油饱和度较低时会促进伊利石生长 ,只有在含油程度较高时伊利石生长才受到抑制。图 4照片 6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储集层 化学成岩作用 地球化学 控制因素
下载PDF
东营凹陷古近系砂岩储集层物性控制因素评价 被引量:55
7
作者 钟大康 朱筱敏 +2 位作者 张枝焕 蔡进功 谢忠怀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5-98,共4页
东营凹陷古近系砂岩储集层物性主要受压实、碳酸盐胶结和溶蚀作用、沉积条件控制。根据铸体薄片和阴极发光薄片、扫描电镜、物性、碳酸盐含量等数据 ,分析了该区储集层物性的控制因素 ,对各因素的影响大小和程度进行较为定量的评价。结... 东营凹陷古近系砂岩储集层物性主要受压实、碳酸盐胶结和溶蚀作用、沉积条件控制。根据铸体薄片和阴极发光薄片、扫描电镜、物性、碳酸盐含量等数据 ,分析了该区储集层物性的控制因素 ,对各因素的影响大小和程度进行较为定量的评价。结论是 :压实作用对孔隙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埋藏早期或碳酸盐胶结程度低的阶段 ,埋深每增加 10 0 0m孔隙度降低约 6.8% ;胶结作用对储集层性质影响较大 ,碳酸盐含量小于 15 %时砂岩孔隙度一般大于 2 0 % ,碳酸盐含量超过 15 %后 ,埋深每增加 10 0 0m碳酸盐胶结减孔约 3 % ;溶蚀作用对储集层性质改善很大 ,产生的次生孔隙最大可达 2 0 %。溶蚀作用在宏观上受区域构造背景控制 ,断层较发育的地区溶蚀作用较强 ,粒度中—细、分选好、杂基少的中、细粒砂岩溶蚀作用最强 ;沉积条件对物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原生孔隙的发育程度和溶蚀、胶结等成岩作用的控制方面。图 4表 3参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物性 控制因素 东营凹陷
下载PDF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油藏类型及序列模式 被引量:28
8
作者 刘鑫金 宋国奇 +2 位作者 刘惠民 徐兵 田美荣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23,112,共4页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油藏表现出很强的有序性,通过对不同层系砂砾岩油藏的解剖,探讨了各类油藏的基本特征及其有序性展布的控制因素,建立了砂砾岩油藏序列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砂砾岩油藏模式可概括为深层凝析气藏、深层扇根封堵岩...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油藏表现出很强的有序性,通过对不同层系砂砾岩油藏的解剖,探讨了各类油藏的基本特征及其有序性展布的控制因素,建立了砂砾岩油藏序列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砂砾岩油藏模式可概括为深层凝析气藏、深层扇根封堵岩性油藏、中深层构造-岩性油藏、中浅层物性差异封堵岩性油藏依次发育的油藏组合模式,在平面上呈环带状展布,由洼陷中心到盆地边缘依次发育深层气环带、深层稀油带、中深层稀油带和中浅层稠油环带。砂砾岩油藏的成藏控制因素各异,其中,深层凝析气藏和稀油岩性油藏成藏的首要因素是扇体上倾方向的扇根遮挡能力,中深层构造-岩性油藏的形成取决于是否存在有效的微幅背斜构造圈闭,而浅层物性差异封堵岩性油藏的形成取决于稠油不易流动的特性。根据各类型油藏的基本特征和油气富集规律,应设计不同的勘探部署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 油藏类型 演化序列 控制 因素 东营凹陷
下载PDF
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碎屑岩储集层非均质性与油气意义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琴 朱筱敏 李桂秋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61-668,共8页
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了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碎屑岩储集层的非均质性特征。沙河街组碎屑岩储集砂体类型多样,通过统计分析宏观物性参数,不同成因类型储集砂体的渗透率和孔隙度分布差别较大,其中河流相、(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 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了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碎屑岩储集层的非均质性特征。沙河街组碎屑岩储集砂体类型多样,通过统计分析宏观物性参数,不同成因类型储集砂体的渗透率和孔隙度分布差别较大,其中河流相、(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储集质量最好;不同沉积微相的孔隙度基本上均呈正态分布,其中三角洲河口坝砂体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孔隙度峰值较高。非均质参数表明,(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非均质程度最强。通过对各种微观非均质性参数的综合研究,将储集层孔隙结构分为5种类型,其中大孔较粗喉及大孔中细喉为好的储集层,常见于(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下部和河口砂坝主体的中细砂岩中。非均质性研究的结果与油田试油结果对比吻合较好,表明该项研究对下一步油气勘探与后期注水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古近系 沙河街组 碎屑岩储集层 非均质性
下载PDF
辽河油田滩海西部古近系碎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媛媛 郭彦民 +4 位作者 邹丙方 吴兴录 邹文海 杜庆国 崔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9-574,共6页
辽河滩海西部凹陷古近系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及岩屑砂岩为主,成熟度低,具有近源、多源的沉积特点。储层孔隙类型包括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及混合型孔隙,孔渗相关性好。研究区储层孔渗数据统计表明,在1 500~2 800 m... 辽河滩海西部凹陷古近系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及岩屑砂岩为主,成熟度低,具有近源、多源的沉积特点。储层孔隙类型包括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及混合型孔隙,孔渗相关性好。研究区储层孔渗数据统计表明,在1 500~2 800 m及2 800~3 500 m深度范围内存在两个孔隙度及渗透率异常高值带。储层的储集性能受原始沉积作用及后期成岩改造共同控制。储层发育机械压实、胶结、溶解及交代4种成岩作用,各种成岩作用此消彼长控制着孔隙演化的4个阶段。储层物性变化环洼陷分带性明显,综合分析储层分布、性质及油源等多方面因素,将储层划分为外带、中带及内带,分别对应Ⅱ类、Ⅰ类及Ⅲ类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滩海西部凹陷 辽河油田
下载PDF
断陷盆地斜坡带大型油气田成藏条件--西湖凹陷平北缓坡断裂与岩性控藏有利区 被引量:9
11
作者 江东辉 蒲仁海 +3 位作者 苏思羽 范昌育 周锋 杨鹏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3-42,共10页
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烃储层条件优越,但由于断层十分发育,导致该区平北缓坡仅发现“断、小、贫、散”油气藏。为了明确大型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油气成藏地球化学特征,系统研究了准区域盖层厚度,砂层厚度,... 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烃储层条件优越,但由于断层十分发育,导致该区平北缓坡仅发现“断、小、贫、散”油气藏。为了明确大型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油气成藏地球化学特征,系统研究了准区域盖层厚度,砂层厚度,断层断距,断层纵、横向封闭性等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进而预测了大型油气成藏的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①断裂对油气成藏具有双刃剑作用,小断裂有利于断层纵向封闭,但不利于横向封闭,大断裂有利于横向封闭,但不利于纵向封闭;②在准区域盖层足够厚和保证断裂纵向封闭的条件下,断距越大越有利于砂体被侧向泥岩遮挡成藏,大断距断层和三角洲前缘砂体是平北缓坡大型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③古近系始新统平湖组下段下亚段油气有利成藏区沿平西大断距断裂东盘分布,平湖组下段上亚段和平湖组中段大型岩性油气藏沿孔雀亭构造南部三角洲前缘朵状砂体区分布。结论认为,断裂、砂体和盖层3个关键控藏要素及其有效配置是平北缓坡形成有利非背斜圈闭油气藏的重要前提;该认识为该区油气的深化勘探指明了方向,对其他地区复合圈闭油气藏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西湖凹陷平北缓坡 古近系始新统平湖组 控藏因素 断层封闭性 复合圈闭 油气成藏有利区
下载PDF
沉积和成岩因素对碎屑岩储集层质量贡献率的定量分析方法——单因素比较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金振奎 石良 +2 位作者 闫伟 朱小二 彭飚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5-544,共10页
碎屑岩储集层质量在此指其渗透率和孔隙度。影响储集层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沉积方面和成岩方面。沉积方面的因素包括粒度、磨圆度、分选系数和杂基含量等,成岩方面的因素包括压实强度、溶蚀孔隙含量、胶结物类型和含量等。一种砂岩储集层... 碎屑岩储集层质量在此指其渗透率和孔隙度。影响储集层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沉积方面和成岩方面。沉积方面的因素包括粒度、磨圆度、分选系数和杂基含量等,成岩方面的因素包括压实强度、溶蚀孔隙含量、胶结物类型和含量等。一种砂岩储集层的质量往往是多种单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何理清每个因素的具体贡献率是确定主控因素的关键。作者提出了一种分析各种沉积和成岩因素对储集层质量定量贡献率的方法——单因素比较法,并以渤中凹陷古近系东营组砂岩为例进行了演示分析。该地区东营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岩与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岩储集物性差异巨大,计算了各个因素对这种差异的贡献率,确定了主控因素:杂基含量差异的贡献率为78.5%,是主控因素;粒度差异的贡献率为2.7%,分选系数差异的贡献率为1.5%,自生黏土矿物含量差异的贡献率为15.9%,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差异的贡献率为2.3%,溶孔含量差异的贡献率为1.5%,压实强度差异的贡献率为1.7%。沉积因素的综合贡献率为各沉积单因素的贡献率之和,为82.7%;成岩因素的综合贡献率为各成岩单因素的贡献率之和,为18.4%(其中溶孔的影响与其他因素相反,即为-1.5%)。因此,沉积因素是导致该储集层质量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质量 主控因素 单因素比较法 古近系 东营组 渤中凹陷
下载PDF
周口坳陷谭庄凹陷下白垩统低孔低渗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琴 朱筱敏 +2 位作者 刘畅 季汉成 陈祥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4期44-49,共6页
根据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化验资料确定谭庄凹陷下白垩统储层平均孔隙度为6.1%,平均渗透率为10.5 mD,为低孔、低渗碎屑岩储层。除巴1井外,其他各井从上部商水组向下到巴村组,随着埋藏深度增大,孔隙度和渗透率基本呈下降趋势。下... 根据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化验资料确定谭庄凹陷下白垩统储层平均孔隙度为6.1%,平均渗透率为10.5 mD,为低孔、低渗碎屑岩储层。除巴1井外,其他各井从上部商水组向下到巴村组,随着埋藏深度增大,孔隙度和渗透率基本呈下降趋势。下白垩统储层质量主要受沉积条件、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的影响。较低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强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以及较弱的溶蚀作用是导致储层低孔、低渗的根本原因,而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均被矿物充填,对储层物性改善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孔、低渗碎屑岩储层 主控因素 成岩相 下白垩统 谭庄凹陷
下载PDF
东营凹陷史115浊积扇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的时空演变规律及主要控制要素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亚青 林承焰 +1 位作者 董春梅 邢焕清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6-19,23,共5页
以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西段史115深水浊积扇岩性油藏为例,对储层非均质性的时空演变规律及主要控制要素进行研究,认为构造运动、湖平面变化、沉积物供给和古地貌等要素控制了扇体的发育,从而导致储层非均质性在不同时间和空间里表现出明... 以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西段史115深水浊积扇岩性油藏为例,对储层非均质性的时空演变规律及主要控制要素进行研究,认为构造运动、湖平面变化、沉积物供给和古地貌等要素控制了扇体的发育,从而导致储层非均质性在不同时间和空间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浊积扇发育早期,构造运动和古地貌造成扇体规模较小,储层非均质性最强.浊积扇发育中期,构造运动减弱和填平补齐作用导致扇体分布范围增大,储层非均质性较强.浊积扇发育晚期,随着构造运动进一步减弱、湖平面下降,扇体平面分布范围更加广泛,储层非均质性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储层非均质性 主控要素 构造运动 湖平面升降 沉积物供给
下载PDF
东营凹陷北带沙四下凝析油气成藏模式与主控因素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瑞超 李延钧 +3 位作者 李卓沛 高生军 李文涛 杨显成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6-150,共5页
本文在已经确立了东营北带沙四下亚段凝析油气藏烃源岩的基础上,通过结合热演化史、古地温史,分析储层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确定该区沙四下凝析油气藏存在三个成藏期次,分别为沙三~沙二沉积时期的古油藏形成初期、沙一段沉积末期至馆... 本文在已经确立了东营北带沙四下亚段凝析油气藏烃源岩的基础上,通过结合热演化史、古地温史,分析储层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确定该区沙四下凝析油气藏存在三个成藏期次,分别为沙三~沙二沉积时期的古油藏形成初期、沙一段沉积末期至馆陶组沉积时期的古油藏形成期、明化镇组沉积时期至今的古油藏裂解及凝析气藏形成期。结合构造发育史建立了沙四下亚段凝析油气藏成藏模式;并分析了本区成藏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油气藏 成藏模式 东营凹陷 主控因素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三段古水介质盐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鑫金 刘惠民 +1 位作者 杨怀宇 张鹏飞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5-133,共9页
东营凹陷沙三段浊积岩油藏是重要的油气增储领域,由于沉积期水体富灰特征明显,严重影响地球物理预测精度及储层的品质,因此恢复古水介质盐度、研究古盐度分布、寻找淡水稀释区显得尤为重要。综合利用微量元素、黏土矿物、碳-氧同位素等... 东营凹陷沙三段浊积岩油藏是重要的油气增储领域,由于沉积期水体富灰特征明显,严重影响地球物理预测精度及储层的品质,因此恢复古水介质盐度、研究古盐度分布、寻找淡水稀释区显得尤为重要。综合利用微量元素、黏土矿物、碳-氧同位素等多种测试数据,探索了不同恢复方法之间的量化联系,并建立了一套综合表征方法,用于量化恢复研究区的古盐度并剖析其纵、横向展布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控制古盐度展布规律的成因机制。研究表明:高盐区主要分布于坨-胜断裂区、草北地区、中央背斜带及斜坡带地区,低盐区主要分布于淡水物源注入区及深洼区;古盐度展布受控于古气候旋回、古物源性质和深部卤水上涌,其中,古气候旋回控制了纵向水体盐度旋回,古物源性质及供应量控制了物源通道附近的平面水体差异,沙四段深部卤水上涌造成了局部高盐度水体;前三角洲附近的淡水影响区和洼陷中心的淡水稀释区的浊积岩储层品质更高且灰质泥岩的影响更小,因此是重力流砂体下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盐度恢复 控制因素 浊积岩储层 古水介质 东营凹陷沙三段
下载PDF
致密碎屑岩气藏地震频变特征主控因素定量分析
17
作者 刘海宁 韩宏伟 +2 位作者 操应长 李红梅 魏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2-80,共9页
利用地震频变属性进行深层致密碎屑岩气藏含气性检测是重要攻关方向,但是影响地震频变特征的因素有很多,有必要对控制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以东营凹陷民丰地区实际地质情况为约束,利用地震正演模拟技术,对影响致密碎屑岩气藏频变特征的埋... 利用地震频变属性进行深层致密碎屑岩气藏含气性检测是重要攻关方向,但是影响地震频变特征的因素有很多,有必要对控制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以东营凹陷民丰地区实际地质情况为约束,利用地震正演模拟技术,对影响致密碎屑岩气藏频变特征的埋深、岩性、储层厚度等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且利用实际地震资料对地震频率变化率和日产气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对于埋深较大的深层致密碎屑岩气藏,埋深、地层韵律性、岩性等因素对地震频变特征影响较小,储层厚度和含气性是影响地震频变特征的主要因素,地震频率变化率与日产气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针对某一具体目的层,储层厚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可以使用地震频变特征预测储层含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频变属性 控制因素 致密储层 含气检测
下载PDF
东营凹陷北部盐22区块砂砾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及控制因素
18
作者 樊海琳 杨学君 +1 位作者 陈武杰 袁凌荣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0年第14期105-107,共3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技术手段,研究了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盐22地区沙四段砂砾岩储层的岩石学及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盐22地区沙四段砂砾岩储层岩性以砾岩和含砾砂岩为主,整...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技术手段,研究了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盐22地区沙四段砂砾岩储层的岩石学及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盐22地区沙四段砂砾岩储层岩性以砾岩和含砾砂岩为主,整体上为中孔低渗和低孔特低渗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包括孔隙型、裂缝型和孔隙-裂缝复合系统三大类,以次生溶蚀孔隙、裂缝和孔隙-裂缝复合系统为主;次生孔隙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是碎屑颗粒成分、成岩作用和流体性质;裂缝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构造运动和成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沙四段 砂砾岩 储集空间 控制因素
下载PDF
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成因类型及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梦茹 张琴 +3 位作者 钟大康 张莉 有春英 朱筱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7-90,共4页
东营凹陷在古近纪湖盆演化各阶段发育了不同成因类型的碎屑岩储集体 ,其沉积相主要是冲积扇、河流、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深水浊积扇、三角洲、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以及滨浅湖滩坝 ,岩石类型主要是砾岩、含砾砂岩、中粗砂岩及粉砂岩... 东营凹陷在古近纪湖盆演化各阶段发育了不同成因类型的碎屑岩储集体 ,其沉积相主要是冲积扇、河流、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深水浊积扇、三角洲、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以及滨浅湖滩坝 ,岩石类型主要是砾岩、含砾砂岩、中粗砂岩及粉砂岩。不同成因类型的碎屑岩储集体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差异较大 ,三角洲河口坝及滨浅湖滩坝砂体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最高。不同成因类型储集体的物性特征不同 ,河流相、(扇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储集物性最好 ,其次为 (扇 )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及滨浅湖滩坝砂体 ,近岸水下扇和浊积扇砂体物性相对较差。图 4表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古近系 碎屑岩储集体 成因类型 储集层特征
下载PDF
东营凹陷南坡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有效储层成因 被引量:16
20
作者 操应长 杨田 +3 位作者 王健 远光辉 葸克来 李晓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共9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测试等技术方法,对东营凹陷南坡古近系沙河街组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储层特征、储层物性控制因素及有效储层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储层主要为中、低孔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多样,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发育...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测试等技术方法,对东营凹陷南坡古近系沙河街组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储层特征、储层物性控制因素及有效储层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储层主要为中、低孔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多样,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发育部分混合孔隙和次生孔隙;有利沉积条件是储层良好物性发育的基础,不同成岩作用类型及强度促使储层储集性能发生变化,油气充注、地层超压利于储层物性保存,其共同作用控制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分布组合及演化特征;有效储层其储集空间分布组合特征在纵向上具有分段性,1.0 ~2.0 km储层受成岩作用影响小,常压原生孔隙的良好保存形成以原生孔隙为主的有效储层,2.0~3.1 km储层溶蚀作用增加储集空间,地层超压、油气充注保存储集空间形成原生孔隙、混合孔隙、次生孔隙组合发育的有效储层,3.1~3.6 km储层油气充注、地层超压继承性发育,保存原有储集空间形成以原生孔隙为主、发育部分次生孔隙的有效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坝砂岩 有效储层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成因分析 东营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