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潮沟海陆蛙种群数量调查
1
作者 冯尔辉 罗战 +5 位作者 朱萧文 施雪岩 梁笑 杨卓 吴庭天 王力军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0-587,共8页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潮沟海陆蛙(Fejervarya cancrivora)种群数量及其动态变化,2020—2022年,在保护区不同片区潮沟内共设置34条样线,对海陆蛙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和监测,分析保护区海陆蛙种群的致危因素,并...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潮沟海陆蛙(Fejervarya cancrivora)种群数量及其动态变化,2020—2022年,在保护区不同片区潮沟内共设置34条样线,对海陆蛙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和监测,分析保护区海陆蛙种群的致危因素,并提出保护和管理建议。调查表明:海陆蛙主要分布在管理局、道学和三江片区,而塔市和博度片区海陆蛙分布基本处于空白状态;3个年度海陆蛙种群密度基本一致,由高到低依次为三江、道学和管理局;2020年度三江种群密度为221.6只/hm^(2)、道学164.7只/hm^(2)和管理局137.4只/hm^(2),明显高于2022年度(三江151.2只/hm^(2)、道学144.8只/hm^(2)和管理局116.3只/hm^(2))和2021年度(三江113.2只/hm^(2)、道学99.6只/hm^(2)和管理局51.9只/hm^(2));2020—2022年三江、道学和管理局片区总的海陆蛙种群数量分别为6498、3357、4847只。盐度高、水体污染、牡蛎附生和潮汐裸滩面积少等是导致海陆蛙在塔市和博度分布缺失的主要因素。非法捕捉、周边养殖塘包围及其导致的繁殖生境减少和污染是影响海陆蛙种群的致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蛙 红树林 潮沟 种群数量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近50年海南岛红树林群落的变化及其与环境关系分析--以东寨港、三亚河和青梅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30
2
作者 王丽荣 李贞 +3 位作者 蒲杨婕 廖文波 张乔民 余克服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4-120,共7页
选取海南岛东寨港、三亚河和青梅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在1959年和2008年的数据基础上,分析了近50年海南岛红树林种类、群落和面积的变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50年内,三地的红树植物相对灭绝种类比例小,只有三亚河种类变化较大,... 选取海南岛东寨港、三亚河和青梅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在1959年和2008年的数据基础上,分析了近50年海南岛红树林种类、群落和面积的变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50年内,三地的红树植物相对灭绝种类比例小,只有三亚河种类变化较大,从26种减少为20种(另有2个引入种),东寨港和青梅港则分别仅减少1种。从群落类型面积变化分析可知,50年来三地主要群落的损失率均在41﹪以上,所毁灭的群落以近岸的内缘种为优势的群落为主,主要是海莲,尖瓣海莲,木榄群落和角果木群落等,并存在单优种群落向多种混合的多优种群落的演替,种群濒危,矮化和面积碎化现象突出。50年来三地红树林总面积也大为减小,东寨港和青梅港减少53﹪左右,而三亚河则减少92﹪。近50年来红树林的变化与环境关系表明,自然环境要素梯度变化形成了红树林群落空间分布和群落垂直分层的分异性。而社会(生产)环境要素的发展过程不但改变了红树林群落空间分布格局,还影响群落种群和外貌的趋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环境因素 东寨港 三亚河 青梅港 海南岛
下载PDF
海南岛东寨港红树林盐土的理化性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小青 王健 陈雄庭 《热带农业科学》 2008年第3期32-37,共6页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海南岛东寨港红树林盐土(酸性硫酸盐土)的理化性状。结果表明:各土层土粒密度平均值为2.2g/cm3,剖面上不同深度间变化小,有缓慢的下降趋势;平均土壤容重1.2g/cm3,大多数介于1.1~1.5g/cm3之间,属于粘质土壤;平均土壤...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海南岛东寨港红树林盐土(酸性硫酸盐土)的理化性状。结果表明:各土层土粒密度平均值为2.2g/cm3,剖面上不同深度间变化小,有缓慢的下降趋势;平均土壤容重1.2g/cm3,大多数介于1.1~1.5g/cm3之间,属于粘质土壤;平均土壤含水量17.7%,不同土层无规律变化;剖面上绝大部分土层的土壤孔隙度在30%~60%之间,平均47.2%;土壤pH值为4.5,平均有机质含量(质量分数)w为130.10g/kg;土壤水溶性盐分平均含量15.03g/kg(9.15~16.60g/kg),硫酸根含量w(SO42-)平均为0.990g/kg,远高于当地其它土壤;平均有效磷含量为3.690mg/kg;水解性氮在不同深度的土壤剖面中分布无规律,平均值为49.022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高,平均值高达127.445mg/kg;土壤有效硫含量高,平均值高达118.740mg/kg,都明显高于其它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盐土 酸性硫酸盐土 理化性质 海南岛东寨港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对清澜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的影响及保护对策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振和 张前进 刘龙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3年第5期114-118,共5页
通过现场调查和对相关工程数据进行分析,本文针对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对邻近清澜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所产生的生态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公路在施工和运营期会对邻近的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尤其是主要保护对象红树林造成不利影响。其中直... 通过现场调查和对相关工程数据进行分析,本文针对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对邻近清澜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所产生的生态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公路在施工和运营期会对邻近的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尤其是主要保护对象红树林造成不利影响。其中直接影响是公路占用破坏红树林,间接影响包括对红树林群落演替和局部小气候的影响。为了减轻公路建设对红树林的负面影响,按照避让、减缓、补偿和重建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保护与恢复的措施,将公路建设对红树林的影响降低到生态环境可接受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 清澜自然保护区 红树林 生态影响
下载PDF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碳储量及固碳功能价值评估 被引量:31
5
作者 胡杰龙 辛琨 +2 位作者 李真 高春 颜葵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8-343,共6页
以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为例,利用遥感判读、野外调查和采样数据,采用经验公式和实验室分析方法,计算了12种红树群落植物和土壤的固碳量,得到海南东寨港红树群落的固碳总量为29.56×104t,单位面积固碳量为187.54 t/hm2,其中,土壤... 以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为例,利用遥感判读、野外调查和采样数据,采用经验公式和实验室分析方法,计算了12种红树群落植物和土壤的固碳量,得到海南东寨港红树群落的固碳总量为29.56×104t,单位面积固碳量为187.54 t/hm2,其中,土壤固碳量达到90.99%;最后,运用碳税法计算东寨港红树林固碳功能价值为2.75×108元,单位面积红树林的固碳功能价值为17.44×104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碳功能 红树林群落 土壤有机碳 价值估算 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1987以来海南省清澜港红树林变化的遥感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28
6
作者 甄佳宁 廖静娟 沈国状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4-51,共8页
以海南省清澜港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的3个片区为研究区,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分析方法,研究1987年以来7个时期的红树林变化过程。以1987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7年、2013年和2017年7个时期的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为数据源,... 以海南省清澜港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的3个片区为研究区,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分析方法,研究1987年以来7个时期的红树林变化过程。以1987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7年、2013年和2017年7个时期的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结合野外调查的方法,提取海南省清澜港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其1 km缓冲区范围内的红树林信息;分别计算3个片区红树林面积变化率和景观指数变化,建立质心迁移模型,分析海南省清澜港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中红树林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17年,3个片区的红树林总面积为1 190.5 hm^2;1987以来7个时期研究区红树林面积整体上在减少,减少速率在减慢;与1987年相比,2003年,有510 hm^2的红树林消失,红树林面积的年变化为31.9 hm^2/a,年变化率为-2.3%,红树林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被开发成养殖水域;2003~2017年期间,红树林面积有缓慢增加的趋势;3个片区的红树林都遭到挖塘养殖、砍伐和破坏,使其质心向不同方向移动;整体上,该保护区红树林的斑块数量在增加,斑块密度增大,分离度指数大幅增加,而聚集度指数不断减少,表明保护区内红树林斑块在破碎化,斑块连接度不断减小,人类活动对红树林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遥感监测 支持向量机 质心模型 海南省清澜港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