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冰雹天气过程雷达回波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马志敏 余珂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4年第4期15-21,共7页
针对昆明地区一次冰雹天气过程,在分析其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的基础上,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本次降雹过程雷达回波具有"V"型槽口、钩状回波、中气旋特征,是一次典型的超... 针对昆明地区一次冰雹天气过程,在分析其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的基础上,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本次降雹过程雷达回波具有"V"型槽口、钩状回波、中气旋特征,是一次典型的超级单体风暴降雹;模式成功再现了降雹过程的天气背景,即上干冷、下暖湿的大气层结;模拟表明,风暴发展演变过程中,大气具有较好的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条件以及对流触发条件;模拟的风暴中心具有强烈的上升运动,促使冰雹粒子快速增大,这是形成大冰雹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单体风暴 WRF模式 多普勒雷达回波 雹云
下载PDF
“20060717”低纬高原强雷暴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腾飞 邓勇 +4 位作者 谢屹然 许迎杰 徐开 刘雪涛 尹丽云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6-174,共9页
利用雷电定位系统、多普勒天气雷达等监测资料和MICAPS 1°×1°客观分析场,对发生在云南省低纬高原2006年7月17日强雷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层辐合区和高低层之间风向切变为此次强雷暴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利的环流... 利用雷电定位系统、多普勒天气雷达等监测资料和MICAPS 1°×1°客观分析场,对发生在云南省低纬高原2006年7月17日强雷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层辐合区和高低层之间风向切变为此次强雷暴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同时台风减弱形成的低压辐合区外围的高能高湿、强烈热力不稳定和中低层上升运动为雷暴天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闪电定位网共监测到33 125闪电回击,闪电高密度出现在滇中,在0.1°E×0.1°N面积上24 h最大达594次,闪电最高峰出现在16:00-17:00之间;此次强烈雷暴过程是由多普勒天气雷达上探测到3条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先后自东向西或自东北向西南影响云南省造成的,回波强度在40-55 dBz之间,风辐合、逆风区、垂直风切变、大的径向速度维持等中尺度特征有利于对流回波的发展,引起强雷暴天气和雷电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闪电定位系统 多普勒天气雷达 MC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