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人工肝方法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叶晓玲 程书权 +2 位作者 杨景毅 冼永超 唐振祥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3775-3778,共4页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血浆置换联合血浆胆红素吸附(PE+PBA)与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PE+DPMAS)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探讨重型肝炎的最佳人工肝治疗方案。方法统计同期收治的应用人工肝治疗的140例乙型肝炎病毒(H...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血浆置换联合血浆胆红素吸附(PE+PBA)与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PE+DPMAS)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探讨重型肝炎的最佳人工肝治疗方案。方法统计同期收治的应用人工肝治疗的14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亚急性重型肝炎病例,按照PE、PE+PBA、PE+DPMAS分为3组,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血常规、电解质和主要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PE+DPMAS组治疗有效率70.8%,稍高于PE、PE+PBA两组(60.9%、6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3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球蛋白(GLB)等生化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治疗后PE组前清蛋白(PA)较治疗前升高,PE+PBA组和PE+DPMAS组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组凝血酶原时间(PT)较治疗前下降(P<0.05),PE+PBA组PT较治疗前下降,PE+DPMAS组PT较治疗前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组血清K+、C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PE组治疗前、后血清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PBA、PE+DPMAS组血清Na+较治疗前降低(P<0.001);3组血清Ca2+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常规WBC、Hb、PLT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单独应用和联合PBA或DPMAS,均可有效改善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救治率;联合治疗可节省血浆用量2/3,方便更多患者使用;PE联合DPMAS对患者血清Cl-、Ca2+及Hb下降的影响幅度最小,具有更佳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亚急性重型肝炎 血浆置换 血浆胆红素吸附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半量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新婷 姚瑶 +4 位作者 邓家玉 姚磊 邓泽润 郑嵘炅 鲁晓擘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分析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半量血浆置换(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bsorb+Plasma exchange,DPMAS+PE)对肝衰竭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中心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28例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半量血浆置换(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bsorb+Plasma exchange,DPMAS+PE)对肝衰竭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中心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28例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半量血浆置换(DPMAS+PE)治疗的68例患者为试验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入院7 d后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r-谷氨酸转肽酶(GT)、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PT活动度(PTA%)、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炎症指标包括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90 d,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存活率。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治疗后WBC水平升高,ALB、DBiL、IBiL水平均下降,PCT、IL-6、CRP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PTA%、FIB、I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出院7 d内死亡6例,14 d死亡13例,28 d死亡15例,90 d死亡18例,失访1例。试验组治疗后出院7 d内死亡10例,14 d死亡11例,28 d死亡16例,90 d死亡16例,失访2例。结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半量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能改善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水平,提高患者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半量血浆置换 存活率 生化指标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肝衰竭高胆红素患者疗效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许开亮 雷鸣 +1 位作者 袁维方 林兆奋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0年第2期91-93,96,共4页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肝衰竭高胆红素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7—2019年接受人工肝系统治疗的95例肝功能衰竭高胆红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A组(n=47)与B组(n=48)。A组患者行血浆置换治疗,B组患者行双重血浆...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肝衰竭高胆红素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7—2019年接受人工肝系统治疗的95例肝功能衰竭高胆红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A组(n=47)与B组(n=48)。A组患者行血浆置换治疗,B组患者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TBIL)、TBIL反弹率、血清生化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小板、红细胞数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B组的TBIL及反弹率均低于A组,A组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5%(12/47)]高于B组[4.2%(2/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ST、AL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TA、APTT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红细胞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肝衰竭高胆红素患者疗效显著,可以有效降低TBIL水平,清除肝衰竭毒素,改善肝功能,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血浆置换 肝衰竭 胆红素
下载PDF
不同非生物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景毅 耿宏智 +2 位作者 程书权 黄成军 冼永超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4-579,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非生物人工肝(NBAL)方法治疗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NBAL治疗的320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血浆置换组(PE组,106例)、PE联... 目的比较不同非生物人工肝(NBAL)方法治疗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NBAL治疗的320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血浆置换组(PE组,106例)、PE联合血浆胆红素吸附(PBA)组(PE+PBA组,106例)和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组(PE+DPMAS组,108例)。记录治疗前后各组患者黄疸、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尿少、肝性脑病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检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清球蛋白(GLB)、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血氨(BA)、前白蛋白(PA)〕,以及电解质指标〔钠离子(Na^(+))、钙离子(Ca^(2+))〕;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方差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ANOVA)和最小显著性差异检验(LSD)比较各组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评估不同NBAL方法的短期疗效。结果多因素线性回归方差分析显示,INR和TBil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B值分别为1.880、0.001,P值分别为0.01、0.00),且INR的诊断价值优于TBil。治疗28 d后,各组实验室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E+PBA组的ALT、AST、GGT、ALP、BA、PT、Na^(+)、Ca^(2+)、Hb、PLT、PTA、INR改善效果明显优于PE组,PE+DPMAS组的ALT、AST、GGT、ALP、BA、PA、PT、Ca^(2+)、WBC、Hb、PTA、INR改善效果明显优于PE组,PE+DPMAS组的PA、BA、Na^(+)、WBC、Hb改善效果明显优于PE+PBA组。PE+PBA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PE组〔4.72%(5/106)比9.43%(10/106),P<0.05〕。结论PE联合DPMAS治疗ACLF的短期实验室指标改善效果优于PE联合PBA和单纯PE治疗,且PE联合PBA方法的临床症状好转率和实验室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单纯PE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生物人工肝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血浆置换 血浆胆红素吸附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下载PDF
血浆置换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半量血浆置换对肝衰竭治疗的疗效及短期生存率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新婷 姚瑶 +3 位作者 郑嵘炅 邓泽润 董辉 鲁晓擘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36-74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半量血浆置换(DPMAS+半量PE)对肝衰竭治疗的疗效及短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20年9月31日的181例不同病因导致的肝衰竭患者资料,患者分为单纯PE治疗组与DPMAS+半量PE治疗组...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半量血浆置换(DPMAS+半量PE)对肝衰竭治疗的疗效及短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20年9月31日的181例不同病因导致的肝衰竭患者资料,患者分为单纯PE治疗组与DPMAS+半量PE治疗组。观察2组不同模式人工肝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指标、出院后7 d、14 d、28 d、90 d的生存率。对计量资料数据进行t检验、秩和检验分析,计数资料数据使用χ^(2)检验分析。结果两组不同模式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都可以改善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组内P<0.05],单纯PE组对于凝血功能较DPMAS+半量PE组改善明显[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单纯PE组为(20.15±0.88)s,DPMAS+半量PE组为(23.43±1.02)s,t=-2.44,P=0.016;PTA:单纯PE组为44.72%±1.75%,DPMAS+半量PE组为35.62%±2.25%,t=3.215,P=0.002];DPMAS+半量PE组较单纯PE组胆红素水平下降明显[治疗后总胆红素:单纯PE组为(255.30±15.64)μmol/L、DPMAS+半量PE组为(205.46±9.03)μmol/L,t=2.74,P=0.07;治疗后间接胆红素:单纯PE组为(114.74±7.11)μmol/L、DPMAS+半量PE组为(55.33±3.18)μmol/L,t=7.54,P<0.001];而两组不同模式人工肝治疗后对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无明显影响(P>0.05),治疗后血小板均有下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P=0.882)。两组不同模式人工肝治疗后炎症指标均好转(P<0.05);DPMAS+半量PE组28 d、90 d生存率高于单纯PE组(28d:60.3%与75.0%,χ^(2)=4.315,P=0.038;90 d:56.2%与72.5%。χ^(2)=10.355,P<0.001);DPMAS+半量PE组比单纯PE组节约血浆量为1385 ml(Z=-7.608,P<0.05)。结论DPMAS+半量PE与单纯PE对肝衰竭患者均有一定的疗效,DPMAS+半量PE 28 d生存率优于单纯PE,且节约血浆用量,减轻临床用血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血浆置换 双重胆红素吸附联合半量血浆置换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