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CLK1和ITGA5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1
作者 刘昊 靳二梅 +1 位作者 丁红娟 常彦祥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4期572-576,共5页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清双皮质素样激酶1(doublecortin-like kinase 1,DCLK1)和整合素α5(integrin alpha5,ITGA5)水平并讨论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6月1日至2020年...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清双皮质素样激酶1(doublecortin-like kinase 1,DCLK1)和整合素α5(integrin alpha5,ITGA5)水平并讨论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6月1日至2020年7月1日在我院收治的116例NSCLC患者(NSCLC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同期10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NSCLC组和对照组受试者血清中DCLK1和ITGA5的水平;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ROC曲线分析血清DCLK1、ITGA5的水平对NSCLC患者3年发生死亡的预测价值,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NSCLC患者发生死亡的因素。结果 NSCLC组患者血清DCLK1、ITGA5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吸烟史、TNM分期、分化程度、肿瘤直径以及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血清DCLK1、ITGA5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DCLK1、ITGA5的水平均高于生存组(P<0.05);血清DCLK1、ITGA5单独及联合预测患者发生死亡的AUC分别为0.895(95%CI=0.824~0.944)、0.828(95%CI=0.747~0.892)、0.926(95%CI=0.862~0.966);DCLK1、ITGA5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NSCLC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SCLC患者血清DCLK1、ITGA5的水平异常升高,二者的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不良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双皮质素样激酶1 整合素Α5
下载PDF
血清DCLK1、sTim-3对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敏玉 吴军 +4 位作者 覃天资 周威 苏立泽 邱荣 黄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368-2372,2378,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清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sTim-3)对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评估。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附属医院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80例健康... 目的 探讨血清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sTim-3)对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评估。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附属医院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DCLK1、sTim-3水平;分析血清DCLK1、sTim-3与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病理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血清DCLK1、sTim-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血清DCLK1、sTim-3水平呈正相关(P <0.05)。二者与PSA水平、Gleason评分均呈正相关(P <0.05)。血清DCLK1、sTim-3表达水平与PSA水平、Gleason评分以及TNM分期有关(P <0.05)。预后死亡组血清DCLK1、sTim-3水平显著高于预后生存组(P <0.05)。DCLK1和sTim-3高表达患者生存率低于低表达患者。根据Cox回归分析表明,DCLK1、sTim-3高表达是影响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根据ROC曲线得知,二者联合预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AUC优于DCLK1、sTim-3各自单独预测。结论 DCLK1、sTim-3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二者联合可以更好对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皮质素样激酶1 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前列腺癌根治术 预后
下载PDF
DCLK1、FOX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3
作者 杨红 张亚磊 +1 位作者 丁怡馨 王子仪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6期2978-2981,共4页
目的分析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叉头框蛋白C1(FOX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病理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86例乳腺癌患者,选取所有患者乳腺癌组织标本,并另取距离癌... 目的分析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叉头框蛋白C1(FOX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病理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86例乳腺癌患者,选取所有患者乳腺癌组织标本,并另取距离癌组织5 cm的86例癌旁组织标本为对照,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DCLK1、FOXC1的表达情况,分析表达特点,并分析DCLK1、FOXC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癌组织中DCLK1、FOXC1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T临床分期为T_(2)的患者癌组织中DCLK1、FOXC1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T临床分期为T_(1)患者(P<0.05);不同年龄、体重指数、肿瘤家族病史、疾病类型、病理组织分级、肿瘤部位的患者癌组织中DCLK1、FOXC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hi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CLK1、FOXC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hi>0,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DCLK1和FOXC1阳性表达率较高,且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与DCLK1和FOXC1的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双肾上腺皮质激素样激酶1 叉头框蛋白C1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MDMX与CK1α对p53抑癌蛋白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魏玺 张晟 高明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11期1338-1341,共4页
作为抑癌蛋白,p53参与了细胞内多种信号转导过程,并在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及衰老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鼠双微基因(murine double minute,MDM)2和MDMX(又称MDM4,murine double minute 4)是p53两个重要的调控因子。其中,MDMX能... 作为抑癌蛋白,p53参与了细胞内多种信号转导过程,并在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及衰老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鼠双微基因(murine double minute,MDM)2和MDMX(又称MDM4,murine double minute 4)是p53两个重要的调控因子。其中,MDMX能够通过与p53蛋白的相互作用以及转录后修饰来调节p53蛋白功能。虽然MDMX与MDM2蛋白结构同源,但是由于MDMX缺少E3连接酶,因此无法介导p53蛋白的降解。然而,MDMX本身能够通过分子内部结构的折叠与展开,与p53蛋白相互作用后调节其活性。在该过程中,MDMX的主要分子伴侣——CK1α(casein kinase 1 alpha)通过磷酸化MDMX并干扰其分子内部结合,从而协同调节p53蛋白。因而,MDMX及CK1α对p53蛋白的调节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本文拟就MDMX以及CK1α对p53蛋白的具体调节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抑制蛋白质P53 酪蛋白激酶1α P53蛋白 MDMX
下载PDF
南蛇藤多萜通过抑制Chk1介导胃癌细胞DNA损伤并诱导其凋亡 被引量:5
5
作者 姜壮壮 游越 +2 位作者 赵阳 陶丽 刘延庆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7-423,共7页
目的从DNA损伤应答角度探讨南蛇藤多萜(the total terpenoids of 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TTC)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CCK-8实验考察不同浓度(0、20、40、80、160、320 mg·L^(-1))的南蛇藤多萜对胃癌细胞的毒性影响;克... 目的从DNA损伤应答角度探讨南蛇藤多萜(the total terpenoids of 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TTC)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CCK-8实验考察不同浓度(0、20、40、80、160、320 mg·L^(-1))的南蛇藤多萜对胃癌细胞的毒性影响;克隆形成率实验检测TTC对胃癌细胞的克隆形成的影响;彗星实验分析南蛇藤多萜对胃癌细胞DNA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DNA损伤相关蛋白γH2AX、Poly-PAR、p-Chk1以及cleaved-PARP1的影响。结果TTC在24 h,48 h,72 h对AGS和MKN-45细胞的IC 50分别是421.1、99.68、58.57 mg·L^(-1)和308.2、124.1、68.21 mg·L^(-1);克隆形成实验表明5、10 mg·L^(-1)的TTC对AGS和MKN-45细胞的克隆形成抑制率分别为29.67%、61.46%和42.73%、64.39%;TTC能够加重胃癌细胞DNA损伤而同等剂量对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GES-1细胞DNA几乎无损伤;TTC能够增加DNA单双链断裂Poly-PAR、γH2AX蛋白的表达;抑制Chk1的磷酸化水平表达,并增加cleaved-PARP1的蛋白表达。结论TTC能够抑制DNA损伤应答激酶Chk1的激活,从而诱导胃癌细胞DNA单双链断裂加剧最终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蛇藤多萜 胃癌细胞 CHK1 DNA双链断裂 DNA损伤应答 细胞凋亡
下载PDF
miR-579在肾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对肾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程支利 陈智彬 +1 位作者 郭鹏 李小荣 《疑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12-117,共6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579(miR-579)在肾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手术治疗肾癌患者92例,收集其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检测miR-579表达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癌... 目的探讨微小RNA-579(miR-579)在肾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手术治疗肾癌患者92例,收集其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检测miR-579表达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癌组织中miR-579水平;对不同miR-579水平的肾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将肾癌A498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不予转染)、miR-NC组(转染阴性对照)、miR-579组(转染miR-579),比较3组细胞miR-579表达水平、增殖水平及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和鼠双微体2(MDM2)表达水平。结果癌组织中miR-579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t/P=16.010/0.000),癌组织中miRNA-579水平与肿瘤直径(t/P=3.420/0.001)及分化程度、临床分期(F/P=10.514/0.000、7.308/0.000)有关。miR-579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率低于高表达组(χ^(2)/P=4.684/0.030)。与对照组和miR-NC组比较,miR-579组细胞miR-579表达水平升高(F/P=480.200/0.000);在培养48 h和72 h时的OD值降低(F/P=12.870/0.000、13.040/0.000);PDK1和MDM2的表达水平降低(F/P=67.500/0.000、18.780/0.000)。结论miR-579在肾癌组织和细胞呈低表达,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低生存率有关。体外转染miR-579模拟物可抑制细胞增殖,可能与抑制PDK1和MDM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579 肾癌 细胞增殖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 鼠双微体2
下载PDF
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在非小细胞肺癌预后预测及靶向治疗中的作用
7
作者 郭琤琤 黄河 +5 位作者 梁超勇 田莹 刘婷智 李学莹 洪煌明 林桐榆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1-786,812,共7页
【目的】探索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PKR)联合其他肿瘤代谢相关蛋白能否作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更有效的预测因子;同时拟研究部分肿瘤代谢相关化合物,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抑制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等... 【目的】探索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PKR)联合其他肿瘤代谢相关蛋白能否作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更有效的预测因子;同时拟研究部分肿瘤代谢相关化合物,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抑制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等与PKR表达的关系,拟求达到更好的靶向治疗及个体化治疗的目的。【方法】免疫组化检测212例NSCLC中PKR、IGF-1R表达情况,并用于Kaplan-Meier生存分析。Western Blotting检测13种肺癌细胞株PKR、p-PKR表达;磺基罗丹明B法(SRB)检测PPP、Rapamycin等药物作用后对高表达及低表达p-PKR细胞的抑制率。【结果】全组NSCLC患者中,PKRlow/IGF-1Rhigh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21.6%)明显低于PKRhigh/IGF-1Rlow患者(74.6%)及其他患者(58.2%)(P<0.0001),单、多因素分析提示PKR/IGF-1R联合标记物为NSCLC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SRB结果提示,第1~3天,IGF-1R抑制剂PPP 3μmol/L在6个肺癌细胞株中均能显著抑制细胞生长,在0.3μmol/L剂量低表达PKR和/或p-PKR的H1792和H292细胞株中,较其他细胞株更能抑制细胞生长。而mTOR抑制剂Rapamycin采用1、0.1及0.01μmol/L 3个剂量级在各细胞株均未见明显抑制细胞生长的区别。【结论】PKR联合IGF-1R可预测NSCLC的预后,PKR低表达的H1792、H292细胞株中,IGF-1R抑制剂PPP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对于mTOR抑制剂Rapamycin,未见明显作用,提示可通过检测PKR的表达来选择适合IGF-1R抑制剂PPP的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PKR) IGF-1R mTOR 靶向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血清DCLK1、LTBP2联合经阴道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8
作者 王君 徐宁 +3 位作者 关三丽 乔敏霞 王利娜 张慧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009-101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LTBP2)联合经阴道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155例为研究对象,经手术病理确诊宫颈癌患... 目的探讨血清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LTBP2)联合经阴道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155例为研究对象,经手术病理确诊宫颈癌患者75例(宫颈癌组)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80例(CIN组),另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无宫颈相关疾病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受试者均进行血清DCLK1、LTBP2水平检测及经阴道SWE检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DCLK1、LTBP2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采用四格表法分析血清DCLK1、LTBP2联合经阴道SWE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宫颈癌组患者血清DCLK1、LTBP2水平显著高于CIN组及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宫颈癌患者术后1、3、6个月的血清DCLK1、LTBP2水平逐渐下降,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DCLK1、LTBP2诊断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8、0.754,敏感度为86.67%、78.67%,特异度为81.25%、60.00%,最佳截断值为1.49 ng/mL、19.02μg/mL。宫颈癌组患者病灶组织的最大弹性模量、平均弹性模量均显著高于CIN组(P<0.05)。血清DCLK1、血清LTBP2、经阴道SWE诊断宫颈癌的阳性率分别为86.67%、78.67%、82.67%,与金标准均具有一致性(Kappa=0.624、0.501、0.673,P<0.001),三项联合诊断宫颈癌的阳性率为97.33%,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46,P=0.001);三项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血清DCLK1、血清LTBP2、经阴道SWE单一指标诊断,三项联合诊断的特异度显著高于血清DCLK1、LTBP2单一指标诊断,三项联合的误诊率均显著低于血清DCLK1、LTBP2单一指标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DCLK1、LTBP2联合经阴道SWE在宫颈癌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提升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降低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皮质素样激酶1 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经阴道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 宫颈癌
下载PDF
An ongoing search for potential targets and therapies for lethal sepsis 被引量:2
9
作者 Guo-Qiang Bao Li He +2 位作者 David Lee John D'Angelo Hai-Chao Wang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SCIE CAS 2015年第3期145-155,共11页
Sepsis, which refers to a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resulting from a microbial infection, represent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The pathogenesis of sepsis remains poorly understo... Sepsis, which refers to a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resulting from a microbial infection, represent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The pathogenesis of sepsis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although it is attributable to dysregulated immune responses orchestrated by innate immune cells that sequentially release early(e.g.,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interleukin-1(IL-1), and interferon-γ(IFN-γ) and late(e.g.,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 pro-inflammatory mediators. As a ubiquitous nuclear protein, HMGB1 can be passively released from pathologically damaged cells, thereby converging infection and injury on commonly dysregulate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We review evidence that supports extracellular HMGB1 as a late mediator of inflammatory diseases and discuss the potential of several Chinese herbal components as HMGB1-targeting therapies. We propose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strategies for specifically attenuating injury-elicite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infection-mediated innate immunity for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sepsis and other inflammatory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nate immune cells 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molecules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Herbal components SEPSIS Autophagy ENDOCYTOSIS double-stranded RNA-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R
下载PDF
异常糖链糖蛋白、热休克蛋白90α及双皮质素样激酶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分期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亚峰 虞中平 +2 位作者 崔晓燕 田瀚吉 王前超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22年第6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异常糖链糖蛋白(TAP)、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及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呼吸科收治的72例NSCLC住院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异常糖链糖蛋白(TAP)、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及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呼吸科收治的72例NSCLC住院患者作为NSCLC组,男50例,女22例,年龄(64.13±10.23)岁,年龄范围为51~78岁,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经临床、影像学、病理检查等排除恶性肿瘤的肺良性疾病患者50例作为良性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65.09±10.05)岁,年龄范围为48~79岁。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化学治疗前及化学治疗后NSCLC组患者的TAP、HSP90α及DCLK1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AP、HSP90α、DCLK1单项指标及联合指标对NSCLC患者的诊断效能;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TAP、HSP90α及DCLK1与肿瘤临床分期和化学治疗效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影像学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NSCLC组患者TAP[(196.20±20.13)μm^(2)]、HSP90α[(66.35±10.13)μg/L]及DCLK1[(6.54±2.01)μg/L]的表达水平均高于良性组[(137.23±10.36)μm^(2)、(50.22±8.24)μg/L、(2.82±1.3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治疗后,NSCLC组患者TAP[(154.23±10.24)μm^(2)、HSP90α[(55.17±8.09)μg/L]及DCLK1[(3.67±1.42)μg/L]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化学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P、HSP90α、DCLK1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100%、98.0%和99.2%,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AP、HSP90α、DCLK1各指标单独及联合诊断NSCL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8(95%CI:0.993~1.000)、0.889(95%CI:0.833~0.944)、0.916(95%CI:0.868~0.964)、0.999(95%CI:0.997~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患者Ⅲ期、Ⅳ期TAP、HSP90α及DCLK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P、HSP90α与肿瘤临床分期均存在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TAP、HSP90α、DCLK1水平与化学治疗效果均存在相关性(P<0.05)。治疗4个周期后,NSCLC组患者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30例,缓解率为59.7%(43/72)。结论NSCLC患者的TAP、HSP90α及DCLK1表达水平经治疗后会降低,3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NSCLC患者TAP、HSP90α及DCLK1的水平与临床分期存在一定的关系,TAP、HSP90α、DCLK1水平与化学治疗效果均存在相关性,化学治疗后NSCLC患者的缓解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糖链糖蛋白 热休克蛋白90Α 双皮质素样激酶1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分期
原文传递
Polo样激酶1和鼠双微体基因2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魏伟 宗亮 +2 位作者 崔鹏 姚卫红 胡文庆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236-2238,共3页
目的探讨Polo样激酶1(PLK1)以及鼠双微体基因2(MDM2)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和长治市人民医院2017年4月至2021年3月病理确诊的99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 目的探讨Polo样激酶1(PLK1)以及鼠双微体基因2(MDM2)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和长治市人民医院2017年4月至2021年3月病理确诊的99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PLK1蛋白以及MDM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χ^(2)检验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PLK1蛋白和MDM2蛋白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PLK1蛋白表达率为79.80%(79/99)、对应癌旁组织PLK1蛋白表达率为12.12%(12/9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83,P<0.01),胃癌组织MDM2蛋白表达率为66.67%(66/99)、对应癌旁组织MDM2蛋白表达率为26.26%(26/9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486,P<0.01)。PLK1表达水平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χ^(2)=5.602、6.550,P<0.05);MDM2表达水平与胃癌TNM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χ^(2)=5.263、9.949、4.583,P<0.05)。结论 PLK1蛋白和MDM2蛋白过度表达可能促进胃癌恶性增殖及转移,联合检测上述两项指标有助于判断胃癌恶性程度、转移潜能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O样激酶1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胃癌 鼠双微体基因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