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anchor-siphon drainage combined method used for slope stabilization
1
作者 SUN Hong-yue WANG Xu +4 位作者 YU Yang SHU Jun-wei WANG Tian-long LUO Rui CHU Zhao-we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11期3295-3311,共17页
A new anchor-siphon drainage combined method used for slope stabilization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It includes an anchoring section and a siphon drainage section.The novelty of the anchor-siphon drainage combined met... A new anchor-siphon drainage combined method used for slope stabilization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It includes an anchoring section and a siphon drainage section.The novelty of the anchor-siphon drainage combined method i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drainage and anchoring in the one inclined borehole.The engineering cost of drilling and the resulting disturbance to the slope is reduced.To valid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a numerical method that combines the pore water pressure distribution after siphon drainage and the anchoring force of the anchoring section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the slope with the anchor-siphon drainage method.The proposed method was illustrated and validated with the Hongpu Village landslide,in Tonglu County,Zhejiang Province,in China.Compared with the common anchor bar with the same length in the anchoring section,the factor of safety(FOS)for Hongpu Village slope with anchorsiphon drainage is increased by 0.085.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optimal length ratio between the drainage section and the anchoring sec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studied.For the different design parameters,there is always an optimal length ratio of the drainage section.Compared with the siphon drainage and full-length anchor bar with the same borehole length,the anchor-siphon drainage combined method shows better landslide prevention ability.Moreover,when the optimized parameters with a bond strength of 560kPa,a borehole inclination of 35°,and no reduction in length are used,the calculated safety factor is 1.316,which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FOS of 1.131 for the slope with siphon drain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LIDE Safety factor Optimized design siphon drainage ANCHOR New structure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a Flow Modulation System for Siphonic Roof Drainage Systems
2
作者 David P. Campbell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13年第5期546-554,共9页
Siphonic roof drainage systems (SRDS’s) have been widespread used now for approximately 40 years and are an efficient method of removing rainwater rapidly from roofs. SRDS’s are designed to run full-bore, resulting ... Siphonic roof drainage systems (SRDS’s) have been widespread used now for approximately 40 years and are an efficient method of removing rainwater rapidly from roofs. SRDS’s are designed to run full-bore, resulting in sub-atmospheric system pressures with high hydraulic driving heads and higher system flow velocities than conventionally guttered systems. Hence, SRDS’s normally require far fewer downpipes, and the depressurised conditions also mean that much of the collection pipework can be routed at a high level, thus reducing the extent of any underground pipework. But, they work properly at only one roof run-off rate and therefore suffer from sizing and operational problems including noise and vibration which limit their performance and adoption rate. Climate change is creating situations where normal ranges of rainfall intensity are being frequently exceeded, so the typical:storm ratios (rTS) are large increasing. Current SRDS’s typically operate within a small rTS range of 2. This may have an impact on the future uptake of SRDS’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a novel SRDS which includes a small mobile cap at the roof of outlet appears to offer benefits and avoids sizing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current SRDS’s. The cap has the potential to avoid noise associated with making and breaking siphonic action through flow modulation. Laboratory scale tests demonstrate the basic feasibility of the cap system and indicate that the cap functions reliably. This research received no specific grant from any funding agency in the public, commercial, or not-for-profit sectors. Basic on sizing and design optimiza-tion factors are suggested. The rTS range is increased from approximately 2 to approximately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phonic ROOF drainage SYSTEM RAINFALL CLIMATE CHANGE MODULATED Flow
下载PDF
An improved siphon drainage method for slope stabilization 被引量:4
3
作者 SUN Hong-yue WANG Dong-fei +2 位作者 SHANG Yue-quan CAI Yue-liang WEI Zhen-le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3期701-713,共13页
The siphon drainage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for the slope groundwater control. However,for the traditional siphon drainage, limitations such as siphon lift restriction and poor reliability in longterm service prevent ... The siphon drainage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for the slope groundwater control. However,for the traditional siphon drainage, limitations such as siphon lift restriction and poor reliability in longterm service prevent it from being widely used. In this study, an improved siphon drainage method with inclined borehole penetrating the deep part of the slope is proposed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suffered by the traditional method. Through experimental researc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the reliability and cap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with the inclined pipe the heigh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trol point of the groundwater level and the orifice can be controlled to be less than the height of the water column corresponding to the local atmospheric pressure. As a result, deep drainage can be achieved.In addition, by controlling the diameter of siphon drainage pipe not larger than 4 mm, a plug flow can be formed in the siphon pipe, which can prevent air accumulation in the siphon process and a continuous and effective siphon drainage is achieved. Through a practical project running smoothly since September 2013, it is found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ffectively drain the groundwater deep in the slope and the maximum drawdown of groundwater level in boreholes can reach 8.5 m with an average drainage flow of 5.5 m3/d. The practical results also illustrate that 4 mm siphon pipe can be used to realize deep slope drainage and restart siphon automat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LIDE drainage siphon Inclined BOREHOLE 4mm DIAMETER siphon PIPE
下载PDF
虹吸排水法处理软土地基的水位与沉降计算模型 被引量:5
4
作者 袁帅 王君 +3 位作者 吴朝峰 沈青松 舒俊伟 孙红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8-218,共11页
软土具有渗透性差、承载力低等特性,软土地基的处理一直是岩土工程中的一大难题。利用虹吸免动力排水的特点,可将虹吸排水法应用于软土地基处理中,达到改善土体性质的目的。本文针对虹吸排水法独特的定降深降水模式,先基于离散化的Thei... 软土具有渗透性差、承载力低等特性,软土地基的处理一直是岩土工程中的一大难题。利用虹吸免动力排水的特点,可将虹吸排水法应用于软土地基处理中,达到改善土体性质的目的。本文针对虹吸排水法独特的定降深降水模式,先基于离散化的Theis井流模型以及非线性的分层总和法,构建了以孔隙率为核心、渗透系数与压缩模量随固结情况改变的水位与沉降动态计算模型,并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然后从土体渗透系数、排水板间距以及场地大小3个方面对虹吸排水法处理软土地基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对于浙江沿海不同渗透系数的土体,虹吸排水法均可起到良好的排水固结作用;调整排水板间距可对排水固结时间以及地下水位线起到显著控制作用;排水带来的附加应力随着场地面积的增大向土体深处延伸,对于面积50 m×50 m大小的场地,有效影响深度可达到地表以下27.31 m,远远超出虹吸扬程的极限。在实际的大面积软土地基处理中,虹吸排水法可发挥更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虹吸排水 地基沉降 非稳定流 井群干扰
下载PDF
南方某高铁主站房屋面虹吸雨水排水系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韩锋 李晓阁 +3 位作者 陈剑溪 王硕 王锦 王文瑾 《科技通报》 2024年第2期45-48,共4页
南方某高铁站作为华南地区核心交通枢纽,承担繁重的客运任务。站房作为高铁站的主体建筑,该建筑面积较大,屋顶设计坡度较小,雨水排放存在一定压力。更为严重的是,在遇到雨水天气时,由于倾斜角度不够大,雨水可能会倒灌而进入室内,引发安... 南方某高铁站作为华南地区核心交通枢纽,承担繁重的客运任务。站房作为高铁站的主体建筑,该建筑面积较大,屋顶设计坡度较小,雨水排放存在一定压力。更为严重的是,在遇到雨水天气时,由于倾斜角度不够大,雨水可能会倒灌而进入室内,引发安全隐患。为解决这一问题,该站房采用了2套独立的虹吸雨水排水系统。本文以主站房屋面虹吸系统设计为基础,深入分析天沟挡水板的设计参数和汇水系统的整体结构;通过在屋面结构最低点处,计算校核管道系统的水力,系统地分析不同节点压力值、水头损失对虹吸系统运行维护的影响。同时,针对排水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为其他高铁站的屋面排水系统设计提供理论支撑,推动虹吸雨水排水系统的深入研究,以应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雨水排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吸排水系统 主站房屋面 天沟 水力计算
下载PDF
堰塞湖应急抢险大功率虹吸技术及装备研发
6
作者 翁怡萌 蔡耀军 +1 位作者 王小波 栾约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3,共6页
为了满足堰塞湖应急抢险对大流量虹吸装备研发制造的需求,首先分析了堰塞湖应急抢险大功率虹吸技术装备的应用场景与研发难点,对装备系统进行了针对性总体设计,介绍了设计中采用的水力流场流态优化、数字智能化调控、工业模块化装配等... 为了满足堰塞湖应急抢险对大流量虹吸装备研发制造的需求,首先分析了堰塞湖应急抢险大功率虹吸技术装备的应用场景与研发难点,对装备系统进行了针对性总体设计,介绍了设计中采用的水力流场流态优化、数字智能化调控、工业模块化装配等关键技术。该装备包含潜水整流单元、液气交换单元、智能监控单元三部分。其中整流单元采用群孔并联射流的管道进流方式,智能监控单元采取数据分布式管理,为系统的稳态运行提供数据支撑。该新装备具有运行稳定、泄水量大、安装简便、启动快速等优点,泄流能力可达3500~15000 m^(3)/h,不仅可以用于堰塞湖应急排水抢险,也可以用于其他领域的大流量输排水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湖 虹吸应急泄流 水力优化 智能化调控 输排水
下载PDF
基于SWMM的车库顶板虹吸排水收集系统排水性能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宋长甫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8-132,共5页
为探究车库顶板虹吸排水收集系统的排水性能,以重庆市某住宅小区车库顶板虹吸排水项目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的车库顶板虹吸排水模拟方法,结合径流系数法和现场实测数据对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并模拟分... 为探究车库顶板虹吸排水收集系统的排水性能,以重庆市某住宅小区车库顶板虹吸排水项目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的车库顶板虹吸排水模拟方法,结合径流系数法和现场实测数据对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并模拟分析了研究区的虹吸排水收集系统在不同设计重现期下的下渗与排水过程。结果表明,模型可较好地反映研究区虹吸系统的水力特性与排水能力,且在5年一遇设计重现期下虹吸排水管可较好地实现虹吸状态的启动,并有效排除车库顶板排水层内的滞水而未产生明显积水现象。但其排水槽尺寸设计存在充满度过低的问题,而采用逐渐增大排水槽尺寸的优化设计可显著增加充满度,提升排水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吸排水 车库顶板 数值模拟 SWMM 排水槽尺寸
下载PDF
基于虹吸原理的水轮机顶盖排水系统优化
8
作者 李正雄 张炳艳 +2 位作者 于凤荣 钱晶 罗向珑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1-154,共4页
水轮机顶盖排水系统是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核心。当机组主供水方式为顶盖取水时,顶盖部分会出现漏水量大、潜水泵启动时间长、设备损耗率高的问题,同时会带来水淹厂房的风险。对此,从苗尾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出发,提出改造方案,并与改... 水轮机顶盖排水系统是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核心。当机组主供水方式为顶盖取水时,顶盖部分会出现漏水量大、潜水泵启动时间长、设备损耗率高的问题,同时会带来水淹厂房的风险。对此,从苗尾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出发,提出改造方案,并与改造前的运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后顶盖虹吸排水系统的耗电成本仅为改造前的0.976%,且改造成本短期内即可收回,同时,改造使水轮机顶盖排水效率提升84.2%。此次改造降低了设备的运维费用、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显著提升了排水效率,为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轮机 顶盖排水系统 优化改造 虹吸原理 节能降耗
下载PDF
公共建筑单出口虹吸排水系统运行特性试验与数值研究
9
作者 温志芳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2期143-146,157,共5页
虹吸排水系统有利于大型公共建筑的安全运行。然而,传统的虹吸排水系统基于全管流量设计,仅适用于特定标准,无法评估从启动到整个虹吸形成过程的详细流量特性。因此,提出全尺寸的单出口虹吸排水系统实验平台,以研究虹吸排水的流动特性... 虹吸排水系统有利于大型公共建筑的安全运行。然而,传统的虹吸排水系统基于全管流量设计,仅适用于特定标准,无法评估从启动到整个虹吸形成过程的详细流量特性。因此,提出全尺寸的单出口虹吸排水系统实验平台,以研究虹吸排水的流动特性。并建立虹吸排水系统的全尺寸数值模型,进一步研究管道直径、排水量和管道坡度对水力性能4个要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悬浮管内的空气耗尽,立管内的空气较小时,可以确定虹吸满管流完全形成。此时,如果取水量大于排量,则系统继续以全流量状态运行。在相同水量下,减小管道直径可以有效降低水位高度,但同时也会增加满水程度。在直径较大的管道中,坡度越小,水力跃迁的能量耗散越弱,水力跃迁的持续时间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建筑 单出口虹吸 排水系统 运行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大型车库顶板虹吸式排水施工技术
10
作者 王万民 肖寒 +2 位作者 靳海潮 马永峰 曹希贤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4期36-38,共3页
为有效解决传统车库顶板、种植屋面等部位的渗漏,杜绝工程建设领域该项弊病的出现,通过结合3万余平方米车库顶板虹吸排水施工方法,研究了虹吸式排水技术的施工工艺原理及工艺流程。结果表明:虹吸排水收集系统利用虹吸管实现重力排水、... 为有效解决传统车库顶板、种植屋面等部位的渗漏,杜绝工程建设领域该项弊病的出现,通过结合3万余平方米车库顶板虹吸排水施工方法,研究了虹吸式排水技术的施工工艺原理及工艺流程。结果表明:虹吸排水收集系统利用虹吸管实现重力排水、虹吸现象交替排水,可加快水流速度,兼有防护、排水、收集等多种功能。车库顶板结构虹吸排水关键施工技术应用效果显著,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吸式排水 车库顶板 种植屋面
下载PDF
富水隧道虹吸式反坡排水施工技术
11
作者 刘洋 周泽林 《重庆建筑》 2024年第5期58-59,62,共3页
开云高速龙缸隧道为富水隧道,两端掘进,出口工区为反坡排水,施工过程中单洞最大出水量达9 072.0 m3/d,根据现有反坡排水技术,需要设置集水井与排水泵站,从而导致长期反坡排水产生高额处治费用。该文研究一种利用虹吸原理,设置可移动集... 开云高速龙缸隧道为富水隧道,两端掘进,出口工区为反坡排水,施工过程中单洞最大出水量达9 072.0 m3/d,根据现有反坡排水技术,需要设置集水井与排水泵站,从而导致长期反坡排水产生高额处治费用。该文研究一种利用虹吸原理,设置可移动集水箱、虹吸水管和洞外沉淀池构成的自动虹吸排水系统,可显著降低富水隧道反坡排水的处治成本,可为同类富水隧道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隧道 反坡排水 虹吸原理
下载PDF
琴台美术馆屋面雨水排放系统设计分析
12
作者 谢家峰 蒋帅 +2 位作者 刘斌 李传志 丁兴辉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6,共7页
琴台美术馆外形独特,需要在屋面形成“梯田”流淌的奇妙景观,因此导致屋面汇水分区繁杂。屋面雨水的径流组织和排放需要与其造型紧密契合,除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采用雨水系统管道快速外排外,还需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优化屋顶海绵... 琴台美术馆外形独特,需要在屋面形成“梯田”流淌的奇妙景观,因此导致屋面汇水分区繁杂。屋面雨水的径流组织和排放需要与其造型紧密契合,除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采用雨水系统管道快速外排外,还需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优化屋顶海绵设施选型,减少快排的雨水径流总量。为了确保屋面雨水排放安全,防止美术馆藏品在储藏、陈列过程中受到水渍影响,在兼顾室内空间布置丰富多样的条件下,采用北侧大屋面导水沟集中汇水、设置虹吸雨水沉箱排水,南侧大屋面导水沟分区汇水、重力自流排水,实现了屋面雨水排水的生态与安全完美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馆 阶梯状造型屋面 海绵城市建设 虹吸排水 重力排水
下载PDF
坡地建筑排水系统设计分析
13
作者 鲁婷婷 《江西建材》 2024年第2期113-115,共3页
为有效提升坡地建筑排水设计效果,保证排水安全性、高效性,文中依托摩天冲250万t/年采选工程建设(选矿厂建设)项目,对坡地建筑排水设计展开综合探究;充分结合场区内地形特征,设计坡地截洪沟系统、地下廊道降排水系统、广场虹吸排水系统... 为有效提升坡地建筑排水设计效果,保证排水安全性、高效性,文中依托摩天冲250万t/年采选工程建设(选矿厂建设)项目,对坡地建筑排水设计展开综合探究;充分结合场区内地形特征,设计坡地截洪沟系统、地下廊道降排水系统、广场虹吸排水系统及地下综合管廊系统,并总结各系统设计要点,旨在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地建筑 廊道降排水系统 虹吸排水系统 综合管廊系统
下载PDF
大型复杂屋面排水技术研究
14
作者 安琪 《江西建材》 2024年第4期181-183,187,共4页
文中以南昌东站屋面工程为例,对较大坡度屋面排水方案进行探讨,以流体力学和水力学为理论依据,并用模拟试验为检验手段加以完善;对所关注的直立锁边屋面雨水排水过程中的水力特性和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可推广的雨水运行规律和优化建议。
关键词 复杂屋面 屋面雨水排水 直立锁边系统 虹吸雨水排水
下载PDF
大直径钢管柱内虹吸排水管道施工安装技术
15
作者 刘志华 李峥 +2 位作者 黄见 谭启厚 姚平 《建筑技术》 2024年第7期807-810,共4页
为了提高大型场馆场地的利用率,降低排水管道对整个场馆设计效果的影响,针对采用大直径钢管柱做结构支撑的大型场馆建筑,提出利用钢管柱内的空间布置不锈钢排水管道,并对钢管柱与排水管道集成设计、细部构造、施工方法、防腐措施等进行... 为了提高大型场馆场地的利用率,降低排水管道对整个场馆设计效果的影响,针对采用大直径钢管柱做结构支撑的大型场馆建筑,提出利用钢管柱内的空间布置不锈钢排水管道,并对钢管柱与排水管道集成设计、细部构造、施工方法、防腐措施等进行了介绍。通过项目应用表明,所建议的方法解决了钢管柱内排水管道吊装稳定性、排水管道与结构柱防腐等难题,同时解决了大型场馆整体设计艺术效果与排水管道分散布置的矛盾,扩大了场馆建筑的使用空间,综合效益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钢管柱 虹吸排水管道 集成设计
下载PDF
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有关技术问题探讨
16
作者 殷敏 《中国建筑防水》 2024年第1期51-53,共3页
对CECS标准《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技术规程》2005和2015两版内容作了比较,主要对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几个业内比较关注的重要问题,包括溢流口及溢流系统设置、汇水区域面积大于2500 m^(2)的系统数设置、系统最小管径、横管及立管变... 对CECS标准《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技术规程》2005和2015两版内容作了比较,主要对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几个业内比较关注的重要问题,包括溢流口及溢流系统设置、汇水区域面积大于2500 m^(2)的系统数设置、系统最小管径、横管及立管变径设置位置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技术规程相关条文的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技术规程 溢流口 溢流系统 汇水面积 最小管径 变径位置
下载PDF
中国上海科技馆屋面虹吸排水系统简述
17
作者 孔祥锐 尹艳 《工程设计与施工》 2024年第6期70-72,共3页
上海科技馆是上海市政府为提高市民科学素质,而兴建的21世纪重大社会文化公益项目。上海科技馆主体1号楼建筑物因超大面积、特异形式屋面及屋面表面的多种异性构造物(月状圆鼓形平台、镂空环形和飞翼),导致屋面雨水采用传统重力排水系... 上海科技馆是上海市政府为提高市民科学素质,而兴建的21世纪重大社会文化公益项目。上海科技馆主体1号楼建筑物因超大面积、特异形式屋面及屋面表面的多种异性构造物(月状圆鼓形平台、镂空环形和飞翼),导致屋面雨水采用传统重力排水系统施工难度较大,经过对比计算设计,上海科技馆采用虹吸雨水排水系统进行屋面排水,采用压力多斗排水系统,合理配置集水井位置,划分集水区域,设置天沟收集不同区域雨水,满足设计要求,以保证屋面排水顺利进行。论文通过对虹吸雨水排水系统组成和原理的简介,以及屋面虹吸排水系统在上海科技馆项目的成功应用,总结上海科技馆屋面虹吸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情况,为上海科技馆正在进行的更新改造提供依据,为后续运营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吸雨水 排水系统 科技馆
下载PDF
极端天气下的大型高铁站房金属屋面系统防水设计与施工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石杰 《建筑施工》 2023年第11期2198-2201,共4页
大型高铁站房通常采用直立锁边金属屋面系统,在满足建筑立意和绿色节能要求的同时,需要确保屋面防水、保温、采光、排水、抗风揭等安全使用功能的实现。针对屋面天窗面积大、屋面板在天窗间呈双曲凹面造型、屋面为绿色建筑三星设计等特... 大型高铁站房通常采用直立锁边金属屋面系统,在满足建筑立意和绿色节能要求的同时,需要确保屋面防水、保温、采光、排水、抗风揭等安全使用功能的实现。针对屋面天窗面积大、屋面板在天窗间呈双曲凹面造型、屋面为绿色建筑三星设计等特点,采用连续屋脊、内凹曲面定制板型以满足排水方向大小肋搭接要求、屋面排烟窗侧开等技术,解决了屋面防水问题;将天窗排水槽、屋面排水天沟设置于屋面外部或建筑外围,配合虹吸雨水和天沟溢流系统,解决了极端天气下屋面排水问题,且不影响旅客候车室正常使用。通过以上措施,确保了屋面防排水的施工质量和旅客候车室的功能实现,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屋面 极端天气 连续屋脊 定制板肋 外围天沟 虹吸排水
下载PDF
细管径虹吸流速计算参数分析与修正计算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戴啸扬 张莹秋 +1 位作者 郑俊 尚岳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2-69,共8页
高扬程边坡虹吸排水会释放大量气泡,为防止虹吸过程产生空气积累破坏虹吸排水的长效性,需要采用d≤5 mm管径形成段塞流。由于管径小且有气液二相流,已有虹吸流速计算可能出现较大误差,影响虹吸排水系统设计的合理性。针对细管径虹吸流... 高扬程边坡虹吸排水会释放大量气泡,为防止虹吸过程产生空气积累破坏虹吸排水的长效性,需要采用d≤5 mm管径形成段塞流。由于管径小且有气液二相流,已有虹吸流速计算可能出现较大误差,影响虹吸排水系统设计的合理性。针对细管径虹吸流速计算误差大的问题,通过分析虹吸流动过程特征来确定流速计算参数,将巴尔公式引入沿程水头损失计算中,并开展足尺物理模型试验。确定适用于虹吸流速迭代运算的沿程水头损失系数计算公式,提出利用断面平均水头损失反映边界层作用影响的圆管层流流速计算方法,在巴尔公式中引入折减系数降低临界雷诺数区的流速计算误差。物理模型试验的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修正计算方法提高了虹吸流速的计算精度,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虹吸排水 虹吸流速计算 边界层 误差修正
下载PDF
虹吸联合堆载预压排水固结效果模型试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柯星 郎凌嘉 +3 位作者 王旭 吴朝峰 周天翊 孙红月 《地基处理》 2023年第6期477-482,共6页
软土具有高压缩性、高含水量、低渗透性和低强度等特点,排水固结是提高软土地基强度、减小工后沉降的重要手段。本文突破传统的井孔排水理念,利用虹吸免动力实现水体跨越输送的物理特性,提出了一种井点抽水控制群管虹吸的排水方案,以解... 软土具有高压缩性、高含水量、低渗透性和低强度等特点,排水固结是提高软土地基强度、减小工后沉降的重要手段。本文突破传统的井孔排水理念,利用虹吸免动力实现水体跨越输送的物理特性,提出了一种井点抽水控制群管虹吸的排水方案,以解决低渗透软土无法直接动力抽排地下水的物理制约问题。为了验证虹吸联合堆载预压方法的有效性,本文采用室内物理模型试验,通过测试虹吸排水流量变化情况、排水引起软土内部孔隙水压力变化特征、土体表面沉降变形特性,分析应用虹吸联合堆载预压的作用效果。试验证明在单纯虹吸排水、单纯堆载预压固结以及虹吸联合堆载预压固结3种工况中,虹吸联合堆载预压固结方法下的土体排水流量最大,虹吸对于降低软土体内的地下水作用显著,可将模型箱内软土中的水位下降至模型箱底部。通过80 d的排水固结试验,单纯虹吸排水引起的沉降值约为8 mm,仅堆载预压引起的沉降为12 mm,虹吸联合堆载预压引起沉降为16 mm,证明了虹吸联合堆载预压固结方法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排水固结 虹吸排水 堆载预压 虹吸联合堆载预压排水 模型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