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IGF-1及VEGF的动态表达及巴曲酶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宇石 程门雪 +1 位作者 杨薇 饶明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3-567,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大鼠中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巴曲酶对IGF-1和VEGF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为临床治疗DPN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实验性糖尿病模型,分别...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大鼠中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巴曲酶对IGF-1和VEGF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为临床治疗DPN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实验性糖尿病模型,分别于成模后2m和3m时腹腔注射巴曲酶进行干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双重检测IGF-1及VEGF在坐骨神经中的表达。结果DM造模后2m时坐骨神经中IGF-1及VEGF的含量均明显减少,且随时间变化有统计学差异,而巴曲酶治疗后IGF-1的表达无明显改变,VEGF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DPN大鼠坐骨神经中IGF-1及VEGF表达减少可能参与DPN的发病机制,而巴曲酶对DPN的保护作用,并非通过对IGF-1的调节,其机制可能包括对VEGF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大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巴曲酶
下载PDF
贵阳地区汉族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1~5,15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张亚华 徐时方 +4 位作者 洪欢山 郑婧 徐淑静 尹红 范良敏 《贵州医药》 CAS 2013年第6期487-491,共5页
目的探讨人类血小板抗原1~5,15(HPA-1~5,15)基因多态性与贵阳市汉族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5例(DPN组),不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4例(非DPN组),健康体检者10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人类血小板抗原1~5,15(HPA-1~5,15)基因多态性与贵阳市汉族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5例(DPN组),不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4例(非DPN组),健康体检者100例(对照组)。采用酚/氯仿方法提取DNA,用多聚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方法进行基因组分型。结果 DPN组、非DPN组的HPA-1aa、2aa、3aa型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DPN组与非DPN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DPN组、非DPN组的HPA-1a、2a、3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DPN组与非DPN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HPA-4、5、15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在对照组、DPN组与非DPN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HPA-1~5,15基因多态性与贵阳市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可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血小板抗原 基因多态性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杨青青 李全民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纳入38例健康体检者和85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根据多伦多评分系统将85例T2DM患者按照有无周围神经病变及病变严重程度分为单纯T2DM组(A组,20例)、轻...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纳入38例健康体检者和85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根据多伦多评分系统将85例T2DM患者按照有无周围神经病变及病变严重程度分为单纯T2DM组(A组,20例)、轻度DPN组(B1组,22例)、中度DPN组(B2组,22例)、重度DPN组(B3组,21例),分别测定TGFβ1含量,并收集受检者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定量等临床资料,比较健康对照组和糖尿病各组TGFβ1水平及其他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 T2DM患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2.3±1.6)pg/mlvs.(17.4±0.2)pg/ml,P<0.01];DPN组TGFβ1水平较非DPN组升高[(22.1±1.8)pg/ml vs.(21.2±0.3)pg/ml,P<0.05];随着DPN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清TGFβ1的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显示病程与DPN显著相关(P<0.01)。结论血清TGFβ1水平升高可能有助于DPN的早期诊断,病程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下载PDF
糖痹颗粒对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hs-CRP、ET-1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4
作者 陈晓雯 李玲 李廷振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糖痹颗粒对DPN患者hs-CRP、ET-1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条件的DPN气阴两虚,痰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降糖,甲钴胺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糖痹颗粒,疗程均为1... 目的:探讨糖痹颗粒对DPN患者hs-CRP、ET-1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条件的DPN气阴两虚,痰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降糖,甲钴胺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糖痹颗粒,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FPG、2hPG、Hb A1c、hs-CRP、ET-1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1)观察组、对照组的hs-CRP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1)。(2)观察组的ET-1在治疗后有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ET-1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的ET-1降低更明显(P<0.01)。(3)观察组治疗后Hηb、Lηb、RAI、FIB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1);对照组各指标在治疗后略有降低,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Hηb、Lηb、RAI、FIB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糖痹颗粒干预气阴两虚兼痰瘀阻络证DPN血管障碍,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活性因子,降低血管炎性反应,改善血液流变性等,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血管损伤,改善微循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n 糖痹颗粒 HS-CRP ET-1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运脾和络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Drp-1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慧超 李俊超 +2 位作者 陈烨 包丞 沈祥峰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845-850,共6页
[目的]探讨运脾和络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大鼠坐骨神经组织发动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和Caspase-3的干预作用。[方法]链脲佐菌素加高糖高脂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 [目的]探讨运脾和络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大鼠坐骨神经组织发动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和Caspase-3的干预作用。[方法]链脲佐菌素加高糖高脂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运脾和络颗粒低、中、高剂量组、甲钴胺组,另设正常组;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血糖,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坐骨神经组织的Drp-1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对大鼠血糖而言,模型组给药前后血糖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运脾和络颗粒高、中、低剂量组都有一定的降糖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其中运脾和络颗粒高剂量组血糖降低最明显。模型组坐骨神经纤维中神经膜、轴突中Drp-1的阳性表达比正常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脾和络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甲钴胺组Drp-1的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有所下降,其中高剂量组减少程度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Caspase-3蛋白表达比正常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脾和络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甲钴胺组Caspase-3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有所下降,其中高剂量组减少程度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脾和络颗粒各组均能下调DPN模型大鼠坐骨神经组织Drp-1和Caspase-3蛋白表达,运脾和络颗粒高、中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以运脾和络颗粒高剂量组最为明显(P<0.01),运脾和络颗粒低剂量组和甲钴胺组虽能下调Drp-1和Caspase-3蛋白表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脾和络颗粒可以通过下调DPN大鼠周围神经Drp-1和Caspase-3表达,防治DPN的发生发展,且与剂量有一定的量效关系,这可能是运脾和络颗粒防治DPN的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脾和络颗粒 dpn 防己黄芪汤 Drp-1 CASPASE-3 动物实验
下载PDF
α-硫辛酸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sICAM-1 Hcy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包恩义 徐凤梅 赵秋波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07-109,116,共4页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两组均给予α-...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两组均给予α-硫辛酸治疗,研究组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观察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比较两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Α-硫辛酸 丹参多酚酸盐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中药筋脉通胶囊通过增强血红素加氧酶-1/一氧化碳系统活性改善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吴群励 梁晓春 +6 位作者 朴元林 张宏 屈岭 孙连庆 王普艳 石玥 高云周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56-760,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筋脉通胶囊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血红素加氧酶-1(HO-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Caspase-3)的表达,以及对血浆一氧化碳(CO)含量的影响。方法腹腔内注射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DM)组,筋脉通低(JMT-L... 目的观察中药筋脉通胶囊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血红素加氧酶-1(HO-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Caspase-3)的表达,以及对血浆一氧化碳(CO)含量的影响。方法腹腔内注射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DM)组,筋脉通低(JMT-L)、中(JMT-M)和高剂量(JMTH)组,以及硫辛酸(TAC)组,另设立正常对照(NC)组。成模后1次/d灌胃给药,共12周。电子Von Frey仪检测机械痛阈值,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坐骨神经HO-1和Caspase-3蛋白表达,RT-PCR检测相应mRNA表达,并检测血浆一氧化碳血红蛋白(COHb)含量。结果与NC组比较,其他各组机械痛阈值、COHb含量,以及坐骨神经HO-1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1),Caspase-3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DM组比较,筋脉通各组机械痛阈值、血浆COHb含量,以及坐骨神经HO-1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Caspase-3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JMT-M组提高机械痛阈值、坐骨神经HO-1蛋白表达及降低坐骨神经Caspase-3蛋白表达优于TAC组(P<0.05或P<0.01)。结论筋脉通胶囊可通过增强HO-1/CO系统活性,降低Caspase-3水平,改善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血红素加氧酶-1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 筋脉通
原文传递
电流感觉阈值在评估1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周围神经受损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8
作者 方晨 吕圣龙 +3 位作者 吴海英 陈林琪 郭鹤鸣 胡吉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9-343,共5页
目的应用Neurometer^(?)CPT/C神经测量仪检测临床确诊T1DM患者周围神经的电流感觉阈值(CPT),对比分析大小纤维受损的程度,从而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早期诊断提供有效证据。方法测定52例T1DM(T1DM)患者及40名正常对照(NC)者双侧正... 目的应用Neurometer^(?)CPT/C神经测量仪检测临床确诊T1DM患者周围神经的电流感觉阈值(CPT),对比分析大小纤维受损的程度,从而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早期诊断提供有效证据。方法测定52例T1DM(T1DM)患者及40名正常对照(NC)者双侧正中神经、腓肠神经2000、250、5 Hz CPT,并检测两组HbA_1 c、尿白蛋白/肌酐(UAlb/Cr)等代谢指标。结果与NC组比较,T1DM组双侧正中神经及腓肠神经2000、250、5 Hz频率下CPT降低(P<0.05);T1DM组正中神经损伤数量与同侧腓肠神经损伤数量比较,异常率偏低(左侧x^2=16.99,P<0.01;右侧x^2=10.34,P<0.01);T1DM组CPT正常亚组与CPT异常亚组HbA_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HbA_1c是发生DP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PT可以早期发现T1DM患者周围神经受损,同时DPN下肢神经较上肢神经易损,DPN患者HbA_1c较高,且高HbA_1c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电流感觉阈值
原文传递
血红素加氧酶-1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吴群励 梁晓春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53-656,共4页
DPN的发生发展是复杂的、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化应激(OS)和炎症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其降解产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凋亡、促血管生成等多种功效,可作为DPN防治研究的新靶点。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氧化应激 炎症 血红素加氧酶-1
原文传递
心磷脂酰基转移酶1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亚坤 杨俊朋 +2 位作者 马香香 袁慧娟 赵志刚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探讨心磷脂酰基转移酶1(ALCAT1)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4周(DW 4)组,糖尿病8周(DW 8)组,抗氧化(AO)组。测各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sNCV),坐骨神经ALCAT1 mRNA和蛋白表达量,... 目的探讨心磷脂酰基转移酶1(ALCAT1)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4周(DW 4)组,糖尿病8周(DW 8)组,抗氧化(AO)组。测各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sNCV),坐骨神经ALCAT1 mRNA和蛋白表达量,SOD、MDA、谷胱甘肽(GSH)水平,以及坐骨神经电镜图。结果 NC、DW 4、DW 8、AO组sNCV依次为(56.56±4.40)vs(53.43±4.25)vs(41.90±3.79)vs(53.38±3.26)m/s。DW 4、DW 8、AO组ALCAT1 mRNA表达量与NC组比较依次为(1.52±0.12)vs(2.86±0.30)vs(1.48±0.11)倍。NC、DW4、DW8、AO组ALCAT1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56±0.04)、(1.10±0.09)、(1.56±0.13)、(1.02±0.08)。NC、DW 4、DW 8、AO组SOD水平依次为(56.72±3.75)vs(33.93±3.87)vs(25.50±2.33)vs(35.89±4.25)U/ml;MDA水平依次为(1.58±0.23)vs(3.84±0.41)vs(4.94±0.78)vs(3.48±0.374)nmol/ml;GSH水平依次为(17.63±1.42)vs(9.69±1.52)vs(5.80±1.69)vs(11.19±1.34)mg/L。NC组神经元胞体、线粒体、髓鞘结构完整;DW 4组神经元肿胀、线粒体水肿、髓鞘板层开始散乱;DW 8组神经元肿胀明显、线粒体嵴断裂、髓鞘板层有囊性间隙出现;AO组神经元胞体胞体规则、线粒体肿胀、嵴较清晰、髓鞘与轴索间有轻微间隙出现。结论 T1DM大鼠8周即进展为DPN。ALCAT1可能与DPN的发生发展机制相关。OS水平可能影响ALCAT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心磷脂 氧化应激 线粒体功能障碍 心磷脂酰基转移酶1
原文传递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侯园花 任建功 +2 位作者 罗晖 胡雪剑 邱世超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64-1067,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T2DM患者60例分为T2DM组和DPN组,每组各30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NC)组。ELISA检测血清BDNF及HMGB1含量,RT-...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T2DM患者60例分为T2DM组和DPN组,每组各30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NC)组。ELISA检测血清BDNF及HMGB1含量,RT-PCR法检测其mRNA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DPN患者中BDNF与HMGB1相关性。结果DPN组和T2DM组血清BDNF含量及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NC组(P<0.05),而HMGB1含量及mRNA表达水平高于NC组(P<0.05)。DPN组血清BDNF含量及mRNA表达水平低于T2DM组,血清HMGB1含量及mRNA表达水平高于T2DM组(P<0.05)。DPN组血清BDNF与HMGB1水平负相关(r=-0.425,P<0.05)。结论DPN患者血清BDNF与HMGB1相关,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DPN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原文传递
1型糖尿病患者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比值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洪梦杨 陈弘 李晓牧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8年第9期602-605,共4页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者糖化白蛋白(GA)/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值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纳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120例T1DM患者,包括无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组,n=58)和DPN组(n=62),观察两组肌电图情况,并收...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者糖化白蛋白(GA)/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值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纳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120例T1DM患者,包括无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组,n=58)和DPN组(n=62),观察两组肌电图情况,并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包括病程、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BMI);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HbA1c、GA、空腹C肽水平,并对各指标与DPN的相关性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NDPN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高于DPN组(P<0.05),DPN组GA/HbA1c比值高于NDPN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A/HbA1c比值升高与DPN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GA/HbA1c比值与T1DM患者DPN独立相关,GA/HbA1c比值升高可能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T1DM)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相关性研究
原文传递
Sensitive detection of DNA methyltransferase activity based on 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 technology 被引量:2
13
作者 Pei Liu Xiao-Hai Yang +5 位作者 Qing Wang Jing Huang Jian-Bo Liu Ying Zhu Lei-Liang He Ke-Min Wa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7期1047-1051,共5页
This work develops a fluorescence approach for sensitive detection of DNA methyltransferase activity based on endonuclease and 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 (RCA) technique. In the presence of DNA adenine methylation... This work develops a fluorescence approach for sensitive detection of DNA methyltransferase activity based on endonuclease and 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 (RCA) technique. In the presence of DNA adenine methylation (Dam) MTase, the methylation-responsive sequence of hairpin probe is methylated and cleaved by the methylation-sensitive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Dpn 1. The products cleaved by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Dpn I then function as a signal primer to initiate RCA reaction by hybridizing with the circular DNA template. Each RCA product containing thousands of repeated sequences might hybridize with a large number of molecular beacons (detection probes), resulting in an enhanced fluorescence signal. In the absence of Dam MTase, neither methylation/cleavage nor RCA reaction can be initiated and no fluorescence signal is observed. The proposed method exhibits a dynamic range from 0.5 U/mL to 30 U/mL and a detection limit of 0.18 U/mL.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for the screening of antimicrobial drugs and has a great potential to be further applied in early clinical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HYLTRANSFERASE RCAD am MTase dpn 1 FLUORESCEN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