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driving force effect of trade embodied carbon emissions and embodied SO_(2) emissions transferred in resources-rich areas: A case study of Shanxi province
1
作者 WU Jing-hui 《Ecological Economy》 2021年第4期242-261,共20页
SDA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model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driving factors of embodied carbon and SO_(2) emissions transferred in Shanxi during 2007-2012 based on the input-output model from the perspect... SDA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model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driving factors of embodied carbon and SO_(2) emissions transferred in Shanxi during 2007-2012 based on the input-output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region and industr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ange of embodied carbon emissions and embodied SO_(2) emissions of Shanxi and other regions were hindered by the carbon (sulfur) emissions strength effect,but promoted by the intermediate (final) demand scale effect,the intermediate (final) structure effect and the input-output structure effect.The carbon emissions strength effect had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reducing the embodied carbon emissions transferred from industries in Shanxi to other regions.The intermediate (final) demand scale effect was the driving factor to increase the embodied carbon emissions transferred from industries in Shanxi to other regions.The sulfur emissions strength effect was the only factor that reduced the embodied SO_(2) emissions transferred from Shanxi to other industries.The change of embodied carbon emissions from industries in other regions to Shanxi was hindered by the carbon emissions strength effect,but the input-output structure effect and final demand scale effect both increased the embodied carbon emissions from industries in other regions to Shanxi.The change of the embodied SO_(2) emissions transferred from industries in other regions to Shanxi was inhibited by the sulfur emissions strength effect,but the input-output structure effect,the intermediate demand structure effect and the final demand scale effect were both the driving force effect of increasing the embodied SO_(2) emissions transferred from industries in other regions to Shanxi.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iving force effect embodied carbon emissions embodied SO_(2)emissions SDA model Shanxi province
下载PDF
Linear Global Temperature Correlation to Carbon Dioxide Level, Sea Level, and Innovative Solutions to a Projected 6°C Warming by 2100
2
作者 Thomas F. Valone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1年第3期84-135,共52页
Too many climate committees, conferences, articles and publications continue to suggest a one and a half (1.5<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pan>C) to two degrees (2<span style=&quo... Too many climate committees, conferences, articles and publications continue to suggest a one and a half (1.5<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pan>C) to two degrees (2<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deg;</span>C) Celsius as an achievable global limit to climate changes without establishment of any causal link to the proposed anti-warming mechanism. A comprehensive review has found instead that observationally informed projections of climate science underlying climate change offer a different outlook of five to six-degree (5<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pan>C - 6<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pan>C) increase as “most accurate” with regard to present trends, climate history and models, yielding the most likely outcome for 2100. The most causative triad for the present warming trend from 1950 to the present is identified in this paper: 1) the tripling (3×) of world population;2) the quadrupling (4×) of carbon emissions;and 3) the quintupling (5×) of the world energy consump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quantitative, linear global temperature correlation to carbon dioxide levels that has great predictive value, a short temporal feedback loop, and the finding that it is also reversible. The Vostok ice core temperature and CO2 values for the past 400,000 years, with past sea level estimates have produced the sufficiently evidential “Hansen’s Graph”. Detailed analysis results in an equation for global average temperature change and an indebted, long-term sea level rise, from even a 20 ppm of CO2 change above 290 ppm, commonly taken as a baseline for levels before 1950. Comparison to the well-known 800,000 year old Dome C ice core is also performed. The best-performing climate change models and observational analysis are seen to project more warming than the average model often relied upon. World atmosphere, temperature, and sea level trends for 2100 and beyond are analyzed.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proves the dramatic heat-entrapment capability of CO<sub>2</sub> compared to pure air, which yields insights into the future global atmospheric system. Policy-relevant climate remediation, including gigaton carbon capture, zero and negative emissions and positive individual action, are reviewed and updated, with recommend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Global Warming Global Cooling Average World Temperature Thermal Forcing carbon dioxide PETM Car-bon Emission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arbon Sequestration Heat-Trapping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Driving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n Hebei Province 被引量:3
3
作者 WANG Bo WANG Limao +2 位作者 XIANG Ning QU Qiushi XIONG Chenran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2年第2期220-230,共11页
In this paper,the quadratic polynomial and cubic polynomial functions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of carbon emissions in Hebei Province.The improved STIRPAT model was also applied to as... In this paper,the quadratic polynomial and cubic polynomial functions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of carbon emissions in Hebei Province.The improved STIRPAT model was also applied to assess the driving factors and reduction paths for carbon emissions in Hebei Province.The results lead to three main conclusions.Firstly,carbon emiss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Hebei Province are in a positive correlation stage which has not formed the EKC curve,and the“decoupling”stage between carbon emiss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has not arrived yet.Secondly,the industrial structure,per capita GDP,fixed assets investment,population size and urbanization rate account for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carbon emissions.Carbon emissions can be reduced greatly by changing the energy structure,in which the proportion of coal is decreased year by year.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lso has an obvious effect on the reduction of carbon emissions.Thirdly,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reduc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in Hebei Province should focus on four tasks:controlling the development of heavy industry,avoiding overcapacity,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lean ener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CC calculation EKC curve improved SPIRPAT model driving forces of carbon emissions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path
原文传递
Global Environmental Forecast and Roadmap Based on 420 kY of Paleoclimatology
4
作者 Thomas F.Valon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 Research》 2020年第3期33-40,共8页
As the world’s population has tripled(3x)since 1950,with another 50%increase expected by 2100,global annual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growth rate has quadrupled(4x)since 1950 and global energy demand has quintupled(5x... As the world’s population has tripled(3x)since 1950,with another 50%increase expected by 2100,global annual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growth rate has quadrupled(4x)since 1950 and global energy demand has quintupled(5x),all in the same time period.This discontinuous combination can be called a“3-4-5 Triad”and the sudden acceleration in all three arenas is too stressful on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damaging effects will be felt globally for centuries to come unless drastic action is taken.More importantly,the energy demand at 5x is outstripping the other two.This clearly means that as the population explodes at 3x,the emerging middle class wants almost twice as much as their usual share as fossil-fueled generators spread around the globe and modern conveniences become more and more desirable.However,such energy demand at 5x is an artificial human need that is predicted by RMI.org to result in four to five billion new window-mounted air conditioners by 2050 that will add even more to the global warming caused by increasing atmospheric carbon.By an examination of paleoclimatology for the past 420,000 years,it is demonstrable that reduc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this single most prolific heat-trapping gas by geoengineering back to pre-industrial levels of less than 300 ppm can actually give humankind a collective control over the world’s rapidly rising average global temperature and once more,a temperate climate to live 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Thermal forcing Temperature carbon dioxide PETM carbon emissions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limate Chart PALEOCLIMATOLOGY
下载PDF
城市居民生活碳排放及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嘉俊 杨晓军 李睿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2-1742,共11页
基于地图可视化、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探究中国2006~2020年城市居民生活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并采用时空地理加权模型(GTWR)实证考察城市居民生活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居民生活碳排放逐年增长... 基于地图可视化、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探究中国2006~2020年城市居民生活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并采用时空地理加权模型(GTWR)实证考察城市居民生活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居民生活碳排放逐年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0.12%,但增速逐渐放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差异特征,且在样本后期呈现逐渐收敛态势.城市居民生活碳排放水平的空间分布呈现显著的空间聚集特征;标准差椭圆呈现向心集聚的趋势,且分布重心逐渐向西南移动,累计迁移了68.97km;居民生活碳排放的动态演进受到邻地城市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时间趋势上,人口密度、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产业结构在大部分城市促进碳排放,但影响力逐年减弱;技术投入和环境规制则降低碳排放,且影响力逐年增强;空间分布上,人口密度、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在南部的影响力更强,而技术投入、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的影响力在东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居民生活碳排放 影响因素 时空异质性
下载PDF
中国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6
作者 薛媛 李春华 +5 位作者 李静雯 吕慧 赖清芸 康芝琳 姚鹏 李家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05-1817,共13页
为探究中国农业碳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基于2000—2021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和台湾地区,下同)统计年鉴数据,考察水利用、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的碳排放,利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 为探究中国农业碳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基于2000—2021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和台湾地区,下同)统计年鉴数据,考察水利用、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的碳排放,利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碳排放因子建立2000—2021年水、土地和能源3个子系统相关变量,计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年碳排放总量,结合莫兰指数对农业碳排放时空演变趋势及空间关联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对数均值迪氏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简称LMDI)探析农业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从时序变化看,农业碳排放量整体呈倒“V”型变化趋势。2)从农业碳排放来源看,农业源碳排放中源于化肥的碳排放占比最高。3)从农业碳排放空间差异看,碳排放较大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主要集中在黄淮海区域以及中部平原等水土资源条件丰富且优质的地区,西部地区与部分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农业碳排放量较少,高农业碳排放地区存在向北蔓延的趋势。4)农业碳排放在空间上具有集聚效应,且随着时间推移,集聚效应的显著性有所下降,其中河南、安徽、山东等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具有显著的“高-高集聚”效应,北京、天津、青海等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具有显著的“低-低集聚”效应。5)农业水资源经济产出因素和农业劳动力密集度因素为正向驱动因素,农业水资源经济产出因素为中国农业碳排放增加的最主要因素;农业生产效率因素、劳动力规模因素和农业水土匹配度因素为碳排放负向驱动因素,其中农业生产效率因素的碳减排贡献率最高,为中国农业碳排放减少的最主要驱动因素。基于以上结果,本文针对中国农业碳减排提出以下建议:政府应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支持新型肥料和新能源农机的研发,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利用农业碳排放的集聚效应,推动农业集中发展和区域间合作,培养新型农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能-碳 空间差异 驱动力 农业碳排放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时空演进及驱动因素研究
7
作者 朱洋洋 齐振宏 +1 位作者 王璐 杨兴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01-1212,共12页
深入探讨中国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时空演进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对于解决农业环境政策制定中的不一致性、提高政策实施效果、推动农业减污降碳的协同高效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基于2001—2021年中国31个省(区、市)农业生产数据,对... 深入探讨中国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时空演进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对于解决农业环境政策制定中的不一致性、提高政策实施效果、推动农业减污降碳的协同高效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基于2001—2021年中国31个省(区、市)农业生产数据,对各地区农业碳排放和面源污染进行测度,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各地区农业碳排放与面源污染的协同度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农业碳排放、面源污染以及两者协同度的时空演进特征;采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从产业、要素和环境3个层面进一步探讨中国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1—2021年我国农业碳排放呈现先缓慢增长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农业面源污染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农业碳排放和面源污染主要集中于产粮大省和粮食主产区;2001—2021年我国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呈现不断上升的演进趋势,各地区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农业集聚水平、作物种植结构、规模化经营程度和农业生产条件是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主要驱动因素,且各因素的驱动效应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建议各地区建立健全农业碳排放和面源污染的协同防控治理体系和管控机制,构建共治、共享、共赢的跨区域农业碳排放与面源污染协同治理体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集聚水平,以推进中国农业减污降碳协同高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减污降碳 协同效应 时空演进特征 驱动因素
下载PDF
应用LMDI模型的江西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安 习明星 +1 位作者 邵志超 李雪洁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76-282,共7页
通过统计分析江西省2011-2020年公路运输、水路运输、铁路运输和民航运输总的能源消耗数据,确定了江西省交通运输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变化趋势。利用对数平均权重(LMDI)法,分析了模式分担、能源结构、规模效应、能源强度、经济效应对江西... 通过统计分析江西省2011-2020年公路运输、水路运输、铁路运输和民航运输总的能源消耗数据,确定了江西省交通运输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变化趋势。利用对数平均权重(LMDI)法,分析了模式分担、能源结构、规模效应、能源强度、经济效应对江西省交通运输部门碳排放变化产生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0年,江西省能源使用最多的是汽油和柴油;公路运输部门是江西省交通运输部门碳排放最多的部门;对碳排放的增长起推动作用的是模式分担与经济效应,起抑制作用的是能源结构与规模效应,而能源强度波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交通运输业 驱动力因素 对数平均权重(LMDI)法 公路运输 江西省
下载PDF
装配式建筑中预制外墙防水构造研究
9
作者 张亚威 李红芳 +2 位作者 黄卓 许谦 聂文平 《广东建材》 2024年第7期107-109,共3页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建筑方式,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装配式建筑中预制外墙防水构造的研究,探讨了预制外墙的设计、生产、构造节点的标准化设计、防水设计材料构造选择、预制外墙防水结构构造受力分析...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建筑方式,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装配式建筑中预制外墙防水构造的研究,探讨了预制外墙的设计、生产、构造节点的标准化设计、防水设计材料构造选择、预制外墙防水结构构造受力分析、施工工序优化等问题,建议建筑业积极采取措施,通过综合考虑节能、减排、碳达峰和碳中和等因素,推动建筑领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未来创造更环保、可持续的建筑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预制外墙 防水构造 受力分析 碳达峰 碳中和
下载PDF
二氧化碳排放演变驱动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31
10
作者 陈劭锋 刘扬 +2 位作者 邹秀萍 苏利阳 汝醒君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48,共6页
通过IPAT方程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在技术进步驱动下,二氧化碳排放随着时间的演变依次遵循三个"倒U型"曲线规律,即碳排放强度倒U型曲线、人均碳排放量倒U型曲线和碳排放总量倒U型曲线。依据该规律,可以将碳排放演化过程划分为... 通过IPAT方程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在技术进步驱动下,二氧化碳排放随着时间的演变依次遵循三个"倒U型"曲线规律,即碳排放强度倒U型曲线、人均碳排放量倒U型曲线和碳排放总量倒U型曲线。依据该规律,可以将碳排放演化过程划分为碳排放强度高峰前阶段、碳排放强度高峰到人均碳排放量高峰阶段、人均碳排放量高峰到碳排放总量高峰阶段以及碳排放总量稳定下降阶段等四个阶段。在不同演化阶段下,碳排放的主导驱动力存在明显差异。在碳排放强度高峰之前阶段,碳排放增长主要由碳密集型技术进步驱动,在碳排放强度高峰到人均碳排放量高峰阶段,则主要由经济增长驱动,在人均碳排放量高峰到碳排放总量高峰阶段,则主要由碳减排技术进步来驱动,进入碳排放总量的稳定下降阶段后,碳减排技术进步将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演变 驱动力 阶段 IPAT方程 技术进步
下载PDF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碳排放驱动因素的贡献作用及其政策含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永国 褚尚军 聂锐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2-106,共5页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雾霾天气使得控制碳排放的任务尤为迫切。在STIRPAT-Regression模型框架内,建立了碳排放驱动因素的个体模型和区域模型。对这两个模型利用岭回归方法,分析了本区域碳排放驱动因素的贡献和作用。结果表明:经济增速对...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雾霾天气使得控制碳排放的任务尤为迫切。在STIRPAT-Regression模型框架内,建立了碳排放驱动因素的个体模型和区域模型。对这两个模型利用岭回归方法,分析了本区域碳排放驱动因素的贡献和作用。结果表明:经济增速对碳排放的扩大起到了正向贡献且作用最大,使得该区域整体处在碳排放"倒U型曲线"的左侧;技术进步率对碳排放是负向贡献但作用最小;人口增速对各省区市的碳排放有正向贡献然而作用不同。实证结果的政策含义是国务院相关部门通过制定统筹兼顾的协同政策来控制本区域的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驱动因素 s11RPAll-Regression模型 区域协同控制 低碳经济 节能环保 跨区域碳排放交易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现代煤化工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强 徐向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8,共4页
双碳目标是我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煤化工产业属于高碳排放类产业,产能逐渐增加,探寻低碳化发展迫在眉睫。分析了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的现状,认为现代煤化工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其碳排放主要来源是工艺排放和燃烧排放,其中... 双碳目标是我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煤化工产业属于高碳排放类产业,产能逐渐增加,探寻低碳化发展迫在眉睫。分析了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的现状,认为现代煤化工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其碳排放主要来源是工艺排放和燃烧排放,其中工艺排放可以通过改善产品结构、与新能源制氢耦合等途径解决,而燃烧排放可以通过电驱替代汽驱等方式解决,总体碳排放可以降低90%以上,建议产业探索通过创新工艺流程降低排放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 碳排放 电驱 新能源
下载PDF
新疆1990-2010年能源消费碳排放脱钩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新林 王强 +1 位作者 王长建 鲁建荣 《资源与产业》 2014年第2期76-82,共7页
通过构建脱钩理论的Tapio脱钩模型,研究新疆1990—2010年经济增长与CO_2排放的脱钩关系及程度,分析发展的时间演变趋势。借助IPAT模型及结构分解分析法(structure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从碳排放总量及能源强度方面,对脱钩弹性... 通过构建脱钩理论的Tapio脱钩模型,研究新疆1990—2010年经济增长与CO_2排放的脱钩关系及程度,分析发展的时间演变趋势。借助IPAT模型及结构分解分析法(structure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从碳排放总量及能源强度方面,对脱钩弹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0年,新疆经济增长与CO_2排放之间处于弱脱钩及扩张连接状态;各个脱钩状态下,影响CO_2排放的主要因素是规模效应;通过技术进步来促使CO_2排放强度下降是实现新疆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增长脱钩的重要手段,但不能将技术进步作为提高能源效率的唯一手段来实现节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排放 脱钩效应 驱动因素 新疆
下载PDF
二氧化碳水合物生成驱动力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叶鹏 刘道平 时竞竞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41,共4页
选用摩尔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作为水合物生成的通用驱动力,推导CO2水合物的水合反应驱动力表达式。通过雾流强化水合反应系统装置,针对CO2水合物的生成驱动力进行实验研究,揭示CO2水合物生成过程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水合反应系统压力... 选用摩尔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作为水合物生成的通用驱动力,推导CO2水合物的水合反应驱动力表达式。通过雾流强化水合反应系统装置,针对CO2水合物的生成驱动力进行实验研究,揭示CO2水合物生成过程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水合反应系统压力越高、温度越低,CO2水合物的生成驱动力数值的绝对值越大,越有利于CO2水合物的生成;在275.15K,随着压力的增加,驱动力增强,但不呈线性,而是从快到慢渐趋于平缓,驱动力数值的绝对值为0.1820kJ/mol^1.1903kJ/mol;CO2水合物的生成量随着实验条件生成驱动力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水合物 喷雾 生成驱动力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探讨--基于苏浙沪的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郭承龙 张智光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27-233,共7页
我国多次作出CO_2减排国际承诺,研究经济发达的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的CO_2排放与经济增长是否存在脱钩是当前急需掌握的客观性要求。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人均CO_2排放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江苏省CO_2排放... 我国多次作出CO_2减排国际承诺,研究经济发达的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的CO_2排放与经济增长是否存在脱钩是当前急需掌握的客观性要求。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人均CO_2排放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江苏省CO_2排放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浙江省CO_2排放与地区生产总值存在"∩"型EKC,测算可知其分别于2012、2016和2014年出现拐点。然后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分解模型中引入碳源因子,将CO_2排放驱动因素分为排放结构因子、碳源因子、强度因子、社会富裕因子和人口因子,使用3期移动平均法计算结果表明:对于三地的CO_2排放,社会富裕因子是最主要助推器、人口因子次之,强度因子是最大抑制性因子、碳源因子次之,排放结构因子的作用有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CO2排放 驱动因素
下载PDF
一种喷雾强化制备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实验系统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健 刘道平 +3 位作者 时竞竞 苏星 杨晓舒 康盈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1-556,575,共7页
为了更直观地研究喷雾强化制备二氧化碳水合物的方法,设计了一套喷雾强化制备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实验装置,并考察了生成过程中系统的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以及二氧化碳气体的消耗量,初步研究了二氧化碳水合物的生成驱动力问题。结果表明:在... 为了更直观地研究喷雾强化制备二氧化碳水合物的方法,设计了一套喷雾强化制备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实验装置,并考察了生成过程中系统的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以及二氧化碳气体的消耗量,初步研究了二氧化碳水合物的生成驱动力问题。结果表明:在水合反应系统压力越高、温度越低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水合物的生成驱动力数值的绝对值越大;温度为275.15 K时,随着压力的增加,二氧化碳水合物的生成驱动力不是呈现简单的线性增加,而是从快到慢渐趋于平缓的变化。该系统能很好地应用于气体水合物制备过程中特性和工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水合物 喷雾 生成驱动力 水合反应速率
下载PDF
从增长率角度讨论现代温度与CO_2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家胜 刘秀铭 +1 位作者 吕镔 王兴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2年第1期61-68,共8页
CO2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的观点尚有辩驳的余地.目前CO2是否为气候变化的驱动力还在争论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讨论驱动力的变化应该从加速度也就是增长率的角度来深入.从增长率的角度来研究,可以发现CO2增长率(12月减1月)与温度增长率... CO2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的观点尚有辩驳的余地.目前CO2是否为气候变化的驱动力还在争论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讨论驱动力的变化应该从加速度也就是增长率的角度来深入.从增长率的角度来研究,可以发现CO2增长率(12月减1月)与温度增长率(年均温度之差)的波动节奏一致,但是温度的增长率没有明显的长期趋势,而CO2增长率长期持续升高,表明两者驱动力有些关联又有些区别.计算表明CO2在长期的地质历史时期以及短尺度的现代变化中都落后于温度的变化,它不是温度变化的驱动力而是产物.CO2的增长率的表现可以理解为自然和人为2种作用力的合力作用的结果,前者保证了它与温度的年际节奏一致,后者提供了长期趋势的变化.线性回归的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排放的CO2对大气的CO2的贡献率为4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温度 驱动力 增长率
下载PDF
建设用地对碳排放的影响关系研究 被引量:52
18
作者 杜官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36,共5页
研究目的:研究建设用地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随机形式的环境影响对人口、人均GDP和建设用地回归分析的STIRPAT模型方法。研究结果:测算1997—2007年分省碳排放量,分析1997—2007年碳排放对人口、人均GDP和建设用地的弹性系数... 研究目的:研究建设用地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随机形式的环境影响对人口、人均GDP和建设用地回归分析的STIRPAT模型方法。研究结果:测算1997—2007年分省碳排放量,分析1997—2007年碳排放对人口、人均GDP和建设用地的弹性系数。研究结论:人口、人均GDP和建设用地扩张是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建设用地扩张作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直接体现,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可起到抑制或缓解碳排放影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驱动因素 建设用地
下载PDF
基于KAYA模型的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碳排放及其驱动因素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兆君 李婷婷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0-294,347,共6页
本研究运用KAYA模型,选取2001~2010年的数据,对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0年来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碳排放总量持续增加;人口数量、经济发展、单位能耗碳排放三个因素对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碳... 本研究运用KAYA模型,选取2001~2010年的数据,对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0年来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碳排放总量持续增加;人口数量、经济发展、单位能耗碳排放三个因素对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碳排放量基本为正向影响,单位GDP能源强度则主要为负向影响;经济发展和单位GDP能源强度是影响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而人口数量和单位能耗碳排放对碳排放影响较低。基于上述实证分析,本研究提出环境政策调控、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等建议,以减少林区碳排放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YA 模型 碳排放 驱动因素 低碳经济
下载PDF
北京市二氧化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及减排路径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乐琴 黄炎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5年第4期85-90,共6页
实现低碳发展对北京市意义重大。北京市近二十年来人口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二三产业结构发生巨变,能源效率持续提高,因此运用STIRPAT模型对北京市(1995—2012年)二氧化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人口、产业结构、能... 实现低碳发展对北京市意义重大。北京市近二十年来人口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二三产业结构发生巨变,能源效率持续提高,因此运用STIRPAT模型对北京市(1995—2012年)二氧化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人口、产业结构、能源强度、人均GDP依次对北京市二氧化碳排放产生正向驱动作用。北京市低碳发展任重道远,需要在控制人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度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等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 驱动因素 低碳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