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ry cropland changes in China's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during the period 1990 to 2015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Ming-feng TIAN Feng-xia +3 位作者 HE Xiu-bin Raheel ANJUM BAO Yu-hai Adrian LCOLLINS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3期516-527,共12页
Monitoring and analyzing changes in the extent of cultivated land may inform strategic decisions on issues of environmental and food security.The dry cropland area of 12000 km^2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TGR... Monitoring and analyzing changes in the extent of cultivated land may inform strategic decisions on issues of environmental and food security.The dry cropland area of 12000 km^2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TGRR)of China is essential for feeding the local population of^20 million,but is highly prone to soil erosion,leading to the delivery of excessive amounts of sediment and associated pollutants to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TGR),and causing serious eco-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Against this background,this paper used Landsat images and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to analyze the altitudinal distribution of,and dynamic changes in,the area of dry cropland during the period 1990 to 2015.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dry cropland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elevation range of 200-600 m.The dry cropland area decreased from 12525.37 km^2to 11796.27 km^2during the 25-year study period,including a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rate of decrease from 6.93 km^2/yr to 43.99 km^2/yr after 2000.The largest decline in the dry cropland area occurred in the elevation range of 600-900 m.The transformations between dry cropland and forest revealed the impact of the TGR operation on the extent of dry cropland.A total of 528.79 km^2of dry cropland with slopes>25°were converted to forest after 2000,whereas a total of 642 km^2of forest was converted to dry croplan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and these conversions mainly occurred between the elevation of 200–900 m.These spatiotemporal changes in the dry cropland area are likely to raise new issues concerning food security in the TGR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 cropland ALTITUDE RESERVOIR operatio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LANDUSE change Soil EROSION
下载PDF
静态箱法测定旱地农田温室气体时密闭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万运帆 李玉娥 +2 位作者 林而达 高清竹 秦晓波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6年第2期122-124,共3页
应用自动观测装置对华北平原冬小麦田典型天气条件下密闭箱内气体排放通量进行了连续测定,分析了不同气体排放通量的变化过程,研究了密闭时间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CO2的密闭时间应不超过25min,测定N2O的密闭时间以15~30min为... 应用自动观测装置对华北平原冬小麦田典型天气条件下密闭箱内气体排放通量进行了连续测定,分析了不同气体排放通量的变化过程,研究了密闭时间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CO2的密闭时间应不超过25min,测定N2O的密闭时间以15~30min为宜,测定CH4的密闭时间应在30min以内.此结果对静态箱法测定农田温室气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箱法 温室气体 排放通量 测定时间 旱地农田
下载PDF
四川旱耕地生产、生态问题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邓良基 凌静 +1 位作者 张世熔 胡玉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11,共4页
四川地域辽阔 ,地貌以山地和高原为主 ,农耕地分布范围广 ,旱耕地比重大 ,水土流失和与之相关的旱、洪灾害等生产、生态问题突出 ,既导致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 ,又给长江中下游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 ,四川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除实施天... 四川地域辽阔 ,地貌以山地和高原为主 ,农耕地分布范围广 ,旱耕地比重大 ,水土流失和与之相关的旱、洪灾害等生产、生态问题突出 ,既导致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 ,又给长江中下游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 ,四川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除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外 ,旱耕地 ,特别是旱坡耕地 (2°~ 2 5°)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既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水土流失 旱耕地 综合治疗 退耕还林 可持续利用 四川
下载PDF
粉垄耕作对南方旱坡木薯种植地水土流失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斌 甘秀芹 +7 位作者 韦本辉 周佳 申章佑 李艳英 劳承英 胡泊 周灵芝 吴延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806-2811,共6页
为探究粉垄等耕作方式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南方15°坡耕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在粉垄耕作与传统耕作2种耕作处理下,木薯生育不同时期坡耕地水土流失情况,以及对木薯产量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木薯苗期、薯... 为探究粉垄等耕作方式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南方15°坡耕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在粉垄耕作与传统耕作2种耕作处理下,木薯生育不同时期坡耕地水土流失情况,以及对木薯产量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木薯苗期、薯块膨大期和成熟期,与传统耕作相比,粉垄耕作增加土壤蓄水量,且随土层加深蓄水量增加效果更明显,40~60cm土层土壤蓄水量分别增加14.93%、15.60%和18.03%;地表径流量减少42.03%,土壤流失量减少44.62%,氮、磷和钾养分流失量分别减少49.61%、31.22%和42.49%;木薯产量增加20.13%。粉垄耕作可提高南方旱坡地的土壤蓄水能力,有效减少地表产流次数和径流量,显著减少土壤、水分以及养分的流失,促进木薯生长发育、产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耕作 旱坡地 水土流失 产量提高 木薯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的黑龙江省旱耕地分类 被引量:5
5
作者 殷世平 刘丹 +1 位作者 郭立峰 朱海霞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2-96,共5页
基于决策树和EOS/MODIS数据,参考黑龙江省的农事活动和农作物发育期数据,对该省旱耕地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利用MODIS较高时间分辨率的特点,提取该省植被物候信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对旱耕地分布及面积的定量描述;由于黑龙江省的干... 基于决策树和EOS/MODIS数据,参考黑龙江省的农事活动和农作物发育期数据,对该省旱耕地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利用MODIS较高时间分辨率的特点,提取该省植被物候信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对旱耕地分布及面积的定量描述;由于黑龙江省的干湿冷暖差异较大,按气候特征分区进行旱耕地判识的效果较好,总体精度可达到85.27%,Kappa系数0.8415。该项研究可为黑龙江省旱耕地面积数据的及时获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树 旱耕地 MODIS 黑龙江省
下载PDF
张家界旱地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尹力初 罗兰芳 +2 位作者 彭宇 周曙光 罗建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5-528,共4页
采用土壤养分测试、吸附试验和温网室生物盆栽试验相结合的诊断程序,以高粱为指示作物,对张家界市桑植县3种旱地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进行了系统诊断。结果表明:张家界市旱地土壤中有效Ca、Fe、Mn和B含量普遍丰富,且对P素养分的吸附能力强... 采用土壤养分测试、吸附试验和温网室生物盆栽试验相结合的诊断程序,以高粱为指示作物,对张家界市桑植县3种旱地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进行了系统诊断。结果表明:张家界市旱地土壤中有效Ca、Fe、Mn和B含量普遍丰富,且对P素养分的吸附能力强;生物盆栽试验中3种供试土壤上缺N、缺P、缺S分别使高粱生物量平均减少79%、41%、33%。由此,N、P、S分别是张家界旱地土壤中普遍存在的第一、二、三养分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限制因子 系统研究法 旱地
下载PDF
桑植县旱地与水田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尹力初 罗兰芳 +2 位作者 彭宇 周曙光 罗建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4-597,共4页
以高粱为指示作物,采用土壤养分测试、吸附试验和温网室生物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张家界市桑植县旱地与水田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进行了系统诊断.结果表明,桑植县旱地和水田土壤中有效Ca、Fe、Mn、B含量丰富,且对P素养分的吸附固定能力... 以高粱为指示作物,采用土壤养分测试、吸附试验和温网室生物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张家界市桑植县旱地与水田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进行了系统诊断.结果表明,桑植县旱地和水田土壤中有效Ca、Fe、Mn、B含量丰富,且对P素养分的吸附固定能力强.在生物盆栽试验中,旱地土壤缺N、P、S、Mg、Mo、Zn,高粱生物量分别减少81%、53%、45%、41%、31%、21%;水田土壤缺N、P、S、Zn,高粱生物量分别减少75%、68%、29%、19%.旱地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比水田相对多,但它们的第1、2、3养分限制因子均为N、P、S.由此,在桑植县的水田和旱地土壤施肥时要优先保证充足的N、P、S、Zn肥供应,在旱地中还要供应适量的Mg、Mo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旱地 水田 限制因子 系统研究法 湖南桑植
下载PDF
四川旱耕地的特征、问题及持续利用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邓良基 侯大斌 凌静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B12期96-102,共7页
四川是农业大省 ,农耕地在农业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农耕地中旱耕地比重大 ,旱耕地特征明显 ,生产、生态问题突出 ,土壤养分贫乏 ,水土流失和与之相关的旱、洪灾害严重 ,导致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低下。因此 ,四川农业可持续发展中 ,... 四川是农业大省 ,农耕地在农业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农耕地中旱耕地比重大 ,旱耕地特征明显 ,生产、生态问题突出 ,土壤养分贫乏 ,水土流失和与之相关的旱、洪灾害严重 ,导致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低下。因此 ,四川农业可持续发展中 ,旱耕地 ,特别是旱坡耕地 (6~2 5°)的综合治理和持续利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旱耕地 综合治理 退耕还林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我国主要旱地作物水分供需状况分析及改善对策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应林 高素华 郭建平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4年第2期331-341,共11页
建立了一个农田水分计算和评价模型 ,并利用 1 961~ 2 0 0 0年月平均气候和有关作物资料 ,计算分析了我国 5种主要旱地作物 (春小麦、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和棉花 )的理论需水量及其时空分布 ,利用水分订正系数为指标评价作物需水量... 建立了一个农田水分计算和评价模型 ,并利用 1 961~ 2 0 0 0年月平均气候和有关作物资料 ,计算分析了我国 5种主要旱地作物 (春小麦、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和棉花 )的理论需水量及其时空分布 ,利用水分订正系数为指标评价作物需水量的满足程度。结果表明 ,气候条件对不同作物生产影响不同 ,比如小麦生育期内普遍严重缺水 ,玉米生育期水分供应比较充足 ,但在山西、陕西等地 ,夏玉米的播种期、出苗期及拔节期 (6~ 8月 )也存在明显的水分亏缺现象。作者针对我国北方农田干旱严重、水分供需很不平衡的情况 ,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农作物 水分供需 月平均气候
下载PDF
干旱河谷区坡耕地等高植物篱种植系统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被引量:43
10
作者 孙辉 唐亚 +1 位作者 赵其国 张炎周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A01期84-87,103,共5页
金沙江干旱河谷区坡耕地固氮植物篱种植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 ,植物篱与农作物利用土壤水分的深度不同 ,植物篱在旱季主要利用 5 0 cm以下深层土壤水分来度过严酷的旱季 ,在雨季促进水分向深层土壤渗透 ,提高 0~ 15 0 cm土层贮水量 ;据... 金沙江干旱河谷区坡耕地固氮植物篱种植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 ,植物篱与农作物利用土壤水分的深度不同 ,植物篱在旱季主要利用 5 0 cm以下深层土壤水分来度过严酷的旱季 ,在雨季促进水分向深层土壤渗透 ,提高 0~ 15 0 cm土层贮水量 ;据剖面含水量的变异程度可将剖面分为 4个层次 :水分剧变层、水分渐变层、水分弱变层和水分稳定层 ,其中植物篱模式下剧变层为 0~ 30 cm,渐变层为 30~ 10 0 cm ,弱变层为 10 0~ 15 0 cm,稳定层在15 0 cm以下 ,而传统耕作坡地和裸坡地 (梯地 )分别为剧变层 0~ 30 cm,渐变层为 30~ 5 0 cm,弱变层为 5 0~ 12 0cm ,稳定层在 12 0 cm以下 ,渐变层厚度显著小于植物篱种植模式。植物篱模式提高系统中土壤水分周转库容 ,不仅有利于雨季调节地表径流 ,而且有利于旱季改善土壤水分条件。在时间上 ,一个旱季 -雨季周期内干热河谷坡耕地土壤水分动态可分为 3个时期 :水分消耗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等高固氮植物篱 坡耕地 土壤水分
下载PDF
叶面喷施锌、硼、锰肥对兰州百合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鹏 张文涛 路喆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5-298,共4页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坡耕地条件下研究了叶面喷施Zn、B、Mn3种微量元素肥对兰州百合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鳞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Zn、B、Mn肥均能提高百合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及分配效率,增加鳞茎产量;200mg·L-1的Zn、B、M...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坡耕地条件下研究了叶面喷施Zn、B、Mn3种微量元素肥对兰州百合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鳞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Zn、B、Mn肥均能提高百合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及分配效率,增加鳞茎产量;200mg·L-1的Zn、B、Mn肥处理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最为显著,分别较对照提高26.5%、31.8%和23.6%;Zn、B肥有利于光合物质向鳞茎转移分配,200mg·L-1的Zn、B肥处理收获期鳞茎所占干物质比率较对照分别提高4.16和2.44个百分点;喷施Mn肥处理鳞茎所占干物质比率较对照有所降低,降幅与喷施浓度呈正相关。200mg·L-1Zn、B肥和100mg·L-1Mn肥处理对百合鳞茎的增产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微量元素 干物质积累 鳞茎产量 坡耕地
下载PDF
甘肃黄土高原旱作区土壤贮水量对春小麦水分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邓振镛 王强 +4 位作者 张强 王润元 白虎志 王劲松 徐金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25-430,共6页
选择甘肃黄土高原旱作区5个春小麦测站2m土层深度多年土壤贮水量与产量资料,从大气降水-土壤水-作物循环系统的理论出发,研究了土壤贮水量和农田耗水量对春小麦水分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域是一个贮水和保水性能较好的天然土壤水库... 选择甘肃黄土高原旱作区5个春小麦测站2m土层深度多年土壤贮水量与产量资料,从大气降水-土壤水-作物循环系统的理论出发,研究了土壤贮水量和农田耗水量对春小麦水分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域是一个贮水和保水性能较好的天然土壤水库,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2m土层最大贮水量分别达470mm、582mm和617mm,但实际贮水量只有190mm、230mm和370mm,实际贮水量只相当于最大贮水量的40%、40%和60%,总的趋势是随湿润度增加而增大.干旱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分别为春小麦全生育期2m土层农田实际耗水量153mm、175mm和323mm,有随湿润度增大而增加的趋势.土壤贮水量是该区域春小麦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土壤水分籽粒生产力为0.24~1.0kg.mm-1,平均为0.67kg.mm-1,总生物产量生产力为1.41kg.mm-1,随干旱程度增加明显递减.对不同水分气候区要采取增加土壤水库库容的各种抗旱措施,以提高土壤贮水量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黄土高原 旱作区 春小麦 土壤贮水量 农田耗水量 水分生产力
下载PDF
四川地区旱耕地生产中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探索
13
作者 杨培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552-555,共4页
四川地域辽阔,地貌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农耕地分布范围广,旱耕地比重大,水土流失和与之相关的旱、洪灾害等生产、生态问题突出,既导致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又给长江中下游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四川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除实施天然林保护... 四川地域辽阔,地貌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农耕地分布范围广,旱耕地比重大,水土流失和与之相关的旱、洪灾害等生产、生态问题突出,既导致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又给长江中下游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四川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除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外,旱耕地,特别是旱坡耕地(2°~25°)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既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也是四川农业持续发展不能忽视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旱耕地 综合治理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下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小麦农田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叶杉 张仁陟 +2 位作者 张军 蔡立群 武均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4-41,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陇中旱作小麦农田不同生育时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旱区农业合理施用氮肥、减排温室气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长期施氮春小麦田为供试土壤,其中5个处理组氮肥投入量分别为0,52.5,105.0,157.5,210.0k...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陇中旱作小麦农田不同生育时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旱区农业合理施用氮肥、减排温室气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长期施氮春小麦田为供试土壤,其中5个处理组氮肥投入量分别为0,52.5,105.0,157.5,210.0kg/hm^2.采用静态暗箱-气象色谱法测定旱作小麦农田土壤N_2O的排放通量,利用EGM-4便携式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测定小麦农田土壤CO_2的排放通量.【结果】春小麦全生育期内,不同施氮水平下N_2O排放通量变化趋势一致,其中在分蘖期(4月25日)、抽穗期(6月8日)和灌浆期(7月10日)出现排放峰,且灌浆期排放峰明显高于其他时期,出苗期出现排放最低峰.在灌浆期N_5处理组N_2O气体通量最高,其排放值为0.806mg/(m^2·h).CO_2通量变化在不同处理间较为一致,在分蘖期前变化幅度较小,至三叶期开始降低,其中N_1、N2处理组在三叶期到分蘖期CO_2通量变化幅度最大,分别从0.563、0.402μmol/(m^2·s)降低到0.238,0.183μmol/(m^2·s),其他处理变化幅度较小.相关分析发现,N_2O平均通量与各土层土壤温度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与0~5cm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与5~10cm和10~30cm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96和0.105.CO_2平均通量与各土层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27、0.419和0.367;与0~5cm和10~30cm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9和0.385.【结论】在整个生育期内,小麦田N_2O和CO_2的排放量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共同影响.同时,小麦田不同施氮水平处理下N_2O的平均排放通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且N_5处理组N_2O排放量最高;小麦田CO_2的平均排放通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N_1处理组CO_2排放通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田 CO2 N2O 施氮 土壤温度 水分
下载PDF
干热干旱河谷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还草模式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世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38,共4页
为了得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针对我国退耕还林还草主要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开展的实际 ,在两大流域分别选取一个典型的植被恢复困难的类型区 ,即长江上游的干热干旱河谷区、黄河上中游的黄土丘陵沟壑区 .利用适地适树... 为了得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针对我国退耕还林还草主要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开展的实际 ,在两大流域分别选取一个典型的植被恢复困难的类型区 ,即长江上游的干热干旱河谷区、黄河上中游的黄土丘陵沟壑区 .利用适地适树理论、正交实验设计和建立半永久全封闭径流观测场的方法 ,对树种的选择、配置和生态效益进行了研究 .最后提出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包括其类型区域范围、自然资源特点、社会经济特点、主要限制因子、基本技术思路、林草类型结构、植被恢复方式、植被恢复技术、主要树种草种、经营管护方式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干旱河谷区 黄土丘陵沟壑区 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下载PDF
等高固氮植物篱间作甘蔗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袁运亮 孙辉 唐亚 《甘蔗(福建)》 2002年第3期6-8,共3页
宁南县应用等高固氮植物篱间作甘蔗模式的试验结果表明 ,金沙江干热河谷坡耕地上沿等高线每隔 6 m培植固氮植物篱 2年后 ,在植物篱之间的作物种植带上种植地膜甘蔗 ,种植期浇灌 l次 ,单位面积产量 12 8t/hm2 ,产值 2 5 6 0 0元 /hm2 ,... 宁南县应用等高固氮植物篱间作甘蔗模式的试验结果表明 ,金沙江干热河谷坡耕地上沿等高线每隔 6 m培植固氮植物篱 2年后 ,在植物篱之间的作物种植带上种植地膜甘蔗 ,种植期浇灌 l次 ,单位面积产量 12 8t/hm2 ,产值 2 5 6 0 0元 /hm2 ,比传统旱坡地甘蔗分别高 70 .6 7%、 74 .86 % ,甘蔗种植期用水量比传统旱坡地甘蔗下降 2 1.31% ,节约用水 2 14 5 m3 /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高固氮植物篱 间作 甘蔗 种植技术
下载PDF
旱作农田秋播决策水分指标初探
17
作者 陈林祥 李树军 马玉堂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2-15,共4页
以旱作冬小麦农田水分平衡实验为基础 ,分析了旱田适宜秋播和不适宜秋播的水分条件 ,并初步归纳了一组简便实用的秋播决策水分指标 ,经实践和历史资料验证 ,效果较好。
关键词 旱作农田 秋播决策 水分指标 冬小麦 需水量 耗水量 降水量
下载PDF
1992—2018年中国旱作农田土壤湿度的时空模式及气象驱动因素 被引量:6
18
作者 庄慧敏 张朝 +2 位作者 程飞 张亮亮 何邦科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308-2321,共14页
土壤湿度作为影响陆气水热交换的重要变量,指示了干旱的演变特征。为揭示中国旱作农田土壤湿度的变化特征及其气象驱动要素,本文利用站点数据研究了1992—2018年中国旱作农田土壤湿度变化趋势的时间和空间特征,采用相关性、敏感性分析... 土壤湿度作为影响陆气水热交换的重要变量,指示了干旱的演变特征。为揭示中国旱作农田土壤湿度的变化特征及其气象驱动要素,本文利用站点数据研究了1992—2018年中国旱作农田土壤湿度变化趋势的时间和空间特征,采用相关性、敏感性分析等方法探究了土壤湿度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01年中国旱作农田土壤湿度的变化趋势发生转折,土壤湿度年际变化普遍由下降趋势变为上升趋势,主要由夏季和秋季土壤湿度主导。而且土壤湿度的变化存在空间异质性,2001年后东北地区的土壤湿度在显著增加,而西南地区在显著下降。降水量和蒸散发的时空变化是土壤湿度趋势发生时空变化的主要原因,二者存在协同作用,北方地区由降水主导,南方地区由蒸散发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旱作农田 时间趋势 空间分异 气象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