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loitation Countermeasures of Farming Culture Tourism in the Dabie Mountains: Thinking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Hani Terrac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Yunan Province 被引量:1
1
作者 WU Yingjie ZENG Bo +2 位作者 GAN Chang DUAN Tao CHEN Liju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7年第3期109-111,114,共4页
Farming culture is the main part of Chinese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lso the important spiritu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to construct the core values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new era, fully exploring a... Farming culture is the main part of Chinese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lso the important spiritu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to construct the core values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new era, fully exploring and making full use of farming culture resources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protection,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successful brand shaping of Hani terrace tourism could provide experience for the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farming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in other areas of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process of Hani terrace tourism as well a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other regions for reference, ideas of developing farming culture tourism in the Dabie Mountains we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rming culture tourism Exploitation countermeasures Hani terraces The Dabie Mountains
下载PDF
Planning Method of Eco-environment Restoration Based on Enlarging Terrace and De-farming in Loess Hilly Region——A Case Study of Yangou Catchment
2
作者 Lijuan DANG Yong X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年第8期62-67,共6页
After expatiating the guiding ideology,contents,standards and principles of eco-environment restoration based on enlarging terrace and de-farming,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planning method and technical flow of enlargin... After expatiating the guiding ideology,contents,standards and principles of eco-environment restoration based on enlarging terrace and de-farming,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planning method and technical flow of enlarging terrace and garden plot in a small catchment of loess hilly region by means of GIS spatial analysis technology,and then the planning method was applied in Yangou catchment.The result showed that it is practicabl,and the areas of newly-built terrace and garden plot in Yangou catchment are at least 295.06 and 4.61 hm2,so that the areas of basic farmland and garden plot reach 359.23 and 622.69 hm2.After the land use structure is regulated,the forest coverage is 48.87%,and the permanent vegetation coverage is about 75% in Yangou catchment,while sediment reduction benefit is above 80% in slope land.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Yangou catchment can yield 1 645.13 tons of food supplies,above 9 340 tons of apples,and can feed 7 500 sheep every y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LARGING terrace and de-farming PLANNING method o
下载PDF
Tourist preferences for agricultural landscapes:a case study of terraced paddy fields in Noto Peninsula,Japan 被引量:5
3
作者 CHEN Bixia QIU Zhenmian NAKAMURA Koj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10期1880-1892,共13页
Many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have been formed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and co-evolution of nature and people, and represent the living landscapes shaped over time through intensive and continuous human cultivation. Ter... Many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have been formed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and co-evolution of nature and people, and represent the living landscapes shaped over time through intensive and continuous human cultivation. Terraced paddy fields are being re-evaluated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multiple functions they fill beyond only rice cultivation, particularly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national biodiversity strategy of Japan. Since the 1990 s, terraced paddy fields have been considered a representative cultural landscape of Japan and, at the same time, multi-stakeholder conservation activities have been conducted throughout Japan to reverse the increasing abandonment of terraces. Shiroyone Senmaida is an outstanding cultural landscape and a major tourist attraction in Noto Peninsula, Ishikawa Prefecture, which was designated through an initiative by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 as a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GIAHS) pilot site in 2011. It is important to clarify tourist preference for terraced paddy field landscapes to contribute to future policy making toward improved agricultural landscape conservation. A key finding of this study is that tourists visiting toenjoy the agricultural landscape are also concerned on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farming methods and preferred to maintain the naturalness of the landscape. Respondents with higher educational levels and greater concern for the biological and traditional farming knowledge aspects of the rice terraces were also more inclined to favor sustainable farming practices. Tourists preferred to maintain the naturalness and rurality of the agricultural landscape, and indicated that construction of excessive tourist facilities would cause the landscape to deteriorate.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local community and surroundings, including rural settlements, hills, and forests, should also be conserved together with the scenic terr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al landscape Landscape aesthetics Landscape naturalness terraced land Traditional farming Tourist preference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水保措施在不同坡度坡耕地上优化配置的探讨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学强 蔡强国 和继军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74,共7页
红壤丘陵区的坡耕地水土流失是比较严重的,选择适当的治理措施,对于减轻坡耕地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着重研究了耕作措施、梯田措施、植物篱措施在坡耕地不同坡度上的蓄水保土效益。得出以下结论:坡度对3种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 红壤丘陵区的坡耕地水土流失是比较严重的,选择适当的治理措施,对于减轻坡耕地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着重研究了耕作措施、梯田措施、植物篱措施在坡耕地不同坡度上的蓄水保土效益。得出以下结论:坡度对3种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都有一定的限制作用,随着坡度的增大,不同措施的效益会随之减小。耕作措施一般在0°~5°能够发挥较高水土保持效益;梯田措施能够在0°~15°发挥较高水土保持效益;而植物篱措施只要在〈250的坡耕地都能够发挥较高水土保持效益。从而建立了在0°~5°、5°~15°、15°~25°3个坡度级别的坡耕地上分别采用以耕作措施、梯田措施、植物篱措施为主的治理措施进行治理,在〉255°的坡耕地退耕还林的红壤地区的坡耕地的治理优化配置方案,可以达到既防止水土流失又节约资源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度 坡耕地 耕作措施 梯田措施 植物篱
下载PDF
元阳白脚老粳水稻地方品种内遗传异质性及意义 被引量:12
5
作者 高东 王云月 +2 位作者 何霞红 李成云 朱有勇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83-291,共9页
云南部分水稻(Oryza sativa L.)地方品种栽培历史悠久,是种质资源有效保护、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极佳材料。本研究对一个栽种历史悠久的水稻地方品种的内部遗传异质性进行了微卫星(SSR)分析。采用24对引物对来自元阳新街镇4个寨子的40份白... 云南部分水稻(Oryza sativa L.)地方品种栽培历史悠久,是种质资源有效保护、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极佳材料。本研究对一个栽种历史悠久的水稻地方品种的内部遗传异质性进行了微卫星(SSR)分析。采用24对引物对来自元阳新街镇4个寨子的40份白脚老粳品种以及5份对照品种进行了遗传背景分析,共检测出114个等位基因,其中在40份白脚老粳地方品种中检测到98个等位基因。UPGMA法构建的系统树显示,45份水稻品种遗传相似系数在0.413~1.000之间,而40份白脚老粳地方品种遗传相似系数在0.762~1.000之间,该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非均匀地按地理位置分布,大新寨白脚老粳地方品种遗传丰度最高,小水井的遗传丰度最低。研究表明,相同地方品种不同村寨的居群遗传多样性不同,当地农民通过村寨之间的交换维系地方品种的永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梯田 农家保护
下载PDF
基于曲面耕作半径与MaxENT模型的哈尼梯田区聚落格局优化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志林 李石华 +7 位作者 角媛梅 丁银平 刘澄静 张娟 李绒 邱应美 赵冬梅 查智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42-252,共11页
乡村聚落格局优化是土地整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对缓解区域人地矛盾,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元阳县为研究区,采用曲面距离法计算耕作半径,以景观连接度和缓冲区法计算耕... 乡村聚落格局优化是土地整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对缓解区域人地矛盾,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元阳县为研究区,采用曲面距离法计算耕作半径,以景观连接度和缓冲区法计算耕地重叠区(耕作强度),再结合耕作通勤时间计算得到哈尼梯田区的适宜耕作半径。然后依据遗产保护要求与适宜耕作半径识别出聚落格局整理区,引入生态模型MaxENT,以气候、地质地貌及社会经济等4大类的11个因子为数据源模拟得到新增聚落的空间位置,提出聚落格局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基于曲面距离和耕作重叠计算得到的全县最适宜耕作半径为1041m。2)依据遗产保护和适宜耕作半径分析识别出需要进行聚落格局优化的区域为遗产核心区的新街镇、小新街乡,其余地区为聚落低密度区。3)通过MaxENT模型分析影响聚落分布的因子表明,遗产区为气候因子即降水和气温、小新街乡为气温和旅游中心距离,聚落低密度区则为海拔和岩性。4)MaxENT模型模拟的新增聚落空间位置及格局优化表明,遗产区内潜在适宜聚落区面积为18.42 km^2,其中核心区内聚落根据遗产保护条例整体保留,新增人口可外迁至缓冲区(沙拉托乡)内的潜在适宜区;小新街乡内潜在适宜聚落用地面积为9.26 km^2,区内聚落就近迁入潜在适宜区;其余聚落低密度区内的潜在适宜居住面积为92.26 km^2,在潜在适宜区内选址聚集为2~3个聚落群。该文研究结果可为哈尼梯田基本农田改造、撤村并点、遗产保护规划、聚落空间结构调整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 优化 哈尼梯田 MaxENT模型 曲面耕作半径 聚落空间格局
下载PDF
黄土丘陵“梯田退耕”生态重建及地域分异特征 被引量:14
7
作者 徐勇 田均良 沈洪泉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0-437,共8页
基于黄土丘陵区过去10年科技攻关成果及延安燕沟流域示范成功经验,在总结“梯田退耕”生态重建模式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坡耕地和1999年农业人口数据计算了各县(市、区)需新修梯田、园地扩建、林草植被恢复的面积及投资需求额度... 基于黄土丘陵区过去10年科技攻关成果及延安燕沟流域示范成功经验,在总结“梯田退耕”生态重建模式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坡耕地和1999年农业人口数据计算了各县(市、区)需新修梯田、园地扩建、林草植被恢复的面积及投资需求额度。通过构建并采用基本农田扩建指数、园地扩建指数、林草植被恢复指数以及投资需求密度等指标对55个县(市、区)进行了类型划分和地域分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需新修梯田面积69.16×104hm2,新扩建经济林果园地面积79.2×104hm2,林草植被恢复面积541.02×104hm2,投资需求总额度158.2×108元;生态重建在地域分布上明显存在两个重点区,一个位于陕北和晋西北交界地区,另一个位于陇东和宁南地区;宜及早制定区域性分类指导政策,并应将有限的资金集中在重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重建 梯田退耕 地域分异 黄土丘陵区 林草植被恢复 投资需求额度
下载PDF
崇义客家梯田传统农耕知识、技术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马艳芹 钱晨晨 +1 位作者 孙丹平 黄国勤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8期154-160,共7页
崇义客家梯田是全国三大景观梯田之一,保护和开发崇义客家梯田系统的耕作知识和技术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围绕崇义客家梯田的修建与管理、传统耕作模式的类型、传统水稻栽培... 崇义客家梯田是全国三大景观梯田之一,保护和开发崇义客家梯田系统的耕作知识和技术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围绕崇义客家梯田的修建与管理、传统耕作模式的类型、传统水稻栽培技术、传统农具等方面的专题进行了走访,对"崇义客家梯田稻作农业系统的传统耕作知识与技术体系"进行了全面考察,收集了客家传统农具、水稻栽培、梯田水资源管理等相关内容的图文资料,了解了当地政府及农民对"江西崇义客家梯田"传统耕作技术的认识及传统农耕技术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客家梯田作为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活化石,展现了中国古代农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它加以保护和开发,不仅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农耕文明,而且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梯田的开发与保护,将使梯田的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都得到提升,对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梯田 传统耕作 知识 技术 崇义
下载PDF
垄作梯式栽培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和根区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佘玮 黄璜 +2 位作者 郑华斌 姚林 崔国贤 《作物研究》 2015年第4期357-361,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垄作梯式栽培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以及根区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平作相比,垄作梯式栽培处理水稻的生物量和千粒重显著提高,茎生物量高7.15%,叶生物量高6.88%,籽粒生物量高4.89%,千粒重高4.86%;与平作相比,水稻...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垄作梯式栽培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以及根区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平作相比,垄作梯式栽培处理水稻的生物量和千粒重显著提高,茎生物量高7.15%,叶生物量高6.88%,籽粒生物量高4.89%,千粒重高4.86%;与平作相比,水稻氮磷钾的总吸收量显著提高,分别高7.39%、12.84%和5.58%,经济系数和收获指数差异不显著;与平作相比,垄作栽培处理水稻根区土壤的氮磷钾含量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有较大幅度增加。综合分析,垄作梯式栽培提高了水稻养分吸收利用效率,保持了土壤肥力,水稻齐穗期前保肥能力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垄作梯式栽培 养分吸收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哈尼梯田旅游对大别山农耕文化旅游的启示与借鉴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丽军 罗芳 +1 位作者 柯珍堂 夏庆利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4291-4293,4299,共4页
农耕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部分,也是构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新时期充分挖掘、利用农耕文化资源,对于保护、传承、创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哈尼梯田旅游的快速发展及其品牌的成功塑造,... 农耕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部分,也是构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新时期充分挖掘、利用农耕文化资源,对于保护、传承、创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哈尼梯田旅游的快速发展及其品牌的成功塑造,为我国其他地区开发、利用农耕文化旅游资源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在分析哈尼梯田旅游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借鉴成功经验,提出大别山农耕文化旅游发展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文化旅游 哈尼梯田 大别山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梯田退耕”生态重建规划方法——以燕沟流域为例 被引量:12
11
作者 徐勇 田均良 刘普灵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37-645,F003,共10页
论文在阐述“梯田退耕”生态重建规划指导思想、内容、标准及宜遵循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提出并探讨了针对黄土丘陵区中小尺度流域或行政村合理布建梯田和经济林果园地等的规划方法及技术流程,进而将其应用于燕沟流... 论文在阐述“梯田退耕”生态重建规划指导思想、内容、标准及宜遵循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提出并探讨了针对黄土丘陵区中小尺度流域或行政村合理布建梯田和经济林果园地等的规划方法及技术流程,进而将其应用于燕沟流域,研究结果表明业已探讨的规划方法是可行的和实用的。按规划结果,燕沟流域至少需新修梯田295.06hm2、果园4.61hm2,使其基本农田达到359.23hm2、果园面积达到622.69hm2;森林覆盖率48.87%,林灌草植被覆盖率可达75%,坡地减沙效益在80%以上。农业发展预计每年可实现粮食总产1645.13t、苹果总产9340t以上,载畜量可达7500只羊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田退耕 生态重建规划方法 燕沟流域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水稻梯式栽培垄上养鸡垄沟养鱼的技术设计与思考 被引量:4
12
作者 梁玉刚 陈奕沙 +4 位作者 余政军 胡雅林 陈灿 王华 黄璜 《中国稻米》 2019年第6期6-9,共4页
为协调水稻高产与经济收入、品质、水分利用率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水稻梯式栽培垄上养鸡垄沟养鱼的生态种养技术。通过稻田起垄改变常规水稻栽培模式,保持垄上湿润无水状态,垄沟蓄水且保持一定水位,从而为鸡和鱼的生长开辟空间,鸡和... 为协调水稻高产与经济收入、品质、水分利用率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水稻梯式栽培垄上养鸡垄沟养鱼的生态种养技术。通过稻田起垄改变常规水稻栽培模式,保持垄上湿润无水状态,垄沟蓄水且保持一定水位,从而为鸡和鱼的生长开辟空间,鸡和鱼分别在垄上和垄沟捕食与活动,能够防控田间病虫草害的发生,可不施或少施农药,同时鸡和鱼排泄的粪便能够直接还田进而减少肥料的施用量,对培肥土壤、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等具有重要作用。稻田起垄完成后,每年在水稻栽培前清理沟中淤泥即可,实现了稻田免耕。垄沟能够蓄积自然降水,有利于减少水稻生产中的灌溉用水。水稻梯式栽培垄上养鸡垄沟养鱼模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梯式栽培 鸡鱼混养
下载PDF
青海湟源县山坡梯田退耕还林还草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宝山 简成功 +1 位作者 屈海林 张小华 《草原与草坪》 CAS 2008年第4期73-76,共4页
通过对湟源地区阴坡梯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连续9年样区定点观测,结果表明,在梯田栽植的杨树到第9年100%死亡,榆树的成活率只有8%,沙棘的成活率为87.3%,柠条的成活率达100%,但长势不旺。在样区以撂荒自然恢复形成的草本群落生长... 通过对湟源地区阴坡梯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连续9年样区定点观测,结果表明,在梯田栽植的杨树到第9年100%死亡,榆树的成活率只有8%,沙棘的成活率为87.3%,柠条的成活率达100%,但长势不旺。在样区以撂荒自然恢复形成的草本群落生长旺盛,形成了以赖草为优势种,冰草为亚优势种的群落。恢复的第3—4年草本群落干物质产量达550-650g/m^2,到第8—9年达820-880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田 退耕还林 退耕还草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宜走“梯田退耕”的路子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勇 马定国 郭腾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112-115,共4页
在探讨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恶化根源及农业发展定位问题的基础上 ,概括了生态退耕的实质及不同退耕模式的特点。通过对“梯田退耕”与“赈济退耕”、“坝系根治”在退耕规模、投资需求、效益及粮食安全性等方面的对比分析 ,结论认为黄土... 在探讨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恶化根源及农业发展定位问题的基础上 ,概括了生态退耕的实质及不同退耕模式的特点。通过对“梯田退耕”与“赈济退耕”、“坝系根治”在退耕规模、投资需求、效益及粮食安全性等方面的对比分析 ,结论认为黄土丘陵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应及早步入“梯田退耕”的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建设 梯田退耕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农耕传统知识对哈尼梯田传统稻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红崧 王云月 张立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12-120,共9页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传统稻种得以长期保留而不被淘汰,和哈尼族千百年来的农耕实践活动息息相关,为适应当地特质的生态环境,哈尼人积累了大量农耕智慧,这些知识和习惯直接影响着农户稻种的选择和耕种的过程。本研究选择元阳哈尼地区新街镇2...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传统稻种得以长期保留而不被淘汰,和哈尼族千百年来的农耕实践活动息息相关,为适应当地特质的生态环境,哈尼人积累了大量农耕智慧,这些知识和习惯直接影响着农户稻种的选择和耕种的过程。本研究选择元阳哈尼地区新街镇24个村寨进行农户和村寨调查与访谈,调查传统稻种多样性现状、稻种的农艺性状、产量、病情情况、传统稻种流失现状,调查农户生产状况、农田管理方式和过程、农户耕作方式等等。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传统稻种多样性与哈尼族传统农业生产管理方式、传统农耕习惯、农耕知识、农业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探求影响当地传统稻种多样性的8个农耕传统知识影响因素,进一步识别出其中对地方稻种多样性维持和管理有着特殊解释意义的传统品种植面积比例、种子处理方式、种子获取机制、选种依据4个因素,为哈尼梯田传统稻种可持续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传统知识 哈尼梯田 传统稻种 多样性 影响
下载PDF
乡村旅游中沉浸式体验设计策略——联合梯田农耕文化挖掘启示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口丹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35-38,共4页
在乡村旅游中沉浸式体验作为视、触、听、嗅、味觉五感交互体验,能够全面提升旅游者的体验深度,在乡村旅游规划中植入沉浸式体验概念有利于当地农耕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文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乡村旅游概况,充分掌握联合梯田的... 在乡村旅游中沉浸式体验作为视、触、听、嗅、味觉五感交互体验,能够全面提升旅游者的体验深度,在乡村旅游规划中植入沉浸式体验概念有利于当地农耕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文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乡村旅游概况,充分掌握联合梯田的旅游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梳理归纳出联合梯田旅游中农耕文化体验的具体表达模式,并对游客在联合梯田旅游中农耕文化体验的感知、参与行为进行分析,由此提出沉浸式体验设计策略,以期为联合梯田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联合梯田 农耕文化 沉浸式体验 设计介入
下载PDF
梯田观光、稻作农耕与民族文化的互利共生——基于龙脊梯田“四态均衡”模式的考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冯智明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4期96-103,共8页
作为一种全球农业和生态系统的独特类型,梯田是具有多重价值的农业遗产与文化景观,是探讨人地关系议题的典型案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龙脊梯田景区在以景观观光为核心的旅游开发中,构建了梯田观光、稻作农耕系统与红瑶民族文化的... 作为一种全球农业和生态系统的独特类型,梯田是具有多重价值的农业遗产与文化景观,是探讨人地关系议题的典型案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龙脊梯田景区在以景观观光为核心的旅游开发中,构建了梯田观光、稻作农耕系统与红瑶民族文化的互利共生发展模式,初步实现了梯田生态、旅游业态、景观空间形态、民族文化样态的四态均衡;但龙脊梯田景观和村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加强与国际梯田研究组织的互动交流,推进技术、制度和组织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脊梯田 景观 稻作农耕 四态均衡 红瑶
下载PDF
工业梯田—我国土地利用的新模式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红兰 尹奇 罗育新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8-30,45,共4页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土地利用模式—工业梯田。实践证明,该模式对各地的耕地保护及土地集约利用能够起到较为明显的积极作用。为此,通过对各地“工业梯田”的实证研究,指出了该模式对我国土地利用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土地利用模式—工业梯田。实践证明,该模式对各地的耕地保护及土地集约利用能够起到较为明显的积极作用。为此,通过对各地“工业梯田”的实证研究,指出了该模式对我国土地利用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探讨了该模式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工业梯田 综述 土地利用 耕地保护
下载PDF
红河哈尼梯田“稻作—灌溉”系统的地方性知识生产与区域性生态担当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罗丹 《学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6期87-95,共9页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稻作—灌溉”系统,是当地七种世居民族与自然共生演替的集体生态智慧结晶。在1300余年间围绕稻作和灌溉两大主题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当地民族经历了早期创建出敬畏和顺应自然的人地共生、自然和合的生计知识,到逐步形...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稻作—灌溉”系统,是当地七种世居民族与自然共生演替的集体生态智慧结晶。在1300余年间围绕稻作和灌溉两大主题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当地民族经历了早期创建出敬畏和顺应自然的人地共生、自然和合的生计知识,到逐步形成通过集体配置提升对自然资源管理的有效性,不断构建并完善着适应生态变迁、适宜各民族生存发展需求、均衡可持续梯田农耕知识体系的过程。目前,“遗产”名录和生态文化符号不仅赋值强化了梯田农耕民族对地方性知识体系的“文化自信”,而且正在唤醒他们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文化自觉”。传统梯田稻作农耕知识系统在新时代的重构,为当地民族融入和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叙事主旋律,发挥区域性生态担当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哈尼梯田 “稻作—灌溉”系统 地方性知识 生态担当
下载PDF
南方稻作梯田区农业文化与景观保护的关键问题与途径——以紫鹊界梯田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田亚平 凡非得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51-56,共6页
紫鹊界梯田区的农业文化与景观保护的系统要素包括其体现人地协同进化的传统可持续农耕思想与农耕技术、包括传统饮食、节庆、山歌、武术、傩舞、祭祀等在内的农耕习俗与包括互助、配水、护林等乡规民约的农业制度以及包括布局、结构、... 紫鹊界梯田区的农业文化与景观保护的系统要素包括其体现人地协同进化的传统可持续农耕思想与农耕技术、包括传统饮食、节庆、山歌、武术、傩舞、祭祀等在内的农耕习俗与包括互助、配水、护林等乡规民约的农业制度以及包括布局、结构、色彩和景观在内的传统民居与聚落系统。目前各保护主体对其系统价值认识不足;未能有效协调各保护主体及其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保护性机制和体制不完善。需要提高各保护主体对农业文化与景观的自觉保护意识与保护传承能力,推动形成其农业文化与景观保护共同体,完善其农业文化与景观保护利用的利益协调与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鹊界梯田 农业文化 景观 遗产 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