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杜甫以左拾遗参与朝会之始日及其相关问题——《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二首》探析 |
戴伟华
|
《杜甫研究学刊》
|
2024 |
0 |
|
2
|
文本细读、文献考辨与“文心”前置:朝鲜杜诗学研究的基本维度——以左江《杜诗与朝鲜时代汉文学》为中心 |
王成
|
《杜甫研究学刊》
|
2024 |
0 |
|
3
|
民国时代大学杜诗课——作为讲义的高步瀛《杜诗》 |
潘务正
|
《杜甫研究学刊》
|
2024 |
0 |
|
4
|
“杖藜”事象的形成与书写——宋代杜诗接受的一个侧面 |
胡嗣男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5
|
论杜诗的用典艺术 |
韩成武
贺严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2 |
5
|
|
6
|
杜诗学视角下清初学者“意法论”诗学理论和方法 |
刘重喜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7
|
朱庭珍“杜诗学”综论 |
何世剑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2
|
|
8
|
仇兆鳌博学理念下的杜诗批评 |
吴淑玲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9
|
7W模式下中国古典诗歌的海外传播分析——以杜甫诗歌传播为例 |
李燕霞
|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22 |
1
|
|
10
|
从《佳人》诗看杜甫对屈赋女神形象的拓展 |
张思齐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7 |
1
|
|
11
|
杜甫草堂诗研究综述 |
张敬雅
|
《红河学院学报》
|
2015 |
1
|
|
12
|
杜诗几种特殊诗体体制研究及后世接受之述评 |
吴淑玲
韩成武
|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023 |
0 |
|
13
|
朱次琦与近代岭南诗派——以汪辟疆所论为中心 |
张纹华
|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1 |
1
|
|
14
|
王士稹的杜诗学研究及其文化蕴涵 |
孙纪文
姚雪洁
|
《甘肃高师学报》
|
2009 |
0 |
|
15
|
论宋代“诗圣”说的内涵与成因 |
李新
|
《保定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6
|
从创建民族新文化的维度拓展杜诗研究——略论杜诗对人类文化发展的潜在价值 |
张保宁
|
《鄂州大学学报》
|
2001 |
0 |
|
17
|
杜甫诗歌在越南的接受与传播 |
黎文亩
|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3 |
5
|
|
18
|
“杜诗入史”现象与早期杜诗学话语体系 |
吴夏平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9
|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徂徕先醒杜律考》考论 |
何振
|
《华文文学》
|
2023 |
1
|
|
20
|
《杜诗详注》对于宋人研杜资料的引用 |
王斯怡
|
《红河学院学报》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