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甫“诗史”略论 被引量:8
1
作者 高建新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1-104,共4页
杜甫什么样的作品才可以称为"诗史"呢?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察:首先,可以称为"诗史"的作品,主要是指那些反映了社会转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强烈写实性的长篇叙事诗。其次,可以称为"诗史"的作品... 杜甫什么样的作品才可以称为"诗史"呢?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察:首先,可以称为"诗史"的作品,主要是指那些反映了社会转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强烈写实性的长篇叙事诗。其次,可以称为"诗史"的作品,应该是以叙事为主,带起抒情、议论的长篇巨制,在艺术上有独特的成就。再次,可以称为"诗史"的作品,多从诗人自身经历的情境出发,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其中饱含了诗人的血泪和苦难坎坷的人生经历。第四,可以称为"诗史"的作品,必然熔铸了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沉思考及忧国忧民的激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诗史 叙事
下载PDF
从诗圣杜甫到杜南远系列:龙瑛宗杜甫叙事之思想史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羽 李朝霞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0-98,共9页
台湾重要作家龙瑛宗深受杜甫思想影响。早在日据时期,龙瑛宗就通过日文诗歌《杜甫之夜》等作品抒发了对杜甫的仰慕之情,《白色的山脉》等系列小说主人公杜南远的名字取杜甫在南方之意,真实描摹出殖民地小知识分子的思想苦闷史,寄托了“... 台湾重要作家龙瑛宗深受杜甫思想影响。早在日据时期,龙瑛宗就通过日文诗歌《杜甫之夜》等作品抒发了对杜甫的仰慕之情,《白色的山脉》等系列小说主人公杜南远的名字取杜甫在南方之意,真实描摹出殖民地小知识分子的思想苦闷史,寄托了“国破山河在”的哀思。1944年,《白色的山脉》经范泉翻译在上海发表,引发了两岸文坛对弱小民族文学的持续关注。1980年,中文小说《杜甫在长安》等延续了从“杜南远”到“杜甫”的自传性书写。“解严”后,龙瑛宗曾三次返回祖国大陆,特访成都杜甫草堂,完成了精神朝圣之旅。龙瑛宗的杜甫叙事经历了中日语言转化与形象重构,从“诗圣”杜甫的经典符号,到“平民诗人”对殖民地弱小者的关怀,最后又从唐代历史故事中寻找杜甫思想。龙瑛宗的杜甫叙事承袭了杜甫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文风和潜隐精微的心绪表达,具有情感修复和思想超克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瑛宗 杜甫/杜南远叙事 中华民族情结 弱小民族
下载PDF
论杜诗的写实性与《史记》实录精神 被引量:3
3
作者 郝润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7,共5页
司马迁撰写《史记》坚持"不隐恶""不虚美"的实录精神,不仅对后世史家著史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后世诗人创作也有所启迪,比如杜甫就是一个很典型的示例。杜诗之所以被誉为"诗史",不仅仅因为它善陈史事,... 司马迁撰写《史记》坚持"不隐恶""不虚美"的实录精神,不仅对后世史家著史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后世诗人创作也有所启迪,比如杜甫就是一个很典型的示例。杜诗之所以被誉为"诗史",不仅仅因为它善陈史事,还因为它能"书法不隐",直言批判唐代最高统治者,这固然与时代环境、杜甫忠君爱国之心以及对《诗经》现实主义风格的继承等有关,但更是杜甫在思想层面上自觉接受司马迁《史记》实录精神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 《史记》 实录精神 继承
下载PDF
杜诗叙事结构探析
4
作者 徐紫云 贾小玉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56-59,共4页
诗歌具有叙事性已然成为学术界公认的观点,杜甫诗歌不论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都具有明显的叙事因素,显示出诗人高超的叙事能力。叙事学理论下的杜诗的结构呈现出双向性特征,既有组诗大系统之下的集中叙事,又有单篇诗歌小系统下的个性化叙... 诗歌具有叙事性已然成为学术界公认的观点,杜甫诗歌不论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都具有明显的叙事因素,显示出诗人高超的叙事能力。叙事学理论下的杜诗的结构呈现出双向性特征,既有组诗大系统之下的集中叙事,又有单篇诗歌小系统下的个性化叙事。正是这些特征使得杜诗叙事浑然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 叙事学 集中叙事 个性化叙事
下载PDF
论滇云名士钱南园的“学杜诗”
5
作者 郑升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59-65,71,共8页
钱南园是清中期滇籍著名政治家、书画家和诗人,其所处的时代正是"学杜甫、注杜诗"蔚为大观的时期。受时代风尚影响,钱南园的诗作在题材、体裁和诗风方面颇具杜甫、韩愈等前贤遗风。对这一类诗作进行比较、解读,有助于我们深... 钱南园是清中期滇籍著名政治家、书画家和诗人,其所处的时代正是"学杜甫、注杜诗"蔚为大观的时期。受时代风尚影响,钱南园的诗作在题材、体裁和诗风方面颇具杜甫、韩愈等前贤遗风。对这一类诗作进行比较、解读,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清中叶诗坛的特征以及中原诗学传统与来自边地的诗人之间的交融情况及其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诗 钱南园 学杜诗 比较
下载PDF
刘向校书叙录中的几个问题
6
作者 陈隆予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76-79,共4页
关于刘向校书叙录,有四个争议问题:一是关于刘向校书的步骤;二是与刘向同时校书的是"杜参"还是"富参";三是《列子叙录》的真伪;四是《列子叙录》所称"书录"问题。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考证辨析,得出以下结论... 关于刘向校书叙录,有四个争议问题:一是关于刘向校书的步骤;二是与刘向同时校书的是"杜参"还是"富参";三是《列子叙录》的真伪;四是《列子叙录》所称"书录"问题。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考证辨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刘向校书过程分为七个步骤较为科学合理;二是"杜参"与"富参"应为一人;三是《列子叙录》虽有后人伪窜的成分,但并非全是伪作;四是《列子叙录》中所称"书录",应是后人的伪窜附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向 校书 “杜参” “富参” “书录” 《列子叙录》 历史文献学
下载PDF
浅探杜诗叙事中的史传文学方法
7
作者 方慧颖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81-86,共6页
杜甫号称"诗史",除在诗歌内容上"推陈时事"外,叙事手法上也深受唐前史传文学影响。一是内容上杜诗中的叙事有强烈的立传特征;二是杜诗中的叙事手法对史家笔法的明显借鉴。
关键词 杜诗 叙事 史传
下载PDF
杜甫入蜀之后的战乱诗
8
作者 马旭 《学术探索》 2020年第11期120-124,共5页
杜甫入蜀之后的战乱诗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成熟的标志。入蜀后,杜甫彻底地淡出了政治领域,这段与社会亲密接触的过程使其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发扬光大。从内容上来看,杜甫入蜀后的战乱诗深刻地反映了藩镇割据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从... 杜甫入蜀之后的战乱诗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成熟的标志。入蜀后,杜甫彻底地淡出了政治领域,这段与社会亲密接触的过程使其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发扬光大。从内容上来看,杜甫入蜀后的战乱诗深刻地反映了藩镇割据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从情感上来看,这时杜甫的现实诗已经较深度地被心灵化了,他能更好地将这段历史以诗的形式转化为审美形态,将时事诗话,以严肃之美的形式展示给我们。从现实主义诗歌叙事方式来看,这一时期的战乱诗更具生活化,杜甫以自我写真的方式来描绘战乱生活,进一步确立了杜诗诗史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入蜀 战乱诗 情感 叙事
下载PDF
历史叙述与诗心表达--评朱东润《杜甫叙论》
9
作者 张宗福 《铜仁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8-14,共7页
就传记文学而言,朱东润先生既是理论的建构者,又是创作的实践者。他在广泛吸收中国古代史传文学与西方传记文学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独特完备的理论体系,其传记文学作品对传主与特定时代之间的关系有极为深刻的把握。《杜甫叙论》将杜甫置... 就传记文学而言,朱东润先生既是理论的建构者,又是创作的实践者。他在广泛吸收中国古代史传文学与西方传记文学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独特完备的理论体系,其传记文学作品对传主与特定时代之间的关系有极为深刻的把握。《杜甫叙论》将杜甫置于大唐帝国历史演进的背景下进行书写,“时代”促使杜甫思想与诗歌的变化,时代成为《杜甫叙论》话语系统中的主导力量,姑且称之为“历史叙述”。然而,由于对历史真实的过度关注,致使朱东润的传记文学理论忽视对艺术真实的深入思考,因而他在传记文学的创作实践中要进行必要的补救,《杜甫叙论》中的多重对话、以杜诗为章节标题成为其补救方式,使其在历史叙述中表达诗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叙论》 杜甫 历史叙述 诗心表达
下载PDF
从宇文所安《杜甫诗》英译本看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度 被引量:5
10
作者 牛倩 《国际汉学》 CSSCI 2019年第4期108-113,202,共7页
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Stephen Owen)翻译的英文版《杜甫诗》全集,被视为中国古典诗歌译介领域的里程碑。本文认为其贡献主要有三:第一,确立了中国古典诗歌全集译介的体例范式;第二,将杜诗全貌首次以学术性的、严谨的翻译方式呈现于... 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Stephen Owen)翻译的英文版《杜甫诗》全集,被视为中国古典诗歌译介领域的里程碑。本文认为其贡献主要有三:第一,确立了中国古典诗歌全集译介的体例范式;第二,将杜诗全貌首次以学术性的、严谨的翻译方式呈现于英语世界;第三,探索采用叙事性策略来译介言志寓情的杜甫诗。本文首次指出并剖析了宇文氏译本的“三译”“三不译”原则及特色,认为这体现出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度问题,有助于读者理解译本,有助于杜诗走向广阔的汉学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文所安杜甫诗 翻译度 叙事性 翻译策略
原文传递
杜诗“碑志式”叙事中的事典运用艺术探微
11
作者 杨凌峰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33-35,共3页
"碑志式"叙事,在杜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大量的运用事典是杜诗碑志式叙事的显著特征之一。句中、联中事典的分布形式甚为多样,事典的处理也做到了灵活多样,且在叙事中的运用也较为精密。就杜诗"碑志式"叙事中事... "碑志式"叙事,在杜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大量的运用事典是杜诗碑志式叙事的显著特征之一。句中、联中事典的分布形式甚为多样,事典的处理也做到了灵活多样,且在叙事中的运用也较为精密。就杜诗"碑志式"叙事中事典运用的实际效果而言,它使叙事简捷而极具概括性,语言含蓄蕴藉而典雅有味,以事典寓褒贬,达成叙事和抒情的沟通,从中可以窥见杜甫对事典运用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 碑志式叙事 事典 用典 修辞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