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orderline form of empty follicle syndrome treated with a novel dual trigger method combined with delayed oocyte retrieval: 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1
作者 Xian-Ling Cao Zhen-Gao Su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0年第4期825-830,共6页
BACKGROUND Borderline form of empty follicle syndrome is a condition in which only a few mature or immature oocytes are recovered after meticulous follicular aspiration,despite adequate ovarian response to stimulation... BACKGROUND Borderline form of empty follicle syndrome is a condition in which only a few mature or immature oocytes are recovered after meticulous follicular aspiration,despite adequate ovarian response to stimulation.It is a rare phenomenon with an unclear cause.Currently,the condition still lacks effective treatment.CASE SUMMARY A patient with secondary infertility who had undergone three cycles of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ique(ART)is described.With regard to good follicular response,two oocytes were obtained in the first two ART cycles,but no embryo was formed.In the third ART cycle,which is the subject of this study,ovulation was induced by dual trigger of a supernormal dose of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combined with a delayed oocyte retrieval approach.The method involved administration of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recombinant HCG,and urinary HCG 39 h before ovum pick-up.Ten oocytes were recovered,two out of three mature eggs were fertilized after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resulting in two embryos that were subsequently cryopreserved.The case report guidelines have been used herein to present the first case of this novel dual trigger method.CONCLUSION This approach provides a new treatment option for patients with a similar condition in the future.This study can also inspire further investigation on the effects of variousβ-HCG serum levels 36 h after intramuscular HCG adminis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pty follicle syndrome dual trigger Delayed oocyte retrieval β-HCG threshold Case report
下载PDF
Effect of Dual Trigger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During the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Antagonist Cycle on Final Oocyte Maturation and Cumulative Live Birth Rate in Women with 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
2
作者 Yu-meng REN Yan-bin WANG +4 位作者 Min FU Qiu-xiang ZHANG Huan SHEN Hong-jing HAN Fu-mei GAO 《Current Medical Science》 SCIE CAS 2022年第5期1066-1070,共5页
Objective It is well known that a dual trigger treatment can improve clinical outcomes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in high or normal ovarian responders.However,it is not clear whether dual triggering also benefits p... Objective It is well known that a dual trigger treatment can improve clinical outcomes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in high or normal ovarian responders.However,it is not clear whether dual triggering also benefits patients with 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 dual trigger treatment of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agonist combined with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for final follicular maturation improves the cumulative live birth rate(CLBR)during the GnRH-antagonist cycle in patients with DOR.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included patients with DOR who received a GnRH-antagonist protocol during IVF and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cycles at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1,2017 through December 31,2017.Oocyte maturation was triggered by GnRH combined with hCG(n=110)or hCG alone(n=71).Embryos were transferred on the third day after oocyte retrieval or during a subsequent freeze-thaw cycle.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 years.Results The dual trigger treatment did not affect CLBR,which is an overall determinant of the success rate of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Women in the dual trigger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rates of fertilization than those in the hCG group(90.1%vs.83.9%,P=0.040).Conclusion Dual trigger with GnRH agonist and hCG did not improve CLBR in patients with DOR,but did slightly improve fertilization rate,oocyte count,and embryo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 trigger 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ntagonist protocols 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 cumulative live birth rate
下载PDF
Dual Trigger in <i>in Vitro</i>Fertilization: A Case-Control Study
3
作者 Yassir Ait Benkaddour Achraf Douazi +1 位作者 Karam Harou Abderraouf Soummani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21年第8期1064-1072,共9页
<strong><em>Objective</em></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strong><em>Objective</em></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To evaluate the benefit of dual trigger (hCG + GnRH agonist) in patients underwent controlled ovarian stimulation for IVF in an antagonist protocol. </span><b><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ethods</span></i></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A retrospective case control study was performed (January 2017 to March 2019) in a single IVF center. The dual trigger group (n = 17), ovulation trigger was achieved with both hCG and GnRH agonist while in the single trigger group (n = 34), it was achieved by hCG alone. The first endpoint was the number of mature oocytes retrieved;the secondary endpoints were total number of oocytes retrieved, the number of cleaved embryos obtained (day 3) and blastocysts (day 5/day 6), the number of embryos transferred, the ongoing-pregnancy/miscarriage rate. </span><b><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Results</span></i></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The dual vs. the single group showed the followings. The number of retrieved oocytes of 7.1 vs. 6.4 (p = 0.68);mature oocytes of 4.6 vs. 4.1 (p = 0.62), day-3-embryos of 2.9 vs. 2.0 (p = 0.2), day-5/6-embryos of 0.3 vs. 0.03 (p = 0.13), transferred embryos of 2.1 vs. 1.8 (p = 0.48);ongoing pregnancy of 1 vs. 9 (p = 0.14);miscarriage of 0 vs. 2 (p = 1). </span><b><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Conclusion</span></i></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A dual trigger showed no additional clinical benefits. Future large studies are needed to demonstrate a real clinical advantage.</span></span></span></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rionic Gonadotropin GnRH Agonist dual trigger In Vitro Fertilization
下载PDF
Enhancing code density of transport triggered architecture through dual-mode computing
4
作者 HE Lei ZHAO Xue-mi WANG Zhi-ying 《通讯和计算机(中英文版)》 2007年第7期22-26,共5页
关键词 编码密度 传输触发体系机构 双重计算 启发式垂直代码压缩
下载PDF
考虑稳定性的双事件触发过热汽温串级控制
5
作者 申世龙 邓拓宇 袁振森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24年第10期67-78,共12页
过热蒸汽温度对燃煤火力发电厂的运行至关重要。然而,以往控制策略中执行器频繁动作的问题却未被重视。因此,从保护执行器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种新的控制策略。首先,针对蒸汽温度系统提出了一种考虑稳定性的双事件触发串级控制策略。该... 过热蒸汽温度对燃煤火力发电厂的运行至关重要。然而,以往控制策略中执行器频繁动作的问题却未被重视。因此,从保护执行器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种新的控制策略。首先,针对蒸汽温度系统提出了一种考虑稳定性的双事件触发串级控制策略。该策略分别在内环和外环控制器的前端增加了一个事件触发机制。其次,为了减少执行器和控制器更新次数,讨论了在串级控制的双环中添加事件触发机制,并得到了事件触发条件的阈值和时间间隔的选择规律。最后,推导出等效的状态反馈系统,利用非周期性采样理论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稳定性只与事件时间间隔有关,而与事件触发阈值条件无关。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周期控制相比,采用该策略可避免控制器和执行器的频繁更新。此外,与仅在内环或外环添加事件触发控制相比,双事件触发控制策略中内环、外环控制器和执行器的更新次数更少,控制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火力发电 过热蒸汽温度 串级控制 稳定性 双事件触发
下载PDF
一种宽频隔离SiC功率器件驱动电路
6
作者 汪家荣 戴光华 +1 位作者 胡亮 高敬祥 《电气传动》 2023年第9期9-15,共7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双边沿触发隔离驱动电路,该电路能够实现驱动信号的全隔离,抗干扰能力强;开关频率范围宽,能够实现0 Hz~500 kHz信号传递;驱动能力强,可以很好满足SiC功率器件的应用需求。首先,详细介绍了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阐述了边沿... 提出了一种新型双边沿触发隔离驱动电路,该电路能够实现驱动信号的全隔离,抗干扰能力强;开关频率范围宽,能够实现0 Hz~500 kHz信号传递;驱动能力强,可以很好满足SiC功率器件的应用需求。首先,详细介绍了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阐述了边沿调制和解调技术。然后,论述了电路参数设计准则。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电路理论分析和参数设计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边沿触发 宽开关频率范围 驱动电路
下载PDF
基于UTB-SOI技术的双辅助触发SCR ESD防护器件研究
7
作者 张效俊 成建兵 +2 位作者 李瑛楠 孙旸 吴家旭 《微电子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09-1113,共5页
为了提高FDSOI ESD防护器件的二次击穿电流,基于UTB-SOI技术,提出了一种SOI gg-NMOS和寄生体硅PNP晶体管双辅助触发SCR器件。通过gg-NMOS源区的电子注入和寄生PNP晶体管的开启,共同辅助触发主泄放路径SCR,快速泄放ESD电流。TCAD仿真结... 为了提高FDSOI ESD防护器件的二次击穿电流,基于UTB-SOI技术,提出了一种SOI gg-NMOS和寄生体硅PNP晶体管双辅助触发SCR器件。通过gg-NMOS源区的电子注入和寄生PNP晶体管的开启,共同辅助触发主泄放路径SCR,快速泄放ESD电流。TCAD仿真结果表明,新结构能够泄放较高的二次击穿电流,具有可调节的触发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耗尽绝缘体上硅 静电放电 双辅助触发 二次击穿电流
下载PDF
三种扳机方式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拮抗剂方案促排卵中的临床应用
8
作者 李蓉 陈福锐 +5 位作者 陈诗琪 秦娟 孔旭梅 吴洋 黄天红 龚衍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623-1629,共7页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采用拮抗剂方案行控制性卵巢刺激(COS)过程中3种不同扳机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329例PCOS患者(329...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采用拮抗剂方案行控制性卵巢刺激(COS)过程中3种不同扳机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329例PCOS患者(329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扳机分为3组:A组,采用重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rHCG)扳机(n=125);B组,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扳机(n=123);C组,采用GnRH-a联合HCG双扳机(n=81)。比较各组患者的基础资料、COS及胚胎发育情况、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妊娠结局等。结果3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COS过程中重组人卵泡素(rFSH)总量、rFSH天数、扳机日LH及孕酮(P)水平、获卵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扳机日E2水平显著高于A、C组(P<0.05);A组的轻度、中度OHSS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3组患者的成熟卵率、正常受精率、D3胚胎形成率、D3优质胚胎形成率、囊胚形成率及优质囊胚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不同移植周期(鲜胚移植及冻融胚胎移植)中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平均移植胚胎数、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nRH-a扳机可以明显减少PCOS患者OHSS发生率,GnRH-a联合HCG双扳机有降低OHSS发生的趋势;双扳机能增加鲜胚移植机会,且并未明显降低鲜胚移植及冻融胚胎移植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GnRH拮抗剂方案 HCG扳机 GnRH激动剂扳机 双扳机
下载PDF
不同扳机方案对卵巢高反应人群胚胎质量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罗燕群 朱秀兰 +3 位作者 黄莉 张曦倩 董梅 刘风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108-2113,共6页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h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联合小剂量hCG双扳机和GnRHa单扳机诱发排卵对卵巢高反应患者胚胎质量的影响。方法共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采用拮抗剂方案治疗的287个IVF/ICSI周...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h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联合小剂量hCG双扳机和GnRHa单扳机诱发排卵对卵巢高反应患者胚胎质量的影响。方法共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采用拮抗剂方案治疗的287个IVF/ICSI周期,按扳机方式分A组(GnRHa+hCG)和B组(GnRHa),B组按扳机次日促黄体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细分B1组(LH <40 IU/L)、B2组(LH 40~79.9 IU/L)和B3组(LH≥80 IU/L)。最后hCG日LH不同水平(≤1.99 IU/L、2.0~2.99 IU/L和≥3.0 IU/L)患者分别按扳机方式分GnRHa+hCG组和GnRha组。比较获卵率、优质胚胎率等结果。结果 A组患者获卵率和优胚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且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发生率未明显增高(P>0.05)。B1、B2和B3组间hCG日LH水平、获卵率和优胚率依次明显增加(P<0.05)。hCG日LH≤1.99 IU/L患者采用双扳机获卵率和优胚率均较GnRha单扳机患者明显升高(P<0.05);hCG日≥2.0 IU/L患者采用双扳机虽然获卵率较GnRha单扳机明显升高(P<0.05),但优胚率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hCG日LH≤1.99 IU/L的卵巢高反应妇女GnRHa诱发排卵时添加小剂量hCG可能增加获卵率和优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RHA 双扳机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优胚率 卵巢高反应
下载PDF
双源CT颅脑双能量血管成像技术中触发阈值的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燕 白林 +1 位作者 印隆林 蒲红 《西部医学》 2009年第11期1972-1974,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颅脑双能量血管成像技术中触发阈值的优化。方法45例病例随机分为3组进行颅脑双能量血管成像扫描,触发阈值分别定于100Hu、70Hu和50Hu,触发点定于第4颈椎平面颈总动脉。对重建后影像分阈值组进行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前... 目的探讨双源CT颅脑双能量血管成像技术中触发阈值的优化。方法45例病例随机分为3组进行颅脑双能量血管成像扫描,触发阈值分别定于100Hu、70Hu和50Hu,触发点定于第4颈椎平面颈总动脉。对重建后影像分阈值组进行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近端、大脑后动脉和大脑大静脉五个点的CT值测量及影像评价,对比3阈值组的影像质量及静脉干扰度。结果3组动脉显影CT平均值及影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显影质量评分平均达到优良级别;3阈值组静脉显影平均CT值及动静脉差值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3组静脉干扰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源CT颅脑双能量血管成像时,50HU触发阈值以动脉显影好、静脉干扰少为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双能量血管成像 触发阈值
下载PDF
无线传感网中混合业务下的触发式流控制算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温书胜 黄炯 +2 位作者 舒挺 徐伟强 汪亚明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51-2164,共14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所具有的能量和通信能力等都十分有限,如何设计有效的协议及算法,利用有限的资源高效地完成诸多任务,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所面临的一大挑战.考虑接收容量模型,研究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在节点接收容量和能量联合受...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所具有的能量和通信能力等都十分有限,如何设计有效的协议及算法,利用有限的资源高效地完成诸多任务,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所面临的一大挑战.考虑接收容量模型,研究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在节点接收容量和能量联合受限情况下,面向混合业务时的效用公平流控制问题,并针对传统对偶分解算法存在着收敛速度慢、步长不易调节、通信负荷大等缺陷,进一步提出了基于事件触发的分布式求解算法.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均表明:使用事件触发算法时,传感节点的平均广播周期比使用对偶分解算法时大很多,大幅度降低了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间的通信量,减少了网络的通信开销.仿真结果显示:与对偶分解算法相比,分布式事件触发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对网络规模扩展的适应性强等优势;与传统的速率公平流控制机制相比,所提的效用公平流控制模型能够更加适应弹性与非弹性业务共存的网络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效用公平 接收容量 事件触发 对偶分解
下载PDF
一种可调占空比型双模分频器设计及精度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喻晓红 曹清欣 杨涛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9-51,55,共4页
介绍基于FPGA可编程单元设计的一种占空比在整数范围内可调、分频比最小单位为0.1的可控分频器的设计,并对该分频器的精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能大幅度提高小数分频精度的改进型双模小数分频法——整数/半整数转换双模小数分频法。设... 介绍基于FPGA可编程单元设计的一种占空比在整数范围内可调、分频比最小单位为0.1的可控分频器的设计,并对该分频器的精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能大幅度提高小数分频精度的改进型双模小数分频法——整数/半整数转换双模小数分频法。设计在通过仿真、综合、后仿真后,在Xilinx FPGA上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型双模小数分频法 双边沿触发 占空比控制
下载PDF
基于声暴露级向量的海洋工程噪声信号自动提取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小康 钟双莲 +2 位作者 黄身钦 苏颖 童峰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2年第2期34-38,共5页
为从海量的海洋原始噪声数据中快速和准确地提取海洋工程噪声信号,完善大型海洋工程的海洋噪声评估方法,文章提出基于声暴露级向量的海洋工程噪声信号自动提取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声暴露级向量的信号自动提取方法实... 为从海量的海洋原始噪声数据中快速和准确地提取海洋工程噪声信号,完善大型海洋工程的海洋噪声评估方法,文章提出基于声暴露级向量的海洋工程噪声信号自动提取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声暴露级向量的信号自动提取方法实现的核心是计算疑似信号与样本信号声暴露级向量(包括声暴露级和有效时间长度)的标准化欧氏距离,结合变步长截取分析、半波包络双阈值触发和中心位置触发等方法,提高信号提取的效率和准确率;与传统的人工提取方法相比,该自动提取方法具有稳健、准确和高效的性能,可替代人工提取方法并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自动提取 声暴露级向量 双阈值触发 标准化欧氏距离 海洋噪声
下载PDF
双脉冲闸流管触发器研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锦晖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370-2374,共5页
重氢闸流管开关在高压大电流快脉冲技术领域仍扮演着重要角色,闸流管的触发线路是决定闸流管开关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除提高触发脉冲(G2)的幅度和上升速率外,采用双脉冲触发技术也可有效地改善闸流管开关的时间特性。从通用性、可靠性... 重氢闸流管开关在高压大电流快脉冲技术领域仍扮演着重要角色,闸流管的触发线路是决定闸流管开关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除提高触发脉冲(G2)的幅度和上升速率外,采用双脉冲触发技术也可有效地改善闸流管开关的时间特性。从通用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的角度出发,研制了一种集成的全固态双脉冲闸流管触发器,并在BEPCⅡ运行中投入使用。通过测试,闸流管在该触发器的驱动下,时间抖动典型值<1ns。3年多的运行实践表明,触发器的故障率极低,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闸流管 触发器 双脉冲 MOSFET
下载PDF
时钟边沿可控双边沿触发器设计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扬 沈继忠 雷路路 《电路与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18,共6页
本文设计了时钟边沿可控双边沿触发器,在传统的双边沿触发器内部增加时钟控制电路,实现对单个时钟边沿的控制。同时,提出了基于隔态封锁技术的时序电路设计方法,可封锁时钟信号中所有冗余边沿的触发行为。HSPICE模拟与能耗分析证明,本... 本文设计了时钟边沿可控双边沿触发器,在传统的双边沿触发器内部增加时钟控制电路,实现对单个时钟边沿的控制。同时,提出了基于隔态封锁技术的时序电路设计方法,可封锁时钟信号中所有冗余边沿的触发行为。HSPICE模拟与能耗分析证明,本文设计的电路不仅能够封锁所有的冗余时钟边沿的触发,而且可以简化组合电路部分的设计,从而实现更低的系统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功耗 门控时钟 时钟边沿可控双边沿触发器 隔态封锁
下载PDF
基于0.5μm BCD工艺的双向SCR结构的ESD保护设计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海莲 董树荣 +2 位作者 顾晓峰 李明亮 韩雁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46-2050,共5页
针对双向可控硅(DDSCR)在特征尺寸不断缩小的集成电路中,难以达到窄小静电放电(ESD)设计窗口的ESD防护需求,设计一种PMOS内嵌型浮栅DDSCR(GFDDSCR)ESD保护器件,并基于0.5μm Bipolar-CMOSDMOS工艺进行制备.利用传输线脉冲测试研究不同... 针对双向可控硅(DDSCR)在特征尺寸不断缩小的集成电路中,难以达到窄小静电放电(ESD)设计窗口的ESD防护需求,设计一种PMOS内嵌型浮栅DDSCR(GFDDSCR)ESD保护器件,并基于0.5μm Bipolar-CMOSDMOS工艺进行制备.利用传输线脉冲测试研究不同关键尺寸的GFDDSCR的ESD特性及单位面积ESD防护能力,分析器件ESD特性随关键尺寸变化的规律,得到优化的GFDDSCR的结构参数.结果表明,与DDSCR的改进型结构(IBDSCR)相比,优化的GFDDSCR触发电压下降了27%,电压回滞幅度减小了53%,维持电压和失效电流基本不变,能够满足微纳米级集成电路窄小ESD设计窗口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放电 双向可控硅 触发电压 维持电压 失效电流
下载PDF
一种ARINC825总线通信接口可靠性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鹏 吴晓东 崔海青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8年第9期210-214,共5页
随着航空电子技术的进步,民航客机电子系统逐渐向着数字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对设备间通信的可靠性有着更高要求;在分析ARINC825总线协议标准后,提出使用STM32F207单片机和商用CAN控制器,设计了一套低成本双链路冗余的ARINC825通信接口... 随着航空电子技术的进步,民航客机电子系统逐渐向着数字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对设备间通信的可靠性有着更高要求;在分析ARINC825总线协议标准后,提出使用STM32F207单片机和商用CAN控制器,设计了一套低成本双链路冗余的ARINC825通信接口,使用"时间触发总线调度"技术对通信接口可靠性进行分析;实验表明,设计的ARINC825协议通信接口方案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满足飞机驾驶舱控制通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NC825总线 时间触发总线调度 双冗余通信接口
下载PDF
DoS攻击下CPS双重安全控制与通讯的协同设计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炜 魏凯锋 +1 位作者 李亚洁 史娅红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5-97,共13页
针对一类具有执行器故障与DoS攻击的CPS,基于边缘计算理念,并结合事件触发通讯机制,研究了CPS双重安全控制与通讯的协同设计问题.首先,基于边缘计算的资源分配,提出DETCS下的CPS双重安全控制架构,并把有限能量的DoS攻击转化为一种特殊... 针对一类具有执行器故障与DoS攻击的CPS,基于边缘计算理念,并结合事件触发通讯机制,研究了CPS双重安全控制与通讯的协同设计问题.首先,基于边缘计算的资源分配,提出DETCS下的CPS双重安全控制架构,并把有限能量的DoS攻击转化为一种特殊的时延,在DETCS下建立了具有故障与攻击的闭环CPS模型;其次,借助时滞系统理论,通过构造适当的Lyapunov-Krasovskii泛函,利用仿射Bessel-Legendre等不等式,分别给出了DoS攻击下状态与故障估计鲁棒观测器、执行器故障和DoS攻击双重安全控制与通讯协同设计的方法;最后,通过对四容水箱系统的仿真验证了文中理论结果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安全控制 离散事件触发通讯机制 DOS攻击 边缘计算
下载PDF
第二代双源CTFlashSpiral模式高心率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准确性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韩瑞娟 孙凯 +4 位作者 赵瑞平 岳强 马利军 李立刚 陈九宏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10期737-742,799,800,共8页
目的评价第二代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螺旋扫描(Flash Spiral)高心率冠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准确性及有效射线剂量。方法前瞻性入选心率〉65次/min的连续性患者26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34例,采用Flash Spiral模式扫描,采集图像时间为R... 目的评价第二代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螺旋扫描(Flash Spiral)高心率冠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准确性及有效射线剂量。方法前瞻性入选心率〉65次/min的连续性患者26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34例,采用Flash Spiral模式扫描,采集图像时间为RR间期20%-30%;B组134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Spiral)扫描。30d内A组有4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CA)检查(A1组),B组中有45例行CCA检查(B1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噪声、对比信噪比(CNR)和有效射线剂量。以CCA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A1、B1两组FlashDSCT显示冠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①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不可诊断节段基于血管节段评价分别为1.52%和1.74%,基于患者评价分别为7.5%和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45,P=0.812)。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均数分别为1.064±0.306和1.084±0.3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A组平均图像噪声19±27(21.4±4.5)HU,CNR6.4-25.3(12.1±4.2):B组分别为19±28(20.9±4.3)HU和7.1-28.2(13.8±5.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心率变异性:A组图像质量评分3分的病例平均心率变异性明显小于B组。④与CCA比较,两组患者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⑤射线剂量:A组平均有效射线剂量显著低于B组[(1.04±0.16)mSv比(7.05±1.05)mSv,P=0.001]。结论高心率患者(心率〉65次/min)采用Flash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在RR间期20%±30%成像,图像质量、准确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接近,而有效射线剂量显著减低。心率变异性对高心率患者FlashSpiral模式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螺距双源CT 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 冠状动脉成像 高心率
下载PDF
高测速双频激光干涉仪及其性能检测 被引量:6
20
作者 闫聚群 吴健 +1 位作者 高赛 殷纯永 《计量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19,共4页
新型驱动电机和高速传动器件的发展使得数控机床和三坐标测量机等的运行速度已经达到1000mm s,而目前商用外差干涉仪的测量速度不能完全满足这一要求。为此,研制了一种基于5MHz频差双频激光器的高测速干涉仪,理论上的最高测量速度可达15... 新型驱动电机和高速传动器件的发展使得数控机床和三坐标测量机等的运行速度已经达到1000mm s,而目前商用外差干涉仪的测量速度不能完全满足这一要求。为此,研制了一种基于5MHz频差双频激光器的高测速干涉仪,理论上的最高测量速度可达1580mm s。通过实验对测量速度和计数频率进行了检测,结果证明,这种干涉仪可以达到的最高测量速度为980mm s,外触发计数频率达11k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双频激光干涉仪 高测速 外触发频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