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源CT肝动脉三期扫描和增强灌注扫描诊断肝硬化背景下小原发性肝癌价值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林永祝 史红媛 穆西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412-415,共4页
目的 探讨双源CT肝动脉三期扫描和增强灌注扫描诊断肝硬化背景下小原发性肝癌(sPLC)的价值。方法 2019年2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肝内有结节的肝硬化患者,行双源CT肝动脉三期扫描和增强灌注扫描,记录病灶血容量(BV)、肝动脉分数(H... 目的 探讨双源CT肝动脉三期扫描和增强灌注扫描诊断肝硬化背景下小原发性肝癌(sPLC)的价值。方法 2019年2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肝内有结节的肝硬化患者,行双源CT肝动脉三期扫描和增强灌注扫描,记录病灶血容量(BV)、肝动脉分数(HAF)、血流量(BF)和肝动脉灌注量(HAP)。取外科手术组织或肝穿刺活检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双源CT肝动脉三期扫描和增强灌注扫描参数诊断sPLC的价值。结果 在130例存在肝内结节的肝硬化患者中,发现sPLC者85例;病灶直径为0.8~3.0 cm,平均为(1.85±0.37)cm;动脉晚期和动脉中期扫描病灶CT绝对值分别为(69.8±15.9)Hu和(65.8±15.2)Hu,显著高于动脉早期扫描【(48.4±10.3)Hu,P<0.05】,病灶强化值分别为(24.9±5.1)Hu和(23.6±4.9)Hu,显著高于动脉早期扫描【(15.2±3.9)Hu,P<0.05】,病灶检查率分别为91.3%和88.0%,显著高于动脉早期扫描的40.2%(P<0.05);sPLC病灶BV、HAF、BF和HAP分别为(17.4±5.1)mL/100 g、(0.21±0.02)、(183.8±15.4)mL/(min·100 g)和(38.4±4.9)mL/(min·100 g),显著低于45例良性结节【分别为(19.4±6.9)mL/100 g、(0.26±0.03)、(201.9±18.3)mL/(min·100 g)和(52.3±5.6)mL/(min·100 g),P<0.05】;双源CT肝动脉三期扫描与增强灌注扫描诊断肝硬化背景下sPLC的AUC值(95%CI)分别为0.842(0.768~0.899)和0.888(0.821~0.936),其灵敏度分别为83.5%和90.6%,特异度分别为84.8%和87.0%(Z值=1.012,P值=0.312)。结论 应用双源CT肝动脉三期扫描有助于发现肝硬化背景下sPLC病灶,而增强灌注扫描可有效评估病灶性质,对确定诊断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双源ct肝动脉三期扫描 增强灌注扫描 肝硬化 诊断
下载PDF
双能量CT半定量评分系统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及尿酸盐结晶评估中的应用
2
作者 国宇 孟凡祺 周全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1期162-163,共2页
目的探究双能量CT(DECT)半定量评分系统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及尿酸盐结晶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88例高度疑似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DECT,以关节穿刺检出尿酸钠晶体为金标准,将... 目的探究双能量CT(DECT)半定量评分系统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及尿酸盐结晶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88例高度疑似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DECT,以关节穿刺检出尿酸钠晶体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痛风组(n=51)与非痛风组(n=37),评估DECT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两组患者DECT半定量评分差异。结果金标准诊断结果显示,88例患者中,诊断出51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DECT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16%、91.89%、92.05%、94.00%、89.47%;痛风组患者第一跖趾关节、第二至第五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踝/中足的关节的DECT半定量评分显著高于非痛风组(P均<0.05)。结论DECT具备较高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且DECT半定量评分用于区分痛风性关节炎具备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半定量评分 痛风性关节炎 诊断
下载PDF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早期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3
作者 刘鑫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6期73-75,共3页
目的 研究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早期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疑似早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以后均进行螺旋CT胰腺期和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将最终的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诊断... 目的 研究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早期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疑似早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以后均进行螺旋CT胰腺期和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将最终的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诊断结果、诊断价值及影像学图像。结果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检出率为90.00%,与病理诊断的检出率9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早期胰腺癌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98.61%、62.50%、95.95%、83.33%、95.00%、0.7928、16.67%、4.05%。患者有典型的影像学图像表现。经过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检出的72例患者中,病灶在胰头部35例,病灶在胰体部和胰尾部37例。胰腺的CT值为(38.45±5.46)Hu,高于肿块的(29.65±3.26)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还有18例患者的肿瘤-胰腺对比CT值在10 Hu之内,主要为等密度且肉眼无法识别的肿块,12例患者合并轻度的胆管、胰腺管扩张。经过增强扫描,肿瘤在胰腺期和门脉期的增强值分别为(33.75±18.15)Hu和(35.84±16.94)Hu,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织的胰腺期增强值为(73.65±18.44)Hu,高于门脉期的(54.35±12.46)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胰腺对比胰腺期为(45.28±18.04)Hu,高于门脉期的(22.15±12.03)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早期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高,可以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是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双期增强扫描 早期胰腺癌 病理诊断 影像学
下载PDF
双时相^(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在肺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悦 张遵城 +2 位作者 焦妍 董萍 董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66-869,共4页
背景与目的:葡萄糖肿瘤代谢显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双时相显像技术能够更真实地反映肿瘤的葡萄糖代谢情况,更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探讨双时相^(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在肺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胸部CT检查发现... 背景与目的:葡萄糖肿瘤代谢显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双时相显像技术能够更真实地反映肿瘤的葡萄糖代谢情况,更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探讨双时相^(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在肺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胸部CT检查发现肺占位性病变患者28例。被检查者注射显像剂40~60 min后行胸部早期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延迟显像于静脉注射显像剂后2~3 h进行。计算早期及延时两次显像病灶部位(T)与正常部位(N)的放射性计数比值T1/N1及T2/N2,并计算T/N的变化率ΔT/N。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T1/N1、T2/N2及ΔT/N的诊断阈值,应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评价早期显像和双时相显像的诊断效能。结果:早期显像T1/N1的诊断阈值为2.650,AUC为0.767,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30.0%,准确度为64.3%。延时显像T2/N2的诊断阈值为3.140,AUC为0.847,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60.0%,准确度为82.1%。ΔT/N的诊断阈值为16.9%,AUC为0.950,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为88.5%,特异度为71.4%,准确度为86.2%。结论:双时相^(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对肺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与常规一次显像相比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特异度,但仍存在假阳性,应结合患者CT图像特征及临床病史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时相 18F-FDG 符合线路 SPEct/ct 肺癌 鉴别诊断
下载PDF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不同大小的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徐荣 邵明岩 +2 位作者 陈小华 张慧宁 金爱芳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双时相显像中滞留指数对不同大小的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SPN患者行18F...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双时相显像中滞留指数对不同大小的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SPN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采集注射18F-FDG后1h(早期)及2h(晚期)肺部PET/CT图像。将120例患者按SPN最大径分为A组(0-1cm,31例)、B组(1.1-2.0cm,49例)、C组(2.1-3.0cm,40例)。对3组显像结果进行半定量法、视觉比较法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测量SPN1h(早期)及2h(晚期)放射性摄取最大化(SUVmax)值,同时计算滞留指数(△SUV),以△SUV〉10%为诊断阈值,评价A、B、C 3组的灵敏度、准确率、特异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UV在双时相显像中对SPN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 120例患者中,良、恶性SPN的放射性摄取增高分别呈环形、结节状及片状摄取增高,其中SPN良恶性结节放射性摄取形态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恶性常规显像1hSUVmax、延迟显像2hSUVmax及△SUV值与良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SUV〉10%为诊断阈值,A、B、C 3组的灵敏度、准确率、特异性分别为59.2%、61.3%、75.0%,89.7%、79.6%、40.0%,93.3%、82.5%、50.0%。以A组△SUV为指标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7,获得A组最佳截断值为7.3%,ROC曲线下对应的PET/CT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1%、53.1%、83.2%。结论 PET/CT双时相显像滞留指数对不同大小SPN良、恶性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直径小于1cm的SPN,滞留指数的诊断阈值应适当减低,以提高诊断SPN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18F-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双时相显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诊断率影响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彭波 高晶鑫 +1 位作者 张巍巍 赵春 《当代医学》 2019年第20期52-53,共2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予以诊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48例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于本院接受CT检查的高度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对上述患者进行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检查,并分析其成像结果予以诊断,对比不...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予以诊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48例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于本院接受CT检查的高度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对上述患者进行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检查,并分析其成像结果予以诊断,对比不同动脉期增强检查结果检出情况及兴趣区CT值。结果动脉第一期增强肝癌病灶检出率(39.58%)低于第二期增强检出比例(70.83%),与第一、二期增强相比,联合增强检出率(91.67%)较高,动脉第一期增强成像结果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兴趣区CT值明显低于动脉第二期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优势显著,能够切实提升原发性肝癌患者检出率及诊断率,其临床诊断准确性较高,应予以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双动脉期 增强扫描 原发性肝癌 诊断
下载PDF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阎文颖 李大庆 +2 位作者 王贵浦 姜慧杰 刘昌红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207-208,共2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98例肝内占位性病变的病人进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98例病人中肝癌 48例 ,肝转移瘤 19例 ,肝血管瘤 31例。结论 螺旋CT扫描速度快 ,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分别完...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98例肝内占位性病变的病人进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98例病人中肝癌 48例 ,肝转移瘤 19例 ,肝血管瘤 31例。结论 螺旋CT扫描速度快 ,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分别完成全肝扫描 ,弥补了一般动态扫描的缺点 ,对肝内病灶的检出和定性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双期增强扫描 肝占位病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双气相定量CT诊断COPD与肺气肿指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郑国利 刘艳 +2 位作者 卜春红 魏俊强 朱孝芹 《现代科学仪器》 2021年第5期109-113,共5页
目的:分析双气相定量CT诊断COPD与肺气肿指数相关性。方法:在获取患者及家属同意后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7例,为COPD组,另同期选取65例体检健康人员为健康对照组。均行常规CT扫描,呼气、吸气双气... 目的:分析双气相定量CT诊断COPD与肺气肿指数相关性。方法:在获取患者及家属同意后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7例,为COPD组,另同期选取65例体检健康人员为健康对照组。均行常规CT扫描,呼气、吸气双气相CT扫描,详细记录结果。对比两种检测阳性、阴性预测值,诊断效能。定量分析肺部相对值,采用Prea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与肺气肿指数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COPD组患者双气相CT定量指标总体比较(P<0.05);进一步两两相比,健康对照组全肺、右肺、左肺密度差均高于COPD组,全肺、右肺、左肺密度比、容积比均低COPD组P<0.05)。双气相定量CT扫描阳性、阴性预测值及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均高于常规CT扫描(P<0.05)。以双气相CT定量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全肺容积差、密度差,右肺容积差、密度差,左肺容积差、密度差与COPD患者肺气肿指数呈正相关;全肺容积比、密度比,右肺容积比、密度比,左肺容积比、密度比与COPD患者肺气肿指数呈负相关。结论:双气相CT定量诊断COPD诊断效能良好,同时可定量分析COPD患者肺气肿情况,并存在一定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指导,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气相定量ct诊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气肿指数 相关性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与双时相18F-FDG PET/CT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李雨奇 罗晓燕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21期63-65,共3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T结合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所收治125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高分辨率CT与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检查,将手术病理...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T结合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所收治125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高分辨率CT与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检查,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依据,观察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作用,并比较单项检查与联合检查的临床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结节患者的早期SUV、延迟SUV与滞留指数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高分辨率CT联合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良恶性结节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与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单独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结论高分辨率CT结合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孤立性结节的良恶性有较高鉴别诊断作用,不仅能够保证早期检出率,也能对临床治疗发挥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 高分辨率ct 孤立性肺结节 良恶性结节 鉴别诊断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基于呼吸双相CT定量参数早期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吉超 秦舒婕 +1 位作者 陈林 王雁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3期433-436,共4页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双相CT定量参数特点以及CT定量参数对COPD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112例,对其进行呼吸双相CT扫描和肺功能检查,分别记录患者肺功能指标,包括用...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双相CT定量参数特点以及CT定量参数对COPD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112例,对其进行呼吸双相CT扫描和肺功能检查,分别记录患者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肺活量比值(FEV1/FVC),采用FACT-Digital lungTM数据分析软件获取患者CT定量参数呼吸气相肺容积(LV)、平均肺密度(MLD)和肺气肿指数(EI),并检验CT定量参数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OPD患者的FVC为2.95±0.86 L,FEV1%为2.06±0.78 L,FEV1/FVC为(61.76±11.93)%。COPD患者呼气相的LV小于吸气相,MLD和EI大于吸气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气相LV与FVC无相关性(P>0.05),LV与FEV1%和FEV1/FVC呈负相关关系(P<0.05),MLD与FVC、FEV1%和FEV1/FVC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EI与FVC、FEV1%和FEV1/FVC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吸气相LV与FVC呈正相关关系,与FEV1%和FEV1/FVC呈负相关关系(P<0.05),MLD与FVC呈负相关关系,与FEV1%和FEV1/FVC呈正相关关系(P<0.05),EI与FVC、FEV1%和FEV1/FVC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呼吸双相CT定向参数指标与肺功能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对于COPD早期诊断有较好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 双相ct扫描 ct定量 诊断
下载PDF
双能CT定量肝脏铁沉积的家兔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5期8-10,共3页
目的:研究双能CT(dual-energy CT,DECT)的虚拟铁浓度(virtual iron concentration,VIC)图定量肝铁沉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32只家兔每周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铁15mg/kg。每周随机抽取家兔2只行CT检查,测量80kVp、120kVp、140kVp、VIC图... 目的:研究双能CT(dual-energy CT,DECT)的虚拟铁浓度(virtual iron concentration,VIC)图定量肝铁沉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32只家兔每周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铁15mg/kg。每周随机抽取家兔2只行CT检查,测量80kVp、120kVp、140kVp、VIC图的CT值,检查完毕后处死家兔,取肝脏标本测量肝铁浓度(liver iron concentration,LIC)。结果:LIC分别为8.60±4.90mg Fe/g干重(1.10~22.90mg Fe/g干重)。80kVp、120kVp、140kVp、VIC图CT值与LIC成正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00、0.837、0.719、0.895,VIC与LIC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0.31x-0.48(F=129.7,P<0.05)。结论:双能CT的VIC图可以测量肝脏铁沉积的L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铁超负荷 双能ct 定量诊断 兔模型
下载PDF
螺旋CT双期扫描在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丽 肖云龙 简昊 《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5年第3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的螺旋CT双期扫描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胰腺癌双期扫描CT征象。结果CT表现20例表现为肿块或体积增大,3例表现为低密度影,4例出现胆总管、胰管扩张;其中1例胰头癌仅表现为胰头增大。结论胰腺癌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影... 目的探讨胰腺癌的螺旋CT双期扫描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胰腺癌双期扫描CT征象。结果CT表现20例表现为肿块或体积增大,3例表现为低密度影,4例出现胆总管、胰管扩张;其中1例胰头癌仅表现为胰头增大。结论胰腺癌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影像学上呈少血管型肿瘤,螺旋CT检查尤其是双期扫描检查是胰腺癌诊断的理想和主要的无创伤性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螺旋ct双期扫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腰椎定量CT与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26
13
作者 崔小巍 崔晓榕 袁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6期1785-1788,共4页
目的比较腰椎定量CT(QCT)与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DXA)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3~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收治的中老年健康体检者180例,均选择QCT与DXA,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骨量减少的检出率,比... 目的比较腰椎定量CT(QCT)与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DXA)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3~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收治的中老年健康体检者180例,均选择QCT与DXA,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骨量减少的检出率,比较年龄与性别差异下的QCT腰椎定量检测的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结果QCT检查方式对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症的检出率(29.44%和11.67%)均明显高于DXA(12.22%和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CT检查方式对60~69岁(33.71%和16.85%)、≥70岁(37.50%和20.00%)受检者的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症检出率明显高于50~59岁(15.69%和5.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受检者的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症检出率(35.19%和18.51%)明显高于男性(20.83%和8.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QCT检测方法对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DXA检测方法,60岁以上为骨质疏松症与骨量减少的多发年龄,女性受检者的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症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腰椎定量ct 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 诊断
下载PDF
双动脉期螺旋CT扫描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红梅 胡秋根 +3 位作者 李苒光 崔冰 刘永存 欧鸿儒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9年第3期146-147,共2页
目的比较双动脉(DAP)、门静脉三期与常规动、门双期CT增强扫描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60例临床实验室检查AFP均为阳性的患者,分别行常规动、门双期CT增强扫描及双动脉、门静脉三期CT增强扫描。常规动、门双期扫描方法以动脉期20... 目的比较双动脉(DAP)、门静脉三期与常规动、门双期CT增强扫描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60例临床实验室检查AFP均为阳性的患者,分别行常规动、门双期CT增强扫描及双动脉、门静脉三期CT增强扫描。常规动、门双期扫描方法以动脉期20~25s,门静脉期35~40s。双动脉、门静脉三期扫描方法以动脉早期(EAP)17~20s,动脉晚期(LAP)25~30s,门静脉期为35~40s扫描。分析两种扫描方法所得全部病灶的各期CT表现,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肝细胞癌(HCC),尤其是小肝癌病灶的检出率及准确性。结果常规双期扫描与双动脉、门脉三期扫描检查在HCC诊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89.6%和97.7%,DAP检查小病灶准确性高于常规动、门双期,二组资料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动脉、门静脉三期CT增强扫描对诊断肝细胞癌尤其是小肝癌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常规双期扫描 双动脉期扫描 肝细胞癌 早期诊断
下载PDF
浅析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杰 《系统医学》 2017年第19期85-87,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应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以及后处理技术对应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7年6月通过病理确诊的60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并借助于后处理技术完成数... 目的总结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应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以及后处理技术对应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7年6月通过病理确诊的60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并借助于后处理技术完成数据资料分析,回顾分析诊断的相关资料。结果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具有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以及静脉期CT值方面,正常组分别为(93.29±15.63)、(155.34±19.28)、(139.49±16.83)和恶性病灶分别为(55.35±17.15)、(108.05±25.28)、(101.75±20.53);良性病灶分别为(55.16±18.79)、(104.85±29.51)、(106.25±24.76),与正常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恶性病灶和良性病灶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后处理技术实现了对病灶良性和恶性的鉴别。结论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能够有效对甲状腺异常情况做出判断,通过后处理技术实现对良性和恶性病灶的区分,两者的联合有助于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做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 后处理技术 甲状腺结节 良恶性 临床诊断
下载PDF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腮腺占位性病变的应用价值分析
16
作者 赵雪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9期10-12,共3页
目的探索腮腺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中应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腮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研究。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256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诊断,将患者诊断的病理结果作为金... 目的探索腮腺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中应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腮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研究。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256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诊断,将患者诊断的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效能,对比良性组与恶性组影像学资料,观察并分析腮腺占位性病变特点。结果60例腮腺占位性病变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确诊12例恶性肿瘤(20%)和48例良性肿瘤(80%);经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60例腮腺占位性病变患者,检查确诊恶性病变9例(15%),良性病变51例(85%),特异度为95.83%(46/48),敏感度为58.33%(7/12),准确度为88.33%(53/60),一致性为0.762>0.74,具备良好一致性;良性和恶性组患者影像学资料对比,病灶形态、边界存有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腺淋巴瘤平扫CT值最高,平扫CT最低为多形性腺瘤,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明中,腺淋巴瘤动脉期强化程度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期各病理类型腮腺肿瘤强化程度有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能够准确诊断腮腺占位性病变性质,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结论CT技术采取双期增强扫描方式在诊断腮腺占位性病变中,准确性较高,能准确诊断病灶边界、形态,具有临床诊断与应用的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双期增强扫描 腮腺占位性病变 临床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