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ual 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detection of metastatic lymph nodes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18
1
作者 Yu-Rong Zeng Qi-Hua Yang +4 位作者 Qing-Yu Liu Jun Min Hai-Gang Li Zhi-Feng Liu Ji-Xin L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9年第16期1986-1996,共11页
BACKGROUND 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is not uncommon, and is often under-or misdiagnosed. 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is associated with a negative prognosis in pa... BACKGROUND 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is not uncommon, and is often under-or misdiagnosed. 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is associated with a negative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HCC, and surgical resection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is considered feasible and efficacious in improving the survival and prognosis. It is critical to characterize lymph node preoperatively. There is currently no consensus regarding the optimal 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regional lymph nodes in patients with HCC.AIM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single source dual 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CT) in regional lymph node assessment for HCC patients.METHODS Forty-three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HCC who underwent partial hepatectomy with lymphadenectomy were retrospectively enrolle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dual-energy CT preoperatively. Regional lymph nodes(n = 156) were divided into either a metastatic(group P, n = 52) or a non-metastasis group(group N, n = 104), and further, according to pathology, divided into an active hepatitis(group P1, n = 34; group N1, n = 73) and a non-active hepatitis group(group P2, n = 18; group N2, n = 31). The maximal short axis diameter(MSAD),iodine concentration(IC), normalized IC(NIC), and the slope of the spectralcurve(λ_(HU)) of each group in the arterial phase(AP), portal phase(PP), and delayed phase(DP) were analyzed.RESULTS Analysis of the MSAD, IC, NIC, and λ_(HU) showed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P and N(P < 0.05) during all three phases. To distinguish benign from metastatic lymph nodes,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of IC, NIC, and λ_(HU) in the PP was the best among the three phases(AP, PP, and DP), with a sensitivity up to 81.9%,83.9%, and 81.8%, and a specificity up to 82.4%, 84.1% and 84.1%, respectively.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ombined analyses of MSAD with IC, NIC, or λ_(HU) in the PP was superior to the dual energy CT parameters alone, with a sensitivity up to84.5%, 86.9%, and 86.2%, and a specificity up to 83.0%, 93.6% and 89.8%,respectively. Between groups P1 and P2 and groups N1 and N2, only IC, NIC,and λ_(HU) between groups N1 and N2 in the PP ha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CONCLUSION Dual-energy CT contributes beneficially to regional lymph node assessment in HCC patients. Combination of MSAD with IC, NIC, or λ_(HU) values in the PP is superior to using any single parameter alone. Active hepatitis does not deteriorate the capabilities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metastatic lymph n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ED tomograph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LYMPH node METASTASIS HEPATITIS dual energy
下载PDF
DUAL RECIPROCITY HYBRID BOUNDARY NODE METHOD FOR THREE-DIMENSIONAL ELASTICITY WITH BODY FORCE 被引量:3
2
作者 Fei Yan Yuanhan Wang Yu Miao Fei Tan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SCIE EI 2008年第3期267-277,共11页
Combining Dual Reciprocity Method (DRM) with Hybrid Boundary Node Method (HBNM), the Dual Reciprocity Hybrid Boundary Node Method (DRHBNM) is developed for three-dimensional linear elasticity problems with body ... Combining Dual Reciprocity Method (DRM) with Hybrid Boundary Node Method (HBNM), the Dual Reciprocity Hybrid Boundary Node Method (DRHBNM) is developed for three-dimensional linear elasticity problems with body force.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solve the elasticity problems with body force without domain integral, which is inevitable by HBNM. To demonstrate the versatility and the fast convergence of this method, some numerical examples of 3-D elasticity problems with body forces are examined. The computation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t method is effective and can be widely applied in solving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boundary node method dual reciprocity method body force radial basis function
下载PDF
A Study of Multi-Node and Dual-Hop Collaborative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Based on Harmonic Mean Method
3
作者 Tingting YANG Shufang ZHANG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 2009年第1期42-45,共4页
Closed form expressions for the PDF and MGF of the harmonic mean of two independent exponential variates are cited and derived, and then applied to study the performance of cellular multi-node and dual-hop cooperative... Closed form expressions for the PDF and MGF of the harmonic mean of two independent exponential variates are cited and derived, and then applied to study the performance of cellular multi-node and dual-hop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non-regenerative relays over flat Rayleigh fading channels. We derive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PDF) and asymptotic symbol error rate (SER) expression with MRC scheme. Then we use Matlab to simulate the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MONIC mean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MULTI-node dual-hop MGF
下载PDF
基于双节点-双边图神经网络的茶叶病害分类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艳 车迅 +2 位作者 汪芃 汪玉凤 胡根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2-262,共11页
传统茶叶病害分类主要依赖人工方法,此类方法费工费时,同时茶叶病害样本较少使得现有的机器学习方法的模型训练不充分,病害分类准确率不够高。针对茶炭疽病、茶黑煤病、茶饼病和茶白星病4类病害,提出一种基于双节点-双边图神经网络的茶... 传统茶叶病害分类主要依赖人工方法,此类方法费工费时,同时茶叶病害样本较少使得现有的机器学习方法的模型训练不充分,病害分类准确率不够高。针对茶炭疽病、茶黑煤病、茶饼病和茶白星病4类病害,提出一种基于双节点-双边图神经网络的茶叶病害分类方法。首先通过两分支卷积神经网络提取RGB茶叶病害特征和灰度茶叶病害特征,两分支均采用ResNet12作为骨干网络,参数独立不共享,两类特征作为图神经网络的两个子节点,以获得不同域样本所包含的病害信息;其次构建相对度量边和相似性边两类边,从而强化节点对相邻节点所含病害特征的聚合能力。最后,经过双节点特征和双边特征更新模块,实现双节点和双边交替更新,提高边特征对节点距离度量的准确性,从而实现训练样本较少条件下对茶叶病害的准确分类。本文方法和小样本学习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获得更高的准确率,在miniImageNet和PlantVillage数据集上5way-1shot的准确率分别达到69.30%和88.42%,5way-5shot准确率分别为82.48%和93.04%。同时在茶叶数据集TeaD-5上5way-1shot和5way-5shot准确率分别达到84.74%和86.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病害分类 图神经网络 双节点 相对度量边 相似性边
下载PDF
B超、双能CT、细针穿刺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评估淋巴结转移中的优化选择
5
作者 李琳 张丽君 +1 位作者 斯岩 沈美萍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探寻高分辨率超声检查(B超)、双能计算机断层扫描(DECT)以及细针穿刺抽吸活检(FNAB)在甲状腺癌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LNM)诊断时的最佳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74例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资料... 目的探寻高分辨率超声检查(B超)、双能计算机断层扫描(DECT)以及细针穿刺抽吸活检(FNAB)在甲状腺癌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LNM)诊断时的最佳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74例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行B超和DECT检查,其中167例患者加做侧区淋巴结FNAB和细针穿刺抽吸物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测定(FNA-TG)以评估LNM情况,手术后的常规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不同情况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LNM评估方法的最优选择。结果DECT对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和侧区PTC淋巴结转移(LLNM)预测的灵敏度较B超有显著提高(55.4%vs.44.8%,P<0.001)(90.9%vs.71.6%,P<0.001),B超在LLNM预测的特异性较DECT有优势(72.7%vs.42.7%,P<0.001);B超、DECT联合诊断对CLNM和LLNM的阳性预测准确率较高(91.6%,94.8%),当联合诊断结果不一致时其阳性预测值明显下降(74.3%,63.1%)。此时,增加可疑淋巴结FNAB及FNA-TG检测后其准确率增加至87.9%。结论B超、DECT联合评估是必要的;联合诊断均有转移时,不需要进行额外检查,联合诊断结果不一致时,需要进一步进行淋巴结的FNAB和FNA-TG检测以避免不必要的侧区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高分辨率超声检查 双能计算机断层扫描 细针穿刺抽吸活检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双能CT定量参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尚婷 许泳康 +4 位作者 周燕 苏国义 斯岩 吴飞云 许晓泉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4年第2期114-119,共6页
目的探讨双能CT(DECT)定量参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LLNM组174例,非LLNM组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C患者DECT影像资料。比较两组间DECT定量参数差异,包括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 目的探讨双能CT(DECT)定量参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LLNM组174例,非LLNM组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C患者DECT影像资料。比较两组间DECT定量参数差异,包括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碘浓度(IC)、有效原子序数(Zeff)、能谱曲线斜率(λHU)、标准化IC(NIC)和标准化Zeff(NZeff)。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LLNM的独立预测因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独立预测因子及其联合对LLNM的预测效能。结果与非LLNM组比较,LLNM组具有更低的平扫NIC(Z=-2.279,P=0.023),更高的动脉期IC、NIC、NZeff、λHU和更高的静脉期IC、NIC、Zeff、λHU(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扫NIC(P=0.006)和静脉期NIC(P=0.002)是LLNM的独立预测因子,其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672(95%CI:0.605~0.734),敏感度63.79%,特异度66.67%;其次是静脉期NIC(AUC=0.634)和平扫NIC(AUC=0.613)模型。结论DECT定量参数可在一定程度上辅助预测PTC患者有无LL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侧区淋巴结转移 双能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定量参数
下载PDF
双源CT能谱成像多参数在宫颈癌区域淋巴结定性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7
作者 帕丽旦·尼亚孜 王姗姗 伊斯拉木江·吐尔逊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 分析双源CT能谱成像多参数对宫颈癌区域淋巴结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经病理活检诊断为宫颈癌且存在区域淋巴结肿大患者,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51.23岁;身体质量指数21~... 目的 分析双源CT能谱成像多参数对宫颈癌区域淋巴结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经病理活检诊断为宫颈癌且存在区域淋巴结肿大患者,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51.23岁;身体质量指数21~29 kg/m^(2),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2.86 kg/m^(2);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Ⅰ期15例,Ⅱ期39例,Ⅲ期42例,Ⅳ期6例;组织病理学类型,鳞癌86例,腺癌12例,腺鳞癌3例,透明细胞癌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双源CT能谱成像检查,行动脉期及静脉期增强扫描,检测标准化碘浓度(NIC)和能谱曲线斜率(λHU);根据术后淋巴结的病理结果,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淋巴结未转移组,比较两组动脉期及静脉期的NIC、λHU,使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在102例经病理活检诊断为宫颈癌且存在区域淋巴结肿大患者中,CT检出淋巴结共531个。根据术后淋巴结的病理诊断,分为淋巴结转移组345个和淋巴结未转移组186个。淋巴结转移组动脉期及静脉期的NIC、λHU均大于淋巴结未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动脉期:0.41±0.19 vs 0.20±0.12,6.78±1.43 vs 2.41±0.55。静脉期:0.68±0.56 vs 0.39±0.27,5.85±1.37 vs 3.72±0.61。P <0.05);经ROC曲线分析,动脉期NIC、λHU及静脉期NIC、λHU定性诊断宫颈癌区域淋巴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5、0.905和0.935、0.93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44、7.53和0.76、5.95,灵敏度分别为76.65%、68.91%和72.53%、75.76%,特异度分别为81.92%、93.47%和74.58%、82.43%。结论 运用双源CT能谱成像多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在宫颈癌区域淋巴结定性诊断中具有较大意义,可作为术前判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区域淋巴结 定性诊断 双源CT 能谱成像
下载PDF
传输环网EOS业务保护研究
8
作者 晁夫君 姬献征 +4 位作者 霍晓莉 郭元元 马嘉斌 王文浩 李树贤 《长江信息通信》 2024年第10期230-233,共4页
文章结合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资源现状,选取典型网络结构,深入分析比较了不同逻辑保护系统的保护性能、资源利用率、维护性和扩展性,探索了目前其中较为合理的环网保护方式,为高效投资、灵活组网、提升网络安全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双节点 汇聚 接入 DNI MSP
下载PDF
基于AMP模式多核处理器的可信节点构建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威鹏 郝俊芳 +1 位作者 李跃鹏 李虎威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44,共8页
针对多核处理器的安全性进行研究,深入探讨了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背景以及多核处理器在非对称多处理(AMP)模式下所面临的安全挑战。通过运用可信计算技术和双体系架构,结合AMP模式的工作特点以及多核之间的控制机制,提出一种主动免疫防... 针对多核处理器的安全性进行研究,深入探讨了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背景以及多核处理器在非对称多处理(AMP)模式下所面临的安全挑战。通过运用可信计算技术和双体系架构,结合AMP模式的工作特点以及多核之间的控制机制,提出一种主动免疫防御系统的策略和可信节点的构建方法,分析了可信计算在全工作过程中的度量机制,有效解决了多核处理器在AMP模式下的安全问题,同时很好地保持了核内原有系统的实时性。该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多核处理器的安全性,还能确保系统的可信运行环境,为未来计算设备的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支撑。通过对实验验证结果的分析,构建方案完全可行,能够在实际应用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多处理 多核处理器 可信节点 可信计算技术 双体系架构 安全防护 可信环境
下载PDF
双模网络中基于碳排放的混合路由策略
10
作者 马金龙 王思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470-476,共7页
针对交通过程的碳排放量与出行路线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综合考虑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程度和交通过程的碳排放量2个因素,提出了一种双模网络上基于碳排放的混合路由策略.利用控制参数β构建代价函数,对不同的传输路径进行加权处理,探究不同... 针对交通过程的碳排放量与出行路线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综合考虑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程度和交通过程的碳排放量2个因素,提出了一种双模网络上基于碳排放的混合路由策略.利用控制参数β构建代价函数,对不同的传输路径进行加权处理,探究不同路由策略下的传输容量、碳排放量以及碳排放比,系统分析了该策略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存在一个控制参数β使传输容量和碳排放实现有效折中,可以在提升网络传输性能的同时降低传输过程的碳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模网络 碳排放 节点度 传输容量
下载PDF
双能量CT列线图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大容量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11
作者 陈春妙 林桂涵 +3 位作者 陈炜越 应海峰 程枫 纪建松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54-359,共6页
目的 探讨基于双能量CT构建的列线图在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大容量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22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PTC并接受双能量CT检查的患者274例。根据中... 目的 探讨基于双能量CT构建的列线图在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大容量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22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PTC并接受双能量CT检查的患者274例。根据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结果,将患者分为小容量CLNM组(198例)和大容量CLNM组(76例)。274例患者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92例)和验证集(82例)。分析两组临床及常规CT特征(年龄、性别、肿瘤最长径、肿瘤位置、包膜外侵犯和钙化)、双能量CT参数[动脉期和静脉期的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λ_(HU))和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n_(Zeff))]。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大容量CLNM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绘制ROC曲线,根据AUC、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估列线图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肿瘤最长径及包膜外侵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容量CLNM组PTC动脉期NIC、λ_(HU)、n_(Zeff)及静脉期NIC均明显高于小容量CLNM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肿瘤最长径、包膜外侵犯、动脉期NIC、动脉期λ_(HU)和动脉期n_(Zeff)是预测PTC患者大容量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上述指标建立的列线图表现出良好的诊断效能,训练集AUC为0.936,灵敏度为0.887,特异度为0.871;验证集AUC为0.912,灵敏度为0.871,特异度为0.808。结论 基于双能量CT的列线图在术前预测PTC患者大容量CLNM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列线图
下载PDF
能耗均衡与节能的自适应水下路由协议
12
作者 赵德腾 王敏 刘淳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8-1024,共7页
针对水下传感器网络中节点能耗不均衡和能量有限的问题,提出一种能耗均衡与节能的自适应水下路由协议ECBES(energy consumption balanced and energy saving adaptive underwater routing protocol)。构建双区非均匀分层拓扑。基于能耗... 针对水下传感器网络中节点能耗不均衡和能量有限的问题,提出一种能耗均衡与节能的自适应水下路由协议ECBES(energy consumption balanced and energy saving adaptive underwater routing protocol)。构建双区非均匀分层拓扑。基于能耗均衡因子,利用拓扑和节点剩余能量计算节点转发优先级,实现自适应转发节点选择,均衡网络能耗。与此同时,通过候选转发区域各分区域中节点参与转发数据包的比例确定次优候选转发区域,将次优候选转发区域作为初始策略,利用策略迭代思想确定最优候选转发区域,保证投递率的同时减少不同网络规模中重复数据包的转发,降低网络的整体能耗。仿真结果表明,ECBES相比VBF、ES-VBF和ALRP,在不同节点数量下,节点死亡率均最低,在保证数据包投递率的同时,能耗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传感器网络 水下路由协议 能耗均衡 节能 双区非均匀分层 自适应转发节点选择 最优候选转发区域
下载PDF
5G双域通信专网信息传输节点双层加密防护方法
13
作者 宋莉 《长江信息通信》 2024年第8期175-177,共3页
传统的加密方法在5G双域通信专网中存在丢包率高的问题。为此,文章提出双层加密防护方法:首先设定数据加密协议和合理的数据传输过程加密结构,动态生成和更新密钥,避免被破解;其次建立身份认证机制,确保合法节点参与数据传输,防止恶意... 传统的加密方法在5G双域通信专网中存在丢包率高的问题。为此,文章提出双层加密防护方法:首先设定数据加密协议和合理的数据传输过程加密结构,动态生成和更新密钥,避免被破解;其次建立身份认证机制,确保合法节点参与数据传输,防止恶意攻击。实验证明,该方法有效降低丢包率,确保5G双域通信专网的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双域通信 专网信息 传输节点 双层加密防护
下载PDF
双源螺旋CT联合高分辨率超声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余辉兴 胡静 甘家兵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目的研究双源螺旋CT联合高分辨率超声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0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双源螺旋CT、高分辨率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 目的研究双源螺旋CT联合高分辨率超声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0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双源螺旋CT、高分辨率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通过Kappa检验双源螺旋CT联合高分辨率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90例甲状腺癌患者中颈部淋巴结转移65例,未发生转移25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72.22%。不同检测方式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双源螺旋CT、高分辨率超声及联合检查的检测准确率分别为84.44%、85.56%、92.22%,联合检测的准确率高于单一检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源螺旋CT、高分辨率超声及联合检查与病理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一致性Kappa值为0.655、0.653、0.809,联合检查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高于单一检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源螺旋CT和高分辨率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各具优势,但两者联合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并了解淋巴结转移的具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螺旋CT 高分辨率超声 甲状腺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3.0 T盆腔MRI联合增强CT成像在结直肠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王二君 林涛 杜灵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2033-2037,共5页
目的 探讨3.0 T盆腔磁共振(MRI)联合增强CT成像在结直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焦作市人民医院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38例结直肠肿瘤患者的资料,患者入院后均接受3.0 T盆腔MRI及增... 目的 探讨3.0 T盆腔磁共振(MRI)联合增强CT成像在结直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焦作市人民医院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38例结直肠肿瘤患者的资料,患者入院后均接受3.0 T盆腔MRI及增强CT成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3.0 T盆腔MRI、增强CT成像对结直肠肿瘤单独、联合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分析其对结直肠肿瘤临床分期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结果 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38例结直肠肿瘤患者中,阳性72例,经3.0 T盆腔MRI检查结果显示,阳性60例,经增强CT成像结果显示,阳性58例,经联合诊断结果显示,阳性71例;3.0 T盆腔MRI、增强CT成像联合检查对结直肠肿瘤诊断灵敏度为94.44%、准确度为94.93%,高于单独3.0 T盆腔MRI(灵敏度80.56%、准确度88.41%)及增强CT成像(灵敏度76.39%、准确度85.51%),漏诊率为5.56%,低于单独3.0 T盆腔MRI漏诊率(19.44%)及增强CT成像漏诊率(23.61%)(P<0.05);3.0 T盆腔MRI、增强CT成像及联合诊断结直肠肿瘤临床分期与病理结果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18、0.772、0.923(P<0.05)。结论 3.0 T盆腔MRI联合增强CT成像可用于结直肠肿瘤诊断中,为临床早期鉴别诊断、评估临床分期提供方案,以制定后续治疗措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 T盆腔磁共振 增强CT成像 结直肠肿瘤 临床分期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在诊断原发性肺癌及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孙定涛 郝怀海 +2 位作者 李润华 邢漠 马洪宇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714-1716,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在诊断原发性肺癌及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均行手术病理检查的106例疑似原发性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手术病理检查、CT平扫及双源CT三期增... 目的:探讨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在诊断原发性肺癌及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均行手术病理检查的106例疑似原发性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手术病理检查、CT平扫及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原发性肺癌及淋巴结转移的“金标准”,分析106例疑似原发性肺癌患者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观察CT平扫及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对106例疑似原发性肺癌的诊断结果,且计算其诊断效能及与金标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06例疑似原发性肺癌患者,经“金标准”确诊恶性96例,良性11例。CT平扫确诊恶性62例,良性6例。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确诊恶性88例,良性10例。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显著高于CT平扫(P<0.05)。经“金标准”确诊96例恶性病灶均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N0期38例、N1期25例、N2期33例。CT平扫确诊52例恶性病灶发生淋巴结转移,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确诊86例恶性病灶发生淋巴结转移。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与“金标准”Kappa值显著高于CT平扫(P<0.05)。结论: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肺癌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与CT平扫对比,前者在原发性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 原发性肺癌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双能CT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泉清 宋亭 黄健威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2期443-447,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CT参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2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155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病理诊断是否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分为未转移组108例和转移组47例。分析患者双... 目的:探讨双能CT参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2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155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病理诊断是否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分为未转移组108例和转移组47例。分析患者双能CT参数及彩超表现特征,评价双能CT参数联合彩超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转移组47例中,彩超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41例(87.2%),表现为类圆形或融合状不规则形,内部均匀低回声,可见丰富的点、条状血流信号,RI值较低;未转移组108例中,彩超诊断未发生淋巴结转移86例(79.6%),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内部呈回声、稍低回声,血流不丰富,RI值较高。155例宫颈癌患者病灶内部CT表现为低回声、不均匀,多数边缘不规则,部分内部可见钙化灶,淋巴结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模糊,强化明显,中心呈低密度。转移组动、静脉期双能CT定量参数λHU、NIC、IC均高于未转移组(P<0.05);λHU、NIC、IC诊断宫颈癌淋巴结动脉期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动脉期(0.831、0.818、0.836)略高于静脉期(0.800、0.772、0.721),彩超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834,灵敏度87.2%、特异度79.6%,动脉期λHU、NIC、IC联合彩超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963,灵敏度93.6%、特异度89.8%,联合诊断效能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动脉期双能CT参数联合彩超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双能CT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双能CT基物质分析对于鉴别肺部恶性肿瘤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付磊 谢晟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99-202,207,F0002,共6页
目的:探讨双能CT技术标准化碘(水)浓度(NIC)、水(碘)浓度检查判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8例行胸部双能CT增强扫描的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后处理分析计算肺部恶性肿瘤以及纵隔淋巴结NIC和水(碘... 目的:探讨双能CT技术标准化碘(水)浓度(NIC)、水(碘)浓度检查判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8例行胸部双能CT增强扫描的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后处理分析计算肺部恶性肿瘤以及纵隔淋巴结NIC和水(碘)浓度。将纵隔淋巴结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阴性组,进一步按照病理类型将转移淋巴结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的NIC和水(碘)浓度的差异;并计算NIC、水(碘)浓度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纵隔淋巴结阳性组47枚,NIC均值为0.18;纵隔淋巴结阴性组134枚,NIC均值0.25。肺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组与阴性组间NIC及水(碘)浓度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肺部恶性肿瘤原发灶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组间NIC值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理类型中,仅鳞癌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结阴性组间NIC及水(碘)浓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鉴别鳞癌的纵隔淋巴结转移NIC为0.154,低于阈值淋巴结转移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8%、66.7%;水(碘)浓度对于鉴别纵隔淋巴结效能较低。结论:采用双能CT成像进行基物质定量分析,有助于预测肺癌淋巴结转移,尤其对鳞癌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淋巴结转移 双能量成像 标准化碘(水)浓度 水(碘)浓度
下载PDF
WCDMA网络Node B的ATM+IP双栈组网分析
19
作者 黄远胜 《移动通信》 2014年第8期27-30,共4页
基于WCDMA系统网络中,Iub接口ATM+IP双栈传输是采用ATM和IP两个传输网络来传输控制业务信息。首先阐明双栈传输的必要性;然后介绍了WCDMA无线网络结构和双栈传输特性,并对双栈传输的应用和特定场景下的业务测试验证进行详细分析;最后列... 基于WCDMA系统网络中,Iub接口ATM+IP双栈传输是采用ATM和IP两个传输网络来传输控制业务信息。首先阐明双栈传输的必要性;然后介绍了WCDMA无线网络结构和双栈传输特性,并对双栈传输的应用和特定场景下的业务测试验证进行详细分析;最后列举出几个双栈配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研究Node B的ATM+IP双栈组网原理,分析了双栈组网需要考虑的各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栈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自适应双模协同无线充电调度策略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润泽 王浩楠 +2 位作者 郭昊博 许晨 高娟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6-95,共10页
为了打破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量瓶颈,考虑无线充电效率对充电距离的敏感性,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自适应双模式设备协同调度的无线充电方案。首先,基于剩余能量、能耗以及充电效率来定义节点状态,提出一种计及节点状态的自适应阈值选择... 为了打破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量瓶颈,考虑无线充电效率对充电距离的敏感性,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自适应双模式设备协同调度的无线充电方案。首先,基于剩余能量、能耗以及充电效率来定义节点状态,提出一种计及节点状态的自适应阈值选择充电算法。然后设计改进式遗传算法,以最大化能量效用为目标为各节点选择合适的充电模式。此外,为进一步降低充电算法时间复杂度,利用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机器学习方法学习上述充电模式切换机制,构建节点状态智能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在保证较低充电时延的基础上,有效提升多无线充电设备的能量效用,增强传感网络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 双模协同充电 自适应阈值选择 节点状态预测 功率分配 机器学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